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包装筒膜侧插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7507发布日期:2020-12-08 13:1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载包装筒膜侧插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载包装筒膜侧插边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重载包装袋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裁切前的连续化筒膜经过插边工序而折成四方形状的包装袋袋体,以便存放物体时可以将袋子撑开。其主要结构包括置于筒膜内部的支撑支架,位于筒膜两侧的插边轮。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20682905.9公开了一种包装袋插边成型装置,包括四个内支撑轮,各内支撑轮的转轴安装方向为水平方向,四个内支撑轮位于同一高度位置且布置成为两行两列,其中前后两行的行距小于左右两列的列距;在每个内支撑轮下方对应设有一根竖向的内支撑条,四根内支撑条也布置成为两行两列;在每一列的前后两根内支撑条中间设有扁状的插边轮,插边轮的转轴安装方向为前后方向。但该结构不能调整支撑支架的宽度,因此,只能对一种宽度的筒膜进行插边处理,不能满足各类宽度筒膜的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包装筒膜侧插边装置,解决现有插边装置不能满足不同宽度筒膜加工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载包装筒膜侧插边装置,包括设置在筒膜传输路线上的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筒膜内支撑支架,位于筒膜内支撑支架两侧的侧插边轮,所述筒膜内支撑支架包括左前支撑板、左后支撑板、右前支撑板和右后支撑板,所述左前支撑板和左后支撑板间设置有左上支撑块,右前支撑板和右后支撑板设置有右上支撑块,左上支撑块和右上支撑块间设置有宽度可调的连接板;所述机架设置有可前后调节的前压辊和后压辊,前压辊和后压辊从前后方向上夹紧筒膜内支撑支架;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左压盘和右压盘,所述左压盘和右压盘分别从左右两侧夹紧筒膜内支撑支架;所述侧插边轮可左右移动进行调节。

为方便调整连接板的长度,所述连接板包括两块分别与左上支撑块、右上支撑块固定连接的固定连接板和设置在两固定连接板之间的调节板,所述固定连接板上设置有腰型调节孔,调节板通过螺杆固定连接在腰型调节孔上。

为保证筒膜的顺利输送,减少摩擦,所述左前支撑板、左后支撑板、右前支撑板和右后支撑板上均安装有分别与前压辊和后压辊转动配合的转动轴承,所述左上支撑块和右上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与左压盘和右压盘转动配合的转动轴承。

具体的,为便于调整前压辊和后压辊的位置,所述机架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根支撑杆,所述前压辊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前压辊滑块,所述后压辊的两端固定有后压辊滑块,所述前压辊滑块和后压辊滑块均套在支撑杆上并可在支撑杆上来回移动;其中一根支撑杆的下方设置有一根丝杆,所述前压辊滑块和后压辊滑块上均设置有与丝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丝杆与前压辊滑块配合的部分为正旋螺纹,所述丝杆与后压辊滑块配合的部分为逆旋螺纹。

为便于调整左压盘和右压盘的位置,所述左压盘和右压盘分别转动安装在左安装轴和右安装轴上,左安装轴和右安装轴上还设置有齿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齿轮配合的齿条。

为便于调整侧插边轮的位置,所述侧插边轮转动安装在侧插边轮安装轴上,所述机架位于侧插边轮安装轴的两端设置有一根滑杆,滑杆上设置有来回移动的滑块,所述侧插边轮安装轴的两端与滑块间均设置有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来调整筒膜内支撑支架的宽度,从而满足不同宽度筒膜的支撑要求,同时,通过调整前压辊和后压辊的位置,使其与筒膜内支撑支架配合压在筒膜上,还通过调整左压盘和右压盘的位置从侧面压紧筒膜,保证筒膜沿设定的路线输送。为满足不同宽度筒膜的插边要求,所述侧插边轮也通过滑块进行移动调节。同上上述结构的调整,使得本装置可以完成对不同宽度筒膜的侧插边,调节方便,可靠。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筒膜内支撑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一种重载包装筒膜侧插边装置,包括设置在筒膜传输路线上的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筒膜内支撑支架2,位于筒膜内支撑支架2两侧的侧插边轮3,通过筒膜内支撑支架2将筒膜支撑开,然后利用侧插边轮3将筒膜的侧面向内折。所述筒膜内支撑支架2包括左前支撑板201、左后支撑板202、右前支撑板203和右后支撑板204,每个支撑板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筒膜导向轮208,所述筒膜从上往下输送,所述筒膜内支撑支架2竖直放置在机架1上。所述左前支撑板201和左后支撑板202间设置有左上支撑块205,右前支撑板203和右后支撑板204设置有右上支撑块206,左上支撑块205和右上支撑块206间设置有宽度可调的连接板207。所述连接板207包括两块分别与左上支撑块205、右上支撑块206固定连接的固定连接板2071和设置在两固定连接板2071之间的调节板2072,所述固定连接板2071上设置有腰型调节孔2073,调节板2072通过螺杆固定连接在腰型调节孔2073上,通过腰型调节孔2073与螺杆位置的调整,来调整整个连接板207的长度。所述左前支撑板201、左后支撑板202的距离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所述右前支撑板203和右后支撑板204的距离也为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在左前支撑板201和右前支撑板203间还设置有下前连接板209,在左后支撑板202和右后支撑板204间还设置有下后连接板210,下前连接板209和下后连接板210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块211,所述下前连接板209和下后连接板210上均设置有腰型连接孔,通过腰型连接孔螺栓固定在支撑板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板指左前支撑板201、左后支撑板202、右前支撑板203和右后支撑板204。

所述机架1设置有可前后调节的前压辊4和后压辊5,前压辊4和后压辊5从前后方向上夹紧筒膜内支撑支架2;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左压盘6和右压盘7,所述左压盘6和右压盘7分别从左右两侧夹紧筒膜内支撑支架2;所述侧插边轮3可左右移动进行调节。为保证筒膜输送的可靠性,减小输送时的摩擦,所述左前支撑板201、左后支撑板202、右前支撑板203和右后支撑板204上均安装有分别与前压辊4和后压辊5转动配合的转动轴承8,所述左上支撑块205和右上支撑块206上分别设置有与左压盘6和右压盘7转动配合的转动轴承8。

所述前压辊和后压辊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机架1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根支撑杆9,所述前压辊4的两端固定设置有前压辊滑块10,所述后压辊5的两端固定有后压辊滑块11,所述前压辊滑块10和后压辊滑块11均套在支撑杆9上并可在支撑杆9上来回移动。其中一根支撑杆9的下方设置有一根丝杆12,所述前压辊滑块10和后压辊滑块11上均设置有与丝杆12配合的螺纹孔1001,所述丝杆12与前压辊滑块10配合的部分为正旋螺纹,所述丝杆12与后压辊滑块11配合的部分为逆旋螺纹,两者螺纹方向相反,使得在转动丝杆12时,前压辊4和后压辊5相向移动或反向移动,实现对筒膜内支撑支架2的压紧和松开。

所述左压盘和右压盘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左压盘6和右压盘7分别转动安装在左安装轴13和右安装轴14上,左安装轴13和右安装轴14的两端还设置有齿轮15,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与齿轮15配合的齿条16,通过转动左安装轴13和右安装轴14,在齿轮15和齿条16的配合下,使左安装轴13和右安装轴14左右移动。

所述侧插边轮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侧插边轮3转动安装在侧插边轮安装轴17上,所述机架1位于侧插边轮安装轴17的两端设置有一根滑杆18,滑杆18上设置有来回移动的滑块20,所述侧插边轮安装轴17的两端与滑块20间均设置有连接杆19。滑块20在滑杆18上移动,滑块20通过连接杆19带动滑杆18移动,从而调整侧插边轮3的位置,所述滑块20上还设置有锁止机构21,当滑块20位置调整好后,对滑块进行锁止。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