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捻纱线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6616发布日期:2019-01-29 17:26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捻纱线的生产工艺,属于纺纱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着的穿着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布料“柔软性”的追求是一大主题。为了实现“柔软性”,除了常用的对布料进行柔软处理外,行业内对纱线的捻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用捻度尽可能低的纱线来得到具有良好的“柔软性”的布料。通常,针织用棉纱线的捻系数为280-360,机织用棉纱线的捻系数为290-430,而当棉纱线的捻系数低于280时,属于特殊的低捻度纱线,按照目前的环锭纺纱工艺,在细纱工序纺纱段,低捻度纱线的动态强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纺纱段纱线的动态张力大于其动态强力,进而造成纱线断头,难以继续生产。此外,当纱线的捻度降低后,其成纱强力、毛羽等质量指标都会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捻纱线的生产工艺,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纱线捻度降低后导致的织造断头增多、质量指标恶化、纺纱困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捻纱线的生产工艺,其包括选棉工序、前纺工序以及后纺工序,其中,所述前纺工序包括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以及粗纱工序,所述后纺工序包括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

优选的是:所述选棉工序中,所选择棉花的马克隆值为3.6-4.0、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9mm-31mm、整齐度为83.5-85%、短绒率≤15%、断裂强度≥29.5cn/tex。

优选的是:所述梳棉工序中,刺辊转速为930rpm,锡林转速为420rpm,生条定量为5g/m,出条速度为180m/min,盖板速度为280mm/min。

优选的是:所述前纺工序还包括精梳工序,所述精梳工序采用后退给棉,且给棉长度为4.7mm/钳次,落棉率为18%。

优选的是:所述并条工序为一道并条工序或二道并条工序,其中,所述二道并条工序包括头并工序和末并工序,所述头并工序中,总牵伸倍数为5.8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7倍,所述末并工序中,总牵伸倍数为6.6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25倍。

优选的是:所述粗纱工序采用四罗拉粗纱机,后区后区罗拉中心距配置为65mm,后区牵伸倍数为1.2倍,粗纱捻系数为122。

优选的是:所述细纱工序中,后区罗拉中心距为60mm-65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5-1.2倍。

优选的是:在所述细纱工序中,在前罗拉输出的纺纱段增加假捻装置,且所述假捻装置的线速度与前罗拉输出线速度比为8-10倍。

优选的是:所述络筒工序中,络纱张力比正常纱线下降15%,络纱速度为850-1100m/min。

优选的是:在进行络筒工序前,先对细纱果进行真空低温蒸纱定型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低捻纱生产工艺,同样的细纱锭速下,前罗拉的输出速度大幅提高,与正常纱线相比,细纱产量能够提升15-20%,单位吨纱成本和能耗大幅下降。此外,由本发明的工艺生产得到的低捻纱,在加工机织物时,吸色、吸浆性好,色牢度高,在保证同样的颜色和上将率的情况下可有效节省染料和浆料,从而达到后工序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的效果。此外,本发明得到的低捻纱在加工针织布时,由于纱线捻度下降,纱线的内应力显著减小,从而可以有效解决针织布斜率大的业内难题,由其织出的布面具有手感柔软、布面厚实、棉感强、光泽好、织布斜率小、纹路清晰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牛仔面料、机织面料以及针织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捻度纱线的生产工艺,其主要包括选棉工序、前纺工序以及后纺工序,具体地:

所述选棉工序在选用棉花时,优先考虑纤维细度、纤维长度以及整齐度等指标。与纺正常捻度的纱线相比,本发明的低捻纱线在配棉时,纤维细度需偏细控制,从而增加纱线横截面内的纤维根数,提高纤维见的抱和力,从而使得纱线捻度降低后,纤维间的抱和力不会大幅下降,纺纱过程中纱线的断头会减少,且能确保成纱强力。同理,在纤维长度以及整齐度方面,优先选择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且短纤率低的原棉。特别地,在本发明的选棉中,优先选择马克隆值为3.6-4.0、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9mm-31mm、整齐度为83.5-85%、短绒率≤15%、断裂强度≥29.5cn/tex的棉花。

所述前纺工序包括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以及粗纱工序,其中:所述清花工序中尽量降低开松打手的速度,所述梳棉工序中,刺辊转速优选为930rpm,锡林转速优选为420rpm,生条定量为5g/m,出条速度优选180m/min,并适当加快盖板速度,在本发明的梳棉工序中,盖板速度优选280mm/min,以加大短纤维的排除。当生产精梳棉纱时,则本发明的前纺工序还可包括梳棉工序与并条工序之间的精梳工序。具体地,所述精梳工序采用后退给棉,并将给棉长度降低至4.7mm/钳次,并将精梳落棉率增加到18%以尽量排除短纤维。所述并条工序可采用一道并条工序或二道并条工序,具体地,针对精梳棉纱可采用一道并条工序,选用自调匀整并条机,选择较小的后牵伸倍数优化条干;而针对普梳棉纱则可采用二道并条工序,包括头并和末并工序,其中,所述头并工序采用小的总牵伸倍数以及大的后区牵伸倍数,而末并工序中则采用大的总牵伸倍数以及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进而提升成纱强力。具体地,在本发明的头并工序中,总牵伸倍数为5.8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7倍;以及,在末并工序中,总牵伸倍数为6.6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25倍。所述粗纱工序采用四罗拉粗纱机,以减少粗纱毛羽。同时,采用大的后区牵伸隔距,后区罗拉中心距配置为65mm,后区牵伸倍数为1.2倍,以及粗纱捻系数为122。

所述后纺工序包括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其中:所述细纱工序中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隔距以及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具体地,在本发明中,后区罗拉中心距配置为60mm-65mm,后区牵伸倍数配置为1.15-1.2倍,由于纱线捻度降低后,同纱支的纱线直径比正常纱线粗很多,因此,钢丝圈的号数要比正常纱线号数大些,才能确保气圈形态以减少断头和毛羽,此外,纱线直径变粗后,为了确保钢丝圈与钢领间的纱线通道,钢领应尽量选用锥面钢领,并且,为了保证成纱毛羽和成纱强力,所述细纱工序优选采用赛络纺的纺纱结构。特别地,本发明的细纱工序中还增加了假捻处理,具体地,在前罗拉输出的纺纱段,增加假捻装置,在纱线实际捻度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细纱纺纱段的假捻处理来提高纱线的动态强力,从而解决纱线实际捻度降低后,纺纱段动态强力不够而导致细纱断头的技术问题。所述假捻装置可采用如cn106948040a中的装置,在此不再赘述其结构,此外,所述假捻装置的线速度与前罗拉输出线速度比为8-10倍。所述络筒工序中,由于纱线捻度低,应适当降低络纱张力,在本发明中,络纱张力比正常纱线下降15%左右,并适当降低络纱速度,本发明中优选850-1100m/min,适当调小络筒接头时退捻气压和时间,适当降低络筒找头的负压,且找头时大吸嘴与筒子纱距离适当调大。特别地,由于低捻度纱线细纱毛羽会有所增加,为了减少络筒工序的毛羽增长幅度及络筒电清对毛羽纱线的剪切数,本发明优选先将细纱果采用真空低温蒸纱定型后再上络筒机,从而使得细纱过回潮率增加,毛羽贴服,进而显著降低络筒工序的毛羽增长幅度以及毛羽剪切数,减少络筒接头。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生产工艺,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材控制、前纺工序的优化配置、细纱工序的假捻处理以及细纱果的真空低温蒸纱定型处理等,有效解决了纱线捻度降低后细纱断头无法生产以及纱线质量指标恶化等技术难题。

本发明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通过对前文的研读,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化和增加也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申请人的意图是所有这些变化和增加落在了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中。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为对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其并非意在对本发明进行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理解相同。任何对此产品进行的修饰与改良,在专利范围或范畴内同类或相近物质的替代与使用,均属于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