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50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两个或多个来源喷射粉末的喷射装置,尤其指一种适用于中、高速单张纸胶印机上的自动喷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国内外大量中、高速胶印机中,为了避免纸张在油墨印迹不干燥时进入下一个流程,而造成被印张背面的粘连,即导致本张印品的印迹表面破坏,上张印品纸的背面蹭脏,通常在胶印机上设置有空气喷粉装置,使得在收纸过程中,通过该空气喷粉装置将专用粉状粒子物质随压缩空气一起喷洒在印刷面上,从而使得这些专用粉末粒子在压缩空气的强力作用下,附着在有粘度的未干油墨印层上,以保证印刷品质量,因此,喷粉装置的性能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分离效果、色泽关系和图文清澈与光亮。为此,人们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喷粉装置,其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为99257490.0的《自动喷粉装置》,其包含有气流控制阀,喷粉发生器,等距分布的喷粉头,相邻之间以通管插入式密封紧固连接成串联型式,在喷粉发生器的偏心位置设有喷粉自动补充的加粉罐,球阀设在加粉罐的下方与通管连接,具有多种出粉规格的出粉头与通管可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在添加粉未过程中,无需停机,即可完成加粉动作,因此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印刷生产效率和使用档次;而喷头喷粉量可调的性能易于满足各类胶印机对不同纸张的印品幅面及印刷速度的要求,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印刷使用的要求。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①由于出粉头的粉量调节是通过一挡圈的转动来实现,因此,一方面在调节时很不方便,可调性能差,容易卡死,很难满足最佳喷粉尘效果,另一方面也极使操作者身上粘上粉未;②由于所有的出粉头均与同一通管相连接,因此这种串联式的分配调节,无法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③由于加粉时,球阀的开闭与加粉罐盖开启是两个独立的操作,因此容易误操作而出现加粉时产生倒灌外喷现象,同时也在这段时间内极容易造成欠粉而影响印刷质量;④由于加粉罐的偏心设置,使得整个装置结构复杂;⑤喷粉头的出粉量受喷粉发生器内存粉量高低的限制,即粉存量高位时出粉量大,粉存量低位时出粉量小,从而影响了喷粉效果。因此,这样的喷粉装置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出粉头的粉量调节方便,可调性能好且喷粉效果佳的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既能满足补粉时不必停机,又能克服倒灌外喷现象发生的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喷粉头的出粉量不受喷粉发生器内存粉量高低限制的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包括气源、带气流输入口和粉尘输出口的储粉发生器以及多个喷粉头,所述的气源与所述的气流输入口之间通过输入管密封连接,并在二者之间设有控制气流通断的控制阀,而所述的喷粉头通过输出管与所述的粉尘输出口相连,所述的储粉发生器上置有喷粉自动补充的加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粉头分别与各自的输出管相连接而呈并联式分布,在所述的粉尘输出口处安装有与所述的喷粉头相对应的并能分别控制各自喷粉头喷粉量的分路输出调节阀。
所述加粉装置又可以包括底部设有贯穿孔的桶座、位于桶座上的桶体以及头部穿越贯穿孔后并与贯穿孔相配合的锥形阀,所述的锥形阀的尾端设有一弹簧座,在所述的锥形阀外套有一端抵于所述的弹簧座上,另一端抵于所述桶座内壁的弹簧;在所述的桶体上还设有带启闭螺杆的桶盖,所述螺杆上端与桶盖相螺接,而其下端则与弹簧座相抵。
所述的控制阀可以为一电磁气控阀,所述的电磁气控阀线圈则通过电器信号控制器与一感知有无纸张通过的光传感器相连。
所述的储粉发生器可以包括底部带穿孔的储粉罐和控制盖,一拉杆的一端穿过穿孔后与所述的控制盖相螺接,另一端位于储粉罐外并用使二者紧固定成一体的螺母旋紧;所述的气流输入口和粉尘输出口位于控制盖的上端面,并在所述的控制盖内设有连通气流输入口和粉尘输出口的横向气流通道,以及贯通横向气流通道与储粉罐内腔的进气孔和出粉孔,而在所述的出粉孔处的横向通道内还设有带通孔的调节气流粉尘大小的总阀杆,与所述的总阀杆固定连接的总旋钮则位于控制盖的正面处。
所述的进气孔处以连接有插入至储粉罐下底部的吹粉管为佳,并在吹粉管外设置有排除储粉罐内潮气的加热器。
所述的分路输出调节阀可以包括位于控制盖上的阀体和插装在阀体上的与各喷粉头相对应的分阀杆,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盖上的粉尘输出口相连通的入口端和与相应输出管相连接的出口端,所述的阀体内设有连通进口端和相应出口端的各通道,并在所述的各分阀杆上设有与各自通道相通断的通气孔,与所述的各分阀杆固定连接的分旋钮则分布在所述控制盖的正面处。
所述的阀体上可以设有防止分阀杆轴向窜动和限制调节范围的限位螺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各喷粉头的粉量调节只需通过相应分路输出调节阀的调节即可实现,且由于喷粉头相互间呈并联分布,因此,一方面使得调节起来较为方便,易于操作,也不会出现卡死等现象,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喷粉头之间的喷粉量互不干扰,可达到理想的喷粉效果;再者,采用与桶盖相互动的锥形阀,可避免误操作所带来的倒灌外喷现象;另外,在进气孔处设置的吹粉管,使得粉尘输出口的出粉不再受储粉发生器内存粉量高低的影响,可保证喷粉的效果;而由于气流输入口和粉尘输出口位于控制盖的上端面,则加粉装置无需偏心设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调节方便,喷粉效果好,可值得在胶印机上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去掉气源装置后);图3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调节气流粉尘的总阀杆在直通气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调节气流粉尘的总阀杆在半通气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调节气流粉尘的总阀杆在关闭直通气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喷粉自动装置包括气源、带气流输入口24和粉尘输出口41的储粉发生器15以及多个喷粉头14,所述的气源由压缩机1提供,压缩机1的出口与气流输入口24之间通过输入管2密封连接,并在二者之间设有控制气流通断的控制阀19;各喷粉头14的位置按胶印纸张的辐面或油墨的实际情况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喷粉头14的数量为六个,并按等距离分布在喷粉杆12上,再分别通过各自的输出管11与所述的粉尘输出口41相连,使得各喷粉头14呈并联式分布,在所述的粉尘输出口41处还安装有六个与所述的喷粉头14相对应的,并能分别控制各自喷粉头14喷粉量的分路输出调节阀9;所述的储粉发生器15上置有喷粉自动补充的加粉装置5。
所述的储粉发生器15包括底部带穿孔的储粉罐20和控制盖17,控制盖17的下端面设有能嵌入O型密封圈的环形沟槽,储粉罐20的上端位于该沟槽内,并用一拉杆21将两者紧固成一体,即用拉杆21的一端穿过穿孔后与控制盖17相螺接,拉杆21的另一端则位于储粉罐20外并用盖形螺母16旋紧,使得整个储粉发生器15不产生外漏现象;所述的气流输入口24和粉尘输出口41位于控制盖17的上端面,并在控制盖17内制有连通气流输入口24和粉尘输出口41的横向气流通道43,以及贯通横向气流通道43与储粉罐20内腔的垂直分布的进气孔44和出粉孔40,所述的气流输入口24处安装有上述控制阀19,所述的进气孔44处连接有插入至储粉罐20下底部的吹粉管22,使得粉料在自重互补作用下,储粉罐20内粉料的高位与低位不再影响粉尘输出口41处的粉尘量度;并在吹粉管22外设置有排除储粉罐20内潮气的加热器23,该加热器23可采用常规的加热元件,这样压缩空气进入储粉罐20前先转变为热气后吹粉,以免粉料因受潮而影响喷粉质量,从而确保了喷粉装置的稳定有效地工作。而在所述的出粉孔40处的横向通道内43还设有带通孔42的调节气流粉尘大小的总阀杆29,且出粉孔40的宽度与总阀杆29的轴心之间的夹角≥160°,这样随着总阀杆29的转动,其上的通孔42打开或关闭粉尘输出口41与气流输入口24及出粉口40之间的连通,因此,调节总阀杆上的通孔42与横向气流通道43及出粉孔40之间的开口度,即可在粉尘输出口41上得到不同配比的粉气。
所述的分路输出调节阀9包括固定在控制盖17上的阀体33和插装在阀体33上的六个分阀杆32,阀体33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盖17上的粉尘输出口41相连通的入口端和与相应输出管11相连接的六个出口端,并在阀体33内分别设有使进口端与相应出口端相连通的各通道,而在所述的各分阀杆32上设有与各自的通道相配合的通气孔,为了防止各分阀杆32在转动过程中,发生轴向窜动,在阀体33上分别设有能伸入各分阀杆32上的相应限位孔的限位螺钉30,同时,该限位螺钉30也限制了相应分阀杆33的调节范围,另外还在每一分阀杆32上装有O型密封圈,以防止外漏,该分阀杆32的工作原理与总阀杆29相同,即调整各分阀杆32通气孔的开口角度,便可在对应的喷粉头上得到所需的喷粉量。
所述加粉装置5又包括底部设有贯穿孔的桶座34、位于桶座34上的桶体38以及头部穿越贯穿孔后并与贯穿孔相配合的锥形阀35,所述的桶座34安装在分路输出调节阀9的阀体33上,并通过分路输出调节阀阀体的直通孔39与储粉罐20相连通;所述的锥形阀35的尾端设有一弹簧座37,在锥形阀35外套有一端抵于弹簧座37上,另一端抵于桶座34内壁的塔形弹簧36,使得锥形阀35始终具有关闭贯穿孔的趋势;在所述的桶体38上端设有桶盖6,在桶盖6的的中心处安装有启闭螺杆7,该螺杆7的上端与桶盖6相螺接,而其下端则与上述弹簧座37相抵。当不停机供给粉料时,只要向上旋启闭螺杆7,随着螺杆7的上移,弹簧座37在塔形弹簧36的回复力作用下,也随之上移,带动锥形阀35上移后,关闭桶座34底部的贯穿孔;当加上粉料后,旋入启闭螺杆7,螺杆7下端推动弹簧座37压缩塔形弹簧37,并推动锥形阀35下移而打开贯穿孔,同时气压逐渐平衡而自动供给粉料,因此在加粉过程中,胶印机无需停机,同时也不会出现倒灌外喷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阀19用一电磁气控阀,该电磁气控阀是由电磁铁27、动铁芯26、弹簧25和阀座组成,电磁气控阀线圈通过电器信号控制器3与一感知有无纸张通过的光传感器13相连。
为了使外形美观,在储粉罐20与桶体38之间的部件均放置在一箱体10内,并在箱体10面板上设有六个分别与相应分阀杆固定连接的分旋钮31和与总阀杆相固定连接的总旋钮28,并在各分旋钮31部位处的面板上装有量度指示标贴8,当分旋钮31旋向小头端方向时转动时,表示粉尘输出量度变小,反至则粉尘输出量度变大,这样以便于操作者调节;同时在箱体10面板上还设有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和信号指示灯等元件,在箱体10背面设有四个用于安装在胶印机上的固定孔。
工作时,接通压缩机1电源,压缩机1起动提供压缩空气,当纸张经过时,光电传感器13动作,通过电器信号控制器3的作用下,电磁铁27通电,动铁芯26被吸起而使气流导通,同时又因电磁铁27失电,动铁芯26在弹簧25回复力的作下复位而关闭气流,就这样,受信号控制的压缩气流时通时断,变成了脉冲气流,该脉冲气流进入气流输入口24后分为二路流动(如图4所示),一路直接通过横向气流通道43及总阀杆29上的通孔42后从粉尘输出口41处流出;另一路经加热器23和吹粉管22进入储粉罐20内,搅动储粉罐20内的粉未,并带动粉未从出粉孔40再经总阀杆29上的通孔42中流出,在第一路气流的带动下,粉气混合物一同从粉尘输出口41中流出,该粉气混合物再经阀体33上的各入口端、各通道至分阀杆32的通气孔、出口端及各输出管11至各喷粉头14上喷出,在这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总旋钮4改变总阀杆上通孔42的位置,在粉尘输出口41上得到不同的粉气配比,旋转总旋钮4,使总阀杆29上的通孔42与横向通道43相一致,此时总阀杆29关闭出粉孔40,无粉未输出,在粉尘输出口41只有气流流过,而且是最大量的气流;当继续转动总旋钮4至如图5所示的位置,此时,总阀杆29上的通孔42即与出粉孔40相通,又使得气流输入口24与粉尘输出口41直接相通,此时,在粉尘输出口41中流过的是粉气混合物;再继续转动总旋钮4,至总阀杆29上的通孔42与出粉孔40相对,如图6所示,此时关闭气流输入口24与粉尘输出口41之间的直接连通,这样,压缩气流全部进入储粉罐20内腔,将大量的粉尘从出粉孔40中吹出,此时流过粉尘输出口41的含粉量是最大的。因此只要适当调节总阀杆29的位置,就能得到理想的粉尘量度。同时,各喷粉头14上喷粉量的大小通过转动分旋钮9,使得各分阀杆32上的通气孔得到不同的开口度,即根据不同幅面印品的需要,调节合适的喷粉头14的喷粉量大小,以获得最佳的喷粉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其包括气源、带气流输入口和粉尘输出口的储粉发生器以及多个喷粉头,所述的气源与所述的气流输入口之间通过输入管密封连接,并在二者之间设有控制气流通断的控制阀,而所述的喷粉头通过输出管与所述的粉尘输出口相连,所述的储粉发生器上置有喷粉自动补充的加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粉头分别与各自的输出管相连接而呈并联式分布,在所述的粉尘输出口处安装有与所述的喷粉头相对应的并能分别控制各自喷粉头喷粉量的分路输出调节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粉装置又包括底部设有贯穿孔的桶座、位于桶座上的桶体以及头部穿越贯穿孔后并与贯穿孔相配合的锥形阀,所述的锥形阀的尾端设有一弹簧座,在所述的锥形阀外套有一端抵于所述的弹簧座上,另一端抵于所述桶座内壁的弹簧;在所述的桶体上还设有带启闭螺杆的桶盖,所述螺杆上端与桶盖相螺接,而其下端则与弹簧座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为一电磁气控阀,所述的电磁气控阀线圈则通过电器信号控制器与一感知有无纸张通过的光传感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粉发生器包括底部带穿孔的储粉罐和控制盖,一拉杆的一端穿过穿孔后与所述的控制盖相螺接,另一端位于储粉罐外并用使二者紧固定成一体的螺母旋紧;所述的气流输入口和粉尘输出口位于控制盖的上端面,并在所述的控制盖内设有连通气流输入口和粉尘输出口的横向气流通道,以及贯通横向气流通道与储粉罐内腔的进气孔和出粉孔,而在所述的出粉孔处的横向通道内还设有带通孔的调节气流粉尘大小的总阀杆,与所述的总阀杆固定连接的总旋钮则位于控制盖的正面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处连接有插入至储粉罐下底部的吹粉管,并在吹粉管外设置有排除储粉罐内潮气的加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路输出调节阀包括位于控制盖上的阀体和插装在阀体上的与各喷粉头相对应的分阀杆,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盖上的粉尘输出口相连通的入口端和与相应输出管相连接的出口端,所述的阀体内分别设有连通进口端和相应出口端的各通道,并在所述的各分阀杆上设有与各自通道相通断的通气孔,与所述的各分阀杆固定连接的分旋钮则分布在所述控制盖的正面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上设有防止分阀杆轴向窜动和限制调节范围的限位螺钉。
专利摘要一种印刷用的自动喷粉装置,其在原有的气源、带气流输入口和粉尘输出口的储粉发生器以及多个喷粉头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在所述的喷粉头分别与各自的输出管相连接而呈并联式分布,在所述的粉尘输出口处安装有与所述的喷粉头相对应的并能分别控制各自喷粉头喷粉量的分路输出调节阀。采用上述结构后,各喷粉头的粉量调节只需通过相应分路输出调节阀的调节即可实现,且由于喷粉头相互间并联分布,因此,一方面使得调节方便,易于操作,也不会出现卡死等现象,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喷粉头之间的喷粉量互不干扰,可达到理想的喷粉效果;再者,采用与桶盖相互动的锥形阀,可避免误操作所带来的倒灌外喷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调节方便,喷粉效果好,可值得在胶印机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41F23/00GK2664906SQ200320107920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0日
发明者高明印, 王如盛 申请人:象山盛润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