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11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宋用中继式供墨系统的喷墨打印机,在该中继式供墨 系统中,主容器和副容器能够彼此连接和断开。当墨从主容器供应到 副容器时,该主容器和副容器彼此连接。
背景技术
在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中,当压电元件变形时通过压电元件从喷 嘴喷射液滴例如墨。也可以在发热元件使气泡在体积方面改变时通过 发热电阻器从喷嘴喷射液滴。通常,不为喷嘴设置阀。而是在喷嘴中 以从喷嘴表面向内凹的方式形成弯液面,以便当打印头处于等待模式 中时没有墨从喷嘴泄漏。喷嘴是小的开口。因此,喷嘴中的液体由于表面张力而在其中形 成拱顶形的弯液面。当喷嘴内部的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时,该弯液面是 凹的。这样的弯液面防止当打印头处于等待模式中时液体从喷嘴泄漏。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4-181952公开了釆用中继式供墨系统的 喷墨打印机,在该中继式供墨系统中,由多孔件制成的墨吸收器设置 在副容器中,该副容器安装在打印头上。墨吸收器由于毛细管作用吸 收墨,从而降低副容器中的压力。以这种方式,使副容器中的压力小 于大气压力,从而确保弯液面形成在打印头的每个喷嘴中。多孔件可以是具有许多开室(空间)的成形件或海绵件。多孔件也可
以是由交织纤维制成的构件,这些交织纤维形成许多开室(空间)。墨从主容器经由供墨通路供应到副容器。当墨吸收器设置在该墨 通路中时,墨吸收器可对通过墨通路的墨的流动产生大的阻力。因此, 墨不能迅速地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采用中继式供墨系统的喷 墨打印机,在该中继式供墨系统中,当打印头处于等待模式中时,在 将弯液面维持在打印头的每个喷嘴中的同时,将墨迅速地从主容器供 应到副容器。发明内容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主容器,该主容器容纳墨; 副容器单元,该副容器单元包括副容器;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包括 墨吸收器;和打印头单元,该打印头单元包括用于将墨喷射到纸张上 的打印头。其中供墨机构将主容器连接到副容器,以便将墨从主容器 供应到副容器。其中副容器单元安装在打印头单元上并将墨供应到打 印头。其中主容器和副容器构造成当没有将墨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 时经由供墨机构彼此断开。其中主容器和副容器构造成当将墨从主容 器供应到副容器时经由供墨机构彼此连接。其中,当没有将墨从主容 器供应到副容器时,该墨吸收器在供墨机构中定位成使得墨吸收器从 副容器吸收墨。其中,当将墨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时,墨吸收器在 供墨机构中定位成使得墨吸收器比当没有将墨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 时对通过供墨机构流入副容器的墨呈现较小的阻力。采用上述结构,将墨迅速地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当没有将墨 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时,维持形成在打印头的喷嘴中的弯液面。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从上方观察的喷墨打印机的成 像部的示意图;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供墨机构的示意图;图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在供墨操作期间操作的接头阀的说明图;图3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供墨机构的示意图;图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在供墨操作期间操作的接头阀的说明图;图4A和4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供墨机构的示意图; 图5A、5B和5C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供墨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供墨机构的示意图; 图7A和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供墨操作的说明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供墨机构的示意图;并且 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供墨操作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根据优选实施方案详细描述本发明。喷墨打印机通过将墨滴喷射到纸张上在一张记录介质上形成图 像。该喷墨打印机通过重叠基本颜色的墨来形成多色图像,所述基本 颜色包括深蓝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在中继式供墨系统中,主容器单元130和副容器121彼此连接, 以使墨能够从主容器单元U0供应到副容器121。当主容器单元130不 向副容器单元121供应墨时,主容器单元130和副容器121彼此断开。 这样,中继式供墨系统能够使副容器121和主容器130之间的供墨路 径连接或断开。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当副容器121中的剩余墨量变得小于第一预 定量时,在主容器单元、副容器121彼此连接的同时,墨从主容器单元130供应到副容器121。当副容器121中的剩余墨量大于第二预定量 时,主容器单元130和副容器121保持彼此断开。打印头单元(滑架)100包括打印头IIO和副容器单元120,该打印 头IIO喷射墨滴到纸张上,该副容器单元120将墨供应到打印头110。 在形成图像时,打印头单元IOO在主扫描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往复 运动,主扫描方向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在打印头110的面对输送来的纸张的表面中,形成用于喷射基本 颜色墨的喷嘴。这些喷嘴平行于纸张输送方向成列布置。每个喷嘴列 对应于基本颜色墨中的特定一种墨。副容器单元120包括沿主扫描方向并排地布置的副容器121C、 121M、 121Y、 121Bk,并包括杆122C、 122M、 122Y、 122Bk,每个杆 按压对应的一 个副容器121C、 121M、 121Y、 121Bk。副容器121C填充有深蓝色墨,副容器121M填充有品红色墨,副 容器121Y填充有黄色墨,并且副容器121Bk填充有黑色墨。副容器121C、 121M、 121Y和121Bk统称为副容器121,因为它 们除了储存在其中的墨的颜色之外均相同。同样,杆122C、122M、122Y、 122Bk统称为杆122,因为它们除了按压不同的副容器121之外均相同。副容器121被构造成在既垂直于主扫描方向又垂直于纸张输送方 向的方向上弹性变形(膨胀和收缩)。具体地说,如图2A所示,副容器 121具有波纹管的形式。如
的外边缘。杆122被支点122D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该支点122D固 定到打印头单元100的主体上。如图2A所示,主容器单元130包括墨盒131,这些墨盒131填 充有待供应到对应的副容器121的墨;和盒壳132,该盒壳132可拆卸 地接收墨盒131。墨盒131安装在盒壳132中并水平地并排布置,从而墨盒131的 宽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相一致。墨盒131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箱形,该箱 形的宽度与它的其它尺寸相比相对较小。现在将描述中继式供墨机构的构造。如图2A所示,中继式供墨机构(以下称为供墨机构)140包括副容器接头阀150;主容器接头阀160;推杆170,该推杆170推动杆122的端部122B;以及滑动凸轮180,该 滑动凸轮180促动主容器接头阀160和推杆170。副容器121中的每一个设有副容器接头阀150、主容器接头阀160 和推杆170,并且在副容器121之间这些构件的结构是相同的。为副容 器121共同设置滑动凸轮180,而滑动凸轮160与基板183成一体。因 此,所有副容器121同时补充墨。即使副容器121中的一个或多个副 容器121不需要补充墨,情形也是如此。以下将详细描述用于补充墨 容器的过程。副容器接头阀150作为连接阀固定到打印头单元IOO的主体上, 并与副容器121连通。副容器接头阀在副容器121的上侧与副容器121 连通,而副容器121在副容器121的下侧处与打印头110连通。如图2B所示,在圆柱形阀壳体151中,在主容器接头阀160附近 的端部处设置阀孔152。该阀孔152被阀构件154关闭,该阀构件154 可向阀壳体151的内部移动。 用于将副容器121中的墨吸向阀孔152的墨吸收器155可移动地 设置在墨通路151B中,该墨通路151B从阀孔152延伸到与副容器121 连通的端口 151A。阀孔152位于副容器阀接头150和主容器阈接头160 之间的连接部分附近。在该第一实施方案中,墨吸收器155利用粘合剂等与阀构件154 成一体,因此在移动阀构件154的同时移动墨吸收器155。具体地说,当阀孔152被关闭时,如图2B所示,墨吸收器155 在墨通路151B中位于阻塞端口 151A的位置处。当阀孔152被打开时, 如图3B所示,墨吸收器155位于离开墨通路151B縮回的位置处。墨吸收器155可以是具有许多开室(空间)的成形件或海绵件。墨吸 收器155也可以是由交织纤维制成的构件,这些交织纤维形成许多开 室(空间)。墨吸收器155由于毛细管作用通过开室吸收墨。阀构件154具有穿透阀孔152并朝主容器接头阀160延伸的推杆 156。该推杆156和阀构件154—体地移动。为了将墨从墨盒131供应到副容器121,将主容器接头阀160连 接到副容器接头阀150,从而副容器121与墨盒131连通。主容器接头 阀160经由供墨导管例如软管或硬管与墨盒131连通。如图2B所示,阀孔162设置在圆柱形阀壳体161的接近阀盖153 的端部处。阀孔162被阀构件163关闭,该阀构件163可向阀壳体161 的内部移动。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164对阀构件163施加推力以关闭阀孔 162。推杆165向副容器接头阀150伸出,以推动副容器接头阀150的
阀构件154,从而打开阀孔152。推杆165与阀构件163成一体,并与 阀构件163—体地移动。
如图3B所示,0形环167是防止墨从位于接头阀150和160之间 的连接部分泄漏到外部的密封件。此外,O形环168设置在阀构件163 和阀孔162的外周之间以气密密封阀孔162。
0形环167、 168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丁腈橡胶制成。滑动凸 轮180具有凸轮面181,该凸轮面181接触推杆170和主容器接头阀 160的纵向端部,从而使推杆170和主容器接头阀160沿它们的纵向方 向(图3A中的垂直方向)移动。
在该第一实施方案中,为了向上移动推杆170和主容器接头阀 160,通过来自排出辊90(见图l)的驱动力使滑动凸轮180在图2A中向 左移动。
为了向下移动推杆170和主容器接头阀160,断开来自排出辊90 的驱动力,并且通过弹簧182的弹性力使滑动凸轮180在图2A中向右 移动。
为副容器121共同设置的滑动凸轮180与基板183成一体。如图 1所示,基板183在其接近排出辊90的侧面上设有齿条183A。
小齿轮184将来自设置在排出辊90的纵向端部处的齿轮190A的 驱动力传递到设置在基板183上的齿条183A,该小齿轮184以可移动 的方式设置在使小齿轮184与齿条183A啮合的位置、以及使小齿轮 184从齿条183A释放的位置之间。小齿轮184的位置由促动器改变。 这种促动器的一个例子是电磁螺线管。
排出辊90把打印有图像的纸张输出到排出口(未示出)。该纸张在
一对框架191之间被输送到排出口。
现在将描述供墨机构的操作。作为中继式供墨机构的供墨机构140 将主容器接头阀160连接到副容器接头阀150,从而当副容器121中的 剩余墨量变得小于第一预定量时将墨从墨盒131供应到副容器121。
在该第一实施方案中,基于打印头IO为打印和清洗而执行的喷墨 次数,确定副容器121中的剩余墨量变得小于该第一预定量的时刻。 从上次将墨供应到副容器121开始对喷墨进行计数。当喷墨次数达到 预定次数时,剩余墨量被估计为小于该第一预定量。
当控制喷墨打印机操作的控制器(未示出)确定副容器121中的剩 余墨量小于该第一预定量时,该控制器使小齿轮184移动到与齿条 183A啮合的位置,并旋转排出辊90。
因此,滑动凸轮180在图3A中向左移动,从而向上移动推杆170 和主容器接头阀160。
如图3B所示,主容器接头阀160使副容器接头阀150的阀构件 154向上升起,从而打开阀孔152。
同时,主容器接头阀160的阀构件163接收推力,以经由推杆165 打开阀孔162。阀构件163向下移动以打开阀孔162,从而使副容器121 与墨盒131连通。
推杆170的上端向上推动杆122的另一端部122B。如图4A所示, 杆122的端部122A向下移动,以使副容器121压缩并变形。此时,副 容器121中的剩余墨返回到墨盒131而不被浪费。
在该实施方案中,设定凸轮面181的形状和滑动凸轮180的移动
方向使得在副容器接头阀150已经连接到主容器接头阀160之后,
开始压縮副容器121。如果在接头阀150和160连接之前压縮副容器 121,那么墨可能从接头阀150和160的连接部分泄漏。
同样,设定凸轮面181的形状和滑动凸轮180的移动速度,从而 以不会破坏形成在打印头110的每个喷射口中的弯液面的压力(例如 4kPa或更小)压縮副容器121。如果以过大的压力压縮副容器121,那 么可能破坏该弯液面。
在小齿轮184与齿条183A啮合的同时,当在排出辊卯旋转之后 已经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或者当排出辊90的总旋转量达到预定量时, 控制器确定副容器的压縮完成。然后,控制器将小齿轮184移动到从 齿条183A释放的位置,并停止排出辊90。
因此,滑动凸轮180开始向右移动,推杆170向下移动,并且副 容器121膨胀以返回它的原始形状。此时,墨盒131中的墨被抽出并 供应到副容器121。
当滑动凸轮180在图2A中进一步向右移动时,推杆170移动离开 杆122,并且接头阀150和160彼此断开并关闭。此时,如图2B所示, 墨吸收器155位于阻塞端口 151A的位置处。
在该第一实施方案中,设定凸轮面181的形状和滑动凸轮180的 移动方向使得在推杆170已经与杆122分离之后,接头阀150和160 之间的连接被解除。如果在推杆170与杆122接触的同时解除接头阀 150和160之间的连接,那么墨可能从接头阀150和160的连接部分泄 漏。
如图2B所示,在成像过程期间,墨吸收器155在墨通路151B中 位于阻塞端口 151A的位置处。墨吸收器155通过其吸力经由端口 151A从副容器121吸收墨。结果,副容器121中的压力保持小于大气压力,
从而维持形成在打印头110的喷嘴中的弯液面。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当主容器单元130连接副容器121时,墨吸 收器155离开墨通路151B缩回。因此,当通过墨通路151B供应墨时, 防止墨吸收器155对墨通路151B中的墨的流动呈现很多阻力。
另一方面,当主容器单元130与副容器121断开时,墨吸收器155 在墨通路151B中位于阻塞端口 151A的位置处。因此,维持形成在打 印头110的喷嘴中的弯液面。
因此,在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中,当主容器单元130 与副容器121断开时,能够通过墨吸收器155维持形成在打印头110 的喷嘴中的弯液面,并且当主容器单元130连接副容器121时,能够 将墨迅速地供应到副容器121。
此外,因为通过阀构件154的打开和关闭来机械地移动墨吸收器 155,所以不必提供专门用于使墨吸收器155从墨通路151B缩回的促 动器。这导致部件数量的减少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第一 实施方案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使墨吸收器155 移动。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压縮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海绵或泡沫 制成的墨吸收器155使得墨吸收器155的至少一部分离开墨通路151B 縮回。
图4A示出墨吸收器155阻塞端口 151A的状态,而图4B示出使 墨吸收器155离开墨通路151B縮回的状态。
如图4A所示,当没有墨供应到副容器121时,包括在成像过程期 间,墨吸收器155位于阻塞端口 151A的位置处。副容器121中的压力 保持小于大气压力,从而维持形成在打印头110的喷嘴中的弯液面。如图4B所示,为了将墨供应至副容器121,主容器接头阀160向 上移动使得接头阔160的推杆165向上推副容器接头阀150的阀构件 154。在向上推阀构件154的同时,压缩墨吸收器155并使墨吸收器155 离开墨通路151B縮回。结果,也防止第二实施方案中的墨吸收器155对从主容器单元130 到副容器121的墨流动呈现很多阻力。另一方面,当主容器单元130和副容器121彼此断开时,通过墨 吸收器155维持形成在打印头110的喷嘴中的弯液面。因此,在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中,当主容器单元130 与副容器121断开时,能够通过墨吸收器155维持形成在打印头110 的喷嘴中的弯液面,并且当主容器单元130连接副容器121时,能够 将墨迅速地供应到副容器121。当墨吸收器155縮回时,压縮墨吸收器155以排出在其中吸收的 墨。这防止由墨吸收器155吸收的墨滞留在其中并变旧。如图4A和4B所示,墨吸收器155通过从一端被压縮而在另一端 处的位置不变化来从墨通路151B縮回。可选择地,墨吸收器155可从 一端被压縮而移动在另一端处的位置。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第一 实施方案中相同和相似的部件。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阀构件154使墨 吸收器155离开墨通路151B縮回。在第三实施方案中,杆122用来使 墨吸收器155从墨通路151B縮回。
图5A至5C示出供墨机构140的操作。拉杆157穿透副容器接头 阀150的阀壳体151。拉杆157在它的一端处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杆 122,并且在它的另一端处连接到墨吸收器。如图5A所示,当没有墨供应到副容器121时,包括在成像过程期 间,推杆170和杆122的端部122B彼此不接触。在该状态下,墨吸收 器155在墨通路151B中位于阻塞端口 151A与副容器121连通的位置 处。因此,墨吸收器155从副容器121吸收墨,从而维持形成在打印 头110'的喷嘴中的弯液面。如图5B所示,为了将墨供应到副容器121,使主容器接头阀160 移动成接触副容器接头阀150使得主容器接头阀160与副容器接头阀 150彼此连接。随后,如图5C所示,推杆170向上推动杆122的端部122B。这 使拉杆157向上移动,从而使墨吸收器155移动离开墨通路151B。结果,也防止第三实施方案中的墨吸收器155对从主容器单元130 到副容器121的墨流动呈现很多阻力。另一方面,当主容器单元130和副容器121彼此断开时,通过墨 吸收器155维持形成在打印头110的喷嘴中的弯液面。因此,在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中,当主容器单元130 从副容器121断开时,能够通过墨吸收器155维持形成在打印头110 的喷嘴中的弯液面,并且当主容器单元130连接副容器121时,能够 将墨迅速地供应到副容器121。如图5A、 5B和5C所示,使墨吸收器155移动以离开墨通路151B
縮回。可选择地,墨吸收器155可以被压縮以便离开墨通路151B縮回, 或者可以使墨吸收器155在被部分地压縮的同时移动以便离开墨通路 151B縮回。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第一 实施方案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方案中,使 墨吸收器155在副容器接头阀150的阀壳体151中移动和/或被压縮, 以便离开墨通路151B縮回。在第四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用于使 墨吸收器158縮回的縮回机构190设置在位于副容器接头阀150和副 容器121之间的墨通路中。图6是示出包括縮回机构190的供墨机构140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7A和7B示出縮回机构190的结构。如图7A和7B所示,縮回机构 190包括壳体191,墨吸收器158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壳体191中;轴 192,该轴192移动墨吸收器158;和推杆193,当推杆193被滑动凸 轮1S0(见图6)推动时,该推杆193推动轴192。壳体191具有与副容器 接头阀150连通的第一端口 191A、以及与副容器121连通的第二端口 191B。O形环194设置为密封件,以防止墨从开口 192A泄漏,轴192 穿透该开口 192A。螺旋弹簧195设置为弹性构件,以朝着推杆193推 动轴192和墨吸收器158。如图7A所示,当没有墨供应到副容器121时,包括在成像过程期 间,通过螺旋弹簧195朝推杆193推动轴192和墨吸收器158。因此, 使墨吸收器158位于墨通路中以便阻塞第二端口 191B。如图7B所示,为了将墨供应到副容器121,通过推杆193朝壳体 191向上推动轴192,推杆193又被滑动凸轮180移动。因此,墨吸收 器158离开墨通路縮回以便打开第二端口 191B。 因此,在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中,当主容器单元130从副容器121断开时,能够通过墨吸收器158维持形成在打印头110 的喷嘴中的弯液面,并且当主容器单元130连接副容器121时,能够 将墨迅速地供应到副容器121。如图7A和7B所示,使墨吸收器158移动以离开墨通路縮回。可 选择地,墨吸收器158可以被压縮以便从墨通路縮回,或者可以使墨 吸收器158在被部分地压縮的同时移动以便从墨通路縮回。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第一 实施方案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中,从位于副 容器接头阔150和主容器接头阀160之间的连接部分延伸到副容器121 的墨通路是单一墨通路。在第五实施方案中,设置多个墨通路(例如两 个墨通路)而不是单一墨通路,并且墨吸收器159设置在这些墨通路中 的至少一个墨通路中。具有墨吸收器159的墨通路和没有墨吸收器的 墨通路选择性地连通副容器121。图8是示出包括切换机构200的供墨机构140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9A和9B示出切换机构200的结构,该切换机构200包括壳体203, 活塞阀可移动地设置在该壳体203中;轴205,该轴205移动活塞阀 204;和推杆206,当该推杆206被滑动凸轮1S0(见图8)推动时该推杆 206推动轴205。如图8、 9A和9B所示,从副容器接头阀150延伸到 副容器121的墨通路分支成第一墨通路201和第二墨通路202,该第一 墨通路201和第二墨通路202在副容器121之前接合成一个墨通路。墨吸收器159设置于第一墨通路201中,而没有墨吸收器设置在 第二墨通路202中。切换机构200设置于副容器接头阀150和第一及 第二墨通路201、 202之间。切换机构200在副容器 状态之间切换。切换机构200的壳体203具有第一端口 203A,该第一端口 203A 与副容器接头阀150连通;第二端口 203B,该第二端口 203B与第一 墨通路201连通;和第三端口 203C,该第三端口 203C与第二墨通路 202连通。活塞阀204设置于连接到轴205的壳体203中。活塞阀204可在 使壳体203与第二端口 203B连通的状态、以及使壳体203与第三端口 203C连通的状态之间变换。如图8所示,轴205穿透壳体203并朝滑动凸轮180延伸。推杆 206设置成面对轴205的端部,以便在推杆206被滑动凸轮180朝壳体 203推动时推动轴205。如图9A和9B所示,O形环207设置为密封件,以防止墨从开口 205A泄漏,轴205穿透该开口 205A。螺旋弹簧208设置为弹性构件, 以朝推杆206推动轴205和活塞阀204。如图9A所示,当没有墨供应到副容器121时,包括在成像过程期 间,通过螺旋弹簧208朝推杆206推动活塞阀204,以便活塞阀204移 动到阻塞第三端口 203C的位置。因此,打开第一墨通路201并阻塞第 二墨通路202。如图9B所示,为了将墨供应到副容器121,通过推杆206朝壳体 203向上推推杆206,该推杆206又被滑动凸轮180移动。因此,使活 塞阀204移动到阻塞第二端口 203B的位置。因此,阻塞第一墨通路201 并打开第二墨通路202。因此,当没有墨供应到副容器121时,包括在成像过程期间,打
开第一墨通路201,并通过墨吸收器159吸收副容器121中的墨,并将 副容器121中的压力保持小于大气压力。这维持形成在打印头110的 喷嘴中的弯液面。但是,当将墨供应到副容器121时,打开第二墨通路202,并在 没有墨吸收器的情况下经由第二墨通路202将墨供应到副容器121。这 使得能够将墨迅速地供应到副容器121。尽管在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副容器121具有波纹管的形式,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实施方案。例如,可选择地,副容器121可以是 构造成容积不变的容器,或是构造成容积变化、且具有缸体和活塞的 容器。尽管在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基于喷墨次数估计副容器121中的 剩余墨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实施方案。例如,可以基于副容器 121中电阻的变化来估计容器121中的剩余墨量。尽管在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副容器接头阀150在副容器121的 上侧处与副容器121连通,而副容器121在副容器121的下侧处与打 印头110连通,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实施方案。例如,副容器接头 阀150可以在副容器121的下侧处与副容器1连通,而副容器121可 以在副容器121的上侧处与打印头110连通。尽管在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通过滑动凸轮180移动主容器接头 阀160和推杆170,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实施方案。例如,可以通 过电力促动器例如电磁螺线管移动主容器接头阀160和推杆170。例如,可以通过连接到个人电脑而使用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的 喷墨打印机。在另一个实例中,可以采用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的喷 墨打印机作为传真机中的打印部分。
虽然已经结合以上概述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显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许多替换物、变型和变体。因此, 如上阐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意图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在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 作出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主容器,该主容器容纳墨;副容器单元,该副容器单元包括副容器;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包括墨吸收器;和打印头单元,该打印头单元包括用于将墨喷射到纸张上的打印头;并且其中所述供墨机构将所述主容器连接到所述副容器,以便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其中所述副容器单元安装在所述打印头单元上并将墨供应到所述打印头;其中所述主容器和所述副容器构造成当没有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经由所述供墨机构彼此断开;其中所述主容器和所述副容器构造成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经由所述供墨机构彼此连接;其中,当没有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墨吸收器在所述供墨机构中定位成使得所述墨吸收器从所述副容器吸收墨;并且其中,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墨吸收器在所述供墨机构中定位成使得所述墨吸收器比当没有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对通过所述供墨机构流入所述副容器的墨呈现较小的阻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喷墨打印机, 其中所述供墨机构还包括连接端口,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该连 接端口连接到所述主容器;墨通路,该墨通路从所述连接端口延伸到所述副容器;和 縮回机构; 其中,当没有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墨吸 收器在所述墨通路中设置成使得所述墨吸收器从所述副容器吸收墨;其中,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中时,所述縮回机 构构造成使所述墨吸收器的至少一部分离开所述墨通路縮回。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供墨机构还包括阀构件,该阀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口 处,且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连接端口,以便分别使得墨能够从所述 主容器流入所述墨通路和使得墨不能从所述主容器流入所述墨通路; 并且 '其中所述縮回机构通过使所述墨吸收器连同所述阀构件一起移动 使所述墨吸收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离开所述墨通路缩回。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喷墨打印机, 其中所述墨吸收器与所述阀构件成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2的喷墨打印机, 其中所述墨吸收器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且其中所述縮回机构通过压縮所述墨吸收器使所述墨吸收器的所述 至少一部分离开所述墨通路縮回。
6. 根据权利要求2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打印头单元构造成在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往复 运动。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喷墨打印机, 其中所述供墨机构还包括-连接端口,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该连 接端口连接到所述主容器;第一墨通路,该第一墨通路从所述连接端口延伸到所述副容器;第二墨通路,该第二墨通路从所述连接端口延伸到所述副容 器;禾口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该第一 位置中,所述连接端口经由所述第一墨通路与所述副容器连通, 在该第二位置中,所述连接端口经由所述第二墨通路与所述副容 器连通;其中所述墨吸收器在所述第一墨通路中设置成使得所述墨吸收器 从所述副容器吸收墨;其中,当没有将墨从所述主4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切换 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中,从而使所述连接端口经由所述第一墨通路 与所述副容器连通;并且其中,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切换机构 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中,从而使所述连接端口经由所述第二墨通路与所 述副容器连通。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喷墨打印机, 其中所述墨吸收器设置在所述切换机构内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供墨机构还包括主容器接头阀和副容器接头阀;其中,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主容器接 头阀连接到所述副容器接头阀;其中,当没有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主容 器接头阀从所述副容器接头阔断开;并且其中所述墨吸收器设置在所述副容器接头阀内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1的喷墨打印机, 其中所述供墨机构还包括连接端口,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该连 接端口连接到所述主容器;墨通路,该墨通路从所述连接端口延伸到所述副容器;主容器接头阀;副容器接头阀;和縮回机构,该縮回机构包括縮回机构壳体;其中该縮回机构壳体与所述副容器接头阀连通,并位于所述副容 器接头阀和所述副容器之间;其中,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该主容器接头 阀连接到所述副容器接头阀;其中,当没有将墨从戶万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主容 器接头阀从所述副容器接头阀断开;并且其中所述墨吸收器设置在所述縮回机构壳体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IO的喷墨打印机,其中,当没有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墨吸 收器在所述墨通路中设置成使得所述墨吸收器从所述副容器吸收墨;其中,当将墨从所述主容器供应到所述副容器时,所述缩回机构 构造成使所述墨吸收器的至少一部分离开所述墨通路縮回。
全文摘要
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主容器,该主容器具有墨;副容器单元,该副容器单元包括副容器;供墨机构,该供墨机构包括墨吸收器。其中供墨机构将墨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其中当没有将墨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时,主容器和副容器彼此断开,而当将墨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时,主容器和副容器经由供墨机构彼此连接。其中墨吸收器在供墨机构中定位成从副容器吸收墨。其中墨吸收器还在供墨机构中定位成比当没有将墨从主容器供应到副容器时对通过供墨机构流入副容器的墨呈现较小的阻力。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1152799SQ20071016199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梅田隆一郎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