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柞蚕丝与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纺纱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6607发布日期:2019-01-29 17:26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柞蚕丝与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纺纱方法,属于纺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纺织品的观念转变,人们对天然纤维纺制品需求量增大,具有环保、抗菌、防臭等功效的新型纤维受到市场青睐。

柞蚕丝纤维特性:柞蚕丝属于蛋白质纤维,除含有主要的丝素外,还含有丝胶、脂蜡及天然色素等,柞蚕丝手感柔软有弹性,耐热性良好,温度高达140℃时强力才减弱,耐湿性亦强。绝缘、强力、伸度、抗老化、耐酸、耐碱性能均优于桑蚕丝。但织物缩水大,生丝不易染色。柞蚕一般产于北方,柞蚕丝野生放养吸收大地精华,保健性良好,优雅华贵。柞蚕丝的特点:透气性好、防紫外线、滑爽舒适、吸湿散热快、抑菌防腐。

现有混纺工艺一般有包混和条混,包混是根据产品混纺比例把所需要原料根据重量称重配比后放入包台内,此种工艺缺点就是所需精梳棉数量较大,增加生产难度。条混工艺是柞蚕丝经预并条和精梳后与棉纤维条条混。柞蚕丝价格昂贵,所过工艺流程过长,对柞蚕丝损伤大,利用率低大大增加生产成本,且难以制备高质量的棉纤维和柞蚕丝的混纺纱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柞蚕丝的利用率,保证纱线品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柞蚕丝与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纺纱方法,该高质量的混纺纱线中的柞蚕丝的含量不大于60%,填补了市场空白,且混纺纱成分均匀、条干均匀、单纱强力高、毛羽少、棉结少和纱疵少;该纺纱方法的柞蚕丝纺纱流程短,对柞蚕丝的损伤小,利用率高,纺纱成本低、控制的混纺比准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该混纺纱线,其由柞蚕丝与棉纤维混纺制得,所述混纺纱线中的柞蚕丝的含量不大于60wt%,余量为棉纤维;

所述混纺纱线的细度为20s-120s

所述混纺纱线的单纱断裂强力为120-430cn,棉结为5/50-150/480。

可选地,所述混纺纱线中的柞蚕丝的含量为1-50wt%;所述混纺纱线的细度为40-50sk;所述混纺纱线的单纱断裂强力大于225cn,棉结小于45/170。

进一步地,所述混纺纱线中的柞蚕丝的含量的下限选自5wt%、10wt%、15wt%、20wt%或25wt%;上限选自:25wt%、30wt%、35wt%、40wt%或45wt%。更进一步地,所述混纺纱线中的柞蚕丝的含量为20wt%。

可选地,所示混纺纱线的重量cv%不大于2.0%,回潮率为6-8%。

优选地,所述混纺纱线的重量cv%小于2.0%,回潮率为7-8%。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任一混纺纱线的纺纱方法,其包括精梳棉、混并、粗纱和细纱工序,其中,所述混并工序包括将精梳棉条与柞蚕丝条进行混并,所述柞蚕丝条不经过精梳工序。柞蚕丝不过精梳,而是与精梳棉在并条工序混合的工艺流程,大大减少了柞蚕丝的浪费,提高了柞蚕丝利用率,提高了成纱质量,约了用工,用电、物料消耗大大减少了成本。

可选地,所述混并工序至少包括两次并条工序。

优选地,所述两次并条工序的第一次并条包括:将1-7根精梳棉条与1-4根柞蚕丝条并合为18.0/5m-20.0g/5m的初级并条;

所述两次并条工序的第二次并条包括:将至少5根所述初级并条并合为17.5g/5m-19.5/5m的混并条。

可选地,所述混并工序中的生产状态:温度32℃,湿度63%;第一次并条:定量18.0-20.0g/5m,条混工艺为1-7根精梳棉条与1-4根柞蚕丝条混合;牵伸隔距7×17mm-11×18mm,喇叭口2.8mm-3.0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67/1.76-8.3/1.76;

第二次并条包括:定量17.5-19.5g/5m,并合数6-8根,牵伸隔距7×17mm-11×18mm,喇叭口2.6-3.2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5.72/1.50-7.32/1.50。

进一步地,所述两次并条工序的第一次并条包括:将4根21.9g/m的精梳棉条与1根柞蚕丝条并合为19.5g/5m的初级并条;

所述两次并条工序的第二次并条包括:将六根所述初级条并合为19.0g/5m的混并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并条包括:定量19.5g/5m,条混工艺为4根精梳棉条与1根柞蚕丝条混合共5根;牵伸隔距11×18mm,喇叭口2.8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67/1.76;

所述第二次并条包括:定量19.0g/5m,并合数6根,牵伸隔距11×18mm,喇叭口2.6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42/1.50。

可选地,所述混并工序的温度为30-35℃,湿度为60-65%。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并工序的温度为32-35℃,湿度为63%。

可选地,所述粗纱工序的参数包括:粗纱定量5.0-5.5/10m,牵伸隔距9×23×30-10×24×32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5.61-6.3/1.197,钳口4.0-5.0mm,捻度/捻系数4.59/110-5.3/127,锭速520-830r/min,前罗拉转速140-195r/min;

所述细纱工序的参数包括:细纱定量1.066-1.339g/100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30/1.25-45/1.25,钳口2.0-2.75mm,锭速10115-16060r/min,前罗拉速度130-160r/min,前后压力棒,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1/0-16/0。

进一步地,所述粗纱工序的参数包括:粗纱定量5.3g/10m,牵伸隔距10×24×32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5.61/1.197,钳口5.0mm,捻度/捻系数4.73/114,锭速717r/min,前罗拉转速193r/min;

所述细纱工序的参数包括:细纱定量1.339g/100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41.3/1.25,钳口2.75mm,锭速11376r/min,前罗拉速度160r/min,前后压力棒,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9/0。

可选地,所述的混纺纱线的纺纱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提供柞蚕丝条、精梳棉条;

2)混并工序:根据干重将柞蚕丝条和精梳棉条按照比例混合并条,得到混纺产品;

3)粗纱工序:粗纱定量5.3g/10m,牵伸隔距10×24×32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5.61/1.197,钳口5.0mm,捻度/捻系数4.73/114,锭速717r/min,前罗拉转速193r/min;

4)细纱工序:细纱定量1.339g/100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41.3/1.25,钳口2.75mm,锭速11376r/min,前罗拉速度160r/min,前后压力棒,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9/0。

可选地,所述精梳棉条的制备包括:清花、梳棉、精梳棉纤维预并条和精梳工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混纺纱线的纺纱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清花工序:在清花工序中,对棉纤维,长绒棉使用自动抓棉机、混开棉机、多仓混棉机、开棉机、振动棉箱给棉机、单打手成卷机处理,自动抓棉机的打手速度控制在720r/min,开棉机打手速度控制在480r/min,单打手成卷机打手速度为1000r/min,成卷罗拉的速度为10r/min,所得清花棉充分开松,无破洞;

b、梳棉工序:对棉纤维,生产状态:温度28℃、湿度60%,调整梳棉机各处隔距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调至12-15‰英丝,盖板速度为273mm/min,刺辊速度控制在858-1100r/min,车速控制在70m/min;

c、精梳棉纤维预并条:对棉纤维进行预并合,出条速度控制在244r/min;

d、精梳工序:对棉纤维,生产状态:温度33℃、湿度59%,对预并后的棉纤维使用条卷机成卷;后使用精梳机精梳,车速控制在135钳次/min,毛刷速度控制在1000r/min,落棉隔距控制在11.0mm;

e、提供柞蚕丝条,所述柞蚕丝条不经过精梳工序;

f、混并工序:按照柞蚕丝和精梳棉纤维实际回潮,根据干重将柞蚕丝和精梳棉条按照要求比例用精梳棉条与柞蚕丝条混合均匀,得到混纺产品;

g、粗纱工序:混纺产品:粗纱定量5.3g/10m,牵伸隔距10×24×32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5.61/1.197,钳口5.0mm,捻度/捻系数4.73/114,锭速717r/min,前罗拉转速193r/min;

h、细纱工序:混纺产品:生产状态:温度35℃,湿度60%,定量1.339g/100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41.3/1.25,锭速11376r/min,前罗拉速度160r/min,钳口2.75mm,前后压力棒,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9/0。

本申请的精梳棉纤维预并工序提高纤维伸直度,分离度及平行度,减少精梳过程中对纤维、机械的损伤,以及降低落棉率。

本申请的精梳工序对棉纤维进行精梳,提高了小卷的纤维伸直度、平行度与分离度,以减少纤维的损伤,减少落棉中长纤维的含量,有利于节约用棉。

可选地,所述柞蚕丝条在混并前的储存环境为:湿度70-80%,温度30-40℃。

可选地,本申请所述的混纺纱线的纺纱方法,在细纱工序之后还包括自络工序,所述的自络工序的络筒速度为1100r/min。

可选地,所述混并工序使用的并条机的除末并条辊用纺织胶辊复合涂料进行表面处理。并条机的并条辊用复合涂料进行表面处理,减少了带花,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并条机为fa317型。纺织胶辊复合涂料可以为由山东省滨州市金波纺织助剂有限公司生产的wsn-d纺织胶辊复合涂料。

可选地,所述精梳棉、混并、粗纱和细纱工序的温度为28-36℃,湿度为58-65%。优选地,所述精梳棉、混并、粗纱和细纱工序的温度为32-35℃,湿度为59-63%。

可选地,所述清花工序中,自动抓棉机型号为fa002a、开棉机型号为fa106、混开棉机型号为fa103、多仓混棉机型号为fa022;在梳棉工序中,梳棉机的型号为fa201b;在并条工序和混并工序中,并条机的型号为fa317;在精梳工序中,预并机的型号fa305、条卷机的型号为a191b、精梳机的型号为a201e;在粗纱工序中,粗纱机的型号为fa415a;在细纱工序中,细纱机的型号为ejm128k;在自络工序中,自动络筒机的型号为萨维奥。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编制物或纤维制品,其由混纺纱线制制成,所述的混纺纱线选自上述任一所述的混纺纱线,或由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混纺纱线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本申请的柞蚕丝与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的强度高、耐磨性好、吸湿透气性好、强力抗菌,且具有单纱强力高、成分均匀、毛羽少、条干均匀、棉结少、纱疵少的高品质性能,填补了市场上的该类产品的空白。

2、本申请的柞蚕丝与棉纤维纺纱方法,具有成本低、性价比高,混纺比准确;柞蚕丝不过精梳,而是与精梳棉在并条工序混合的工艺流程,节约了用工,用电、物料消耗大大减少了成本,大大减少了柞蚕丝的浪费,提高了柞蚕丝利用率,提高了成纱质量。

3、本申请的编制物和纤维制品的舒适度高、手感好,面料档次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原料和催化剂均通过商业途径购买。

其中,棉纤维:平均等级三级,长度28.7mm,成熟度系数0.87,单纤强度27.5—28.5cn/dtex;柞蚕丝条由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平均长度36.2mm,的细度1.67dtex,湿强3.10—3.98cn/dtex,干强2.83—3.72cn/dtex,质量比电阻3*109ωg/cm2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测试使用的仪器如下:

本申请的实施例利用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yg135e型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测试条干、细节、粗节、棉结、cvb%(单锭质量变异系数);dr%(纱线偏移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利用北京嘉麓野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yg029g型全自动单纱强力仪测试强力、强力cv%、伸长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利用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y331n型纱线捻度仪测试捻度、捻度不匀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利用北京华昊电子有限公司el-200s型自动支数称测试重量偏差和重量cv%。

下述实施的纺纱方法中使用的设备具体如下:清花工序中,自动抓棉机型号为fa002a、开棉机型号为fa106、混开棉机型号为fa103、多仓混棉机型号为fa022;在梳棉工序中,梳棉机的型号为fa201b;在并条工序和混并工序中,并条机的型号为fa317;在精梳工序中,预并机的型号fa305、条卷机的型号为a191b、精梳机的型号为a201e;在粗纱工序中,粗纱机的型号为fa415a;在细纱工序中,细纱机的型号为ejm128k;在自络工序中,自动络筒机的型号为萨维奥。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流程如下所示:

1、将长绒棉经下述设备处理制得精梳棉纤维条:fa002a型自动抓棉机→fa103型混开棉机→fa022型多仓混棉机→fa106开棉机→fa046型振动棉箱给棉机→a076f型单打手成卷机→fa201b型梳棉机→fa305型并条机(预并)→a191b型条卷机→a201e型精梳机;

2、将柞蚕丝条与精梳棉纤维条经下述设备处理制得细纱线:fa317a混并→fa317a末并→fa415a粗纱机→ejm128k细纱机;

3、将制得的细纱管纱经萨维奥自动络筒处理。

实施例1

混纺纱线1#的具体的纺纱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1清花工序:

将长绒棉使用自动抓棉机、混开棉机、多仓混棉机、开棉机、振动棉箱给棉机、单打手成卷机处理,自动抓棉机的打手速度控制在720r/min,开棉机打手速度控制在480-540r/min,单打手成卷机打手速度为1000r/min,成卷罗拉的速度为10r/min,充分开松,无破洞;磅重12.9kg,回潮:原料5.5%、棉卷5.3%;环境温/湿度30℃/65%;

1.2梳棉工序:

对清花棉:梳棉机各处隔距前上/下棉网清洁器隔距为12-15‰英丝/12-15‰英丝,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调至12-15‰英丝,盖板速度为273mm/min,刺辊速度控制在858-1100r/min,梳棉19.0g/5m,车速控制在70m/min,质量指标:棉定量20g/5m;环境温/湿度29℃/59%;

1.3精梳棉纤维预并工序

棉预并:定量19.5g/5m,并合数6根,牵伸隔距7×12mm,喇叭口2.6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37/1.76;环境温/湿度33℃/63%;可提高面纤维伸直度,分离度及平行度,减少精梳过程中对棉纤维、机械的损伤,以及降低落棉率;

1.4精梳工序

对预并棉纤维条进行精梳,精梳前首选对预并后的棉纤维条使用条卷机成卷,条卷45g/m,牵伸隔距7×11,后使用精梳机精梳,精梳准备工艺合理,提高小卷的纤维伸直度、平行度与分离度,以减少纤维的损伤,减少落棉中长纤维的含量,有利于节约用棉;

精梳工序包括步骤:车速135钳次/分,毛刷速度控制在1000r/min,牵伸隔距12mm,落棉隔距11.0mm,精梳试验落棉率16.10%;

精梳棉质量:精梳条定量21.9g/5m,落棉率17.40%;环境温/湿度33℃/60%;

1.5混并工序

将预并后的柞蚕丝条和精梳后的棉纤维条进行二次混并,控制混并条件,得到混并纱线;环境温/湿度31℃/61%;

混并纱线:混纺纱线中的精梳长绒棉(简称cmc)/柞蚕丝的质量比为80/20,其细度为40sk;

其中,二次混并中的第一次混并包括:定量19.5g/5m,条混工艺为4根21.9g/5m精梳棉条与1根23.5g/5m柞蚕丝条混合共5根。牵伸隔距11×18mm,喇叭口2.8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67/1.76;

二次混并中的第二次混并包括:定量19.0g/5m,并合数6根,牵伸隔距11×18mm,喇叭口2.6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42/1.50;

1.6粗纱工序:

将混并纱线经粗纱工序制得混纺粗纱,粗纱工序包括:粗纱定量5.3g/10m,牵伸隔距10×24×32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5.61/1.197,钳口5.0mm,捻度/捻系数4.73/114,锭速717r/min,前罗拉转速193r/min;环境温/湿度32℃/58%,粗纱状态较好;

1.7细纱工序:

将混纺粗纱经细纱工序制得混纺纱线,细纱工序包括:定量1.339g/100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41.3/1.25,锭速11376r/min,前罗拉速度160r/min,钳口2.75mm前后压力棒,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9/0;环境温/湿度36℃/60%,生产状态良好,制得混纺纱线1#:精梳长绒棉与柞蚕丝的质量比为80%/20%。

制得的混纺纱线1#经过自络工序,络筒速度1000m/min,电清电清参数:n3.8,s1.8/1.2,l1.2/25,t-13/18,c±10/10.0,cc±12/2.0;车速1000m/min;

断头:rti/mis/yf/nc/sc/lc/tc/cc~338/9.8/62/5.3/44.7/6.0/4.9/2.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制备混纺纱线2#与混纺纱线1#的纺纱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混纺纱线2#中的精梳长绒棉/柞蚕丝的混纺比例为90%/10%。

1.2梳棉工序:梳棉20.5g/5m

1.4精梳工序

精梳工序包括步骤:车速135钳次/min,毛刷速度控制在1000r/min,牵伸隔距12mm,落棉隔距11.0mm,精梳试验落棉率16.30%;

精梳棉质量:精梳条定量21.3g/5m,落棉率17.40%;环境温/湿度34℃/59%;

1.5混并工序

将预并后的柞蚕丝条和精梳后的棉纤维条进行二次混并,控制混并条件,得到混并纱线;环境温/湿度31℃/61%;

混并纱线:其中cmc/柞蚕丝的质量比为90%/10%,其细度为40sk;

其中,二次混并中的第一次混并包括:定量20.0g/5m,条混工艺为7根21.3g/5m精梳棉条与1根17.5g/5m柞蚕丝条混合共8根。牵伸隔距10×17mm,喇叭口2.8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8.3/1.76;

二次混并中的第二次混并包括:定量19.5g/5m,并合数6根,牵伸隔距10×17mm,喇叭口2.6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20/1.50;

1.6粗纱工序:

将混并纱线经粗纱工序制得混纺粗纱,粗纱工序包括:粗纱定量5.3g/10m,牵伸隔距9×23×30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5.61/1.197,钳口5.0mm,捻度/捻系数4.95/119,锭速717r/min,前罗拉转速184r/min;环境温/湿度32℃/58%,粗纱状态较好;

1.7细纱工序:

将混纺粗纱经细纱工序制得混纺纱线,细纱工序包括:定量1.342g/100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41.3/1.25,锭速11376r/min,前罗拉速度160r/min,钳口2.75mm前后压力棒,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9/0;环境温/湿度36℃/60%,生产状态良好,制得混纺纱线2#:精梳长绒棉与柞蚕丝的质量比为90%/10%。

制得的混纺纱线2#经过自络工序,络筒速度1000m/min,电清参数:n3.8,s1.8/1.2,l1.2/25,t-13/18,c±10/10.0,cc±12/2.0;车速1000m/min;

断头:rti/mis/yf/nc/sc/lc/tc/cc~321/9.0/61/4.5/42.7/5.1/4.4/2.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制备混纺纱线3#与混纺纱线1#的纺纱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混纺纱线3#的精梳长绒棉/柞蚕丝的混纺比例50%/50%。

1.2梳棉工序: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调至15-18‰英丝,梳棉20.5g/5m。

1.3精梳棉纤维预并工序: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15/1.76。

1.4精梳工序

精梳工序包括步骤:车速135钳次/min,毛刷速度控制在1000r/min,牵伸隔距12mm,落棉隔距11.0mm,精梳试验落棉率16.30%;

精梳棉质量:精梳条定量19.0g/5m,落棉率17.40%;环境温/湿度33℃/60%;

1.5混并工序

将预并后的柞蚕丝条和精梳后的棉纤维条进行二次混并,控制混并条件,得到混并纱线;环境温/湿度31℃/61%;

混并纱线:其中cmc/柞蚕丝的质量比为50/50,其细度为50sk;其中,二次混并中的第一次混并包括:定量20.0g/5m,条混工艺3根19.0g/5m精梳棉条与3根19.98g/5m柞蚕丝条混合共6根。牵伸隔距11×18mm,喇叭口2.8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31/1.76;

二次混并中的第二次混并包括:定量19.5g/5m,并合数6根,牵伸隔距11×18mm,喇叭口2.6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6.20/1.50;

1.6粗纱工序:

将混并纱线经粗纱工序制得混纺粗纱,粗纱工序包括:粗纱定量5.0g/10m,牵伸隔距10×24×32m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5.61/1.197,钳口5.0mm,捻度/捻系数4.63/112,锭速717r/min,前罗拉转速195r/min;环境温/湿度32℃/58%,粗纱状态较好;

1.7细纱工序:

将混纺粗纱经细纱工序制得混纺纱线,细纱工序包括:定量1.066g/100m,总牵伸/后区牵伸倍数46.9/1.25,锭速13140r/min,前罗拉速度140r/min,钳口2.25mm前后压力棒,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13/0;环境温/湿度36℃/60%,生产状态良好,即制得混纺纱线3#:精梳长绒棉与柞蚕丝的质量比为50%/50%。

制得的混纺纱线3#经过自络工序,络筒速度1000m/min,电清电清参数:n3.8,s1.9/1.2,l1.2/25,t-13/18,c±10/10.0,cc±12/2.0;车速1000m/min;

断头:rti/mis/yf/nc/sc/lc/tc/cc~457/9.8/65/10.3/5.7/6.0/6.7/2.3。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3制备的混纺纱线1#-3#进行质量检测,分别测试其重量、粘度、条干、强力和毛羽,测试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混纺纱线1#、2#检测结果

表2混纺纱线3#检测结果

经过本申请的纺纱工艺纺制的柞蚕丝与精梳棉纤维混纺的纱线,成纱质量优良,达到同类纱线优等水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些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而是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思想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