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图案形成方法及其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19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图案形成方法及其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输出用于进行色校正的测试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当需要在连续形成n张图像的过程中进行校准时,中断图像形成处理并执行校准处理,且在该校准处理结束后再次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处理方法。而且,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在打印机的使用中以规则的间隔打印色标,并利用传感器检测该色标,且根据所检测的颜色而决定色校正值的方法。日本专利的第315030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特开平10-224653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于上述背景而形成的,实现良好的色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生成与应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的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使利用该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的可视化单元。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生成色校正用图案的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将利用该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形态,依据应形成的区域进行变更的变更单元、使利用该变更单元所变更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的可视化单元。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可视化单元由将图像形成于记录媒体的图像形成单元构成,且前述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在前述记录媒体中,生成与容许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区域对应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形成前述色校正用图案、依据用户的要求所输入的输入图像,且前述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在前述记录媒体中,生成可在形成有输入图像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之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可视化单元由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构成,且前述变更单元在前述记录媒体中,依据容许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区域分割色校正用图案,而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将利用前述变更单元所分割的色校正用图案形成于复数个记录媒体中。
较为适宜的是,还具有读取在前述记录媒体中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并检测所读取的色校正用图案的特征量的检测单元、根据利用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特征量进行色校正处理的校正单元,且前述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在前述记录媒体中,生成与容许形成前述色校正用图案的区域,且可利用前述检测单元进行读取的区域对应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从复数个种类的记录媒体中供给任一种类的记录媒体的媒体供给单元、在前述媒体供给单元所供给的记录媒体上,由与该记录媒体的种类对应的动作模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依据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动作模式,从复数个种类的记录媒体中选择色校正用的记录媒体并供向前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控制单元。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控制单元将可由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动作模式使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选择作为色校正用的记录媒体。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将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像的记录媒体进行传送的传送单元、当对与既定尺寸相比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记录媒体,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色校正用图案时,使利用前述传送单元的记录媒体的传送速度较在既定尺寸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场合缓慢的控制单元、从利用前述传送单元所传送的记录媒体中读取色校正用图案的读取检测单元。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执行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时,插入色校正用图案的形成处理,且前述控制单元在对与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使用的记录媒体相比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记录媒体,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情况下,与由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形成了图像的记录媒体相比,以较慢的传送速度将形成有色校正用图案的记录媒体进行传送。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从复数个种类的记录媒体中供给1个记录媒体的媒体供给单元、在由前述媒体供给单元所供给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在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情况下,使前述媒体供给单元从复数个种类的记录媒体当中供给最大的记录媒体的控制单元。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至少供给色校正用图案的图像数据的数据供给单元、根据由前述数据供给单元所供给的图像数据,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根据在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进行色校正处理的校正单元、依据在色校正处理的结果被反映后的图像形成处理中所使用的颜色,使利用前述数据供给单元所供给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图像数据进行变化的控制单元。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控制单元将由在色校正处理结果被反映后的图像形成处理中所使用的颜色构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图像数据,供向前述图像形成单元。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以预先设定的处理速度至少将色校正用图案形成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形成单元、依据前述处理速度,使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进行变化的控制单元、读取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检测单元。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图像形成单元至少利用第1处理速度或较该第1处理速度快的第2处理速度形成图像,且前述控制单元在由前述第2处理速度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情况下,与利用前述第1处理速度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场合相比,形成较大的色校正用图案。
较为适宜的是,还具有以对应于前述处理速度的传送速度,将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进行传送的传送单元,且前述检测单元从利用前述传送单元所传送的记录媒体中,读取色校正用图案。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至少在记录媒体上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图像形成单元、将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进行传送的传送路径、设于前述传送路径上并检测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特征量的检测单元、依据在前述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记录媒体的速度,对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进行变更的控制单元。
较为适宜的是,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复数个颜色的碳粉像,并使所形成的碳粉像在记录媒体上进行定影,且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实行定影处理的图像的特征量。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案形成方法是一种使图像形成装置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图案形成方法,生成与应形成的区域对应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且使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图案形成方法是一种使图像形成装置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图案形成方法,生成色校正用图案,并将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形态依据应形成的区域进行变更,且使所变更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程序是在含有计算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前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生成对应于应形成的区域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的步骤、使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的步骤。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程序是在含有计算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前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生成色校正用图案的步骤、将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形态依据应形成的区域进行变更的步骤、使所变更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的步骤。
如利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进行良好的色校正。


图1所示为串联式的打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
图2为利用打印装置10所打印的测试图像的示例。
图3为利用打印装置10所分割打印的测试图像的示例。
图4所示为利用打印装置10而依据打印速度被变更的测试图像的示例。
图5为第1图像处理装置20的机能构成的示例。
图6为用于说明打印装置10的第1动作(S10)的流程图。
图7为用于说明第1作业生成处理(S110)的流程图。
图8中(A)为记录用纸32或测试图像的大小和动作模式的关系的说明,(B)为不变更用纸托盘17的动作模式而降低记录用纸32的传送速度的方法的说明。
图9为第2图像处理装置22的机能构成的示例。
图10为用于说明打印装置10的第2动作(S20)的流程图。
图11为用于说明第2作业生成处理(S210)的流程图。
图12为依据在后续作业中所使用的颜色的组合而打印的测试图像的示例。
图13为依据记录用纸32的传送方向而使测试图像的可印刷区域变化的情况的说明,(A)为传送方向被变更前的记录用纸32的示例,(B)为传送方向被变更后的记录用纸32的示例。
符号的说明10打印装置12图像读取单元14图像形成单元14Y第1图像形成单元14M第2图像形成单元14C第3图像形成单元14K第4图像形成单元16中间转印装置17用纸托盘17a第1用纸托盘
17b第2用纸托盘18用纸传送路19定影器20第1图像处理装置22第2图像处理装置30原稿32记录用纸32a第1记录用纸32b第2记录用纸122平板盖124平板玻璃130图像读取装置132光源134全比例镜(full rate mirror)135第1半比例镜(half rate mirror)136第2半比例镜(half rate mirror)137成像透镜138图像读取元件140光扫描装置140Y光扫描装置142Y半导体激光143Y第1反射镜
144Y第2反射镜148Y第3反射镜149Y第4反射镜150Y图像形成装置152感光鼓152Y、152M、152C、152K感光鼓154YScorotron156显影器156Y显影器158Y清洁装置160中间转印皮带162一次转印轧辊162Y第1一次转印轧辊162M第2一次转印轧辊162C第3一次转印轧辊162K第4一次转印轧辊164驱动轧辊165第1传动轧辊166转向轧辊167第2传动轧辊168支承轧辊169第3传动轧辊
181a第1供纸滚子181b第2供纸滚子182滚子对183抗蚀轧辊(resist roll)185二次转印轧辊186传送皮带187送出通路189测色传感器200数据获取部210动作模式设定部212用纸选择部214处理速度选择部216传送速度控制部220图像校正部225参数存储部230网板处理部232测试图像检测部235写入控制部240色校正控制部242面片(patch)选择部250测试图像存储部260色校正部
262测试图像检测部264校正值决定部322打印区域324非打印区域326测试图像326a~326h校正图案400被检测区域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形态]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
首先,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打印装置10进行说明。
图1所示为串联式的打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
如图1所示,打印装置10包括图像读取单元12、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装置16、复数个用纸托盘17、用纸传送路18、定影器19及图像处理装置20。该打印装置10也可为一种复合机,除了将从个人计算机(未图示)等所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的打印机能以外,还可兼有利用图像读取装置12的作为全彩色复印机的机能及作为传真机的机能。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以设有复数个感光鼓152的串联式的打印装置10作为具体例子进行说明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例如只设置有1个感光鼓152的打印装置。
首先,对打印装置10进行概略说明,在打印装置10的上部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12及图像处理装置20,并作为图像数据的输入单元及打印装置10的控制单元而发挥作用。图像读取装置12读取原稿30上所表示的图像,并向图像处理装置20进行输出。图像处理装置20对从图像读取装置12所输入的图像数据,或通过LAN等网络线路从个人计算机(未图示)等所输入的图像数据,施行灰度校正及图像分辨率校正等图像处理,且对图像形成单元14进行输出。
在图像读取装置12的下方,对应构成彩色图像的颜色,设置有复数个图像形成单元14。在本例中,对应黄(Y)、品红(M)、青(C)、黑(K)各种颜色,第1图像形成单元14Y、第2图像形成单元14M、第3图像形成单元14C及第4图像形成单元14K沿中间转印装置16相距一定间隔水平排列。中间转印装置16使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皮带160沿图中箭形符号的方向进行旋转,且这4个图像形成单元14Y、14M、14C、14K根据图像处理装置20所输入的图像数据,依次形成各色碳粉像,并在使这些复数个碳粉像彼此重合时向中间转印皮带160进行转印(一次转印)。另外,各图像形成单元14Y、14M、14C、14K的颜色顺序,并不限定于黄(Y)、品红(M)、青(C)、黑(K)的顺序,也可为黑(K)、黄(Y)、品红(M)、青(C)的顺序等,其顺序是任意的。另外,关于本发明之可视化单元,为例如图像形成单元14及中间转印装置16的组合,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为例如图像处理装置20。
用纸传送路18设置于中间转印装置16的下方。从第1用纸托盘17a或第2用纸托盘17b所供给的记录用纸32a或32b,被在该用纸传送路18上进行传送,并使在上述中间转印皮带160上进行多重转印的各色碳粉像一起被转印(二次转印),且所转印的碳粉像由定影器37被定影并向外部排出。
接着,关于打印装置10的各构成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单元12具有用于载置原稿30的平板玻璃124、将该原稿30在平板玻璃24上进行按压的平板盖122、读取在平板玻璃124上所载置的原稿30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130。该图像读取装置130采用由光源132对平板玻璃124上所载置的原稿30进行照明,并使来自原稿30的反射光影像,通过由全比例镜(full ratemirror)134、第1半比例镜(half rate mirror)135、第2半比例镜(halfrate mirror)136及成像透镜137构成的缩小光学系统,在由CCD等构成的图像读取元件138上进行扫描曝光,且利用该图像读取元件138将原稿30的颜料反射光影像以一定的象素密度(例如16点/mm)进行读取的构成。
图像处理装置20对利用图像读取单元12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施行黑点补偿、原稿的位置偏离校正、亮度/色空间转换、图像灰度校正、消框、颜色/移动编辑等一定的图像处理。另外,由图像读取单元12所读取的原稿30的颜料反射光影像,为例如红(R)、绿(G)、蓝(B)(各8比特)的3色原稿反射率数据,通过利用图像处理装置20的图像处理,被转换为黄(Y)、品红(M)、青(C)、黑(K)(各8比特)的4色原稿颜料灰度数据(光栅数据)。
第1图像形成单元14Y、第2图像形成单元14M、第3图像形成单元14C及第4图像形成单元14K沿水平方向相距一定间隔并列配置,除了形成图像的颜色不同以外,在构成上大致相同。因此,下面对第1图像形成单元14Y进行说明。另外,各图像形成单元14的构成通过付以Y、M、C或K而进行区别。
图像形成单元14Y具有依据图像处理装置20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而扫描激光的光扫描装置140Y、通过利用该光扫描装置140Y所扫描的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50Y。
光扫描装置140Y将半导体激光142Y依据黄(Y)的图像数据进行调制,并从该半导体激光142Y依据图像数据射出激光LB(Y)。从该半导体激光142Y所射出的激光LB(Y),通过第1反射镜143Y及第2反射镜144Y照射向旋转多面镜146Y,利用该旋转多面镜146Y被偏转扫描,并通过第2反射镜144Y、第3反射镜148Y及第4反射镜149Y而照射到图像形成装置150Y的感光鼓152Y上。
图像形成装置150Y由沿箭形符号A的方向以一定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的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52Y、使该感光鼓152Y的表面同样带电的作为带电装置的一次带电用Scorotron 154Y、将感光鼓152Y(原文为154Y)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器156Y、清洁装置158Y构成。感光鼓152Y由Scorotron154Y被同样带电,并通过利用光扫描装置140Y所照射的激光LB(Y)而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52Y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利用显影器156Y而由黄(Y)碳粉被显影,并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16上。另外,在碳粉像的转印作业之后,附着在感光鼓152Y上的残留碳粉及纸粉等,利用清洁装置158Y被消除。
其它的图像形成单元14M、14C及14K也与上述同样地,形成品红(M)、青(C)、黑(K)各色的碳粉像,并将所形成的各色碳粉像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16上。
中间转印装置16具有在驱动轧辊164、第1传动轧辊165、转向轧辊166、第2传动轧辊167、支承轧辊168及第3传动轧辊169间以一定的张力进行环绕挂接的中间转印皮带160(图像承载体),并通过利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使驱动轧辊164被旋转驱动,而沿箭形符号A的方向以一定的速度将该中间转印皮带160循环驱动。中间转印皮带160是通过将例如具有可挠性的聚酰亚胺等的合成树脂薄膜形成带状,并将该形成带状的合成树脂薄膜的两端利用熔接等进行连接而形成环形皮带状的。
而且,中间转印装置16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4Y、14M、14C、14K相对的位置分别具有第1一次转印轧辊162Y、第2一次转印轧辊162M、第3一次转印轧辊162C及第4一次转印轧辊162K,并将感光鼓152Y、152M、152C、152K上所形成的各色碳粉像,利用这些一次转印轧辊162在中间转印皮带160上进行多重转印。另外,在中间转印皮带160上所附着的残留碳粉,利用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下流所设置的皮带用清洁装置的清洁片或刷子而被清除。
在用纸传送路18上设置有用于从第1用纸托盘17a或第2用纸托盘17b取出第1记录用纸32a或第2记录用纸32b的第1供纸滚子181a及第2供纸滚子181b、用纸传送用的滚子对182、将记录用纸32a及32b在既定的时间向二次转印位置进行传送的抗蚀轧辊(resistroll)183。
而且,在用纸传送路18上的二次转印位置,设置有与支承轧辊168进行压接的二次转印轧辊185,在中间转印皮带16上被多重转印的各色的碳粉像通过利用该二次转印轧辊185所产生的压接力及静电力,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用纸32a或32b上。转印有各色碳粉像的记录用纸32a或32b,利用2个传送皮带186向定影器19传送。
定影器19通过对上述转印有各色碳粉像的记录用纸32a或32b施行加热处理及加压处理,而使碳粉在记录用纸32a或32b上熔融固定。
在定影器19的后段,作为用纸传送路18的一部分,设有送出通路187,被施以定影处理(加热或加压)的记录用纸32a或32b,通过送出通路187向打印装置10的外部排出,并装载于出纸托盘上。而且,在送出通路187上设有测色传感器189(检测单元)。测色传感器189从在送出通路187上被传送的记录用纸32a或32b读取图像,并计测该图像的特征量。由测色传感器189所计测的特征量,为例如颜色数据(各色的浓度、彩度、色相、色分布等)。
下面,对形成本发明的背景及本实施形态的概要进行说明。
打印装置10因环境变化和装置特性的变动等,所印刷的图像的浓度或灰度再现性等出现变化。特别是在连续打印复数个图像的情况下,打印中的环境变化和装置特性产生变动,在利用同一打印要求所打印的复数个图像间,画质变得参差不齐,发色变动明显。
因此,最好根据打印装置10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进行色校正处理。这里,在色校正处理中包括打印测试图像的测试图像打印处理、对作为基准的装置特性和现在的装置特性的差分进行检测之差分检测处理及根据该差分检测处理的结果而对装置特性进行调整的调整处理等。
特别是本实施形态中的打印装置10在连续地打印图像时,可在记录用纸32上形成测试图像,并进行基于该测试图像的色校正处理。即,本例的打印装置10通过在用户所要求的打印处理中插入色校正处理,可降低连续印刷处理中的发色变动。
另外,也考虑过根据感光体152或中间转印皮带160上的碳粉像进行校正处理。但是,感光体152上所形成的碳粉像为单色,难以借此推定使复数个颜色的碳粉重合的情况下的发色。而且,当碳粉像在记录用纸32上被熔融固定时,记录用纸32的表面特性、复数个颜色的碳粉像的重合顺序及这些碳粉的性质等彼此关联发色,所以根据中间转印皮带160等上面所形成的碳粉像难以进行充分的色校正。因此,打印装置10最好根据记录用纸32上所形成的碳粉像,进行色校正处理。更佳的是,打印装置10根据在记录用纸32上被定影的碳粉像,进行色校正处理。因此,本实施形态中的打印装置10,利用送出通路187上所设置的测色传感器189,从传送中的记录用纸32上读取测试图像,并根据所读取的测试图像进行色校正处理。
当象这样进行基于测试图像的色校正处理时,打印装置10最好在记录用纸32上打印包含尽可能多的校正图案的测试图像。这是因为,无论是利用打印装置10自动进行的色校正处理,还是用户一面辨认测试图像一面进行的色校正处理,都是校正图案的数目越多,色校正处理的精度越高。
而且,因同样的理由,打印装置10最好在记录用纸32上打印包含尽可能大的校正图案的测试图像。
但是,可打印所需的测试图像的尺寸的记录用纸32,有时在任一用纸托盘17中都无法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进行记录用纸32的交换或手动等烦杂的作业。特别是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在用户所要求的打印处理中插入了色校正处理,所以当用户对必要尺寸的记录用纸32进行手动操作时,生产性显著下降。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的打印装置10依据在记录用纸32中的可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对所打印的测试图像的形态进行变更。具体地说,打印装置10对测试图像所包含的校正图案的数目或大小,或校正图案间隔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更。而且,作为测试图像的变更方法,打印装置10也可将测试图像进行分割并将所分割的测试图像在复数个记录用纸32上进行印刷。
图2为利用打印装置10所打印的测试图像的示例。
本实施形态中的打印装置10如图2所示,将用户请求进行打印处理的图像(请求图像)、色校正用图案(即测试图像)在同一记录用纸32上进行打印。届时,打印装置10对打印有请求图像的打印区域322、不打印请求图像的非打印区域324进行判定,并依据非打印区域324的大小及形状而变更测试图像326。具体地说,本例的测试图像326包括复数个校正图案326a~326h,并以所打印的校正图案的数目尽可能多,且各个校正图案尽可能大的形态,使校正图案326a~326h的数目、大小及间隔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更。
而且,因为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需要利用固定在送出通路187上的测色传感器189而读取测试图像,所以最好依据可利用测色传感器189所读取的区域(被检测区域400),对测试图像326(即校正图案的数目、大小、形状或间隔等)进行变更。
因此,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依据非打印区域324和被检测区域400的重合区域的大小及形状,变更测试图像326的大小及形状。
图3为利用打印装置10被分割打印的测试图像的示例。
如图3所示,非打印区域324和被检测区域400的重合区域,较图2所示的窄,所以测试图像326所包含的全部的校正图案326a~326h有时不能打印在1张记录用纸32上。
所以,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将测试图像326分割为包括校正图案326a~326d的第1测试图像、包括校正图案326e~326h的第2测试图像,并将第1测试图像打印在第1记录用纸32-1上,将第2测试图像打印在第2记录用纸32-2上。
图4为利用打印装置10而依据打印速度进行变更的测试图像的示例。
打印装置10以复数个动作模式进行打印处理。这里,所谓的动作模式为图像形成单元14或中间转印装置16等打印装置10的各构成的动作类型,可根据记录媒体32的大小或重量、图像的种类(彩色/单色)、图像的分辨率、双面打印/单面打印或用户的指定(用户选择模式)等进行设定。依据该动作模式,打印装置10在单位时间的打印张数(即打印速度)是不同的。因此,打印有图像的记录用纸32通过送出通路187被送出的速度,也依据动作模式进行变化。
这样,当记录用纸32被送出的速度进行变化时,利用测色传感器189之测试图像的读取精度也进行变化。即,记录用纸32的送出速度越快,测试图像的读取精度越低。因此,本实施形态的测试装置10如图4所示,依据记录用纸32的送出速度,将测试图像所包含之校正图案326a~校正图案326h至少沿送出方向进行扩大打印。具体地说,打印装置10在送出通路187(即测色传感器189的附近)的传送速度达到2倍时,在记录用纸32上打印使校正图案326a~326h沿传送方向扩大2倍的测试图像326。届时,因为应打印的测试图像326扩大而无法收纳在1张记录用纸32中,所以打印装置10将被扩大的测试图像进行分割,并分别打印在第1记录用纸32-1及第2记录用纸32-2上。
另外,在双面打印模式等中,有时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32通过可利用测色传感器189进行检测的位置2次以上,有时该记录用纸32在测色传感器189的附近为了变更传送方向而降低传送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10也可依据通过可利用测色传感器189进行检测的位置的次数、通过可利用测色传感器189进行检测的位置的速度等,变更校正图案326a~326h的大小。
接着,对控制上述测试图像326的打印处理及基于该测试图像326的色校正处理等的图像处理装置20进行说明。
图5为第1图像处理装置20的机能构成示例。
如图5所示,图像处理装置20具有数据获取部200、动作模式设定部210、图像校正部220、参数存储部225、网板处理部230、写入控制部235、色校正控制部240、测试图像存储部250及色校正部260。而且,动作模式设定部210包括用纸选择部212及处理速度选择部214,色校正控制部240包括面片选择部242,色校正部260包括测试图像检测部262及校正值决定部264。
另外,图像处理装置20所包含的上述各构成,也可由软件或硬件的任一种形式实现。
数据获取部200从图像读取单元12(图1)或用户的个人计算机获取包括图像数据等的打印请求数据,并根据所获取的图像数据至少生成1个作业。所谓作业,是指图像处理装置20、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装置16、用纸托盘17、用纸传送路18及定影器19等中的处理单位,包括例如只进行请求图像的打印的通常作业及进行测试图像的打印的校正作业等。这些作业包括应打印的图像数据及用于规定动作模式的信息(以下称为模式规定信息)等。在该模式规定信息中包括打印张数、打印所用的记录用纸、彩色/单色、网板的种类及输出分辨率等信息。数据获取部200在生成作业后,将所生成的作业向图像校正部220及动作模式设定部210等进行输出。
而且,数据获取部200依据来自色校正控制部240的控制,生成校正作业。本实施形态中的数据获取部200如图2~图4所示,将用于打印由请求图像和测试图像合成的合成图像的作业作为校正作业生成。具体地说,数据获取部200变更所生成的通常作业的内容,并生成校正作业。因此,在本例的校正作业中,包括请求图像和测试图像所合成的图像数据及模式规定信息等。
而且,数据获取部200在生成校正作业时,将校正作业所包含之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对色校正部260进行输出。
动作模式设定部210依据数据获取部200所输入的作业(模式规定信息)决定动作模式,并以所决定的动作模式使图像形成单元14(图1)、中间转印装置16、用纸托盘17、用纸传送路18及定影器19等进行动作。
具体地说,分别对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装置16、用纸托盘17、用纸传送路18(特别是抗蚀轧辊(resist roll)183)及定影器19等预先准备复数个动作图案,并使这些各构成装置的动作图案与动作模式形成对应。动作模式设定部210包括用纸选择部212及处理速度选择部214,并根据模式规定信息设定动作模式,且利用与所设定的动作模式对应的动作图案,在用纸选择部212及处理速度选择部214使各个构成装置(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装置16、用纸托盘17、用纸传送路18、定影器19等)进行动作。动作模式包括例如高图像分辨率但打印速度(单位时间的打印张数)慢的高图像分辨率模式(相当于第1处理速度),或低图像分辨率但打印速度快的低图像分辨率模式(相当于第2处理速度)等。
用纸选择部212通过对用纸托盘17和供纸轧辊181等进行控制,可从复数个种类的记录用纸(在本例中为记录用纸32a及记录用纸32b)中,依据用户的要求选择1个记录用纸32,并将所选择的记录用纸32在与动作模式对应的时间供向用纸传送路18。
处理速度选择部214依据彩色/黑白、输出图像分辨率及记录用纸的大小等,决定打印处理的速度,并依据所决定的打印速度使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装置16、用纸托盘17、用纸传送路18(包括送出通路)及定影器19等进行动作。处理速度选择部214依据例如应输出的图像的大小(例如记录用纸32的大小),对在中间转印皮带160上被转印的碳粉像的间隔及利用抗蚀轧辊(resist roll)183的记录用纸32的传送时间等进行控制。而且,处理速度选择部214依据应输出的图像的分辨率,对利用光扫描装置140的写入速度以及感光鼓152、中间转印皮带160及定影器19的旋转速度等进行控制。
图像校正部220在由数据获取部200输入作业后,对该作业的图像数据,进行灰度校正处理及锐度校正处理等校正处理,并对网板处理部230进行输出。在这种情况下,图像校正部220参照参数存储部225所存储的检查表,决定灰度校正处理及锐度校正处理的校正量。参数存储部225将灰度校正处理及锐度校正处理等各校正处理所用的校正系数进行存储,且图像校正部220根据参数存储部225所存储的校正系数进行校正,以使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用纸32上以所需的颜色及锐度被再现。
网板处理部230对从图像校正部220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多值)施行网板处理,并变换成双值的图像数据,对写入控制部235进行输出。网板处理部230依据图像的属性(照片图像、文字图像、线条画等)切换网板。例如,当在1页图像中混合有照片图像的图像区域和文字图像的图像区域时,网板处理部230对这些图像区域的每一个都切换网板。
写入控制部235依据网板处理部230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双值),控制光扫描装置140(图1)。例如,写入控制部235通过依据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双值)生成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向光扫描装置140输出,可使控制光扫描装置140闪烁。
色校正控制部240对打印装置10的色校正处理进行控制。具体地说,色校正控制部240在生成连续的复数个作业时,对数据获取部200将这些作业的任一个转换为校正作业。即,色校正控制部240在用户所要求的打印处理中插入色校正处理。
具体地说,在色校正控制部240中,面片选择部242依据打印有请求图像的区域(打印区域322)、可利用测色传感器189进行读取的区域(被检测区域400)、打印所使用的记录用纸32的种类及动作模式(处理速度或是否为双面打印等),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50所存储的复数个测试图像中,选择读出1个测试图像,并指定应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且将该测试图像的数据对数据获取部200进行输出。
另外,色校正控制部240也可对来自计测时间经过的计时器、计测打印张数的计数器、检测碳粉剩余量的剩余量传感器、检测温度或湿度等环境变化量的环境传感器或检测在中间转印皮带160上所形成的碳粉像的浓度之浓度传感器(以下称作各种传感器)等的输出是否在既定的范围内进行判定,并只在处于范围外的情况下生成校正作业以进行色校正处理。
在色校正部260中,测试图像检测部262控制测色传感器189(图1),并读取记录用纸32上所打印的测试图像326(图2~图5),且计测测试图像326的特征量。所计测的特征量为例如各个校正图案所对应之颜色的浓度等。测试图像检测部232将所计测的特征量对校正值决定部264进行输出。
校正值决定部264对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32所输入的特征量、作为色校正处理的目标值的基准值(与测试图像的种类对应的固定值)进行比较,并依据该特征量和基准值的差分值而决定色校正值,且依据该色校正值将参数存储部225所存储的检查表进行更新。即,校正值决定部264根据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62所输入的特征量,决定装置的校正值,并依据该校正值而调整由打印装置10所输出的图像的颜色。特别是测试图像检测部262对利用复数个颜色的碳粉所发色的颜色计测特征量,而校正值决定部264最好根据由该复数个颜色的碳粉所形成的特征量,决定色校正值。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使色校正部260对参数存储部225所存储的检查表(图像数据的校正系数)进行更新,可进行打印装置10的色校正,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通过例如利用二次转印轧辊185的二次转印处理(压接力或静电力)的调整或利用定影器19的定影处理(加热温度或加压力)的调整,而对记录用纸32上所形成的图像的发色进行调整,实现打印装置10的色校正。
图6为用于说明打印装置10的动作(S10)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100(S100)中,用户通过个人计算机或打印装置10的用户接口装置进行打印要求。数据获取部200在输入打印要求数据(包括用于指定印刷张数、记录用纸的种类(包括传送时的方向)、双面打印/单面打印及彩色/单色等的信息)后,依据该打印要求数据而通过网络或图像读取单元12获取请求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所取得的图像数据和印刷请求数据彼此建立对应且进行存储。
在步骤110(S110)中,数据获取部200将应打印的图像数据根据打印张数等进行分割并生成复数个作业(通常作业及校正作业),且对图像校正部220及动作模式设定部210进行输出。
以步骤130(S130)中,动作模式设定部210根据从数据获取部200所输入的作业,将打印所使用的记录用纸32的种类、输出图像分辨率、双面打印/单面打印及彩色/单色等作为模式规定信息进行判定,并依据所判定之模式规定信息而决定动作模式。
用纸选择部212依据所决定的动作模式,选择任一种用纸托盘17,并从所选择的用纸托盘17而在与动作模式对应的时间供给记录用纸32。
而且,处理速度选择部214依据所决定的动作模式,设定利用图像形成单元14的碳粉像的形成速度、中间转印装置16的旋转速度及用纸传送路18(包括送出通路187)的用纸传送速度等。
在步骤135(S135)中,数据获取部200对处理中的作业为通常作业还是校正作业进行判定。图像处理装置20在处理中的作业为校正作业的情况下,转移至S140的处理,除此以外转移至S160的处理。
在步骤140(S140)中,打印装置10依据所生成的校正作业,在记录用纸32上形成由请求图像及测试图像所构成的合成图像的碳粉像。具体地说,图像校正部220对从数据获取部200所输入的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校正作业中所包含的),进行灰度校正等画质校正处理,并对网板(screen)处理部230进行输出。届时,图像校正部220在画质校正处理中,参照参数存储部225中所存储的检查表而决定校正量。
网板处理部230根据从图像校正部220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属性(照片图像、文字图像或线条画等)或附加信息(图像数据所附加的特征数据等)等而选择网板(例如高频振动矩阵(dither matrix)),并利用所选择的网板使图像数据双值化,且对写入控制部235进行输出。写入控制部235依据从网板处理部230所输入的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双值)使光扫描装置140闪烁,在感光鼓152的表面写入静电潜像(合成图像)。
在感光鼓152上所写入的潜像利用显影器156而由各色碳粉像被显影,且所显影的各色碳粉像被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16上。在中间转印装置16上被多重转印的碳粉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被转印到由用纸托盘17供给的记录用纸32上。
在步骤145(S145)中,转印有碳粉像(合成图像)的记录用纸32被传送到定影器19,进行定影处理。完成了定影处理的记录用纸32通过送出通路187被向装置外部送出。另外,定影处理后的记录用纸32以与动作模式对应的传送速度,在送出通路187上进行传送。
在步骤150(S150)中,在送出通路187上所设置的测色传感器189依据测试图像检测部262的控制,从送出通路187上所传送的记录用纸32中读取测试图像,并将所读取的测试图像对测试图像检测部262进行输出。
测试图像检测部262根据从测色传感器189所输入的测试图像,计测该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并将所计测的特征量对校正值决定部264进行输出。
在步骤155(S155)中,校正值决定部264计算出从测试图像检测部262所输入的特征量和作为目标值被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与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的固定值)的差分值,并根据所算出的差分值,更新参数存储部225所存储的检查表。该检查表的更新(即色校正结果的反映)最好在作业切换时进行。
在步骤160(S160)中,打印装置10依据所生成的通常作业,在记录用纸32上形成请求图像的碳粉像。具体地说,请求图像的碳粉像形成与上述步骤140实质上利用同一处理而完成。
在步骤165(S165)中,转印有碳粉像(请求图像)的记录用纸32被传送到定影器19,进行定影处理。完成了定影处理的记录用纸32通过送出通路187被向装置外部送出。
在步骤170(S170)中,数据获取部200判定是否有后续的作业,如存在后续的作业,则返回到S130的处理,进行关于下一作业的处理,除此以外则结束打印处理(S10)。
这样,本打印装置10通过依据打印请求而生成1个以上的作业,并依次处理所生成的作业,可进行用户所要求的打印处理。而且,打印装置10通过将所生成的作业的一部分作为校正作业,可在打印处理中打印测试图像,并根据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进行色校正处理。
下面,对利用打印装置10的作业的生成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
图7为用于说明作业生成处理(S110)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在步骤112(S112)中,数据获取部200根据所输入的打印要求数据及请求图像的图像数据,特定打印张数、彩色/单色、输出图像分辨率、记录用纸的种类等模式规定信息,并依据这些模式规定信息(动作模式的切换及打印张数),分割请求图像且生成复数个通常作业。
色校正控制部240在既定的时间获取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出值,并依据所获取的输出值,判断是否应将数据获取部200所生成的通常作业转换为校正作业。如色校正控制部240判断为应转换成校正作业,则转移到S114的处理,除此以外禁止向校正作业的转换(即生成通常作业),而转移到S124的处理。
在步骤114(S114)中,面片选择部242根据转换为校正作业的通常作业的模式规定信息,特定在该作业中的动作模式(处理速度),并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50所存储的复数个测试图像中,选择与所特定的动作模式(处理速度)对应的测试图像。另外,本例的测试图像存储部250将与动作模式(处理速度)建立对应,且校正图案的大小、形状或配置等不同的复数个测试图像进行存储。
在步骤116(S116)中,色校正控制部240根据模式规定信息,特定记录用纸32的大小、形状及传送方向(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并根据所特定的记录用纸32、测色传感器189的被检测区域400及请求图像的图像数据,对容许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进行判定。
在步骤118(S118)中,色校正控制部240将容许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以下称作容许区域)和利用面片选择部242所选择的测试图像进行比较,并判定在1张记录用纸32的容许区域能否打印该测试图像。色校正控制部240如判断在1张记录用纸32上不能打印,则转移到S120的处理,如判断在1张记录用纸32上能够打印,则转移到S122的处理。
在步骤120(S120)中,色校正控制部240将利用面片选择部242所选择的测试图像进行分割,以收纳到记录用纸32的容许区域中。
在步骤122(S122)中,色校正控制部240将利用面片选择部242所选择的测试图像(包括被分割的测试图像)和请求图像进行合成。然后,色校正控制部240指示数据获取部200将通常作业转换为校正作业,且将所合成的图像数据对数据获取部200进行输出。
在步骤124(S124)中,数据获取部200在由色校正控制部240所输入的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中,附加原通常作业的模式规定信息并作为校正作业。即,数据获取部200在保持对请求图像所设定的动作模式的状态下,将通常作业转换到校正作业。
在步骤126(S126)中,数据获取部200将所生成的通常作业及校正作业作为作业,依次对图像校正部220及动作模式设定部210进行输出。
在步骤128(S128)中,数据获取部200判定是否将依据打印要求数据应生成的作业全部输出。数据获取部200在全部输出的情况下,结束作业生成处理(S110),除此以外则返回S112的处理,继续作业(通常作业或校正作业)的生成。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依据记录用纸32的大小、请求图像的大小及配置以及可利用测色传感器189读取的区域的大小,判定容许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并依据所判定的区域将测试图像进行分割。借此,即使所需的测试图像不能全部收纳于用纸托盘17上所设置的记录用纸32中,打印装置10也可自动地将测试图像进行分割并打印在复数个记录用纸32上。
而且,本打印装置10依据装置的动作模式,使在记录用纸32上被打印的测试图像的大小进行变化。借此,打印装置10能够防止因记录用纸32的传送速度(特别是测色传感器189附近的速度)的变化,而使测试图像的检测精度发生变动。
本打印装置10也可依据容许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选择尽可能大的测试图像(即包括尽可能多的校正图案的测试图像或各个校正图案大的测试图像),并在记录用纸32上进行打印。借此,打印装置10可提高测试图像的检测精度。而且,本打印装置10也可在复数个用纸托盘17中收纳有复数个种类的记录用纸32时,选择最大的记录用纸32作为测试图像用,并打印与所选择的记录用纸32的大小相对应的测试图像。借此,打印装置10能够确保较大的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并提高测试图像的检测精度。
下面对第2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打印装置10将请求图像和测试图像在同一记录用纸32上进行打印,但是也可将请求图像和测试图像分别在不同的记录用纸32上进行打印。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10最好使用尽可能大的记录用纸32作为测试图像用的记录用纸32。
但是,当打印装置10在连续打印处理中插入测试图像的打印处理时,如插入使用较大的记录用纸32的打印处理,则因动作模式的变更等有时会使生产性降低。
因此,第2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依据进行中的打印处理的动作模式,选择测试图像的打印所使用的记录用纸32,以在插入测试图像的打印处理时不产生动作模式的变更。
而且,打印装置10在被打印于记录用纸32上的测试图像小的情况下,降低该记录用纸32的传送速度,确保测试图像的检测精度。
图8的(A)为记录用纸32或测试图像的大小与动作模式的关系的说明,图8的(B)为不变更用纸托盘17的动作模式而降低记录用纸32的传送速度的方法的说明。
如图8的(A)所示,在中间转印皮带160上以与动作模式相对应的间隔形成有复数个碳粉像。该碳粉像的间隔L1,依据利用图像单元14的碳粉像的形成速度、所形成的碳粉像的大小及中间转印皮带160的旋转速度等(即打印装置10的动作模式)而被决定。因此,当打印装置10在请求图像的打印中插入测试图像的打印处理时,不变更动作模式即可打印的测试图像的大小具有上限(即间隔L1)。
而且,因为需要使中间转印皮带160上的碳粉像和用纸传送路18上的记录用纸在二次转印位置同步,所以当变更用纸托盘17的动作模式(具体地说为记录用纸的供给时间)时,需要使图像形成单元14及中间转印装置16的动作模式也进行变更。因此,最好不变更用纸托盘17的动作模式而打印测试图像,但是不变更用纸托盘17的动作模式即可传送的记录用纸32的大小也具有上限。
这样,在多数情况下,打印装置10在不变更动作模式而在请求图像的打印处理中插入测试图像的打印处理时,难以打印较请求图像大的测试图像。
因此,第2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将与请求图像的打印处理可由同一动作模式进行打印的测试图像(例如较请求图像小的测试图像),在较打印有请求图像的记录用纸32b小的记录用纸32a上进行打印。借此,打印装置10可不变更动作模式而插入测试图像的打印处理,且可如后述那样,降低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32a的传送速度。
即,如图8的(B)所示,打印装置10在一定的动作模式下,于一定的时间(用纸传送周期)供给记录用纸32b。所以,所供给的记录用纸32b空开一定的用纸间隔P1而被传送。
这里,当打印装置10在小于记录用纸32b的记录用纸32a上打印测试图像时,该记录用纸32a和后续的记录用纸32b的用纸间隔P2,大于用纸间隔P1。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10通过依据该用纸间隔P2而使记录用纸32a的传送速度降低,能够防止传送中的记录用纸32彼此冲突,且从传送中的记录用纸32上高精度地读取测试图像。
这样,打印装置10通过在较请求图像的打印所使用的记录用纸小的记录用纸上,打印测试图像,可不变更图像形成单元14、中间转印装置16及用纸托盘17的动作模式,而至少在测色传感器189的附近,降低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的传送速度,并借此提高测试图像的读取精度。
图9为第2图像处理装置22的机能构成的示例。
如图9所示,第2图像处理装置22采用在第1图像处理装置20(图5)的动作模式设定部210上追加传送速度控制部216的构成。另外,在图9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2的各构成中,对与图5所示的构成在实质上相同的,付以相同的符号。
数据获取部200依据色校正控制部240的控制,生成通常作业及校正作业。本实施形态的校正作业为只打印测试图像的作业。而且,该校正作业所包含的模式规定信息,包括用于指定与稍前的通常作业相同的动作模式的信息、用于指定较稍前的通常作业中所使用的记录用纸至少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记录用纸的用纸指定信息。
用纸选择部212依据从数据获取部200所输入的作业而对用纸托盘17进行控制,并在只打印请求图像的情况下供给与用户的指示对应的记录用纸32,而在打印用于进行色校正的测试图像的情况下,供给较稍前的通常作业所使用的记录用纸小的记录用纸。
传送速度控制部216设定用纸传送顺序,以在执行校正作业时,至少于测色传感器189附近使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32的传送速度降低,并利用所设定的用纸传送顺序将记录用纸32进行传送。
图10为用于说明第2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的动作(S20)的流程图。另外,在本图所示的各处理中,对与图6所示的处理在实质上相同的,付以相同的符号。
如图10所示,首先,数据获取部200从用户处取得打印要求数据和请求图像的图像数据(S100)。
在步骤210(S210)中,数据获取部200根据所输入的打印要求数据及请求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至少1个通常作业,且以既定的间隔插入校正作业。
数据获取部200对处理中的作业为通常作业还是校正作业进行判定,并在处理中的作业为校正作业的情况下,转移到S240的处理(S135)。
在步骤S240(S240)中,打印装置10依据所生成的校正作业,在记录用纸32上形成测试图像的碳粉像。另外,在记录用纸32上所形成的测试图像,小于在稍前的通常作业中所打印的请求图像。而且,形成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32,与稍前的通常作业中所使用的记录用纸比较,至少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短。
在S145中,转印有碳粉像(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32被传送到定影器19上,并进行定影处理。
在步骤245(S245)中,完成了定影处理的记录用纸32通过送出通路187,被向装置外部送出。届时,传送速度控制部216依据为测试图像所设定的用纸传送顺序,将定影处理后的记录用纸32(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进行传送。即,传送速度控制部216依据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和后续的记录用纸的用纸间隔P2,使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的传送速度降低到该记录用纸和后续的记录用纸不发生冲突的程度。
在步骤150(S150)中,设置于送出通路187上的测色传感器189依据测试图像检测部262的控制,从送出通路187上所传送的记录用纸32读取测试图像,并将所读取的测试图像对测试图像检测部262进行输出。
图11为用于说明第2实施形态的作业生成处理(S210)的流程图。
如图11所示,在步骤212(S212)中,数据获取部200根据所输入的打印要求数据及请求图像的图像数据,特定打印张数、彩色/单色、输出图像分辨率、记录用纸的种类等模式规定信息,并依据这些模式规定信息(动作模式的切换及打印张数)将请求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分割,并开始生成应依次处理的作业。
色校正控制部240在既定的时间取得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出值,并依据所取得的输出值,判断是否应插入校正作业。色校正控制部240在判断应插入校正作业时,对数据获取部200指示校正作业的生成,并转移到S214的处理,除此以外则转移到用于使数据获取部200继续通常作业的生成的S228的处理。
在步骤214(S214)中,色校正控制部240从设置在用纸托盘17上的记录用纸中,选择可以稍前的通常作业的动作模式进行传送的记录用纸32(例如较稍前的通常作业所使用的记录用纸小的记录用纸),并生成所选择的记录用纸的用纸指定信息。
而且,面片选择部242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50所存储的复数个测试图像中,选择既定的测试图像。
在步骤216(S216)中,色校正控制部240根据所选择之记录用纸32的大小、测色传感器189的被检测区域400,判定容许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
在步骤218(S218)中,色校正控制部240将容许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以下称作容许区域)和利用面片选择部242所选择的测试图像进行比较,并判定在1张记录用纸32上能否打印该测试图像。色校正控制部240如判断在1张记录用纸32上不能打印,则转移到S220的处理,如判断在1张记录用纸32上能够打印,则转移到S222的处理。
在步骤220(S220)中,色校正控制部240将利用面片选择部242所选择之测试图像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为了可收纳到记录用纸32的容许区域中而被缩小的测试图像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222(S222)中,色校正控制部240将稍前的通常作业的动作模式的模式规定信息,作为该校正作业的模式规定信息加以应用,且附加所选择的记录用纸的用纸指定信息,并对数据获取部200进行输出。
数据获取部200利用从色校正控制部240所输入的模式规定信息及用纸指定信息,以及由面片选择部242所选择的测试图像(也包括被缩小的测试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校正作业。
在步骤224(S224)中,色校正控制部240在所生成的校正作业中,附加应适用以作为测试图像用而被使用的记录用纸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为依据之用纸传送顺序这一意思的信息。
在步骤226(S226)中,数据获取部200根据所输入的打印要求数据及请求图像的图像数据,特定打印张数、彩色/单色、输出图像分辨率、记录用纸的种类等模式规定信息,并依据这些模式规定信息(动作模式的切换及打印张数)生成通常作业。
在步骤228(S228)中,数据获取部200将所生成的通常作业或校正作业作为作业,依次对图像校正部220及动作模式设定部210进行输出。
在步骤229(S229)中,数据获取部200判定是否将依据打印要求数据应生成的作业全部输出。数据获取部200在全部输出的情况下,结束作业生成处理(S210),除此以外则返回S212的处理,继续作业(通常作业或校正作业)的生成。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形态的打印装置10在连续地打印请求图像时,利用可在该打印处理的动作模式下进行传送的记录用纸,打印测试图像。借此,打印装置10可不变更动作模式,而在进行中的打印处理中插入测试图像的打印处理。
而且,本打印装置10通过在较请求图像的打印处理中所使用的记录用纸小的记录用纸上打印测试图像,可不变更用纸托盘17的动作模式,而使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用纸的传送速度降低。借此,打印装置10即使在打印由小校正图案构成的测试图像的情况下,也能以既定的精度读取测试图像。
下面对上述实施形态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作为第2实施形态的变形例,可考虑使打印装置10打印与后续作业中所使用的颜色相对应的测试图像。即,打印装置10将测试图像中所包含的校正图案的组合,依据在色校正处理后所执行的作业(以下称作后续作业)中使用的颜色的组合进行变更。借此,打印装置10可将应打印的校正图案压缩到必要最小限度,所以能够使测试图像的尺寸(即记录用纸的尺寸)小。而且,打印装置10也可不变更测试图像的大小,而增大该测试图像中所包含的校正图案。
图12为依据后续作业所使用的颜色的组合而被打印的测试图像的示例。
如图12所示,各校正图案326a~326d与各色碳粉的混合比率对应。本变形例的打印装置10根据后续作业的图像数据(请求图像),特定后续作业所使用的碳粉的混合比率(即颜色),并打印只含有与所特定的混合比率对应的校正图案326a~326d的测试图像。具体地说,色校正控制部240(数据供给单元)对后续作业的图像数据进行解析,并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50读出与后续作业所使用的颜色的组合对应的测试图像,对数据获取部200进行输出。
另外,打印装置10根据后续作业所打印的请求图像的色分布,判定应重点进行色校正的颜色,并对该应重点进行色校正的颜色,重点地打印校正图案326。
借此,打印装置10能够打印由必要最小限度的校正图案326所构成的测试图像。
而且,作为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例,打印装置10也可依据测试图像的可打印区域(容许区域),变更记录用纸32的传送方向。
图13为依据记录用纸32的传送方向而使测试图像的可印刷区域变化的情况的说明,图13的(A)为传送方向被变更前的记录用纸32的示例,图13的(B)为传送方向被变更后的记录用纸32的示例。
如图13的(A)所示,当长方形的记录用纸32在用纸传送路18(特别是送出通路187)上沿用纸的短边方向被传送时,可根据该记录用纸32的短边长度和利用测色传感器189的读取幅面,决定被检测区域400。
另一方面,如图13的(B)所示,当长方形的记录用纸32在用纸传送路18(特别是送出通路187)上沿用纸的长边方向被传送时,可根据该记录用纸32的长边长度和利用测色传感器189的读取幅面,决定被检测区域400。因此,打印装置10在将长方形的记录用纸32用于测试图像的打印时,最好将该记录用纸32沿长边方向进行传送。
而且,如图13的(A)所示,因在被检测区域400内打印请求图像,有时会使容许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减少。因此,打印装置10在沿长边方向进行传送和沿短边方向进行传送的情况下,最好将打印有请求图像的区域和被检测区域400的重合进行比较,决定记录用纸32的传送方向。
借此,打印装置10能够在尽可能大的被检测区域400上打印测试图像,所以使更大测试图像的打印成为可能,且可提高测试图像的读取精度。
而且,当在打印装置10上连接有后处理装置(未图示)时,也可在后处理装置上设置测色传感器189。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10最好依据在后处理装置内传送记录用纸32的传送速度,变更测试图像的大小。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以根据在记录用纸32上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而进行色校正处理的情况作为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打印装置10也可读取在感光鼓152或中间转印皮带160上由复数个颜色的碳粉所形成的测试图像(碳粉像),并根据所读取的碳粉像进行色校正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生成与应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的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以及使利用该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的可视化单元。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生成色校正用图案的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将利用该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形态,依据应形成的区域进行变更的变更单元;以及使利用该变更单元所变更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的可视化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可视化单元由将图像形成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形成单元构成,且前述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在前述记录媒体中,生成与容许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区域对应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1个记录媒体上形成前述色校正用图案、依据用户的要求所输入的输入图像,且前述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在前述记录媒体中,生成可在形成有输入图像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可视化单元由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构成,且前述变更单元在前述记录媒体中,依据容许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区域分割色校正用图案,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将利用前述变更单元所分割的色校正用图案形成于复数个记录媒体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读取在前述记录媒体中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并检测所读取的色校正用图案的特征量的检测单元;以及根据利用前述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特征量进行色校正处理的校正单元;前述色校正用图案生成单元在前述记录媒体中,生成与容许形成前述色校正用图案的区域,且可利用前述检测单元进行读取的区域对应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从复数个种类的记录媒体中供给任一种类的记录媒体的媒体供给单元;在前述媒体供给单元所供给的记录媒体上,由与该记录媒体的种类对应的动作模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依据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动作模式,从复数个种类的记录媒体中选择色校正用的记录媒体并供向前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控制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单元将可由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的动作模式使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选择作为色校正用的记录媒体。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将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图像的记录媒体进行传送的传送单元;当对与既定尺寸相比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记录媒体,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色校正用图案时,使利用前述传送单元的记录媒体的传送速度较在既定尺寸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场合缓慢的控制单元;以及从利用前述传送单元所传送的记录媒体中读取色校正用图案的读取检测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执行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时,插入色校正用图案的形成处理,且前述控制单元在对与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中使用的记录媒体相比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记录媒体,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情况下,与由用户所要求的图像形成处理形成了图像的记录媒体相比,以较慢的传送速度将形成有色校正用图案的记录媒体进行传送。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从复数个种类的记录媒体中供给1个记录媒体的媒体供给单元;在由前述媒体供给单元所供给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在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情况下,使前述媒体供给单元从复数个种类的记录媒体当中供给最大的记录媒体的控制单元。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供给色校正用图案的图像数据的数据供给单元;根据由前述数据供给单元所供给的图像数据,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根据在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进行色校正处理的校正单元;以及依据在色校正处理的结果被反映后的图像形成处理中所使用的颜色,使利用前述数据供给单元所供给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图像数据进行变化的控制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单元将由在色校正处理结果被反映后的图像形成处理中所使用的颜色构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图像数据,供向前述图像形成单元。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预先设定的处理速度至少将色校正用图案形成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形成单元;依据前述处理速度,使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进行变化的控制单元;以及读取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检测单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形成单元至少利用第1处理速度或较该第1处理速度快的第2处理速度形成图像,且前述控制单元在由前述第2处理速度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情况下,与利用前述第1处理速度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场合相比,形成较大的色校正用图案。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对应于前述处理速度的传送速度,将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进行传送的传送单元,且前述检测单元从利用前述传送单元所传送的记录媒体中,读取色校正用图案。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对应于前述处理速度的传送速度,将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进行传送的传送单元,且前述检测单元从利用前述传送单元所传送的记录媒体中,读取色校正用图案。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在记录媒体上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图像形成单元;将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进行传送的传送路径;设于前述传送路径上并检测前述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特征量的检测单元;以及依据在前述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记录媒体的速度,对利用前述图像形成单元所形成的色校正用图案进行变更的控制单元。
19.如权利要求6、9、10、14~18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复数个颜色的碳粉像,并使所形成的碳粉像在记录媒体上进行定影,且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实行了定影处理的图像的特征量。
20.一种图案形成方法,是使图像形成装置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与应形成的区域对应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以及使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
21.一种图案形成方法,是使图像形成装置形成色校正用图案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色校正用图案;将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形态依据应形成的区域进行变更;以及使所变更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
22.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在含有计算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前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生成对应于应形成的区域的形态的色校正用图案的步骤;以及使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的步骤。
23.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在含有计算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前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生成色校正用图案的步骤;将所生成的色校正用图案的形态依据应形成的区域进行变更的步骤;以及使所变更的色校正用图案可视化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良好的色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装置(10)在连续打印复数个请求图像的情况下,将任一请求图像和色校正处理中所使用的测试图像进行合成,并打印在记录用纸(32)上。届时,打印装置(10)依据记录用纸(32)的大小、打印有请求图像的打印区域(322)的位置及大小以及可利用测色传感器(189)进行读取的被检测区域(400),判定容许打印测试图像的区域(容许区域),并依据该容许区域的大小及形状,变更测试图像所包含的校正图案326a~326h的大小、数目及间隔。
文档编号B41J29/46GK1625221SQ200410048968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日
发明者荒井康裕 申请人: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