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34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酚醛树脂发泡体的叠合板。特别涉及至少是单面实际上无粘接剂由合成纤维无纺布相互粘贴而形成的叠合板、并且酚醛树脂向外表面的渗出及叠合板的变色斑点少、而且对面材的粘接强度好、作为建筑隔热板用的有用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其制造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另外,作为连续制造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一般的方法,众所周知的例如有将发泡性酚醛树脂混合物连续地喷向移动的下面材上面、以上面材覆盖其上做成连续叠合板、然后使该连续叠合板夹持通过设定所定的温度的双传送带上、使其发泡硬化而得到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
所述制造工程中的面材的作用为作为未硬化的发泡性酚醛树脂混合物的支承体(下面材)及包覆体(上面材)、使其连续地向双传送带移送、由此可以实现连续生产。
而且,面材有其它的作用,在常称为“背面开口的工艺法”中,在例如实开昭60-4107号的缩薄膜中记载的发泡体的表面粘贴着表面材料、里面粘贴着片材的复合体从表面朝向里面而不贯穿到里面的切口、压插并嵌入至以比该板的宽度大小窄的间隔设置的支承框体间,该工艺具有可以使发泡体叠合板成为折叶状结构的作用。
在现有的最常用的牛皮纸类的纸类面材中首先存在着和酚醛树脂发泡体粘接不充分的缺点,在叠合板的处理中存在容易发生面材剥离的问题。特别是在所述的“背面开口的工艺法”的情况下,以酚醛树脂类硬质发泡体为芯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折叶结构发泡体部分在整个断面整体都存在切口,因而实际上只在面材上形成折叶部,所以该部分存在着面材容易剥离的问题。另外,作为纸类面材的其它的缺点有怕水的问题,叠合板在屋外使用或存放时因雨或使用条件不同、存在由于在叠合板上产生的结露水而产生面材剥离的问题。
在以玻璃纤维无纺布或无机类纤维布作为面材使用的情况下,虽然和酚醛树脂发泡体的粘接强度比较强,但对拉裂的强度低、存在容易拉裂的缺点,特别是“背面开口的工艺法”中存在折叶结构部位的容易拉裂缺陷问题。另外,在玻璃纤维非织造布、或无机类纤维织物作为面材使用的情况下,也存在施工时操作上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所述问题、向酚醛树脂的外表面渗出或叠合板的变色斑少的、制品质量优良的、而且对面材的粘接强度优良、利用现有技术不能得到的以低基本重量品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为面材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其制造方法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现有的酚醛树脂发泡体的面材用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纤维直径尽管细也只不过为大约6.5-7.5旦的程度(聚酯纤维的情况为26-30微米),相对而言,本发明所使用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为3旦以下、而且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基本重量(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5g/m2以上。
本发明和所述现有技术不同的构成要点的作用在于,首先为大幅度地提高面材对发泡性酚醛树脂的耐渗出性,从而提供使用比现有基本重量小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无变色斑等、制品质量优良的发泡体叠合板。另外,本发明的构成要点的第二作用为提高面材和酚醛树脂发泡体的粘接强度,从而使具有优良的制品质量和面材和酚醛树脂发泡体的粘接强度高这两个特性共存。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非织造布纤维直径、基本重量和耐渗出性评价关系的图。
图2为表示非织造布纤维直径、基本重量和面材/芯材粘接强度的关系的图。
图3(a)为表示本发明的发泡体叠合板施工的实施例的说明图、图3(b)为图3(a)的A-A’的横断面图、图3(c)为图第3(a)的B-B’的横断面图、图3(d)为显示叠合板的两端部的面材由芯材向外伸出的结构的1个例子的断面图。
第4(a)图为显示本发明的发泡体叠合板施工的其它的实施例的说明图、第4(b)图为第4(a)图的A-A’的横断面图、第4(c)图为第4(a)图的B-B’的横断面图。
第5图为面材粘接强度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另外,图中的符号为1发泡体叠合板、2切口、3支承框体、4酚醛树脂发泡体、5企口、6合成纤维非织造布、7测力计图1为显示通过纤维直径细的合成纤维(聚酯纤维)非织造布产生的大幅度地提高发泡性酚醛树脂的耐渗出性效果的图。图1中的耐渗出性评价是根据后述的标准进行评价的,将8设定为最高值,其数值越大表示耐渗出性越好、即表示向酚醛树脂的面材外面的渗出少。
从图1中首先第一可以看出,在纤维直径和耐渗出性的关系中,当纤维直径从4旦向2.5旦变细时,看到耐渗出性的效果大幅度地提高。即,合成纤维非织造布基本重量为15g/m2的情况,纤维直径为2.5旦以下的非织造布在耐渗出性评价中显示3以上的耐渗出性。另一方面,纤维直径为4旦以上的物质中,在基本重量为20g/m2以下的情况下,耐渗出性评价为1、未硬化发泡性酚醛树脂的渗出严重,产生在传送带的皮带上粘附渗出的酚醛树脂的故障,不能连续生产。
另外,作为制品在满足认为非常好的水平耐渗出性评价7的情况,对纤维直径4旦以上的非织造布需要70g/m2左右的基本重量,与此相对,对纤维直径2.5旦以下的非织造布需要30g/m2的基本重量就足够,作为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
面材需要为发泡性酚醛树脂不渗出的物质(耐渗出性)。这是由于连续地喷出的未硬化状态的发泡性酚醛树脂向面材的外侧渗出、附着在双传送带的皮带部分等上、连续叠合板粘贴在皮带上、造成不能连续生产的缘故。另外,面材的发泡性酚醛树脂的耐渗出性即使达不到发生生产故障的情况,也会由于树脂渗出的部分在叠合板的硬化后形成变红的痕迹、从而出现制品质量上有缺陷的问题。
作为面材使用了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情况,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纤维之间的间隔疏松、实际上未硬化发泡性酚醛树脂容易渗出、只要想实现耐渗出性就需要使用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基本重量(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大的物质。
另一方面,增大基本重量至满足耐渗出性的水平,在该非织造布外表面不渗出酚醛树脂的状态的情况下,存在有非织造布和酚醛树脂发泡体的粘接强度低下的缺点。
而且,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价格大致与基本重量成正比,所以利用现有技术不能得到满足耐渗出性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经济型物质。
其次,图2为显示合成纤维(聚酯纤维)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和基本重量对酚醛树脂发泡体和非织造布的粘接强度的影响的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构成要点的第二作用的图。即,表示基本重量及纤维直径细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制成的非织造布和酚醛树脂发泡体的粘接强度的提高效果的图。由图2可以看出,使用纤维直径4旦以上的非织造布的情况下、利用基本重量为30g/m2以下的物质,其与酚醛树脂发泡体的粘接强度保持约140g/3cm宽以上足够的强度,而利用基本重量为40g/m2以上的物质时,粘接强度低下、难以保持足够强度。
另一方面,在利用纤维直径为2.5旦以下的非织造布的情况下,随着基本重量由15g/m2的物质变到基本重量为30g/m2的物质,可发现粘接强度有若干低下,其降低很小不影响使用,另外即使基本重量由30g/m2再进一步变大,粘接强度也不降低而保持足够的强度。
也就是,在纤维直径4旦以上的非织造布的情况,要想得到足够的粘接强度,结果选择基本重量小的物质、形成耐渗出性不充分的面材,因此产生向酚醛树脂外面的渗出、不能得到外观质量好的叠合板,不能两者同时满足粘接强度和耐渗出性。根据本发明利用3旦以下的纤维直径的非织造布的情况,即使非织造布的基本重量大、粘接强度的降低也极小,能够同时满足非织造布的耐渗出性和提高的粘接性。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从耐渗出性和粘接性方面出发,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必须在3旦以下,优选约2.5旦以下。另外,纤维直径比0.01旦还细时,非织造布制造上的工序极其复杂、不优选。因而,在本发明中,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为0.01旦以上3旦以下,更优选0.01旦以上2.5旦以下。
在本发明中,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基本重量为15g/m2以上。优选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基本重量为15g/m2至80g/m2范围。当基本重量小于15g/m2时,耐渗出性变差、不优选,另外当基本重量超过80g/m2时,非织造布价格变高,从经济方面考虑不优选。
本发明使用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为由聚酯、聚丙烯、聚酰胺等原料组成的非织造布,无特别限定,但从物性方面考虑,聚酯制或聚丙烯制的非织造布最适合。
非织造布按其制造方法分为若干个种类,一般地根据纤维相互之间的粘接的形成的方法分为湿式非织造布、粘接剂式(化学连接)非织造布、针刺法、缝编法、自热融接法(热连接)、射流喷网式、熔喷式、纺粘型非织造布等。其中纺粘型非织造布可从熔融拉伸纺丝到纤网形成、自热融粘接连续进行大量地生产,而且由于不使用溶剂、不用粘接剂的浸渍、处理简单等理由比较经济,而且相同非织造布由于由连续的长纤维形成非织造布所以基本重量小、又具有高的物性(拉裂强度等),所以能够适用于本发明。
在纺粘型织物法中,使熔融的聚合物由开有多个孔的纺丝口挤出,使其多个长丝冷却、拉伸而捕集在网上等从而使其形成纤网。在该阶段如何使长丝开纤形成均匀的纤网是制造技术上的重点,拉出之后,研究如下开纤技术,如利用设有气流扩散装置的气流扩散的开纤、利用电晕放电中使长丝群导丝而使其带电的电晕放电的开纤、利用使长丝群和金属壁摩擦而使其带静电的摩擦带电的开纤等的开纤技术。
在纺粘型法中,纤维直径由熔融纺丝的阶段决定,决定纤维直径的因素为各纺丝口径、拉伸比、冷却速度等和材料聚合物特有的纺丝特性,以及由和长丝的开纤性的平衡确定。通常,不使熔融挤出的生产性降低而使纤维直径细时,熔融纺丝的稳定性变差,另外,由于纤维的开纤性低下,所以在经济上可得的纤维直径方面存在适当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酚醛树脂叠合板发泡体的制造方法适合用于叠片法,即,在酚醛树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催化剂并混合,作为发泡性组合物连续地喷到移动的面材上,再用面材覆盖上面,之后,使其发泡硬化完成、从而制造酚醛树脂发泡体。这种情况,面材和发泡体的粘接由酚醛树脂本身的粘接力实现,不必使用粘接剂。在叠片法中,采用作为发泡性组合物的连续喷出方法的发泡法作为制造方法更优选。通常,在从喷嘴喷出所述发泡性组合物时,是以液状喷出该喷出液,所谓发泡法,可以认为是以已经有某种程度发泡的泡沫形式喷出的,具有抑制由未硬化发泡性组合物的面材渗出的效果。
从抑制由面材的渗出方面来看,作为喷嘴喷出时的发泡状态更优选的范围为发泡性组合物(原液)的密度为0.3g/cm3以下,更优选0.2g/cm3以下。另外,所述表面活性剂通常使用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使用的酚醛树脂以酚和甲醛为起始原料,使其在碱性催化下反应得到的可溶性酚醛树脂。本发明使用的更优选的可溶性酚醛树脂例在制品燃烧时具有优良的耐爆裂性,另外独立发泡性非常高,隔热性能随时间劣化少,例如,美国专利第4,882,364号公开使用选自尿素、二聚氨基氰、三聚氰胺等作为改性剂得到的产物。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等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常使用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烯烃氧化物和壬基苯酚、十二烷基酚之类的烷基酚的缩合物、烯烃氧化物和蓖麻油的缩合物、聚环氧乙烷脂肪酸酯等的脂肪酸酯类等。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发泡性酚醛树脂组合物的适当的配合比例,相对原料酚醛树脂10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0.5重量份到10重量份,优选1重量份到5重量份。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在不足0.5重量份时,存在表面活性剂的效果不充分、独立气泡率低、机械性强度差的问题,另外,在超过10重量份的量添加时,表面活性剂的效果也不再提高、经济上不利,另外,发泡剂制品可能会软化、机械强度不充分、故不优选。作为发泡剂,使用二氟甲烷(HFC32)、1,1,1,2-四氟乙烷(HFC134a)、1,1-二氟乙烷(HFC152a)等的HFC类、1-氯-1,1二氟乙烷(HCFC142b)等的HCFC类、丁烷、正戊烷、环戊烷、异戊烷等烃类。作为催化剂适合使用无机酸、有机酸等酸性化合物,甲苯磺酸、二甲苯磺酸、酚磺酸类的芳香族磺酸类。作为硬化助剂也可以添加间苯二酚、甲酚、o-羟甲基酚、p-羟甲基酚等。而且也可以将硬化催化剂、硬化助剂稀释于二甘醇等溶剂中使用。
本发明使用的发泡性酚醛树脂组合物的配合比例例如相对100重量份的酚醛树脂添加3重量份到40重量份的所述的酸催化剂,优选添加5重量份到30重量份。在催化剂量不足3重量份时,发泡体的硬化不充分、独立气泡率及机械强度差,因而不优选,当催化剂量超过40重量份时,发泡体的物性仍差,发泡体制品的酸度过强,在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时,因存在使钉子及其他的金属部件生锈的问题故而不优选。
另外,本发明由于提高耐渗出性,作为原料树脂也可以使用低粘度的(例如,脱水后的粘度在40℃时为5,000-40,000厘泊)可溶性酚醛树脂。
本发明的酚醛泡沫的其他的制造方法列举为整体发泡法(blockfoaming)、注入发泡法等。这里作为整体发泡法如下将由酚醛树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催化剂组成的发泡性树脂组合物用发泡机计量、混合、使其喷出,使其嵌段状或连续的面包状的发泡。可以使用聚氨酯泡沫用的传送带等。另外所谓的注入发泡法,是一般的使用多段冲压等而制造多层板时常用的方法,通常以开模方式,即预先去掉盖(上面的材料)从而使发泡性树脂组合物的喷出完成,之后盖上盖子插入压机、加热、使发泡硬化从而得到多层板。
本发明的发泡体叠合板作为建筑物例如一般的房屋墙壁等内部充填的隔热材料、冷库的隔热材料、冷冻车辆的冷冻隔热材料非常有用。
本发明的发泡体叠合板作为隔热材料十分有用,所谓的“背面开口的工艺法即,使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该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为从发泡体叠合板的表面朝向里面、在表面材料及酚醛树脂发泡体上存在2等分开叠合板的宽度的企口存在,插入梯子状的支承框体之间、使其嵌合,该梯子状的支承框体在该企口面直交的方向上,设有比叠合板尺寸小的间隔。“背面开口的工艺法”在发泡体和支承型材之间不产生间隙,很少在发泡体和支承型材之间产生因缝隙导致的隔热功能低下,所以为了有效地发挥酚泡沫具有的隔热功能、该方法为最适合的工艺方法。另外因没有结露、不必用钉子固定发泡体、操作简便效率高。
而且,通常的背面开口的工艺法在不同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发泡体叠合板插入支承型体之间、嵌合时叠合板从支承框体向相反侧飞出、或嵌入后脱落。从该观点出发,作为叠合板优选使用沿着叠合板短边方向、叠合板的下面被切口,或者表面材料的两端比芯材较大地向外伸出的叠合板。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由金属或木材组成的支承框体为了按叠合板切口或表面材料的伸出呈相互企口处理、设置切口。
在所述中所谓的叠合板的短边方向是指图3(a)中的B-B’方向,即和平均分叠合板的宽方向的企口直交的方向。另外,所谓的“表面材料的两端比芯材较大地向外伸出”,是表示如图3(d)所示、在和2等分叠合板的宽方向的切口直交的方向上、叠合板的两端部分的面材比芯材还伸出的结构。另外所谓的“按叠合板切口或表面材料的伸出呈相互企口处理”是指如图3(b)所示、在相对叠合板的切口或表面材料的伸出的支承型体的部分,设置按叠合板的切口及表面材料的伸出的切口结构。
实施例下面利用实施例、比较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首先,在实施例、比较例中使用的测定方法、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1)发泡性组合物密度的测定法使用量筒从喷嘴提取发泡性组合物,使用在前端部安装有平坦的网的棒状夹具,规整量筒中的发泡组合物的形状、测定体积。同时,测定量筒的重量减去容器的重量求得发泡性组合物的重量,除以已求得的体积得到发泡性组合物的密度。提取发泡性组合物在5秒间完成、提取结束后体积及重量的测定在10秒后进行。
对得到的发泡板进行耐渗出评价和面材的酚醛树脂发泡体的粘接强度的评价。耐渗出性评价根据对20块发泡板、进行的后述的8级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2)纤维直径的测定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摄制非织造布的500倍放大相片,从焦点深度浅处(在所照的相片的近表面的一侧)测定10根纤维,求其平均值。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定条件使用日立制作所扫描电子显微镜S-800型、利用加速电压20千伏进行测定。另外,无纺布试样的前处理在15mA的电流条件下、3分钟金喷溅。
(3)非织造布的基本重量的测定方法按JIS L 1906“一般长纤维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进行。
(4)耐渗出性的评价方法耐渗出性的评价是利用试验用设备、对制造的宽60cm、长120cm的20块板进行目测、按下述1-8分类。
8...完全看不到向酚醛树脂的外表面的渗出。
7...有极稀地向外表面的渗出、可观察轻微的变色斑(直径5cm以下),个数为0.2个/块以下。
6...只可观察轻微的变色斑(直径5cm以下),个数为1.0个/块以下。
5...在几乎所有的板上可观察轻微的变色斑(直径5cm以下)。也可看到轻微的变色斑之外的大的变色斑(变色范围为直径30cm左右)。(个数为1.0个/块以下)。
4...可明显地观察到大的变色斑(个数为1.0个/块以上)、变色程度也相当清晰。
3...变色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没有涉及全盘范围的变色。
2...在整个盘可观察变色斑、看到连续的暗斑状的变色斑。
1...未硬化发泡性酚醛树脂的渗出严重、传送带的带上出现粘有渗出的酚醛树脂的情况。
而且,利用所述的8阶段评价、按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耐渗出性非常好(8阶段评价中、8或7)○耐渗出性好(8阶段评价中、6或5)△耐渗出性差(8阶段评价中、4或3)×耐渗出性非常差(8阶段评价中、2或1)(5)面材粘接强度的测定、评价粘接强度的测定利用以下步骤。首先在宽60cm、长120的发泡板的端部中央部分,设6个宽方向3cm、长方向30cm的长方形的锯齿纹。然后,剥离约3cm的的长方形的端部、用小夹固定,将其连接于测力计上并以大约1cm/秒的速度使面材和芯材的剥离角度保持90度而剥离。记录当时的最高值,在发泡板的表面、里面合计12个地方测定,之后用除去最高值和最低值的10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发泡板的面材和芯材的粘接强度(g/3cm宽)。使用最大荷重500g、最小刻度0.1g的测力计,小数点以下4舍5入的值定为测定值。对粘接强度的值求得5块发泡体叠合板的测定值的平均,采用1位4舍5入的值。
使用如上所述测定的粘接强度,按以下标准评价。
◎粘接强度非常好(粘接强度为170g/3cm宽以上)○粘接强度好(粘接强度为150g/3cm宽以上不足170g/3cm宽)△粘接强度差(粘接强度为120g/3cm宽以上不足150g/3cm宽)×粘接强度非常差(粘接强度为不足120g/3cm宽)(6)综合评价○作为发泡体叠合板非常好。
△可以满足发泡体叠合板。
×作为发泡体叠合板差。
实施例1-32、比较例1-22
以聚对苯二酸乙二醇酯为原料,使用纺粘型织物法非织造布制造装置,调节成纤维直径呈1.0旦的纺丝条件,进一步调整纤网形成条件而得到基本重量为10、15、20、30、40、50、60、70、80g/m2的非织造布。同样地通过调节纺丝条件和纤网形成条件,制造由纤维直径1.5、2.0、2.5、4.0、8.0旦的长丝制造基本重量为10、15、20、30、40、50、60、70、80g/m2的非织造布。
另一方面,作为酚醛树脂和美国专利第5,407,963号的实施例1中所公开的配方一样合成可溶性酚醛树脂,调整水分含量后、添加表面活性剂。
将该酚醛树脂和发泡剂、酸催化剂用混合器混合,连续地喷到移动的所述的各种合成纤维非织造布面材上,进而用相同的合成纤维制的无纺织面材包覆其上而形成连续叠合板,然后将该连续叠合板夹持使其通过设定温度的双传送带之间,使其发泡硬化得到厚度约27cm的酚醛树脂叠合发泡板。将得到的发泡板切断成长约120cm,在85℃加热处理3小时,使其硬化完全。在表1-3中总结显示面材的纤维直径和基本重量的实验条件。另外,作为发泡剂使用异丁烷、作为酸催化剂使用如特开昭63-10642号公报中公开的有机甲苯磺酸和2元酚及稀释剂的混合物。
这时,将从混合器通过喷嘴连续地喷出的发泡性组合物的密度用下述的方法测定时为0.3g/cm3。
在表1-3中总结显示各试验条件和耐渗出性的评价结果、面材和芯材的粘接强度的结果。
将表1-3的各试验条件和耐渗出性的评价结果图表化显示为图1,将面材和芯材的粘接强度的结果图表化显示为图2。
表1

表2

表3

从表1-3、图1、图2可知,纤维直径为1.0旦到2.5旦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其基本重量为15g/m2至少也能满足耐渗出性评价3,基本重量为30g/m2的物质满足相同评价标准7级。另一方面,随着酚醛树脂的渗出的改良和芯材的粘接强度是有若干降低,但基本重量为30g/cm2以上的物质至少保持150g/3cm的值,该强度可满足作为叠合板的强度。
纤维直径4旦以上的物质由于满足耐渗出性评价标准,所以需要使用基本重量至少为70g/m2以上的物质、不经济。另一方面,和芯材的粘接强度随着基本重量从30g/m2增大到40g/m2而大幅度地降低,基本重量为50g/m2至以上,粘接强度为110g/3cm宽、作为叠合板是不够的。另外,基本重量为20g/m2以下的物质,虽可推测和芯材的粘接强度高,但在叠合板的制造工程中未硬化发泡性酚醛树脂的渗出严重,产生传送带的皮带上渗出的酚醛树脂粘附的问题,不能得到可进行面材粘接强度的测定、评价值均匀的叠合板。在表1-3中的面材粘接强度一栏中无强度记载的物质、就表示这样的结果。
从在实施例1到实施例32中得到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一面朝向相对的一面、插入不贯通到相对面的切口,而且在沿着叠合板的短边方向向叠合板的下面企口,做成具有“背面开口的工艺法”中使用的折叶结构的发泡体叠合板。并且,该发泡体叠合板图3所示,在和切口面直交的方向插入以比叠合发泡体尺寸小的间隔设有的木制的支承框体间、使其嵌合而得到隔热结构体。该折叶状发泡体叠合板的折叶结构用柔软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实现,变形方便、另外面材和芯材的粘接强度也充分,没有施工中面材剥离的问题,另外,不存在嵌入的发泡体叠合板从支承型体脱落、飞出的问题,在施工时非常好。
从在实施例1到实施例32中得到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一面朝向相对的一面、插入不贯通到相对面的切口,做成具有“背面开口的工艺法”中使用的折叶结构的发泡体叠合板。这时,与上述不同,没有设有叠合板短边方向下面的企口。并且,如图4中表示的该发泡体叠合板,在和切口面直交的方向、插入以比叠合发泡体尺寸小的间隔设有的木制的支承型体间、使其嵌合而得到隔热结构体。这时,叠合板的端部压缩变形而嵌入支承型体,但是由于芯材是比较脆的酚醛树脂发泡体、所以比支承型体大若干尺寸的叠合板的端部由于支承型体容易发生比较小的力的压缩变形,而且由于面材为柔软的材料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所以向支承型体的插入非常顺利。另外,叠合板的折叶结构可利用柔软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实现,另外面材和芯材的粘接强度也充分,没有施工中面材剥离的问题,另外,不存在嵌入的发泡体叠合板从支承型体脱落、飞出的问题,在施工时非常优良。
比较例23使用面材为纸重为75g/m2的牛皮纸,其他和实施例1相同,得到厚度为27mm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对于得到的叠合板,进行耐渗出性和粘接强度的评价,关于耐渗出性,完全观察不到向酚醛树脂的外表面的渗出,为相当于评价标准8的物质,但其粘接强度为60g/3cm宽左右、是非常不够的物质。
实施例33作为面材使用纤维直径为2.5旦、基本重量为30g/m2的纺粘型织物法聚丙烯制无纺布(旭化成工业(株)制纺粘型织物,Elats P03030),除此之外,重复和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厚度为27mm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对于得到的叠合板,进行耐渗出性和粘接强度的评价,关于耐渗出性,完全观察不到向酚醛树脂的外表面的渗出,为相当于评价标准8的物质,另一方面,其粘接强度为130g/3cm,首先维持可以满足的强度,综合评价为○非常好。
作为聚丙烯制非织造布的特性由于其与聚酯非织造布比较具有纤维本身的疏水性,所以可以推测在耐渗出性方面更加有利,另一方面粘接强度方面具有若干不利的倾向。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经济性、以酚醛树脂发泡体为芯材、其两面或单面由合成纤维非织造布无粘接剂层相互粘贴而形成的叠合板,该叠合板由酚醛树脂的渗出产生的变色斑少产品质量好、是面材和芯材的粘接强度优良的叠合板,作为建筑用隔热材料有用,特别适于“背面开口的工艺法”的发泡体叠合板。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于制造所述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是酚醛树脂发泡体的两面或单面由合成纤维非织造布在无粘接剂层情况下粘贴而形成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该合成纤维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为3旦以下、而且基本重量为15g/m2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其合成纤维非织造布为纺粘型织物法聚酯类长纤维非织造布或聚丙烯类长纤维非织造布。
3.一种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制造方法,是将酚醛树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催化剂组成的发泡性树脂组合物连续地喷到移动的面材上,用面材包覆其上,之后,使其发泡硬化而制造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其特征在于,在该制造方法中,作为面材使用纤维直径为3旦以下、基本重量为15g/m2以上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制造方法,其发泡性树脂组合物的密度为0.3g/cm3以下。
5.一种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以酚醛树脂发泡体为芯材、在其两面或里面在无粘接剂层情况下粘贴纤维直径为3旦以下、而且基本重量为15g/m2以上的合成纤维非织造布形成的发泡体叠合板由表面朝向里面、在表面材料及酚醛树脂发泡体中存在的将叠合板的宽度2等分的切口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将该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在和该切口面直交的方向上、插入以比叠合板的尺寸小的间隔设置的梯子状的支承框体之间、并使其嵌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中叠合板为沿着短边方向下面切槽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或者表面材料的两端比芯材向外伸出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酚醛树脂向外表面的渗出及叠合板的变色斑点少、产品品质优良、而且对面材的粘接强度好的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其制造方法及其施工方法。即,本发明为一种酚醛树脂发泡体叠合板,是酚醛树脂发泡体的两面或单面由合成纤维非织造布在无粘接剂层情况下粘贴而形成的叠合板,该合成纤维非织造布采用纤维直径为3旦以下、而且基本重量为15g/m
文档编号B32B5/24GK1288414SQ99802070
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7日
发明者渡边孝恭 申请人: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