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补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17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补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码机,特别是一种给无码新币补印缺码的多功能补码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除具有补码快、经济的优点外,更可实现双色、双号补码;双色、双号“接线”补码;双色、双号“隔色”补码等多种功能的纸币补码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多功能补码机,它包括有传动系统、转板、码盘,它还包括至少两个墨盘、一个胶辊组,该胶辊组至少由两个胶辊组成,胶辊组中的胶辊与所述的墨盘分别对应;胶辊组由传动系统带动在墨盘和码盘间往复运动,并且各胶辊都与对应的墨盘及码盘滚压接触。因其包括至少两个墨盘、胶辊组至少由两个胶辊组成,并且胶辊组中的胶辊与所述的墨盘分别对应,因此可实现双色、双号补码。
本发明还可包括三个墨盘,胶辊组可以由三个胶辊组成,与码盘的横码对应的有上、下两个墨盘和上、下两个胶辊,并且上胶辊与上墨盘相对应,下胶辊与下墨盘相对应,码盘的竖码可以对应一个墨盘、一个胶辊;码盘的横码对应的上墨盘的着墨平面高出下墨盘的着墨平面,码盘的横码对应的上胶辊的滚压面在墨盘位置高出下胶辊的滚压面,而在码盘位置,两胶辊的滚压面在同一平面上。因横码对应的上墨盘的着墨平面高出下墨盘的着墨平面,且相对应的上、下胶辊的滚压面在墨盘位置也有一个高度差,因此,当上、下胶辊分别与上、下墨盘滚压接触时,不会出现混色。
在此种结构上将横码对应的上、下两胶辊在同一垂直于胶辊轴的纵切面处分为左右两部份,上胶辊的左右两部份之一为凹陷设置,下胶辊的左右两部份之一也为凹陷设置,并且与上胶辊的凹陷设置相互补。此时横码对应的上、下两胶辊就可以给横码的左、右半部分别上色,且界线分明,从而实现双色、双号界线分明的“隔色”补码。
本发明在上述包括三个墨盘,三个胶辊的情况下稍作如下改动,即可实现双色、双号“接线”补码。在胶辊组往复运动的导轨上固设齿形带,胶辊转轴的两端安装同步齿轮,该同步齿轮啮合滚动于齿形带上;因同步齿轮在齿形带上滚动具有极精确的定位重复性,胶辊每次经过码盘时,与码盘上的数码接触的部位相同。这样,码盘的横码在其对应的上、下两胶辊上就印有位置固定的压痕,以压痕的水平平分线分别将上、下胶辊分为上、下两部份,上胶辊的上、下两部份之一为凹陷设置,下胶辊的上、下两部份之一也为凹陷设置,并且与上胶辊的凹陷设置相互补,上、下胶辊分别给横码的上半部或下半部着色,从而实现了双色、双号“接线”补码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采用横码对应一个固定的墨盘、一个胶辊及一个墨斗,竖码对应一个墨盘、一个胶辊,横码对应的墨斗分为两格,两格内分别装有不同颜色的油墨,横码对应的胶辊上有一个串墨辊。以此结构可实现双色、双号“隔色”且混色补码。
本发明还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它可以包括四个墨盘,胶辊组可以由四个胶辊组成,与码盘的横码对应的有上、下两个墨盘和上、下两个胶辊,并且上胶辊与上墨盘相对应,下胶辊与下墨盘相对应,码盘的竖码对应上、下两个墨盘和上、下两个胶辊;横码和竖码对应的上墨盘的着墨平面高出下墨盘的着墨平面,横码和竖码对应的上胶辊的滚压面在墨盘位置高出下胶辊的滚压面,而在码盘位置,上、下胶辊的滚压面在同一平面上;胶辊组往复运动的导轨上固设有齿形带,胶辊转轴的两端安装有同步齿轮,该同步齿轮啮合滚动于齿形带上;横码和竖码还分别对应一个墨斗,横码对应的墨斗分为两格,两格内分别装有不同颜色的油墨;横码和竖码对应的胶辊上各至少有一个串墨辊。采用这种组合设置,可分别实现诸如双色、双号;双色、双号“接线”;双色、双号“隔色”等多种功能。
上述各技术方案中还可增加一墨盘转动机构,该墨盘转动机构主要由杠杆、凸轮、棘轮和皮带轮组成,每个墨盘下面的转轴上都固定有一皮带轮,并且这些皮带轮共用一根皮带带动,棘轮固定在其中一个墨盘的转轴上,棘轮上有一摆臂及一复位机构,杠杆的上端触压棘轮的摆臂,凸轮装在传动系统的主轴上,并抵压杠杆的下端,且凸轮抵压杠杆时,胶辊组未与任一墨盘相接触。
上述各技术方案中的传动系统主要包括一个主轴、一个摆杆;主轴的两端各连接有一转盘,两根连杆分别与转盘偏心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与转板的偏心轴铰接;转板的偏心轴的一端还铰接有另一根连杆,该连杆的另一端与摆臂上的支耳相铰接,摆臂是一根杠杆,摆臂内有一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与胶辊组的座块相铰接,伸缩杆的下端与摆臂的底端间装有回缩弹簧。摆杆的尾端装设有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可以是拉簧。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它可实现双色、双号;双色、双号“接线”;双色、双号“隔色”等多种功能,可适应新型纸币补码的需要。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墨盘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墨盘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墨盘结构及墨盘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左右凹陷设置的上、下两胶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墨盘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上、下凹陷设置的上、下两胶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上、下凹陷设置的上、下两胶辊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墨盘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胶辊组2中的两根胶辊18、19同轴,分别位于胶辊轴的右侧和左侧,以与码盘6的竖码及横码相对应,并可与码盘6的数码滚压接触。胶辊18、19共用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滚轮15和座块26,滚轮15在导轨4上滚动。墨盘16、17位于导轨平面的上部并分别与胶辊18、19相对应并滚压接触。
传动系统带动同轴的胶辊18、19在墨盘和码盘间往复运动,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主轴8的转动带动其两端的转盘22同步转动,转盘22转动时可通过偏心铰接设置的连杆21推动转板7使其绕着下端的支轴作开合运动。转板7的开合运动则通过铰接于其偏心轴上的连杆20而带动摆杆3摆动,当转板7逐渐倾斜敞开时,连杆20拉动摆杆3向右摆动,摆杆3带动胶辊18、19沿导轨4向下运动,转板7完全敞开时,胶辊18、19分别与码盘6上的竖码和横码滚压接触,并将胶辊上的油墨传递给码盘上的数码,而当转板7由连杆21带动呈直立状态时,摆杆3带动胶辊18、19运动到最上端,并分别与对应的墨盘16、17滚压接触,墨盘16、17上的油墨对应地传递给胶辊18、19。摆杆3内的伸缩杆25可提供胶辊在导轨上往复运动时与摆杆转轴间距离的变化量,并给胶辊一回拉力,使其能紧密地与墨盘及码盘触压。
无码新币放置在转板7的正面,当转板7由连杆21带动呈直立的闭合状态时,无码新币与着有油墨的码盘上的数码接触,从而给新币补码,当转板7呈倾斜敞开时,则取出已补过码的新币,并放入另一张无码新币,这样周而复始,就可逐张地给无码新币补码。
为了使胶辊组运动到码盘所在的竖直平面时不致产生过大的冲击力,在摆杆3的尾端装设有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在本实施例为一拉簧12。
胶辊18、19上还可设置一串墨辊1,通过串墨辊1的轴向串动,可使胶辊上的油墨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将墨盘18、19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油墨即可实现双色、双号补码。该实施例同样可方便地实现单色、单号补码,此时只需将不用的横码或竖码码盘去掉或将对应的胶辊卸下即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双色、双号补码时,因胶辊18、19同轴且不发生串动,因此它可演变成一根胶辊,只是这根胶辊的左、右两边各着附不同颜色的油墨,它虽然形式上是一根胶辊,但它完成的是两根胶辊的工作,实则为本发明的一种简单变形。
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有一个墨盘转动机构,该墨盘转动机构主要由杠杆28、凸轮29、棘轮27和皮带轮14组成,墨盘16、17下面的转轴上都固定有一皮带轮14,并且这些皮带轮共用一根皮带13带动,棘轮27固定在墨盘16的转轴上,棘轮上有一摆臂32及一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是一拉簧31,杠杆28的上端触压棘轮的摆臂32,凸轮29装在传动系统的主轴上,并抵压杠杆的下端,随着主轴的转动,凸轮29周期性地抵压杠杆28使其产生间歇式的摆动,杠杆上端的摆动拨动棘轮27的摆臂32,使棘轮单向转动,并通过皮带13带动墨盘16、17单向且同步地转动,凸轮29的安装位置,必须保证胶辊组离开墨盘时才开始转动。凸轮抵压杠杆的位置还可安装一滚轮30,以减少凸轮抵压杠杆时的阻力。实施例二请参阅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除下述结构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本实施例包括三个墨盘16、17、34,胶辊组2由三个胶辊18、19、33组成,与码盘的横码对应的有上墨盘34、下墨盘17和上胶辊33、下胶辊19,并且上胶辊33与上墨盘34相对应且滚压接触,下胶辊19与下墨盘17相对应且滚压接触,码盘的竖码对应墨盘16和胶辊18。因横码对应的上胶辊33在往复运动时要穿越下墨盘17,为了避免它们之间互相混色,采用下述的结构上墨盘34的着墨平面要高出下墨盘17的着墨平面,它们之间的高度差为L;胶辊组2往复运动的导轨分内导轨4和外导轨35两组,下胶辊18、19同轴,其共用轴两端装设的滚轮15在内导轨4上滚动;上胶辊33转轴的两端装设有滚轮36,滚轮36在外导轨35上滚动,内导轨的高度低于上胶辊对应的外导轨的高度,且内、外导轨的高度差与上、下墨盘的高度差L相等。这样,横码对应的上胶辊33的滚压面在墨盘位置高出下胶辊19的滚压面,当上胶辊33经过下墨盘17时,上胶辊33的滚压面在下墨盘17的位置高出下墨盘的着墨面一个高度L,从而巧妙地避免了上、下两墨盘的混色。而在码盘位置,内、导轨的高度相同,上、下胶辊33、19的滚压面在同一平面上,可保证上、下胶辊都可给码盘着色。
根据图5、图7所示,横码对应的上、下胶辊33、19在同一垂直于胶辊轴的纵切面处分为左右两部份,上胶辊33的左右两部份之一为凹陷设置,下胶辊19的左右两部份之一也为凹陷设置,并且与上胶辊的凹陷设置相互补,即如果上胶辊的左侧为凹陷设置,下胶辊要互补地将其右侧设为凹陷设置,而如果上胶辊的右侧为凹陷设置,下胶辊要互补地将其左侧设为凹陷设置。凹陷设置的方法可以使需凹陷设置的部位的胶辊直径小于非凹陷设置部位的直径,也可将需凹陷设置的部位挖陷下去一些,图7所示为上胶辊33的左侧为凹陷设置,下胶辊19的右侧为凹陷设置,此种情况下(假设码盘横码的数码为“12345678”,且两胶辊的纵切面在“4”与“5”之间),上胶辊33往复运动一次,其右侧上的油墨只能给码盘横码的“5678”着色,因其左侧为凹陷设置,不能与码盘的横码接触,也就不能给横码的“1234”着色,但下胶辊19的凹陷设置与上胶辊互补,其左侧恰可给上胶辊未予着色的横码的左半部份“1234”着色,如果上、下墨盘34、17涂附颜色不同的油墨,则可以给横码的左、右半部分别上色,且界线分明,从而实现双色、双号界线分明的“隔色”补码。
请参阅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墨盘转动机构除了皮带13共同连接了三个墨盘16、17、34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墨盘转动机构相同。
另外,同步齿轮在齿形带上滚动时具有极精确的定位重复性,即胶辊每次经过码盘时,与码盘上的数码接触的部位相同。这样,码盘的横码在其对应的上、下胶辊33、19上就印有位置固定的数码压痕,以压痕的水平平分线分别将上、下胶辊分为上、下两部份,上胶辊33的上、下两部份之一为凹陷设置,下胶辊19的上、下两部份之一也为凹陷设置,并且与上胶辊的凹陷设置相互补。这种互补设置是指,如果上胶辊33的上半部份为凹陷设置,则下胶辊19的下半部份就为凹陷设置,而如果上胶辊33的下半部份为凹陷设置,则下胶辊19的上半部份就为凹陷设置。
请参阅图11、图12所示,因上、下胶辊33、19每次经过码盘时,与码盘的横码接触的部位均固定不变,因此,上、下胶辊33、19的凹陷设置可以不必象图10所显示的将胶辊的上半部或下半部都挖去,而只需将数码印痕上半部或下半部对应的一定扇形区域挖去即可。以横码的数码为“12345”为例,上胶辊33上的数码印痕“12345”的上半部所在区域被挖去而成为凹陷设置,因此着有油墨的上胶辊只能给码盘的横码“12345”的下半部份着色,同理与上胶辊33互补设置的下胶辊19则可给码盘的横码“12345”的上半部份着色,这样无码新币上补印的横码其上半部份为一种颜色,下半部份为另一种颜色,从而实现了双色、双号“接线”补码功能。
另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齿形带和同步齿轮结构也同样适用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二。
本实施例是这样工作的补码机运转起来后,胶辊组在传动系统的带动下在墨盘和码盘间往复运动,当胶辊组运动到接近最上限位置时,胶辊与墨斗的墨杠接触,墨杠将墨斗内的油墨传递到胶辊上,因墨斗39内装有两种颜色的油墨,因此胶辊19上也着附有两种颜色的油墨,由于有串墨辊1的轴向串动,在胶辊19和墨盘17的中间有约6mm的混色带,故能实现横码的中间两数码的“混色”效果。从而实现了双色、双号“隔色”且混色补码。实施例五请参阅图15、图16、图17所示,多功能补码机是以一平板式印刷装置为基础,它包括有台架10、传动系统、四个墨盘16、17、34、42、四个胶辊18、18’、19、33组成的胶辊组2及转板7、码盘6。传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传动系统完全相同。码盘的横码对应上、下墨盘34、17及上、下胶辊33、19,码盘的竖码对应上、下墨盘42、16及上、下胶辊18’、18。墨盘42、16、34、17转轴上的皮带轮通过一根皮带13连为一体,并由一个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的墨盘转动机构驱动而同步转动。
上墨盘34、42的着墨平面高出下墨盘16、17的着墨平面;胶辊组2往复运动的导轨分内导轨4和外导轨35两组,内、外导轨4、35上固设有齿形带37、38,下胶辊18、19共同转轴的两端安装同步齿轮15,同步齿轮15啮合滚动于内导轨4上的齿形带37上;上胶辊33、18’共同转轴的两端也装设有同步齿轮36,同步齿轮36啮合滚动于外导轨35上的齿形带38上。内导轨4在墨盘位置的高度低于外导轨35的高度,因此,上胶辊33、18’的滚压面在墨盘位置高于下胶辊18、19的滚压面,且内、外两组导轨的高度差与上、下墨盘的高度差相等,因此横码对应的上、下胶辊33、19可分别与上、下墨盘34、17滚压接触,竖码对应的上、下胶辊18’、18可分别与上、下墨盘42、16滚压接触。这样,上下胶辊即可顺利地在对应的上、下墨盘着墨,又不会造成上、下墨盘的混色。而在码盘位置,内、外导轨的高度相同,上、下胶辊的滚压面在同一平面上,可保证上、下胶辊都可给码盘的数码着色。
在胶辊组2往复运动的胶辊组中的胶辊上还可设置串墨辊1,而起到匀墨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墨斗39、41,横码对应墨斗39,竖码对应墨斗41。墨斗39分为两格,两格内分别装有不同颜色的油墨,墨斗39、41上设置有一墨杠40。
通过对本实施例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后,本实施例可分别实现双色、双号补码;双色、双号界线分明地“隔色”补码;双色、双号“接线”补码;双色、双号“隔色”且混色补码等多种功能。下面分别予以说明要实现双色、双号补码功能,首先将墨斗及墨杠卸下,在横码对应的墨盘17、34上涂上一种颜色的油墨,而在竖码对应的墨盘42、16上涂上另一种颜色的油墨,开动机器,胶辊19、33将墨盘17、34上的油墨给横码着色,胶辊18、18’将墨盘16、42上的油墨给竖码着色,这样就实现了双色、双号补码功能。对于单号、单色补码则更容易实现,只需将码盘的横码或竖码拆下即可。
如要实现双色、双号界线分明地“隔色”补码功能,首先需将墨斗及墨杠卸下,再将码盘横码对应的上、下胶辊33、19象实施例二那样进行左、右凹陷设置,然后在横码对应的上、下墨盘34、17上着上不同颜色的油墨,在竖码对应的上、下墨盘42、16上着上同种颜色的油墨;开动机器就可给无码新币补上双色、双号界线分明地“隔色”数码。
如要实现双色、双号“接线”补码功能,也无需安装墨斗、墨杠,但需将码盘横码对应的上、下胶辊33、19象实施例三那样进行上半部、下半部的凹陷设置,然后在横码对应的上、下墨盘34、17上着上不同颜色的油墨,在竖码对应的上、下墨盘42、16上着上同种颜色的油墨;此种结构的调整设置就可如实施例三那样实现双色、双号“接线”补码开功能。
如要实现双色、双号“隔色”且混色补码功能,则需进行下列结构的调整第一步将皮带13换成较短的皮带,只套在竖码对应的上、下墨盘42、16上,而将横码对应的上、下墨盘34、17固定;第二步将下胶辊18、19两端的同步齿轮重新安装并架设在外导轨35的齿形带38上;第三步将两个下墨盘16、17调高并与两上墨盘34、42同高;第四步装上墨斗39、41,并调好墨杠与墨的间隙,在墨斗39的两格内加入两种不同颜色的油墨。开动机器,则可如实施例四那样实现双色、双号“隔色”且混色的补码功能。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结构的基础上,以同样的原理,将码盘横、竖码的设置,颜色的设置及隔色、混色、接线等进行排列组合还可实现其它多种功能,如单横码隔色、单横码混色、单横码接线、双横码隔色、双横码混色、双横码接线、双竖码双色......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补码机,它包括有传动系统、转板、码盘,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两个墨盘、一个胶辊组,该胶辊组至少由两个胶辊组成,胶辊组中的胶辊与所述的墨盘分别对应;胶辊组由传动系统带动在墨盘和码盘间往复运动,并且各胶辊都与对应的墨盘及码盘滚压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补码机,其特征在于它可以包括三个墨盘,胶辊组可以由三个胶辊组成,与码盘的横码对应的有上、下两个墨盘和上、下两个胶辊,并且上胶辊与上墨盘相对应,下胶辊与下墨盘相对应,码盘的竖码可以对应一个墨盘、一个胶辊;码盘的横码对应的上墨盘的着墨平面高出下墨盘的着墨平面,码盘的横码对应的上胶辊的滚压面在墨盘位置高出下胶辊的滚压面,而在码盘位置,两胶辊的滚压面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补码机,其特征在于横码对应的上、下两胶辊在同一垂直于胶辊轴的纵切面处分为左右两部份,上胶辊的左右两部份之一为凹陷设置,下胶辊的左右两部份之一也为凹陷设置,并且与上胶辊的凹陷设置相互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补码机,其特征在于胶辊组往复运动的导轨上固设有齿形带,胶辊转轴的两端安装有同步齿轮,该同步齿轮啮合滚动于齿形带上;码盘的横码在其对应的上、下两胶辊上印有压痕,以压痕的水平平分线分别将上、下胶辊分为上、下两部份,上胶辊的上、下两部份之一为凹陷设置,下胶辊的上、下两部份之一也为凹陷设置,并且与上胶辊的凹陷设置相互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补码机,其特征在于横码对应一个固定的墨盘、一个胶辊及一个墨斗,竖码对应一个墨盘、一个胶辊,横码对应的墨斗分为两格,两格内分别装有不同颜色的油墨,横码对应的胶辊上有一个串墨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补码机,其特征在于它可以包括四个墨盘,胶辊组可以由四个胶辊组成,与码盘的横码对应的有上、下两个墨盘和上、下两个胶辊,并且上胶辊与上墨盘相对应,下胶辊与下墨盘相对应,码盘的竖码对应上、下两个墨盘和上、下两个胶辊;横码和竖码对应的上墨盘的着墨平面高出下墨盘的着墨平面,横码和竖码对应的上胶辊的滚压面在墨盘位置高出下胶辊的滚压面,而在码盘位置,上、下胶辊的滚压面在同一平面上;胶辊组往复运动的导轨上固设有齿形带,胶辊转轴的两端安装有同步齿轮,该同步齿轮啮合滚动于齿形带上;横码和竖码还分别对应一个墨斗,横码对应的墨斗分为两格,两格内分别装有不同颜色的油墨;横码和竖码对应的胶辊上各至少有一个串墨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所述的多功能补码机,其特征在于它有一墨盘转动机构,该墨盘转动机构主要由杠杆、凸轮、棘轮和皮带轮组成,每个墨盘下面的转轴上都固定有一皮带轮,并且这些皮带轮共用一根皮带带动,棘轮固定在其中一个墨盘的转轴上,棘轮上有一摆臂及一复位机构,杠杆的上端触压棘轮的摆臂,凸轮装在传动系统的主轴上,并抵压杠杆的下端,且凸轮抵压杠杆时,胶辊组未与任一墨盘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多功能补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系统主要包括一个主轴、一个摆杆;主轴的两端各连接有一转盘,两根连杆分别与转盘偏心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与转板的偏心轴铰接;转板的偏心轴的一端还铰接有另一根连杆,该连杆的另一端与摆臂上的支耳相铰接,摆臂是一根杠杆,摆臂内有一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与胶辊组的座块相铰接,伸缩杆的下端与摆臂的底端间装有回缩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补码机,其特征在于摆杆的尾端装设有一缓冲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功能补码机,其特征在于胶辊组往复运动的导轨分内、外两组,下胶辊对应的内导轨的高度低于上胶辊对应的外导轨的高度,且内、外两组导轨的高度差与上、下墨盘的高度差相等。
全文摘要
多功能补码机,它包括有传动系统、转板、码盘,它还包括至少两个墨盘、一个胶辊组,该胶辊组至少由两个胶辊组成,胶辊组中的胶辊与所述的墨盘分别对应;胶辊组由传动系统带动在墨盘和码盘间往复运动,并且各胶辊都与对应的墨盘及码盘滚压接触。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它可实现双色、双号;双色、双号“接线”;双色、双号“隔色”等多种功能,可适应新型纸币补码的需要。
文档编号B41F11/02GK1428243SQ01144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4日
发明者王健, 陈永发, 尹广华, 邵剑波, 张春江, 刘长武, 孙健, 陈华 申请人:北京印钞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