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75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传真装置、复印机以及同时具有这些功能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可根据用纸的厚度来调节记录头的表面与用纸的间隔、同时可简单且正确地将记录头单元安装在托盘上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动作的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传真装置和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以下几种结构即、在用纸的表面配置有色带,通过记录头的点针(dot pin)向该色带上施加打击,在用纸上形成点状图像的结构,以及象喷射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从喷射式头的喷嘴吐出油墨滴并在用纸上形成图像的结构等。在这些结构中,因记录头的表面与用纸的间隔对印字品质起着很大的影响,故根据用纸的不同厚度,提出了各种具有可调节记录头的表面与用纸的间隔机构的方案。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5-104817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在与压纸卷筒平行状配置的导轴上可左右滑动地安装着搭载有点针式记录头的托盘,通过接离机构使相对于该导轴的轴线偏心的偏心轴摆动,可远近调节记录头的记录头面与用纸的距离(间隔)的结构。又,在日本专利特开11-348373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在夹持用纸搬送通路状地与喷射式的记录头对向的位置上配置有可变位的间隔调整构件的结构。
在这些结构中,操作员根据想要印字的用纸厚度,通过计算机等的输入部选择性输入使用的用纸类别,按照其输入信号使所述接离机构(间隔调整构件)的驱动电机作动来进行间隔调节、或通过操作员的手动杆使所述接离机构(间隔调整构件)作动进行手动调节等。这些原有的技术都是采用使记录头的表面相对用纸的表面平行状地远近移动的方式使托盘或间隔调整构件作动。
另外,在日本专利特开平8-300768号公报和特开平10-250184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是将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一端可滑动且可摆动地安装在圆轴状的导轴上,与引导所述托盘另一端侧的导板相对可摆动地安装着围绕支轴设置于托盘另一端侧的杆,围绕支轴设置有偏心凸轮,在该杆的保持部设置有凸起。并且,利用偏心凸轮和凸起从上下将所述导板夹持。通过选择所述杆的摆动位置,在利用所述偏心凸轮的大径部和凸起将导板夹持的状态下,托盘围绕所述支轴摆动,可将记录头的表面与用纸的间隔设定得大,反之,利用所述偏心凸轮的小径部和凸起将导板夹持的状态下,可将间隔设定得小,所述杆由操作员手动操作。
但是,如前所述,为了选择性输入计算机等的输入部使用的用纸类别,将间隔调整至所定量,需要有复杂的电气机构部件。又,在用手动操作杆时,若操作员不了解使用方法,则不会调节间隔,在保持与用纸的厚度不相符的间隔状态下形成图像时,会发生浪费用纸或浪费时间等不良现象。
又,采用喷射式的场合,有以下两种结构,即在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可往复移动的托盘上直接安装着记录头的片直装式结构和将记录头单元相对于托盘可装取地安装、再在其上面可装取地安装油墨盒(油墨容器)的结构。无论哪种结构,托盘上的记录头(记录头单元)的定位都会对印字品质产生大影响,为此,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18416号公报中采用的结构是在托盘上,用侧板将4方围住,形成向上开放状的带有底板的收纳部,在该收纳部的一侧板的上面具有覆盖部,一边将记录头单元的一端插入所述覆盖部的下方,一边将记录头单元的另一端侧向下摆动,使其落入所述收纳部中,由设置于托盘另一方侧板的按压杆按压记录头单元的另一端侧进行位置固定。
但是,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18416号公报的传统技术中,由于记录头单元中的喷嘴部是面对着喷嘴配置部的结构,该喷嘴配置部立设于与所述并行的1对侧板正交的方向上,并在另一方的侧板上形成切口,因此,所述按压杆产生的按压力对喷嘴部的定位完全无作用,对于托盘的收纳部却容易使记录头单元发生松动,位置也容易错位。并且,如上所述,因将记录头单元斜下方向地插入所述收纳部内,故存在着该安装作业复杂化的问题。
又,作为这种喷射式打印机基本动作的流程,首先是在将托盘移动至给排纸时的退避位置之后,进行用纸的给纸,使其到达记录头的移动正下方。其次,根据印刷指令和送纸指令交替进行托盘的移动和用纸的送纸。然后,在无印刷指令而是接着接受给纸指令的场合,将托盘移动至给排纸时的退避位置,然后根据送纸指令进行用纸的送纸,按照经由记录头的移动正下方将用纸引入排纸部位的形态进行排纸。又,当1页印刷结束之后,为了检测油墨是否空白,必须使托盘移动至配置有油墨空白检测传感器的位置、或者是当所有页印刷结束之后,必须使托盘移动至头部保护位置。
因此,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托盘的移动、停止和用纸的给排纸等方面发生许多定位动作,在与进行从给纸至排纸的印刷相关的动作中出现有无效的动作,不容易实现高速化。
例如,在印刷中将托盘从减速一下子开始加速的托盘停止判定的基准与将托盘移动至给排纸时的退避位置、头部保护位置和喷溅位置等停止的判定基准大体上不作变动地保持一定,托盘的往复移动所需的整个时间不作丝毫缩短。
又,在根据排纸指令的用纸的排纸之前,必须将托盘移动到用纸的给排纸用的退避位置,从印刷结束位置至所述给排纸时的退避位置期间移动托盘的时间就成了无效时间,不能快速进行排纸。
本发明就为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只需要通过使托盘沿着往复扫描方向移动的简单的操作即可调节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大小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以简单的结构可实现记录头单元对托盘正确定位、且将记录头单元装取自如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容易得到高速化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实现该装置动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沿着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构架;与该构架平行状配置的导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该导轴上、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以及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该间隔调整机构具有不同高度的抵接部,该抵接部与该构架滑接,并与托盘一起平行状移动,通过该托盘向与该构架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至所定位置和朝他方向移动至所定位置切换该抵接部的高度,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通过使托盘与构架相吻合地进行左右所定位置的移动,可选择具有所需高度的抵接部,因此,通过将该抵接部与构架的滑接部进行滑动,可自动变更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不再需要象传统技术那样,可省去了操作员用手动逐一变更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的作业。
其中,该间隔调整机构还具有与该托盘独立状的、选择该抵接部中的某1个切换的切换部以及通过推动该切换部进行作动的推动装置,在该托盘向与该构架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通过该推动装置分别推动该切换部,选择该抵接部中的某1个,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使用与切换部分体设置的推动装置,在托盘移动时推动切换部,可进行可靠的抵接部切换,并且方便于切换的定时。
该推动装置具有将该切换部朝一方向推动的第1推动装置和朝他方向推动的第2推动装置,在托盘向与该构架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时,该第1推动装置将该切换部朝一方向推动,在托盘向他方向移动时,该第2推动装置将该切换部朝他方向推动,由此,选择所述抵接部中的某1个,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由于在第1推动装置和第2推动装置上,与向托盘左右的移动相吻合地设置有多个推动装置,因此可进行更加细致的控制。
又,该推动装置被设置在该构架上,在该托盘朝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由该推动装置切换该抵接部的高度,通过将该不同高度的抵接部选择性地与构架滑接,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并且,在该托盘的一方向和他方向的移动的大致终端部分别配置有该推动装置。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将推动装置设置在构架上,能可靠地切换与该构架滑接、设置于左右移动的托盘上的滑接部,并且,不用设置新的复杂的推动机构,使结构简单化。
本发明还包括具有沿着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有滑动面的水平部分的构架;与该构架的水平部分平行状配置的导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该导轴上、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具有设置于该托盘、在向与该构架的水平部分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可变更姿势、根据姿势变更与该构架的该滑动面滑接的高度不同的多个抵接部的切换块状体;以及设置于该构架、在该切换块状体移动时用于切换该切换块状体姿势的推动装置,通过将该不同高度的抵接部选择性地与构架滑接,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作为抵接部的切换机构,通过利用具有与构架滑接的多个抵接部的切换块状体,可单由推动装置来推动该切换块状体即可切换抵接部,可实现省空间且简单结构的切换机构。
其中,该托盘围绕该导轴的轴心可摆动,将该切换块状体的该抵接部选择性地与该构架的滑接部抵接的部位配置在与该记录头的反向侧,形成将该导轴夹在其间的形态。
通过将切换块状体与构架的滑接部配置在与记录头的反向侧,形成夹持导轴的形态,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调节时,只需进行围绕托盘的导轴摆动调节即可,可提高调节精度。
又,最好是在该记录头安装在该托盘上形成该印字侧朝向下方的形态,该托盘的下端一侧附近的部位受该导轴可滑动地支持,该构架在比该导轴高的位置具有沿着该托盘的背面纵向延伸的垂直部分,该切换块状体被配置成与该构架的垂直部分的该托盘某一侧的反向侧的滑动面呈对置的形态,通过与该托盘的移动方向及该构架的垂直部分正交的横轴,相对于该托盘可摆动。
通过将切换块状体与构架的滑接部处于托盘背面的与构架垂直部分的托盘某一面的反向面的上部,即可利用现有的构架简单地进行切换块状体的安装及交换作业等的维护保养。
又,该切换块状体与施力装置连接,该施力装置用于该切换块状体在越过摆动的死点时保持被变更的姿势。
若施力装置越过死点,则切换块状体可保持姿势,从而可在不用切换已被切换的抵接部的情况下可靠地进行保持。
又,该推动装置被设置在该托盘朝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可与该切换块状体抵接的位置。并且,该推动装置具有配置于该托盘的移动范围的一端侧、向该托盘的一端侧移动时对该高度不同的多个抵接部进行切换的第1推动装置、以及配置于该托盘的移动范围的另一端侧、向该托盘的另一端侧移动时对该高度不同的多个抵接部进行切换的第2推动装置。
切换块状体因在托盘移动时与构架卡合,可变更姿势,故不容易发生切换不良。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沿着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构架;与该构架平行状配置的导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该导轴上、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以及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该间隔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在该托盘上的第1抵接部;在向与该构架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相对于该托盘进行伸出或收纳的与该第1抵接部高度不同的第2抵接部;以及在该托盘朝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切换该第2抵接部的伸出或收纳的推动装置,通过选择性地将该第1或第2抵接部与该构架滑接,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将第1抵接部固定于托盘,将与第1抵接部高度不同的第2抵接部通过推动装置收纳或伸出,选择性地将第1抵接部或第2抵接部与构架滑接,因此,使结构简单化,至少可极大地提高第1抵接部与构架滑接的精度。
其中,最好是该推动装置由该构架的左右侧板构成。
通过利用图像形成装置的左右侧板作为推动装置,不需要新的部件和机构,也可提高推动装置的尺寸精度。
又,该托盘围绕该导轴的轴心可摆动,将该具有不同高度的该第1或第2抵接部选择性地与该构架的滑接的部位配置在该记录头一侧,形成将该导轴夹在其间的形态。
通过将与这些第1和第2抵接部的滑接部配置在记录头一侧,形成将导轴夹在其间的形态,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调节只需进行围绕托盘的导轴摆动调节即可,可使调节精度正确。
又,该记录头安装在该托盘上,形成该印字侧朝向下方的形态,该托盘的下端一侧附近的部位受该导轴可滑动地支持,该构架在比该导轴高的位置具有沿着该托盘的背面纵向延伸的垂直部分,同时将垂直部分的上部向垂直部分下方弯曲,将弯曲部的下端邻近状地配置在该托盘的上面,该第1、第2抵接部为该构架的该弯曲部的垂直面并配置成与该托盘的某一侧的反向侧的面对置并滑动的形态。
只需将处于托盘背面的构架的上部弯曲,从托盘的上方将构架的垂直面端缘部靠近托盘的上面,不仅可利用现有的构架作为滑接部,而且通过将坚固的构架作为滑接部,可提高精度。
该第2抵接部伸出时,该第2抵接部与该构架滑接,第2抵接部收纳时,该第1抵接部与该构架滑接。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沿着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构架;与该构架平行状配置的导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该导轴上、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设置于该托盘的切换部;以及与该托盘的移动相关并处于与该切换部抵接关系的推动装置,该切换部包括固定于该托盘、选择地与该构架滑接的第1抵接部;以及比该第1抵接部伸出高、但比该第1抵接部收纳低的可移动的第2抵接部,该推动装置包括配置于向该托盘的一方向的移动范围的大致一终端部、通过将该切换部朝一方向推动而将该第2抵接部收纳的第1推动装置;以及配置于向该托盘的他方向的移动范围的大致另一终端部、通过将该切换部朝他方向推动而将该第2抵接部伸出的第2推动装置,通过使该托盘向大致一终端部移动,将该第2抵接部收纳,该第1抵接部平行状地与所述构架滑接,使该托盘向大致另一终端部移动,将该第2抵接部伸出,该第2抵接部与所述构架相对并平行滑接,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在以上的结构中,最好是推动装置被配置在该托盘的移动范围的印字范围之外。
又,该第1推动装置通过变更所述高度不同的抵接部,以减小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该第2推动装置通过变更所述高度不同的抵接部,以加大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通过将进行第2抵接部的伸出和收纳的切换动作的推动装置设置在向托盘和一方和另一方的移动范围的大致终端部可配置在印字范围之外,可在不影响印字动作的状态下进行印字动作。
又,该记录头是通过吐出油墨来进行记录的喷射式头,最好是在该托盘移动时与该第2推动装置动作结束大致相同的位置或外侧设置有对记录头进行喷溅用的引出头机构。
采用这种结构,在推动装置中,由第1推动装置收纳第2抵接部,将第1抵接部与构架滑接,将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调小,由第2推动装置将第2伸出,将第2抵接部与构架滑接,将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调大,在上述这种结构中,保持位置被配置在与第2推动装置动作结束的相同位置或外侧。即,在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大的状态下将记录头可靠地保持,并且,不用担心会发生交换油墨盒时从记录头的喷嘴部向外部漏出的油墨滴被保持机构的壁面沾上而弄脏压顶机构的现象。
该第1推动装置被配置在比减小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又,该第1推动装置在比减小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被配置在至少托盘的加减速所必需的区间的外侧位置。
该第1推动装置被配置在比减小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或者被配置在比托盘的加减速所必需的区间的外侧位置,因此,在间隔小的状态进行印字动作中,可在确保所定间隔状态下,以一定的托盘速度进行连续的高精度的印字动作。
该记录头是通过吐出油墨来进行记录的喷射式头,在与该第1推动装置动作结束大致相同的位置或内侧配置有进行预备吐出用的喷溅机构。
在推动装置中,由第1推动装置收纳第2抵接部,将第1抵接部与构架滑接,将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调小,由第2推动装置将第2伸出,将第2抵接部与构架滑接,将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调大,在上述这种结构中,因保持位置被配置在与第2推动装置动作结束的相同位置或外侧。故在间隔小的状态的印字中,可在该间隔状态下进行喷溅。
又,该第2推动装置被配置在比加大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又,该第2推动装置在比加大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被配置在至少托盘的加减速所必需的区间的外侧位置。
由于该第2推动装置被配置在比加大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或者被配置在比托盘的加减速所必需的区间的外侧位置,因此,在间隔大的状态进行印字动作中,可在确保所定间隔状态下,以一定的托盘速度进行连续的高精度的印字动作。
又,该推动装置对不同高度的抵接部的切换是在向被记录介质开始印字动作之前,根据来自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主计算机的指示来进行。
此时,根据从该主计算机发出的选择了被记录介质即文件袋的指令,由所述推动机构进行高度不同的抵接部的变更动作,使所述间隔变大,或者根据从该主计算机发出的选择了被记录介质即普通纸的指令,由所述推动机构进行高度不同的抵接部的变更动作,使所述间隔变小。
在使用主计算机时,按照用纸种类选择的指令,在开始印字动作之前由推动装置进行抵接部的切换(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因此可以符合于用纸的间隔进行印字。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沿着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可往复移动的托盘;以及可装取地在该托盘上进行安装记录头单元,在该记录头单元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凸状的被按压部,该托盘内在收纳该记录头单元的同时形成了具有与该被按压部卡合的左右两侧板的向上方开放状的头部收纳部,在该左右两侧板上具有按压该被按压部的弹性按压体以及与该弹性按压体卡止的卡止部。
采用这种结构,在向上开放状的头部收纳部中,可容易地进行记录头单元的装取,并且,可由托盘一侧的左右1对弹性按压体,左右均等地将记录头单元向记录头单元左右两侧的被按压部进行推压。
其中,最好是在托盘的该头部收纳部中具有除该记录头单元的喷嘴部以外分别支持底部和背面部的底部支持部和背面支持部,相对于底部支持部和背面支持部利用该弹性按压体对该记录头单元进行按压施力。
采用这种结构,可加大与背面部的反向侧的上方空间,方便于记录头单元向头部收纳部的插入·取出作业。又,利用各弹性按压体,只需用托盘的底部和背面部的各支持部就能有效地推压记录头单元,可正确地进行记录头单元对托盘的收纳部的定位。
又,最好是利用该弹性按压体斜下方向按压该被按压部,使其由该弹性按压体形成的向该背面支持部的按压力大于向底部支持部的按压力。
采用这种结构,不需要将托盘上的底部支持部的强度(刚性)大于背面支持部的强度(刚性),不会发生托盘膨大的现象。
又,最好是该弹性按压体由细簧构成,该细簧的基端部可摆动地安装在该托盘的左右两侧板的外面,该卡止部包括设置于该托盘的左右两侧板的外面、将该细簧的长度的中途部斜下方状进行按压卡止用的第1卡止部,以及将该细簧的自由端部卡止成不能向该侧板的外方脱出用的第2卡止部。
采用这种结构,在托盘的外侧可进行细簧的装取操作,便于操作。并由第1卡止部设定由细簧对记录头单元的被按压部的按压力的施加负载的方法,同时由第2卡止部进行细簧的姿势保持,方便于细簧的操作。
又,最好是在该记录头单元中具有可装取地收纳油墨盒用的向上开放状的油墨盒收纳部,该托盘具有将油墨盒向该记录头单元按压用的按压杆。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将记录头单元固定在托盘上,在不错位的状态下,通过按压杆将油墨盒向记录头单元按压,因此,能可靠且容易地进行记录头单元及其油墨盒的各种部件的安装作业。
又,最好是该按压杆的按压力被设定成使该油墨盒朝向该记录头单元底部方向的形态。
由此,可使记录头单元与油墨盒的密合性良好,可防止油墨从两者的连接部漏出。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进行往复移动的托盘;对用纸进行印刷用的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往复移动的往复移动装置;在将通过该往复移动装置的往复移动的该托盘停止在所定位置时、当减速至第1速度以下时判断为该托盘已停止的第1判断装置;在通过该往复移动使该托盘往复移动进行印刷时,当减速至比第1速度快的第2速度以下时,判断为托盘已停止的第2判断装置。
采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可将印刷时往复移动的托盘的停止判断基准根据不同的动作状态而有所不同,印刷时,通过局部性加快停止判断,可缩短往复移动全体所需的时间,可容易实现高速化。
其中,最好是具有检测该托盘移动速度的编码器,对于减速中的该托盘,该第1判断装置在第1时间中没有得到来自该编码器的检测信号时,判断为在该时点停止,该第2判断装置在比第1时间短的第2时间中没有得到来自该编码器的检测信号时,判断为在该时点停止。
采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可将判断为托盘停止的停止判断时点作为根据来自编码器的检测信号而不同的时点。
又,该记录头是喷射式的喷射式头,最好是该第1判断装置在向头部保护位置、退避位置、喷溅位置移动时由该第1速度停止判断。
采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与托盘向头部保护位置、退避位置、喷溅位置移动的场合不同,在为了印刷而使托盘往复移动时,可加快停止判断。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进行往复移动的托盘;对用纸进行印刷用的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使该托盘往复移动、由该记录头对用纸进行印刷而在为了使该托盘往复移动而反转时、与其连动地进行用纸送纸的往复移动装置;以及控制该托盘移动的托盘移动控制装置,该往复移动装置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往复移动,而在进行用纸的排纸时,将该托盘退避在该托盘的往复移动区间之外,该托盘移动控制装置在应由该记录头进行印刷的指令的印刷指令后面没有后续的其它印刷指令、在与应进行用纸的送纸指令的送纸指令一起接受到应进行用纸的排纸指令的排纸指令的场合,按照该印刷指令,通过该往复移动装置将该托盘形成定速状态,而在印刷结束后立即根据该排纸指令,由该往复移动装置将该托盘连续性地退避至该往复移动区间之外。
采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在按照排纸指令的用纸的排纸之前,即使是在其临近时出现了接受的送纸指令也不会进行用纸的送纸,在最后的印刷之后立即将托盘退避至往复移动区间外,因此,可在按照最后的印刷指令的印刷动作连续地进行快速排纸,可容易实现高速化。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进行往复移动的托盘;对用纸进行印刷用的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在位于该托盘的往复移动区间外的间隔切换位置上、自动性切换用纸与该记录头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并使该托盘移动至该间隔切换位置的往复移动装置;以及在用纸的给纸中由该往复移动装置将该托盘移动至该间隔切换位置的托盘移动控制装置。
采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在自动切换间隔时,托盘在用纸的给纸时移动到间隔的切换位置,因此,不用为了间隔的切换而推迟给纸,可容易实现高速化。
又,本发明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对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使托盘往复移动、由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对用纸进行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该程序包括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用的往复移动程序;根据该往复移动程序,在将往复移动的该托盘停止在所定位置时、当减速至第1速度以下时判断为该托盘已停止的第1判断程序;以及根据该往复移动程序,在将往复移动的该托盘进行印刷时、当减速至比第1速度快的第2速度以下时判断为该托盘已停止用的第2判断程序。
采用这种计算机程序,通过根据程序使CPU动作,可将印刷时往复移动的托盘的停止判断基准根据不同的动作状态而有所不同,印刷时,通过局部性加快停止判断,可缩短整个往复移动所需的时间,可容易实现高速化。
又,本发明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对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使托盘往复移动、由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对用纸进行印刷而在为了使该托盘往复移动而反转时、与其连动地进行所述用纸的送纸的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该程序包括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而在进行用纸的排纸时,将该托盘退避在该托盘的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用的往复移动程序;以及在由配置在该托盘上的应由该记录头进行印刷的指令的印刷指令后面没有后续的其它印刷指令、在与应进行用纸的送纸指令的送纸指令一起接受到应进行用纸的排纸指令的排纸指令的场合、按照该印刷指令通过该往复移动程序将该托盘形成定速状态、而在印刷结束后立即根据该排纸指令由该往复移动程序将该托盘连续性地退避至该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的往复移动控制程序。
采用这种计算机程序,由于通过根据程序使CPU动作,在按照排纸指令的用纸的排纸之前,即使是在其临近时出现了接受的送纸指令,也不会进行用纸的送纸,在最后的印刷之后立即将托盘退避至往复移动区间外,因此,可在按照最后的印刷指令的印刷动作连续地进行快速排纸,可容易实现高速化。
又,本发明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对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使托盘往复移动、由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对用纸进行印刷而在为了使该托盘往复移动而反转时、与其连动地进行所述用纸的送纸的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该程序包括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并使该托盘移动至位于该托盘的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的该间隔的切换位置用的往复移动程序;以及在用纸的给纸中根据该往复移动程序将该托盘移动至该间隔切换位置用的托盘移动控制程序。
采用这种计算机程序,由于通过根据程序使CPU动作,在自动切换间隔时,托盘在用纸的给纸时移动到间隔的切换位置,因此,不用为了间隔的切换而推迟给纸,可容易实现高速化。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传真兼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表示该打印机装置内部的概略侧剖面图。
图3A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托盘在构架上的左右移动区域的概略平面图。
图3B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托盘在构架上的左右移动区域的概略正面图。
图4A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托盘的各种停止地点和左右移动区域的概略平曲图。
图4B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托盘的各种停止地点和左右移动区域的概略正面图。
图5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记录部前端面与压纸卷筒之间的间隔小的状态的记录部姿势的记录部侧剖面图。
图6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记录部前端面与压纸卷筒之间的间隔大的状态的记录部姿势的记录部侧剖面图。
图7为第1实施例中的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侧剖面图,表示油墨盒安装前的状态。
图8为第1实施例中的记录头单元的立体图。
图9为沿着图12的IX-IX线的剖面图。
图10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托盘下部的记录头的下面图。
图11为有关第1实施例的记录部中的喷嘴组的配列形态的说明图。
图12为第1实施例中的搭载有记录头单元的托盘的正面图。
图13为第1实施例中的搭载有记录头单元的托盘的右侧面图。
图14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将油墨盒固定前状态的托盘侧剖面图。
图15A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将托盘的按压杆大开放状态的侧面图。
图15B为图15A的XVb-XVb线的向视图。
图16A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将按压杆关闭状态的侧面图。
图16B为图16A的XVIb-XVIb线向视的局部切开的图。
图17A为第1实施例中的切换块状体的里面图。
图17B为该切换块状体的正面图。
图17C为该切换块状体的左侧面图。
图17D为该切换块状体的图17B的XVIId-XVIId线向视放大剖面图,表示抵接部的高度。
图18A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构架左侧的切换块状体姿势的变化、将切换抵接部与第1推动片抵接前的正面图。
图18B为图18A的XVIIIb-XVIIIb线的向视图。
图19A为表示切换块状体超越死点状态的正面图。
图19B为表示切换块状体超越死点状态的左侧面图。
图20A为表示切换抵接部与第1推动片抵接、使切换块状体的姿势完全切换时的正面图。
图20B为表示切换抵接部与第1推动片抵接、使切换块状体的姿势完全切换时的左侧面图。
图21A为第1实施例中、切换抵接部与第2推动片临近抵接时的正面图。
图21B为切换抵接部与第2推动片临近抵接时的左侧面图。
图22A为表示切换抵接部越过第2推动片状态的正面图。
图22B为表示切换抵接部越过第2推动片状态的左侧面图。
图23A为表示切换抵接部通过第2推动片部位、使切换块状体的姿势完全切换时的正面图。
图23B为表示切换抵接部通过第2推动片部位、使切换块状体的姿势完全切换时的左侧面图。
图24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传真兼打印装置的回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25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托盘动作与用纸动作的定时的时间表。
图26为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整个印刷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7A为具有3段不同高度的抵接部的第2实施例中的切换块状体的正面图。
图27B为图27A的XXVIIb-XXVIIb线的向视放大剖面图。
图28为第3实施例的托盘的上方立体图。
图29A为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第2抵接部109和111收纳状态的作动器部102的背面图。
图29B为图29A的上视剖面图。
图29C为图29A的正面图。
图30A为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第2抵接部109和111伸出状态的作动器部102的背面图。
图30B为图30A的上视剖面图。
图30C为图30A的正面图。
图31为第3实施例中、间隔G1处于小状态的记录部侧剖面图。
图32为第3实施例中、间隔G1处于大状态的记录部侧剖面图。
图33A为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托盘在构架上左右移动状态的概略平面图。
图33B为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间隔调整机构相对于构架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平面图。
图34A表示第4实施例的间隔调整机构,是一种可将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切换为大中小的结构,本图是表示将该间隔切换为中小2档的动作及状态的图。
图34B为表示第4实施例中、将已切换成中的间隔再切换为大的动作及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26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1所示,传真兼用的打印装置是由合成树脂制的主下壳体1a和覆盖其上侧的合成树脂制的上壳体1b构成本体壳体1。主下壳体1a收纳有喷射式的记录部2(图2),并在后侧的上方设置有供给为形成图像的用纸P用的倾斜状给纸托架3(图2)。在靠近上壳体1b后方的部位配置有原稿载置部4,为了引导在此搬送的原稿的左右两侧缘,安装有与原稿宽度相符的、左右滑动的左右1对原稿导板8。又,在上壳体1b上,原稿载置部4的前侧设置有操作面板部6。操作面板部6包括各种功能键和数字键等的操作键部6a、以及能显示由该操作键部6a的输入值和各种操作用的文字和数字的液晶面板等的显示部6b。在本体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接受已印刷好的用纸的排纸托架26。
图2中,在操作面板部6的下侧安装着原稿读取部即原稿读取单元(读取部)5。主下壳体1a的下面被金属板等组成的底盖板7堵塞,在主下壳体1a的内部空间中配置有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电源基板、通过电话回线与其它电话装置及传真装置之间会话和传真数据的可收发信用的NCU(网络控制单元)基板等的控制部9(图24)。并且,在未图示的、从主下壳体1a的侧部向外凸设的支承台上载置有与其它电话装置会话用的收发话器(手机)。又,在主下壳体1a内的右侧面的后部侧等固定有呼叫用和监视用的扬声器。
喷射式打印机主要分为搬送用纸(未图示)用的机构和实施印刷用的机构。用纸搬送机构除了沿着用纸搬送路径配置的、作为用纸定位部的给纸托架3、给纸滚筒21、用纸分离片120、用纸传感器80、阻挡滚筒22、搬送滚筒23、24、排纸托架26之外,还包括有各滚筒21、22、23驱动用的未图示的送料电机等。印刷机构除了与用纸送料方向大致正交状往复移动的托盘10、设于托盘10下部的记录头15、与记录头15对向配置的压纸滚筒25、支承托盘10的导向轴11和构架12、检测托盘10移动位置用的线性编码器82和编码器狭缝83之外,还特别包括有未图示的、使托盘10往复移动用的DC电机和搭载于托盘10上的油墨容器等。
给纸托架3上重叠着多枚用纸,以各用纸的前端与用纸分离片120抵接的姿势,处于给纸等待状态。一旦给纸滚筒21顺时针方向回转,则与该给纸托架21接触的1枚用纸从用纸分离片120分离而送入内部,不久,通过该前端与用纸传感器80抵接来检测用纸的位置。接着,当用纸送入所定量时,用纸的前端到达阻挡滚筒22,调整好用纸的方向继续前进,此时,用纸处于被夹入阻挡滚筒22与搬送滚筒23间的状态,由此结束给纸动作。然后,在由阻挡滚筒22和搬送滚筒23夹持的用纸上,通过记录头15实施印刷。在印刷动作时,每次结束一定幅度的印刷后,用纸以一定幅度逐行通过阻挡滚筒22和搬送滚筒23进行送纸。一旦用纸的后端到达所定位置,则开始排纸动作,最终时,用纸全体通过搬送滚筒23到达排纸托架26,由此结束排纸动作。
记录部2中的托盘10其下部后端可滑动且可摆动地被载置在圆轴状的导向轴11上,该导向轴11架设于左右长度的纵长的构架12(图3(b))下部的表面(前面)侧。并且,托盘10沿着贯通图2图面的方向往复移动。如图6所示,与导向轴11平行延伸的同步皮带18被卷挂在配置于构架12一侧附近的从动皮带轮(未图示)和可正反回转的步进电机等的驱动电机19的输出轴上固定的驱动皮带轮20上,通过将同步皮带18的1个部位与托盘10连结,托盘10可与导向轴11平行状地进行往复移动。在托盘10往复移动1次期间,从记录头单元15喷射油墨进行印刷动作,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在1次往复移动期间的来回进行2次印刷的双向印刷以及只限于来回的某一方向进行的单向印刷。无论哪一种,印刷动作都是在用纸不进行送纸的临时性停止状态下,托盘10在以一定速度移动的期间进行。这样,用纸的送纸基本上是在托盘10往复移动的途中的方向转换(反转)时进行的。如此往复移动的托盘10的位置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即、与托盘10一体化的线性编码器82沿着往复移动路径,对固定的编码器狭缝83进行光学性读取。
托盘10是将左右两侧板32(图3(b))从背面板31(图5)的左右两侧向前伸出,在各侧板32的下端部向内状凸设有记录头15的底板中的支持左右两侧的支持部33,在所述两支持部33之间配置成记录头15的喷嘴部15a向下露出的形态。卡合销34(参照图7和图8)从配置于所述左右两侧板32间的记录头15的左右两侧向外伸出,该卡合销34被配置在左右两侧板32上形成凹陷的凹部35(图6)中。具有弹性的金属制等的细簧36(图6中只示出了一方侧)可摆动地被安装在左右两侧板32外侧的上端侧的安装孔38(图6)中,由细簧36的长度方向中途部对所述各卡合销34的部位进行斜下方向按压,而该各细簧36的下端侧(自由端侧)由凸出形成于所述侧板32外侧的第1卡止部37卡止成不能向上移动的形态,再由斜下方的钩子状的第2卡止部39阻止各细簧36的自由端侧向侧板32的外侧脱出,将记录头15相对于托盘10安装成牢固且不松动的形态。
另一方面,记录头单元15是一种彩色喷射式的卡盘型的记录头,可向下方装脱地被安装在托盘10上。进行彩色记录用的记录头15在下面侧具有4个喷嘴部15a,用于吐出蓝、黄、红、黑各色的油墨,收纳有向该各记录头15供给的油墨的各色的油墨盒16如图3(b)所示,可装取地安装在记录头15的上面侧,在托盘10的上端侧,由向前状的上下可摆动的按压杆17将各油墨盒16向下按压固定。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底板15b的下面侧设置有喷嘴部15a,由底板15b、左右两侧板15c、15c、背面板15d和前板15e围住的内部构成了向上开放的油墨盒收纳部D2。并且,在该油墨盒收纳部D2中,如前所述,在底板15b的上面,与4色的油墨盒16下面的油墨吐出口16a(参照图7和图14)相一致的4个集流腔口62形成向上开放的开口,又,立设有隔板15f,可将各色的油墨盒16区分开进行配置。
在记录头单元15的左右两侧板15c、15c的外面靠近上方的部位凸出有横向状的作为被按压部一例的卡合销34、34(参照图8),又,在右侧板15c的靠近外面的下部具有凸出状的对接块45,在调节记录头单元15的左右倾斜度时与设于托盘10侧的倾斜调节机构44中的凸轮44a(参照图13)抵接。并且,在背面板15d的左右两侧的上端附近形成有向后凸出的对接凸起46、46(参照图7、图9和图13)。在记录头单元15的底板15b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体状的向下凸出的底对接部47,同时在该一方(左侧)的底对接部47上设置有进一步向下凸出的定位凸起47a。
为了对托盘10上的配置于向上开放状的头部收纳部D1内的记录头单元15进行正确的定位并牢固地固定,首先如图7和图12所示,从记录头单元15的左右两侧将向外凸出的作为被按压部一例的卡合销34、34,并设置在托盘10的左右两侧板32、32上形成凹陷的凹部35中。这样,在将所述底对接部47搭载在托盘10左右两侧的底部的底支持部33、33上的同时,将所述定位凸起47a嵌入其一方(左侧)的底支持部33形成凹陷的收纳槽48(参照图7)中得到支持。在此状态下,由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左右两侧板32、32外侧的上端侧的安装孔38中的细簧36(图5中的左侧、图13中的右侧)的长度方向中途部,对所述各卡合销34的部位进行斜下方按压,并由将该各细簧36的下端侧(自由端侧)向所述侧板32的外侧凸出形成的第1卡止部37,将其卡止成不能向上移动的形态,再由斜下方的钩子状的第2卡止部39卡止成各细簧36的自由端侧不会向侧板32的外侧脱出。
通过这种卡止,如图5和图13所示,在斜下方延伸的各细簧36的中途,面向托盘10的背面侧,通过对所述记录头单元15单元的卡合销34进行斜向按压,利用该按压力的X分力(图7的X方向(水平方向),将所述对接凸起46、46沿大致水平方向按压至托盘10的背面板31上的凸起状支持部(对合面)49、49进行抵接(参照图9和图13),同时将对接块45按压至凸轮44a(参照图13)。另一方面,利用Y方向(图7的垂直方向)的Y分力,从所述底对接部47的向下力可由托盘10的左右两侧的底支持部33、33支持。通过将相对所述细簧36垂直线的倾斜角度θ设定在45度以上,可将X分力设计成大于Y分力。这样,可将对于记录头单元15的托盘10的背面支持部49的按压力大于向底部支持部33方向的按压力,能可靠地与托盘上的刚性高的背面板31进行密接,不需要加大底支持部33的刚性。并且,可将记录头单元15牢固且不松动地安装在托盘10上,同时又可容易调整记录头单元15的姿势及其定位。又,由于头部收纳部D1相对于托盘10的前侧(进而是打印装置1的前侧)呈大开放,因此,可极其容易地进行记录头单元15的从打印装置1前侧的装取作业。
下面说明油墨盒16的装取结构,如图5~图7、图12、图15(a)、图16(a)、图16(b)所示,在托盘10的左右两侧板32、32的上端部侧横向架设有枢支轴63,通过向下的圆状的安装孔64,在所述枢支轴63上可摆动地支持分别按压各油墨盒16上面的按压杆17的基端。该安装孔64下侧的直径与所述枢支轴63的直径大致相等,将安装孔64上侧的直径设定为所述枢支轴63直径的约1.5倍。并且,与所述枢支轴63游嵌的扭簧65的一端65a与托盘10的背面板31的上部卡止部31a卡止,始终向上方施加摆动方向的力(参照图5、图15(a)和图16(a))。
在各按压杆17的断面向下呈コ字状的下面自由端侧附近部位安装着可上下移动但不脱落的按压块66,该按压块66用于向下按压各油墨盒16的上面,通过配置于按压杆17的顶板与按压块66间的施力弹簧67向下方对按压块66施力。并且,由该按压块66形成的油墨盒16的按压点、进而是Y方向的按压力被设定在记录头单元15的集流腔口62的附近。这样,在由所述细簧36沿托盘10的XY方向按压记录头单元15的固定状态下,因该记录头单元15在XY方向上不会偏出其范围以外移动,故通过油墨盒16由按压杆17将记录头单元15向Y方向的下方进行按压,可在不加大外力负担的情况下将油墨盒16牢固地安装在托盘10的底支持部33、33上。
由于所述按压杆17通过上下方向为长度的安装孔64与枢支轴63游嵌,因此,在将按压杆17开放端侧的上部向下方按压操作时,在由该按压杆17前侧的按压块66将油墨盒16按压的状态下以该按压块66对油墨盒16的按压点为中心使按压杆17的基端侧向上移动,该垂直的卡止面68与托盘10的上端盖板69的前端面69a卡止进行姿势保持(参照图5和图16(a))。为了解除对油墨盒16的按压,一旦将所述按压杆17上面的基部附近的操作部70向下压,则按压杆17的基端侧通过所述安装孔64向下移动,在将所述卡止面68从所述前端面69a脱开时,利用扭簧65的施力,可加大按压杆17的前侧(自由端侧)向上的摆动,在托盘10的上方前侧形成大的空间,可容易进行油墨盒16的装取作业(参照图8和图14)。在此场合,所述操作部70与所述前端面69a抵接,可保持向上的摆动姿势(参照图15(a))。
如图16(b)所示,在断面向下呈コ字状的搂压杆17的前后方向中途部下面凸设有向下状的限制片71,在由按压杆17按压的状态下,限制片71的左右两侧缘与油墨盒16上面的左右两侧的向上侧板72、72的内面滑接,可限制油墨盒16不会出现左右方向的倾斜。
如图13所示,调节杆86被设置在托盘10的左侧面侧。调节杆86是用于由手动沿左右方向(贯通图13的图面的方向)、对设于托盘10下部的记录头15进行定位调整,这里作为一例设有5档调整位置。又,如图10所示,在托盘10下部的记录头15上设置有2列的喷嘴组15A、15B,该喷嘴组15A、15B通过压电元件等的动作,用于将来自油墨容器的油墨向用纸侧喷射。油墨容器各有独立的蓝、黄、红、黑4种色,其中,黑、蓝通过一方的喷嘴A喷射,黄、红通过另一方的喷嘴B喷射。即,在喷嘴组15A上配列着二列1对锯齿状的黑色的喷嘴Bk和蓝色的喷嘴C,在喷嘴组15B上同样地配列着二列1对锯齿状的黄色的喷嘴Y和红色的喷嘴M。
图11为说明喷嘴组的配列形态用的说明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例如,黑色的喷嘴Bk的间距T约为1/75英寸,相互邻接的黑色的喷嘴Bk与蓝色的喷嘴C沿纵向的间隔t约为1/150英寸。即,相互邻接的黑色的喷嘴Bk与蓝色的喷嘴C,通过在列向上只错开喷嘴间距T的一半形成锯齿状。其它喷嘴也与其相同。又,各喷嘴Bk、C、Y、M的总数例如是75个。这样,可加大托盘10移动1次时的印刷幅度,大大有助于印刷的高速化。
图3(a)、图3(b)、图4为说明托盘10动作用的说明图。图4中,托盘10随着印刷动作而在往复运动区间中移动,该往复运动区间可分为发下两种印刷区域即、托盘10以一定速度、在移动中由记录头15进行印刷动作的印刷区域(定速区间L、图3的L、L3)以及在其两侧、为使托盘10反转而从定速状态减速再反向开始加速的加减速区间ΔL。又,在给纸和排纸时,用纸P连续性搬送,但此时,一旦用纸P与记录头15的喷嘴部分接触,就会弄脏印刷面。为此,在往复运动区间之外,规定有给纸和排纸时让托盘10退避的位置(给纸排纸时退避位置)。又,在往复运动区间之外,还规定有以下各种位置,即;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油墨剩余量用的油墨空白传感器位置、由后述的喷溅部29去除头部污染用的喷溅位置、在非动作时由后述的净化装置28将橡胶制的盖帽28a盖住头部进行保护并可进行净化动作的头部保护位置(起始位置)、切换为用纸与记录头15的面的距离短的间隔的小间隔切换位置、切换为用纸与记录头15的面的距离长的间隔的大间隔切换位置等。另外,各位置和各区间的边界是以喷嘴位置为基准而设定的。
在图3(a)。图3(b)中,在脱离记录区域之外的托盘10的移动端附近例如压纸滚筒25的右侧设置有维护部27。在该维护部27中配置有将附在记录头15的喷嘴部15a表面上的油墨滴擦去用的喷嘴擦拭装置(擦去装置和使该记录头15的油墨的不吐出或吐出不良恢复正常用的净化装置(喷嘴吸引装置)28,该净化装置28中,由盖帽28a将记录头15的喷嘴部盖住,利用未图示的泵发生的负压来吸引记录头15内的不良油墨,使其从记录不良恢复到正常。另外,维护部27中的净化装置28处于托盘10的移动端部的起始位置,兼有将托盘10的记录头15所有的喷嘴部15a盖住、防止油墨干燥用的盖帽机构(保护装置)的作用,也具有橡胶制的吸引盖帽28a的保护盖的功能。又,在压纸滚筒25的左端设置有喷溅部29,试验性从记录头15的各喷嘴部15a中吐出油墨,以使其不发生油墨堵塞。
L1可在普通纸上的可记录(印字)的范围内对普通纸进行文字等的印字。在其中间包含有可记录(印字)范围L1的L2的范围则是普通纸上印字时的托盘返回的范围位于比大间隔切换位置更左侧。换言之,在比L2右侧位置更右侧位置上具有大间隔切换位置,并且,在比大间隔切换位置更加右侧的位置上具有起始位置(压盖位置)。另一方面,喷溅位置至少是在比可记录范围L1的左端位置更左侧,在比其喷溅位置更左侧且比L2左端位置更左侧位置具有小间隔切换位置。又,L3是在文件袋等厚纸的介质上进行印字的可记录范围,设定成比普通纸的可记录范围L1幅度狭且处于比L1更内侧。为了印字,托盘10可在L3的左右两侧分别在加上加减速区间(ΔL)的L4的范围内往复动作。
下面参照图3~图23B说明记录头15的表面与用纸P的间隔调整机构30。在托盘10上,设置有可自动切换记录头15的喷嘴部分与用纸P的间隔用的间隔切换机构14。又,在导向构架12上设置有凸起部57(推动片)57、56。该凸起部57、56随着托盘10的移动,通过与间隔切换机构14抵接,能自动地使间隔切换机构14作动。例如,当间隔切换机构14与一方的凸起部57抵接而作动时,托盘10以导向轴11为中心形成略微被推上的姿势,加大了记录头15与用纸P的间隔,而当间隔切换机构14与另一方的凸起部56抵接而作动时,记录头单元15的喷嘴面保持大致水平,减小了记录头15与用纸P的间隔。这种间隔的切换是为了与印刷较厚的文件袋等的场合与印刷较薄的普通纸等的场合相对应,尽可能地缩小印刷对象与记录头15的间隔但能确保一定程度。这样,在比往复运动区间之外的给纸/排纸时的退避位置更外侧,使间隔切换机构14与凸起部57、56抵接,决定切换间隔用的上述的间隔切换位置。
在托盘10的所述背面板31的上端侧一体性形成通过左右1对的支座连结部40a朝后下方的支座部40。如作为里面图的图17A和正面图的图17B所示,可摆动地安装在该支座部40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切换块状体13正面看(里面看)为扇状,该上端的向后枢轴50可摆动地嵌入穿设于所述支座部40的支持孔41(图5)中。在向后状凸设于切换块状体13下端中央部的弹簧下安装部51与在所述支座部40的上端向后状凸设的弹簧上安装部42之间。由作为施力装置的切换螺旋弹簧43进行连接,该切换螺旋弹簧43用于切换成切换块状体13的左右摆动姿势并能保持其姿势(参照图5、图6、图18A~图20B、图21A~图23B)。当切换块状体13成为左右大的摆动姿势时,该切换块状体13的扇状的端面与所述左右某一方的支座连结部40a(40a)的下面抵接,当超过所定角度时限制其摆动。
如图17B~图17D所示,在切换块状体13的表面侧相对于所述构架12的里面上端部侧的滑接部12a形成高低不同,连设有通过倾斜引导内面54可选择性地抵接的第1抵接部52和第2抵接部53。第1抵接部52、第2抵接部53和倾斜引导内面54离所述枢轴50的中心轴的半径距离大致相等。第1抵接部52离切换块状体13的表面的高度尺寸H1大,第2抵接部53离高度尺寸H2小。又,在切换块状体13的表面离所述枢轴50中心轴的半径距离比所述各抵接部52、53短的位置上一体性凸设有向前状的切换抵接部55。
另一方面,在所述构架12上,在比所述滑接部12a高的位置上具有向前弯曲的水平导轨部12b,在该水平导轨部12b的左端部附近(比所述喷溅部29更左侧)设置有第1推动装置即大致垂直方向切起的第1推动片56,该第1推动片56用于对所述切换块状体13的左右摆动姿势进行切换引导。在水平导轨部12b的右端部附近(所述维护部27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侧)设置有第2推动装置即正面看呈山形(ヘ字状)的第2推动片57(参照图3、图18~图20B和图21A~图23B)。
下面说明使用打印装置1在普通纸上印刷的场合。
位于图3A的起始位置(盖帽位置)28的托盘10一旦发出印字指令,则朝图5B的箭头方向移动,在由喷溅部29进行了喷嘴部15a的油墨吐出试验之后(若该喷溅至少是印字开始前,则也可在后述的推动动作之后进行)。并且,当托盘10(切换块状体13)朝图3B中的左方(箭头A方向)移动时,所述切换抵接部55的侧面与大致垂直状的第1推动片56的右面冲突。如图18A~图19A所示,切换块状体13正面看沿逆时针方向摆动。
在此场合,图18A中,切换螺旋弹簧43的中心轴线位于切换块状体13的摆动中心即枢轴50的中心的左侧,切换块状体13被姿势保持成该左侧向上的形态,高度高的第1抵接部52与所述滑接部12a滑接。在图10C的状态下,切换螺旋弹簧43的中心轴线43A(弹簧上安装部42与弹簧下安装部51的连接线)从左侧靠近于切换块状体13的摆动中心即枢轴50的中心,倾斜引导面54一边与所述滑接部12a滑接一边摆动,若继续向右移动,则因越过了所谓的死点,故在图20A的状态下,切换块状体13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形成该右侧向上的形态。这样,第1抵接部52从所述滑接部12a向上方脱出,而高度低的第2抵接部53与所述滑接部12a滑接而变更姿势。在此状态下,如图5所示,圆轴状的导向轴11偏位于比托盘10的重心位置更左侧,该托盘10利用其自重,以导向轴11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可摆动,故在托盘10上侧的切换块状体13的前面,所述高度低的第2抵接部53使托盘10摆动,形成靠近于垂直状的构架12里面的形态。由此,作为托盘10的记录头15的喷嘴部15a的下面的表面与压纸滚筒25的上面接近,可将间隔尺寸G1姿势变更为小的状态。所述切换抵接部55的侧面与大致垂直状的第1推动片56的右面冲突的切换块状体13、进而是托盘10不能在其上左方向移动。
其次,使托盘10朝图3A中的右方(箭头B方向)移动,可在L1的可记录(印字)范围L1内进行文字等的印字。在其中间包含有可记录(印字)范围L1的L2的范围就是在普通纸上印字时的托盘返回的范围,处于比切换成后述的间隔变大的位置更左侧。
即,在普通纸上印字时,在普通纸的可记录范围L1的左右两侧分别加上加减速区间(ΔL)的L2的范围需要使托盘10移动,但即使托盘10移动至L2的右端位置的场合,也依然可保持小间隔(切换抵接部55不与山形的第2推动片57抵接)。
由此设定成以下状态即、在比L2右侧位置更右侧位置上,由使间隔变大用的第2推动片57进行推动动作,在比该进行推动动作的位置更加右侧的位置上具有起始位置(压盖位置)28。另一方面,喷溅位置至少是在比可记录范围L1的左端位置更左侧,在比该喷溅位置更左侧且比L2左端位置更左侧位置上,由使间隔变小用的第1推动片56进行推动动作,这样,至少托盘10在L2范围内往复移动的期间,可在保持原有小间隔的状态下进行普通纸上的印字。又,在该印字途中,例如即使是在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喷溅的场合,可在保持原有小间隔的状态下进行喷溅。
在厚纸的文件袋上印字时,若不加大间隔,则在用纸搬送路径中移动的文件袋与喷嘴部15a接触而被油墨弄脏文件袋表面。为此,应将所述间隔变更调节变大(参照图19A~图23B)。在此场合,例如当上次的印字动作是在普通纸上印字时,在该印字结束之后,必须向起始位置(盖帽位置)28待避,在使所述托盘10朝图3A中的右方(箭头B方向)移动时,切换抵接部55在越过山形的第2推动片57的部位之前(图21A),由普通纸的间隔姿势保持的切换块状体13利用切换螺旋弹簧43的施力,与图20A一样,将其右侧保持成向上的姿势。如图22A所示,托盘10向右移动时,随着切换抵接部55越过第2推动片57的上端,切换块状体13顺时针方向摆动,通过倾斜引导面54的高度高的第1抵接部52被选择为与构架12的滑接部12a滑接的姿势。此时,若连接弹簧上安装部42与弹簧下安装部51的切换螺旋弹簧43的中心线将枢轴50的中心轴线43A移行至左侧并越过死点,则切换块状体13快速地姿势变更为其左侧位于上方的形态,利用切换螺旋弹簧43的施力保持其姿势(参照图23A)。
由此,在托盘10上侧的切换块状体13的前面,所述高度高的第1抵接部52与垂直状的构架12里面的滑动部12a滑接。以导向轴11为中心使托盘10的下面侧向上状(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因摆动成间隔尺寸G1变大的形态(参照图6),故印刷时文件袋的表面不会与喷嘴部15a磨擦,可防止因不必要的油墨沾上而被弄脏。
即,在文件袋上进行印字时,在文件袋的可记录范围L3被设定在比普通纸的可记录范围L1幅度狭且处于比L1更内侧,因此,当托盘10在L3的左右两侧分别加上加减速区间(ΔL)的L4的范围内移动时,即使托盘10移动到了L4的左端位置,而且即使是托盘10移动到了喷溅位置的场合,依然可保持大的间隔(切换抵接部55不会与大致垂直状的第1推动片56冲突)。
这样,至少托盘10在L4范围内往复移动的期间,可在保持原有大间隔的状态下进行文件袋上的印字。又,在该印字途中,例如即使是在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喷溅的场合也可在保持原有大间隔的状态下进行喷溅。由此,在进行喷溅时,每次切换抵接部55不需要进行将托盘10空移动至与山形的第2推动片57抵接位置这一动作,可快速地进行在文件袋上的印字动作。
当托盘10向所述起始位置28移动时,例如即使切换成了间隔小的状态也可在起始位置的跟前位置将间隔尺寸G1切换成变大,因此,当托盘10向起始位置28移行时,各盖帽28a以保持所定的对应关系并可靠地将喷嘴部15a盖住。又,通过将油墨盒的交换位置设定在比切换间隔小的推动位置(切换抵接部55与大致垂直状的第1推动片56冲突的位置)更右侧,在交换油墨盒时,可防止从喷嘴部15a向外部漏出的油墨滴被擦在维护部27壁面上的干扰状态。
如图17A等所示,在切换块状体13的扇部的一方端面(右端面),通过设置缓冲用的方形的弹性凸起58,在托盘10向右移动时,第2推动片57的上端越过了切换抵接部55的场合,万一切换块状体13朝顺时针方向的摆动变位不顺利,就不能设定成按原规定的间隔尺寸G1,因此,在使托盘10向起始位置28移动时,所述弹性凸起58与设置于构架12的限制片(未图示)对接,能可靠地保持切换块状体13的摆动姿势。
并且,当托盘10处于待避于起始位置28的状态下,该弹性凸起58在受到了使托盘10更加向右移动那样的冲击性负载的场合,例如搬运时失误性将制品掉落的场合,可缓和对设置于构架12的限制片激烈的冲突,可预防切换块状体13受到损伤。
上述的打印装置1除了通常的传真机的功能即、根据来自操作员通过操作面板部6上的各种健操作而输入的各种指令,设定各种处理动作,读取由原稿读取单元5形成的原稿图像,通过原稿图像的送信数据化、送信数据的符号化、电话回线等的通信回线向其它的传真装置送信的传真机数据的收发信、受信数据的解读化、由解读化的传真机数据的记录单元的用纸P上进行记录的结构之外,还包括由原稿读取单元5的CIS(密合型图像传感器)处理的原稿读取和由记录部的各单元进行的在用纸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复印处理功能、接受从未图示的家用计算机(主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通过打印机电缆或红外线等的无线方式传送的打印数据、按照该数据在用纸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打印处理功能、以及将使用所述原稿读取单元5读取的图像数据送向所述外部装置的扫描处理功能。
图24为表示传真装置A的回路结构的方框图。如图所示,传真兼打印装置的大致结构是除了上述的原稿读取单元5、记录部2、操作部6a和显示部6b之外,还具有CPU230、NCU231、RAM232、调制解调器233、ROM234、NVRAM(非挥发性RAMNNO Volatile RAM)235、门阵列236、编码译码器237、DMAC238等。CPU230、NCU231、RAM232、调制解调器233、ROM234、NVRAM235、门阵列236、编码译码器237、DMAC238由总线247相互连接。在总线247中含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信号线。门阵列236与读取部5、记录部2、操作部6a和显示部6b连接。NCU231与公众电话回线248连接。
CPU230控制打印机装置全体的动作。NCU231与公众电话回线248连接,进行网式控制。RAM232提供CPU230的作业区域和印刷数据的展开区域等。调制解调器233进行传真机数据的调制和解调等。ROM234记忆CPU230可进行的程序等。NVRAM235记忆数据和各种信息。门阵列236具有CPU230与记录部2、读取部5、操作部6a、显示部6b接口的功能。编码译码器237进行传真机数据等的符号化和解读化。DMAC238主要是进行对RAM232的数据的写入和读出。读取部5根据CPU230的控制从原稿等中读取象点图像。记录部2根据CPU230的控制进行前述的各种动作。又,通过操作部6a的操作,将来自使用者的输入信号传给CPU230,在显示部6b上显示各种信息。
CPU230实现的内容包括通过使托盘10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往复移动的往复移动装置;在将通过往复移动装置的往复移动的托盘停止在所定位置时、当减速至第1速度以下时判断为托盘已停止的第1判断装置;以及在通过往复移动使托盘10往复移动进行印刷时、当减速至比第1速度快的第2速度以下时判断为托盘已停止的第2判断装置。
又,CPU230实现的内容包括在进行用纸的排纸时、将该托盘10退避在托盘10的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的往复移动装置;以及在应由配置在托盘10上的记录头进行印刷的宗旨的印刷指令后面没有连续的其它印刷指令、在与应进行用纸的送纸宗旨的送纸指令一起接受到应进行用纸的排纸宗旨的排纸指令的场合、按照印刷指令通过往复移动装置将托盘10形成定速状态、而在印刷结束后立即根据排纸指令由往复移动装置将托盘10连续性地退避至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的托盘移动控制装置。
并且,CPU230实现的内容包括使该托盘10移动至位于托盘10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的间隔切换位置的往复移动装置;以及在用纸P的给纸中将托盘10移动至间隔切换位置的托盘移动控制装置。
另一方面,记忆于ROM234中的程序是一种用于对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使托盘10往复移动、由配置在托盘10上的记录头单元15对用纸进行印刷行控制的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内容包括通过使托盘10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托盘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用的往复移动程序;根据往复移动程序在将往复移动的托盘停止在所定位置时、当减速至第1速度以下时判断为托盘已停止的第1判断程序;以及根据往复移动程序在将往复移动的托盘进行印刷时、当减速至比第1速度快的第2速度以下时判断为托盘已停止的第2判断程序。
又,记忆于ROM234中的程序是一种用于对为了使托盘10往复移动而反转时与其连动地对用纸P的送纸的进行控制的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内容包括通过使托盘10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托盘10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而在进行用纸P的排纸时、将该托盘10退避在托盘10的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用的往复移动程序;以及在应由配置在托盘10上的记录头21进行印刷的宗旨的印刷指令后面没有连续的其它印刷指令、在与应进行用纸P的送纸宗旨的送纸指令一起接受到应进行用纸P的排纸宗旨的排纸指令的场合、按照印刷指令通过往复移动程序将托盘10形成定速状态、而在该印刷结束后立即根据排纸指令由往复移动程序将托盘10连续性地退避至该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的托盘移动控制程序。
并且,记忆于ROM234中的程序是一种用于对用纸P与记录头单元15的间隔进行自动性切换控制的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内容包括通过使托盘10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使托盘10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并使该托盘10移动至位于托盘10的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的间隔的切换位置用的往复移动程序;以及在用纸P的给纸中、根据往复移动程序将托盘10移动至间隔切换位置用的托盘移动控制程序。
下面参照图25和图26说明动作。图26中,用实线表示与托盘10动作有关的处理,用虚线表示与用纸P有关的动作处理。
印刷处理开始时,CPU230首先将托盘10从头部保护位置移动至给纸时退避位置(S1)。
又,在托盘10移动中,CPU230开始给纸(S2)。这样,用纸P通过给纸滚筒21送入内部。
在与该用纸P给纸的同时,CPU230根据从线性编码器82的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例如是否越过100ms,对托盘10的动作进行监视(S3)。
当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越过100ms、托盘10已停止时(S3YES),为了进行油墨的喷溅而将托盘10移动至喷溅位置(S4)。当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越过100ms、托盘10已停止时(S5YES),CPU230为了进行喷溅动作而发出指令(S6)。其后,若CPU230未设定有与文件袋等打印机用的厚纸相对应的印刷模式(S7NO),则将托盘10移动至间隔切换位置(S8)。严格地讲,这种间隔的切换动作是在移动的托盘10的记录头15不与用纸P接触的状态下,将搬送中的用纸P送到阻挡滚筒22。另外,S8的动作是在最初设定成厚纸模式的状态下对普通纸的印刷场合等有效,但不需要切换间隔时,托盘10以原有的形态停止在给纸时退避位置。
然后,当CPU230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越过100ms、托盘10已停止时(S9YES),通过用纸传感器80对用纸P的前端位置进行检测,再将用纸P的前端从阻挡滚筒22露出所定量的头部之后,由此结束给纸(S10)。
接着,CPU230控制DC电机,在将托盘10加速至一定程度之后,以一定速度沿着一方向(向前)移动。这样,托盘10在以一定速度移动期间,通过对记录头15的控制进行印刷(S11)。即,托盘10以一定速度在用纸P上进行移动中,从记录头15的喷嘴组15A、15B喷射油墨,通过以一定幅度将油墨附着在用纸P上进行印刷。
一旦一方向的打印机结束,则CPU230一边进行用纸P的送纸(S12),一边控制DC电机使托盘10减速(S13)。
在托盘10的减速中,CPU230对从线性编码器82的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例如是否越过5ms进行监视(S14)。
当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越过了5ms时(S14YES),CPU230判断为托盘10已经停止,在用纸P的送纸结束之后进行下一行的印刷。在约5ms的判断时间中,托盘10有时可处于不完全停止的状态,出现微动的现象。又,在托盘10的减速中结束了用纸P的送纸时,因接下去开始下一行的印刷,故若在这种状态下开始反向加速,则稍许会对DC电机施加负载,但由于在预先设定的加减速区间的途中开始反向加速,因此,可快速地进行托盘10的反转动作。
如上所述,控制双向印刷的CPU230一边按顺序接受印刷指令并进行某种程度积累、一边按照每个印刷指令进行双向印刷,这种CPU230对是否在最后的印刷指令的同时接受到了排纸指令作出判断(S20)。在最后的印刷指令之后,有时是在送纸指令后面接着是排纸指令的等待处理。
在最后的印刷指令的同时接到排纸指令的场合(S20YES),CPU230根据最后的印刷指令在将托盘10加速至某一程序之后,在托盘10以一定速度移动期间通过控制记录头15进行最终行的印刷(S21)。
然后,最终行印刷结束之后,CPU230根据排纸指令将托盘10在加减速区间一刻也不停止,移动至排纸时退避位置(S23)、即,即使是在排纸指令之前送纸指令处于等待处理,也无视该送纸指令,托盘10在最终行印刷之后立即移动至排纸时退避位置,当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越过100mms已使托盘10停止时(S24YES),则不进行用纸P的无效的送纸动作,快速进行用纸P的排纸(S25)。
其后,CPU230将托盘10移动至当初的头部保护位置(S26),当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越过100mms已使托盘10停止时(S27YES),结束该印刷处理。
在S27中,当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未越过100mms、托盘10正在移动中的场合(S27NO),CPU230在将托盘10判断为停止状态之前处于等待处理。
在S24中,当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未越过100mms、托盘10正在移动中的场合(S24NO),CPU230在将托盘10判断为停止状态之前处于等待处理。
S20中,当未接受到最后的印刷指令和排纸指令的场合(S20NO),CPU230返回S11继续进行双向印刷。
S14中,即使是在双向印刷中的5ms的时间间隔中,当托盘10在减速中运动的场合(S14NO),CPU230在成为停止状态之前进行等待下一次动作。
在S9中,当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未越过100mms、托盘10正在移动中的场合(S9NO),CPU230在将托盘10判断为停止状态之前也处于等待处理。
S7中,在从最初设定为厚纸模式、且不需要进行模式切换的场合(S7NO),进入S10。
在S5中,当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未越过100mms、托盘10正在移动中的场合(S5NO),CPU230在将托盘10判断为停止状态之前处于等待处理。
在S3中,当判断为编码器信号的输出间隔未越过100mms、托盘10正在移动中的场合(S3NO),CPU230在将托盘10判断为停止状态之前处于等待处理。
这样,采用具有上述油墨喷射打印机的传真兼打印装置,使托盘10停止在头部保护位置、退避位置或间隔切换位置用的判断基准(上例中、根据编码器信号检测托盘10动作的100ms的时间间隔)与使印刷途中的托盘10反转时判断为停止状态用的基准(上例中、根据编码器信号检测托盘10动作的5ms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即,进行印刷时,作为使托盘10反转的定时的停止判断要比使托盘10移动至所定的各位置之前而停止的时点要早,由此,可缩短印刷时的托盘10的整个往复移动所需的时间,容易获得高速化。
又,在根据排纸指令的用纸P的排纸之前、即使在临近之时接受到了送纸指令,也不进行用纸P的送纸,在最后的印刷之后立即将托盘10移动至排纸时退避位置,故可在按照最后的印刷指令的印刷动作之后连续地进行快速排纸,容易获得高速化。
并且,由于在用纸P的给纸同时,通过将托盘10移动至间隔切换位置,自动性切换间隔。因此,不会为了切换间隔而延迟给纸,可容易获得高速化。
在前述的第1实施例中,间隔尺寸G1可切换成大小两种,但本实施例中的间隔调整机构30a可进行3种切换。如图27A和图27B所示,所述可左右摆动的切换块状体13的表面上设置的抵接部59a、59b、59c的高度不同的状态设定有3种。其次,最低的第1抵接部59a与第2高度的第2抵接部59b之间由第1倾斜引导面60a连接。最高的第3抵接部59c具有与所述第2高度的抵接部59b平行位置的第2倾斜引导面60b。将两种不同高度的山形状的推动片61a、61b,以适当间隔沿着托盘的移动方向设置在所述构架12的水平导轨部12b的上面。高的一方的推动片61a、61b配置在靠近托盘10的移动终端一侧。在此场合设定成在选择了切换抵接部55越过高度低的推动片61a但未越过高的一方的推动片61b的状态时,只有第2高度的抵接部59b与构架12的滑动部12a抵接的状态,当切换抵接部55越过高的一方的推动片61b时,只有最高的第3抵接部59c与构架12的滑接部12a抵接。与此相对应,通过将托盘10围绕导向轴11摆动,可将间隔尺寸G1切换设定成大、中、小3种。
在第1、第2实施例的间隔调整机构30、30a中,通过托盘10的左右往复动作,分别利用设于构架12上的第1推动片56和第2推动片57对切换块状体13的不同高度的抵接部进行切换来来调整间隔的大小,但在第3实施例中,则是一种可使间隔调整的结构更加小型·简易化并可提高间隔形成的精度的间隔调整机构30。
图28为本实施例的托盘10b的上方立体图。托盘10b的结构除第1实施例的间隔调整机构30之外,与已说明的第1实施例的托盘10基本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下面参照图28~图33,以本实施例的设置于托盘10b的上面后端部的间隔调整机构30b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在托盘10b的上面后端的大致中心部固定着第1抵接部101,该第1抵接部101具有与构架12的垂直导轨部12c滑接的第1抵接面100(图29B)。并且,在托盘10b的上面后端部螺纹固定着作动器部102的压板121(图29A),形成从上方将该第1抵接部101盖住的状态。作动器部102包括在长度方向的各自端部形成有第1凸起部104和第2凸起部105(未图示)的切换杆103;具有作为作动器部102的构架功能的金属制的压板121;将固定于压板121的轴作为枢支轴107、108(图29A)、通过与切换杆103长度方向移动的连动进行凸出/收容的2个第2抵接部109、111。
下面参照图29A~29C和图30A~图30C详细说明前述的作动器部102。图29A为表示第2抵接部109和111收纳状态的作动器部102的背面图,图29B为其上视剖面图,图29C为正面图。作动器部102以垂设于压板121的第1销子107和第2销子108分别作为枢支轴,各自将第2抵接部109和111可摆动地嵌插。第2抵接部109和111分别与连结臂112和14的一端连结,连结臂112和114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切换杆103的上下端面形成的第3销子110a和第4销子110b中。在切换杆103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当通过后述的推动装置推动切换杆103时与该推动装置抵接的第1凸起部104和第2凸起部105。又,压板121在其背面中心部具有向垂直下方弯曲的弹簧盖板119,将插入切换杆103背面上部的凹部120中的板簧118按压住。这样,切换杆103沿左右长度方向可往复移动,形成于切换杆103下端面的第1冲突凸起部115或第2冲突凸起部116与形成于托盘上面的止动部117顶接。由此,能可靠地停止切换杆103的移动,并利用板簧118的力可保持切换杆103的姿势。
通过推动装置将第2凸起部105按下,在切换杆103朝图示的C方向(图29B)移动时,连结臂112和114的另一端与切换杆103连动,在朝C方向拉开的同时,分别与该连结臂112和114的一端连结的第2抵接部109和111,分别以第1销子107和第2销子108为枢支轴进行逆时针方向回转(参照图29B)。推动装置一旦将切换杆103推动至某个所定的位置,则板簧118利用推力使弹簧盖板119产生使第2抵接部109和111朝相同回转方向的回转力,例如,即使没有推动装置的进一步向切换杆103的推动,第2抵接部109和111回转到第2冲突凸起部116与止动部117抵接的位置,其后,弹簧盖板119利用推压板簧118的力保持切换杆103的姿势,同时将第2抵接部109和111的姿势保持在图30B所示的位置。
另一方面,一旦通过推动装置将第1凸起部104按下使切换杆103朝图30A中的D方向移动时,连结臂112和114的另一端向切换杆103移动,在朝D方向拉开的同时,分别与该连结臂112和114的一端连结的第2抵接部109和111分别以第1销子107和第2销子108为枢支轴进行顺时针方向回转(参照图30B)。推动装置一旦将切换杆103推动至某个所定的位置,则板簧118利用推力使弹簧盖板119产生使第2抵接部109和111朝相同回转方向的回转力,例如,即使没有推动装置的进一步向切换杆103的推动,第2抵接部109和111回转到第1冲突凸起部115与止动部117抵接的位置,其后,弹簧盖板119利用推压板簧118的力保持切换杆103的姿势,同时将第2抵接部109和111的姿势保持在图29B所示的位置。
具有图29B和图30B所示的第1抵接面100的第1抵接部101固定在托盘的上面,将从所述第1销子107或第2销子108的切换杆103移动方向平行的轴线至第1抵接面100的高度设定为T2。在此场合,所述第2抵接部109和111收纳时和凸出时的高度T1与T3的关系是T1<T2<T3。即,高度T3在图的正面方向上凸出最多,接着依次是T2、T1。
其次,对由第1抵接部101和作动器部102组成的间隔调整机构30b与构架12的协调所产生的间隔调整的作用进行说明。图31为间隔G1处于小状态的记录部侧剖面图。垂直设置于托盘10b背面(图的左侧)的所述构架12是将其上部在2个部位进行弯曲,从托盘10b的背面越过上方,使其前端部的垂直面成为与所述第1抵接部101、第2抵接部109和111对置的垂直导轨部12c。又,该垂直导轨部12c以与所述油墨盒16反向侧的面作为构架滑动面12d,通过与所述第1抵接部101或第2抵接部109和111抵接进行滑动引导。图31中,表示收纳作动器部102的第2抵接部109和111为具有T1高度的状态即前述图29A~图29C所示的状态,圆轴状的导向轴11偏位于托盘10b重心位置的左侧,该托盘10b利用其自重以导向轴11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可摆动。由此,固定于托盘上面且具有比T1大的T2高度的面的第1抵接部101与构架滑动面12d抵接。结果是托盘10b形成以导向轴11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摆动最大角度的状态,托盘10上的记录头15的喷嘴部15a的下面即表面与压纸滚筒25的上面接近,并姿势保持为间隔尺寸G1小的状态。
图32为间隔G1处于大状态的记录部侧剖面图。图32中,作动器部102的第2抵接部109和111凸出,具有比所述T2大的T3高度的第2抵接部109和111与构架滑动面12d抵接。即,因处于前述图30A~图30C所示的状态,故托盘10b与参照前述图31说明的位置相比更以导向轴11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摆动,托盘10b上的记录头15的喷嘴部15a的下面即表面形成比图31的压纸滚筒25的上面更分开的形态,并姿势变更为间隔尺寸G1大的状态。
按照托盘10b的不同结构,作为该摆动中心的导向轴11在变位到比托盘10b的重心位置更前侧(图的右侧)时,即使将所述第1抵接部101、第2抵接部109和111作成与构架12的前面(图的右侧)或上面抵接那样的结构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在考虑到导轴对托盘的贯通位置和托盘重心等的情况下,可对抵接部和抵接面(水平导轨部)的位置作出各种布局。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打印机装置的记录头1与压纸滚筒25的上面(即表面、作为被记录介质的用纸P的通过经路)的间隔进行大小调节的操作及其作用。例如,在进行所述打印机处理功能的场合,使安装在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内的打印机驱动软件起动。再选择印刷(记录)的被记录介质(用纸P)的种类。此时,一旦选择了普通纸(例如书信用纸和A4用纸等),则可将所述间隔设定为小,若选择了文件袋,则则可将间隔设定为大。
首先对印刷普通纸的场合进行说明。图33A为表示托盘在构架12上左右移动状态的概略正面图,图33B为表示间隔调整机构相对于构架12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上面图。一旦发出印字指令,位于图33A的起始位置(盖帽位置)28的托盘10b朝箭头A方向移动,由喷溅部29进行喷嘴部15a的油墨吐出试验(该喷溅若至少是在印字开始前,则也可在后述的间隔切换前进行)。若继续再移动,则打印机装置1的左侧板12e(侧构架)位于该移动的大致终端部,将该左侧板12e作为第1推动装置,将形成于图33B中的作动器部102的切换杆103长度方向的左端部的第1凸起部104,从图的左方向右推动。这样,作动器部102成为参照图29A~29C、图31说明的状态即收纳第2抵接部109和111的状态,第1抵接部101与构架滑动面12d抵接,变更成间隔小的状态。
其次,使托盘10b朝箭头B方向移动,可在L1的可记录(印字)范围内进行普通纸上的文字等的印字。在其中间包含有可记录(印字)范围L1的L2的范围为在普通纸上印字时的托盘返回的范围,处于比切换成后述的间隔变大的位置更左侧。
即,在普通纸上印字时,在普通纸的可记录范围L1的左右两侧分别加上加减速区间(ΔL)的L2的范围内需要使托盘10移动,但即使托盘10b移动至L2的右端位置的场合,也依然可保持小间隔(切换杆103的第2凸起部105不与右侧板12f抵接)。
由此设定成以下状态即在比L2右侧位置更右侧位置上,由使间隔变大用的第2推动片即右侧板12f(侧构架)进行推动动作,并且,在与该进行推动动作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具有起始位置(压盖位置)28。另一方面,喷溅位置至少是在比可记录范围L1的左端位置更左侧,在比该喷溅位置更左侧且比L2左端位置更左侧位置上,由使间隔变小用的第1推动片进行推动动作,这样,至少托盘10b在L2范围内往复移动的期间可在保持原有小间隔的状态下进行普通纸上的印字。又,在该印字途中,例如即使是在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喷溅的场合也可在保持原有小间隔的状态下进行喷溅。
在厚纸的厚文件袋上印字时,若不加大间隔,则在用纸搬送路径中移动的文件袋与喷嘴部15a接触而被油墨弄脏文件袋表面。为此,应将所述间隔变更调节变大。在此场合,例如当上次的印字动作是在普通纸上印字时,在该印字结束之后,必须向起始位置(盖帽位置)28待避,在使所述托盘10b朝箭头B方向移动时,形成于作动器部102的切换杆103右端部的第2凸起部105由第2推动装置即右侧板12f朝图的左方向推动。
由此,作动器部102成为根据图30A~图30C和图32说明过的状态即第2抵接部109和111凸出的状态,第2抵接部109和111与构架滑动面12b抵接而变更为间隔大的状态(在文件袋上的印刷状态),印刷时文件袋的表面不会与喷嘴部15a磨擦,可防止因不必要的油墨沾上而被弄脏。
即,在文件袋上进行印字时,由于文件袋的可记录范围L3被设定在比普通纸的可记录范围L1幅度狭且处于比L1更内侧,因此在当托盘10b在L3的左右两侧分别加上加减速区间(ΔL)的L4的范围内移动时,即使托盘10b移动到了L4的左端位置,而且即使是托盘10b移动到了喷溅位置的场合,依然可保持大的间隔(切换杆103的第1凸起部104不会与左侧板12e抵接)。
这样,至少托盘10b在L4范围内往复移动的期间,可在保持原有大间隔的状态下进行文件袋上的印字。又,在该印字途中,例如即使是在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喷溅的场合,可在保持原有大间隔的状态下进行喷溅。由此,在进行喷溅时,作动器102的第1凸起部104不需要每次进行与左侧板12e抵接、将托盘10b空移动至切换位置这一动作,可快速地进行在文件袋上的印字动作。
当托盘10b向所述起始位置28移动时,即使例如切换成了间隔小的状态也可从起始位置的跟前位置由第2推动装置即右侧板f推动切换杆103切换成在与起始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上间隔尺寸G1变大。
下面对将第3实施例的间隔尺寸G1例如可切换3种场合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4A~图34B所示,从正面看所述作动器部102,可形成上下重叠的结构。图19A是在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可切换成大中小的结构中表示将该间隔切换成中小2档的动作及其状态,图34B为表示将已切换成中的间隔再切换为大的动作及状态的图。本结构中,具有未图示的T2高度的第1抵接部52(图29B和图29B)固定在未图示的托盘10b的上面,同时将下促动器部142a与上促动器部142b重叠,用螺钉固定在未图示的托盘10b的上面。下促动器部142a和上促动器部142b各自的结构及其构件除了后述的部分之外,因与前述的第2实施例的作动器部102(图29C和图30C)相同,故省略其详述。
如图所示,推动下促动器部142a的切换杆143的右侧板12f的推动部分由推动板130、滑动销132和压缩螺旋弹簧131构成,推动板130将固定于右侧板12f上的滑动销132作为往复滑动轴,可沿图的左右进行移动。这样,当从图的左侧推动推动板130的力不起作用时,利用压缩螺旋弹簧131的弹力,压缩螺旋弹簧131如图34A所示形成伸展状态。并且,该压缩螺旋弹簧131的反弹力在压缩螺旋弹簧131基本上不压缩的状态下,可将下促动器部142a的切换杆143切换成朝C的方向。又,在右侧板12f上设置有与上促动器部142b的第2凸起部145b抵接的切换抵接部133。
现在,将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调节在小的状态即收纳下促动器部142a的第1抵接部149和151,收纳上促动器部142b的第3抵接部149b和151b,将第1抵接部101(参照图29B)与构架滑动面12d抵接。在此场合,从正面着,切换杆143和143b分别向右侧移动,处于切换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面向侧板12f,将未图示的托盘10b的移动方向作为B,将其反向作为A。当托盘10b朝B方向移动时,首先下促动器部142a的第2凸起部145与推动板130抵接。若托盘10b进一步朝B方向移动,则如前所述,利用压缩螺旋弹簧131的弹力对切换杆143的动作加以限制,相对托盘10b相对地进行向左方(图的C方向)切换,使具有T3高度的第2抵接部149和151凸出,将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切换为中。此时,上促动器部142b的第2凸起部145b处于与切换抵接部133抵接的跟前。图34A表示此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一旦将托盘10b的移动切换为A方向进行印字动作,则可在间隔切换为中的状态下进行印字。
从上述图34A的状态下,若继续将未图示的托盘10b朝B方向移动,则下促动器部142a的切换杆143通过第2冲突凸起部156被托盘上面形成的止动部157卡止,故不能朝图的C方向的范围之外移动。这样,由第2凸起部145将推动板向图的右方推压,托盘10b继续朝B方向移动,而上促动器部142b的第2凸起部145b与右侧板12f的切换凸起部133抵接,同时随着托盘10b朝B方向的移动,切换杆143b朝D方向移动切换。在切换的同时,具有比前述T3厚度更厚的T4高度。上促动器部142b的第3抵接部149b和151b凸出,与构架12上端部的构架滑动面12d(参照图32和图33B)抵接,故可将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切换为大。图34B表示此时的状态。这样,可在大中小3个档次上进行间隔的切换。
本发明的传真兼用的打印机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作各种变形和改良。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普通纸上印字时,在普通纸的可记录范围L1的左右两侧分别加上加减速区间(ΔL)的L2的范围内使托盘10移动,又,在文件袋上印字时,在文件袋的可记录范围L3的左右两侧分别加上加减速区间(ΔL)的L4的范围内使托盘10移动,由此,在进行油墨吐出动作时,可将托盘10的速度大致保持一定,具有极其容易控制油墨吐出和定时的优点。
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例如,若是在托盘加速途中也能为了吐出油墨而控制油墨的吐出定时,则在第1实施例中也可将第2推动片57配置在至少比普通纸的可记录范围L1更外侧(图3中的右侧)。又,与第2推动片57一样,若第1推动片56在推动动作结束之后也容许托盘10向外侧的移动,在压纸滚筒上的任意部位均可进行喷溅,则可以配置在至少比文件袋的可记录范围L3更外侧(图3中的左侧)。
同样,例如,即使在托盘加速途中、也能为了吐出油墨而控制油墨的吐出定时,则在第3实施例中,只要将切换杆102切换成间隔大的位置,配置在至少比普通纸的可记录范围L1更外侧(图33B中的右侧)即可。又,切换杆102切换成间隔大的位置若是在推动动作结束之后也容许托盘10b向外侧的移动,在压纸滚筒上的任意部位均可进行喷溅,则可以配置在至少比文件袋的可记录范围L3更外侧(图33B中的左侧)。
又,在第1、第2实施例的间隔调整机构中,也可不采用垂直状配置构架12的结构,而是改为将导向轴11夹持状地、使构架12大致水平状地向喷嘴部15a的反向侧延伸,在其端部的滑接部12a上也可将设置在托盘10的下面侧可摆动的切换块状体13形成可与所述高度不同的多个抵接部中的1个选择性抵接的形态。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上述的打印装置,当然也可用于复印机、托盘搭载型图像扫描器。
又,在第3实施例中对分别利用左侧板12e和右侧板12f作为第1、第2推动装置的一例作了说明,但无论打印装置1的结构如何,通过设置从构架12垂直部的两侧缘端延伸至前侧的延接部、或者从构架12上部的水平部的两侧向下方延伸的延接部,也可将该延接部作为所述第1、第2推动装置。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的一连串顺序中,双向印刷时,在往复运动区间的左右两端,托盘10从减速一下子开始加速的定时是不同的,但也可在单向印刷时使这一定时不一致。又,对于100ms的停止判断,也可同样适用于为防止页印字中定期性的油墨堵塞而进行的向喷溅位置的移动时。
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本发明不仅适用于上述的传真兼打印装置,而且也适用于复印机、托盘搭载型图像扫描器、作为单体的喷射式打印机、点针方式的串行打印机,是一项有用的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沿着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构架;与该构架平行状配置的导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该导轴上、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以及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间隔调整机构具有不同高度的抵接部,该抵接部与该构架滑接,与托盘一起平行状移动,通过该托盘向与该构架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至所定位置和朝他方向移动至所定位置而切换该抵接部的高度,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隔调整机构还具有与该托盘独立状的、选择该抵接部中的某1个切换的切换部和通过推动该切换部进行作动的推动装置,在该托盘向与该构架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通过该推动装置分别推动该切换部而选择该抵接部中的某1个,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具有将该切换部朝一方向推动的第1推动装置和朝他方向推动的第2推动装置,在托盘向与该构架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时,该第1推动装置将该切换部朝一方向推动,在托盘向他方向移动时,该第2推动装置将该切换部朝他方向推动,由此选择所述抵接部中的某1个,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被设置在该构架上,在该托盘朝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由该推动装置切换该抵接部的高度,通过将该不同高度的抵接部选择性地与构架滑接,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分别配置在该托盘的一方向和他方向的移动的大致终端部。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沿着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有滑动面的水平部分的构架;与该构架的水平部分平行状配置的导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该导轴上、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具有设置于该托盘、在向与该构架的水平部分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可变更姿势、根据姿势变更与该构架的该滑动面滑接的高度不同的多个抵接部的切换块状体;以及设置于该构架、在该切换块状体移动时用于切换该切换块状体姿势的推动装置,通过将该不同高度的抵接部选择性地与构架滑接,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盘围绕该导轴的轴心可摆动,将该切换块状体的该抵接部选择性地与该构架的滑接部抵接的部位配置在与该记录头的反向侧,形成将该导轴夹在其间的形态。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头安装在该托盘上,形成该印字侧朝向下方的形态,该托盘的下端一侧附近的部位受该导轴可滑动地支持,该构架在比该导轴高的位置具有沿着该托盘的背面纵向延伸的垂直部分,该切换块状体被配置成与该构架的垂直部分的该托盘某一侧的反向侧的滑动面呈对置的形态,通过与该托盘的移动方向及该构架的垂直部分正交的横轴,相对于该托盘可摆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块状体与施力装置连接,该施力装置用于该切换块状体在越过摆动的死点时保持被变更的姿势。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被设置在该托盘朝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可与该切换块状体抵接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具有配置于该托盘的移动范围的一端侧、向该托盘的一端侧移动时对该高度不同的多个抵接部进行切换的第1推动装置、以及配置于该托盘的移动范围的另一端侧、向该托盘的另一端侧移动时对该高度不同的多个抵接部进行切换的第2推动装置。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沿着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构架;与该构架平行状配置的导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该导轴上、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以及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间隔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在该托盘上的第1抵接部;在向与该构架平行状的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相对于该托盘进行伸出或收纳的与该第1抵接部高度不同的第2抵接部;以及在该托盘朝一方向移动时和朝他方向移动时、切换该第2抵接部的伸出或收纳的推动装置,通过选择性地将该第1或第2抵接部与该构架滑接,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由该构架的左右侧板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托盘围绕该导轴的轴心可摆动,将该具有不同高度的该第1或第2抵接部选择性地与该构架的滑接的部位配置在该记录头一侧,形成将该导轴夹在其间的形态。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头安装在该托盘上,形成该印字侧朝向下方的形态,该托盘的下端一侧附近的部位受该导轴可滑动地支持,该构架在比该导轴高的位置具有沿着该托盘的背面纵向延伸的垂直部分,同时将垂直部分的上部向垂直部分下方弯曲,将弯曲部的下端邻近状地配置在该托盘的上面,该第1、第2抵接部为该构架的该弯曲部的垂直面并配置成与该托盘的某一侧的反向侧的面对置并滑动的形态。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2抵接部伸出时,该第2抵接部与该构架滑接,第2抵接部收纳时,该第1抵接部与该构架滑接。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沿着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构架;与该构架平行状配置的导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该导轴上、搭载有记录头的托盘;设置于该托盘的切换部;以及与该托盘和移动相关地处于与该切换部抵接关系中的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部包括固定于该托盘、选择地与该构架滑接的第1抵接部;以及比该第1抵接部伸出高、但比该第1抵接部收纳低的可移动的第2抵接部,该推动装置包括配置于向该托盘的一方向的移动范围的一终端部、通过将该切换部朝一方向推动而将该第2抵接部收纳的第1推动装置;以及配置于向该托盘的他方向的移动范围的另一终端部、通过将该切换部朝他方向推动而将该第2抵接部伸出的第2推动装置,通过使该托盘向大致一终端部移动而将该第2抵接部收纳,该第1抵接部平行状地与所述构架滑接,使该托盘向另一终端部移动,将该第2抵接部伸出,该第2抵接部平行状地与所述构架滑接,可调节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18.如权利要求2、6、12或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被配置在该托盘的移动范围的印字范围之外。
19.如权利要求3、11或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1推动装置通过变更所述高度不同的抵接部以减小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该第2推动装置通过变更所述高度不同的抵接部以加大该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
20.如权利要求3、11或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头是通过吐出油墨来进行记录的喷射式头,在该托盘移动时与该第2推动装置动作结束大致相同的位置或外侧设置有对记录头进行喷溅用的引出头机构。
21.如权利要求3、11或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1推动装置被配置在比减小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
22.如权利要求3、11或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1推动装置被配置在比减小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至少托盘的加减速所必需的区间的外侧位置。
23.如权利要求3、11或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头是通过吐出油墨来进行记录的喷射式头,在与该第1推动装置动作结束大致相同的位置或内侧,配置有进行预备吐出用的喷溅机构。
24.如权利要求3、11或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2推动装置,被配置在比加大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
25.如权利要求3、11或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2推动装置在比加大记录头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印字动作时的印字范围更外侧被配置在至少托盘的加减速所必需的区间的外侧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3、6、11、12或1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推动装置对不同高度的抵接部的切换是在向被记录介质开始印字动作之前根据来自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主计算机的指示来进行。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从该主计算机发出的选择被记录介质为文件袋的指令,由所述推动机构进行高度不同的抵接部的变更动作,使所述间隔变大。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从该主计算机发出的选择被记录介质为普通纸的指令,由所述推动机构进行高度不同的抵接部的变更动作,使所述间隔变小。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头为记录头单元,可装取地在该托盘上进行安装,在该记录头单元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凸状的被按压部,在该托盘内,在收纳该记录头单元的同时,形成了具有与该被按压部卡合的左右两侧板的向上方开放状的头部收纳部,在该左右两侧板上具有按压该被按压部的弹性按压体以及与该弹性按压体卡止的卡止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托盘的该头部收纳部中,具有除该记录头单元的喷嘴部以外分别支持底部和背面部的底部支持部和背面支持部,相对于该底部支持部和该背面支持部利用该弹性按压体对该记录头单元进行按压施力。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该弹性按压体斜下方向按压该被按压部,使其由该弹性按压体形成的向该背面支持部的按压力大于向底部支持部的按压力。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按压体由细簧构成,该细簧的基端部可摆动地安装在该托盘的左右两侧板的外面,该卡止部包括设置于该托盘的左右两侧板的外面、将该细簧的长度的中途部斜下方状进行按压卡止用的第1卡止部,以及将该细簧的自由端部卡止成不能向该侧板的外方脱出用的第2卡止部。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记录头单元中,具有可装取地收纳油墨盒用的向上开放状的油墨盒收纳部,该托盘具有将油墨盒向该记录头单元按压用的按压杆。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杆的按压力被设定成使该油墨盒朝向该记录头单元底部方向的形态。
3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与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可往复移动的托盘;以及可装取地在该托盘上进行安装的记录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在该记录头单元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凸状的被按压部,在该托盘内,在收纳该记录头单元的同时,形成具有与该被按压部卡合的左右两侧板的向上方开放状的头部收纳部,在该左右两侧板上具有按压该被按压部的弹性按压体以及与该弹性按压体卡止的卡止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托盘的该头部收纳部中具有除该记录头单元的喷嘴部以外分别支持底部和背面部的底部支持部和背面支持部,相对于底部支持部和背面支持部利用该弹性按压体对该记录头单元进行按压施力。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该弹性按压体斜下方向按压该被按压部,使其由该弹性按压体形成的向该背面支持部的按压力大于向底部支持部的按压力。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按压体由细簧构成,该细簧的基端部可摆动地安装在该托盘的左右两侧板的外面,该卡止部包括设置于该托盘的左右两侧板的外面、将该细簧的长度的中途部斜下方状进行按压卡止用的第1卡止部,以及将该细簧的自由端部卡止成不能向该侧板的外方脱出用的第2卡止部。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记录头单元中具有可装取地收纳油墨盒用的向上开放状的油墨盒收纳部,该托盘具有将油墨盒向该记录头单元按压用的按压杆。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杆的按压力被设定成使该油墨盒朝向该记录头单元底部方向的形态。
4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进行往复移动的托盘;对用纸进行印刷用的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往复移动的往复移动装置;在将通过该往复移动装置的往复移动的该托盘停止在所定位置时、当减速至第1速度以下时判断为该托盘已停止的第1判断装置;以及在通过该往复移动使该托盘往复移动进行印刷时,当减速至比第1速度快的第2速度以下时判断为托盘已停止的第2判断装置。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该托盘移动速度的编码器,对于减速中的该托盘,该第1判断装置在第1时间中没有得到来自该编码器的检测信号时,判断为在该时点停止,该第2判断装置在比第1时间短的第2时间中没有得到来自该编码器的检测信号时,判断为在该时点停止。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头是喷射式的喷射式头,该第1判断装置在向头部保护位置、退避位置、喷溅位置移动时由该第1速度进行停止判断。
4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进行往复移动的托盘;对用纸进行印刷用的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使该托盘往复移动、由该记录头对用纸进行印刷而在为了使该托盘往复移动而反转时、与其连动地进行用纸送纸的往复移动装置;以及控制该托盘移动的托盘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往复移动装置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往复移动,而在进行用纸的排纸时,将该托盘退避在该托盘的往复移动区间之外,该托盘移动控制装置在应由该记录头进行印刷的的指令后面没有后续的其它印刷指令、在与应进行用纸的送纸指令的送纸指令一起接受到应进行用纸的排纸指令的排纸指令的场合,按照该印刷指令,通过该往复移动装置将该托盘形成定速状态,而在印刷结束后立即根据该排纸指令由该往复移动装置将该托盘连续性地退避至该往复移动区间之外。
4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进行往复移动的托盘;对用纸进行印刷用的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在位于该托盘的往复移动区间外的间隔切换位置上、自动切换用纸与该记录头的间隔的间隔调整机构;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并使该托盘移动至该间隔切换位置的往复移动装置;以及在用纸的给纸中由该往复移动装置将该托盘移动至该间隔切换位置的托盘移动控制装置。
46.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对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使托盘往复移动、由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对用纸进行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用的往复移动程序;根据该往复移动程序,在将往复移动的该托盘停止在所定位置时、当减速至第1速度以下时判断为该托盘已停止的第1判断程序;以及根据该往复移动程序,在将该托盘往复移动进行印刷时、当减速至比第1速度快的第2速度以下时判断为该托盘已停止的第2判断程序。
47.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对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使托盘往复移动、由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对用纸进行印刷而在为使该托盘往复移动而反转时、与其连动地对进行所述用纸的送纸的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可使该托盘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而在进行用纸的排纸时,将该托盘退避在该托盘的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用的往复移动程序;以及在由配置在该托盘上的应由该记录头进行印刷的指令的印刷指令后面没有后续的其它印刷指令、在与应进行用纸的送纸指令的送纸指令一起接受到应进行用纸的排纸指令的排纸指令的场合、按照该印刷指令通过该往复移动程序将该托盘形成定速状态、而在印刷结束后立即根据该排纸指令由该往复移动程序将该托盘连续并退避至该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的往复移动控制程序。
48.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对与用纸的送纸方向大致正交地使托盘往复移动、由配置在该托盘上的记录头对用纸进行印刷而在为了使该托盘往复移动而反转时与其连动地进行所述用纸的送纸的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使该托盘朝一方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经过临时性的定速状态后减速、再反向加速形成定速状态后进行减速、使该托盘反复反转进行往复移动并使该托盘移动至位于该托盘的往复移动区间之外的该间隔的切换位置的使托盘移动用的往复移动程序;以及在用纸的给纸中根据该往复移动程序将该托盘移动至该间隔切换位置用的托盘移动控制程序。
全文摘要
在托盘(10)左右移动时的所定位置设有用于对记录头(15)和与被记录介质的间隔进行切换的间隔切换机构(30)。托盘(10)上朝下方向装有记录头(15),托盘的下端一侧附近的部位受该导轴可滑动地支持。具有配置成与沿托盘的背面纵向延伸的构架(12)的上端部的滑动部(12a)对置的不同高度的多个抵接部(52,53)的切换块状体(13)被支持成相对于该托盘可摆动。在构架的左端部,第1推动部(56)位于可与切换块状体(13)抵接并通过抵接使第1推动部的摆动姿势变化且抵接部(53)与构架(12)为滑接关系而提供小间隔。在构架的右端部,第2推动部(57)位于可与切换块状体(13)抵接并通过抵接使第1推动部的摆动姿势变化且抵接部(52)与构架(12)为滑接关系而提供大间隔。
文档编号B41J25/308GK1507392SQ028093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2日
发明者村井俊二, 山田正利, 佐本贤治, 利, 治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