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幅移动用加热系统及其烘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14797发布日期:2022-03-19 21:2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幅移动用加热系统及其烘干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造纸烘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纸幅移动用加热系统及其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造纸过程中,纸张的成型一般通过将纸浆喷淋到移动的织网上,经过烘干后定型,而目前的烘干装置(例如授权公告号:cn1856619b)只能从单侧对纸张进行烘干,存在烘干效果差的缺陷;
3.不仅如此,现有的烘干装置对能耗使用的利用率极低,显然违背如今节能环保的大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幅移动用加热系统及其烘干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纸幅移动用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介质源;
7.加热器;
8.上烘干装置;
9.下烘干装置;
10.管道,用于传输介质源排出的气体和/或液体,并经过加热器后分别送至上烘干装置和下烘干装置;
11.其中,所述上烘干装置和下烘干装置之间形成烘干区,并至少在所述上烘干装置和下烘干装置的相对端设有加热端,当纸张经过烘干区时,加热端对纸张进行加热,并烘干纸张。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13.本发明的介质源(可以供水)和热源(可以供气)分别为上烘干装置和下烘干装置提供热能,其中,介质源排出的水可以通过加热器(可以是换热器)进行加热或换热,并将加热后的水送入集热体内,集热体位于纸张的下方,集热体内因接收热水而向外散热,并对纸张进行烘干,上烘干装置向纸张提供热气(可以是热蒸汽),并对纸张进行烘干,通过上、下两侧对纸张的烘干,能够提高对纸张的烘干效果。
14.优选为:所述下烘干装置包括:
15.下支架;
16.转轴,中空设置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下支架上,并能够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旋转;
17.收集壳体,安装于所述转轴上,并用于收集杂质;
18.第一传输管,设于所述转轴内,且一端穿入收集壳体内,并在该端设有第一喷射装
置;
19.其中,所述收集壳体的内壁形成空腔,并在所述收集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排料孔,所述第一传输管与转轴之间形成排料腔,所述排料腔与所述空腔连通;
2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21.第一驱动器,能够安装在下支架上;
22.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驱动器控制旋转;
23.第一受动轮,安装于所述转轴上,并在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受动轮之间传动设有第一传动皮带
24.优选为:所述第一喷射装置包括:
25.基座,具有贯穿所述基座两端的喷射腔,且与所述第一传输管连接;
26.导流板,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基座间隙设置,并形成输入端与所述喷射腔连通的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输出端朝向收集壳体的内壁,并在分流腔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控制阀;
27.集热体,安装于所述导流板上;
28.其中,所述集热体至少具有一个集热腔,所述集热腔通过单向阀与所述分流腔连通,并在所述集热体的靠近收集壳体的一侧安装有泄压阀,当集热腔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泄压阀打开,并排出集热腔内的介质至收集壳体内。
29.在本发明中,本发明设置了收集壳体,用于收集杂质(例如:纸张移动产生的纸屑,或者热蒸汽冷凝后的废液),确保车间环境,同时,集热体上设置的泄压阀可以在其内部的压力值到达预设值(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定)后排出集热体内的水,集热体内的水排出后对收集壳体进行清洗,并通过收集壳体内形成的空腔第一传输管和转轴之间形成的排料腔排出,排料腔因在排料时流动热水,其也能够对第一传输管达到保温的目的,确保进入集热体内水的温度。
30.优选为:所述集热体包括:
31.主体,安装于所述导流板上;
32.若干个分体,各分体均等距间隔分布于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上,且各分体均径向延伸;
33.其中,所述主体内设有第一腔,所述分体内设有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构成所述集热腔;
34.所述下烘干装置还包括热流产生装置,所述热流产生装置包括:
35.转盘,通过轴承套设在转轴上,并能够与转轴相对旋转;
36.若干个下喷气装置,各下喷气装置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转盘的外测沿,并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并在转盘静止时,下喷气装置自然下垂;
37.第二驱动机构,至少包括安装于所述转盘上的第二受动轮,以及通过第二驱动器控制的第二主动轮,并在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二受动轮之间设有传动皮带;
38.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盘旋转时,各下喷气装置因离心力展开,同时下喷气装置喷气产生旋流,喷出的气体经过主体或分体并吸热形成热风吹向纸张。
39.优选为:所述下喷气装置包括:
40.连接座,通过铰链铰接于所述转盘的外测沿;
41.气垫体,与所述连接座安装,并在所述气垫体上安装有若干组间隔设置的喷气嘴;
42.其中,所述气垫体上还设有若干个位于相邻喷气嘴之间的清理体,所述清理体与所述气垫体连通,并在相邻清理体上设有相对于的清理喷嘴,所述清理喷嘴的输出端朝向气垫体的表面;
43.当对应的清理喷嘴出气时,喷出的气体的流动方向首先吹向气垫体的表面,随后向远离气垫体的方向流动并带离气垫体表面的杂质。
44.在本发明中,本发明为了提高烘干效果以及对热能的利用效果,在下烘干装置上设置了下喷气装置,喷气装置能够旋转,并在旋转的同时喷气,因此可以产生旋流,旋流自下而上活动,并经过集热体,吸收集热体的热量,在吹向纸张,其可以提高对纸张的烘干效果,同时也能够对热能的利用率;而旋流相比较其他流向的气体,能够提高气体流动强度,增强对集热体吸热能力,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而当集热体因吸收温度相对降低时,其内部的压力或压强也会相对降低,因此,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集热体内能够容纳相对更多的水,确保在泄压时,能够存在更多的水对收集壳体进行清洗。
45.优选为:所述上烘干装置包括:
46.上支架;
47.上喷气装置,安装于上支架上,且能够被热源供气;
48.其中,所述上喷气装置至少包括喷气部分以及扩散部分,所述扩散部分至少具有一镂空区,当所述喷气部分将气体送至镂空区内并与镂空区的内壁接触时,气体经过镂空区的发散而扩大喷射角度。
49.优选为:所述扩散部分包括:
50.罩体,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上支架上,并能够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罩体具有凹陷区;
51.若干个凹陷部,分布于所述凹陷区内;
52.若干组通孔,各组通孔与各凹陷部对应,且均由至少三个通孔构成,并且各通孔周向等距间隔分布在凹陷部周围,所述通孔的输出端还延伸有朝向凹陷部的延伸嘴,所述延伸嘴喷出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凹陷部的半径垂直;
53.所述喷气部分包括:
54.喷气体,设于所述罩体外围,且与罩体之间形成储气腔,所述储气腔与所述通孔连通;
55.回气装置,具有若干个回气体,且各回气体铰接于所述喷气体上并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回气体中空设置,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喷气体连通,所述回气体的底部分布有若干个回气控制阀;
56.第二连接管,由若干根分管构成,各分管均连接于所述热源与各回气体之间;
57.导流板,设于各个回气体内,且与各回气控制阀对应,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回气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一连接管倾斜延伸;
58.当回气控制阀开启时,热源通过分管将热气送入回气体内,回气体内产生自回气体向喷气体内流动的气体,并在回气体内形成负压,回气体外的热气通过回气控制阀进入回气体内并随着回气体内的气流进入喷气体内;
59.当延伸嘴喷气时,喷出的气流进入凹陷部内,并形成湍流,扩大气流喷出罩体的覆
盖面。
60.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烘干方法,其使用上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1.s1:启动介质源和热源;
62.s2:介质源将介质送入加热器进行加热后送至下烘干装置,热源将热气送入下烘干装置;
63.s3:上烘干装置自上而下对烘干区喷射热气,下烘干装置从下提供热能,并对经过烘干区的纸张进行烘干。
64.优选为:还包括下烘干装置的第一烘干方法,其包括:
65.s-1:经过步骤s2加热的介质送至第一传输管内,首先,关闭第一控制阀,第一传输管内的热介质经过单向阀进入集热体内,集热体进行储热,并向外散热对纸张进行烘干;
66.s-2:经过烘干的纸张产生的碎纸屑掉落至收集壳体内;
67.s-3:当集热体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泄压阀开启,并倾泻集热腔内的热介质,并吹向收集壳体,并对收集壳体进行清洗,并进一步的将纸屑通过空腔进入排料腔内排出,同时排料腔内流动的热介质对第一传输管进行保温;
68.s-4:在步骤s-1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盘旋转,并展开下喷气装置,下喷气装置进行向上喷气,并配合转盘的旋转产生旋流,旋流自下而上的活动,并经过集热体时进行吸热,再吹至纸张的底部,完成对纸张的烘干;
69.s-5:在步骤s-4完成后,清理嘴打开,对应的清理嘴向气垫体喷气,并对气垫体进行清洁。
70.优选为:还包括上烘干装置的第二烘干方法,其包括:
71.s-a:在步骤s1后,热源将热气送入回气体内,同时打开回气控制阀,并调节回气控制阀的开度小于分管的口径,进入回气体内的热气经由导流板的引导大部分向分管输送,同时在回气体内形成负压;
72.s-b:经过下喷气装置喷出的气体在吸热后部分移动至上层的热气通过回气控制阀进入回气体内,并随着热气一同进入储气腔内;
73.s-c:储气腔内的热气通过通孔进入延伸嘴,并通过延伸嘴从各个角度喷入凹陷部内,并产生湍流,随后自罩体开口喷出。
74.值得提及的是,在本发明中还具有如下的好处:
75.1.本发明还能够对喷气体自身进行清洁,即:利用清理体上的清理喷嘴对气垫体进行清洁,其清洁可以借助喷气嘴辅助,例如:在清洁时,喷气体同时喷气并旋转,利用产生的旋流可以将杂质吹起,随后立刻停止喷气,吹起的部分杂质能够进入收集壳体内进行统一清理;
76.2.在本发明中,上喷气装置作为提供热气,在其喷气过程中,可以打开回流控制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能够使用单向阀),热源将热气送入回气体内,并进一步使得回气体内形成负压,并使得外界的气体被“压”入回气体内,并进一步进入储气腔内被使用,而被“压”入回气体内的热气可以是从下喷气装置喷出的气体,也可以是从罩体喷出的气体,从而实现回收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77.3.为了提高烘干效果,本发明在罩体的内侧壁上这只了凹陷区,凹陷区的作用是:
能够在延伸嘴喷出气体时,在凹陷区内产生湍流,湍流的产生可以改变气热气喷出罩体时的喷射角度,从而提高热气喷射的覆盖面积,进而提高对纸张的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7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9.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80.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下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81.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82.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集热体的俯视图;
83.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84.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上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85.图7为图6中的b部放大图;
86.图8为图6中的c部放大图;
87.图9为图6中的d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8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89.实施例1
90.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纸幅移动用加热系统,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包括:
91.介质源10;
92.加热器11;
93.上烘干装置21;
94.下烘干装置22;
95.管道,用于传输介质源排出的气体和/或液体,并经过加热器11后分别送至上烘干装置21和下烘干装置22;
96.其中,所述上烘干装置21和下烘干装置22之间形成烘干区,并至少在所述上烘干装置21和下烘干装置22的相对端设有加热端,当纸张100经过烘干区时,加热端对纸张100进行加热,并烘干纸张100。
97.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烘干装置21和下烘干装置22可以采用现有的喷气装置,所述加热器11可以是换热器。
98.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上烘干装置和下烘干装置对纸张的两侧进行烘,相比较现有的单侧烘干,可以提高对纸张的烘干效果。
99.实施例2,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100.如图2-5所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烘干装置22包括:
101.下支架;
102.转轴220,中空设置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下支架上,并能够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21驱动旋转;
103.收集壳体222,安装于所述转轴220上,并用于收集杂质;
104.第一传输管223,设于所述转轴220内,且一端穿入收集壳体222内,并在该端设有第一喷射装置30;
105.其中,所述收集壳体222的内壁形成空腔222a,并在所述收集壳体222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空腔222a连通的排料孔,所述第一传输管223与转轴220之间形成排料腔222b,所述排料腔222b与所述空腔222a连通;
10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21包括:
107.第一驱动器,能够安装在下支架上;
108.第一主动轮2210,通过第一驱动器控制旋转;
109.第一受动轮2211,安装于所述转轴220上,并在所述第一主动轮2210和第一受动轮2211之间传动设有第一传动皮带2212
110.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射装置30包括:
111.基座300,具有贯穿所述基座300两端的喷射腔3000,且与所述第一传输管223连接;
112.导流板301,安装于所述基座300上,且与所述基座300间隙设置,并形成输入端与所述喷射腔3000连通的分流腔3001,所述分流腔3001的输出端朝向收集壳体222的内壁,并在分流腔300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控制阀3002;
113.集热体302,安装于所述导流板301上;
114.其中,所述集热体302至少具有一个集热腔,所述集热腔通过单向阀303与所述分流腔3001连通,并在所述集热体302的靠近收集壳体222的一侧安装有泄压阀3020,当集热腔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泄压阀3020打开,并排出集热腔内的介质至收集壳体222内。
115.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集热体302包括:
116.主体3021,安装于所述导流板301上;
117.若干个分体3022,各分体3022均等距间隔分布于所述主体3021的外侧壁上,且各分体3022均径向延伸;
118.其中,所述主体3021内设有第一腔,所述分体3022内设有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构成所述集热腔;
119.所述下烘干装置22还包括热流产生装置40,所述热流产生装置40包括:
120.转盘400,通过轴承401套设在转轴220上,并能够与转轴220相对旋转;
121.若干个下喷气装置401,各下喷气装置401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转盘400的外测沿,并周向等距间隔设置,并在转盘400静止时,下喷气装置401自然下垂;
122.第二驱动机构42,至少包括安装于所述转盘上的第二受动轮420,以及通过第二驱动器控制的第二主动轮421,并在所述第二主动轮421和第二受动轮420之间设有传动皮带422;
123.当第二驱动机构42驱动转盘400旋转时,各下喷气装置401因离心力展开,同时下喷气装置401喷气产生旋流,喷出的气体经过主体3021或分体3022并吸热形成热风吹向纸张。
124.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喷气装置401包括:
125.连接座50,通过铰链铰接于所述转盘400的外测沿;
126.气垫体51,与所述连接座50安装,并在所述气垫体51上安装有若干组间隔设置的喷气嘴510;
127.其中,所述气垫体51上还设有若干个位于相邻喷气嘴510之间的清理体52,所述清理体52与所述气垫体51连通,并在相邻清理体52上设有相对于的清理喷嘴53,所述清理喷嘴53的输出端朝向气垫体51的表面;
128.当对应的清理喷嘴53出气时,喷出的气体的流动方向首先吹向气垫体51的表面,随后向远离气垫体51的方向流动并带离气垫体51表面的杂质。
129.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烘干方法,其使用上述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30.s1:启动介质源和热源;
131.s2:介质源将介质送入加热器进行加热后送至下烘干装置,热源将热气送入下烘干装置;
132.s3:上烘干装置自上而下对烘干区喷射热气,下烘干装置从下提供热能,并对经过烘干区的纸张进行烘干。
133.优选为:还包括下烘干装置的第一烘干方法,其包括:
134.s-1:经过步骤s2加热的介质送至第一传输管内,首先,关闭第一控制阀,第一传输管内的热介质经过单向阀进入集热体内,集热体进行储热,并向外散热对纸张进行烘干;
135.s-2:经过烘干的纸张产生的碎纸屑掉落至收集壳体内;
136.s-3:当集热体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泄压阀开启,并倾泻集热腔内的热介质,并吹向收集壳体,并对收集壳体进行清洗,并进一步的将纸屑通过空腔进入排料腔内排出,同时排料腔内流动的热介质对第一传输管进行保温;
137.s-4:在步骤s-1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盘旋转,并展开下喷气装置,下喷气装置进行向上喷气,并配合转盘的旋转产生旋流,旋流自下而上的活动,并经过集热体时进行吸热,再吹至纸张的底部,完成对纸张的烘干;
138.s-5:在步骤s-4完成后,清理嘴打开,对应的清理嘴向气垫体喷气,并对气垫体进行清洁。
139.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可以是电机。
140.参考图2-5,本实施例的原理及优势在于:
141.首先,参考图2,本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几种对纸张的烘干方式:
142.第一,介质源(可以是水泵),将水送入换热器进行换热,并自第一输送管送入喷射腔,当第一控制阀关闭的情况下,喷射腔或分流腔内的热水通过单向阀进入集热体内,由于集热体内的热水,因此,集热体向外散热,并对纸张进行烘干,同时,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转轴旋转,并带动收集壳体旋转,从而带动集热体旋转,集热体旋转,能够产生一定的气流,并且加快其内部的热量散失,提高对纸张的烘干效率;
143.第二,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控制转盘旋转,同时利用气泵将气体(可以是常温的气体)送入气垫体内,气垫体因充气膨胀,同时因转盘旋转,气垫体展开并朝向集热体(参考图2),此时,打开喷气嘴,使气垫体喷气,喷出的气体因转盘旋转而产生旋流,旋流自下而上移动,并吸收集热体的热量吹向纸张,从而完成对纸张的烘干,旋流能够快速的吸收集热体的热量,从而确保对纸张的烘干;
144.不仅如此,上述两种烘干可以同时进行,当集热体旋转(可以是顺时针),转盘也旋转(可以是逆时针),两者方向相反的旋转,可以有助于旋流吸热,确保烘干效率;
145.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可以收集杂质,即:掉落的杂质能够大部分被收集壳体收集,并且,在集热体泄压时对收集壳体进行清洗,其实现定时清洗,能够节省资源,不仅如此,为了确保清洗效果,可以打开第一控制阀,使得水能够从第一控制阀以一定的角度喷淋至收集壳体内,从而完成对收集壳体的清洗,水流通过空腔和排料腔排出,而排料腔位于第一传输管的外侧,因此,排料腔内流动的热水也能够对第一传输管进行保温,而第一传输管设于转轴内还能够节省一定的空间;
146.值得说明的是:
147.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集热体由主体和分体构成,且分体的分布以主体为中心间隔设置,其能够提高烘干的均匀度,且也能够提高与旋流的接触面积,确保旋流吸热;
148.同时,将下喷气装置设置成气垫体的原因是,当气垫体内不通气时,其收缩并自然下垂,其可以减少杂质掉落在气垫体上,同时减少下支架(图未示)的负重;并且,还设置了相应的清理体,清理体可以与气垫体连通,当需要清理时,打开清理喷嘴进行喷气,并吹动气垫体上杂质,由于清理喷嘴对称设置,其能够将气垫体上的杂质朝向远离气垫体的方向吹离,并且,在喷气嘴喷气时,能够通过旋流扬起,因此,在良好的控制喷气嘴和清理喷嘴的条件下,也可以使得气垫体上的杂质进入收集壳体内。
149.实施例3,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150.如图6-8所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烘干装置21包括:
151.上支架;
152.上喷气装置60,安装于上支架上,且能够被热源供气;
153.其中,所述上喷气装置60至少包括喷气部分600以及扩散部分601,所述扩散部分601至少具有一镂空区,当所述喷气部分600将气体送至镂空区内并与镂空区的内壁接触时,气体经过镂空区的发散而扩大喷射角度。
154.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扩散部分601包括:
155.罩体601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上支架上,并能够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罩体6010具有凹陷区6011;
156.若干个凹陷部6012,分布于所述凹陷区6011内;
157.若干组通孔6013,各组通孔6013与各凹陷部6012对应,且均由至少三个通孔6013构成,并且各通孔6013周向等距间隔分布在凹陷部6012周围,所述通孔6013的输出端还延伸有朝向凹陷部6012的延伸嘴6014,所述延伸嘴6014喷出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凹陷部6012的半径r垂直,也可以与半径r具有一定的清洗角度,例如30
°

158.所述喷气部分600包括:
159.喷气体6000,设于所述罩体6010外围,且与罩体6010之间形成储气腔600a,所述储
气腔600a与所述通孔6013连通;
160.回气装置6001,具有若干个回气体70,且各回气体70铰接于所述喷气体6000上并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回气体70中空设置,并通过第一连接管71与所述喷气体6000连通,所述回气体70的底部分布有若干个回气控制阀72;
161.第二连接管73,由若干根分管构成,各分管均连接于所述热源与各回气体之间;
162.导流板74,设于各个回气体70内,且与各回气控制阀72对应,所述导流板74的一端与回气体70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一连接管71倾斜延伸;
163.当回气控制阀72开启时,热源通过分管将热气送入回气体70内,回气体70内产生自回气体70向喷气体6000内流动的气体,并在回气体70内形成负压,回气体70外的热气通过回气控制阀72进入回气体70内并随着回气体70内的气流进入喷气体6000内;
164.当延伸嘴6014喷气时,喷出的气流进入凹陷部6012内,并形成湍流,扩大气流喷出罩体6010的覆盖面。
165.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烘干装置的第二烘干方法,其包括:
166.s-a:在步骤s1后,热源将热气送入回气体内,同时打开回气控制阀,并调节回气控制阀的开度小于分管的口径,进入回气体内的热气经由导流板的引导大部分向分管输送,同时在回气体内形成负压;
167.s-b:经过下喷气装置喷出的气体在吸热后部分移动至上层的热气通过回气控制阀进入回气体内,并随着热气一同进入储气腔内;
168.s-c:储气腔内的热气通过通孔进入延伸嘴,并通过延伸嘴从各个角度喷入凹陷部内,并产生湍流,随后自罩体开口喷出。
169.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区6011构成镂空区。
170.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回流控制阀72可以采用单向阀或者其他能够调整开度的电磁阀。
171.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罩体6010的底部敞开设置,且将凹陷部6012设置在罩体6010靠近开口的位置。
172.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
173.参考图6-8,本实施例的原理以及优势在于:
174.首先,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上烘干装置主要利用向纸张喷射热气从而达到对纸张的烘干;
175.本实施例的原理是,热源(可以是气泵),将热气送入回气体内,并进一步送入储气腔内,并从各个通孔上的延伸嘴喷出,并且在凹陷部内形成湍流后,向纸张喷去,在喷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罩体旋转,用于扩大热气的覆盖面;
17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热气的覆盖面,本实施例设置了凹陷部(在本实施例中为半球形的凹槽),延伸嘴喷出的气体进入凹陷部内,并在凹陷部内产生湍流(参考图8-9),从而使得气流的喷射的角度扩大,进而提高热气覆盖面;
177.不仅如此,在本实施例中,还能够回收外界的热气,即:气体送入回气体并进入储气腔的过程中,回气体内产生负压,此时,打开回气控制阀,能够吸入外界的气体,并统一进入储气腔内;
178.其中,导流板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还可以防止回气体内的气体从回气控制阀喷
出,因此,确保外界的气体能够从回流控制阀进入回气体内;
179.值得说明的是:
180.在回流控制阀吸气的过程中,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罩体旋转,并能够从各个位置吸收热气,提高热能的回收效率。
18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