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记录多层片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256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敏记录多层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热敏记录层的热敏记录片的所述热敏记录层侧上,其它基材通过模拟粘接层可剥离地被粘贴的热敏记录多层片。
另外,本发明涉及热敏记录材料,特别是与热敏记录同时进行热敏复写的热敏多层记录片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根据2004年12月27日向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04-376251号、2005年2月17日向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05-39951号、2005年3月25日向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05-88781号、2005年4月8日向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05-111890号、2005年4月12日向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05-114261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热敏记录方式由于具有不需要显影、支承体为纸时纸质接近一般纸、操作容易、显色浓度高、记录装置简单、可小型化且廉价、记录时无噪音、能够多张同时进行相同记录等特点,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特别是,能够多张同时进行相同记录的特点与喷墨、电子照相等其它记录方式相比优越,广泛应用于收据、传票、联络函等需要多张相同记录的领域。特别是,像用于超市的现金出纳机等的收据那样的卷绕状的多层片,期望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因此要求热敏记录方式。
以往所知道的热敏多层记录片通常用以下3种方式获得。
(1)热敏记录片重叠方式已知有将上页热敏记录片和下页热敏片重叠或者模拟粘接的热敏多层记录片(专利文献1~5)。
专利文献1特开昭49-73144号公报(权利要求书)专利文献2特开昭49-9864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专利文献3特开昭49-133041号公报(权利要求书)专利文献4特开昭50-160048号公报(权利要求书)专利文献5特开昭50-14351号公报(权利要求书)(2)上色油墨热转印并用方式已知有在支承体的表面上形成热敏显色层,该热敏显色层包含通过热进行反应而显色的双组分显色剂的两种成分,在该支承体的背面涂布以热熔融性蜡和炭黑等色料为主成分的热熔融性油墨,将该热熔融性油墨转印到下侧的薄片上得到复写的热敏多层记录片(专利文献6)。
专利文献6特开昭52-115229号公报(权利要求1)(3)反应性热转印并用方式已知有在支承体的表面上形成热敏显色层,该热敏显色层包含通过热进行反应而显色的双组分显色剂的两种成分,在该支承体的背面制作上页记录片,该上页记录片涂布了含有所述双组分显色剂(假设为A和B)中的一个组分A为主成分的热熔融性转印层,制作下页记录片,该下页记录片在支承体上涂布了含有另一组分B为主成分的转印接受记录层。接着,将上页记录片的热熔融性转印层和下页记录片的转印接受记录层相互对置重叠,从而得到的热敏多层记录片(专利文献7~10)。
另一方面,如收据、工资明细、各种通知书、健康诊断结果通知书等,通常使用的信息记录物为在多层片的表面上记录着任何人都能确认的公开信息,其内部则记录有秘密信息。
用于这样的信息记录物的多层片,为了提高记录效率,期望着在表面记录公开信息的同时,在其背面能够记录与公开信息不同的信息。
当前用于这种情况的多层片主要采用上述的反应性热转印并用方式的多层片、同样结构的压敏记录方式的多层片(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1)。
专利文献7特开昭48-47844号公报专利文献8特开昭50-68143号公报专利文献9特开昭54-1041号公报专利文献10特开昭57-12693号公报专利文献11注册实用新型第3046499号公报根据上述(2)上色油墨热转印并用方式、(3)反应性热转印并用方式得到的热敏多层记录片原理上不能在记录前粘贴(如果在记录前预先粘贴,存在下层记录片会产生污点,或粘贴的糊等阻碍上层记录片的热熔融性油墨或热熔融性转印层的转移,显著降低记录浓度等问题。),因此难以形成卷绕状,无法使两张重叠的端部以点或部分接合制作长方形帐票,因此成为生产率差、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而且,在记录装置侧也存在记录前设置薄片的安装盘、连续印字困难等问题,存在不得不使用专用打印机的问题。
由此,本发明人等着眼于(1)热敏记录片重叠方式得到的热敏多层记录片,并对其改良进行了研究。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热敏记录多层片,能够同时热敏记录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生产率良好,制造成本也低。
另外,由热敏纸重叠方式得到的热敏多层记录片容易形成卷绕状,但存在提高下页热敏记录片的画质、记录浓度的课题。作为该课题的解决方法考虑(A)提高下页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的热响应性,或者(B)提高从上页热敏记录片向下页热敏记录片的热传递量的方法,但同时存在以下课题。
(A)对于提高下页热敏记录片的记录灵敏度,热敏层涂布时伴随有干燥温度降低等的生产率降低,或保存稳定性方面受到限制。
(B)提高从上页热敏记录片向下页热敏记录片的热传递量的方法,最有效的是减少上页热敏记录片的支承体中的空隙,从而提高密度、降低厚度的方法。
但是,在减少上层热敏记录片的支承体的厚度时存在以下加工上的课题。
(1)在木材纸浆为主成分的纸上涂布热敏层时,伴随着纸吸水引起的纸强度下降,产生伸展、褶皱、断纸等问题,生产率极差,即使薄也最多是坪量40g/m2、且密度0.85~1.3g/cm3程度的支承体,而且,坪量40g/m2(密度0.85~1.3g/cm3)以上时上页敏记录片的厚度厚,向下页热敏记录片传递充分的热量是困难的。
(2)使用合成树脂为主成分的支承体时,热敏层涂布时薄膜由于热会变形,或薄膜的粘度弱、处理难,由此即使薄也最多是坪量40g/m2、且密度0.9~1.6g/cm3程度,而且,坪量40g/m2(密度0.9~1.6g/cm3)以上时上页热敏记录片的厚度厚,向下页热敏记录片传递充分的热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涉及一种热敏多层记录体,提供使用坪量5~40g/m2(对于纸支承体,密度为0.85~1.3g/cm3;对于薄膜支承体,密度为0.9~1.6g/cm3)这样薄的上页热敏记录片的支承体制造时,不会产生褶皱等的热敏多层记录片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下述形式。
一种热敏记录多层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一热敏记录层的第一热敏记录片的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侧,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有具有透光性的第二基材;所述第二基材由信息公开部和信息非公开部构成,在所述第二基材上的与所述信息非公开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遮蔽层。
一种热敏记录多层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一热敏记录层的第一热敏记录片的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侧,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有在第二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二热敏记录层的第二热敏记录片;所述第二热敏记录片由信息公开部和信息非公开部构成,并且在所述第二热敏记录片上的与所述信息非公开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遮蔽层。
如[1]或[2]记载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所述模拟粘接层通过将含有模拟粘接剂的涂布液涂布到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侧或所述第二基材侧,层压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后进行干燥而形成。
如[1]~[3]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依据JIS K6854-3所规定的T型剥离试验法,在所述模拟粘接层处第一热敏记录片和第二基材之间的粘接强度为50~100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如[1]~[4]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所述遮蔽层通过印刷形成。
如[1]~[4]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所述遮蔽层通过喷墨记录装置或热转印记录装置形成。
如[1]~[6]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在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一热敏记录层的第一热敏记录片的没有形成热敏记录层的整个面和/或第二基材的包含遮蔽层的整个面上设置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
如[1]~[7]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所述第二基材被切断或者可被切断。
本发明是至少重叠2张热敏记录片的热敏多层记录片的制造方法,通过设置以下步骤进行制造第一步骤,在第一热敏记录片的记录层侧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第二基材,从而得到包括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第二步骤,在由所述第一步骤得到的层压片的第二基材表面上形成热敏记录层。
一种热敏记录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记录A的记录步骤,对于热敏记录多层片,从该热敏记录多层片的第二热敏记录层侧通过第二热敏记录层显色、且第一热敏记录层不显色的热能T1实施热敏记录,从而在所述第二热敏记录层上进行记录A的记录,其中,所述热敏记录多层片具有在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一热敏记录层的第一热敏记录片和在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侧通过模拟粘接层层压的、在第二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二热敏记录层的第二热敏记录片;记录B的记录步骤,对所述热敏记录多层片,从该热敏记录多层片的所述第二热敏记录层侧通过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显色的热能T2实施热敏记录,从而在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上记录与所述记录A不同的记录B。
如[10]中记载的热敏记录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对所述热敏记录多层片,通过所述热能T1实施热敏记录,从而在所述第二热敏记录层形成隐蔽印字部的步骤。
一种信息记录物的制造方法,在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记录了信息的信息记录层的第一片材的所述信息记录层上,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第二片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信息记录层上或所述第二片材上涂布含有模拟粘接剂的涂布液而形成涂层,在该涂层处于湿润状态时,通过该涂层将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粘合后,干燥所述涂层形成模拟粘接层。
本发明能够同时热敏记录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能够提供生产率良好、制造成本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
即,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中,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的公开信息由信息公开部显示,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的非公开信息由于遮蔽层无法从外部看到。因此,对于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能够同时热敏记录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
并且,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是第二基材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上,从而容易形成卷绕状,生产率良好。而且,由于能够形成卷绕状,即使在用于向该热敏记录多层片记录的记录装置中,容易实现记录前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安装盘的设置和连续印字。
进而,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对于秘密信息的保密性高。即,第二基材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上,从而重新粘接一旦被剥离的第二基材是困难的,例如,在本人确认个人识别码、密码等秘密信息之前,能够知道其他人是否剥离看过第二基材的信息非公开部。
并且,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使用坪量5~40g/m2(对于纸基材,密度0.85~1.3g/cm3;对于薄膜基材,密度0.9~1.6g/cm3)的第二基材进行制造时能够得到不会产生褶皱等的热敏多层记录片。


图1是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A-A′位置的纵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A-A′位置的纵截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A-A′位置的纵截面图;图7是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A-A′位置的纵截面图;图9是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10是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12是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物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13是能够用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装置的一例的示意结构图。
符号说明11 热敏记录多层片12 第一基材13 第一热敏记录层14 第一热敏记录片15 模拟粘接层15a 模拟粘接层16 第二基材16a 信息公开部
16b 信息非公开部17 半切割加工18 遮蔽层19 遮蔽层21 热敏记录多层片22 第一基材23 第一热敏记录层24 第一热敏记录片25 模拟粘接层25a 模拟粘接层26 第二基材27 第二热敏记录层28 第二热敏记录片28a 信息公开部28b 信息非公开部29 半切割加工30 遮蔽层31 遮蔽层32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33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34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35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110 信息记录物111 第1基板112 信息记录层113 第1片材114 模拟粘接层
115 第2片材120 装置121 输出部122 输出部123 涂布部124 贴合部125 干燥部126 卷绕部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图1~2、5~6表示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11的俯视图,图2、6是图1、5中的A-A’位置的纵截面图。
热敏记录多层片11是在第一基材12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一热敏记录层13的第一热敏记录片14的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上,通过模拟粘接层15a粘贴具有透光性的第二基材16的热敏记录多层片。
第二基材16由信息公开部16a和信息非公开部16b构成。
在第二基材16上的对应于信息非公开部16b的位置设置有遮蔽层18。并且,第一基材12上的对应于信息非公开部16b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遮蔽层19。
设置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32,以覆盖第二基材16的背面及遮蔽层18。
设置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33,以覆盖第一基材12的表面及遮蔽层19。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32、33虽然不是必须要设置的,但通过设置这些层,可以增加耐水性、耐损伤性,成为接近塑料卡片的性能,因此是优选的。
在任意位置上实施半切割加工17,切断第2基材16。
半切割加工17虽然不是必须的,但剥离第一热敏记录片14和第二基材16时,容易剥离,因此是优选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11的各结构。
<第一基材12>
第一基材12不做特别限定,根据适当需要可以使用纸、各种合成树脂。优选使用具有透气性的基材,最优选的是纸。
第一基材12的厚度不做特别限定,但从粘接加工适宜性、操作性方面考虑,优选40~100μm。
<第一热敏记录层13>
第一热敏记录层13是含有反应性染料(染料前驱体)和显色剂的层。在相关层中,反应性染料和显色剂通过热产生反应而显色。
第一热敏记录层13可以是包含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的单一层,可以是包括包含反应性染料且不包含显色剂的层和包含显色剂且不包含反应性染料的层的二层以上的多层。从反应性、热响应性优异考虑,优选为单一层。
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具体的反应性染料和显色剂的组合可以列举无色化合物(无色染料)和电子受体、亚氨类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长链脂肪酸铁盐和多元酚等。其中,无色化合物和电子受体的组合由于热响应性良好、显色浓度高、比较稳定,因此是优选的。并且,亚氨类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组合,由于其显色不容易受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保存稳定性优越,因此是优选的。
下面,示出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的具体例。
无色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三苯基甲烷类、荧烷类、吩噻嗪类、金胺类、螺吡喃类、吲哚苯酞类等化合物。具体地可以列举3,3-二(对二甲氨基苯基)-苯酞、3,3-二(对二甲氨基苯基)-6-二甲氨基苯酞、3,3-二(对二甲氨基苯基)-6-二乙氨基苯酞、3,3-二(对二甲氨基苯基)-6-氯化苯酞、3,3-二(对二丁氨基苯基)苯酞、3-环己氨基-6-氯化荧烷、3-二甲氨基-5,7-二甲氨基荧烷、3-N-甲基-N-异丁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异戊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7-氯化荧烷、3-二乙氨基-7-甲基荧烷、3-二乙氨基-7,8-苯基荧烷、3-二乙氨基-6-甲基-7-氯化荧烷、3-(N-乙基-N-对甲苯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对甲苯基-N-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吡咯烷-6-甲基-7-苯胺基荧烷、2-{N-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6-二乙氨基荧烷、2-{3,6-二(二乙氨基)-9-(邻氯化苯胺)氧蒽基苯甲酸内酰胺}、3-二乙氨基-6-甲基-7-(间三氯甲基苯胺)荧烷、3-二乙氨基-7-(邻氯化苯胺)荧烷、3-二丁氨基-7-(邻氯化苯胺)荧烷、3-N-甲基-N-戊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甲基-N-环己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6-甲基-7-(2’,4’-二甲基苯胺)荧烷、3-(N,N-二乙氨基)-5-甲基-7-(N,N-二苄基氨基)荧烷、苯甲酰白美蓝、6’-氯-8’-甲氧基-苯并吲哚-皮利罗斯吡喃(ピリロスピラン)、6’-溴-3’-甲氧基-苯并吲哚-皮利罗斯吡喃、3-(2’-羟基-4’-二甲氨基苯基)-3-(2-甲氧基-5’-氯化苯基)苯酞、3-(2’-羟基-4’-二甲氨基苯基)-3-(2’-甲氧基-5’-硝基苯基)苯酞、3-(2’-羟基-4’-二乙氨基苯基)-3-(2’-甲氧基-5’-甲基苯基)苯酞、3-(2’-甲氧基-4’-二甲氨基苯基)-3-(2’-羟基-4’-氯-5’-甲基苯基)苯酞、3-吗啉基-7-(N-丙基-三氟甲基苯胺基)荧烷、3-吡咯烷-7-三氟甲基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5-氯-7-(N-苄基-三氟甲基苯胺基)荧烷、3-吡咯烷-7-(二对氯苯基)甲氨基荧烷、3-二乙氨基-5-氯-7-(α-苯基乙氨基)荧烷、3-(N-乙基对甲苯胺基)-7-(α-苯基乙氨基)荧烷、3-二乙氨基-7-(邻甲氧羰基苯氨基)荧烷、3-二乙氨基-5-甲基-7-(α-苯基乙氨基)荧烷、3-二乙氨基-7-哌啶基荧烷、2-氯-3-(N-甲基甲苯胺基)-7-(对正丁基苯胺基)荧烷、3-(N-甲基-N-异丙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6-二(二甲氨基)芴螺环(9,3’)-6’-二甲氨基苯酞、3-(N-苄基-N-环己氨基)-5,6-苯并-7-α-萘氨基-4’-溴代荧烷、3-二乙氨基-6-氯-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2-乙氧丙基)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N-乙基-N-四氢糠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3-二乙氨基-6-甲基-7-荚胺基(メシチジノ)-4’,5’-苯并荧烷等。这些无色化合物可以单独配合,也可以将2种以上的化合物合并使用。
与无色化合物接触并使其显色的电子受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酚类化合物、硫酚类化合物、硫脲衍生物、有机酸及其金属盐等。具体来说,可以列举4-叔丁基苯酚、4-乙酰基苯酚、4-叔辛基苯酚、4,4’-仲亚丁基二苯酚、4-苯基苯酚、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4,4’-异亚丙基二苯酚、4,4’-环亚己基二苯酚、1,1-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4,4’-二羟基二苯基硫化物、4,4’-硫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二羟基二苯基砜、2,4’-二羟基二苯基砜、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基砜及二(3-烯丙基-4-羟基苯基)砜、二(对羟基苯基)醋酸丁酯、二(对羟基苯基)醋酸甲酯等酚类化合物,4-羟基苯甲酮、4-羟基苯二甲酸二甲酯、4-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甲酸丙酯、4-羟基苯甲酸仲丁酯、4-羟基苯甲酸苯酯、4-羟基苯甲酸苄酯、4-羟基苯甲酸甲苯酯、4-羟基苯甲酸氯化苯酯、4,4’-二羟基二苯醚等酚类化合物,或者苯甲酸、对叔丁基苯甲酸、三氯苯甲酸、对苯二甲酸、水杨酸、3-叔丁基水杨酸、3-异丙基水杨酸、3-苄基水杨酸、3-(α-甲基苄基)水杨酸、3,5-二叔丁基水杨酸等芳香族羧酸,及这些酚类化合物、芳香族羧酸和例如锌、镁、铝、钙等多价金属的盐等有机酸性物质,N-对甲苯磺酰基-N’-3-(对甲苯磺酰氧基)苯脲、N-(对甲苯磺酰基)-N’-(对丁氧基苯基羧基)脲、N-对甲苯磺酰基-N’-苯脲等脲化合物。这些电子受体可以单独配合,也可以将2种以上的化合物合并使用。
亚氨类化合物是至少含有一个亚氨基(=NH)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用下式表示的常温固体形状的无色或淡色化合物。
[式中,X表示能够与邻接的C=N形成共轭体系的芳香族化合物残基。]亚氨类化合物具体可以列举3-亚氨基异吲哚啉-1-酮、3-亚氨基-4,5,6,7-四氯异吲哚啉-1-酮、3-亚氨基-4,5,6,7-四溴异吲哚啉-1-酮、3-亚氨基-4,5,6,7-四氟异吲哚啉-1-酮、3-亚氨基-5,6-二氯异吲哚啉-1-酮、3-亚氨基-4,5,7-三氯-6-甲氧基异吲哚啉-1-酮、3-亚氨基-4,5,7-三氯-6-甲巯基异吲哚啉-1-酮、3-亚氨基-6-硝基异吲哚啉-1-酮、3-亚氨基-异吲哚啉-1-螺环-二氧戊环、1,1-二甲氧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5,6,7-四氯异吲哚啉、1-乙氧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3-二亚氨基异吲哚啉、1,3-二亚氨基-4,5,6,7-四氯异吲哚啉、1,3-二亚氨基-6-甲氧基异吲哚啉、1,3-二亚氨基-6-氰基异吲哚啉、1,3-二亚氨基-4,7-二噻-5,5,6,6-四氢吲哚目、7-氨基-2,3-二甲基-5-氧吡咯[3,4b]吡嗪、7-氨基-2,3-二苯基-5-氧吡咯[3,4b]吡嗪、1-亚氨基萘二甲酸酰亚胺、1-亚氨基二苯酸酰亚胺、1-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3’-氯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5’-二氯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4’,5’-三氯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氰基-4’-硝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氯-5’-氰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6’-二氯-4’-硝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5’-二甲氧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5’-二乙氧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甲基-4’-硝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5’-氯-2’-苯氧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4’-N,N-二甲氨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3’-N,N-二甲氨基-4’-甲氧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甲氧基-5’-N-苯基氨基甲酰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2’-氯-5’-三氟甲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5’,6’-二氯苯并噻唑-2’-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6’-甲基苯并噻唑-2’-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4’-苯氨基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对苯基偶氮苯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萘基-1’-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蒽醌-1’-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5’-氯蒽醌-1’-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N-乙基咔唑-3’-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萘醌-1’-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吡啶-4’-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苯并咪唑基-6’-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1’-甲基苯并咪唑基-6’-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7’-氯苯并咪唑基-5’-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苯并咪唑基-2’-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苯并咪唑基-2’-亚氨基)-3-亚氨基-4,5,6,7-四氯异吲哚啉、1-(2’,4’-二硝基苯腙)-3-亚氨基异吲哚啉、1-(吲唑基-3’-亚氨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吲唑基-3’-亚氨基)-3-亚氨基-4,5,6,7-四溴异吲哚啉、1-(吲唑基-3’-亚氨基)-3-亚氨基-4,5,6,7-四氟异吲哚啉、1-(苯并咪唑基-2’-亚氨基)-3-亚氨基-4,7-二噻四氢异吲哚啉、1-(4’,5’-二氰基咪唑基-2’-亚氨基)-3-亚氨基-5,6-二甲基-4,7-吡嗪异吲哚啉、1-(氰基苯甲酰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碳酰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甲氧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乙氧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N-苯基氨基甲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N-(3’-甲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N-(4’-氯苯基)-氨基甲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N-(4’-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N-(3’-氯-4’-甲基苯基)-氨基甲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对硝基苯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二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1’,2’,4’-三唑基-(3’)-氨基甲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噻唑-(2’)-氨基甲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苯并咪唑基-(2’)-氨基甲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苯并噻唑基-(2’)-氨基甲酰基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苯并咪唑基-(2’)-亚甲基]-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苯并咪唑基-(2’)-亚甲基]-3-亚氨基-4,5,6,7-四氯异吲哚啉、1-[(氰基苯并咪唑-2’)-亚甲基]-3-亚氨基-5-甲氧基异吲哚啉、1-[(氰基苯并咪唑基-2’)-亚甲基]-3-亚氨基-6-氯异吲哚啉、1-[(1’-苯基-3’-甲基-5’-氧)-吡唑烯-4’]-3-亚氨基异吲哚啉、1-[(氰基苯并咪唑基-2’)-亚甲基]-3-亚氨基-4,7-二噻四氢异吲哚啉、1-[(氰基苯并咪唑基-2’)-亚甲基]-3-亚氨基-5,6-二甲基-4,7-吡嗪异吲哚啉、1-[(1’-甲基-3’-正丁基)-巴比妥酸-5’]-3-亚氨基异吲哚啉、3-亚氨基-1-磺基苯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6-氯苯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5,6-二氯苯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4,5,6,7-四氯苯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4,5,6,7-四溴苯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4,5,6,7-四氟苯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6-硝基苯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6-甲氧基苯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4,5,7-三氯-6-甲基巯基苯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萘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1-磺基-5-溴萘甲酸酰亚胺、3-亚氨基-2-甲基-4,5,6,7-四氯异吲哚啉-1-酮等。
与亚氨类化合物接触并使其显色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列举常温下为固体的无色或淡色芳香族异氰酸酯化合物或杂环异氰酸酯化合物。具体可以列举2,6-二氯苯异氰酸酯、对氯苯异氰酸酯、1,3-苯二异氰酸酯、1,4-苯二异氰酸酯、1,3-二甲基苯-4,6-二异氰酸酯、1,4-二甲基苯-2,5-二异氰酸酯、1-甲氧基苯-2,4-二异氰酸酯、1-甲氧基苯-2,5-二异氰酸酯、1-乙氧基苯-2,4-二异氰酸酯、2,5-二甲氧基苯-1,4-二异氰酸酯、2,5-二乙氧基苯-1,4-二异氰酸酯、2,5-二丁氧基苯-1,4-二异氰酸酯、偶氮苯-4,4’-二异氰酸酯、二苯醚-4,4’-二异氰酸酯、萘-1,4-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萘-2,6-二异氰酸酯、萘-2,7-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苯二甲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苯甲酮-3,3’-二异氰酸酯、芴-2,7-二异氰酸酯、蒽醌-2,6-二异氰酸酯、9-乙基咔唑-3,6-二异氰酸酯、甲川胆色素-3,8-二异氰酸酯、萘-1,3,7-三异氰酸酯、联苯-2,4,4’-三异氰酸酯、4,4’,4”-三异氰酸酯-2,5-二甲氧基三苯胺、4,4’,4”-三异氰酸酯三苯胺、对二甲氨基苯基异氰酸酯、三(4-苯基异氰酸酯)硫代磷酸酯等。这些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与酚类、内酰胺(ランタム)类、肟类等的加成化合物、即嵌段异氰酸酯的形式,也可以使用二异氰酸酯的二聚物例如1-甲基苯-2,4-二异氰酸酯的二聚物及作为三聚物的三聚氰酸酯的形式,另外,也可以使用以各种多元醇等加成的聚异氰酸酯。
在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反应性染料的配合量,如果考虑显色性,优选相对热敏记录层13的固体总量为10~50质量%,更优选为10~20质量%。
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显色剂的配合量优选相对反应性染料的合计100质量份为100~700质量份,更优选为150~400质量份。
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除了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以外还含有粘接剂。
粘接剂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淀粉及其衍生物、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酰胺-丙稀酸酯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酪蛋白、明胶及它们的衍生物等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以及聚醋酸乙烯酯、聚氨酯、聚丙稀酸、聚丙烯酸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乳液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类共聚物等非水溶性聚合物的胶乳等。
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粘接剂的配合量优选相对第一热敏记录层13的固体总量为5~40质量%,更优选10~30质量%。
为了进一步调节显色灵敏度,第一热敏记录层13优选含有增敏剂。增敏剂可以使用以往作为热敏记录体的增敏剂所熟知的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较低熔点、与反应性染料、显色剂的相溶性良好的有机物(以下称热熔性物质)。热熔性物质通过与反应性染料、显色剂相溶,提高该两种成分的接触概率,发挥增敏作用。热熔性物质可以列举例如对苄基联苯、二苄基对苯二甲酸酯、1-羟基-2-萘甲酸苯酯、乙二酸二苄酯、己二酸二邻氯苄酯、1,2-二(3-甲基苯氧基)乙烷、乙二酸二对甲基苄酯、乙二酸二对氯苄酯、1,2-二(3,4-二甲基苯基)乙烷、1,3-二(2-萘氧基)丙烷等。
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热熔性物质的配合量优选相对反应性染料的合计100质量份为25~500质量份,更优选100~300质量份。
以进一步提高热敏记录图像的保存性为主要目的,第一热敏记录层13还可以含有图像稳定剂。图像稳定剂可以使用包含一种以上的选自如下化合物的物质,例如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1-二(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丁烷、4,4’-[1,4-亚苯基二(1-甲基亚乙基)]二苯酚及4,4’-[1,3-亚苯基二(1-甲基亚乙基)]二苯酚等酚类化合物,4-苄氧基苯基-4’-(2-甲基-2,3-环氧丙氧基)苯砜、4-(2-甲基-1,2-环氧乙基)二苯砜及4-(2-乙基-1,2-环氧乙基)二苯砜等环氧化合物,以及1,3,5-三(2,6-二甲基苄基-3-羟基-4-叔丁基)异氰脲酸等异氰脲酸化合物。当然,图像稳定剂并不限定于这些,也可以根据需要合并使用2种以上的化合物。
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图像稳定剂的配合量优选相对反应性染料的合计100质量份为5~100质量份,更优选10~60质量份。
另外,为了提高耐水性,在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可以含有使上述粘接剂三维固化的交联剂。
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醛等醛类化合物、聚哌嗪等聚胺类化合物、环氧类化合物、聚酰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二羟甲基脲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嵌段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过硫酸铵、氯化铁、氯化镁、四硼酸钠、四硼酸钾等无机化合物或硼酸、硼酸三酯、硼酸类聚合物等。
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交联剂的配合量优选相对热敏记录层13的固体总量为1~10质量%的范围内。
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还可以含有颜料。颜料可以列举例如碳酸钙、碳酸镁、高岭土、粘土、滑石粉、煅烧粘土、硅石、硅藻土、合成硅酸铝、氧化锌、氧化钛、氢氧化铝、硫酸钡、经过表面处理的碳酸钙和硅石等无机颜料,以及脲-甲醛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合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有机颜料。
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颜料的配合量优选为不会降低显色浓度程度的量,优选相对热敏记录层13的固体总量为50质量%以下。并且,优选相对反应性染料100质量份为1~100质量份,更优选5~50质量份。
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添加通常用于热敏记录体的各种添加剂。该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蜡类、金属皂、有色染料、荧光染料、疏油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等。
蜡类可以列举例如石蜡、巴西棕榈蜡、微晶蜡及聚乙烯蜡等聚烯烃蜡等蜡类,以及例如硬脂酸酰胺、乙烯二硬脂酸酰胺等高级脂肪酸酰胺、高级脂肪酸酯及其衍生物等。特别是,如果将羟甲基化脂肪酸酰胺添加到热敏记录层中,不会恶化耐素地覆盖性,可以获得增敏效果。
金属皂可以列举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硬脂酸钙及油酸锌等高级脂肪酸多价金属盐。
热敏记录层13通过将例如反应性染料、显色剂、粘接剂以及任意成分分散到水等分散介质中调制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到第1基材12的一个面上后进行干燥而形成。
此时,优选将反应性染料和显色剂分别分散到分散介质中,在形成热敏记录层时混合它们的分散液。
分散液的调制可以使用例如球磨机、超微磨碎机、砂磨机等的搅拌/粉碎机来进行。
涂布液的涂布方法可以列举例如气刀涂布、可调刮棒涂布、纯刮刀涂布、刮杆涂布、短期驻留涂布、幕帘涂布、模涂布、凹版涂布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超级砑光机、柔性砑光机等已知平滑方法对热敏记录层13进行平滑处理。由此,能够提高其显色灵敏度。对于平滑处理,可以将热敏记录层13表面贴在砑光机的金属辊和弹性辊的任意一个上进行处理。
考虑到显色性,热敏记录层13的涂布量优选为1~10g/m2,更优选为2~5g/m2。
<模拟粘接层15a>
模拟粘接层15a只要是具有再剥离性的同时具有不能再粘贴的性质的粘接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例如由通常用于模拟粘接的模拟粘接剂及任意含有的粘接力调节剂构成的层。
构成模拟粘接层15a的模拟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通常用于模拟粘接的粘接剂,可以使用例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橡胶类粘接剂;含有丙烯酸及/或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类粘接剂;醋酸乙烯酯聚合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含有醋酸乙烯酯为主要单体成分的醋酸乙烯酯类粘接剂;淀粉、海藻酸钠等多糖类粘接剂和糊精类粘接剂等水溶性粘接剂等。
本发明中,橡胶类、丙烯酸类、醋酸乙烯酯类、糊精类的粘接剂,由于可以任意广泛地控制粘接性,因此为优选。粘接性通过考虑例如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的强度、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之间的粘接强度等适宜设定。其中,特别是如下面所述,模拟粘接层15a通过湿式层压法形成时,优选醋酸乙烯酯类和/或糊精类粘接剂。
模拟粘接层15a中模拟粘接剂的配合量优选为模拟粘接层15a的固体总量的10~100质量%,更优选20~80质量%。
模拟粘接层15a优选除模拟粘接剂以外还含有粘接力调节剂。
粘接力调节剂可以列举上述的聚乙烯蜡等蜡类、金属皂、无机颜料及有机颜料等。这些粘接力调节剂分散在模拟粘接层15a中,具有减少模拟粘接层15a的凝聚力的效果。通过减少模拟粘接层15a的凝聚力,再剥离第二基材变得容易。
模拟粘接层15a中粘接力调节剂的配合量通过考虑第一热敏记录片14和第二基材16之间的粘接强度、模拟粘接层15a的凝聚力等适宜决定。特别是,优选配合为第一热敏记录片14和第二基材16之间的粘接强度在下述范围内的量,例如优选为模拟粘接层15a的固体总量的0~90质量%,更优选20~80质量%。
在模拟粘接层15a处第一热敏记录片14和第二基材16之间的粘接强度优选依据JIS K 6854-3所规定的T形剥离试验法为50~100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进而,更优选为80~60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根据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不足50mN/25mm时,第二基材会剥离,或产生卷曲、褶皱,可能影响外观。并且,根据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大于1000mN/25mm时,则在剥离时,会损坏第二基材的信息非显示部,或可能在流动方向容易形成带强卷曲的筒状。
根据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模拟粘接剂的种类、向第二基材的浸透性、涂布量、涂布后截止粘合的时间、干燥温度等适宜调节。
在此,根据JIS K 6854-3所规定的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根据以下步骤测定。即,将试样在23℃、50%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以上后,以300mm/分钟的剥离速度进行剥离试验。粘接强度用试验样品每25mm宽度的mN来表示。
模拟粘接层15a可以使用含有模拟粘接剂的涂布液(将醋酸乙烯酯类等模拟粘接剂形成水性乳液、将水溶性的模拟粘接剂(例如糊精类)溶解于水中形成水溶液、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等)、不使用溶剂的模拟粘接剂、能量射线固化型的模拟粘接剂等形成。涂布液的溶剂可以使用水或有机溶剂,但从成本上考虑,理想的是使用水作为溶剂。具体来说,例如使用涂布液时,通过将含有模拟粘接剂的涂布液涂布到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上或者第二基材16上并干燥可以形成。
本发明中,特别是模拟粘接层15a优选通过将含有模拟粘接剂的涂布液涂布到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上或第二基材16上,在第一热敏记录层和上述第二基材粘合后进行干燥来形成,即通过湿式层压法形成。
例如与将涂布液涂布到第一热敏记录层上干燥后,以强压力与第二基材压接的干式层压法相比,湿式层压法具有各种各样的优点。例如,粘合时不需要强压力,例如干式层压法通常需要20kg/cm左右的压力来压接,但湿式层压法几乎不需要压力,1kg/cm以下程度就能充分模拟粘接。另外,与干式层压法相比模拟粘接层15a的涂布量可以变少。由于模拟粘接层15a的涂布量少,在信息公开部16a和信息非公开部16b之间实施半切割加工17时,模拟粘接剂不容易粘附到用于加工的刀刃上。另外,与第二基材的粘合、干燥所需的时间短。进而,第二基材可以使用厚度极薄例如约5μm左右的基材。
因此,能够高速、大量生产,生产率高、制造成本低。并且,能够使第二基材16、模拟粘接层15a变薄,因此向第一热敏记录层13的热传递良好,能够进行清楚的记录。
另外,用湿式层压法形成模拟粘接层时,优选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为纸等透气性的基材。
涂布液的涂布可以与在上述热敏记录层13中举出的涂布方法同样的方法进行。
从记录特性优异考虑,模拟粘接层15a的涂布量优选0.5~10g/m2,更优选1~5g/m2。通过使模拟粘接层的涂布量为1g/m2,更不容易产生涂布不均现象;使其为5g/m2以下,热的传递性更好。
模拟粘接层15a也可以通过挤出层压法的干式层压法形成。
<模拟粘接层15>
本发明中,模拟粘接层15具有再剥离性的同时具有不能再粘贴的性质,除含有反应性染料和显色剂之外,可以与上述模拟粘接层15a具有同样的构成。
本发明中,模拟粘接层15可以含有反应性染料(染料前驱体)和显色剂,因此在进行热敏记录处理时,被加热的部分的反应性染料和显色剂产生反应而显色。
模拟粘接层15可以是包含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的单一层,可以是包括包含反应性染料且不包含显色剂的层和包含显色剂且不包含反应性染料的层的二层以上的多层。从反应性、热响应性优异考虑,优选单一层。
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具体的反应性染料和显色剂的组合可以列举无色化合物(无色染料)和电子受体、亚氨类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长链脂肪酸铁盐和多元酚等。其中,无色化合物和电子受体的组合由于热响应性良好、显色浓度高、比较稳定,因此是优选的。并且,亚氨类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组合,由于其显色不容易受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保存稳定性优越,因此是优选的。
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具体可以使用与在上述热敏记录层13中列举的反应性染料及显色剂相同的物质。
如果考虑显色性,在模拟粘接层15中反应性染料的配合量优选相对模拟粘接层15的固体总量为10~50质量%,更优选为10~20质量%。
在模拟粘接层15中显色剂的配合量优选相对反应性染料的合计100质量份为100~700质量份,更优选为150~400质量份。
为了进一步调节显色灵敏度,模拟粘接层15优选含有增敏剂。增敏剂可以使用以往作为热敏记录体的增敏剂所熟知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较低熔点、与反应性染料、显色剂的相溶性良好的有机物(以下称热熔性物质)。热熔性物质通过与反应性染料、显色剂相溶,提高该两种成分的接触概率,发挥增敏作用。热熔性物质可以列举例如对苄基联苯、二苄基对苯二甲酸酯、1-羟基-2-萘甲酸苯酯、乙二酸二苄酯、己二酸二邻氯苄酯、1,2-二(3-甲基苯氧基)乙烷、乙二酸二对甲基苄酯、乙二酸二对氯苄酯、1,2-二(3,4-二甲基苯基)乙烷、1,3-二(2-萘氧基)丙烷等。
模拟粘接层15中热熔性物质的配合量优选相对反应性染料的合计100质量份为25~500质量份,更优选为100~300质量份。
以进一步提高热敏记录图像的保存性为主要目的,模拟粘接层15还可以含有图像稳定剂。图像稳定剂可以使用包含一种以上的选自如下化合物的物质,例如1,1,3-三(2-甲基-4-羟基-5-环己基苯基)丁烷、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1-二(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丁烷、4,4’-[1,4-亚苯基二(1-甲基亚乙基)]二苯酚及4,4’-[1,3-亚苯基二(1-甲基亚乙基)]二苯酚等酚类化合物,4-苄氧基苯基-4’-(2-甲基-2,3-环氧丙氧基)苯砜、4-(2-甲基-1,2-环氧乙基)二苯砜及4-(2-乙基-1,2-环氧乙基)二苯砜等环氧化合物,以及1,3,5-三(2,6-二甲基苄基-3-羟基-4-叔丁基)异氰脲酸等异氰脲酸化合物。当然,图像稳定剂并不限定于这些,也可以根据需要合并使用2种以上的化合物。
模拟粘接层15中图像稳定剂的配合量优选相对反应性染料的合计100质量份为5~100质量份,更优选为10~60质量份。
模拟粘接层15中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添加通常用于热敏记录体的各种添加剂。该添加剂可列举例如有色染料、荧光染料、消泡剂等。
模拟粘接层15的涂布液及涂布方法可以使用与模拟粘接层15a相同的涂布液及涂布方法。
<第二基材16>
第二基材16需要具有透光性。这里的“具有透光性”只要能够从外部看到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记录的信息就可以,可以是完全透明,也可以是半透明。
相关的具有透光性的基材材料可列举透明材料。并且,也可以使用通过使厚度变薄,能够确保从外部看到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记录的信息的透光性的半透明材料。
由透明材料构成的基材可以列举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氨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赛璐珞、三醋酸纤维素薄膜、二醋酸等纤维素薄膜、四氟乙烯薄膜、聚偏氟乙烯薄膜、聚氯三氟乙烯薄膜等合成树脂为主成分的基材(薄膜基材)。
由半透明材料构成的基材可以列举以纸浆为主成分的纸基材、薄膜基材中含有白色无机颜料等上色剂的基材等。以纸浆为主成分的基材一般有上质纸、再生纸、玻璃纸等纸。从密度高、热传导性高、透明性也高的条件考虑,特别优选玻璃纸。
其中,特别是如上所述用湿式层压法形成模拟粘接层时,第二基材优选使用透气性的基材,特别优选纸基材。
第二基材16由信息公开部16a和信息非公开部16b构成。为了容易剥离第一热敏记录片14和第二基材,可以通过半切割加工17在任意位置上切断,该半切割加工切入第二基材16和第一热敏记录片14之间的深度。
第二基材16具有透光性,从而在信息公开部16a从外部可见地显示被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的信息。
另外,第二基材16还有作为第一热敏记录层的保护层的功能。因此,例如与热敏记录层设置在热敏记录片的外表面的情况相比,不容易产生划痕,记录图像的保存性高。
第二基材16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厚度越薄,传递到第一热敏记录层13的热量越大,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13的信息的记录浓度变高,能够得到鲜明的记录图像。另一方面,厚度越厚,则第二基材16的加工性提高,而且在剥离信息非公开部16b时不容易破损。因此,第二基材16优选坪量为3~60g/m2,更优选为5~40g/m2。
另外,第二基材16的密度越高,传递到第一热敏记录层13的热量越大,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13的信息的记录浓度变高,图像变得鲜明。特别是以木材纸浆为主成分的基材的情况,透明性也变高。因此,第二基材16优选密度为0.80g/cm3以上,更优选为0.85~1.6g/cm3范围内。特别是,对于纸基材优选密度为0.85~1.3g/cm3,对于薄膜基材优选密度为0.9~1.6g/cm3。
<遮蔽层18>
遮蔽层18设置为至少覆盖整个信息非公开部16b。例如,如图1、2所示,遮蔽层18的位置与信息非公开部16b的位置可以完全一致,并且,遮蔽层18也可以大于信息非公开部16b。
遮蔽层18可以设置在信息非公开部上的整个面上,也可以是规定形状的图案(例如带状、网格状、交织状、斑点状、文字、织的花纹状等),设置在信息非公开部上,该图案可以为多个。
从不容易阻碍向第一热敏记录层13的热传递,能够以高记录浓度进行热敏记录,容易形成规定图案,成本也低等方面考虑,遮蔽层18优选由印刷形成的遮蔽层。
印刷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用例如平版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方式、多功能印刷方式等常用方法。
遮蔽层18也优选通过喷墨记录装置或热转印记录装置形成。此时,与印刷等相比,具有优越的即时性。即,不需要像印刷那样预先制版,从而能够即时地进行图案的变更,例如将喷墨记录装置或热转印记录装置和热敏记录装置串联配置,用热敏记录装置记录秘密信息后,或者在记录之前,可以用喷墨记录装置或热转印记录装置形成遮蔽层。并且,此时用喷墨记录装置或热转印记录装置,也可以在遮蔽层以外记录任意的文字、图像。
另外,使用热转印记录装置时,热转印记录装置的头部(head)温度为第二热敏记录层13不显色的温度。
遮蔽层18也可以通过将不具有透光性的基材例如金属箔、金属蒸镀薄膜等粘贴在信息非公开部16b上来形成。
作为用于遮蔽层的油墨,为了用少量就有遮蔽效果,且不会损害向第一基材的热传递,优选含有金属粉末的油墨。金属粉末有铝、锌、锡、银、金等,但从经济性、稳定性方面考虑,优选是铝。
铝粉颜料、铝糊(含有铝粉末的涂料)可以列举JIS K5906-1991、コンバ一テツク1995年8月号第46~49页等中详细记载的铝粉颜料、铝糊。具体地可以使用溶剂类糊TD120T、TD180T、TD200T、TD280T、水性糊93-2070、93-2071、93-2072、93-2073、93-2074(东洋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制)、HR、CR-808CM、SF-808C、AW-7000R、AW-808C等(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
另外,以金属粉末为主成分的油墨中通过添加各种上色染料、颜料,可以得到被上色成各种颜色的遮蔽层。进而也优选在涂布有含金属粉末的油墨的遮蔽层上涂布含氧化钛、碳酸钙、滑石粉、粘土等白色颜料的油墨,然后在其上进行必要的多色印刷。
<遮蔽层19>
除设置在第一基材12上的对应于上述信息非公开部16b的位置之外,遮蔽层19与上述遮蔽层18相同。
遮蔽层19对于本发明不是必须的,但通过设置遮蔽层19可以进一步提高秘密信息的保密性。即,通过设置遮蔽层19,从第一基材12侧看热敏记录多层片时,能够降低记录在第一基材12的内侧的第一热敏记录层13中的秘密信息被透视的可能性。
本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11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使用。即,对热敏记录多层片11使用热敏记录装置进行热敏记录处理,从而同时在第一热敏记录层13记录公开信息及非公开信息,得到信息记录物。
此时,由于第二基材16具有透光性,能够从外部看到记录在第二基材16的信息公开部16a的下方的信息(公开信息)。另一方面,记录在第二基材16的信息非公开部16b的下方的信息(非公开信息),通过遮蔽层18从外部被遮掩,无法看到。另外,例如第三人透过光看到该信息记录物时,非公开信息被获知的可能性低。进而,通过设置有遮蔽层19,进一步提高这些效果。
而且,拥有知道所记录的非公开信息权利的人得到信息记录物后,通过将第二基材16与遮蔽层18一起剥离,能够看到记录在其下方的非公开信息,从而获得非公开信息。
并且,此时如果在拥有知道非公开信息权利的人得到信息记录物之前第三人剥离第二基材16看过时,通过模拟粘接层15a再粘贴第二基材16是困难的,因此能够知道在本人确认之前是否有其他人剥离第二基材16看过信息非公开部16b。
(第二实施方式)图3~4、7~8示出了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第二实施方式。图3、7是本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21的俯视图,图4、8是图3、7中在位置A-A′的纵截面图。
热敏记录多层片21中,在第一基材22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一热敏记录层23的第一热敏记录片24的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23上通过模拟粘接层25a粘贴在第二基材26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二热敏记录层27的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上述第二基材26。
第二热敏记录片28由信息公开部28a和信息非公开部28b构成,在信息公开部28a和信息非公开部28b之间采用半切割加工29来切断。
在第二热敏记录片28上的与信息非公开部28b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遮蔽层30。并且,在第一基材22上的与信息非公开部28b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遮蔽层31。设置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35,以覆盖第二基材22的背面和第二遮蔽层31;还设置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34,以覆盖第一热敏记录片27的表面和第一遮蔽层30。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34、35虽然不是必需的,但是因为通过设置这些层,耐水性和耐损伤性提高,具有接近塑料卡片的性能,因此是优选的。
在任意的位置上实施半切割加工29,以切断第二热敏记录片28。
半切割加工29虽然不是必需的,但是因为在剥离第一热敏记录片24和第二热敏记录片28时容易剥离,所以是优选的。
本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21在第二基材26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二热敏记录层27,第二基材26也可以不具有透光性,这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二基材26上形成有第二热敏记录层27,公开信息被同时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23和第二热敏记录层27中,结果,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23的公开信息会从外部可视地被显示。
通过具有上述构成,热敏记录多层片21的优点是提供给信息公开部28a更高对比度且清楚的印字。
对第一基材22、第一热敏记录层23、第一热敏记录片24、模拟粘接层25a、模拟粘接层25、信息公开部28a、信息非公开部28b和遮蔽层30、31的描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基材12、第一热敏记录层13、第一热敏记录片14、模拟粘接层15a、模拟粘接层15、信息公开部16a、信息非公开部16b和遮蔽层18、19的描述一样。
作为第二基材26可列举出与第一基材同样的材料,但是第二基材26也可以不具有透光性。
作为构成第二热敏记录层27的成分,可列举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热敏记录层13同样的成分。
第二热敏记录层27和第一热敏记录层一样,可以通过将含有构成第二热敏记录层27的各种成分的涂布液涂布在第二基材26上而形成。
此时,优选将第二基材26通过模拟粘接层25粘贴在第一热敏记录层23上之后,进行第二热敏记录层27的形成。由此,在第二基材26上难以产生褶皱,可以得到外观优良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即,第二基材26的厚度越薄,第一热敏记录层23的记录浓度越高,但加工性能会降低。例如,使用纸基材的情况,在形成模拟粘接层25时吸收水分后,会出现产生伸展、褶皱和断纸等问题;使用膜基材时,膜的粘度弱,有时会出现褶皱等变形,难以处理。与之相对,通过模拟粘接层25粘贴后在第二基材26上形成第二热敏记录层27,可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21例如可以按照下述的方式使用。即,通过对热敏记录多层片21使用热敏记录装置进行热敏记录处理,在第一热敏记录层23上同时记录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获得信息记录物。
此时,记录在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信息公开部28a的下方的信息(公开信息)同时也被记录在第二热敏记录层27,所以从外部可以看到。然而,记录在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信息非公开部28b的下方的信息(非公开信息)通过遮蔽层30被从外部遮掩,从而无法看到。并且,例如第三人透过光看到该信息记录物时,知道非公开信息的可能性也很低。进而,通过设置遮蔽层31,进一步提高了上述效果。
然后,拥有知道所记录的非公开信息的权利的人拿到所获得的信息记录物,通过将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信息非公开部28b和遮蔽层30一起剥离,可以目视到记录在其下方的非公开信息,并获得非公开信息。
另外,此时如果在拥有知道非公开信息的权利的人拿到信息记录物之前第三人剥离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信息非公开部28b并看过时,由于通过模拟粘接层25再粘贴第二热敏记录片28是困难的,可以知道在本人确认之前他人是否剥离了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信息非公开部28b并看过。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信息公开部28a剥离后还可以保留。具体而言,例如提供第一热敏记录片24作为收据,将剥离的信息公开部28a作为其副本可以保留。
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二基材通过半切割加工被切断,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第二基材上通过设置穿孔等形成可切断形态。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从背侧看不到记录在第二热敏记录层的秘密信息,在第一基材的背面的与上述信息非公开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遮蔽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整个第一基材上设置第二遮蔽层。并且,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遮蔽层,例如使用可判别第一热敏记录层的记录的范围的带色基材,或者内添有用于降低透光性的二氧化钛等的基材作为第一基材,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基材16的表面上形成有遮蔽层18,但是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一样,在第二基材16和遮蔽层18间设置第二热敏记录层。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热敏记录层23上通过模拟粘接层25粘贴有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第二基材26,但也可以粘贴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第二热敏记录层27。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热敏记录层27的表面上形成有遮蔽层30,但是也可以在第二热敏记录层27的表面上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基材16一样的具有透光性的基材。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二热敏记录片28。此时,遮蔽层30可以设置在最外层的第二热敏记录层27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中,在第一基材和/或第二基材上还可以印刷遮蔽以外目的的任意的文字、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中,在第一热敏记录层和第二基材之间,例如在第二基材的模拟粘接层表面或第一热敏记录层的模拟粘接层表面上,还可以设置剥离剂层。剥离剂层可以通过涂布例如硅酮树脂、聚乙烯蜡等剥离剂等方式来形成。
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可以在第一基材和第一热敏记录层之间进一步设置底涂层。底涂层通常是以颜料和粘接剂为主体所构成的层,作为底涂层可以利用以往公知的用于热敏记录材料的底涂层。作为底涂层的颜料,通过使用像硅石、煅烧高岭土等空隙率高的颜料,可以提高在其上面的热敏记录层的显色灵敏度。另外,通过使底涂层中含有塑料色料、中空粒子、发泡体等,对提高形成在底涂层上的热敏记录层的显色灵敏度具有效果。
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还可以在第一热敏记录层和/或第二热敏记录层上设置保护层。保护层通常是以颜料和粘接剂为主体所构成的层,作为保护层可以利用以往公知的用于热敏记录材料的保护层。为了防止对热头(thermal head)的粘附,保护层中优选添加像聚烯烃蜡、硬脂酸锌这样的润滑剂。此外,还可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此外,通过设置有光泽的保护层,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保护层可以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
作为形成上述各层的方法,可以采用气刀法、刮刀法、凹版法、辊涂法、喷涂法、浸渍法、刮棒法和挤出法等已知的涂布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此外,为了抑制来自第一基材的背面的油、增塑剂的渗透,或者控制卷曲,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也可以在第一基材的背面上设置背部层(backlayer)。
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进一步实施加工,可以作为赋予更高功能的热敏记录体。例如,通过在第一基材的背面实施采用粘结剂、再湿粘接剂、延迟胶粘型的粘结剂等的涂布加工,可以用作粘结纸、再湿粘接纸、延迟胶粘纸。此外,通过在背面实施磁力加工,还可以形成在背面具有可磁记录的层(磁记录层)的热敏记录体。此外,在表面的一部分也可以例如条纹状设置磁记录层。
另外,如上所述,第二基材越薄,转移到第一热敏记录片的热量越会增加,为了记录鲜明,要求第二基材要薄。用现有的制造方法分别制造第二热敏记录片和第一热敏记录片后,实施模拟粘接加工,制作目标复写纸,使用坪量5~40g/m2且密度0.85~1.3g/cm3、优选坪量10~30g/m2且密度0.85~1.3g/cm3这种薄的第二基材进行制造时,如果采用以木材纸浆为主要成分的基材,则在该基材上涂布水性热敏涂料时,基材吸水后产生表面波纹、褶皱等问题,还有原纸的纸力下降,在涂布中出现纸的断开等问题。
进一步地,作为坪量5~40g/m2且密度0.9~1.6g/cm3、优选坪量10~30g/m2且密度0.9~1.6g/cm3这种薄的第二基材,如果采用以合成树脂为主成分的基材,则涂布水性热敏涂料时,在干燥步骤中产生因热而伸展,或因进行薄处理困难而部分出现褶皱的问题。
本发明中为了解决所涉及的问题,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制造热敏多层记录片第一步骤,将以木材纸浆为主成分的薄的基材或者以合成树脂为主成分的薄的基材作为第二基材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在第一热敏记录片的记录层上,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对于第二基材,坪量为5~40g/m2,纸基材时密度为0.85~1.3g/cm3、膜基材时密度为0.9~1.6g/cm3,优选坪量为10~30g/m2,纸基材时密度为0.85~1.3g/cm3、膜基材时密度为0.9~1.6g/cm3;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获得的层压片中的第二基材面上形成热敏记录层。
这里,第二热敏记录片还可以设置多个。此时,在第二步骤后所获得的层压热敏记录片上可以进一步设置模拟粘接层,将以木材纸浆为主成分的薄的基材或以合成树脂为主成分的薄的基材粘接后,增设热敏记录层,对于所述基材,坪量为5~40g/m2、纸基材时密度为0.85~1.3g/cm3、膜基材时密度为0.9~1.6g/cm3,优选坪量为10~30g/m2、纸基材时密度为0.85~1.3g/cm3、膜基材时密度为0.9~1.6g/cm3。
上述第二基材作为以木材纸浆为主成分的基材,一般为上质纸、再生纸等纸。此外,作为以合成树脂为主成分的基材,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氨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赛璐珞、三醋酸纤维素薄膜、二醋酸等纤维素薄膜、四氟乙烯薄膜、聚偏氟乙烯薄膜、聚氯三氟乙烯薄膜。优选使上述基材含有白色无机颜料等。
作为第一热敏记录片的基材没有特别限定,根据需要可以适当使用纸、各种合成树脂,但是纸是最为普遍的。此外,从粘接加工适宜性、处理性等方面来看,优选的厚度为40~100μm。
作为模拟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制,但丙烯酸类、橡胶类、醋酸乙烯酯类可以任意广泛地控制粘接性,所以可以使用。可以使用上述物质的水性乳液的粘接剂、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的粘接剂、不使用溶剂的粘接剂、能量射线固化型的粘接剂等。但是,特别是如本发明所示为了以卷绕状来模拟粘接第二基材,与干燥后压接粘接剂相比,优选在未干燥的状态下粘接剂涂布在第一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上,随后进行干燥。所使用的粘接剂在能够形成刚性的模拟粘接层方面,更优选使用醋酸乙烯酯类的粘接剂。并且,作为涂布量优选1~5g/m2程度。
此外,采用模拟粘接剂粘接的第一热敏记录片和第二热敏记录片根据T型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优选为50~1000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更优选为80~600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
根据T型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不足50mN/25mm时,进行第二步骤中的热敏层涂布时,在辊间因为压力可能会产生第二热敏记录片卷曲、容易出现褶皱、造成剥离这样的问题。
此外,根据T型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大于1000mN/25mm时,剥离时可能产生破坏,可能沿流动方向容易形成带有强卷曲的筒状。
为了控制T型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可以通过所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向第二基材的渗透性、涂布量、涂布后到粘合在一起的时间以及干燥温度等进行适当调节。
这里,根据T型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使用以下方法来测定。
·根据T型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将试样在23℃、50%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以上后,根据ISO 113392003,以300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剥离试验。粘接强度用试验样品每25mm宽度的mN表示。
作为粘接加工方法可以采用通常在本领域中所使用的湿式层压法、干式层压法等方法。也就是说,在第二基材的背面涂布模拟粘接糊并干燥后,也可以通过加压或加热与第一热敏记录片粘合;在第一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面上涂布模拟粘接糊并干燥后,也可以通过加压或加热与第二基材的背面粘合。进一步地,为了能够省略糊的压接步骤,优选的方法是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涂布模拟粘接糊后在未干燥状态下粘合后进行干燥的湿式层压法。这里,用湿式层压法形成粘接层时,优选第二基材为纸。
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层的热敏显色成分适用以往公知的显色体系。具有代表性的有通过无色染料和电子受体的反应得到的显色成分、通过亚氨类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反应得到的显色成分以及长链脂肪酸铁盐和多元酚反应得到的显色成分,但特别优选使用通过无色染料和电子受体的反应得到的显色成分。
由以无色化合物和与该无色化合物接触并使其显色的电子受容性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涂层所构成的热敏记录层以无色化合物、电子受容性化合物和结合剂为必需成分,并在此基础上混合公知的添加剂后得到涂布剂,由使用该涂布剂的涂层而形成。所述添加剂有例如颜料、表面活性剂、热熔性物质(润滑剂)等。
无色化合物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的混合物,可列举与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13同样的物质。
与上述无色化合物接触使其显色的电子受容性显色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与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13同样的物质。
相对染料前驱体的合计100质量份,显色剂通常优选使用100~700质量份的量,更优选按照150~400质量份的比率来使用。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显色剂。
本发明中,主要为了提高显色记录图像的保存性,也可以使用图像稳定剂。作为这种图像稳定剂,可列举与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13同样的稳定剂。当然,图像稳定剂并不限定于这些,根据需要,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化合物。
为了调节热敏记录体的热敏记录层的显色灵敏度,可以使热敏记录层含有热熔性物质作为增敏剂。作为增敏剂可以使用以往已知的化合物作为热敏记录体的增敏剂,可列举与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13同样的增敏剂。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显色剂、图像稳定剂和增敏剂等添加剂,可以按照与固体微粒状态下使用染料前驱体时相同的方法在水中分散,在调制热敏记录层形成用涂料时与之混合。此外,也可以将这些添加剂溶解在溶剂中,将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用作乳化剂在水中乳化后使用。
本发明中,为了提高热敏记录层的白度和图像的均匀性,可以在热敏记录层中含有白度高且平均粒径在10μm以下的微粒颜料。可列举与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13同样的颜料。为了防止对热头的附着和粘附,优选使用吸油量为50ml/100g以上的颜料。颜料的配合量优选为不使显色浓度下降的程度的量,即,相对热敏记录层的固体总量为50质量%以下。
本发明中,作为构成热敏记录层的其它成分材料使用粘接剂,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交联剂、蜡类、金属皂、有色染料、有色颜料和荧光染料等。作为粘接剂可列举与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13同样的物质。
此外,为了提高热敏记录层的耐水性,可以使热敏记录层中含有用于三维固化粘接剂的交联剂。可列举与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13同样的交联剂,优选相对热敏记录层的固体总量为1~10质量%范围使用从其中选择的至少一种交联性化合物。
此外,还可以在热敏记录层中添加蜡类,可以列举例如石蜡、加洛巴(カルナパロウ)蜡、微晶石蜡、聚烯烃蜡和聚乙烯蜡等蜡类,以及例如硬脂酰胺、乙烯二硬脂酰胺等高级脂肪酸酰胺、高级脂肪酸酯及其衍生物等。特别是在热敏记录层中添加羟甲基化脂肪酸酰胺时,可以不损坏耐素地覆盖性而获得增敏效果。
作为可以添加在热敏记录层中的金属皂,可以列举出高级脂肪酸多价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铝、硬脂酸钙和油酸锌等。另外,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在热敏记录层中还可以添加疏油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等各种添加剂。
用于热敏记录层中的无色染料、显色剂及其它各种成分的种类和量根据目的可进行适当调整,但是,通常相对于无色染料100质量份,使用的显色剂为100~700质量份,增敏剂为25~500质量份,微粒颜料为10~500质量份,粘接剂为固体总量的10~25质量%。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实施加工,可以形成赋予更高功能的多层热敏记录体。例如,通过在第一基材的背面实施采用粘结剂、再湿粘接剂、延迟胶粘型的粘结剂等的涂布加工,还可以用作粘结纸、再湿粘接纸、延迟胶粘纸,或者通过实施磁力加工,可以形成在背面具有可磁记录的层的热敏记录体。
本发明中,可以在热敏记录层上设置保护层,或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下设置底涂层。作为上述追加层,可以利用以往公知的热敏记录材料中所使用的保护层和底涂层。保护层和底涂层都是以颜料和粘接剂为主体而构成。特别是在保护层中,为了防止对热头的粘附,优选添加像聚烯烃蜡、硬脂酸锌这样的润滑剂,也可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另外还可以将其构成为2层以上。此外,通过设置有光泽的保护层,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通过在底涂层中使用煅烧高岭土等空隙率高的颜料,可以提高在其上面的热敏记录层的显色灵敏度。另外,通过使底涂层中含有塑料色料、中空粒子、发泡体等,对提高形成在底涂层上的热敏记录层的显色灵敏度具有效果。
在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层上也可以设置包含UV固化树脂、EB固化树脂的保护层。通过在保护层上使用硅等脱模剂、在热敏记录片的背面实施粘结加工,还可以将本发明的热敏记录材料用作无底衬的粘结标签。
进一步地,在第一热敏记录片的基材的热敏记录层附设面和/或热敏记录面上设置模拟粘接剂之前事先印刷必要的信息,或在第二基材的热敏记录层附设面上涂布设置热敏记录层之前事先实施印刷,为了隐蔽这些印刷信息,优选在第二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上实施遮蔽印刷等,可以期待防止伪造等效果,其使用范围格外增加。
作为在基材上形成上述各层的方法,可以采用气刀法、刮刀法、凹版法、辊涂法、喷涂法、浸渍法、刮棒法和挤出法等已知的涂布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对于第二热敏记录层和第一热敏记录层,均是热敏记录层用涂料被涂布在基材的一个表面上,使得干燥后的质量为1~10g/m2,从而形成热敏记录层。并且,为了抑制来自记录材料背面的油、增塑剂的渗透或者控制卷曲,还可以设置背部层。另外,采用超级砑光机或柔性砑光机等已知的平滑性方法进行平滑处理,这对提高其显色灵敏度具有效果。也可以将热敏记录层表面贴在砑光机的金属辊和弹性辊中的任意一个上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热敏记录物的制造方法是采用热敏记录多层片而进行的方法,所述热敏记录多层片包括第一热敏记录片,其第一热敏记录层形成在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第二热敏记录片,其通过模拟粘接层被层压在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上,第二热敏记录层形成在第二基材的一个面上。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2个步骤。
·对上述热敏记录多层片,从该热敏记录多层片的上述第二热敏记录层侧,通过上述第二热敏记录层显色、且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不显色的热能T1来实施热敏记录,从而将记录A记录于上述第二热敏记录层的步骤(下面,有时称作步骤A)。
·对于上述热敏记录多层片,从该热敏记录多层片的上述第二热敏记录层侧,通过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显色的热能T2来实施热敏记录,将与记录A不同的记录B记录于上述第一热敏记录层的步骤(下面,有时称作步骤B)。
步骤A中,记录A通过热能T1被记录在第二热敏记录层上。
作为记录A,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任意的文字、图像。特别是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为了获得只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的信息、例如针对各种个人信息、秘密信息的安全性高的信息记录物,优选记录A为隐蔽印字部。由此,通过印刷等其它记录方式,也可以不在第二热敏记录层上另外形成隐蔽印字部,从而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
此外,通过在第二热敏记录层形成隐蔽印字部,例如与通过印刷等在第二热敏记录层上形成隐蔽印字部的情况相比,进行热敏记录时不容易阻碍向第一热敏记录层的热传递,可以在高记录浓度下实现热敏记录。
隐蔽印字部可以设置在整个第二热敏记录层上,也可以设置在其中的部分上。
此外,隐蔽印字部可以是整个涂覆的状态,也可以设置规定形状的多个图案(例如带状、网格状、交织状、斑点状、文字、织的花纹状等)。
此外,如后文所述,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中的记录B由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构成时,优选在第二热敏记录层的与上述非公开信息对应的位置(信息非公开部)设置隐蔽印字部。由此,步骤B中,通过利用热能T2的热敏记录,公开信息被记录于第一热敏记录层的同时也被记录于第二热敏记录层,而非公开信息虽然被记录于第一热敏记录层,但可以不以可判别程度被记录于第二热敏记录层。
因此,所获得的热敏记录物能够广泛用作将秘密信息记录在多层片的内部、在其表面记录谁都能确认的公开信息的信息记录物,例如收据、工资明细、各种通知书、健康诊断结果通知书等。
此时,隐蔽印字部优选至少被设置在整个信息非公开部上。例如,隐蔽印字部的位置可以和信息非公开部的位置完全一致,隐蔽印字部也可以比信息非公开部大。
隐蔽印字部可以形成在信息非公开部的整面上,还可以如上所述那样,以规定形状的图案多个设置在信息非公开部上。
步骤B中,记录B通过热能T2被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上。
此时,例如在第二热敏记录层上不设置隐蔽印字部时,通过热能T2在第二热敏记录层也记录相同的记录B,从外部可以看到记录B。
步骤B中,通过热能T2被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的记录B,只要与上述记录A不同,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任意的文字、图像。
作为记录B,特别优选文字信息,例如记录在收据、工资明细、各种通知书、健康诊断结果通知书等中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由个人信息、秘密信息等希望从外部不能看到的信息(非公开信息)和拥有知道该非公开信息权利的个人的姓名、住址等从外部希望能看到的信息(公开信息)构成。
本发明中,可以分别进行步骤A和步骤B,也可以同时进行。
这里的“分别进行”是指用热头记录了记录A后再进行记录B的记录,或记录了记录B后再进行记录A的记录。此时,可以采用串联配置的2个热头来进行记录A的记录和记录B的记录。此外,用1个热头进行了一个记录后,可以取代热能进行另一个记录。
此外,“同时进行”是指用1个热头同时进行利用热能T1的记录A的记录和利用热能T2的记录B的记录。
分别进行步骤A和步骤B时,可以先进行步骤A再进行步骤B,相反,也可以进行了步骤B后再进行步骤A,任意一个都可以。
本发明所使用的热敏记录多层片不限于上述例子。
例如,上述例子中,在信息公开部和信息非公开部之间通过半切割加工被切断,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实施半切割加工,通过设置穿孔等形成可切断形态。
在上述例子中,为了从背侧看不到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23的秘密信息,在第一基材22的背面的上述信息非公开部28b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遮蔽层3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整个第一基材22上设置遮蔽层31。并且,也可以不设置遮蔽层31,例如使用在剥离第二热敏记录片时可判别第一热敏记录层的记录的程度的带色基材,或者内添有用于降低透光性的二氧化钛等的基材作为第一基材22,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上述例子中,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第二基材26通过模拟粘接层25被粘贴在第一热敏记录层23上,但也可以粘贴第二热敏记录片28的第二热敏记录层27。
具有透光性的基材也可以通过模拟粘接层进一步被粘贴在第二热敏记录层27的表面上。
第一热敏记录片24和第二热敏记录片28可以分别设置为多个,例如通过利用热能T1和/或T2进行热敏记录,可以将相同信息记录在多个记录片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例如使用在第二热敏记录片28上以同样的方法通过模拟粘接层进一步设置第三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多层片,针对该热敏记录多层片,除了利用上述热能T1和/或T2进行热敏记录以外,通过利用第二热敏记录片不显色、而第三热敏记录片显色的热能T3实施热敏记录,还可以获得3个不同的记录。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物的制造方法如下进行在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记录了信息的信息记录层的第一片材的上述信息记录层上或上述第二片材上,涂布含有模拟粘接剂的涂布液形成涂层,在该涂层处于湿润状态下,通过该涂层将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粘合在一起后,对所述涂层进行干燥形成模拟粘接层。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记录物是通过本发明的信息记录物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
下面,利用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信息记录物的制造方法和信息记录物。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制造的信息记录物的结构的示意截面图。本实施方式中制造的信息记录物110是在包括第一基材111和形成在该第一基材111的信息记录层112的第一片材113的上述信息记录层112上,通过模拟粘接层114粘贴第二片材115而形成的。
例如,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1)~(2)来制造上述信息记录物110。
步骤(1)准备第一片材113的步骤,该第一片材113在第一基材111的一个面上形成有记录了信息的信息记录层112。
步骤(2)在第一片材113的信息记录层112上,涂布含有模拟粘接剂的涂布液形成涂层,在该涂层处于湿润状态下,在该涂层上粘贴第二片材115后,对所述涂层进行干燥而形成模拟粘接层114的步骤。
下面对各步骤进行描述。
·步骤(1)
在形成信息记录层112时可以使用通常用于信息记录的记录方式。可列举例如通过(1)印刷方式及(2)压敏记录方式、热敏记录方式、热转印记录方式、喷墨记录方式、磁记录方式等,对具备该记录方式对应的记录适宜性的片材进行记录的方式等。
这些记录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任意一种,也可以二种以上并用。
在上述记录方式中,优选(1)的印刷方式,因为可以在第一基材上直接形成信息记录层,并容易形成规定的图案,成本也低等。
此外,在(2)的方式中,喷墨式记录方式或热转印记录方式与印刷等相比,因为即时性优越,所以是优选的。也就是说,因为可以不像印刷那样事先制版,所以可以即时地对图案进行变更。
作为(1)的印刷方式,可以适用例如平版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方式、多功能印刷方式等通常方法。
在(2)的方式中,作为“具备记录适宜性的片材”,根据使用的记录方式而采用不同的片材。
例如在喷墨式记录方式中,一般地为了具备油墨吸收性,使用内添有硅石等多孔性颜料和粘合剂的片材、或者在基材上设置了含有上述成分的记录层的片材。为了提高印字的耐水性,还在上述片材中适当添加染料固着剂等。
这里所使用的硅石等多孔性颜料优选具有100ml/100g以上的吸油量。关于上述多孔性颜料,可列举无定形硅石等。
作为粘合剂,可举出例如聚乙烯醇、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等。
作为染料固着剂,可举出例如聚哌嗪、聚乙烯基吡啶、聚二烷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阳离子性吸附剂。
另外,在热转印记录方式中,为了提高油墨的接受性,使用内添有硅石、合成硅酸铝等多孔性颜料和与上述同样的粘合剂的片材、或在基材上设置了含有这些成分的记录层的片材等。
对于设置有记录层的片材,记录层可以是单一层,也可以是不同组成的两层以上的多层。
作为记录在信息记录层112的信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记录例如各种亲启明信片中所记载的那种针对特定个人的信息(例如电、煤气、水、电话等公共费用的通知、帐单、个人识别码、密码等秘密信息等)、或者在各种直接邮寄信件中所记载的那种针对一定程度的人数的共同的固定信息(例如店铺向顾客所提供各种通知、目录等)等。
·步骤(2)接着,进行步骤(2)。在步骤(2)中,在第一片材113的信息记录层112上,涂布含有模拟粘接剂的涂布液形成涂层,在该涂层处于湿润状态下,在该涂层上粘贴第二片材115后,对所述涂层进行干燥而形成模拟粘接层114。也就是说,本发明中,模拟粘接层14采用湿式层压法而形成。
与上述干式层压法的情况相比,湿式层压法具有各种优点。例如,粘贴时不需强的压力,例如在干式层压法下通常需要以20kg/cm左右的压力来压接,但在湿式层压法下几乎不需要压力,即使在1kg/cm以下的程度也可以充分地模拟粘接。此外,模拟粘接层114的涂布量可以比干式层压法时少。同时,与第二片材115的粘合、干燥所需时间短等,制造成本低。另外,由于不需要大的压力,所以可以使用宽的原纸进行制造。因此,可以高速地大量生产等,生产率提高,制造成本也低。
步骤(2)可以使用通常在湿式层压法中所使用的装置来进行。
图13是表示适于本发明中步骤(2)的装置的一例的示意结构图。该装置120基本上包括用于供给第一片材113或第二片材115的输出部121,122、用于涂布涂布液的涂布部(辊涂器)123、由两个辊(橡胶辊和钢辊)构成的贴合部124、干燥部125和卷绕部126。
在该装置120中,例如从输出部121供给第一片材113,用涂布部123将用于形成模拟粘接层的涂布液(模拟粘接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第一片材113的信息记录层侧的表面上,形成涂层后,在该涂层处于湿润状态下,用贴合部124将第二片材115粘贴在涂层上。然后,在干燥部125中通过热风等对所得到的层压体进行加热,对涂层进行干燥,从而形成模拟粘接层,获得信息记录物110。得到的信息记录物110通过卷绕部126被卷绕。
这里第一片材113和第二片材115也可以相反。即,通过从输出部122供给第一片材113、从输出部121供给第二片材115,也可以制造信息记录物110。
这样获得的信息记录物110因为对第一片材113和第二片材115剥离后通过模拟粘接层114难以再粘贴,所以在拥有知道记录在信息记录层的信息权利的人在获得信息记录物之前,可以知道第三人是否剥离了第一片材113和第二片材115并看过其信息,因此保密性高,可以用于多种用途。
信息记录物110特别优选在其表面记录各种信息(例如通知记录在信息记录层的信息的个人姓名、住所、发信人相关信息等),用作在电、煤气、水、电话等公共费用的通知、帐单等所使用的各种亲启明信片和各种直接邮寄邮件等信件。
本发明中,进一步实施加工,可以形成赋予更高功能的热敏记录体。例如,通过在第一基材的背面实施采用粘结剂、再湿粘接剂、延迟胶粘型的粘结剂等的涂布加工,可以用作粘结纸、再湿粘接纸、延迟胶粘纸。
实施例下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子。并且,除非特别指明外,实施例中的“份”和“%”分别表示“质量份”和“质量%”。
实施例1图3、图4所示的结构的热敏记录多层片按照下面的过程来制作。
<热敏显色成分的调整>
(1)A液调制(无色染料的分散)用砂磨机将包括20份3-二正丁氨基-6-甲基-7-苯胺基荧烷、5份甲基纤维素的5%水溶液和15份水的组合物粉碎成平均粒径为1.0μm。
(2)B液调制(显色剂的分散)用砂磨机将包括20份二(3-烯丙基-4-羟苯基)砜、5份甲基纤维素的5%水溶液和15份水的组合物粉碎成平均粒径为1.0μm。
(3)C液调制(增敏剂的分散)用砂磨机将包括20份1,2-二(3-甲基苯氧基)乙烷、5份甲基纤维素的5%水溶液和15份水的组合物粉碎成平均粒径为1.0μm。
<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的调制>
将60份硅石(商品名ミズカシルP-527、水泽化学制)的30质量%分散液、20份A液、50份B液、10份C液、13份硬脂酸锌的水分解液(商品名ハイドリンZ-7-30、固体成分31.5质量%、中京油脂社制)、40份SBR胶乳(商品名L-1571、浓度48%、旭化成社制)和40份硅改性聚乙烯醇(商品名R-1130、分子量1700、クラレ社制)的10质量%水溶液混合搅拌,得到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
<第一热敏记录片的制作>
将上述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用凹版印刷涂布机涂布在坪量50g/m2的上质纸(中性纸)、厚度62μm的一个面上,进行干燥,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5g/m2,由此形成第一热敏记录层,然后用超级砑光机实施加工以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
<层压片的形成>
将模拟粘接糊(商品名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粘接剂)、有效成分44%(剩余部分水)、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用凹版印刷涂布机涂布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上,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g/m2,然后,将玻璃纸(坪量25g/m2、密度0.92g/m3)作为第二基材粘贴在该涂层上,并进行干燥,由此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1)。
然后,将上述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用凹版印刷涂布机涂布在获得的层压片(1)的第二基材上,进行干燥,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5g/m2,由此形成第二热敏记录层后,用超级砑光机实施加工以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热敏记录片的层压片(2)。此时,第一热敏记录片和第二热敏记录片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48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遮蔽层的形成>
通过多功能印刷,用黑色油墨将印字率90%的网格状图案印刷在获得的层压片(2)的第一基材上和第二热敏记录层上,形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的遮蔽层。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的形成>
通过多功能印刷,用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商品名UV MC-315ニスT&K TOKA制)整面印刷在形成有遮蔽层的层压片(2)的第一基材上和第二热敏记录层上,形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
<半切割加工>
然后,对第二热敏记录片实施半切割加工,获得热敏记录多层片。
实施例2使用实施例1中调制的A~C液和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按照以下过程来制作图1、2所示结构的热敏记录多层片。
<第一热敏记录片的制作>
将上述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用凹版印刷涂布机涂布在坪量50g/m2的上质纸(中性纸)、厚度62μm的一个面上,进行干燥,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5g/m2,由此形成第一热敏记录层,然后用超级砑光机实施加工以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
<层压片的形成>
将模拟粘接糊(商品名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粘接剂)、有效成分44%(剩余部分水)、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用凹版印刷涂布机涂布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上,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g/m2,然后,将玻璃纸(坪量25g/m2、密度0.92g/m3)作为第二基材粘贴在该涂层上,并进行干燥,由此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1)。此时,第一热敏记录片和第二热敏记录片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480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
<遮蔽层的形成>
通过多功能印刷,用黑色油墨将印字率90%的网格状图案印刷在获得的层压片(1)的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上,形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的遮蔽层。
<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的形成>
通过多功能印刷,用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商品名UV MC-315ニスT&K TOKA制)整面印刷在形成有遮蔽层的层压片(1)的第一基材上和第二基材上,形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
<半切割加工>
然后,实施半切割加工,获得热敏记录多层片。
实施例3使用实施例1中调制的A~C液和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第一热敏记录片。
将模拟粘接糊(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フルタイトFB2403、丙烯酸类、有效成分33%),通过凹版印刷涂布机以干燥固体量为2g/m2涂布在第一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上,进行干燥后,用层压机压接作为第二基材的玻璃纸(坪量25g/m2、密度0.92g/m3),得到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
用凹版印刷涂布机将上述热敏记录用涂布液涂布在第1步骤中得到的层压片上,并进行干燥,使得干燥后的涂布量为5g/m2,由此形成热敏记录层,然后用超级砑光机实施加工以获得实施例3的热敏多层记录片。此时,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480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
实施例4除了用模拟粘接糊(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フルタイトFB1708、橡胶类、有效成分30%)代替实施例3的[第1步骤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的制作]中的模拟粘接糊(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フルタイトFB2403、丙烯酸类、有效成分33%)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获得实施例4的热敏多层记录片。此时,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320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
实施例5在实施例3的[第1步骤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的制作]中,用凹版印刷涂布机将模拟粘接糊(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有效成分44%(剩余成分水))以干燥固体量3g/m2的用量涂布在第一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上,然后在未干燥状态下,用层压机压接玻璃纸(坪量25g/m2、密度0.92g/m3),进行干燥,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获得实施例5的热敏多层记录片。此时,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250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
实施例6在实施例5中,以干燥固体量4.3g/m2的用量涂布模拟粘接糊(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有效成分44%(剩余成分水)),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获得实施例6的热敏多层记录片。此时,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870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
实施例7在实施例3中,用聚丙烯膜(坪量25g/m2、密度0.92g/m3)代替玻璃纸(25g/m2、密度0.93g/m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获得实施例7的热敏多层记录片。此时,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550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
实施例8在实施例5中,以干燥固体量5.7g/m2的用量涂布模拟粘接糊(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有效成分44%(剩余成分水)),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获得实施例8的热敏多层记录片。此时,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1300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
实施例9在实施例5中,以干燥固体量0.8g/m2的用量涂布模拟粘接糊(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有效成分44%(剩余成分水)),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获得实施例9的热敏多层记录片。此时,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42mN/25mm(拉伸速度300mm/min.)。
比较例1在作为上页热敏纸的支承体(第二基材)的玻璃纸(坪量25g/m2、密度0.92g/m3)上,用凹版印刷涂布机将上述热敏记录用涂布液以干燥后的涂布量5g/m2的用量进行涂布和干燥,但因产生断纸、吸水褶皱,无法获得工业上的热敏多层记录片。
比较例2在作为上页热敏纸的支承体(第二基材)的聚丙烯膜(坪量25g/m2、密度0.93g/m3)上,用凹版印刷涂布机将上述热敏记录用涂布液以干燥后的涂布量5g/m2的用量进行涂布和干燥,但因产生由热引起的变形、伸展、褶皱,所以无法获得工业上的热敏多层记录片。
这样获得的实施例3~7的热敏多层记录片,在制造时第二热敏记录片没有出现褶皱、表面波纹、热变形,用热敏打印机(爱普生株式会社M-165A)印字的2张剥离性也良好,并且可以得到第二热敏记录片和第一热敏记录片均清楚且一致的记录。特别是用湿式层压法涂布模拟粘接层的实施例5和6,不仅省掉了压接第一基材的步骤,可以有效地生产出卷绕状的热敏多层记录片,而且因为使用醋酸乙烯酯作为模拟粘接层,所以容易在刚性状态下处理涂布第二热敏记录层前的基材,因此是具有优异生产率的生产方法。
再有,实施例8中在T型剥离试验法下的粘接强度强,所以在剥离上稍微困难,在剥离上页热敏纸时,会出现极小部分的破开,但属于可以使用的范围。还有,实施例9中在T型剥离试验法下的粘接强度弱,所以在涂布第2步骤的热敏层时,由于辊间压力,在会在极小部分上会产生剥离褶皱,但属于可以使用的范围。
实施例10[热敏显色性模拟粘接层的调制]将包括100份模拟粘接糊(商品名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粘接剂)、有效成分44%、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10份A液、20份B液、10份C液的组合物混合搅拌,得到模拟粘接糊。
用凹版印刷涂布机将上述模拟粘接糊以干燥固体量4g/m2的用量涂布在作为第一基材的上质纸(坪量80g/m2、中性纸)上,然后在该涂层未干燥状态下,使用层压机粘贴作为第二基材的玻璃纸(坪量25g/m2、密度0.92g/m3)后,进行干燥,获得第一基材/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1)。此时,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24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通过多功能印刷,用黑色油墨将印字率90%的网格状图案印刷在获得的层压片(1)的第一基材上和第二基材上,形成如图7所示的形状的遮蔽层。
<半切割加工>
然后,在遮蔽层和信息显示部的分界部分实施半切割加工,获得图5、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
实施例11[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的调制]
将包括60份硅石(商品名ミズカシルP-527、水泽化学制)的30%分散液、20份A液、50份B液、10份C液、13份硬脂酸锌的水分解液(商品名ハイドリンZ-7-30、固体成分31.5质量%、中京油脂社制)、40份SBR胶乳(商品名L-1571、浓度48%、旭化成社制)和40份硅改性聚乙烯醇(商品名R-1130、分子量1700、クラレ社制)的10%水溶液的组合物混合搅拌,得到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
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作层压片(1),将上述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用凹版印刷涂布机以干燥固体量为5g/m2的用量涂布在该层压片(1)的第二基材上,进行干燥而形成热敏记录层,然后,用超级砑光机实施加工以获得层压片(2)。此时,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25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针对获得的层压片(2),与实施例10同样地形成遮蔽层,并实施半切割加工,获得图7、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
实施例12用包括100份模拟粘接糊(商品名カネビノ一ルTV965(糊晶类粘接剂)、有效成分16%、三井エヌエスシ一株式会社制)、5份A液、10份B液、5份C液的组合物代替实施例10的[热敏显色性模拟粘接层的调制]中的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获得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此时,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17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实施例13将实施例11中调制的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用凹版印刷涂布机以干燥固体量为5g/m2的用量涂布在实施例12中制作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第二基材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热敏记录层,然后,用超级砑光机实施加工以获得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敏记录多层片。此时,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19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实施例14按照下面的过程来制作图11所示结构的热敏记录多层片。
<第一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的调制>
将包括20份A液、50份B液、50份C液、20份SBR胶乳(商品名L-1571、浓度48%、旭化成社制)和20份硅改性聚乙烯醇(商品名R-1130、分子量1700、クラレ社制)的10%水溶液的组合物混合搅拌,得到第一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
<第二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的调制>
将包括60份硅石(商品名ミズカシルP-527、水泽化学制)的30%分散液、20份A液、50份B液、10份C液、13份硬脂酸锌的水分解液(商品名ハイドリンZ-7-30、固体成分31.5质量%、中京油脂社制)、40份SBR胶乳(商品名L-1571、浓度48%、旭化成社制)和40份硅改性聚乙烯醇(商品名R-1130、分子量1700、クラレ社制)的10%水溶液的组合物混合搅拌,得到第二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
<第一热敏记录片的制作>
将上述第一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用凹版印刷涂布机以干燥后的涂布量为4g/m2的用量涂布在坪量50g/m2的上质纸(中性纸)、厚度62μm的一个面上,进行干燥以形成第一热敏记录层,然后,用超级砑光机实施加工以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
<层压片的形成>
将模拟粘接糊(商品名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粘接剂)、有效成分44%(剩余部分水)、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用凹版印刷涂布机以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g/m2的用量涂布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上,然后,将玻璃纸(坪量25g/m2、密度0.92g/m3)作为第二基材粘贴在该涂层上,并进行干燥,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基材的层压片(1)。
然后,将上述第二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用涂布液,用凹版印刷涂布机以干燥后的涂布量为5g/m2的用量涂布在所获得的层压片(1)的第二基材上,进行干燥以形成第二热敏记录层后,用超级砑光机实施加工以获得第一热敏记录片/模拟粘接层/第二热敏记录片的层压片(2)。此时,第一热敏记录片和第二热敏记录片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48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遮蔽层的形成>
通过多功能印刷,用黑色油墨将印字率90%的网格状图案印刷在获得的层压片(2)的第一基材上,形成遮蔽层。
<半切割加工>
然后,在第二热敏记录片的用于显示信息的部分(信息显示部)和用于形成隐蔽印字部的部分(与所述遮蔽层对应的部分)的分界部分实施半切割加工,获得热敏记录多层片。
制造例1使用实施例14所获得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并采用下述打印机和印字条件,按照下面的过程制作热敏记录物。
·打印机(株)サト一制Barlabe 300·印字条件印字速度3英寸/秒、点密度8本/mm(203dpi)对热敏记录多层片,以0.327mJ/点的印字能量(热能T1)进行记录,在第二热敏记录片的用于形成隐蔽印字部的部分实施全部印字而形成隐蔽印字部,同时在信息显示部实施收件人姓名印字。然后,对热敏记录多层片,以0.537mJ/点的印字能量(热能T2)进行记录,将作为非公开信息的数字(非公开数字)印字在第一热敏记录片的上述隐蔽印字部下面的部分上,从而得到信息记录物。
印字后,隐蔽印字部下面的部分的数字不能看到。然而,剥离第一热敏记录片和第二热敏记录片后,在第一热敏记录片上只记录有非公开数字。
制造例2
除了按照相反顺序进行利用热能T1的记录和利用热能T2的记录之外,进行与制造例1相同的处理,获得与制造例1相同的信息记录物。
制造例3除了同时进行利用热能T1的记录和利用热能T2的记录之外,进行与制造例1相同的处理,获得与制造例1相同的信息记录物。
实施例15在纸宽1100mm的80g/m2的上质纸的一个面上,通过平版印刷,实施以向限定的顾客提供通知为内容的印刷后,获得第一片材。接着,用凹版印刷涂布机将模拟粘接糊(商品名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粘接剂)、有效成分44%(剩余成分水)、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以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g/m2的用量涂布在该第一片材的印刷面上,然后在未干燥状态下,采用湿式层压机在该涂层上粘贴第二片材(坪量65g/m2的上质纸),进行干燥以获得信息记录物。此时的生成速度为200m/min.。另外,此时,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28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进一步地,用喷墨式打印机将收件人姓名记录在所获得的信息记录物的第二片材上,平板切割成A4版,获得将上述通知作为隐蔽信息包含于内部的面向个人的信息记录物。
实施例16在纸宽1100mm的80g/m2的上质纸的一个面上,通过喷墨记录来记录个人信息后,获得第一片材。接着,用凹版印刷涂布机将模拟粘接糊(商品名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粘接剂)、有效成分44%(剩余成分水)、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以干燥后的涂布量为2g/m2的用量涂布在该第一片材的记录面上,然后在未干燥状态下,采用湿式层压机在该涂层上粘贴在上质纸的一个面上具有喷墨记录层的第二片材(上质纸的坪量65g/m2),进行干燥以获得信息记录物。此时的生成速度为200m/min.。另外,此时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25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进一步地,用喷墨式打印机将与各个人信息对应的收件人姓名记录在所获得的信息记录物的第二片材上,平板切割成A4版,获得将上述个人信息作为隐蔽信息包含于内部的面向个人的信息记录物。
实施例17除了用模拟粘接糊(商品名カネビノ一ルTV965(糊晶类粘接剂)、有效成分16%(剩余部分水)、日本エヌエスシ一株式会社制)取代实施例1的模拟粘接糊(商品名フルタイトFB131(醋酸乙烯酯类粘接剂)、有效成分44%(剩余部分水)、三井物产ソルベントコ一ト株式会社制)之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获得信息记录物。此时的生成速度为200m/min.。另外,此时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间采用T形剥离试验法的粘接强度为15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进行热敏记录,生产率良好,且制造成本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中,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中的公开信息显示在信息公开部,记录在第一热敏记录层的非公开信息通过遮蔽层不能从外部看到。因此,对于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可以同时对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进行热敏记录。
此外,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第二基材通过模拟粘接层被粘贴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上,从而易形成卷绕状,生成率良好。并且,因为可以为卷绕状,在用于向该热敏记录多层片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中,也易于进行记录前的热敏记录多层片的安装盘的设置以及进行连续印字。
并且,本发明的热敏记录多层片针对秘密信息的保密性高。也就是说,第二基材通过模拟粘接层被粘贴在第一热敏记录层上,因此不容易将一旦剥离过的第二基材重新粘接,在本人确认例如个人识别码、秘密等秘密信息前,可以知道其他人是否剥离开第二基材的信息非公开部看过。
关于多层热敏记录体的制造方法,在使用坪量5~40g/m2、且纸基材时密度为0.85~1.3g/m3、膜基材时密度为0.9~1.6g/m3这样薄的第二基材进行制造时,不会出现褶皱等,适用于需要多张一致记录的收据、传票和联络函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敏记录多层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一热敏记录层的第一热敏记录片的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侧,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有具有透光性的第二基材;所述第二基材由信息公开部和信息非公开部构成,在所述第二基材上的与所述信息非公开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遮蔽层;所述第二基材采用以木材纸浆为主成分的基材的情况,所述第二基材的坪量为5~30g/m2,密度为0.85~1.3g/m3;所述第二基材采用以合成树脂为主成分的基材的情况,所述第二基材的坪量为5~30g/m2,密度为0.9~1.6g/m3;并且,所述第二基材在没有实施记录的状态下被粘贴到所述第一热敏记录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所述模拟粘接层通过将含有模拟粘接剂的涂布液涂布到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侧或所述第二基材侧,层压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后进行干燥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依据JIS K 6854-3所规定的T型剥离试验法,在所述模拟粘接层处第一热敏记录片和第二基材之间的粘接强度为50~1000mN/25mm(剥离速度300mm/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所述遮蔽层通过印刷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所述遮蔽层通过喷墨记录装置或热转印记录装置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热敏记录层的所述第一热敏记录片的没有形成热敏记录层的整个面和/或所述第二基材的包含遮蔽层的整个面上设置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记录多层片,其中,所述第二基材被切断或者为可切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敏记录多层片,其在第一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一热敏记录层的第一热敏记录片的热敏记录层侧,通过模拟粘接层粘贴有具有透光性的第二基材;所述第二基材由信息公开部和信息非公开部构成,在所述第二基材上的与所述信息非公开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遮蔽层,并且可以设置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层作为片材的最外层。
文档编号B41M5/30GK101037067SQ200710101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7日
发明者诸贯克己, 池上宪治, 三鸭弘明, 寺岛夏树 申请人: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王子特殊纸株式会社, 王子包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