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落纱车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5349发布日期:2019-07-24 08:4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落纱车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落纱车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落纱是纺织的工序之一,主要功能是将纱线绕于筒管上定型以及去除杂质,落纱的效果不仅影响着整个纺纱过程的生产效率,也影响着纱线的质量,早期的落纱主要依靠人工手动完成,一般需要几名工人为一组进行工作,整个落纱过程对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与工作经验要求很高,造成了落纱过程中生产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所以各大厂家开始研发智能落纱机,并在近几十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定位机构是智能落纱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现有智能落纱车定位机构的功能正在日益完善,但仍有部分不足待改进。

现有技术的智能落纱车定位机构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智能落纱车定位机构(申请号为CN201220335793.9)主要是由驱动电机驱动主从动轮在导轨上行走,从而使整个定位机构沿导轨方向运动,这样的结构设计虽然使用效果好,但主动轮在其运行的导轨上往返频繁时,直接加剧了主动轮与导轨间的摩擦,易产生磨损,减少了主动轮与导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落纱车定位机构,具有良好润滑效果,延长主动轮和导轨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落纱车定位机构,包括落纱车,所述落纱车的侧边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下方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靠上方设置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润滑槽、通孔和螺纹杆,其中,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主动轮的一端设置有润滑槽。

优选的,所述润滑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且润滑槽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限位件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件的侧边设置有拉手,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石墨块。

优选的,所述通孔与螺纹杆之间通过卡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与限位件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一侧且与开口成同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口。

优选的,所述石墨块的初始位置与润滑槽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石墨块与限位槽之间通过工业胶水限位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手为内陷式结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有润滑组件,润滑组件主要由润滑槽、限位件、限位槽和石墨块组成,主动轮移动时通过与石墨块的摩擦接触,使主动轮与导轨之间形成一层非常薄的石墨粉层,这样的结构设计既具有良好润滑效果,还能有效修复主动轮和导轨表面的微疲劳浅痕,从而延长了主动轮和导轨的使用寿命,也减少了维修成本。

2、本实用新型螺纹杆与限位件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且螺纹杆安放于通孔内部,这样的结构设计是为了方便后期推进因使用过程中不断摩擦体积变小的石墨块,使石墨块能够充分与主动轮接触,而螺纹杆通过卡接件与通孔固定连接,是为了方便固定处于合适位置的螺纹杆,保障石墨块良好的工作性能,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落纱车;2、主动轮;3、润滑组件;31、润滑槽;311、限位件;312、石墨块;313、限位槽;314、拉手;315、开口;32、通孔;33、螺纹杆;34、卡接件;4、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落纱车定位机构,包括落纱车1,落纱车1的侧边设置有主动轮2,主动轮2的下方设置有导轨4,导轨4的靠上方设置有润滑组件3,润滑组件3包括润滑槽31、通孔32和螺纹杆33,其中,通孔32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33,螺纹杆33靠近主动轮2的一端设置有润滑槽31。

为了方便对主动轮2进行润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润滑槽3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311,且润滑槽31的底部设置有开口315,限位件31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313,且限位件311的侧边设置有拉手314,限位槽313的内部设置有石墨块312。

为了通孔32与螺纹杆33之间连接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孔32与螺纹杆33之间通过卡接件34固定连接。

为了螺纹杆33与限位件311之间连接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纹杆33与限位件31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为了方便放入螺纹杆3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孔32的一侧且与开口315成同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口。

为了避免石墨块312影响主动轮2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石墨块312的初始位置与润滑槽31的高度处于同一水平面。

为了石墨块312与限位槽313之间连接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石墨块312与限位槽313之间通过工业胶水限位连接。

为了方便拉出限位件311的同时也能防止拉手314影响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拉手314为内陷式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主要部件安装好过后,即可进行润滑组件3的安装,安装步骤如下:先将石墨块312通过工业胶水固定于限位槽313内部,然后将限位件311和螺纹杆33放入相对应的位置(限位件311放入润滑槽31中,螺纹杆33放入通孔32中),最后利用卡接件34固定螺纹杆33的位置即可,安装好过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主动轮2开始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与石墨块312的摩擦接触,使主动轮2与导轨4之间形成一层非常薄的石墨粉层,这样的结构设计既具有良好润滑效果,还能有效修复主动轮2和导轨4表面的微疲劳浅痕,从而延长了主动轮2和导轨4的使用寿命,也减少了维修成本;当多次摩擦石墨块312开始体积变小后,可拆分卡接件34,然后在通孔32内推动螺纹杆33,从而带动限位件311移动,使石墨块312处于合适位置后再利用卡接件34固定,使石墨块312能够充分与主动轮2接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