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6627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牵伸装置(7)具备:多个下罗拉(71a、72a、73a、74a);多个上罗拉(71b、72b、73b、74b);基座(76);牵伸摇架(77);转动轴(78),其以牵伸摇架(77)相对于基座(76)转动的方式支承牵伸摇架(77);空气通过部(81),其设置于牵伸摇架(77),具有空气通过开口(81a);以及空气流通管(82),其从配置有基座(76)的一侧经由相对于转动轴(78)配置有多个下罗拉(71a、72a、73a、74a)以及多个上罗拉(71b、72b、73b、74b)的一侧的区域R而到达空气通过部(81)。
【专利说明】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背景技术】
[0002]例如,日本特开2013-79478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牵伸装置,其具备:多个下罗拉、多个上罗拉、支承多个下罗拉的基座、支承多个上罗拉的牵伸摇架、纤维回收部以及空气流通管。纤维回收部回收纤维片(所谓的飞花。但是,还包括棉絮、其他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等纤维片。以下相同)。空气流通管分别设置于基座以及牵伸摇架,供来自纤维回收部的吸引气流流通。
[0003]在上述那样的牵伸装置中,在牵伸摇架配置于各上罗拉与各下罗拉接触的接触位置的状态下,设置于基座的第一空气流通管与设置于牵伸摇架的第二空气流通管被连接。然而,若牵伸摇架配置于各上罗拉远离各下罗拉的分离位置,则第一空气流通管与第二空气流通管的连接被解除,因此存在空气的流通向大气敞开而空气流通管中静压降低的担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空气流通管中的静压的降低的牵伸装置以及具备这种牵伸装置的纺纱机。
[0005]本实用新型的牵伸装置具备多个第一牵伸罗拉、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转动轴、空气通过部以及空气流通管。第一支承部支承多个第一牵伸罗拉。第二支承部支承多个第二牵伸罗拉。转动轴以第二支承部在接触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支承部转动的方式支承第二支承部。接触位置是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各个分别与多个第一牵伸罗拉接触的位置。分离位置是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各个分别远离多个第一牵伸罗拉的位置。空气通过部设置于第二支承部,具有空气通过开口。空气流通管从配置有第一支承部的一侧经由相对于转动轴配置有多个第一牵伸罗拉以及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一侧的区域而到达空气通过部。
[0006]在该牵伸装置中,在第二支承部配置于接触位置以及分离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在空气流通管中,空气的流通也不会向大气敞开。空气流通管通过相对于转动轴配置有多个第一牵伸罗拉以及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一侧的区域,因而能够在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之间使空气流通管的长度比较短。因此,根据该牵伸装置,能够抑制空气流通管中的静压的降低。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牵伸装置中,可以构成为,空气流通管在区域中以通过相对于配置在最接近转动轴的位置的第一牵伸罗拉以及第二牵伸罗拉配置有转动轴的一侧的方式配置。据此,能够在第一支承部与第二支承部之间使空气流通管的长度更短。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牵伸装置中,可以构成为,空气流通管具有配置于区域的伸缩部。据此,能够简易地构成在第二支承部配置于接触位置以及分离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空气的流通也不向大气敞开的空气流通管。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牵伸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伸缩部是在第二支承部配置于接触位置的情况下被压缩且第二支承部配置于分离位置的情况下被拉伸的波纹管。据此,能够更简易地构成在第二支承部配置于接触位置以及分离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空气的流通也不会向大气敞开的空气流通管。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牵伸装置中,可以构成为,空气流通管还具有设置于第一支承部的第一空气流通部、和设置于第二支承部的第二空气流通部,伸缩部将第一空气流通部与第二空气流通部连接。据此,能够更简易地构成在第二支承部配置于接触位置以及分离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空气的流通也不会向大气敞开的空气流通管。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牵伸装置中,可以构成为,第一支承部支承多个包括多个第一牵伸罗拉的第一组,第二支承部支承多个包括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第二组,空气通过部针对每个第二组而在第二支承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空气流通部具有连接于伸缩部的合流管、和从合流管分支并分别连接于多个空气通过部的多个分支管。据此,能够简易地构成从配置有第一支承部的一侧分别到达多个空气通过部的空气流通管。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牵伸装置中,可以构成为,合流管的流路截面积大于多个分支管的流路截面积的总和。据此,针对分别通过多个空气通过部的空气,能够获得所希望的流量以及流速。
[0013]本实用新型的牵伸装置可以构成为,还具备使空气向空气流通管流通的气流产生源。据此,能够使空气向空气流通管适当地流通。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牵伸装置中,可以构成为,空气通过部以空气通过开口与配置于纤维束的牵伸方向的最下游侧的第二牵伸罗拉对置的方式设置于第二支承部。据此,能够高效地清扫纤维片的卷起最多的第二牵伸罗拉。
[0015]本实用新型的纺纱机具备:上述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其对被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进行加捻而生成纱线;以及卷取装置,其将由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卷取于卷装。
[0016]该纺纱机具备上述牵伸装置,因而能够抑制空气流通管中的静压的降低。
[0017]本实用新型的纺纱机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变更装置,其在气流纺纱装置与卷取装置之间变更纱线的行进方向,卷取装置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牵伸装置以及气流纺纱装置更靠上侧的位置。在上述牵伸装置中,空气流通管通过相对于转动轴配置有多个第一牵伸罗拉以及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一侧的区域,因而在牵伸装置中,即便转动轴配置于接近变更装置的区域,也能够实现牵伸装置与变更装置之间的空间的小型化或有效利用。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抑制空气流通管中的静压的降低的牵伸装置以及具备这种牵伸装置的纺纱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0020]图2是图1的纺纱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侧视图。
[0021]图3是图1的纺纱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4是图1的纺纱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对各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4]如图1所示,纺纱机I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2、和集中地管理多个纺纱单元2的未图示的机台控制装置。各纺纱单元2对纤维束F进行纺纱而生成纱线Y,并卷取该纱线Y而形成卷装P。此外,以下,“上游”以及“下游”是指纺纱时纤维束F以及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
[0025]各纺纱单元2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具备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9、储纱装置(变更装置)22、接头装置23、纱线监视装置25以及卷取装置26。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各装置被设置于该纺纱单元2的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控制。但是,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各部分可以被机台控制装置控制。
[0026]牵伸装置7将从未图示的纱条箱经由纱条引导件供给的纱条(纤维束)S拉伸(牵伸)至成为规定的纤维量(或粗细),而形成纤维束F。
[0027]气流纺纱装置9通过回旋气流对被牵伸装置7牵伸后的纤维束F进行加捻而生成纱线Y。更详细地说(但是图示省略),气流纺纱装置9具有纺纱室、纤维引导部、回旋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上游侧的牵伸装置7供给的纤维束F引导至纺纱室内。回旋气流产生喷嘴配置于供纤维束F行进的路径的周围,在纺纱室内产生回旋气流。通过该回旋气流使构成纤维束F的多个纤维的各纤维端反转回旋。中空引导轴体将纱线Y从纺纱室内引导至气流纺纱装置9的外部。
[0028]在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配置有引导纱线Y的第一引导件61。第一引导件61将纱线Y向储纱装置22引导。第一引导件61为了在进行接头时等将纱线Y牵引至储纱装置22而能够移动。
[0029]在第一引导件61的下游设置有储纱装置22。储纱装置22具备储纱罗拉41、驱动该储纱罗拉41旋转的电动马达42、纱线勾挂部件43以及残余纱线吸引装置45。通过向储纱罗拉41的外周面卷绕纱线Y,而暂时存积纱线Y。
[0030]在储纱罗拉41的下游侧端部安装有纱线勾挂部件43。纱线勾挂部件43被支承为相对于储纱罗拉41能够相对旋转。在纱线勾挂部件43或储纱罗拉41中的任一方安装有永磁铁,在另一方安装有磁滞材料。通过上述磁性机构产生抗拒纱线勾挂部件43相对于储纱罗拉41相对旋转的扭矩。因此,仅在对纱线勾挂部件43施加克服该扭矩的力的情况下(施加规定以上的纱线张力的情况下),纱线勾挂部件43相对于储纱罗拉41相对地旋转,能够将卷绕到储纱罗拉41的纱线Y退绕。另外,在未对纱线勾挂部件43施加克服该扭矩的力的情况下,储纱罗拉41与纱线勾挂部件43—体地旋转,向储纱罗拉41存积纱线Y。
[0031]这样,储纱装置22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若下游侧的纱线张力上升则退绕纱线Y,若纱线张力下降(纱线Y欲松动)则停止纱线Y的退绕。由此,储纱装置22能够消除纱线Y的松动,对纱线Y赋予适当的张力。另外,纱线勾挂部件43如上述那样以对施加至储纱装置22与卷取装置26之间的纱线Y的张力的变动进行吸收的方式动作,从而能够防止该张力的变动对从气流纺纱装置9至储纱装置22之间的纱线Y造成影响。
[0032]残余纱线吸引装置45配置于储纱罗拉41的上游侧端部区域。残余纱线吸引装置45连接于未图示的鼓风机(图2所示的气流产生源86),能够产生吸引气流。通过边使残余纱线吸引装置45产生吸引气流边使储纱罗拉41反转,能够除去在纱线Y切断后等残留在储纱罗拉41的纱线Y。
[0033]在储纱罗拉41的下游设置有第二引导件62,该第二引导件62限制从该储纱罗拉41退绕的纱线Y的运动。在第二引导件62的下游设置有接头装置23。在气流纺纱装置9与卷装P之间的纱线Y因某种理由而处于断开状态时,接头装置23对来自气流纺纱装置9的纱线Y与来自卷装P的纱线Y进行接头。接头装置23是借助由压缩空气产生的回旋气流将纱线端彼此捻合的捻接装置。但是,接头装置23并不局限于上述捻接装置,例如也可以是机械式打结器等。
[0034]纺纱单元2具备将纱线Y引导至接头装置23的第一捕捉引导装置27以及第二捕捉引导装置28。
[0035]第一捕捉引导装置27能够以其基端部分为转动中心而向上下方向转动。第一捕捉引导装置27构成为中空状,并且连接于鼓风机,能够产生吸引气流。第一捕捉引导装置27通过向下方转动,从而能够捕捉来自气流纺纱装置9的纱线Y的纱线端。第一捕捉引导装置27在捕捉到来自气流纺纱装置9的纱线Y之后,向上方转动,从而能够将来自气流纺纱装置9的纱线Y向接头装置23引导。
[0036]第二捕捉引导装置28能够以其基端部分而转动中心而向上下方向转动。第二捕捉引导装置28也构成为中空状,并且连接于鼓风机,能够产生吸引气流。第二捕捉引导装置28通过向上方转动,从而能够捕捉来自卷装P的纱线Y的纱线端。第二捕捉引导装置28在捕捉到来自卷装P的纱线Y之后,向下方转动,从而能够将来自卷装P的纱线Y向接头装置23引导。
[0037]在来自气流纺纱装置9的纱线Y以及来自卷装P的纱线Y被引导至接头装置23的状态下驱动接头装置23,从而对来自气流纺纱装置9的纱线Y与来自卷装P的纱线Y进行接头,从而纱线Y在气流纺纱装置9与卷装P之间处于连续状态。由此,能够恢复纱线Y向卷装P的卷取。
[0038]纱线监视装置25通过未图示的透光式传感器来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粗细。纱线监视装置25在检测到纱线Y的纱疵(纱线Y的粗细等存在异常的位置)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器发送。单元控制器在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的情况下,驱动纱线监视装置25所具备的切割器24,切断纱线Y。此外,纱线监视装置25并不局限于透光式传感器,例如也可以通过静电电容式传感器进行监视。纱线监视装置25可以对纱线Y所包含的异物进行监视,而作为纱疵。切割器24可以设置于储纱装置22与卷取装置26之间,也可以与纱线监视装置25独立地设置。
[0039]卷取装置26将由气流纺纱装置9生成的纱线Y卷取成卷装P。卷取装置26具备摇架臂52、卷取滚筒53以及未图示的卷取滚筒驱动马达。从储纱装置22向卷取装置26的纱线通道通过下游引导件63弯曲地引导。
[0040]摇架臂52能够将用于卷取纱线Y的卷取管51支承为能够旋转。摇架臂52能够以其基端部分为转动中心而转动。由此,即便向卷取管51卷取纱线Y而使卷装P的直径变大,也能够适当地继续纱线Y的卷取。
[0041]卷取滚筒53通过传递卷取滚筒驱动马达的驱动力而在与卷取管51或卷装P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在卷取滚筒53的外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横动槽,通过该横动槽能够使纱线Y以规定的宽度横动。由此,卷取装置26能够使纱线Y边横动边卷取于卷取管51,而形成卷装P。这样,在纺纱机I中,针对每个纺纱单元2设置有卷取滚筒驱动马达,因而在各纺纱单元2能够使卷取滚筒53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0042]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纺纱单元2中,卷取装置26在高度方向(铅垂方向)上配置于比牵伸装置7以及气流纺纱装置9更靠上侧的位置。在各纺纱单元2中,纱线Y的行进方向通过配置于气流纺纱装置9与卷取装置26之间的储纱装置22而变更。
[0043]参照图2、图3以及图4对上述牵伸装置7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0044]牵伸装置7从上游侧依次具有后罗拉对71、第三罗拉对72、中间罗拉对73以及前罗拉对74。后罗拉对71由后下罗拉(第一牵伸罗拉)71a以及后上罗拉(第二牵伸罗拉)71b构成。第三罗拉对72由第三下罗拉(第一牵伸罗拉)72a以及第三上罗拉(第二牵伸罗拉)72b构成。中间罗拉对73由中间下罗拉(第一牵伸罗拉)73a以及中间上罗拉(第二牵伸罗拉)73b构成。前罗拉对74由前下罗拉(第一牵伸罗拉)74a以及前上罗拉(第二牵伸罗拉)74b构成。在中间下罗拉73a设置有龙带75a。在中间上罗拉73b设置有龙带75b。
[0045]各下罗拉71a、72a、73a、74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基座(第一支承部)76。基座76将相邻的一对纺纱单元2各自所具备的牵伸装置7的各下罗拉71a、72a、73a、74a支承为能够旋转。即,基座76支承多个(这里,为一对)包括多个下罗拉71a、72a、73a、74a的第一组。各上罗拉71b、72b、73b、74b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牵伸摇架(第二支承部)77。牵伸摇架77将相邻的一对纺纱单元2各自所具备的牵伸装置7的各上罗拉71b、72b、73b、74b支承为能够旋转。即,牵伸摇架77支承多个(这里,为一对)包括多个上罗拉71b、72b、73b、74b的第二组。各下罗拉71a、72a、73a、74a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而以越靠下游侧越快的方式按照互不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各上罗拉71b、72b、73b、74b以将纱条S夹在其与对置的各下罗拉71a、72a、73a、74a之间的状态从动旋转。牵伸摇架77不仅是支承全部上罗拉71b、72b、73b、74b的例子,牵伸摇架77还可以支承一部分上罗拉。例如,牵伸摇架77也可以仅支承71b、72b、73b,而前上罗拉74b与牵伸摇架独立地移动。
[0046]牵伸摇架77支承于转动轴78。转动轴78支承于基座76。牵伸摇架77在各上罗拉71b、72b、73b、74b与各下罗拉71a、72a、73a、74a接触的接触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和各上罗拉71b、72b、73b、74b远离各下罗拉71a、72a、73a、74a的分离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76转动。牵伸摇架77的转动动作通过操作人员操作设置于牵伸摇架77的上游端的手柄79来实施。
[0047]在牵伸摇架77安装有一对空气通过部81。各空气通过部81具有空气通过开口 81a。各空气通过部81以空气通过开口 81a与相邻的一对纺纱单元2各自所具备的牵伸装置7的前上罗拉74b对置的方式安装于牵伸摇架77。即,空气通过部81针对每个包括多个上罗拉71b、72b、73b、74b的第二组而设置于牵伸摇架77。此外,空气通过开口 81a所对置的前上罗拉74b是配置于纱条S的行进方向(纤维束的牵伸方向)的最下游侧的牵伸罗拉。
[0048]在牵伸装置7设置有空气流通管82。空气流通管82从配置有基座76的一侧经由区域R到达各空气通过部81。区域R是相对于转动轴78配置有多个罗拉对71、72、73、74的一侧的区域。更详细地说,空气流通管82在区域R以通过相对于配置在最接近转动轴78的位置的前罗拉对74配置有转动轴78的一侧的方式配置。
[0049]空气流通管82具有第一空气流通部83、第二空气流通部84以及伸缩部85。第一空气流通部83设置于基座76。第二空气流通部84设置于牵伸摇架77。伸缩部85配置于区域R,并将第一空气流通部83与第二空气流通部84连接。
[0050]第一空气流通部83连接于使空气向空气流通管82流通的气流产生源86。气流产生源86是鼓风机,使空气流通管82产生吸引气流。由此,由前上罗拉74b卷起的纤维片从空气通过部81的空气通过开口81a经由空气流通管82而与空气一起被吸引,并被未图示的回收装置回收。
[0051 ]第二空气流通部84具有连接于伸缩部85的合流管84a、和从合流管84a分支并连接于各空气通过部81的多个(这里,为一对)分支管84b。合流管84a的流路截面积大于多个分支管84b的流路截面积的总和。
[0052]伸缩部85是在牵伸摇架77配置于接触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被压缩且在牵伸摇架77配置于分离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被拉伸的波纹管。该波纹管是在拉伸的情况下作用有欲返回压缩状态的力的管。
[0053]以上,如说明过的那样,在牵伸装置7中,在牵伸摇架77配置于接触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以及分离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在从配置有基座76的一侧到达空气通过部81的空气流通管82中,空气的流通也不会向大气敞开。空气流通管82通过相对于转动轴78配置有多个罗拉对71、72、73、74的一侧的区域R,因此能够在基座76与牵伸摇架77之间使空气流通管82的长度比较短。因此,根据牵伸装置7,能够抑制空气流通管82中的静压的降低。
[0054]尤其是,在牵伸装置7中,空气流通管82在区域R中以通过相对于配置在最接近转动轴78的前罗拉对74配置有转动轴78的一侧的方式配置。由此,在基座76与牵伸摇架77之间能够可靠地缩短空气流通管82的长度,并且能够可靠地减小伸缩部85的变形量。
[0055]在牵伸装置7中,空气流通管82具有设置于基座76的第一空气流通部83、设置于牵伸摇架77的第二空气流通部84、以及配置于区域R并连接第一空气流通部83与第二空气流通部84的伸缩部85。尤其是,在牵伸装置7中,伸缩部85是在牵伸摇架77配置于接触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被压缩且在牵伸摇架77配置于分离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被拉伸的波纹管。能够简易地构成在牵伸摇架77配置于接触位置以及分离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空气的流通也不会向大气敞开的空气流通管82。构成伸缩部85的波纹管是在拉伸的情况下作用有欲返回压缩状态的力的管,因而仅在牵伸摇架77配置于分离位置时,作用有力。因此,能够抑制伸缩部85的劣化。
[0056]在牵伸装置7中,第二空气流通部84具有连接于伸缩部85的合流管84a、和从合流管84a分支并连接于各空气通过部81的多个分支管84b。由此,能够简易地构成从配置有基座76的一侧到达各空气通过部81的空气流通管82。
[0057]在牵伸装置7中,合流管84a的流路截面积大于多个分支管84b的流路截面积的总和。由此,对通过各空气通过部81的空气而言,能够获得所希望的流量以及流速。
[0058]在牵伸装置7中,设置有使空气向空气流通管82流通的气流产生源86。由此,能够使空气向空气流通管82适当地流通。
[0059]在牵伸装置7中,空气通过部81以空气通过开口81a与配置于纱条S的行进方向(纤维束的牵伸方向)的最下游侧的前上罗拉74b对置的方式设置于牵伸摇架77。由此,能够高效地清扫纤维片的卷起最多的前上罗拉74b。
[0060]在纺纱单元2中,在牵伸装置7中,转动轴78配置于接近储纱装置22的区域。在牵伸装置7中,空气流通管82通过相对于转动轴78配置有多个罗拉对71、72、73、74的一侧的区域R。因此,在纺纱单元2中,能够有效地实现牵伸装置7与储纱装置22之间的空间的小型化或有效利用。
[006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006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纺纱单元2的各装置以在高度方向上在下侧供给的纱线Y在上侧被卷取的方式配置,但在构成纺纱单元2的各装置中,也可以以在高度方向上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被卷取的方式配置。
[006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牵伸装置7中,转动轴78配置于前罗拉对74侧(即下游侧),但转动轴78也可以配置于后罗拉对71侧(即上游侧)。
[006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牵伸装置7中,伸缩部85由波纹管构成,但伸缩部85也可以由望远镜状的管或橡胶制的管等构成。另外,伸缩部85不仅是相对于邻接的两个纺纱单元设置为共用的例子,还可以在各纺纱单元分别设置单独的伸缩部85。
[006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纺纱单元2中,使用具备储纱罗拉41的储纱装置22,但也可以使用吸引纱线Y并暂时存积的储纱装置。
[006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纺纱单元2中,省略了引出气流纺纱装置9所生成的纱线Y的输送罗拉以及夹持罗拉,但也可以设置有输送罗拉以及夹持罗拉。
[0067]构成纺纱单元2的各装置(例如,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9、卷取装置26等)可以被多个纺纱单元2共同驱动,或者,也可以针对每个纺纱单元2独立地驱动。各构成的材料以及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材料以及形状,可以采用各种材料以及形状。
[0068]一个空气通过部81可以构成为使前上罗拉74b以及中间上罗拉73b双方成为吸引对象(例如,一个空气通过部81的空气通过开口 81a与前上罗拉74b以及中间上罗拉73b双方对置)。空气通过部81可以构成为不仅使前上罗拉74b、使其他上罗拉的至少一个也成为吸引对象(例如,空气通过部81的空气通过开口 81a与其他上罗拉的至少一个对置)。空气通过部81也可以构成为不使上罗拉成为吸引对象而使牵伸摇架77周围成为吸引对象(例如,空气通过部81的空气通过开口 81a与牵伸摇架77周围对置)。
【主权项】
1.一种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第一牵伸罗拉; 多个第二牵伸罗拉; 支承所述多个第一牵伸罗拉的第一支承部; 支承所述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第二支承部; 转动轴,其以所述第二支承部在所述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各个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牵伸罗拉接触的接触位置、和所述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各个分别远离所述多个第一牵伸罗拉的分离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承部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第二支承部; 空气通过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空气通过开口 ;以及空气流通管,其从配置有所述第一支承部的一侧经由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配置有所述多个第一牵伸罗拉以及所述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一侧的区域而到达所述空气通过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通管在所述区域中以通过相对于配置在最接近所述转动轴的位置的所述第一牵伸罗拉以及所述第二牵伸罗拉配置有所述转动轴的一侧的方式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通管具有配置于所述区域的伸缩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部是在所述第二支承部配置于所述接触位置的情况下被压缩且在所述第二支承部配置于所述分离位置的情况下被拉伸的波纹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装置, 所述空气流通管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第一空气流通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第二空气流通部, 所述伸缩部将所述第一空气流通部与所述第二空气流通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支承多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一牵伸罗拉的第一组, 所述第二支承部支承多个包括所述多个第二牵伸罗拉的第二组, 所述空气通过部针对每个所述第二组而在所述第二支承部设置有多个, 所述第二空气流通部具有连接于所述伸缩部的合流管、和从所述合流管分支并分别连接于所述多个空气通过部的多个分支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流管的流路截面积大于所述多个分支管的流路截面积的总和。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空气向所述空气流通管流通的气流产生源。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过部以所述空气通过开口与配置于纤维束的牵伸方向的最下游侧的所述第二牵伸罗拉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部。10.一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 气流纺纱装置,其对被所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进行加捻而生成纱线;以及 卷取装置,其将由所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所述纱线卷取于卷装。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变更装置,其在所述气流纺纱装置与所述卷取装置之间变更所述纱线的行进方向, 所述卷取装置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牵伸装置以及所述气流纺纱装置更靠上侧的位置。
【文档编号】D01H5/74GK205603752SQ20162013944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4日
【发明人】森秀茂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