一种抗菌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6235发布日期:2018-07-10 22:07阅读:10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纱线。



背景技术:

纺织品纤维是一个细菌的良好寄宿地,在使用或穿着过程中,特别是那些贴身穿的内衣裤,袜子等,由于其特定的温度和湿度特别容易滋生细菌,这不仅会产生不愉快的气味,而且还可能引起皮肤瘙痒,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通过接触转播疾病或者是引起交叉感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清洁问题越来越关心,对于纺织品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功能,这表现在对卫生清洁保健等功能的需求不断提高。由此可以预测抗菌纺织品的应用和需求会越来越多。

用于纺织品的海藻纤维,是一种从天然海藻中提炼出来的海藻酸钠经湿法纺丝制作而成的海藻酸盐纤维。其中海藻酸性质活泼,有很好的离子交换功能,可以与多种金属离子如ca2+、cu2+、zn2+等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例如通过跟cu2+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后得到的海藻酸铜纤维,除了具备海藻纤维的优异的吸湿性和生物相容性外,还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比如中国专利cn104947265a和cn106884239a都各自公开了一种海藻酸铜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抗菌纱线的制备方法。虽然所得到的纱线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但这个抗菌效果只不过是纱线在水洗前具有的效果。实际上当海藻酸铜纤维在接触到水分后,会通过与水中的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而释放出铜离子,在这里海藻酸铜纤维主要是充当着铜离子的载体,而真正起着杀菌作用的是那些被释放出来的铜离子。这就要求海藻酸铜纤维每次都能释放出足够的铜离子才能确保足够的抗菌效果。当含有海藻酸铜纤维的织物在洗涤的时候,大量铜离子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其抗菌效果随之下降是必然的结果。因此,可以看出简单地依靠大量使用海藻酸铜纤维来维持长久的抗菌效果也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况且大量使用海藻酸铜纤维势必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手感以及其它性能,从而限制了产品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持久高效抗菌效果的含金属铜纤维和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纱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10%的金属铜纤维、1-10%的海藻酸铜纤维和80-98%的普通纤维,将上述纤维经混纺工艺制备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金属铜纤维为纤维状的金属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金属铜纤维为纤维状的铜合金,该铜合金中铜的重量百分比大于5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金属铜纤维由合成纤维经过化学镀或者真空镀制备所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金属铜纤维为短纤维,其中长度为2-6厘米,直径为1-60微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海藻酸铜纤维以水溶性海藻酸盐为原料,在可溶性二价铜盐的水溶液中经湿法纺丝制备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海藻酸铜纤维以海藻酸盐纤维为原料,在可溶性二价铜盐的水溶液中经离子交换制备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该海藻酸铜纤维为短纤维,其中长度为2-6厘米,直径为5-100微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普通纤维为棉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麻纤维、竹纤维、壳聚糖纤维、涤纶纤维、锦纶纤维、腈纶纤维、丙纶纤维,维纶纤维、氯纶纤维和羊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有益效果:金属铜的表面具有一种特别的杀菌机制(接触杀菌),对很多种病原体微生物,细菌,酵母和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某些细菌而言,接触时间数秒、数十秒就可达到灭菌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接触而只是利用铜离子来杀菌的话,除了要求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达到一定值之外,所需时间也比较漫长。此外,在干燥环境下,金属铜的接触杀菌效果更加突出,这种特性特别有利于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因为这样可以时刻保持纺织品表面上的卫生,防止病菌的扩散和传播。

故将金属铜纤维与海藻酸铜纤维配合时所得纱线不但具有非常高效的抗菌效果,而且还具有非常持久的抗菌效果,金属铜纤维在这里起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提供一个金属铜的表面,通过接触杀菌机制起到杀菌抑菌效果;第二,在水中释放出铜离子,释放出来的铜离子既可以跟细菌结合起到杀菌的作用,也可以跟邻近的海藻酸铜纤维进行离子交换来补充海藻酸铜纤维中流失掉的铜离子,从而维持了海藻酸铜纤维抗菌的持久性,即使经过50次水洗后对常见的几种细菌,例如,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仍然高达99.9%;由于金属铜纤维和海藻酸铜纤维的添加量比较低,所得纱线的手感与普通纱线同样、没有明显的变化。此外,所得纤维具还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一种抗菌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10%的金属铜纤维、1-10%的海藻酸铜纤维和80-98%的普通纤维,将上述纤维经混纺工艺制备而成,其中混纺工艺为现有技术就不再赘述。

其中金属铜纤维为纤维状的金属铜,或者为纤维状的铜合金,该铜合金中铜的重量百分比大于50%,或者由合成纤维经过化学镀或者真空镀制备所得。

其中所述金属铜纤维为短纤维,其中长度为2-6厘米,直径为1-60微米

其中所述海藻酸铜纤维以水溶性海藻酸盐,例如海藻酸钠,为原料在可溶性二价铜盐的水溶液中经湿法纺丝制备而成;或者是以海藻酸盐纤维,例如海藻酸钙纤维,为原料在可溶性二价铜盐的水溶液中经离子交换制备得到。

其中该海藻酸铜纤维为短纤维,其中长度为2-6厘米,直径为5-100微米。

所述普通纤维为棉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麻纤维、竹纤维、壳聚糖纤维、涤纶纤维、锦纶纤维、腈纶纤维、丙纶纤维,维纶纤维、氯纶纤维和羊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实施例1:

一种抗菌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8%的金属铜纤维、7%的海藻酸铜纤维和85%的棉纤维,将上述纤维经混纺工艺制备而成,所述纱线支数为32s。

按照国家标准《fz/t73023-2006(震荡法)附录c水洗50次》进行检查,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99%,并且所得纱线保留了棉纱的特性,手感柔软,可在多种纺织品中得到应用。

实施例2:

一种抗菌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5%的金属铜纤维、5%的海藻酸铜纤维、45%棉纤维和45%涤纶纤维,将上述纤维经混纺工艺制备而成,所述纱线支数为50s。

按照国家标准《fz/t73023-2006(震荡法)附录c水洗50次》进行检查,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9%。所得纱线保留了涤棉纱的特性,手感柔软,可在多种纺织品中得到应用。

实施例3:

一种抗菌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2%的金属铜纤维、5%的海藻酸铜纤维、93%棉纤维,将上述纤维经混纺工艺制备而成,所述纱线支数为80s。

按照国家标准《fz/t73023-2006(震荡法)附录c水洗50次》进行检查,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9%。所得纱线保留了棉纱的特性,手感柔软,可在多种纺织品中得到应用。

上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和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产品说明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