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2573发布日期:2020-04-24 21:5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



背景技术:

双芯包芯纱就是在纺纱过程中,包入两根不同性质的芯丝,它充分利用芯纱优良的物理性能、发挥两种芯丝的特长,包覆后纱线具有新的特性,可以大大提高面料产品附加值,现在常用在使用莱卡t400和氨纶长丝双芯包芯纱生产的牛仔面料,具有高弹、高强、包覆性好不变形、低缩水等良好的服用性能。

在双芯包芯纱生产时,由于长丝是被动退绕,退绕张力不稳定,所使用的长丝丝饼横放在丝架上,长丝退绕后向下面的张力片运动,上半部分丝饼退绕的长丝和下半部分丝饼退绕的长丝张力明显不同,张力不稳定,上半部分丝饼退绕出来的长丝张力小,长丝有时产生飘、松现象,如果细纱机在长丝退绕张力较小时停车,会造成长丝大量的1—2cm长度叠合缠绕,形成小辫子,这种小辫子在后面长丝牵伸中也无法全部消除,造成大量疵纱疵布。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具备张力稳定的优点,解决了由于长丝是被动退绕,退绕张力不稳定,同时长丝有时会产生飘、松现象,形成小辫子,造成大量疵纱疵布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包括缠线装置、长丝退绕装置、张力盘、导丝牵引装置、加压辊、导丝辊、双导丝轮、皮辊和导纱钩,所述长丝退绕装置位于缠线装置的尾端,所述张力盘位于长丝退绕装置的尾端,所述导丝牵引装置位于张力盘的下方,所述加压辊位于导丝牵引装置的下方,所述导丝辊位于加压辊的下方,所述双导丝轮位于导丝辊的左下方,所述皮辊位于双导丝轮的下方,所述导纱钩位于皮辊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缠线装置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三角板,两个所述三角板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丝筒,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中一个所述三角板的外侧,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从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长丝退绕装置包括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旋转翼,所述旋转翼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张力环。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翼顶部的两侧均镶嵌有导丝套,所述导管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定位套,且定位套位于旋转翼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导丝牵引装置包括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密封管远离安装盘一侧的中部镶嵌有滑套,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穿过滑套并延伸至密封管的左侧,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丝钩。

进一步地,且压缩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管内壁的右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通过长丝退绕装置的设置,长丝通过长丝退绕装置,长丝退绕装置给长丝一定束缚力,使长丝在丝饼处不飘不松,退绕出的长丝向下面的张力盘运动,使得退绕的长丝张力基本相同,不会形成小辫子现象,提高了双芯包芯纱生产的质量。

2、该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通过缠线装置的设置,将长丝的被动退绕转为积极式退绕,保持喂入长丝恒定的牵伸不变,精确控制芯丝从一开始退绕至牵伸区,在纺纱的整个全过程,自始至终保持喂入的恒定速度,不会受筒纱大小变化的影响。

3、该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通过张力环的设置,通过张力环自身重量,调整配件之间的摩擦力作为长丝退绕张力的来源,可调整长丝张力的大小,实现控制长丝张力的大小,进而保证双芯纱的包覆质量。

4、该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通过导丝牵引装置的设置,长丝从导丝钩内部穿过,通过压缩弹簧的压缩力和反弹力,来调节退绕长丝张力,使长丝始终在恒定张力下纺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缠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长丝退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丝牵引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丝牵引装置结构正视图。

图中:1、缠线装置;101、底座;102、三角板;103、丝筒;104、从动轮;105、伺服电机;106、主动轮;107、传动带;2、长丝退绕装置;201、导管;202、旋转翼;203、张力环;204、导丝套;205、定位套;3、张力盘;4、导丝牵引装置;401、安装盘;402、密封管;403、活动板;404、活动杆;405、滑套;406、导丝钩;407、压缩弹簧;5、加压辊;6、导丝辊;7、双导丝轮;8、皮辊;9、导纱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双芯纱长丝退绕喂入装置,包括缠线装置1、长丝退绕装置2、张力盘3、导丝牵引装置4、加压辊5、导丝辊6、双导丝轮7、皮辊8和导纱钩9,长丝退绕装置2位于缠线装置1的尾端,张力盘3位于长丝退绕装置2的尾端,导丝牵引装置4位于张力盘3的下方,加压辊5位于导丝牵引装置4的下方,导丝辊6位于加压辊5的下方,双导丝轮7位于导丝辊6的左下方,皮辊8位于双导丝轮7的下方,导纱钩9位于皮辊8的下方。

缠线装置1包括有底座101,底座10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三角板102,两个三角板102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丝筒103,转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其中一个三角板102的外侧,转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从动轮104,底座10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05,伺服电机10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06,主动轮106通过传动带107与从动轮104传动连接,通过缠线装置1的设置,将长丝的被动退绕转为积极式退绕,保持喂入长丝恒定的牵伸不变,精确控制芯丝从一开始退绕至牵伸区,在纺纱的整个全过程,自始至终保持喂入的恒定速度,不会受筒纱大小变化的影响。

长丝退绕装置2包括有导管201,导管20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旋转翼202,旋转翼202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张力环203,通过张力环203的设置,通过张力环203自身重量,调整配件之间的摩擦力作为长丝退绕张力的来源,可调整长丝张力的大小,实现控制长丝张力的大小,进而保证双芯纱的包覆质量,旋转翼202顶部的两侧均镶嵌有导丝套204,导管20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定位套205,且定位套205位于旋转翼202的下方,通过长丝退绕装置2的设置,长丝通过长丝退绕装置2,长丝退绕装置2给长丝一定束缚力,使长丝在丝饼处不飘不松,退绕出的长丝向下面的张力盘3运动,使得退绕的长丝张力基本相同,不会形成小辫子现象,提高了双芯包芯纱生产的质量。

导丝牵引装置4包括有安装盘401,安装盘4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管402,密封管4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403,活动板4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404,密封管402远离安装盘401一侧的中部镶嵌有滑套405,活动杆404的一端穿过滑套405并延伸至密封管402的左侧,活动杆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丝钩406,活动板403远离活动杆4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407,且压缩弹簧40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缩弹簧407远离活动板4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管402内壁的右侧,通过导丝牵引装置4的设置,长丝从导丝钩406内部穿过,通过压缩弹簧407的压缩力和反弹力,来调节退绕长丝张力,使长丝始终在恒定张力下纺纱。

在使用时,将缠线装置1、长丝退绕装置2、张力盘3、导丝牵引装置4、加压辊5、导丝辊6、双导丝轮7、皮辊8和导纱钩9安装在细纱机上合适的位置,伺服电机105工作运行带动主动轮106旋转,通过传动带107带动从动轮104转动,使得丝筒103旋转,将丝筒103上的长丝积极退绕,保持喂入长丝恒定的牵伸不变,将长丝喂入至导丝套204的内部,通过张力环203自身重量,调整配件之间的摩擦力作为长丝退绕张力的来源,可调整长丝张力的大小,使长丝在丝饼处不飘不松,退绕出的长丝从导管201中向下面的张力盘3运动,通过导丝钩406和加压辊5,绕过导丝辊6进入双导丝轮7中,与氨纶丝一同进入前罗拉和前皮辊组成的钳口,进而生产出双芯纱。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