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形头以及采用该线形头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31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形头以及采用该线形头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潜影载体的被扫描面等面扫描光的线形头(line head) 以及采用该线形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潜影载体即感光体的被扫描面扫描光而形成潜影的线形头可用 作图像形成装置即电子照相式打印机的光源。
作为线形头的光打印机头具有底板(base plate)和透镜板(lens plate), 该底板是载置有作为发光元件的发光二极管元件(Light Emitting Diode) 的基板,该透镜板是支撑透镜的透镜基板。在透镜板上与发光二极管元件 对应着设置透镜,以构成透镜阵列。这里,当底板和透镜板的线膨胀系数 不同时,如果施加了热,则在与发光二极管元件对应的透镜之间产生位置 偏移,从而导致难以在感光体的被扫描面上形成鲜明、正确的潜影。由此 可知,应使底板和透镜板的线膨胀系数实质上相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专利文献1特开平6—270468号公报(第3页,图l) 虽然头基板和透镜基板的线膨胀系数相同,在施加了热时,发光元件 相对于透镜的位置没有变动,但由于热膨胀,发光元件相对于感光体被扫 描面的成像位置发生了移动。另外,在将这样的线形头作为曝光部适用于 串行(tandem)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时,成像位置的移动成为彩色阻 碍(colorresist)误差,使画质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可作为以下形态 或适用例来实现。[适用例1]
一种线形头的特征是具有第1基板,其形成有发光元件;以及第2 基板,其比上述第l基板的线膨胀系数小,并且形成倒立光学系统的成像 透镜,该倒立光学系统的成像透镜用于使来自上述发光元件的光成像。
根据该适用例,当对线形头加热使第1基板及第2基板膨胀时,由于
第1基板及第2基板膨胀、第2基板的线膨胀系数小于第1基板的线膨胀
系数,所以发光元件相对于成像透镜的位置偏移。另外,发光元件的成像 位置也由于成像透镜的膨胀而变位,不过因为在本发明中成像透镜是倒立 光学系统,所以发光元件的成像位置为与成像透镜膨胀的移动方向相反的 方向,这样从初始成像位置热膨胀后的成像位置的偏移变小。因此,可取 得基于热膨胀的成像位置移动少的线形头。
作为上述线形头,其特征是上述第l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配置为,固 定该第1基板和该第2基板,并根据温度在与上述成像透镜的光轴方向正 交的第l方向上伸縮。在该适用例中,因为固定第1基板及第2基板,所 以分别以固定的位置为中心进行膨胀。通过这样设置固定位置来使膨胀的 形态固定化,从而能够良好地控制基于热膨胀的成像位置移动。 [适用例3]
作为上述线形头,其特征是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配置为,固 定该第1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一端部和该第2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一 端部,并根据温度使上述第1方向的另一端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伸缩。在 该适用例中,固定了第1基板的第1方向的一端部和第2基板的第1方向 的一端部,所以在另一端部的基于热膨胀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偏移变 大,不过由于第2基板的线膨胀系数小于第1基板的线膨胀系数,因此能 够更有效地取得基于热膨胀的成像位置移动少的线形头。 [适用例4]
作为上述线形头,其特征是上述第l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配置为,固 定该第1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中央部和该第2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中 央部,并根据温度使该第1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两端部和该第2基板的 上述第1方向的两端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伸縮。在该适用例中,固定了上
5述第1方向上的中央部,因此能够减少在两端部的基于热膨胀的第1基板 和第2基板的偏移本身,可取得基于热膨胀的成像位置移动少的线形头。 [适用例5]
作为上述线形头,其特征是上述线形头具有容纳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
第2基板的箱体(case),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被固定在上述箱 体上,将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另一端部和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另一端部以 在上述第l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支撑到上述箱体上。在该适用例中,利 用箱体来定位第1基板和第2基板,因此第1基板和第2基板相对于线形 头的位置偏移少,这样可取得基于热膨胀的成像位置移动更少的线形头。 [适用例6]
作为上述线形头,其特征是通过弹性部件将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另一 端部和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另一端部支撑到上述箱体上。在该适用例中, 利用弹性部件来支撑端部,因此可减少由于阻碍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热 膨胀而导致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变形,以取得成像位置移动更少的线 形头。
作为上述线形头,是特征是上述第2基板的线膨胀系数a L和上述第 1基板的线膨胀系数a E之间具有下式的关系 a L+m ( a E— a L) =0
(m为上述成像透镜的光学倍率)。在该适用例中,第2基板的线膨 胀系数a L和第1基板的线膨胀系数a E的关系满足上式,由此成像透镜 的移动距离和成像位置的相对于成像透镜的移动距离一致,热膨胀后的成 像位置的偏移消失,从而可取得成像位置的移动更少的线形头。
作为上述线形头,其特征是由多个上述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元件组形 成在上述第1基板上,上述成像透镜使从构成上述发光元件组的上述多个 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成像。在该适用例中,利用1个成像透镜将从多个发光 元件射出的光成像到上述规定面上。从而,可利用简单的结构以少的位置 偏移量来形成高密度的像。 [适用例9]作为上述线形头,其特征是在上述第1基板上配置多个上述发光元件 组。在该适用例中,关于各个发光元件组是利用该发光元件组和与其对应 的成像透镜来成像的,所以能够以少的位置偏移量来进一步形成高密度的 像。
作为上述线形头,其特征是在上述第1基板上二维地配置上述发光元 件组。在该适用例中,可通过采用二维配置构造来进一步提高像的密度。 [适用例1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是具备潜影载体,其形成潜影;曝光部, 其具有形成发光元件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该第2基板比上述第1基 板的线膨胀系数小,且具有使来自上述发光元件的光在上述潜影载体上成 像的倒立光学系统的成像透镜,该曝光部在上述潜影载体上形成上述潜 影;以及显影部,其使在上述潜影载体上形成的上述潜影显影。通过该适 用例可取得具有前述的效果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示意性且部分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图2是1次转印单元的概略放大图。
图3是线形头附近的主扫描方向XX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对图3的线形头的两端部进行了放大的图。
图5是头基板、透镜阵列及感光体附近的放大图。
图6是透镜阵列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头基板及透镜基板的线膨胀系数相同时的部分截面图。 图8是头基板及透镜基板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的部分截面图。 图9是头基板及透镜基板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的部分截面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线形头的概略立体图。 图ll是线形头的副扫描方向YY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多个发光元件组的配置的图。 图13是示出线形头的点光源形成动作的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头基板、透镜阵列及感光体附近的放大图。
7图15是透镜基板的截面图。
图16是第4实施方式的线形头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线形头的副扫描方向YY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线形头的图。 图19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线形头的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2Y、 2M、 2C、 2K…作为潜影载体的感光体,4Y… 作为曝光机构的线形头,200…作为被扫描面的表面,400…作为第1基板 的头基板,400El…构成固定部的一端,410…发光元件组,411…发光元 件,420…箱体,430El…构成固定部的一端,431…作为第2基板的透镜 基板,440El、 440E2、 441El、 441E2…弹性部件,L…作为成像透镜的透
镜o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且部分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图像 形成装置1是釆用使墨粉粒子分散在液体载体中的液体显影剂来形成图像 的装置。另外,针对旋转的部件以实线箭头来表示旋转方向。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作为中间转印媒体的无端状的中间 转印带10;架设中间转印带10的驱动辊11和随动辊12; 2次转印装置 14;中间转印带清洗装置15以及1次转印单元。在中间转印带10的驱动
辊11侧设有2次转印装置14,另外在中间转印带10的随动辊12侧设有 中间转印带清洗装置15。作为1次转印单元设有与黄色(Y)、品红色(M)、 蓝绿色(C)及黑色(K)各个色对应的1次转印单元50Y、 1次转印单元 50M、 1次转印单元50C及1次转印单元50K。以下,将与各个色对应的 装置、部件等表述为,在装置、部件等的符号上分别标注表示各个色的Y、 M、 C、 K。
另外,虽未图示,但图像形成装置1与进行2次转印的现有一般的图 像形成装置一样,在向2次转印装置14搬运转印材料的搬运方向上游侧
8料存放装置;以及将该转印材料存 放装置中的转印材料向2次转印装置14搬运供给的辊对。在图1中,用
虚线箭头来表示转印材料的搬运方向。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1在向2次 转印装置14搬运转印材料的搬运方向下游侧具有定影装置和排纸盘。
在图1中,中间转印带IO被架设在相互相离配设的一对驱动辊11和 随动辊12上,并被设计为可逆时针进行旋转。该中间转印带10优选设计 为可提高向纸等转印材料2次转印的转印效率的弹性中间转印带。另外,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各个1次转印单元50Y、 50M、 50C、 50K从中间 转印带10的旋转方向上游侧按照色Y、 M、 C、 K的顺序进行配设,不过 能够任意设定色Y、 M、 C、 K的配置顺序。另外,作为中间转印媒体能 够使用中间转印鼓(drum)来代替中间转印带IO。
2次转印装置14具有2次转印辊43。该2次转印辊43使纸等转印材 料与架设在驱动辊11上的中间转印带10抵接,在中间转印带10上将使 各种色的调色剂像(toner image)重合而构成的彩色调色剂像(彩色图像) 转印到转印材料上。在此情况下,驱动辊11还具有2次转印时的支承辊 (backup roller)的功能。另外,2次转印装置14具有2次转印辊清洁器 46和2次转印辊清洁回收液存积容器47。 2次转印辊清洁器46由橡胶等 弹性体组成。并且,该2次转印辊清洁器46与2次转印辊43抵接,以刮 去2次转印后残留于2次转印辊43表面的液体显影剂。另夕卜,2次转印辊 清洁回收液存积容器47回收存积经由2次转印辊清洁器46从2次转印辊 43上刮落的液体显影剂。
中间转印带清洗装置15具有中间转印带清洁器44和中间转印带清洁 回收液存积容器45。中间转印带清洁器44与中间转印带10抵接,以刮去 2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表面的液体显影剂。在此情况下,随动辊 12还具有中间转印带清洗时的支承辊的功能。该中间转印带清洁器44由 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另外,中间转印带清洁回收液存积容器45回收存积 中间转印带清洁器44从中间转印带10上刮落的液体显影剂。
各个1次转印单元50Y、 50M、 50C、 50K具有与各个单元对应的显 影装置5Y、 5M、 5C、 5K; 1次转印装置7Y、 7M、 7C、 7K;以及串行配 置的潜影载体即感光体2Y、 2M、 2C、 2K。另外,在与各个1次转印装置
97Y、 7M、 7C、 7K相比中间转印带10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各个1次转印 装置7Y、 7M、 7C、 7K的附近,分别配设有中间转印带压挤装置13Y、 13M、 13C、 13K。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各感光体2Y、 2M、 2C、 2K都由感光体鼓构 成。并且,这些感光体2Y、 2M、 2C、 2K在动作时都如图1实线箭头所 示以顺时针进行旋转。另外,各感光体2Y、 2M、 2C、 2K可构成为无端 带状。各1次转印装置7Y、 7M、 7C、 7K分别具有1次转印用的支承辊 37Y、 37M、 37C、 37K,该支承辊37Y、 37M、 37C、 37K使中间转印带 10与各感光体2Y、 2M、 2C、 2K抵接。
以下,针对各1次转印单元50Y、 50M、 50C、 50K,在例子中详细说 明1次转印单元50Y。 1次转印单元50M、 50C、 50K的构成要素仅仅涉 及色M、 C、 K的内容不同,构造及配置与1次转印单元50Y相同。
图2示出1次转印单元50Y的概略放大图。在感光体2Y的周围从旋 转方向上游侧开始依次配设有带电部件3Y、作为曝光机构的线形头4Y、 显影装置5Y、感光体压挤装置6Y、 1次转印装置7Y以及除电装置8Y。
带电部件3Y例如由带电辊组成。在带电部件3Y中,由未图示的电 源装置施加与液体显影剂的带电极性相同极性的偏压。并且,带电部件3Y 使感光体2Y带电。线形头4Y通过由采用了例如有机EL元件、LED的 曝光光学系统等对感光体2Y的表面200照射光,来在带电的感光体2Y 上形成静电潜影。光的照射方向以从线形头4Y引出的实线箭头来表示。 线形头4Y被配置为与感光体2Y相离。
另外,关于曝光光学系统的扫描方向,设针对图2纸面垂直的方向为 主扫描方向XX,设与主扫描方向XX正交、并照射光的感光体2Y表面 200的切线方向为副扫描方向YY。
以下,根据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线形头4Y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本实 施方式的线形头4Y附近的主扫描方向XX的概略截面图。另外,图4是 对图3中线形头的两端部进行放大的图。如图3所示,线形头4Y具有作 为本发明"第1基板"的头基板400、箱体420以及透镜阵列430。透镜 阵列430如后所述,在与本发明"第2基板"相当的透镜基板上形成有透 镜,透镜阵列430的长边方向即主扫描方向XX的一端430E1利用固定用
10粘着剂440E1直接固定连接到箱体420上从而构成固定部,与此相对另一 端430E2经由弹性部件440E2被箱体420支撑,另一端430E2相对于箱体 420在主扫描方向XX上自由移动。因此,当线形头4Y的周边温度变高 时,与其相应,透镜阵列430伸长,不过由于主扫描方向(相当于本发明 的"第l方向")XX的一端430E1被固定,所以另一端430E2热膨胀, 这样一边抗拒弹性部件440E2的弹性力一边在主扫描方向(第1方向)XX 上伸长。
另外,头基板400的结构也与上述透镜阵列430相同。即,头基板400 的主扫描方向XX的一端400E1利用固定用粘着剂441E1直接固定连接在 箱体420上,从而构成固定部,与此相对,另一端400E2经由弹性部件 441E2被箱体420支撑,另一端400E2相对于箱体420在主扫描方向XX 上自由移动。因此,当线形头4Y的周边温度变高时,与其相应,头基板 400伸长,不过由于主扫描方向(第1方向)XX的一端400E1被固定, 所以另一端400E2热膨胀,这样一边抗拒弹性部件440E2的弹性力, 一边 在主扫描方向(第1方向)XX上伸长。这里,弹性部件可由具有弹性的 粘着剂构成。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材料。
另外,固定头基板400和透镜阵列430的一个部位既可,并不限于主 扫描方向XX的一端430E1,也可以是长边方向两端的中间点。在后面对 该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分别用粘着剂440E1、441E1 来固定头基板400的一端400E1和透镜阵列430的一端430E1 ,不过也可 以利用同一粘着剂来一体地固定在箱体420上。另外,也可以不经由箱体 420进行固定,例如,也可以在己固定头基板400和透镜阵列430的一个 部位的状态下,收于箱体420中。
线形头4Y具有在主扫描方向XX上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组410。如 图2所示,由这些发光元件组410对通过带电部件3Y而带电的感光体2Y 的被扫描面即表面200照射光,在表面200上形成静电潜影。
图5示出头基板400、透镜阵列430及感光体2Y附近的放大图。图6 示出透镜阵列430的部分截面图。在图5中,在头基板400的与透镜阵列 430对置的面的相反面上,以主扫描方向XX —维地配置发光元件组410。 发光元件组410具有多个发光元件411,作为发光元件411采用了有机EL,在头基板400中采用了玻璃基板。另外,在凰5中,透镜阵列430具有透 镜基板431和与发光元件组410对应的一对的两个透镜432、 433。另外, 通过固定透镜基板431来进行图3中的透镜阵列430的固定。
在图6中,构成透镜对的两个透镜432、 433相互共用图中点划线所 示的光轴OA。另外,这些多个透镜对可配置为与图5所示的多个发光元 件组410 —对一对置。在图5中如虚线和二点划线所示,从各发光元件411 射出的光经由透镜432、 433在感光体2Y上成像。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光 学系统是倒立光学系统,从发光元件411射出的光成像到针对光轴OA反 相的位置上。另外,在该说明书中,由一对一成对的透镜432、 433和被 该透镜对夹着的透镜基板431组成的光学系统构成成像透镜,并称为"透 镜L"。对应于发光元件组410的配置,在主扫描方向XX上以相互相离 规定的间隔一维地配置透镜L。
在透镜基板431中采用玻璃基板,透镜432、 433在透镜基板431表 面上由树脂形成。对透镜基板431配置紫外硬化树脂的液滴并照射紫外线, 由此可形成透镜432、 433。另外,可对透镜基板431上的液滴按压模型, 将透镜432、 433的形状制成模型的形状,然后照射紫外线。在本实施方 式中,在头基板400及透镜基板431中使用玻璃基板,不过透镜基板431 的线膨胀系数a L小于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a E。
图7示出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和透镜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实质 上相同时的部分截面图,图8以及图9示出线膨胀系数不同时的部分截面 图。这里,用虚线示出施加了热的热膨胀后的头基板400和透镜L的位置。 另外,将热膨胀前的发光元件411表面200上的成像位置表示为I0,将 热膨胀后的发光元件411表面200上的成像位置表示为I 。
将从头基板400及透镜基板431的已固定的一端到作为对象的发光元
件4ii及透镜L的距离设为d (参照图4)时,如果加热后温度上升rc,
则透镜L的移动距离为dX ciL,发光元件411的移动距离为dX aE。以
下,对每rc的移动距离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在热膨胀后,发光元件411相对于透镜L的光轴OA的偏 移是透镜L的移动距离dX aL和发光元件411的移动距离dX aE的差d X (aE—aL),所以在发光元件411表面200上的与透镜L的光轴OA相对的成像位置为mXdX (aE—aL)。这里,m是透镜L的光学倍率, 在倒立光学系统的情况下m为负。因此,实际的成像位置I的移动距离是 透镜L的移动距离dX a L加上mXd ( a E— a L)而得到的dX a L+m Xd ( aE— aL)。
当头基板400和透镜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相同时,在图7中,头基 板400及透镜L移动了相同的移动距离W=dX a L ( a E),和与光轴 OA相对的发光元件411的位置无关,热膨胀后的成像位置I也移动了移 动距离W。
当透镜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小于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时,在图 8中,相对于头基板400的移动距离W二dXaE,透镜L移动了移动距离 Wl=dXaL。这里,W1<W。因为透镜L是倒立光学系统,所以成像位 置I相对于透镜L的移动距离Wl,在与透镜L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成像,并移动了移动距离W2=dX aL+mXdX ( a E—a L)。这里,m 是负值,(aE—aL)是正值,所以W2〈WKW。因此,与头基板400 和透镜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相同的情况相比,成像位置I接近初始成像 位置10。
当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和透镜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处于下式的 关系时,在图9中发光元件411以与透镜L的移动距离W3相同的距离, 在与透镜L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成像,所以成像位置I与初始成像位 置IO重合。
a L+m ( a E— a L) =0
以下,作为具体实施方式

及变形例示出头基板400线膨胀系数a E及 透镜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a L。 (实施例1 )
在头基板400中使用了钠玻璃(aE: 9X10—6/°C),在透镜基板431 中使用了 Pyrex (登记商标)UL: 3.25 X 10—6 / °C )。光学倍率为一0.5。 每一单位长度的成像位置I的移动距离为0.375X 10—6,和使透镜基板431 的线膨胀系数a L与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ct E即9 X 10—6 / r相同的情 况相比,该移动距离成为1/10以下。作为其他透镜基板的组合,还可以 采用Duran (登记商标)(a L: 3.3X10—6/°C) 、 OA—IO (登记商标)
13(aL: 3.8X1(T6/ °C)。 (实施例2)
在头基板400中使用了 OA—10(登记商标)(aL: 3.8 X 10—6 / °C ), 在透镜基板431中使用了石英玻璃(aL: 0.4X10—6/°C)。光学倍率为 —1.5。每一单位长度的成像位置I的移动距离为一0.62X10—6,和使透镜 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与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9X10—6/ t:相同的情 况相比,该移动距离变小。 (实施例3)
在头基板400中使用了 OA—10(登记商标)(aL: 3.8X1(T6/ °C), 在透镜基板431中使用了硼硅酸玻璃(aL: 2.2X10—6/°C)。光学倍率 为一1.5。每一单位长度的成像位置I的移动距离为一0.2乂10—6,与使透镜 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与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9X l(T6 / 'C相同的情 况相比,该移动距离成为1/10以下。 (变形例l)
发光元件可以是LED,作为头基板400可使用玻璃环氧树脂基板(a L: 1.5X10—5)。在LED的情况下,在头基板400的透镜基板431侧设置 LED。在透镜基板431中使用钠玻璃(aL: 9.00 X 10—6 / °C ),光学倍率 为_1.5。此时,每一单位长度的成像位置I的移动距离为0,成像位置I 完全没有移动。
接着,返回图2对显影装置5Y进行说明。显影装置5Y通过液体显 影剂21Y使形成在感光体2Y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在图2中,显影装置5Y 分别由显影剂供给部16Y、显影辊17Y、压实辊(compactionroller) 18Y、 显影辊清洁器19Y以及显影辊清洁回收液存积部20Y构成。
显影剂供给部16Y分别由存放液体显影剂21Y的显影剂容器22;显 影剂汲起辊23Y;网纹传墨辊24Y以及显影剂限制板25Y构成,该液体 显影剂21Y由墨粉粒子和非挥发性液体载体组成。
在存放于显影剂容器22Y内的液体显影剂21Y中,墨粉可采用向用 于墨粉的公知的热可塑化树脂中分散同样公知的顔料等着色剂、例如平均 粒径lum的粒子。另外,为了取得低粘性低浓度的液体显影剂,例如可 采用有机溶剂、苯基甲基硅氧烷、二甲基聚硅氧烷和聚二甲基环硅氧垸等的引火点21(TC以上的硅油、矿物油等绝缘性液体载体来作为液体载体。
并且,液体显影剂21Y中将墨粉粒子与分散剂一起添加到液体载体内,使 墨粉固态浓度大约为20%。
显影剂汲起辊23Y是分别汲起显影剂容器22Y内的液体显影剂21Y 向网纹传墨辊24Y供给的辊。显影剂汲起辊23Y以图2中箭头所示的顺 时针进行旋转。另外,网纹传墨辊24Y是利用圆筒状的部件在表面上微细 且一样地形成螺旋状沟的辊。沟的尺寸被设定为例如沟间距是约130 um, 沟深度是约30um。当然,沟的尺寸不限于这些值。网纹传墨辊24Y在与 显影辊17Y相同的旋转方向上以图2中箭头所示的逆时针进行旋转。另外, 网纹传墨辊24Y还可以都与显影辊17Y连动、顺时针进行旋转。即,对 网纹传墨辊24Y的旋转方向没有限定,可以是任意的。
显影剂限制板25Y被设计为与网纹传墨辊24Y的表面抵接。这些显 影剂限制板25Y由橡胶部和支撑该橡胶部的金属等的板构成,该橡胶部由 与网纹传墨辊24Y表面抵接的尿烷橡胶等组成。并且,显影剂限制板25Y 利用橡胶部将在网纹传墨辊24Y的沟部以外的表面上附着的液体显影剂 21Y刮去。因此,网纹传墨辊24Y仅将在这些沟部内附着的液体显影剂 21Y提供给各显影辊17Y。
显影辊17Y在例如铁等金属轴(shaft)的外周部上具有由导电性尿垸 橡胶等的导电性树脂层和/或导电性橡胶层组成的规定宽度的圆筒状的导 电性弹性体。这些显影辊17Y与感光体2Y抵接,且如在图2中用箭头所 示以逆时针进行旋转。
压实辊18Y被配置为与这些外周面对应的显影辊17Y的外周面抵接。 此时,压实辊18Y和显影辊17Y相互侵入规定量。
并且,压实辊18Y如图2中箭头所示顺时针进行旋转。然后,对压实 辊18Y分别施加电压,以使对应的显影辊17Y带电。在此情况下,向压 实辊18Y施加的电压分别设定为直流电压(DC〉。向压实辊18Y施加的 电压还可以分别设定为在直流电压(DC)上重叠有交流电压(AC)的电 压。
利用基于这些压实辊18Y的显影辊17Y带电,使压实辊18Y分别对 显影辊17Y上的液体显影剂21Y进行接触转压。利用压实辊18Y的接触转压分别在显影辊17Y上按压显影辊17Y上 的液体显影剂21Y。
在压实辊18Y上分别设有压实辊清洁刮板26Y和压实辊清洁回收液 存积部27Y。这些压实辊清洁刮板26Y由与分别对应的压实辊18Y的表 面抵接的例如橡胶等构成,该压实辊清洁刮板26Y用于刮去在压实辊18Y 上残留的液体显影剂21Y。而且,压实辊清洁回收液存积部27Y由罐(tank) 等容器构成,该罐等容器用于存积利用压实辊清洁刮板26Y从压实辊18Y 上刮落的液体显影剂21Y。
另外,显影辊清洁器19Y由与显影辊17Y的表面抵接的例如橡胶等 构成,该显影辊清洁器19Y用于刮去在显影辊17Y上残留的液体显影剂 21Y。而且,显影辊清洁回收液存积部20Y分别由罐等容器构成,该罐等 容器用于存积利用显影辊清洁器19Y从显影辊17Y上刮落的液体显影剂 21Y。
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分别具有将液体显影剂21Y补给到显影剂容器 22Y内的显影剂补给装置28Y。这些显影剂补给装置28Y分别由墨粉罐 29Y、载体罐30Y、搅拌装置31Y构成。
在墨粉罐29Y中分别存放高浓度液体墨粉32Y。另外,在载体罐30Y 中存放液体载体(载体油)33Y。而且,对搅拌装置31Y供给来自墨粉罐 29Y的规定量的高浓度液体墨粉32Y和来自载体罐30Y的规定量的液体 载体33Y。
然后,搅拌装置31Y分别混合搅拌供给的高浓度液体墨粉32Y和液 体载体33Y,以制作由显影装置5Y使用的液体显影剂21Y。此时优选为, 液体显影剂21Y整体的粘度是100mPas 1000mPas,液体载体(载体油) 33Y单个的粘度是10mPas 200mPas。粘度的测量方法是采用例如粘弹性 测量装置ARES (TA仪器/日本制造)来测量的。利用搅拌装置31Y制作 出的液体显影剂21Y分别供给到显影剂容器22Y内。
感光体压挤装置6Y由压挤辊34Y、压挤辊清洁器35Y和压挤辊清洁 回收液存积容器36Y构成。压挤辊34Y分别设置在感光体2Y和显影辊 17Y抵接部(辊隙(nip)部)的感光体2Y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并且,压 挤辊34Y以与感光体2Y相反的方向(图2中逆时针)进行旋转,以去除
16感光体2Y上的液体显影剂21Y。
将在压实辊清洁回收液存积部27Y、显影辊清洁回收液存积部20Y及 压挤辊清洁回收液存积容器36Y中积存的液体显影剂21Y返回搅拌装置 31Y再利用。
作为压挤辊34Y都适合在金属制芯棒的表面上配置有导电性尿烷橡 胶等弹性部件和氟树脂制表层的弹性辊。另外,压挤辊清洁器35Y都由橡 胶等弹性体组成,该压挤辊清洁器35Y与分别对应的压挤辊34Y的面抵 接,用于刮去在这些压挤辊34Y上残留的液体显影剂21Y。而且,压挤辊 清洁回收液存积容器36Y是存积了由分别对应的压挤辊清洁器35Y刮落 的液体显影剂21Y的罐等容器。
支承辊37Y施加与墨粉粒子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例如约一200V, 将由感光体2Y上的液体显影剂21Y形成的像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 上。另外,除电装置8Y用于去除在1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2Y上的电 荷。
中间转印带压挤装置13Y分别由中间转印带压挤辊40Y、中间转印带 压挤辊清洁器41Y和中间转印带压挤辊清洁回收液存积容器42Y构成。 中间转印带压挤辊40Y用于回收中间转印带10上的液体显影剂21Y。另 外,中间转印带压挤辊清洁器41Y分别刮取在中间转印带压挤辊40Y的 辊上回收的液体显影剂21Y。这些中间转印带压挤辊清洁器41Y与压挤辊 清洁器35Y同样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而且,中间转印带压挤辊清洁回收 液存积容器42Y用于回收存积利用中间转印带压挤辊清洁器41Y刮取的 液体显影剂21Y。
当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感光体2Y通过带电部件3Y而均匀带电。 然后,在感光体2Y上利用线形头4Y形成静电潜影。
接着,在显影装置5Y中,利用显影剂汲起辊23Y将黄色(Y)的液 体显影剂21Y汲起到网纹传墨辊24Y中。在网纹传墨辊24Y上附着的液 体显影剂21Y通过显影剂限制板25Y来适量附着在网纹传墨辊24Y的沟 内。并将该网纹传墨辊24Y的沟内的液体显影剂21Y提供给显影辊17Y。
此时,网纹传墨辊24Y的沟内的液体显影剂21Y —部分向网纹传墨 辊24Y的左右两端侧移动。此外,显影辊17Y上的液体显影剂21Y的黄
17色(Y)的墨粉粒子通过压实辊18Y的接触压实来按压在该显影辊17Y上。 在显影辊17Y上的液体显影剂21Y被压实的状态下,利用显影辊17Y的 旋转向感光体2Y方搬运。
利用压实辊18Y进行的接触压实结束后,利用压实辊清洁刮板26Y 从压实辊18Y上去除在压实辊18Y上残留的液体显影剂21Y。
在显影装置5Y中利用黄色(Y)的液体显影剂21Y使在黄色(Y) 的感光体2Y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利用黄色(Y)的液体显影剂21Y 在感光体2Y上形成像。显影结束后,通过显影辊清洁器19Y,从显影辊 17Y去除在显影辊17Y上残留的液体显影剂21Y。由感光体2Y上的黄色 (Y)的液体显影剂21Y形成的像通过压挤辊34Y来回收感光体2Y上的 液体显影剂21Y,以制成黄色(Y)的调色剂像。此外,该黄色(Y)的 调色剂像还利用1次转印装置7Y来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中间转印带 IO上的黄色(Y)的调色剂像利用中间转印带压挤辊40Y来回收中间转印 带10上的液体显影剂21Y,并且向图1所示的品红色(M)的1次转印 装置7M方搬运。
在图1中,接着在品红色(M)的感光体2M上形成的静电潜影,利 用在显影装置5M中与黄色(Y)的情况同样地搬运的品红色(M)的液 体显影剂来进行显影,在感光体2M上利用品红色(M)的液体显影剂来 成像。此时,在利用压实辊18M进行的接触压实结束后,通过压实辊清 洁刮板26M从压实辊18M去除在压实辊18M上残留的载体。另外,显影 结束后,利用显影辊清洁器19M从显影辊17M去除在显影辊17M上残留 的液体显影剂。
由感光体2M上的品红色(M)的液体显影剂形成的像通过压挤辊34M 来回收感光体2M上的液体显影剂,以制成品红色(M)的调色剂像,该 品红色(M)的调色剂像利用1次转印装置7M使中间转印带IO与黄色(Y) 的调色剂像色重叠后转印。同样,色重叠的黄色(Y)和品红色(M)的 调色剂像利用中间转印带压挤辊40M来回收中间转印带IO上的液体显影 剂,并且向蓝绿色(C)的1次转印装置7C方搬运。以下同样,将蓝绿色 (C)的调色剂像及黑色(K)的调色剂像与中间转印带10依次色重叠后 转印,并在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像。
18然后,通过2次转印装置14,将中间转印带10上的彩色调色剂像2 次转印到纸等转印材料的转印面上。在转印材料上转印的彩色调色剂像与 现有相同,利用未图示的定影器进行定影,形成了全彩色定影像的转印材 料搬运到排纸盘,彩色图像形成动作结束。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1) 对线形头4Y加热,当头基板400及透镜基板431膨胀时,头基 板400及透镜基板431被一端400E1、 430E1固定,因此以固定的一端 400EK 430E1为中心而膨胀。在该实施方式中,透镜基板431的线膨胀 系数a L小于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a E,所以发光元件411相对于透 镜L的位置发生偏移。针对该位置偏移,因为透镜L是倒立光学系统,所 以发光元件411的成像位置I为与透镜L膨胀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这 样可减小从初始成像位置IO热膨胀后的成像位置I的偏移。从而,可获 得使热膨胀的成像位置I移动少的线形头4Y及图像形成装置1。
(2) 头基板400及透镜基板431被固定到其长边方向即主扫描方向 XX的一端400E1、 430El上,所以在另一端400E2、 430E2上的由于热膨 胀而产生的头基板400和透镜基板431的偏移大,这样能够更有效地获得 热膨胀的成像位置I移动少的线形头4Y及图像形成装置1。
(3) 头基板400和透镜基板431利用箱体420来固定支撑,所以可 减少与线形头4Y相对的头基板400及透镜基板431的位置偏移,这样能 够取得热膨胀的成像位置I移动更少的线形头4Y及图像形成装置1。另 外,主扫描方向XX的一端用粘着剂440、 441来支撑,所以能够阻碍头 基板400和透镜基板431的热膨胀,由此使头基板400和透镜基板431的 变形减少,这样能够取得成像位置I的移动更少的线形头4Y及图像形成 装置l。
(4) 透镜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a L和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a E 的关系满足上式,由此透镜L的移动距离和与成像位置I的透镜L现对的 移动距离一致,可消除热膨胀后的成像位置I的偏移,这样能够取得成像 位置I的移动更少的线形头4Y及图像形成装置1。
(第2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形头4Y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ll是线形
19头4Y的副扫描方向YY的截面图。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件标 注相同符号。在图10中,线形头4Y可具有在主扫描方向XX及副扫描方 向YY上排列的发光元件组410。发光元件组410可具有多个发光元件411 。 如图2所示,由这些发光元件411对通过带电部件3Y而带电的感光体2Y 的被扫描面即表面200照射光,并在表面200上形成静电潜影。
在图10中,本实施方式的线形头4Y具有以主扫描方向XX为长边方 向的箱体420,并且在该箱体420的两端设有定位销421和螺钉插入孔422。 通过将该定位销421嵌入到穿设于未图示的感光体盖上的定位孔,来使线 形头4Y针对图2所示的感光体2Y定位。感光体盖覆盖感光体2Y,并且 针对感光体2Y定位。另外,将固定螺钉经由螺钉插入孔422拧入感光体 盖的螺钉孔(省略图示)中进行固定,由此将线形头4Y定位固定到感光 体2Y上。
在图10及图11中,箱体420处于与感光体2Y的表面200对置的位 置,其保持在透镜基板(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基板")431上排列了成 像透镜的透镜阵列430,并且在该箱体420的内部,以接近透镜阵列430 的顺序,具有遮光部件450和作为本发明"第l基板"的头基板400。头 基板400是透明的玻璃基板。
透镜阵列430具有透镜基板431、透镜432和透镜433。透镜432和 透镜433成对地构成透镜L,并与二维配置的发光元件组410对应着二维 配置到透镜基板431上。
头基板400的背面402 (和头基板400具有的两个面中的与遮光部件 450对置的表面401相反侧的面)上设有多个发光元件组410。如图IO所 示,在头基板400的背面402以主扫描方向XX以及副扫描方向YY相互 相离规定间隔、并排着二维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组410。这里,如以图IO 中的圆围成的部分所示,通过二维地排列多个发光元件411来构成发光元 件组410。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有机EL来作为发光元件。g卩,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头基板400的背面402配置有机EL来作为发光元件4U。并且,从多 个发光元件411分别向感光体2Y的方向射出的光经由头基板400朝向遮 光部件450。发光元件可以是LED。在此情况下,基板可以不是玻璃基板,LED可设置在表面401。
在图IO及图11中,遮光部件450具有相对于多个发光元件组410 — 一对应的多个导光孔4410。
在图10及图11中,从发光元件组410所属的发光元件411射出的光 经由与该发光元件组410—一对应的导光孔4410,导入透镜阵列430。并 且,如两点划线所示,通过了导光孔4410的光作为点光源经由透镜阵列 430在感光体2Y的表面200上成像。
如图II所示,里盖470通过固定器具460,经由头基板400押压到箱 体420上。g卩,固定器具460具有在箱体420侧押压里盖470的弹性力, 并且利用该弹性力来按压里盖470,由此可光密地(即,从箱体420内部 不漏光,以及从箱体420的外部不侵入光)密闭箱体420的内部。另夕卜, 在图10所示的箱体420的长边方向上多处设有固定器具460。另外,发光 元件组410由密封部件480覆盖。
图12是表示多个发光元件组410的配置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1个发光元件组410的结构为,将在主扫描方向XX 上按照规定间隔排列4个发光元件411的发光元件行L411,在副扫描方 向YY排列2行。BP,与该图中两点划线的圆形所示的l个透镜的外径位 置对应,由8个发光元件411构成发光元件组410。并且,多个发光元件 组410可如下的配置。
二维地配置发光元件组410,以使在主扫描方向XX上以规定个数(2 个以上)排列发光元件组410而构成的发光元件组行L410 (组行)在副 扫描方向YY上排列3行。另外,将各发光元件组行L410间的发光元件 组410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主扫描方向位置上。此外,按照主扫描方向位置 邻接的发光元件组(例如,发光元件组410C1和发光元件组410B1)的副 扫描方向位置互不相同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组410。另外,主扫 描方向位置和副扫描方向位置分别表示所关注位置的主扫描方向分量和 副扫描方向分量。
图13是表示线形头4Y的点光源形成动作的图。通过点光源的汇集来 形成静电潜影。以下,采用图12、图1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线形头的 点光源形成动作。另外在此,为了便于理解发明,而对在以主扫描方向
21XX延伸的直线上并排形成多个点光源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
以副扫描方向YY来搬运感光体2Y的表面200,并且使多个发光元件411 以规定的定时进行发光,由此在以主扫描方向XX延伸的直线上并排形成 多个点光源。
在图12中,本实施方式的线形头4Y与副扫描方向位置Y1 Y6的各 位置对应,在副扫描方向YY上配置6列的发光元件行L411。处于副扫描 方向YY的同一位置的发光元件行L411以近似相同的定时来进行发光, 并且位于副扫描方向YY的不同位置的发光元件行L411以互不相同的定 时进行发光。更具体地说,以副扫描方向位置Y1 Y6的顺序,使发光元 件行L411发光。然后,将感光体2Y的表面200在副扫描方向YY上搬运, 并且以上述顺序来使发光元件行L411发光,因此在表面200的以主扫描 方向XX延伸的直线上并排形成多个点光源。
采用图12、图13来说明该动作。最初,在副扫描方向YY上使最上 游的发光元件组410A1、 410A2、 410A3、…所属的副扫描方向位置Yl的 发光元件行L411的发光元件411发光。然后,通过该发光动作而射出的 多个光,经由具有上述反相放大特性的"成像透镜"即透镜L被反相并放 大,且在感光体2Y的表面200上成像。即,在图13中"第1次"的阴影 图形位置上形成点光源。
另外在该图中,空白圆圈符号表示尚未形成的、在此后才形成的预定 点光源。另夕卜,在该图中,用符号410C1、 410B1、 410A1、 410C2标记的 点光源是分别通过与标注的符号对应的发光元件组410而形成的点光源。
接着,使发光元件组410Al、 410A2、 410A3、…所属的副扫描方向 位置Y2的发光元件行L411的发光元件411发光。然后,通过该发光动作 而射出的多个光经由透镜L被反相并放大,且在感光体2Y的表面200上 成像。g卩,在图13中,在"第2次"的阴影图形位置上形成点光源。这 里,感光体2Y的表面200的搬运方向是副扫描方向YY,与此相对使发 光元件行L411从副扫描方向YY下游侧顺次(即,按照副扫描方向位置 Yl、 Y2的顺序)发光,这与透镜L具有反相特性的情况相对应。
接着,从副扫描方向YY的上游侧使第二发光元件组410B1、 410B2、 410B3、…所属的副扫描方向位置Y3的发光元件行L411的发光元件411发光。然后,通过该发光动作射出的多个光经由透镜L被反相并放大,且
在感光体2Y的表面200上成像。g卩,在图13中"第3次"的阴影图形位 置上形成点光源。
接着,使发光元件组410B1、 4觀、4鹏、…所属的副扫描方向位 置Y4的发光元件行L411的发光元件411发光。然后,通过该发光动作射 出的多个光经由透镜L被反相并放大,且在感光体2Y的表面200上成像。 即,在图13中"第4次"的阴影图形位置上形成点光源。
接着,使副扫描方向YY最下游的发光元件组410C1、410C2、410C3、… 所属的副扫描方向位置Y5的发光元件行L411的发光元件411发光。然后, 通过该发光动作而射出的多个光经由透镜L被反相并放大,且在感光体 2Y的表面200上成像。即,在图13中"第5次"的阴影图形位置上形成 点光源。
最后,使发光元件组410C1、 410C2、 410C3、…所属的副扫描方向位 置Y6的发光元件行L411的发光元件411发光。并且,通过该发光动作射 出的多个光经由透镜L被反相并放大,且在感光体2Y的表面200上成像。 即,在图13中"第6次"的阴影图形位置上形成点光源。这样,通过执 行第1 6次的发光动作,来在主扫描方向XX延伸的直线上并排形成多 个点光源。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5)在二维地配置有发光元件组410及透镜L的线形头4Y和图像形 成装置1中可取得前述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1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头基板400、透镜阵列430及感光体2Y附近 的放大图。透镜阵列430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与第1实施 方式相同的部分、部件标注了相同的符号。本实施方式一维地配置发光元 件组410。
在图14中透镜阵列430具有两个透镜基板434、 435。在头基板400 和透镜阵列430之间、两个透镜基板434, 435之间配置有遮光部件451 和452。在图15中示出了透镜基板434、 435的截面图。在透镜基板434、 435的单面上利用树脂来形成透镜436。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除了前述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效果。
(6)在具有两个透镜基板434、 435的线形头4Y和图像形成装置1中也
能够取得前述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形头4Y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17是线形 头4Y的副扫描方向YY的截面图。对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件标 注了相同的符号。本实施方式二维地配置有发光元件组和在第3实施方式 的透镜基板上形成的透镜。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除了前述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的效 果。(7)在具有两个透镜基板434、 435并二维地配置发光元件组410及 透镜L的线形头4Y和图像形成装置1中也能够取得前述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形头4Y的概略立体图。该第5实施方式与第 1实施方式的最大不同点是到箱体420的头基板400及透镜阵列430的固 定位置。即,在第5实施方式,在主扫描方向(第1方向)XX上的箱体 420的中央下部固定有支撑部件442。该支撑部件442从箱体420向感光 体2Y延伸设置,并通过支撑部件442来固定支撑头基板400的中央部及 透镜阵列430的中央部。
另一方面,主扫描方向XX上的透镜阵列430的两端430EK 430E2 分别经由弹性部件440E1、 440E2支撑于箱体420上,并相对于箱体420 在主扫描方向XX上自由移动。因此,当线形头4Y的周边温度变高时, 与此相应,透镜阵列430伸长,不过因为固定了主扫描方向XX的中央部, 所以两端430E1、430E2热膨胀,这样一边分别抗拒弹性部件440E1、440E2 的弹性力一边在主扫描方向XX上伸长。
另外,头基板400的结构也与上述透镜阵列430相同。即,主扫描方 向(第1方向)XX上的头基板400的两端400E1、 400E2分别经由弹性 部件441E1、 441E2而支撑于箱体420上,两端400E1、 400E2可相对于 箱体420在主扫描方向XX上自由移动。因此,当线形头4Y的周边温度 变高时,与此相应,头基板400伸长,不过因为固定了主扫描方向XX的 中央部,所以两端400E1、 400E2热膨胀,这样一边分别抗拒弹性部件
24441E1、 441E2的弹性力一边在主扫描方向XX上伸长。另外,其他的结 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除了前述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的效 果。即,通过将主扫描方向XX上的头基板400及透镜阵列430的中央部 作为固定部,使从固定部到相离最远的发光元件411的距离大致成为第1 实施方式的一半。因此,基于热膨胀的成像位置的移动量也大致成为第1 实施方式的一半。
(第6实施方式)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形头4Y的概略立体图。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 关于全部色,将线形头4Y、 4M、 4C、 4K针对装置主体安装到己固定设 置的头部固定部件49上。另外,在该图中图示了两个线形头4Y、 4M, 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在副扫描方向YY上相离规定间隔地平行配置 有两个头部固定部件49L、 49R,并且配置有线形头4Y、 4M,以桥架这 两个头部固定部件49L、 49R。在各线形头4Y、 4M的箱体420的两端部 设有定位销421和螺钉插入孔(参照图9)。通过将该定位销421嵌入在 头部固定部件49L、 49R上穿设的定位孔491L、 491R中,来将线形头4Y、 4M分别针对感光体2Y、 2M定位,通过固定螺钉492,将线形头4Y、 4M 安装到头部固定部件49L、 49R上。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针对在一方侧 (图19的左手侧)的头部固定部件49L上穿设的定位孔491L中插入定位 销421 ,由此在主扫描方向XX和副扫描方向YY上都定位线形头4Y、4M。
与此相对,将在另一侧(图19的右手侧)的头部固定部件49R上穿 设的定位孔491R作成在主扫描方向XX上延伸的长孔形状,并插入定位 销421,因此虽然在副扫描方向YY上定位线形头4Y、 4M,但在主扫描 方向XX上线形头4Y、 4M的另一端成为可自由移动。另外,在头部固定 部件49R中,用于插通固定螺钉492的贯通孔493R也为长孔。这样,将 线形头4Y、 4M的一端固定在头部固定部件49L,另一方面,限制另一端 针对头部固定部件49R在副扫描方向YY上移动,并且在主扫描方向XX
上可自由移动地支撑另一端。
这样在头部固定部件49L中定位并固定各线形头4Y、 4M,当线形头4Y、 4M的周边温度变高、与其相应箱体420热膨胀时,使各线形头4Y、 4M在主扫描方向XX上伸长。
这样安装到头部固定部件49L、 49R上的线形头4Y、 4M的结构与上 述实施方式相同。即,头基板400及透镜阵列430固定主扫描方向(第l 方向)XX的一端(该图的左手端)以形成固定部,并且使另一端(该图 的右手端)经由弹性部件支撑到箱体420上,并可在主扫描方向XX上自 由移动。因此,当线形头4Y、 4M的周边温度变高时,与其相应头基板 400及透镜阵列430热膨胀,不过以固定部为基准,在另一端侧热膨胀, 在主扫描方向(第1方向)XX上伸长。
这样,在第6实施方式中,箱体420、头基板400和透镜阵列430都 构成为将主扫描方向(第1方向)XX的一端侧作为固定部,可在另一端 侧伸长的结构。因此,基于热膨胀的成像位置的移动方向在任意的色成分 中都是相同的。而且,采用具有上述作用效果的线形头4Y、 4M。因此, 能够有效地抑制在色成分间产生的成像位置的偏移、即彩色阻碍误差,从 而能够形成高品质的彩色图像。 (其他)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只要不脱离其主旨 就能够在上述情况以外进行各种变更。
在第2及第3实施方式中,二维地配置发光元件组410,以使在主扫 描方向XX上以规定个数(2个以上)并排构成发光元件组410的发光元 件行L411 (组行)在副扫描方向YY上排成3列。但是,多个发光元件组 410的配置方式不限于此,可进行适当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线形头,在如图13所示的主扫描方向 XX上直线状地并排形成多个点光源。但是,该点光源形成动作示出线形 头动作的一例,该线形头可执行的动作不限于此。即,形成的点光源无需 在主扫描方向XX上直线状地并排形成,例如,可并排形成为在主扫描方 向XX上具有规定的角度,或可形成为锯齿状或波状。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适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不过适用 对象不仅限于此,还可以适用于形成单色图像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不仅适用于采用了液体墨粉的图像形成装置,还适用于采用干
26式墨粉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液体墨粉使墨粉粒子分散到非挥发性液 体载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线形头,具有第1基板,其形成有发光元件;以及第2基板,其比上述第1基板的线膨胀系数小,并且形成倒立光学系统的成像透镜,该倒立光学系统的成像透镜用于使来自上述发光元件的光成像。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形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配置为,固定该第1基板和该第2基板, 并根据温度在与上述成像透镜的光轴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上伸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形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配置为,固定该第1基板的上述第1方 向的一端部和该第2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一端部,并根据温度使上述第 1方向的另一端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伸缩。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形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配置为,固定该第1基板的上述第1方 向的中央部和该第2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中央部,并根据温度使该第1 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两端部和该第2基板的上述第1方向的两端部在上 述第1方向上伸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形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形头具有容纳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箱体, 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被固定在上述箱体上,将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另一端部和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另一端部以在 上述第1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支撑到上述箱体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形头,其特征在于, 通过弹性部件,将上述第1基板的上述另一端部和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另一端部支撑到上述箱体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形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基板的线膨胀系数a L和上述第1基板的线膨胀系数a E之间具有下式的关系a L+m ( a E— a L) =0其中,m为上述成像透镜的光学倍率。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形头,其特征在于, 由多个上述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元件组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上, 上述成像透镜使从构成上述发光元件组的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成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形头,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基板上配置多个上述发光元件组。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形头,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基板上二维地配置上述发光元件组。
1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潜影载体,其形成潜影;曝光部,其具有形成发光元件的第l基板;和第2基板,该第2基 板比上述第1基板的线膨胀系数小,且具有使来自上述发光元件的光在上 述潜影载体上成像的倒立光学系统的成像透镜;该曝光部在上述潜影载体 上形成上述潜影;以及显影部,其使在上述潜影载体上形成的上述潜影显影。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线形头及采用了该线形头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头基板(400)及透镜基板(431)膨胀时,头基板(400)及透镜基板(431)的一处被固定,所以以固定位置为中心膨胀。这里,透镜基板(431)的线膨胀系数αL小于头基板(400)的线膨胀系数αE,因此发光元件(411)相对于透镜L的位置发生偏移。针对该位置偏移,由于透镜L是倒立光学系统,所以发光元件(411)的成像位置I是与透镜L膨胀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这样能够减少从初始成像位置I0开始的成像位置I的偏移。因此,可取得热膨胀的成像位置I移动少的线形头(4Y)及图像形成装置(1)。
文档编号B41J2/447GK101491977SQ2009100048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1日
发明者井熊健, 野村雄二郎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