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PE袋加工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224发布日期:2019-04-13 01:2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防静电PE袋加工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包装袋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pe袋加工复合机。



背景技术:

薄膜复合是将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材料通过粘合剂粘接在一起,如薄膜与铝箔、纸张等进行复合。目前对薄膜的复合是利用专用设备在薄膜上涂抹粘合剂,再将两张薄膜复合在一起。

现有技术中的涂胶机是利用胶液自身的粘附性粘附在上胶辊上,再使上胶棍给薄膜上胶,但是这样的上胶方式不好控制粘合剂的涂抹量,若是涂抹量偏少,会导致复合粘度不好,若是涂抹量偏多,又会导致粘合剂从薄膜两侧溢出,就还需要对薄膜进行清理,影响后续的加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pe袋加工复合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粘合剂的涂抹量不易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防静电pe袋加工复合机,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有放料单元、对齐机构、导向单元、上胶机构、除静电机构和收料单元,所述上胶机构包括上胶单元,上胶单元套装有齿轮,所述除静电机构包括一对复合辊,以及驱动复合辊转动的动力单元,复合辊同轴连接有扇齿轮,扇齿轮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复合辊内套装有离子风棒,复合辊上设有出风口。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在于:

1.在复合辊上连接扇齿轮,当复合辊转动时,带动扇齿轮转动,而与上胶单元的齿轮啮合时,扇齿轮能使得上胶单元间歇转动,从而对薄膜间歇上胶,另外复合辊的转动能将上胶后的薄膜碾压复合,复合辊使薄膜被复合的同时带动上胶单元间歇上胶,

那么就能根据复合辊转动的复合速度,来决定上胶单元的上胶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出胶量不易控制的问题。

2.上胶单元的间歇转动,使上胶单元内的粘合剂在上胶单元内翻滚,避免粘合剂长时间在上胶单元内静止停留,容易造成粘合剂凝固的情况。

3.机架上依次设有的放料单元、对齐机构、导向单元、上胶机构、除静电机构和收料单元,使薄膜能得到自动化加工处理,实现复合。

4.复合辊内的离子风棒能通过复合辊上的出风口,对薄膜上没有涂抹粘合剂的一面进行除静电处理。

进一步,所述上胶单元包括转动套装在一起的外筒和内筒,粘合剂盛装在内筒内,所述外筒的筒壁内设有电热丝,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留有空隙,外筒和内筒均开设有供粘合剂流出的开口,内筒的开口两侧设有用于阻挡粘合剂流进空隙内的第一凸起;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内设有上下滑动的刷子,以及驱动刷子滑动的驱动单元。

由于内筒与外筒之间留有空隙,所以为了防止在不需要上胶的时候,空隙中的粘合剂从外筒流出,在内筒的开口两侧设置第一凸起,外筒筒壁内的电热丝,在其通电的情况下,能对上胶单元进行加热,使粘合剂的温度升高,当外筒在齿轮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与内筒的开口相对时,内筒中的粘合剂便会从开口流到薄膜上,同时,驱动单元能驱动刷子在外筒的通槽上滑动,使刷子不断露出外筒,能将流到薄膜上的粘合剂抹匀,加热后的粘合剂,再加上刷子的作用,使薄膜复合得更好,另外,复合辊和外筒联动,复合辊一边对薄膜进行滚动复合,一边带动外筒转动对薄膜上胶,能使得上胶量得到控制。

进一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空隙内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上设有滑轨;所述通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竖向的限位滑槽,限位滑槽与所述滑轨连接,第二凸起与所述刷子之间连接有弹簧。

当空隙内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相抵时,第一凸起会驱使第二凸起在滑槽内向下滑动,挤压弹簧,驱使刷子露出外筒,从而将粘合剂抹匀。

进一步,所述对齐机构包括箱体,箱体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箱体内设有两个竖直排列的压合辊,箱体内还设有使薄膜对齐的对齐单元。

薄膜进入箱体内后,箱体内的压合辊从而将分离的两张薄膜聚合在一起,聚合起来的薄膜更便于对齐单元调整两张薄膜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对齐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压合辊轴向两侧的拍打块和用于驱动拍打块移动的气缸。

当薄膜被压合辊聚合后,气缸产生动力驱动设于压合辊轴向两侧的拍打块移动,与薄膜的宽边接触后,能将错位的薄膜拍打对齐。

进一步,两个所述压合辊之间留有供薄膜移动的间隙;所述压合辊的长度小于薄膜的宽度。

压合辊之间留有的间隙,便于薄膜被拍打块拍打对齐的时候,能在压合辊之间移动调整位置;压合辊的长度小于薄膜的宽度,使压合辊既能将两张薄膜聚合在一起,又使得拍打块能直接与薄膜接触,使其对齐。

进一步,所述外筒的开口上设有橡胶塞。

在不需要使用本复合机时,橡胶塞能将外筒的开口塞住,避免粘合剂渗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静电pe袋加工复合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防静电pe袋加工复合机实施例中对齐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防静电pe袋加工复合机实施例中上胶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放料单元1、箱体2、进料口3、出料口4、压合辊5、拍打块6、导向辊7、对齐机构8、上胶机构9、复合辊10、扇齿轮11、收料单元12、外筒13、电热丝14、内筒15、粘合剂16、第一凸起17、第二凸起18、弹簧19、刷子20、齿轮21、橡胶塞22、离子风棒23。

如图1所示的防静电pe袋加工复合机,包括机架,机架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放料单元1、对齐机构8、导向单元、上胶机构9、除静电机构和收料单元12。放料单元1包括两个放料辊和用于驱动放料辊转动的第一电机,两个放料辊竖直排列,并且反向转动。

对齐机构8,如图2所示,包括箱体2,箱体2为中空结构,其内部设有两个竖直排列的压合辊5,两个压合辊5之间留有五厘米的间隙,两个压合辊5的长度小于薄膜的宽度,两个压合辊5均靠第二电机提供动力转动,箱体2内还设有两块拍打块6,拍打块6设于压合辊5的轴向两侧,两块拍打块6靠气缸驱动在箱体2内相对移动,气缸的推动距离只要保证拍打块6刚好与薄膜接触即可。

导向单元包括两个上、下分离的导向辊7以及驱动导向辊7转动的第三电机。上胶机构9,如图3所示,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套装在一起的齿轮21、外筒13和内筒15,外筒13的筒壁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电热丝14,外筒13和内筒15之间留有空隙,电热丝14连接有给其通电的电源,电源连接有控制电源电路开合的开关;上胶机构9的内筒15为中空结构,内筒15内盛装有薄膜的粘合剂16,内筒15和外筒1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矩形的开口,内筒15开口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17,为了防止粘合剂16流到空隙内,在不使用本复合机时,外筒13的开口处塞有橡胶塞22,外筒13的筒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紧挨着外筒13的开口,通槽的槽壁上开设有限位滑槽,通槽内设有第二凸起18,第二凸起18上设有滑轨,滑轨和限位滑槽滑动连接,第一凸起17和第二凸起18均设于空隙内,第二凸起18的底部连接有弹簧19,弹簧19的下端连接有刷子20,当第一凸起17和第二凸起18相抵时,刷子20会受力穿出通槽,露出外筒13。

除静电机构包括一对复合辊10,以及驱动复合辊10转动的第四电机,复合辊10同轴连接有扇齿轮11,扇齿轮11与上胶机构9的齿轮21啮合,复合辊10内均套装有一根离子风棒23,两个离子风棒23均连接有高压发生器,复合辊10上开设有出风口,便于离子风棒23给薄膜做除静电处理。

收料单元12包括收料辊和驱动收料辊转动的第五电机。

具体操作如下:

使用前,先对薄膜卷进行切割,切割成包装袋需要的宽度大小。

步骤a、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放料辊转动,开始对薄膜进行放料。

步骤b、启动第二电机,使压合辊5开始转动,薄膜从进料口3处进入箱体2内,箱体2内的压合辊5将两张原本分离的薄膜聚合在一起,此时启动控制拍打块6的气缸,气缸驱动两块拍打块6开始在箱体2内相向往复移动,由于薄膜的宽度大于压合辊5的长度,所以拍打块6在运动的时候会与薄膜接触,且两个压合辊5之间留有五厘米的间隙,压合辊5之间的间隙就是为了保证薄膜既能受压合辊5的作用聚合在一起,又不影响两张薄膜在两个压合辊5之间受拍打块6的作用而调整错位的位置,从而将两张薄膜对齐,对齐后的薄膜再从出料口4处离开箱体2。

步骤c、启动第三电机,导向辊7开始转动,离开箱体2的薄膜受导向辊7的作用,从聚合状态再次分离开。

步骤d、启动第四电机和连接离子风棒23的高压发生器,第四电机驱动复合辊10转动,复合辊10带动扇齿轮11开始转动,当扇齿轮11与上胶机构9中的齿轮21啮合时,便使得齿轮21转动,齿轮21开始带动上胶机构9中的外筒13转动,此时按下控制电热丝14的开关,拔开外筒13开口的橡胶塞,当外筒13的开口转动到与内筒15的开口相对时,粘合剂16便从外筒13的开口处流出,滴到薄膜上,与此同时,外筒13在转动时,会使得第一凸起17与第二凸起18相抵,第二凸起18就会受力向下滑动,挤压弹簧19从而将刷子20推出通槽外,将刚刚滴到薄膜上的粘合剂16刷匀;整个过程中,电热丝14一直在给粘合剂16加热,使粘合剂16温度升高,易于粘合;

复合辊10的转动,不仅能将涂抹了粘合剂16的薄膜往收料辊方向传送,还能在转动时将两张薄膜粘合在一起,同时,复合辊10内的离子风棒23还能对薄膜没有沾染粘合剂16的一面进行除静电处理。

步骤e、启动第五电机,驱动收料辊转动,收料辊对复合在一起的薄膜进行收卷,此时完成整个复合流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