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去除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0047发布日期:2019-03-22 21:5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异物去除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废纸再生的技术,涉及将纸浆所含的异物去除的异物去除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造纸机中的去除异物的装置,例如有日本国专利公报专利第5844515号所公开的装置。其在废纸纸浆生产设备中,通过碎浆机将废纸再生后得到再生纸用的原料浆,在将碎浆机生成的原料浆供给给粗选工序前,由除渣装置将原料浆所含的大尺寸的异物去除。

除渣装置由在构成原料浆的给料通道的给料管的内部装卸自如地配置的棒状除渣杆构成。除渣杆将长边方向沿相对于原料浆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大尺寸的异物撞到除渣杆上被捕捉。

在上述公报所述的发明中,粗选工序承担原来的异物去除功能,对于有可能阻碍粗选工序的大尺寸的异物,在粗选工序前去除。

由于所述除渣杆设置在管道等的闭锁的浆流道中,所以难以确认除渣杆上附着了什么程度的异物。

在办公室等中设置的小型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中,在流通纸浆的通道中,产生由纸浆所含的胶带等异物导致的堵塞时,存在纸浆漏出到装置的设置地面而污染地面的危险。

此外,装置小型化时,流通纸浆的流道变细,存在容易引起异物堵塞的结构性因素,因流道堵塞而不得不停止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异物去除装置和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具有去除纸浆所含的异物的功能,异物捕捉构件淤塞时纸浆也不会漏出,可以容易视觉确认异物捕捉构件的状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异物去除装置包括:流道形成体,形成用于流通含有废纸纸浆的纸浆的流道;以及异物捕捉构件,将流通纸浆的流道分隔为一级侧和二级侧,异物捕捉构件具有用于捕捉纸浆中包含的异物的捕捉部。

在本发明的异物去除装置中,流道形成体包括:主流道,构成纸浆经过捕捉部流通的流道;以及迂回流道,把用捕捉部分隔的主流道的一级侧和二级侧连通,在捕捉部淤塞时构成流通纸浆的流道。

在本发明的异物去除装置中,具备:检测迂回现象的传感器,所述迂回现象是纸浆在迂回流道流通的现象;以及通知发生迂回现象的通知手段。

在本发明的异物去除装置中,异物捕捉构件装卸自如地配置于流通纸浆的流道。

在本发明的异物去除装置中,异物捕捉构件具有异物接收部,所述异物接收部挡住从捕捉部剥落到主流道的一级侧的异物。

在本发明的异物去除装置中,捕捉部向主流道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倾斜。

在本发明的异物去除装置中,流道形成体具有能视觉确认异物捕捉构件的淤塞状况的监视窗。

本发明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包括:生成含有废纸纸浆的纸浆的碎浆机部;对纸浆脱墨的脱墨部;将脱墨的纸浆抄纸的抄纸部;以及将纸浆所含的异物去除的异物去除装置,异物去除装置由上述的任意一个异物去除装置构成。

在本发明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中,异物去除装置配置在纸浆从碎浆机部流向脱墨部的通道的中途。

按照以上的本发明,通过在捕捉部捕捉纸浆所含的异物,构成流通纸浆的流道的配管和阀等不会被异物堵塞,使造纸机能在不受异物阻碍的情况下持续运转。

通过将异物捕捉构件装卸自如地配置在流通纸浆的流道上,不仅可以容易取出被异物捕捉构件捕捉的异物,而且能够通过确认异物捕捉构件的淤塞的进展而适时排除异物。

通过使流道形成体具有迂回异物捕捉构件的迂回流道,在异物捕捉构件淤塞时,由于从主流道的一级侧经过迂回流道、向主流道的二级侧流通纸浆,因此不仅避免了因异物捕捉构件的淤塞使纸浆漏出机外的事态,而且使造纸机能够持续运转。

此外,通过由传感器检测迂回现象并由通知手段通知发生迂回现象,能够缩短从发生迂回现象、至使用者将异物捕捉构件的异物去除而恢复异物捕捉功能为止的期间,可以将流向异物捕捉构件的下游侧的抄纸工序等的异物控制在最小量。

通过使异物捕捉构件具有异物接收部,捕捉到的异物即使受到冲击和水的倒流而剥落在主流道的一级侧,也可以用异物接收部将异物挡住。因此,只要将异物捕捉构件从流道取出,就可以将剥落的异物取出机外。

此外,通过使异物捕捉构件的捕捉部向流道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倾斜,相比垂直配置的情况,能够使异物捕捉构件更长地浸泡在纸浆中,使捕捉部与纸浆中的异物接触的机会增加,对异物去除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

由于无需将异物捕捉构件取出到机外,而通过流道形成体的监视窗就能够容易视觉确认异物捕捉构件的淤塞状况,所以事前防止异物导致的异物捕捉构件的淤塞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了异物去除装置的脱墨装置,是将异物捕捉构件取出到机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安装异物捕捉构件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安装异物捕捉构件结束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同实施方式,表示局部断面的异物去除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脱墨装置的断面图。

图6是同实施方式中的脱墨装置的展开图。

图7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8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异物捕捉构件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异物捕捉构件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异物捕捉构件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异物捕捉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异物捕捉构件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异物捕捉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异物捕捉构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同异物捕捉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如图7所示,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具有构成废纸再生处理系统的多个处理部。处理部中包括废纸投入部1、碎浆机部9、脱墨部11、抄纸部13、干燥部14、精加工部15和白水容器部100。此外,废纸再生处理装置具备控制各处理部的运转的控制部700。

废纸投入部1用于将再生原料的废纸投入碎浆机部9,将废纸以单张纸原样或者裁断的状态,投入碎浆机部9。碎浆机部9具有槽体91和设置在槽体91内的搅拌装置92,将废纸分解而制造包含再生纸浆的纸浆。

(脱墨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脱墨装置的脱墨部11,具备用于实现废纸再生处理装置的小型化的特征性结构。

脱墨部11使纸浆脱墨而调制脱墨纸浆。在图5和图6中,脱墨部11具有槽体呈双层的圆筒状体的脱墨槽501。脱墨槽501在纵向配置的双层圆筒状体的外壁541和内壁542之间形成槽内空间,双层的圆筒状体的内壁542的内部一体设有脱墨废液处理部550。利用上述结构,实现了以往未能实现的装置结构的简化。

脱墨槽501在槽体的侧部具备纸浆流入部502,纸浆从碎浆机部9经过纸浆流入部502流入。

在脱墨槽501的槽内部,在脱墨废液处理部550的周围,以放射状设有多个隔板503,多个隔板503将槽内划分成多个室501a~501f。隔板503由形成溢流堰的溢流板504和形成潜流堰的潜流板505组成。溢流板504的上端缘的上方形成溢流口504a,潜流板505的下端缘的下方形成潜流口505a。脱墨槽501的底部设有多个气泡产生部600。

经过纸浆流入部502流入脱墨槽501槽内的第一室501a的纸浆,越过溢流板504的溢流口504a流入第二室501b,从第二室501b潜过潜流板505的潜流口505a流入第三室501c,以后同样流经第四室501d、第五室501e、第六室501f。其间纸浆所含的油墨等固体成分的杂质,通过从气泡产生部600散发的微小气泡分离,从槽出口506向抄纸部13输送。

脱墨槽501的双层圆筒状体的外壁541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具有开放部507,在外壁541的周向上,开放部507的左右设有比隔板503高一段的一对终端壁508。终端壁508在开放部507中堵在外壁541和内壁542之间,构成脱墨槽501的槽壁。开放部507的上部设有脱墨废液处理部550的接泡部551。

接泡部551在俯视下呈扇形,在双层圆筒状体的周向中,两侧通过终端壁508而和脱墨槽501分隔,并通过底板552而和开放部507分隔。

双层圆筒状体的内壁542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542a,接泡部551的底板552的内侧边缘部在开口部542a中比内壁542向内侧突出,接泡部551的内侧与双层圆筒状体的内壁542的内侧空间连通。开口部542a还在底板552下方开口。

构成脱墨废液处理部550的内壁542的内侧空间,上方区域和中位区域构成消泡部553,下方区域构成凝聚部554。

接泡部551和消泡部553构成脱墨泡排出部555。脱墨泡排出部555具有收集刮板556,所述收集刮板556把从脱墨槽501的各室501a~501f产生的脱墨泡b收集到接泡部551。收集刮板556在脱墨槽501的内部,在各室501a~501f的隔板503和接泡部551的终端壁508的上方旋转,将脱墨泡b收集到终端壁508之间的接泡部551。

刮板驱动部557具有使收集刮板556围绕轴心旋转的中空状的刮板旋转轴558,刮板旋转轴558从脱墨槽501的上部开口向下方垂下。收集刮板556在刮板旋转轴558的下端侧向半径方向设置。

刮板旋转轴558的上端侧设有从动带轮559,刮板驱动电机560的主动带轮561和从动带轮559之间张设有皮带562。刮板旋转轴558的上端设有第一遮光板563,第一遮光板563的旋转轨迹上设有第一转速计564。刮板驱动部557被槽体的固定构件(图示省略)支撑。

消泡部553把从接泡部551流入的脱墨泡b引导至凝聚部554。消泡部553的内部设有围绕内壁542的轴心旋转的消泡叶片565,消泡叶片565通过和脱墨泡b接触或者碰撞,使脱墨泡b破泡而消泡。或者,利用消泡叶片565的旋转带来的离心力,使脱墨泡b从消泡叶片565飞出,从而使脱墨泡b碰到内壁542的内侧面而破泡。

消泡部553因双层圆筒状体的内壁542而具有圆筒状内表面,从消泡叶片565的前端至圆筒状内表面为止的距离遍布圆筒状内表面的全周均等,所以在消泡叶片565旋转的全方位中消泡作用不易产生不均,从而能使脱墨泡b高效消泡。

消泡叶片驱动部566具有使消泡叶片565围绕轴心旋转驱动的消泡叶片旋转轴567。消泡叶片旋转轴567插通并配置在刮板旋转轴558的轴心方向贯通的中空中,在消泡叶片旋转轴567的中途以放射状设置消泡叶片565。消泡叶片旋转轴567的上端侧设有从动带轮568,叶片驱动电机569的主动带轮570和从动带轮568之间张设有皮带571。消泡叶片旋转轴567的上端设有第二遮光板572,第二遮光板572的旋转轨迹上设有第二转速计573。消泡叶片驱动部566被槽体的固定构件(图示省略)支撑。

凝聚部554通过对在消泡部553消泡的脱墨废液进行搅拌,使固体成分凝聚,凝聚部554的内部设有围绕内壁542的轴心旋转的搅拌叶片574。对搅拌叶片574进行旋转驱动的搅拌叶片驱动部兼用消泡叶片驱动部566,在作为搅拌叶片旋转轴兼用的消泡叶片旋转轴567的下端,以放射状设置搅拌叶片574。凝聚部554中设有:检测凝聚部554中的脱墨废液的液面的液面传感器554c;固定液面传感器554c的盖部554a;以及用于取出包含凝聚的固体成分的脱墨废液的取出口554b,盖部554a位于开放部507。

此外,凝聚部554的上方,设有向凝聚部554供给凝聚剂的凝聚剂供给部(图示省略)。控制部700在根据液面传感器554c的检测信号而判断凝聚部554中接收了规定量的脱墨废液时,从凝聚剂供给部供给规定量的凝聚剂。

凝聚部554因双层圆筒状体的内壁542而具有圆筒状内表面,因此不易产生搅拌不均,从而能够使固体成分高效凝聚。消泡叶片驱动部566使兼作为搅拌叶片旋转轴的消泡叶片旋转轴567比刮板驱动部557的刮板旋转轴558更快速旋转。

而后,脱墨部11的凝聚部554与清洗废液通道(图示省略)连通,所述清洗废液通道构成将清洗废液从碎浆机部9的槽体91排出的清洗废液输送路径。利用所述结构,碎浆机部9清洗时的清洗废液也可以在脱墨废液处理部550处理。所述清洗废液可以不直接供给至凝聚部554,而经过脱墨泡排出部555供给至凝聚部554。

(异物去除装置)

如图1至图4所示,纸浆流入部502(参照图4)中设有异物去除装置800。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将异物去除装置800设置在脱墨槽501的流入侧的结构,但是只要在纸浆流通的部位,异物去除装置800可以设置在任何位置。

即,只要位于将再生原料的废纸分解后,纸浆从碎浆机部9流出并流入抄纸部13的流浆箱跟前为止的通道上,可以是任何位置,可以在全部管道的中途上设定。配置在流浆箱的跟前时,需要顾及不应给抄纸品质带来影响。

可是,异物去除中适用流入脱墨槽501时的纸浆的纤维浓度。即,由于在将要流入脱墨槽501之前,在系统内是纸浆的纤维浓度处于低位的位置,所以纸浆的流动性变高,捕捉纸浆所含的异物的概率变高。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异物,有薄透明胶带、胶带、树脂片、即时贴、涂布纸、金属箔、树脂制的绳和线、纤维制的绳、纸制的绳、橡胶线、皮筋、铁丝等。此外,只要是被碎浆机部9分解的再生原料的废纸中包含并流入系统内的,即便在前述以外也是去除对象物。

异物去除装置800具有流道形成体801,流道形成体801形成流通纸浆的流道。流通纸浆的流道的上游侧,设有流入口802。纸浆从碎浆机部9经过所述流入口802流入。

流通纸浆的流道的下游侧与脱墨槽501的纸浆流入部502连通。流道形成体801的上壁803具有开口部804,本实施方式公开了打开的开口部804。所述开口部804兼用作从流通纸浆的流道取出异物捕捉构件805的取出口,以及能视觉确认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淤塞状况的监视窗。

开口部804上还能设置开闭自如的盖体和门体等闭锁构件。闭锁构件也可以是从上壁803取下的结构。而且,闭锁构件可以用合页安装到上壁803和其他部位,还可以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流道形成体801上。

异物捕捉构件805以装卸自如的方式配置于流通纸浆的流道。异物捕捉构件805经过开口部804安装和取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异物捕捉构件805由例如滤网等构成,这里由板状构件构成。异物捕捉构件805的上部806具有溢流口806a和把手部806b,下部具有捕捉部807。捕捉部807下端具有异物接收部808。把手部806b两侧与开口部804的开口边缘卡合。异物捕捉构件805的其他方式后述。

异物捕捉构件805的上部向流通纸浆的流道的上游侧倾斜,异物接收部808从捕捉部807向上游侧延伸。异物捕捉构件805也能向下游侧倾斜。

流通纸浆的流道,被异物捕捉构件805分隔为上游的一级侧和下游的二级侧。在流通纸浆的流道中,与捕捉部807的高度相当的部分,构成通常流通纸浆的主流道809,比主流道809高的部分构成与溢流口806a对应的迂回流道810。迂回流道810与被捕捉部807分隔的主流道809的一级侧和二级侧连通,当捕捉部807淤塞时构成流通纸浆的流道。

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捕捉部807,将捕捉件811配置为格栅状,具有矩形的多个连通孔812。

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孔812形成约7mm四方的网眼。所述连通孔812的大小和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变更。

而后,纸浆经过连通孔812在主流道809中从一级侧流向二级侧,捕捉件811捕捉纸浆中包含的比废纸纸浆大的异物即长度和面积较大的异物。

异物去除装置800中设有检测迂回现象的传感器(图示省略),所述迂回现象是纸浆在迂回流道810流通的现象,控制部700或者机体上具备用于通知发生迂回现象的蜂鸣器、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的通知手段。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控制部700控制废纸投入部1、碎浆机部9、脱墨部11、抄纸部13、精加工部15和白水容器部100,在各处理部中进行废纸再生处理系统的运转。

以下,说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要部的脱墨部11的作用。在碎浆机部9生成的纸浆,经过异物去除装置800从纸浆流入部502流入脱墨槽501的槽内的第一室501a。异物去除装置800的作用后述。

纸浆越过溢流板504的溢流口504a流入第二室501b,从第二室501b潜过潜流板505的潜流口505a流入第三室501c,以后同样流经第四室501d、第五室501e、第六室501f。其间利用从气泡产生部600散发的微小气泡,油墨等固体成分的杂质和脱墨泡一起被分离,脱墨过的纸浆从槽出口506向抄纸部13输送。

刮板驱动部557对刮板旋转轴558进行旋转驱动,在各室501a~501f的隔板503和接泡部551的终端壁508的上方且液面的上方位置,使收集刮板556围绕轴心旋转,用收集刮板556将从脱墨槽501的各室501a~501f产生的脱墨泡b收集到接泡部551。

消泡部553把从接泡部551流入的脱墨泡b引导至凝聚部554。而后,在上述过程中,通过旋转的消泡叶片565与脱墨泡b的接触或者碰撞,使脱墨泡b破泡而消泡。或者,通过消泡叶片565的旋转带来的离心力,使脱墨泡b与内壁542的内侧面碰撞而破泡。此时,因消泡部553具有圆筒状内表面,在消泡叶片565旋转的全方位中,能通过均匀的消泡作用使脱墨泡b高效消泡。

凝聚部554用搅拌叶片574对在消泡部553消泡的脱墨废液进行搅拌,使固体成分凝聚。因凝聚部554具有圆筒状内表面,故不易产生搅拌不均,可以使固体成分高效凝聚。

在异物去除装置800中,纸浆从碎浆机部9经过流入口802流入主流道809,经过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捕捉部807从一级侧流向二级侧,流入纸浆流入部502。

纸浆通过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捕捉部807时,纸浆所含的异物被捕捉部807捕捉。

这样,通过用捕捉部807捕捉纸浆中包含的比废纸纸浆更大的异物,能够降低构成流通纸浆的流道的配管和阀等被异物堵塞的危险,能够避免因被异物阻碍而导致废纸再生处理装置不能持续运转的事态。

通过从开口部804取出异物捕捉构件805,能够确认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淤塞。此外,由于从开口部804取出异物捕捉构件805,因此能容易将异物去除。

由于能从流通纸浆的流道取出异物捕捉构件805将异物从捕捉部807去除,所以降低了伴随捕捉部807的清扫作业的作业负担。因此,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清扫作业的频率,即使捕捉部807的面积较小也能够抑制淤塞的产生,对装置的小型化做出贡献。

通过使流道形成体801具有迂回捕捉部807的迂回流道810,在捕捉部807淤塞时,纸浆就可以通过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溢流口806a流动。因此,不仅避免了因捕捉部807的淤塞而导致纸浆漏出机外的事态,还能够使废纸再生处理装置持续运转。

此外,通过由传感器(图示省略)检测迂回现象并由蜂鸣器等通知手段通知迂回现象的发生,能够缩短从发生迂回现象、至使用者将异物捕捉构件805的异物去除而恢复异物捕捉功能为止的期间,可以将流向异物捕捉构件805的下游侧的抄纸工序等的异物控制在最小量。

异物捕捉构件805的一级侧面上捕捉的异物,即使受到冲击和水的倒流而从异物捕捉构件805剥落,异物捕捉构件805的异物接收部808也能将其挡住。因此,剥落的异物通过异物捕捉构件805的取出操作,可以和捕捉部807捕捉的异物一起经过开口部804容易向机外取出。

此外,通过使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捕捉部807向流道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倾斜,和垂直配置时相比,能够使异物捕捉构件805更长地浸泡在纸浆中,增加捕捉部807与纸浆中的异物接触的机会,对异物去除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

由于不必将异物捕捉构件805取出到机外,就能通过流道形成体801的开口部804的监视窗容易视觉确认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淤塞状况,所以能容易事前防止异物导致异物捕捉构件805淤塞。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溢流口806a是1个较大矩形的情况,但是通过设置成比捕捉部807粗的网眼,也能将对应粗网眼的较大异物去除。

此外,构成迂回流道810的溢流口806a设在捕捉部807的上部,但是溢流口806a也能设置在捕捉部807的下方,还能设置在左右的侧方。此时,将异物捕捉构件805设置为可动式,用传感器等检测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淤塞。而且,通过移动异物捕捉构件805,使溢流口806a与流道形成体801的流道对应,来保证流道。

此外,异物捕捉构件805也能采用在薄片状构件上形成连通孔812的结构,或者还能将具有连通孔812的板材和薄片状构件多层配置而立体成型。

图8表示了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捕捉部807的其他形状,多个连通孔822由大径圆822a和小径圆822b构成。此外,如图9所示,作为连通孔822也可以仅仅设置大径圆822a。

而且,如图10所示,捕捉部807也能组合大矩形833a和小矩形833b来作为多个连通孔833。此外,如图11所示,可以仅设置大矩形833a作为连通孔833,也能将连通孔833设为多边形。

此外,如图12所示,捕捉部807可以将多个连通孔843形成为细长狭缝。或者,如图13所示,捕捉部807可以将捕捉件811立体组装。

而且,如图14和图15所示,异物捕捉构件805还可以包括:形成下部区域的不通水部813;以及形成上部区域的捕捉部807。而后,通过将构成捕捉部807的一部分捕捉件811,向捕捉部807的上端的上方以梳齿状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捕捉件811的相互间形成连通孔812。

此时,在异物捕捉构件805的捕捉部807淤塞时,通过使纸浆越过异物捕捉构件805而在迂回流道810流通,使纸浆从主流道809的一级侧流向二级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