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98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尤其涉及印刷机专用的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印刷机在印刷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在印刷纸张的上下两面、台面、地上等位置溢出残粉,这些残粉除污染工作环境,危害操作人员健康外,如吸附在印刷品上未被油墨吸收,将会成为后加工过程中(如覆膜、上光、过UV等)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残粉在收纸台内部气流的作用下与湿气、油充分混合后附着在传动机构和运转机构上,将增加机械磨损,降低其精度,残粉形成的粉块脱落后会造成印刷品污染;残粉如侵入并附着在印刷机控制系统内部,在静电的作用下有时会造成印刷机的错误动作。因此印刷机必须配备除尘设备以去除残粉。现有的印刷机除尘设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是胶印机所配置的除尘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印刷机收纸台的内下部,由漏斗及下风道的风机接排风管排出室外,或是在收纸台台面上开一个口由抽风机接排风管排出室外。这种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不理想,只能除掉30%左右的粉尘,而且会造成室外空气的污染。其二是印刷厂自行安装的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是在印刷机收纸台的台面上加一个吸罩,再通过一个或多个风机接通风管道后排出室外。这种除尘装置同样效果不理想,只能除掉30%左右的粉尘,会造成室外空气污染,而且不美观,在风机起动的瞬间和风机不运转时,室外风会产生集粉回灌的现象。其三是市面上现有的一些印刷机集尘器,它们普遍采用滤网过滤及粉尘剥落装置、或是外置管道接立式旋风除尘器,其除尘效果一般能达到80%左右,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A、有滤网及剥落装置的需要经常性清洗、保养或时常更换滤网,增加了维修保养的时间及费用;B、外置管道接立式旋风除尘器的,其外观不美观,另外,该行业内普遍认为,旋风除尘器只有竖向放置其除尘效果才好,因此如要上下同时吸尘则须安装多个立式旋风除尘器,占用地面的空间过大。另外,以上三种除尘设备均没有地面吸尘装置,无法清理机台上面或下面及周围的余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造成室外空气污染、占用地面空间小、排气管道不外露且吸尘效果好的印刷机除尘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印刷机除尘设备,包括设置于印刷机收纸台上方的上吸风机、上吸进风管、上吸旋风除尘器以及控制电路;所述上吸旋风除尘器为一卧式旋风除尘器,其分离筒平卧放置,因此可充分利用印刷机收纸台的上部空间放置该分离筒而不需占用使用频率高的地面空间;所述上吸进风管绕所述卧式旋风除尘器分离筒外壁一圆弧段后其管口与分离筒开口切向对接,将上吸进风管与卧式旋风除尘器连通,这样可达到更佳的粉尘分离效果。
所述上吸风机、上吸进风管以及卧式旋风除尘器安装在一密封壳体内,该壳体上开设有一吸尘口与所述收纸台上方的粉尘出口对接,这样该除尘设备外部无接管,其外观整洁美观。
在吸风机强大吸力的作用下,印刷机工作产生的粉尘经印刷机收纸台上方的粉尘出口、吸尘口、上吸进风管进入卧式旋风除尘器分离筒内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粉尘经所述灰斗落入集粉桶中,其余气体经排气管排出室外,大大减轻了对室外空气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设备还包括一个下吸除尘装置用以吸收纸台内下方的粉尘,该下吸除尘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下吸漏斗、下吸风管、下吸风机、下吸进风管以及一立式旋风除尘器;所述下吸漏斗承接从印刷机收纸台内部印刷纸张下方落下的粉尘;所述立式旋风除尘器包括截面呈圆形的漏斗状立式分离筒、从该立式分离筒内部轴心处引出至室外的排气管、与立式分离筒底端收束口连接的立式灰斗以及与立式灰斗底部连通的集粉桶;所述下吸进风管的管口与立式旋风除尘器的立式分离筒开口切向对接将下吸进风管与立式旋风除尘器连通。
所述下吸风管上开设有一带活动盖的地面吸尘口,在该地面吸尘口与下吸漏斗之间加装一可控制下吸风管开或关的风闸。这样只要关闭风闸,打开地面吸尘口的活动盖就能吸地面周围及机台上下的余粉,吸尘效果更彻底。
所述立式旋风除尘器、下吸进风管的垂直部分以及与立式分离筒筒壁连接的部分均安装在一外壳内部,使得下吸除尘装置的外形更加美观。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印刷机除尘设备具有如下优点设备表面看不到外置管道,外形简洁美观;上吸设备采用卧式旋风除尘器,可安装在印刷机上方,因而占用地面空间小;空气经与粉尘分离后才排出室外,大大减轻了对室外空气的污染;另外因印刷机上下部均设有除尘装置,其除尘效果高达85%以上;除尘装置是直接加装于印刷机上的,因而可减少空调的流失,且没有滤网及剥落装置,维修保养的时间和费用很少。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机除尘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所述上吸进风管23与分离筒241连接处的剖视图;图3为所述上吸除尘装置2中的卧式旋风除尘器24的示意图;图4为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印刷机除尘设备包括设置于印刷机收纸台1上方的上吸除尘装置及收纸台下方的下吸除尘装置,其中所述上吸除尘装置包括设置于印刷机收纸台1上方的上吸风机22、上吸进风管23、卧式旋风除尘器24及其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所述卧式旋风除尘器24又包括由圆筒体和圆锥体组成的漏斗状分离筒241、从分离筒241内部轴心处引出室外的排气管242、与分离筒241末端收束口连接的灰斗243以及与灰斗243底部连通的集粉桶244。其中尺寸较大的分离筒241采用平卧放置,因此可充分利用印刷机收纸台的上部空间放置该分离筒而不需占用使用频率高的地面空间。另外,如图2所示,所述上吸进风管23绕所述卧式旋风除尘器24分离筒241外壁一圆弧段后其管口才与分离筒241开口切向对接,将上吸进风管23与卧式旋风除尘器24连通,这样可加强粉尘的旋转,具有更好的粉尘分离效果,克服了传统的偏见。
所述上吸风机22、上吸进风管23以及卧式旋风除尘器24安装在一密封壳体25内,该壳体25上开设有一吸尘口21与所述收纸台1上方的粉尘出口11对接,这样该上吸除尘装置外表看不到外接管。
在上吸风机22强大吸力的作用下,印刷机工作产生的粉尘5特别是印刷纸张上方的粉尘5经印刷机收纸台1上方的粉尘出口11、吸尘口21、上吸进风管23进入卧式旋风除尘器24的分离筒241内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粉尘经所述灰斗243落入集粉桶244中,其余气体经排气管242排出室外。
所述下吸除尘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多管道下吸漏斗31、下吸风管32、下吸风机33、下吸进风管34以及一立式旋风除尘器35。所述多管道下吸漏斗31承接从印刷机收纸台内部印刷纸张4下方落下的粉尘。所述立式旋风除尘器35包括截面呈圆形的漏斗状立式分离筒351、从该立式分离筒351内部轴心处引出至室外的排气管352、与立式分离筒351底端收束口连接的立式灰斗353以及与立式灰斗353底部连通的集粉桶354。所述下吸进风管34的管口与立式旋风除尘器35的立式分离筒351开口切向对接,将下吸进风管34与立式旋风除尘器35连通。
本实用新型下吸除尘装置的特点在于所述下吸风管32上还开设有一带活动盖的地面吸尘口321,在该地面吸尘口321与下吸漏斗31之间加装一可控制下吸风管32开或关的风闸322。这样只要关闭风闸322,打开地面吸尘口321的活动盖就能吸地面周围及机台上下的余粉,吸尘效果更彻底。
为了增加粉尘分离的效果,所述下吸进风管34管口与所述立式分离筒351开口切向对接前绕所述立式分离筒351外壁一圆弧段。
所述立式旋风除尘器35、下吸进风管34的垂直部分以及与立式分离筒351筒壁连接的部分均安装在一外壳36内部,这样该下吸除尘装置的外表较为简洁美观。
上述卧式和立式旋风除尘器的集粉桶244和354均采用透明的材料,这样可清楚看到内部粉尘的容量,方便及时清理。
所述上吸除尘装置与下吸除尘装置通过所述控制电路进行控制,如图1,其控制开关设置于一控制电箱6内,该控制电箱6位于上吸除尘装置的壳体25外,方便对除尘设备进行操控。
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与三相交流电连接的上吸风机W1和下吸风机W2、控制上吸风机W1转速的变频器BV、显示上吸风机W1开关状态的指示灯HL1和HL2以及下吸风机W2开关状态的指示灯HL3和HL4、防止电路短路或过热的接触器KM1和KM2、以及与印刷机喷粉电源开关连接的空气开关。
所述控制电路中的空气开关与单相220V的喷粉电源开关连接,再通过转换开关SA与上吸风机W1和下吸风机W2连接,当转换开关SA闭合时,处于自动状态,即印刷机上的喷粉器开,则除尘装置的风机W1和W2也开,喷粉器关,风机W1和W2也关;当转换开关SA打开时,处于手动状态,当需清洗而将印刷机关闭时,也可通过按压相应的开关SB1、SB2(风机W1)和开关SB3、SB4(风机W2)运行相应的风机。另外,风机W1和W2分别连接指示灯HL1-4,风机W1和W2运转或停止时均有相应的指示灯显亮表示该风机的状态。
所述控制电路中还连接有接触器KM1和KM2分别与风机W1和W2连接,当除尘装置运转过程中出现电流或电压过大或运转时间过长时,接触器KM1和KM2便自动断开防止电路短路或过热而烧掉,在接触器断开后,仍可重新设置、重新启动。
所述控制电路还连接有控制上吸风机W1转速的变频器BV,可依据印刷纸张的厚薄来调整风机W1马达的频率从而调整其吸力的大小。该变频器7也设置于上吸除尘装置的壳体25外。
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机除尘设备,包括设置于印刷机收纸台(1)上方的上吸风机(22)、上吸进风管(23)、上吸旋风除尘器以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旋风除尘器为一卧式旋风除尘器(24),其分离筒(241)平卧放置,所述上吸进风管(23)绕所述卧式旋风除尘器(24)分离筒(241)外壁一圆弧段,其管口与分离筒(241)开口切向对接,上吸进风管(23)与卧式旋风除尘器(24)连通;所述上吸风机(22)、上吸进风管(23)以及卧式旋风除尘器(24)安装在一密封壳体(25)内,该壳体(25)上开设有一吸尘口(21)与所述收纸台(1)上方的粉尘出口(11)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旋风除尘器(24)包括由圆筒体和圆锥体组成的漏斗状分离筒(241)、从分离筒(241)内部轴心处引出室外的排气管(242)、与分离筒(241)末端收束口连接的灰斗(243)以及与灰斗(243)底部连通的集粉桶(24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机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除尘设备还包括一下吸除尘装置,该下吸除尘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下吸漏斗(31)、下吸风管(32)、下吸风机(33)、下吸进风管(34)以及一立式旋风除尘器(35);所述下吸漏斗(31)承接从印刷机收纸台内部印刷纸张(4)下方落下的粉尘;所述立式旋风除尘器(35)包括截面呈圆形的漏斗状立式分离筒(351)、从该立式分离筒(351)内部轴心处引出至室外的排气管(352)、与立式分离筒(351)底端收束口连接的立式灰斗(353)以及与立式灰斗(353)底部连通的集粉桶(354);所述下吸进风管(34)的管口与立式旋风除尘器(35)的立式分离筒(351)开口切向对接,下吸进风管(34)与立式旋风除尘器(3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吸风管(32)上开设有一带活动盖的地面吸尘口(321),在该地面吸尘口(321)与下吸漏斗(31)之间加装一可控制下吸风管(32)开或关的风闸(3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吸进风管(34)管口与所述立式分离筒(351)开口切向对接前绕所述立式分离筒(351)外壁一圆弧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旋风除尘器(35)、下吸进风管(34)的垂直部分以及与立式分离筒(351)筒壁连接的部分均安装在一外壳(36)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机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吸除尘装置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上吸风机W1转速的变频器BV、显示上吸风机W1开关状态的指示灯HL1和HL2、显示下吸风机W2开关状态的指示灯HL3和HL4、防止电路短路或过热的接触器KM1和KM2以及与印刷机喷粉电源开关连接的空气开关。
专利摘要一种印刷机除尘设备,包括设置于印刷机收纸台(1)上方的上吸除尘装置,该上吸除尘装置包括控制电路以及安装在一密封壳体(25)内部的上吸风机(22)、上吸进风管(23)和卧式旋风除尘器(24),该壳体(25)上开设有一吸尘口(21)与收纸台(1)上的粉尘出口(11)相对,所述卧式旋风除尘器(24)的分离筒(241)沿水平方向放置,所述上吸进风管(23)绕所述分离筒(241)外壁一圆弧段后其管口与分离筒(241)开口切向对接;该除尘设备还包括一与立式旋风除尘器连接的下吸除尘装置用以吸印刷机下部和周围的粉尘。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设备占用地面空间小,吸尘效果好、管道不外露外形整洁美观,适用于各种品牌的印刷机。
文档编号B41F35/00GK2719570SQ20042004510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0日
发明者左国云 申请人:左国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