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能智能化纸浆模塑制品制浆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7943发布日期:2020-04-03 18:3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能智能化纸浆模塑制品制浆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纸浆模塑制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能智能化纸浆模塑制品制浆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精品纸浆模塑制品,它的纸浆制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浆液纤维的长短,白度,浓度,粘度及均匀度,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

传统的3立方米的卧式碎浆设备,它是在侧端由大的电机驱动一个四棱的刮刀旋转而实现纸浆的碎解,这种设备体积空间很大,放进去的大量物料在侧面与磨刀的接触是很有限的,故碎解效率是不高,另外,传统的纸浆模塑制品的制浆系统由于没有程序控制和智能化的驱动,每一步生产工序操作都是间歇的,人为控制,故指标的精确度差,生产效力是相对较低,同时,在碎解时,碎解筒易发生晃动,导致平稳性较差,且碎解后,碎解筒内部不易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能智能化纸浆模塑制品制浆设备及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碎解设备仅通过一个四棱刮刀碎解效率较低,人为控制,指标的精确度差,生产效力较低,以及设备运行平稳性较差和设备内部不易清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能智能化纸浆模塑制品制浆设备及方法,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连接有缓冲座机构,缓冲座机构包括托座、滑槽、下固定块、第一弹簧、上固定块、托板、弹性件、连杆、滑块和第二弹簧,托座内部中央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中央连接有下固定块,下固定块上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上固定块,上固定块上端连接有托板,托板下端两侧与托座内部下端均连接有弹性件,上固定块下端两侧均铰接有连杆,连杆下端铰接有滑块,滑块位于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滑块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弹簧,缓冲座机构上端连接有碎解筒,碎解筒一端中部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相对于碎解筒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两端均连接有四棱刮刀,碎解筒上端一侧铰接有左盖板,碎解筒上端另一侧铰接有右盖板,右盖板和左盖板上端一侧均安装有第二电机,两个第二电机输出端相对于碎解筒内部均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下端连接有下搅拌刀片,下搅拌刀片上方连接有上搅拌刀片,左盖板和右盖板上端中部一侧均安装有把手,把手一侧连接有进水管道和进料斗,底板上端一侧安装有电控箱,电控箱一端连接有控制器,碎解筒内壁一侧安装有长度检测传感器,长度检测传感器上侧连接有浓度检测传感器,浓度检测传感器上侧连接有白度检测传感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长度检测传感器、浓度检测传感器和白度检测传感器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一种高效能智能化纸浆模塑制品制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投放制浆原料;步骤二,原料碎解;步骤三,导出浆液并清洗;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将制浆原料从进料斗投入到碎解筒内;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二中,在步骤一中原料投入的同时启动第一电机和两个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带动两个四棱刮刀进行碎解,两个第二电机分别在碎解筒上端两侧驱动第二转轴转动,使得下搅拌刀片和上搅拌刀片转动将原料搅动碎解,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碎解筒内部原料被搅拌碎解充分,大大地提高了纸浆碎解的效率,提高了生产力,碎解后的浆液由长度检测传感器、浓度检测传感器和白度检测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纤维长度、浆液浓度和浆液白度,将各项数据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再根据所接受的数据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是否继续驱动搅拌碎解,以及调节水源注入多少调节浓度及白度变化;当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碎解时,碎解筒发生轻微晃动,晃动力由托板向下传递,使得上固定块向下挤压第一弹簧和两个连杆,第一弹簧受力压缩,连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滑块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力压缩,同时,托板向下挤压弹性件,在弹性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将晃动力抵消,从而降低碎解筒振动,使得装置平稳;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三中,由长度检测传感器、浓度检测传感器和白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浆液各项数据达标符合后,浆液从排出管道排出至储液罐内存储,浆液排出后,通过把手打开左盖板和右盖板,使得碎解筒上端敞开,然后对内部冲刷,将其清洗干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机下端相对于碎解筒侧壁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下端两侧均连接有加强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位于左盖板和右盖板上端相互交错设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下搅拌刀片和上搅拌刀片均为两叶搅拌刀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碎解筒下端中部连接有排出管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均通过铰链与碎解筒铰接,且左盖板和右盖板下端与碎解筒接触端连接有密封垫。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托板呈弧形,且托板与碎解筒接触端连接有避免磨损的橡胶垫。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一中,投入原料前将进水管道连接水源,排出管道通过连接管与储液罐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三中,原料从排出管道通过连接管排出至储液罐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四棱刮刀、第二电机、第二转轴、下搅拌刀片和上搅拌刀片的设置,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带动两个四棱刮刀进行碎解,两个第二电机分别在碎解筒上端两侧驱动第二转轴转动,使得下搅拌刀片和上搅拌刀片转动将原料搅动碎解,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碎解筒内部原料被搅拌碎解充分,大大地提高了纸浆碎解的效率,提高了生产力;

(2)、通过控制器、长度检测传感器、浓度检测传感器和白度检测传感器的设置,浆液由长度检测传感器、浓度检测传感器和白度检测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纤维长度、浆液浓度和浆液白度,将各项数据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再根据所接受的数据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是否继续驱动搅拌碎解,以及调节水源注入多少调节浓度及白度变化,对于打浆中纤维的长短,白度要求,以致后续浆液根据制品所需的浓度都是由自动程序来控制;

(3)、通过缓冲座机构的设置,碎解筒工作产生的晃动,晃动力由托板向下传递,使得上固定块向下挤压第一弹簧和两个连杆,第一弹簧受力压缩,连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滑块挤压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力压缩,同时,托板向下挤压弹性件,在弹性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将晃动力抵消,从而降低碎解筒振动,使得装置工作平稳;

(4)、通过在碎解筒上端设置的左盖板和右盖板,在碎解制浆结束后,能够将左盖板和右盖板翻转打开,保持碎解筒敞开状态,从而方便对碎解筒内部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碎解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缓冲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中:1、底板;2、缓冲座机构;3、托座;4、滑槽;5、下固定块;6、第一弹簧;7、上固定块;8、托板;9、弹性件;10、连杆;11、滑块;12、第二弹簧;13、碎解筒;14、第一电机;15、第一转轴;16、四棱刮刀;17、左盖板;18、右盖板;19、第二电机;20、第二转轴;21、下搅拌刀片;22、上搅拌刀片;23、把手;24、进水管道;25、电控箱;26、控制器;27、长度检测传感器;28、浓度检测传感器;29、白度检测传感器;30、进料斗;31、支撑板;32、加强板;33、排出管道;34、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能智能化纸浆模塑制品制浆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连接有缓冲座机构2,缓冲座机构2包括托座3、滑槽4、下固定块5、第一弹簧6、上固定块7、托板8、弹性件9、连杆10、滑块11和第二弹簧12,托座3内部中央开设有滑槽4,滑槽4内部中央连接有下固定块5,下固定块5上端通过第一弹簧6连接有上固定块7,上固定块7上端连接有托板8,托板8下端两侧与托座3内部下端均连接有弹性件9,上固定块7下端两侧均铰接有连杆10,连杆10下端铰接有滑块11,滑块11位于滑槽4内部滑动连接,滑块11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弹簧12,缓冲座机构2上端连接有碎解筒13,碎解筒13一端中部连接有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输出端相对于碎解筒13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两端均连接有四棱刮刀16,碎解筒13上端一侧铰接有左盖板17,碎解筒13上端另一侧铰接有右盖板18,右盖板18和左盖板17上端一侧均安装有第二电机19,两个第二电机19输出端相对于碎解筒13内部均连接有第二转轴20,第二转轴20下端连接有下搅拌刀片21,下搅拌刀片21上方连接有上搅拌刀片22,左盖板17和右盖板18上端中部一侧均安装有把手23,把手23一侧连接有进水管道24和进料斗30,底板1上端一侧安装有电控箱25,电控箱25一端连接有控制器26,碎解筒13内壁一侧安装有长度检测传感器27,长度检测传感器27上侧连接有浓度检测传感器28,浓度检测传感器28上侧连接有白度检测传感器29,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19、长度检测传感器27、浓度检测传感器28和白度检测传感器29均与控制器26信号连接。

请参阅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能智能化纸浆模塑制品制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投放制浆原料;步骤二,原料碎解;步骤三,导出浆液并清洗;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一中,将制浆原料从进料斗30投入到碎解筒13内;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二中,在步骤一中原料投入的同时启动第一电机14和两个第二电机19,第一电机14驱动第一转轴15带动两个四棱刮刀16进行碎解,两个第二电机19分别在碎解筒13上端两侧驱动第二转轴20转动,使得下搅拌刀片21和上搅拌刀片22转动将原料搅动碎解,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碎解筒13内部原料被搅拌碎解充分,大大地提高了纸浆碎解的效率,提高了生产力,碎解后的浆液由长度检测传感器27、浓度检测传感器28和白度检测传感器29分别检测出纤维长度、浆液浓度和浆液白度,将各项数据反馈至控制器26,控制器26再根据所接受的数据控制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9是否继续驱动搅拌碎解,以及调节水源注入多少调节浓度及白度变化;当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9驱动碎解时,碎解筒13发生轻微晃动,晃动力由托板8向下传递,使得上固定块7向下挤压第一弹簧6和两个连杆10,第一弹簧6受力压缩,连杆10带动滑块11在滑槽4内滑动,滑块11挤压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受力压缩,同时,托板8向下挤压弹性件9,在弹性件9、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12的作用力下,将晃动力抵消,从而降低碎解筒13振动,使得装置平稳;

其中在上述的步骤三中,由长度检测传感器27、浓度检测传感器28和白度检测传感器29检测出浆液各项数据达标符合后,浆液从排出管道33排出至储液罐内存储,浆液排出后,通过把手23打开左盖板17和右盖板18,使得碎解筒13上端敞开,然后对内部冲刷,将其清洗干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14下端相对于碎解筒13侧壁连接有支撑板31,支撑板31下端两侧均连接有加强板32,通过支撑板31的设置,能够将第一电机14托起,加强板32能够保证支撑板31承托的稳定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二电机19分别位于左盖板17和右盖板18上端相互交错设置,使得两个第二转轴20分别位于第一转轴15前后两侧,有效的避免第二转轴20与第一转轴15接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下搅拌刀片21和上搅拌刀片22均为两叶搅拌刀片,使得左盖板17和右盖板18翻转时,下搅拌刀片21和上搅拌刀片22能够保持直线状从第二转轴20侧端翻转,避免碰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碎解筒13下端中部连接有排出管道33,方便制得的浆液排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左盖板17和右盖板18均通过铰链34与碎解筒13铰接,且左盖板17和右盖板18下端与碎解筒13接触端连接有密封垫,通过铰链34便于将左盖板17和右盖板18安装,密封垫能够在盖合时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浆液溅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托板8呈弧形,且托板8与碎解筒13接触端连接有避免磨损的橡胶垫。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一中,投入原料前将进水管道24连接水源,排出管道33通过连接管与储液罐连接,方便将水源导入碎解筒13,以及将浆液排出存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步骤三中,原料从排出管道33通过连接管排出至储液罐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4采用y180l型号的电机,第二电机19采用gh22-200-30s型号的电机。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制浆原料从进料斗30投入到碎解筒13内,原料投入的同时启动第一电机14和两个第二电机19,第一电机14驱动第一转轴15带动两个四棱刮刀16进行碎解,两个第二电机19分别在碎解筒13上端两侧驱动第二转轴20转动,使得下搅拌刀片21和上搅拌刀片22转动将原料搅动碎解,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碎解筒13内部原料被搅拌碎解充分,大大地提高了纸浆碎解的效率,提高了生产力,碎解后的浆液由长度检测传感器27、浓度检测传感器28和白度检测传感器29分别检测出纤维长度、浆液浓度和浆液白度,将各项数据反馈至控制器26,控制器26再根据所接受的数据控制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9是否继续驱动搅拌碎解,以及调节水源注入多少调节浓度及白度变化;当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9驱动碎解时,碎解筒13发生轻微晃动,晃动力由托板8向下传递,使得上固定块7向下挤压第一弹簧6和两个连杆10,第一弹簧6受力压缩,连杆10带动滑块11在滑槽4内滑动,滑块11挤压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受力压缩,同时,托板8向下挤压弹性件9,在弹性件9、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12的作用力下,将晃动力抵消,从而降低碎解筒13振动,使得装置平稳,由长度检测传感器27、浓度检测传感器28和白度检测传感器29检测出浆液各项数据达标符合后,浆液从排出管道33排出至储液罐内存储,浆液排出后,通过把手23打开左盖板17和右盖板18,使得碎解筒13上端敞开,然后对内部冲刷,将其清洗干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