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4935发布日期:2019-02-22 22:19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纺丝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由于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特殊的表面效应等特性使得纳米纤维广泛用于过滤材料、生命科学、防护服装以及纳米传感器等领域。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技术相比于其他的纳米纤维制备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广泛应用在纳米纤维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静电纺丝过程中,高聚物溶液中的正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相互分离,分离的电荷在高压静电场中受到电场力而拉伸形成射流,射流在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自身携带同性电荷的排斥力以及弯曲恢复力等而产生鞭动,中间伴随着溶剂的挥发,最后到达接收板上得到纳米纤维,现有的静电纺丝设备在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中,喷丝头附近的电场分布不均匀,导致射流的拉伸和运动不稳定,射流鞭动较剧烈,此外,现有静电纺丝装置产生的射流容易受周围环境干扰,而且,射流之间会由于静电力而相互排斥,会影响射流的位置分布,从而使纳米纤维丝最终在接收装置上分布不均匀,影响纳米纤维材料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静电纺丝装置射流拉伸和运动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射流之间相互排斥、干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通过在多个喷头外侧安装圆柱状的无底辅助电极,使位于辅助电极内部的喷管附近的电场分布更均匀和有序,可以帮助稳定射流的运动状态,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射流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静电纺丝产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包括喷管和辅助电极,所述喷管下部为中空的圆柱状管体,管体上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凸台,管体上部靠近第一凸台的位置处设有外螺纹,第一凸台顶部设有供料管接口和第一接线端,供料管接口与管体相连通,所述辅助电极为中空的无底圆柱状结构,圆柱外壁部分为外壳,外壳顶部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壁设有内螺纹,外壳顶部四周设有安装片,安装片上设有安装孔,外壳上表面边缘处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接线端。

上述的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所述安装片上下两面粘贴有绝缘层,安装片的数量为4个。

上述的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所述第二凸台的数量为5-10个,均匀分布在外壳的上表面。

上述的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所述喷管的数量与第二凸台的数量相同,也为5-10个,并一一对应安装于第二凸台的通孔中。

上述的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性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多个喷头外侧安装圆柱状的无底辅助电极,使位于辅助电极内部的喷管附近的电场分布更均匀和有序,可以帮助稳定射流的运动状态,减小射流的鞭动,并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射流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射流的拉伸和运动更平稳,有利于提高静电纺丝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为喷管示意图;

图4为辅助电极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接线端,2.供料管接口,3.第一凸台,4.管体,5.外螺纹,6.外壳,7.内螺纹,8.安装片,9.安装孔,10.第二凸台,11.第二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静电纺丝喷头,包括喷管和辅助电极,所述喷管下部为中空的圆柱状管体4,管体4上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凸台3,管体4上部靠近第一凸台3的位置处设有外螺纹5,第一凸台3顶部设有供料管接口2和第一接线端1,供料管接口2与管体4相连通,所述辅助电极为中空的无底圆柱状结构,圆柱外壁部分为外壳6,外壳6顶部设有第二凸台10,第二凸台10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壁设有内螺纹7,外壳6顶部四周设有安装片8,安装片8上设有安装孔9,外壳6上表面边缘处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接线端11。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片8上下两面粘贴有绝缘层,安装片8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台10的数量为7个,均匀分布在外壳6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喷管的数量与第二凸台10的数量相同,也为7个,并一一对应安装于第二凸台10的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螺纹5与内螺纹7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安装片8将喷头安装于工作的位置,将喷管通过外螺纹5和内螺纹7安装在辅助电极的外壳6上对应的位置,将外部高压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在第一接线端1和第二接线端11上,将纺丝物料的供料管接在每个喷管的供料管接口2上,工作时,辅助电极可以维持内部电场较均匀,使料液从管体4中挤出后,能比较稳定的被拉伸,减小了射流的鞭动和相邻射流之间的相互排斥,减少外界环境对射流的干扰。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