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绒线假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5767发布日期:2018-08-29 01:4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羊绒线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绒线假捻机。



背景技术:

羊绒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入冬寒冷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转暖后脱落,自然适应气候,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羊绒之所以十分珍贵,不仅由于产量稀少(仅占世界动物纤维总产量的0.2%),更重要的是其优良的品质和特性。

羊绒加工需要经过清洗、梳理、纺线和编织等过个步骤,其中梳理和纺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品质。梳理步骤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梳毛机。梳毛机分为粗梳毛机和精梳毛机。粗梳毛机适用于羊皮(熟皮)毛被的粗梳理,可将毛被内的锈毛团、结节破开梳通便于精梳和剪、烫工序的进行。精梳毛机主要用于对粗梳理过的羊皮毛被进一步梳开、梳深、梳直、同时,清除毛被中的锯末、灰尘、浮毛,使毛被松散、灵活、方向性好。

纺线过程是将梳理好的羊绒切割成条然后再搓成线。该过程中由于切割宽度的不均匀,搓线时会不定时的出现断线现象。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搓线时对羊绒条施加的力是恒定的,羊绒条宽度较窄处强度低,韧性差,在搓线的过程中容易断裂。同时羊绒条在搓线过程中还受到拉力,宽度进一步下降,更加剧了断裂情况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羊绒线在之过程中被拉断的羊绒线假捻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羊绒线假捻机,包括主体A;还包括设置在主体A上的公转部分和自转部分;

所述公转部分包括开在主体A上的定位孔、固定安装在定位孔一端的轴承A、固定安装在定位孔另一端的轴承B、与轴承A和轴承B连接在一起的主体B、开在主体B上的辅助定位孔、固定在主体B一端的同步带轮A、安装在主体A上的驱动电机A、安装在驱动电机A上的同步带轮B和将同步带轮A与同步带轮B连接起来的同步带A;

所述轴承A和轴承B均与主体B间隙配合;

所述定位孔偏心设置;

所述自转部分包括固定安装在辅助定位孔一端的轴承C、固定安装在辅助定位孔另一端的轴承D、与轴承C和轴承D连接在一起的主体C、开在主体C上的假捻孔和驱动部分;

所述轴承C和轴承D均与主体C间隙配合;

所述驱动部分包括固定在主体A上的滑道、固定在滑道两端的挡板、与滑道滑动连接的滑块、固定安装在滑块上的驱动电机B、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B上的同步带轮C、安装在主体C一端的同步带轮D、将同步带轮C和同步带轮D连接在一起的同步带B和复位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挡板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假捻孔包括左过渡段、工作段和右过渡段;

所述左过渡段、工作段和右过渡段顺次连接;

所述左过渡段与主体C的一个侧面贯通,右过渡段与主体C的另一个侧面贯通。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主体C的轴线与假捻孔的轴线平行。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主体A的两侧对称开有四个螺栓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羊绒条进行假捻处理,提高羊绒条的韧性,避免其被拉断。假捻就是把羊绒条的两端固定,在中间加捻,一边越捻越紧,另一边也越捻越紧,但捻向相反,因此在羊绒条上的总捻数是没有变化的,仍然为零。羊绒条以恒定的速度穿过主体C上的假捻孔,假捻孔同时匀速转动,对羊绒条施加一个径向力,使其由条形变为圆柱形。这样能够使羊绒条内的长绒缠绕在一起,强度和韧性上升,能够有效的抵抗拉力,降低断线出现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复合假捻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假捻的处理效果。在对羊绒条进行假捻处理的过程中,匀速转动的主体C通过假捻孔对羊绒条进行假捻处理。在该过程中,假捻孔除了围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同时,同时还围绕主体B的轴线转动,这样羊绒条受到轴向力和径向力的方向时刻改变,能够有效避免受力恒定时羊绒条的断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体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体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体C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A、21定位孔、22轴承A、23轴承B、24主体B、25辅助定位孔、26同步带轮A、27驱动电机A、28同步带轮B、29同步带A、31轴承C、32轴承D、33主体C、34假捻孔、41滑道、42挡板、43滑块、44驱动电机B、45同步带轮C、46同步带轮D、47同步带B、48复位弹簧、341左过渡段、342工作段、343右过渡段、5螺栓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羊绒线假捻机,包括主体A1;还包括设置在主体A1上的公转部分和自转部分;

所述公转部分包括开在主体A1上的定位孔21、固定安装在定位孔21一端的轴承A22、固定安装在定位孔21另一端的轴承B23、与轴承A22和轴承B23连接在一起的主体B24、开在主体B24上的辅助定位孔25、固定在主体B24一端的同步带轮A26、安装在主体A1上的驱动电机A27、安装在驱动电机A27上的同步带轮B28和将同步带轮A26与同步带轮B28连接起来的同步带A29;

所述轴承A22和轴承B23均与主体B24间隙配合;

所述定位孔21偏心设置;

所述自转部分包括固定安装在辅助定位孔25一端的轴承C31、固定安装在辅助定位孔25另一端的轴承D32、与轴承C31和轴承D32连接在一起的主体C33、开在主体C33上的假捻孔34和驱动部分;

所述轴承C31和轴承D32均与主体C33间隙配合;

所述驱动部分包括固定在主体A1上的滑道41、固定在滑道41两端的挡板42、与滑道41滑动连接的滑块43、固定安装在滑块43上的驱动电机B44、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B44上的同步带轮C45、安装在主体C33一端的同步带轮D46、将同步带轮C45和同步带轮D46连接在一起的同步带B47和复位弹簧48;

所述复位弹簧48的一端与滑块43连接,另一端与挡板42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假捻孔34包括左过渡段341、工作段342和右过渡段343;

所述左过渡段341、工作段342和右过渡段343顺次连接;

所述左过渡段341与主体C33的一个侧面贯通,右过渡段343与主体C33的另一个侧面贯通。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主体C33的轴线与假捻孔34的轴线平行。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主体A1的两侧对称开有四个螺栓连接孔5。

使用时,通过螺栓连接孔5将主体A1安装到搓线机上。

驱动电机A27动作,通过同步带轮B28、同步带A29和同步带轮A26带动主体B24转动。主体B24与主体A1之间通过轴承A22和轴承B23连接,双轴承支撑稳定,尤其是轴承A22和轴承B23与主体B24之间采用间隙配合,该间隙既能够容许主体B24受热膨胀,又方便主体B24的安装与拆卸。

主体C33与主体B24的连接形式和主体B24与主体A1的连接形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驱动电机B44通过同步带轮D46、同步带B47和同步带轮C45带动主体C33转动。主体C33与主体B24不同心,在转动的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其与驱动电机B44的相对位置。具体的调整过程为:通过同步带B47保证同步带轮C45和同步带轮D46之间的距离不变。同步带轮C45在主体C33的带动下位置不断变化,通过滑块43在滑道41的滑动,能够改变驱动电机B44的位置,进而保证同步带轮C45和同步带轮D46之间的位置不变。复位弹簧48有两个,一个处于拉伸状态时另一个处于压缩状态,反之则交换状态,交换频率与主体C33的转速相同,其作用是保证同步带B47上的张力不变。

羊毛条穿过匀速转动的假捻孔34并依次与左过渡段341、工作段342和右过渡段343接触。左过渡段341和右过渡段343都是圆锥形的,较大的一端与主体C33贯通。左过渡段341和右过渡段343的作用是使羊毛条与假捻孔34的内壁接触;工作段342的作用是搓羊毛条,使羊毛条带上假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