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4395发布日期:2023-11-23 14:5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丝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丝线实施规定处理的丝线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有构成为通过卷取装置卷取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的纺丝生产设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纺丝生产设备(引用文献1的纺丝卷取装置),其包括向下方纺出多根丝线的纺丝装置以及配置在纺丝装置的下方且用于输送多根丝线的供丝辊。

2、在这种纺丝生产设备中,有时在纺丝装置与供丝辊之间的丝线通道上配置有例如具有移动喷嘴等丝线处理部的丝线处理装置。移动喷嘴是利用压缩空气的喷射作用对丝线施加集束性的装置。移动喷嘴例如具有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络交装置的络交部相同的构成。移动喷嘴形成有沿着丝线行进方向延伸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各丝线行进空间在多根丝线的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移动喷嘴对于配置在各丝线行进空间中的多根丝线进行施加集束性的处理。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57148号公报

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105007号公报

5、此处,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例如以收束在吸枪等那样的使多根丝线收束的收束部的状态配置在多个丝线行进空间中。但是,排列方向上的多根丝线的间距朝向收束部逐渐变窄,必须以排列方向上的多根丝线的间距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不同的状态将多根丝线配置在丝线行进空间中。于是,产生以下问题。

6、如上所述,多根丝线的间距朝向收束部逐渐变窄,因此排列方向上的多根丝线的间距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不同。另一方面,沿着丝线行进方向延伸的各丝线行进空间在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因此,即使通过调整收束部的位置,由此例如使多根丝线的间距与丝线行进方向上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的上游端的间距一致,也会产生与多个丝线行进空间下游端的间距不一致这样的事态。于是,无法将排列方向上的间距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不同的多根丝线适当地配置在各丝线行进空间中。因此,现状为,在将排列方向上的间距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不同的多根丝线向各丝线行进空间进行配置时,作业员需要对于各丝线行进空间每次一根地配置丝线,存在需要时间这样的问题。

7、另外,这种问题不仅在作为丝线处理部而具有移动喷嘴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产生,在以下那样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也会产生。即,在对在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中行进的多根丝线实施规定处理的丝线处理装置(例如,对多根丝线施加油的油喷嘴、检测多根丝线的张力的张力传感器等)中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间距不同的多根丝线容易地配置在形成于丝线处理部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中。

2、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丝线处理部,形成有沿着丝线行进方向延伸且在与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交叉的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对在上述多个丝线行进空间中行进的多根丝线实施规定的处理;以及丝线配置部,用于将多根丝线配置在上述多个丝线行进空间中,上述丝线配置部具有:第1保持部,具有在上述排列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1保持槽;以及第2保持部,配置在比上述第1保持部靠上述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一边维持上述多个第1保持槽所保持的多根丝线的间距一边保持多根丝线,上述第1保持部能够取得对上述第1保持部钩挂多根丝线的第1挂丝位置以及比上述丝线行进空间靠上述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且是多根丝线向上述多个丝线行进空间的配置完成的第1配置完成位置,上述第2保持部能够取得对上述第2保持部钩挂多根丝线的第2挂丝位置以及比上述丝线行进空间靠上述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且是多根丝线向上述多个丝线行进空间的配置完成的第2配置完成位置,处于上述第1挂丝位置的上述第1保持部与处于上述第2挂丝位置的上述第2保持部在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上相互邻接。

3、将排列方向上的间距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不同的多根丝线向沿着丝线行进方向延伸且在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进行配置是较困难的。在本发明中,处于第1挂丝位置的第1保持部与处于第2挂丝位置的第2保持部在丝线行进方向上相互邻接,因此对于第1保持部以及第2保持部能够在排列方向上以相同间隔集中钩挂多根丝线。然后,钩挂了多根丝线的第1保持部取得第1配置完成位置,钩挂了多根丝线的第2保持部取得第2配置完成位置,由此能够在多根丝线与多个丝线行进空间的排列方向上的间距一致的状态下将多根丝线配置在多个丝线行进空间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间距不同的多根丝线配置于在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

4、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第1限制导丝器,具有上述排列方向的间距与上述多个第1保持槽相同的多个第1槽部,配置于在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上比上述丝线行进空间靠上游侧且是能够将钩挂于上述多个第1槽部的多根丝线配置于上述多个丝线行进空间的位置;以及第2限制导丝器,具有上述排列方向的间距与上述多个第1槽部相同的多个第2槽部,配置于在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上比上述丝线行进空间靠下游侧且是能够将钩挂于上述多个第2槽部的多根丝线配置于上述多个丝线行进空间的位置,上述第1配置完成位置是上述第1保持部从对上述第1限制导丝器以及上述第2限制导丝器钩挂了多根丝线时的丝线通道退避的位置,上述第2配置完成位置是上述第2保持部从对上述第1限制导丝器以及上述第2限制导丝器钩挂了多根丝线时的丝线通道退避的位置,上述第1保持部在从上述第1挂丝位置向上述第1配置完成位置移动的中途将多根丝线交接到上述第1限制导丝器,上述第2保持部在从上述第2挂丝位置向上述第2配置完成位置移动的中途将多根丝线交接到上述第2限制导丝器。

5、存在如下构成:通过将多根丝线钩挂于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丝线行进空间的上游侧的第1限制导丝器以及配置在下游侧的第2限制导丝器,由此将多根丝线配置于多个丝线行进空间中。在这种构成中,当想要将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间距不同的多根丝线钩挂于第1限制导丝器以及第2限制导丝器时,会产生以下问题。即,即便使多根丝线的间距与第1限制导丝器和第2限制导丝器中的一方的间距一致,由于多根丝线的间距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不同,因此与另一方的限制导丝器的间距也不一致。因此,难以将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间距不同的多根丝线集中钩挂于配置在丝线行进空间的上游侧的第1限制导丝器以及配置在下游侧的第2限制导丝器。在本发明中,在将多根丝线集中钩挂于处于第1挂丝位置的第1保持部以及处于第2挂丝位置的第2保持部之后,使第1保持部移动到第1配置完成位置,使第2保持部移动到第2配置完成位置,由此容易将多根丝线集中钩挂于第1限制导丝器以及第2限制导丝器。作为结果,能够容易地将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间距不同的多根丝线配置于在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

6、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第2保持部具有上述排列方向的间距与上述多个第2槽部相同的多个第2保持槽。

7、根据本发明,钩挂于第2保持部的第2保持槽的多根丝线的间距与多个第2槽部的排列方向的间距相同,因此能够将多根丝线分别可靠地交接到对应的第2槽部。由此,能够准确地对第2限制导丝器进行挂丝,能够将多根丝线准确地配置于在排列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

8、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第2保持部是能够以沿着上述排列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辊。

9、根据本发明,通过旋转辊的周面与各丝线之间的摩擦力,钩挂于作为旋转辊的第2保持部的多根丝线相对于旋转辊的周面以正交的方式接触。因此,钩挂于第2保持部的多根丝线的间距与钩挂于配置在比第2保持部靠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保持部的第1槽部的多根丝线的间距一致。进而,即使在比第2保持部靠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行进的多根丝线的间距与第2保持部上的丝线的间距不同,通过旋转辊的周面与各丝线之间的摩擦力也能够不偏移地维持钩挂于第2保持部的多根丝线的间距。因此,钩挂于第2保持部的多根丝线的间距与多个第1保持槽的排列方向的间距相同,进而与多个第1槽部以及多个第2槽部的排列方向的间距相同。因此,能够将多根丝线分别更可靠地交接到对应的第2槽部。由此,能够对第2限制导丝器准确地进行挂丝,能够将多根丝线准确地配置于在排列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

10、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丝线配置部具有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使上述第1保持部在上述第1挂丝位置和上述第1配置完成位置之间的移动与上述第2保持部在上述第2挂丝位置和上述第2配置完成位置之间的移动连动。

11、在先仅进行丝线从一方的保持部向限制导丝器的交接的情况下,随着之后进行的丝线从另一方的保持部向限制导丝器的交接,丝线有可能从丝线的交接已经完成的一方的限制导丝器浮起而脱离。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相同定时进行丝线从第1保持部向第1限制导丝器的交接以及丝线从第2保持部向第2限制导丝器的交接。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向两个限制导丝器的挂丝作业。

12、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连动机构具有:第1摆动臂,能够以沿着上述排列方向的第1摆动轴为中心旋转,将上述第1保持部支承为能够摆动;以及第2摆动臂,能够以沿着上述排列方向的第2摆动轴为中心旋转,将上述第2保持部支承为能够摆动,上述第1摆动臂包括第1齿轮,上述第2摆动臂包括第2齿轮,上述连动机构通过上述第1齿轮与上述第2齿轮的啮合而使上述第1摆动臂与上述第2摆动臂连动地旋转,由此使上述第1保持部的移动和上述第2保持部的移动连动。

13、根据本发明,第1摆动臂与第2摆动臂通过第1齿轮与第2齿轮的啮合而连动地旋转,由此能够使第1保持部与第2保持部连动地摆动。因此,为了使第1保持部以及第2保持部连动地移动,不需要复杂的构成、控制。

14、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第1挂丝位置是如下位置:在从上述排列方向观察时,上述第1保持部从在上述第1限制导丝器以及上述第2限制导丝器上钩挂了多根丝线时的丝线通道向上述第1槽部开口的开口方向偏移的位置,上述第2挂丝位置是如下位置:从上述排列方向观察时,上述第2保持部从对上述第1限制导丝器以及上述第2限制导丝器钩挂了多根丝线时的丝线通道向上述第2槽部开口的开口方向偏移的位置。

15、根据本发明,在对处于第1挂丝位置的第1保持部以及处于第2挂丝位置的第2保持部钩挂多根丝线时,能够抑制丝线意外地钩挂于多个第1槽部、多个第2槽部中的原本不应钩挂丝线的槽部。并且,通过在第1保持部保持有丝线且丝线未钩挂于第1限制导丝器的状态下使第1保持部移动到第1配置完成位置,由此能够对多个第1槽部中的应钩挂丝线的第1槽部更可靠地钩挂丝线。同样,通过在第2保持部保持有丝线且丝线未钩挂于第2限制导丝器的状态下使第2保持部移动到第2配置完成位置,由此能够对多个第2槽部中的应钩挂丝线的第2槽部更可靠地钩挂丝线。

16、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第1限制导丝器配置于如下位置:在从上述排列方向观察时,不与钩挂于处于上述第1挂丝位置的上述第1保持部的多根丝线的丝线通道重叠的位置。

17、根据本发明,在对处于第1挂丝位置的第1保持部钩挂丝线时,能够进一步抑制丝线意外地钩挂于多个第1槽部中的原本不应钩挂丝线的第1槽部。并且,通过在第1保持部保持有丝线且丝线未钩挂于第1限制导丝器的状态下使第1保持部移动到第1配置完成位置,由此能够对多个第1槽部中应钩挂丝线的第1槽部更可靠地钩挂丝线。

18、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第1保持部在处于上述第1配置完成位置时,处于在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上比上述丝线行进空间靠上游侧且是能够将上述多个第1保持槽所保持的多根丝线配置于上述多个丝线行进空间的位置,上述第2保持部在处于上述第2配置完成位置时,处于在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上比上述丝线行进空间靠下游侧且是能够将上述第2保持部所保持的多根丝线配置于上述多个丝线行进空间的位置。

19、在本发明中,在将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间距不同的多根丝线集中钩挂于处于第1挂丝位置的第1保持部以及处于第2挂丝位置的第2保持部之后,使第1保持部移动到第1配置完成位置,使第2保持部移动到第2配置完成位置。由此,即使不配置上述那样的第1限制导丝器、第2限制导丝器,也能够将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间距不同的多根丝线配置于在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将多根丝线配置于多个丝线行进空间的部件的数量。

20、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丝线配置部还具有能够在限制钩挂于上述第1保持部以及上述第2保持部的多根丝线被配置于上述丝线行进空间的限制状态与解除限制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的限制部件,在上述第1保持部从上述第1挂丝位置移动到上述第1配置完成位置的期间、且是上述第2保持部从上述第2挂丝位置移动到上述第2配置完成位置的期间,上述限制部件取得上述限制状态,在上述第1保持部移动到上述第1配置完成位置且上述第2保持部移动到上述第2配置完成位置时,上述限制部件取得上述释放状态。

21、钩挂于第1保持部以及第2保持部的多根丝线有时会在各保持部移动到配置完成位置之前被配置于多个丝线行进空间。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各保持部未移动到配置完成位置,因此多根丝线有可能无法适当地配置于对应的丝线行进空间。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在第1保持部以及第2保持部移动到配置完成位置之前多根丝线被配置于多个丝线行进空间。因此,能够将多根丝线适当地配置于对应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

22、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第2保持部具有上述排列方向的间距与上述多个第1保持槽相同的多个第2保持槽。

23、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将钩挂于第2保持部的第2保持槽的多根丝线的间距维持为与多个第1保持槽的排列方向的间距相同的状态下,使第1保持部移动到第1配置完成位置且使第2保持部移动到第2配置完成位置。因此,能够将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间距不同的多根丝线更可靠地配置于在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

24、在本发明的丝线处理装置中优选为,上述第2保持部是能够以沿着上述排列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辊。

25、根据本发明,通过旋转辊的周面与各丝线之间的摩擦力,钩挂于作为旋转辊的第2保持部的多根丝线相对于旋转辊的周面以正交的方式接触。因此,钩挂于第2保持部的多根丝线的间距与钩挂于配置在比第2保持部靠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保持部的第1槽部的多根丝线的间距一致。进而,即使在比第2保持部靠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行进的多根丝线的间距与第2保持部上的丝线的间距不同,通过旋转辊的周面与各丝线之间的摩擦力也能够不偏移地维持钩挂于第2保持部的多根丝线的间距。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第1保持部移动到第1配置完成位置且使第2保持部移动到第2配置完成位置,由此能够将在丝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间距不同的多根丝线更可靠地配置于在排列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丝线行进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