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或冷却纸幅或其等同物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596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燥或冷却纸幅或其等同物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和/或冷却纸幅或其等同物的方法,其中,纸幅在一个支承网或其等同物的面对一个转动辊或其等同物的表面的支承下,通过转动辊的周边之上,同时利用气体对纸幅进行干燥和/或冷却。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和/或冷却纸幅或其等同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辊或其等同物,此辊是转动的,在其辊壳上带有开孔,其内设有气体管道系统,待干燥的纸幅最好在一个支承网或其等同物的支承下围绕辊运行。
造纸机中的纸幅的最高速度目前为25米/秒左右,但不久以后可能要达到25—40米/秒左右。不管是在目前的最高速度,还是在将来的更高速度下,干燥部已经和必将成为造纸机运行能力的制约因素。
如由先有技术已知的那样,在造纸机的多缸干燥器中,采用双网牵引和/或单网牵引。在前一情况下,烘缸组包括两张用于压纸幅的网,一个从上面,另一个从下面将纸压到加热烘缸的表面上。在两排烘缸之间(通常是水平排列),纸幅被放开,在无支承情况下受牵引,这样易出现颤振,会造成纸断裂。在单网牵引时,每组烘缸仅具有一个干燥网,其上支承的纸幅通过整个烘缸组,使得在烘缸上,干燥网将纸压到加热烘缸的表面上,而在烘缸之间的转向缸上,纸幅保留在外侧曲线的那一侧。这样,在单网牵引时,烘缸设置在网回路外侧,而转向缸设置在网回路内侧。在利用单网牵引的先有技术的正常组中,加热的烘缸设置在上排,转向缸设置在下排。一般,这些排列呈水平且彼此平行。所谓的带有单网牵引的倒置组也是已知的,其中加热的烘缸设置在下排,转向吸缸或辊设置在上排,其根本目的是从带有单网牵引的正常组的相反侧来干燥纸幅。
当下面提及术语“正常”(干燥器)组”和“倒置(干燥器)组”时,其意是指类似于上述提到的那些带有单网牵引的组。
在造纸机的干燥部中,已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本发明要提出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包括干燥部长度较长,这增加了干燥部以及整个机器的成本。红幅与支承网之间的速度差异也会引起问题,这会造成支承网磨损,甚至在最坏情况下可使纸在干燥部中间断裂。在对纸幅牵引力调节和纸幅运行性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关于先有技术,现引用芬兰专利第2919/71号,该专利描述了用于生产纸的连续的干燥器,它使用了温度可调的双烘缸干燥器,该两烘缸在可透气的支承带的运行段的连接部分彼此被置成相距短距离。这些支承带由烘缸导向支承带连接段为起始点,烘缸通过其侧壁吹出热气故称为吹气缸。在此先有技术中,热量总是由支承网作为中介传到纸上的,此时所用的支承网必须能储存热量。另外,支承网一定透气,因为要通过支承网吹气才能进行预加热。为此,一般需要使用编织的金属丝网。在此情况下,出口气体通过丝网到达烘缸的外侧,而且纸总是在两丝网之间被承载。在此先有技术中,对吹气缸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描述,但它提出了在吹气缸中有一内部隔壁。
作为先有技术,还引用芬兰专利申请延迟公开第62,573号,该申请描述了一种用于干燥连续的纸纤维片的干燥器。在此干燥器中,有一转鼓,和用于将干燥气体供入转鼓内的装置,以及将干燥气体吹出转鼓的装置。在此先有技术中,要干燥的材料不由支承网或其等同物支承,而是由围绕着转鼓在支承条上运转。干燥气体则沿着设在转鼓表面上的特定通道而散发到要干燥的材料的表面上。在此通道中,干燥气体只能沿着周向散发,因为支承待干燥材料的支承条将这些通道相互分开。梯形的支承条平行于转鼓圆周面从而增强干燥气体沿平行于圆周方向的流动。在此先有技术中,气体分配装置是固定的,即,由干燥气体到排气的泄漏发生在转鼓内,这就造成一定量的气体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消除,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上述问题的干燥纸幅或其等同物的方法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的方法的主要特征是通过转动辊壳上形成的开孔将干燥和/或冷却气体吹入辊的外表面和由支承网或其等同物支承的纸幅之间的空间中,由此利用加压气体在辊的外表面和纸幅之间形成一个支承区,本方法的特征还在于,使变湿的气体通过辊壳上形成的开孔,从支承区进入辊的内部,并进入一个位于辊的内部中的排气管道系统。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干燥气体通过在辊壳上形成的开孔吹入辊的外表面和由支承网支承的纸幅之间。在辊的外表面和纸幅之间形成一气垫,利用支承网的张力产生气垫所需要的反力。变湿了的气体通过辊的外表面中形成的开孔从气垫进入辊的内部,并流入设置在辊内的排气管道系统。
本发明的装置的主要特征还在于,在辊壳上开有吹气孔,以便利用压力气体在辊的外表面和待干燥的纸幅之间形成一支承区,在辊壳上还开有另一组用于排出变湿气体的排气孔。
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气体被直接吹到待干燥的材料上,而排气被从气孔或缝之间直接排出。由于构成干燥装置的辊或转鼓具有一整体结构,所以没有气体损失,即损失率为零。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在干燥过程中,也可以对所要干燥的材料进行冷却,以获得更好的干燥能力,这也可以在大气环境中进行(不会出现水的冷凝)。
当使用本发明的结构时,所得的干燥段的长度可仅为先有技术的干燥段长度的一半。在干燥段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干燥器组的几何结构可根据机器湿端的要求设计。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不需要过大的投资,它可用于现有造纸机的现代化改造中。
本发明的结构易于操作,因为这种装置可放置成多种不同的方式,使得可以充分利用如目前常规的操作台。所有间断点,如组间间隔,都位于从操作台能看到的高度上。
本发明的干燥运行和工况允许使用大直径辊,以及在同一组中使用不同直径的辊。还使得机器具有一种能提高其运行能力和进一步提高其速度的几何结构。
由于仅在干燥期间才需要从辊中吹气,一些辅助的操作(如领纸)可以在不吹气或不加热的情况下进行。这样能耗就降至最低,并改善了外部环境。
所有辊具有共用的或各自的驱动装置。每个辊的各自的驱动装置使得辊的圆周速可与纸幅的速度不同。这就能防止起泡痕。
在本发明的结构中,不需要封闭罩,这样,造纸机操作期间的易维护性(可及性)比先有技术的要好。
在本发明中,使用了可透气的或不可透气的支承网(即本申请中所称的“网”包括透气和不透气的带状物)。同样,支承网也可是导热或不导热的。所能干燥的材料的种类可从最厚的纸板到较薄的印刷纸、手纸或任何能围绕辊弯卷的材料。
虽然在本说明中将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描述成主要应用于造纸机的干燥部,但应理解,本发明还适用于其它类型的干燥,如干燥纸或其等同物上的涂层,此时,在涂层一侧必须提供非接触的牵引,还可用于干燥毛毡或其等同物,干燥从最厚的纸板到最薄的印刷纸等各种带状材料,只要待干燥的材料具有柔性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纵截面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部分纵向截面图。
图2C表示的是用于本发明装置中的吹气孔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3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3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4A—4B是表示与本发明装置联用的支承网导向装置的示例性实放例的纵截面图。
图5A—5B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部分横向截面图。
图6A—6B表示了本发明中用于遮盖辊的自由区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7表示了干燥气体的流程图。
图8A—图11R表示了本发明装置所具有的不同几何结构。
图12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13表示了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1A—1B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是一个辊10、圆筒、鼓或其等同物,其表壳12上带有孔44,46。干燥气体Pin通入辊10的内部,它通过孔44吹到所要干燥的材料如纸W的表面上。由于纸W由网15支承,所以在辊10的外表面和纸W之间产生一压力。利用适当的压力,就可使纸W与辊10的表面分离,从而可使干燥气体(通常是加热的空气)从吹气孔44流入排气孔46,由此对纸进行干燥处理。利用适当的吹力,此吹力取决于由网15加到纸W上的力,即取决于网的张力,由加压气体在辊10的外表面和由网15支承的纸W之间形成一支承区,即所谓的气垫11,此气垫11以承并干燥纸W。所吹的气体/空气是干的和热的,因此将吸附水分。吹气压力为500—10000Pa,最好是1000—5000Pa;干燥气体的温度为20—500℃,最好是100—400℃。变湿的气体通过设于吹气孔44之间的排气孔46从支承区11排出。吹气孔44几乎在纸W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但排气孔(抽气孔)并不如此,因为在此实施例中,对纸W侧边区的控制要求在辊10表面和纸W之间有一股外流气P2。在辊10表面上除了气孔44,46以外的其它部分,可以是光滑的或是带沟槽的。这种沟槽可沿辊10的表壳的纵向或横向设置,或在上述两方向之间即沿斜向设置,也可以沿吹气或排气孔44,46的径向设置。
干燥气体Pin流过管道系统13,经辊10表壳12中的吹气孔44流入辊10外表面和纸W之间的区域,在此区域中形成一气垫11。由于在辊10表壳12的端区As没有排气孔46,所以排气P2从辊10表面和纸W之间的缝隙排出,并进入固定出口35。在辊10表壳12的中区A1,在吹气孔44之间,设置了排气口46,已吸附了纸W的水分的变湿气体经此排气口沿着排气管道系统14排到辊10的内部,进而作为废气Pout从此排出。
在图1A—1B以及其后的图中,箭头指示气体流动的方向,除非另有说明。
由网15支承的纸W经导辊61引导到干燥辊10的表面上。辊10沿箭头S所指的方向转动,在纸W围绕着辊10的圆周面在网15的支承下通过之后,由另一个与辊10表面分开的导辊引导,以进一步干燥或完成最后工艺。辊10上没有被纸W覆盖的区域则由封闭件25封闭。
辊10的转速与纸幅和网的运行速度基本相同。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在气垫11形成之后,辊10的转速可以减慢,甚至可以停转。
在图2A—2B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辊10端部的气孔16将干燥气体Pin供入辊10,在图4A和4B中示出了这种气孔的两种不同的实施例。在图2A中,作为举例,还示出了缝形吹气孔45和缝形排气孔47。当辊10沿箭头S所示方向旋转时,穿过供气孔16的干燥气体经吹气孔44或吹气缝45从辊10表面吹出,此时,加压气体在纸W和辊10外表面之间形成一支承区,即所谓的气垫11。在气垫外侧,吸收了纸W的水分的湿的气体经排气孔46或排气缝47排入辊10内,进而作为废气Pout排到出口。在图1A和1B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辊10的表壳12的侧边部没有排气孔46;或者在此侧边部开有较短的排气缝47,此时一部分气体作为废气P2从辊10的侧边部排出。图2B是辊10的纵截面图。在网15的下面有纸幅W,在纸幅下面形成一气垫,共厚度约为0.5—10mm,最好为2—4mm。辊10的表壳12中的吹气孔44的直径约为1.0—10mm,最好为2—5mm;排气孔的直径约为10—100mm,最好为20—60mm。在使用缝形吹气孔时,它们的长度基本上等于纸幅的宽度,它们的宽度为1.0—20mm,最好是2.0—6.0mm。缝形排气孔的长度短于纸幅的宽度,缝形排气孔的宽度为5.0—50mm,最好为10.025mm。吹气辊10的直径为0.5—10.0m,最好为1.5—6.0m。
图2c表示了单个吹气孔44的操作情况。当吹气压力超过支承待干燥材料W的带15的张力时,待干燥材料与辊10的表面分离。形成一个支承表面区,即所谓的气垫11,其厚度为0.5—10mm,最好为1.5—5mm,气体能在孔44中流动。这样,就开始了气体干燥作用。干燥气体以30—150米/秒,最好以50—120米/秒的速度冲击待干燥的材料W,然后转向,变成与待干燥的材料W平行。在气体完全流动期间,水分从待干燥的材料W吸附到气体中。这种带有高水分的冷却了的气体通过分立的排气孔46排出。
所要吹的气体量是根据比较吹气耗能与所得到的传热系数来确定的。孔的理想面积由占辊10的表壳12的整个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所用的数值为0.2—5%,最好为0.5—2.5%。
总想使有效面积(辊的圆周长度)为最大,但纸幅W的运行能力的某些方面对此会产生某些制约。一般覆盖角为180—350°,最好为250—330°。
根据图2C,辊10表壳12中的吹气孔可以是直孔44,或是带有扩口的孔44″或44。
如图1B和2A所示,位于辊10相对端的辊10的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尺寸选定为,使气孔处的气体速度为5米/秒—50米/秒,最好为15米/秒—35米/秒。
在图3A和3B所示的实施例中,纸W和网15的有效部分由气垫11支承,网15的边部(图3A)或纸W和网15两者的边部(图3B则由吹气辊10表壳12上的支承面17支承。在这些实施例中,所有排气通过排气孔46流出气垫11的区域。
图2B、3A和3B示出了本发明的最重要的实施例图2B示出了一种使用光滑辊面的方法,此时,一部分作为废气P2的气体从辊10的侧边部排出,网15和纸W完全由气垫11支承;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纸W完全由气垫11支承,但网15却支承在支承面17上;而在图3B中,纸W和网15两者都由支承面17支承。
根据图4A和4B所示的实施例,气体通过管道41吹入辊10内和管道系统13,并进而吹入吹气孔44,带有水分的废气经排气管46和管道系统14流入排气管道并进而流出辊10。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网15的导向件51连接到辊10表壳12的侧边端部,且其位置是可调的。在图4A的底部,网导向件52固定在辊10表壳12的侧边部。在图4B的顶部,有一个凸面的网15的导向面23,而在图4B的底部,有一个凹面的网导向面24。在这方面,应指出的是,网导向件或导向面不应与上述的支承面相混淆。
图5A是沿图4A的线A—A截取的断面图,其中示出了置于辊10内部的气体管道系统13和排气管道系统14,管道系统13通入吹气孔44,而带有水分的气体经排气孔46进入系统14。
图5B是沿图4B中的线B—B截取的断面图,其中,干燥气体流出系统13并经两吹气孔44流出辊10的表壳12,而带有水分的气体经排气孔46排到辊10表壳12的内部。
根据图6A和6B所示的情况,吹气辊10的自由部分,即没由网15和纸W覆盖的区域,由封闭件25封闭,以减少泄漏。封闭件25可以是一个分立的装置(如图中所示),或者,该区域沿着两转向辊61(见图1)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由吹气辊10和转向辊61上形成的端部(未示出)予以封闭。封闭件25包括一个吹气辊10的密封件,此密封件可以是一机构密封件26,或是反吹气密封27,在后一情形下,利用了鼓风机或压气机的压缩空气。
在待干燥材料W接触和离开吹气辊10的进口和出口点,在纸幅W的进口侧的压力区N+和出口侧的真空区N_中提供反吹气Px,以防气垫11泄气。反吹气装置可以和封闭件25集成起来,或者也可是一个单独的装置。
利用对辊10表面施加反吹气P1,可以清洁吹气辊10。为了施加吹气P1,可以使用鼓风机或空压机压缩空气,清洁装置28可置于封闭件25中,也可是独立的装置。
图7表示了干燥气体如加热的空气的流程。由于建立气垫要求在排气孔46处对干燥气体也加压,所以排出的全部高水分气体是处于加压状态的。因此,整个旋转吹气辊10的内部以及位于吹气辊外面的气体分配装置都是加压的。整个系统只需要一台鼓风机37来供气。通过利用调节器67调节鼓风机37,就可获得所需的气体压力状态,或者利用调节器49在排放侧扼制气体流动。排放的气体例如可通过热回收器排到外界,或者将一部分气体再循环到待要吹入的气体中。
在图7中,标号29表示固定的气体分配装置,它用密封件38相对于辊10密封住。气体的流动由箭头指示。干燥气体流入气体分配装置29中的干燥气体进口41,气体从此通过进气管道系统13流入吹气孔44。经排气孔46排出的带水分的气体通过排气管道系统14流到出口43,进而通过气体分配装置42流到出口管道48,出口适道48装有调节件49,排气从出口管道排到大气中,或将部分排气再循环到管道68中的待要吹送的气体中。
在图8A—11R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0所用的干燥部的不同几何结构。在这些图中,实线表示待要干燥的材料W,它通常是纸、纸板或其等同物;虚线表示吹气辊10和导向辊61,它们可以是光滑和带沟槽的或是吸气辊;双点划线表示支承带15,它最常见的形式是网或其等同物。
在图8A—8D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了双网牵引。上网由标号15y表示,下网则由标号15a表示。网的导向辊由标号61表示。辊10自由部分的封闭件用标号25表示。
在图8A中,在辊10方面,一中间辊61装在左面,两中间辊61装在右面。在使用两中间辊61时,在整个自由缝隙W0上可获得对纸W的更好的支承。
在图8B所示的实施例中,吹气辊10的有效吹气面积被扩到最大,此时封闭件25仅需很小的面积,在相同的网组中可设置更多的吹气辊10。此网组具有封闭式牵引,即纸W由网15a,15y恒定地支承。
图8C所示的实施例基本与图8B的相同,但它使用了开放式牵引,其中纸W在不用网的情况下从一个吹气辊10传送到另一个吹气辊,存在开放式牵引段W0。
图8D表示了双网牵引,其中,吹气辊10的有效吹气为最大,在同样的网组中可设置更多的吹气辊10,它使用了封闭式牵引,而且可以得到较低高度的几何结构,因为下排吹气辊10在垂直方向相互紧密设置。除了中间辊61以外,为了引导网15a,15y,还使用了辅助辊58。
图9A表示了一种单网牵引的实施例,配合辊10设置了一个中间辊61。
图9B示出了一种单网牵引的实施例,配合辊10设置了两个中间辊61,由此可得到吹气辊10的大的覆盖率。
图9C示出了一种单网牵引的倒置结构,其中,随同吹气辊10,利用两个中间辊61引导的网15,此结构的优点是增大了吹气辊的覆盖率。
图9D示出了一种单网牵引的倒置结构,其中,网15由一个设置在吹气辊10之间联动的中间辊61导向。
图10A—10D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单网牵引,并且纸W从吹气辊10传到吹气辊10。视几何结构而定,既可配合上吹气辊10又可配合下吹气辊10,支承带15是一个接受吹气的部件。这就是为什么要求带15最好能传热的原因,此时,利用带15作为中介将干燥或冷却效果传给纸W;并且,为了保证待干燥的材料与带保持接触,带最好是可透气的。这种运行模式也适用于下列情况要求待干燥的材料在其幅面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与支承带保持充分的接触,以确保其质量。
在图10A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网或带15的支承下,纸W从上排吹气辊10传到下排吹气辊10,等情况。在下排中,纸幅W位于外侧。采用此方案,可得到较低的几何结构,但纸W的覆盖面并不很宽。
图10B表示了一个基于单网牵引几何结构的实施例,其中,为了提高覆盖率和为了导带或网15,采用了中间辊61。在下排的吹气辊10上,纸幅W位于外侧。利用这种结构,可得到高的覆盖率,但几何结构的高度较高。
在图10C—10D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对于位于上排吹气辊10的外侧的纸,设置了应用正常固定干燥技术的装置69,例如这种技术包括红外线干燥、吹气或其等同物或冷邓。如果必要的话,这种装置也可用于图中所示的其它实施例中。图10C—10D所示实施例的其它方面与图10A—10B所示的相类似,即使此时纸幅W是位于上排吹气辊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吹气辊适用于干燥纸或其等同物上的涂层,此时需要对待干燥侧进行所谓的非接触式干燥(见图13)。利用吹气辊的干燥也能用于目前的蒸汽加热烘缸结构。利用红外线或类似的分立装置,可进行固定加热,这可适用于图11A—11R所示的所有结构,其中干燥组中的烘缸的布置由标号73表示。
图11A表示了一个单网牵引的实施例,其中,网15支承在吹气辊10上运行的纸幅W。吹气辊10的有效吹气角与其它烘缸73相同。
图11B示出了一种单网牵引的实施例,其中,网15引导纸幅W通过吹气辊10,与之相关地设置了两个中间辊61。吹气辊10的有效吹气角被扩至最大。
在图11C所示的单网牵引的实施例中,还使用了一个固定的干燥装置69。吹气辊10的有效吹气角与烘缸73相同。
在图11D所示的单网牵引的实施例中,有效吹气角被扩至最大。
图11E表示的是图11A所示的到置结构。
图11F所示的是类似于图11B的倒置结构。
图11G所示的是类似于图11C的倒置结构。
图11H所示的是对应于图11D的倒置结构。
图11I表示了一种双网牵引的实施例,其中,吹气辊10的有效吹气角与其它烘缸73的相同。
图11J表示了一种双网牵引的实施例,其中,吹气辊10的有效吹气角被扩至最大。
图11K表示了一种双网牵引的实施例,其中,吹气辊10的有效吹气角与其它烘缸相同。
在图11L所示的双网牵引的实施例中,吹气辊10的有效吹气角被扩至最大。
在图11M所示的双网牵引的实施例中,吹气辊10设置在上排烘缸中,其它方面与图11I相同。
在图11N所示的双网牵引的实施例中,吹气辊10设置在上排烘缸中,其它方面与图11J相同。
在图11O所示的双网牵引的实施例中,吹气辊10设置在上排烘缸中,其它方面与图11K相同。
图11P是对应于图11L的双网牵引实施列,其中,吹气辊10设置在上排。
图11Q表示了在现有技术中干燥部的应用,其中使用了蒸汽加热烘缸73。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双网牵引实施例,其中使用了上网15y和下网15a,结合下网15a采用了本发明的结构,其中设置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吹气辊10,该吹气辊10最好设置在正常干燥组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烘缸的位置上。
图11R表示了一个对应于图11Q的实施例,其中,吹气辊10配合上网15y而设置。
一个吹气辊10本身也能构成一个干燥组。在干燥部中,可以有多个这样的组(或段),既可与上网相配,也可与下网相配。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吹气辊10也可用于干燥各种各样的毛毡类材料。做为一个例子要提的是目前所用的造纸机的压毡。在干燥过程中,待干燥的毛毡80是否能透气并不重要,它是否能传热也不十分重要。如果毛毡能透气,则通过吹气可部分地干燥。其它物品的干燥,如纸的干燥,可借助本发明的吹气辊10所提供的气垫原理加以实现。
图13表示了一种实施例,其中,本发明的结构用于带涂层的纸幅W或其等同物的干燥。纸幅W在网15的支承和气垫11的承载下,其涂层侧C以非接触方式牵接拉过吹气辊10。
上面已结合某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的细节,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构思范围内,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干燥和/或冷却纸幅或其等同物的方法,其中,纸幅(W)在一个支承网(15)或其等同物的面对一个转动辊(10)或其等同物的表面的支承下,通过所述转动辊(10)的周围,所述纸幅(W)由气体干燥和/或冷却,其特征是,在所述方法中,通过在转动辊(10的表壳(12)中的开孔(44;45)将干燥和/或冷却气体吹入转动辊(10)的外表面和由支承网(15)或其等同物支承的纸幅(W)之间的空间,从而在转动辊(10)的外表面和纸幅(W)之间由压力气体形成一个支承区(11),变得潮湿的气体通过在转动辊(10)的表壳(12)中开孔(46;47)由支承区(11)进入转动辊(10)的内部,并流入设置在转动辊(10)内的排气管道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待干燥的纸幅W在支承区(11)的支承下,离转动辊(10)的表面隔开一定距离而被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是,成形一薄的支承区(11),其厚度为0.5—10mm,最好为2—4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转动辊(10)和纸幅(W)之间形成的带压的支承区(11)是利用支承区(15)的张力之反力产生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特征是,纸幅(W)的速度是根据支承网(15)的速度来确定的,此时,转动辊(10)的速度可与纸幅(W)的速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支承区(11)中,可透气且导热的支承网(15)或其等同物被加热,作为接触干燥,热量从支承网(15)或其等同物传到待干燥的纸幅(W)。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特征是,转动辊(10)的外圆周(12)的自由部分被封闭,以防支承区(11)泄气。
8.一种干燥和/或冷却毛毡或其等同物的方法,其中,毛毡(80)或其等同物通过一个转动辊(10)或其等同物的周围,毛毡(80)用气体来干燥和/或冷却,其特征是,在所述方法中,通过在转动辊(10)的表壳(12)中成形的孔(44;45)将干燥气体吹入转动辊(10)的外表面和毛毡(80)之间的空间,从而在转动辊(10)的外表面和毛毡(80)之间由压力气体形成一支承区(11),变得潮湿的气体通过在转动辊(10)的表壳(12)中成形的孔(46;47)由支承区(11)进入转动辊(10)的内部,并流入设置在转动辊(10)内的排气管道系统。
9.一种干燥和/或冷却纸幅或其等同物的装置,它包括一个辊(10)或其等同物,辊(10)是转动的,且在辊(10)的表壳(12)上开有孔(44,46;47,45),在辊(10)的内部设有气体管道系统(13,14),待干燥的纸幅(W)最好在一个支承网(15)或其等同物的支承下围绕辊(10)的周围运转,其特征是,在辊(10)的表壳(12)中开有吹气孔(44;45),以便在辊(10)的外表面和待干燥的纸幅(W)之间由压力气体形成一支承区(11),并且在辊(10)的表壳(12)中开有另一组用于排出变得潮湿气体的排气孔(46;47)。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是,与辊(10)相关地配置了一个封闭件(25),此封闭件(25)设置在辊(10)的自由部分,以防支承区(11)泄气。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装置,其特征是,在辊(10)的表壳(12)的外表面上的侧边部,设置了带状导向件(51)。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辊(10)的外表面上的侧边部成形为支承面(17),此支承面(17)承载和支承待干燥的材料(W)的支承网(15)或其等同物的边部。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项的装置,其特征是,在辊(10)的外表面的侧边部上形成有支承面(17),该支承面(17)承载待干燥的材料(W)的边部和支承材料(W)的支承边部。
全文摘要
干燥和/或冷却纸幅的方法和装置。纸W在支承网15的支承下通过转辊10的周围,并由气体干燥。气体经辊壳12中的孔44吹入辊面与纸之间的空间,在此由压力气体形成支承区11。变湿的气体经孔46进入辊内,并流入辊内的排气管道系统。为此,本装置包括转辊10开在辊壳12中的吹气孔和排气孔。纸在支承网的支承下围绕辊运转,通过吹气孔吹入干燥气体,在纸和辊面之间形成支承区。同时通过排气孔将变湿的气体从支承区排入辊内设置的排气管道系统。
文档编号D21F5/06GK1120099SQ9510768
公开日199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3日
发明者维萨·佛里嫩 申请人:维美德纸张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