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式记录装置及计算机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42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式记录装置及计算机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式记录装置及用于控制喷墨式记录装置的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平面图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此外,还提出了通过 层叠平面图像来形成从记录介质的表面凸起的立体图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例如,在下述 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喷墨式记录装置。该喷墨式记录装置重复执行紫外线固化墨的 喷出和紫外线的照射。由此,在记录介质上依次层叠有固化后的墨水层(以下称作“固化 层”),从而形成立体图像。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056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喷墨式记录装置在使记录头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墨水的喷出和紫外 线的照射。此外,每当记录头沿左右方向移动时,都将记录介质向前方输送规定的输送量。 并且,遍及介质整体形成一个固化层。若形成了固化层,则向后方将记录介质拉回。之后, 同样地,在上述固化层之上形成新的固化层。在上述喷墨式记录装置中,重复同样的动作, 直至层叠了规定数量的固化层。然而,在上述喷墨式记录装置中,每当记录头沿左右方向移动时,都将记录介质向 前方输送规定的输送量。因而,存在有形成立体图像需要较长时间的问题。此外需要将记 录介质向后方拉回与固化层的层数相同的次数。此时,拉回位置的误差被累积,存在容易产 生各固化层的错位的问题。此外,在形成下一固化层为止的期间,周围存在的尘埃容易附着 在已经形成的固化层上。因此,立体图像的画质容易变差。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迅速地形成画质良好的立体图像的 喷墨式记录装置。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水;墨水固化 装置,使附着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固化;输送装置,能够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 反的第二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控制装置,对所述记录头、所述墨水固化装置及所 述输送装置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第一控制部,执行第一印刷,在该第一印 刷中,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的同时从所述记录头喷出墨水,使所喷出的 墨水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前固化,并且,以在喷出并固化的墨水上进一步喷出墨水的方式 多次进行所述墨水的喷出及固化;其他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印刷结束之后,向所述第二方向 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第二控制部,执行第二印刷,在该第二印刷中,在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之后,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的同时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的固化后的所述墨水上喷出墨水,使附着在所述固化后的墨水上的所述墨水在经过所述规 定的时间之后固化。本发明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喷墨式记录装置的计算机作为第一控制机构、 其他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发挥作用,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向记录介质喷 出墨水;墨水固化装置,使附着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固化;输送装置,能够在第一方向 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所述计算机,对所述记录头、所 述墨水固化装置及所述输送装置进行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机构进行第一印刷,在该第一印 刷中,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的同时从所述记录头喷出墨水,使所喷出的 墨水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前固化,并且,以在喷出并固化的墨水上进一步喷出墨水的方式 多次进行所述墨水的喷出及固化;所述其他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印刷结束之后,向所述第 二方向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所述第二控制机构进行第二印刷,在该第二印刷中,在向所 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之后,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的同时在所述 记录介质上的固化后的所述墨水上喷出墨水,使附着在所述固化后的墨水上的所述墨水在 经过所述规定的时间之后固化。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迅速地形成画质良好的立体图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图1是喷墨打印机的立体图。图2是喷墨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记录头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流程图。图5是(A) (D)是示意地表示立体印刷的过程的记录介质的表面附近的放大 图。图6是(A) (C)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立体印刷的过程的记录介质的表 面附近的放大图。图7是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8(A)是说明第一印刷模式下的印刷区域的图、(B)是说明第二印刷模式下的印 刷区域的图、(C)是说明第三的印刷模式下的印刷区域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以下,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说明喷墨打印机100。 图1是喷墨打印机100的立体图。图2是喷墨打印机10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喷墨打印机100用于在薄片状的记录介质WK的表面进行印刷。其中,记录介质WK 不限于具有柔性的薄片状的介质,也可以是玻璃基板等坚硬的记录介质或布。喷墨打印机 100能够进行印刷面从记录介质WK的表面凸起的印刷即立体印刷。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具备压板101。压板101上载置有记录介质WK。压板10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在压板101上,圆筒状的网格辊(grid roller) 102以使该网格 辊102的上面部露出的状态进行设置。网格辊102通过进给马达103(参照图2)被驱动。在压板101的上方设有导轨104。导轨104与压板101平行配置,沿左右方向延 伸。在导轨104的下方,4个夹送辊105隔着大致相等间隔设置。夹送辊105与网格辊102 相对置。网格辊102及夹送辊105 —边夹持记录介质WK —边将该记录介质WK沿前后方向 输送。另外,以下将前后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将左右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是 记录介质WK的输送方向,主扫描方向是后述的记录头单元120进行移动的方向。在图1等 中,标号F、Rr、R、L分别表示前、后、右、左。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扫描方向为左右方向,副扫 描方向为前后方向。但是,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没有特别的限定。导轨104具有朝向前方突出的卡合部106。在记录头单元120的壳体121的背面, 固定有块体107。在块体107的后侧,形成有向前凹陷而形成的凹部。在该凹部卡合有导轨 104的卡合部106。块体107能够沿着导轨104滑动。记录头单元120被沿着导轨104在 左右方向上引导。在壳体121的背面上部,固定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驱动带108的一部分。驱动带 108与扫描马达109 (参照图3)连接。驱动带108通过扫描马达109被驱动。记录头单元 120经由驱动带108被扫描马达109驱动。另外,图1示出了记录头单元120位于起始点的状态。起始点是记录头单元120 进行印刷时成为主扫描方向的基准的位置、即原点位置。在喷墨打印机100启动时、或没有 对记录介质WK进行印刷时,记录头单元120在起始点待机。在记录头单元120的上方设有上罩体110。上罩体110构成喷墨打印机100的上 侧的外壳。在压板101及上罩体110的两侧设有侧罩体111R、111L。侧罩体111R、111L构 成喷墨打印机100两侧的外壳。在侧罩体IllR的前面设有操作面板112。在操作面板112 上设有按钮或开关等输入装置。用户能够利用操作面板112输入命令。此外,在操作面板 112上设有用于显示规定的信息的显示装置。在压板101的下方设有支架113。如图3所示,记录头单元120具备分别喷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 (K)的墨水的4个记录头122a、喷出透明墨水(Clear ink)的记录头122b以及喷出白色 (W)的墨水的记录头122c。记录头122a、记录头122b、记录头122c在左右方向上并列。以 下,将这些记录头122a、122b、122c的整体称作记录头组122。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各 记录头122a、122b、122c的下面形成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长度J表示这些喷嘴 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是用于形成、彩色图像 的有色颜色,被称为原色(process colour)。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各墨水是受到紫外线照 射而固化的墨水。记录头单元120具备照射紫外线的第一照射装置11及第二照射装置12。第一照 射装置11具有壳体11a、和设置在壳体Ila内的照射体lib。第二照射装置12也具有与第 一照射装置11 一样的结构,具有壳体12a、和设置在壳体12a内的照射体12b。照射体lib、 12b的范围就是紫外线照射到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照射体llb、12b通过照射紫外线 的发光二极管构成。但是,照射体llb、12b不限于发光二极管,也可以是卤素灯等其他照射 体。
第一照射装置11配置在记录头组122的左方。第一照射装置11与记录头组122 配置在相同的扫描线上。照射体lib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各记录头122a、122b、122c的 喷嘴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J相等。照射体lib和记录头组122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对 齐的位置。第二照射装置12配置在记录头组122的右前方。照射体12b在前后方向上的 长度也与各记录头22a、122b、122c的喷嘴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J相等。在本实施方式 中,照射体12b的后端与记录头组122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隔为零。照射体12b相对 于记录头组122向前方偏离一扫描线的量。但是,上述间隔不是零也可以。第一照射装置 11与记录头组122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二照射装置12与记录头组122之间的间隔都是相同 的间隔G。但是,上述间隔彼此不同也可以。

记录头单元120具备支撑记录头组122、第一照射装置11和第二照射装置12的壳 体121。但是,第一照射装置11及第二照射装置12可以配置在壳体121的外部。可以是在 壳体121内设置记录头组122,在壳体121的外部经由连结构件(未图示将第一照射装置 11及第二照射装置12固定于壳体121。图2所示的控制器130通过具有CPU、ROM、RAM等的微型计算机来构成。控制器 130能够按照来自用户的指示对各种动作进行控制。控制器130具备执行后述的第一印刷 的第一控制部130a、执行后述的第二印刷的第二控制部130b以及其他控制部130c。控制 器130经由接口 131能够与外部的计算机133连接。计算机133是能够与例如键盘或鼠标 等输入装置134以及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装置132连接的个人计算机。控制器130 也能够按照来自计算机133的指令对各种动作进行控制。控制器130通过执行预先存储在 ROM等存储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进给马达103、扫描马达109、记录头122a、记录头 122b、记录头122c、第一照射装置11及第二照射装置1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在喷墨打印机100的控制器130中设有第一控制部 130a、第二控制部130b及其他控制部130c。但是,也可以将第一控制部130a、第二控制部 130b及其他控制部130c的至少一方设置在外部的计算机133。此外,第一控制部130a、第 二控制部130b、及其他控制部130c只是概念上称呼,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构成为专 用的硬件。第一控制部130a、第二控制部130b及其他控制部130c之间可以相互独立,也可 以一体化。即,例如可以是,控制器130的规定部位能够实现第一控制部130a、第二控制部 130b及其他控制部130c的全部功能。(喷墨打印机的动作)接着,对喷墨打印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用户接通喷墨打印机100及计算 机133的电源。接着,用户使计算机133执行规定的程序。由此,计算机133处于等待来自 用户的输入的待机状态。喷墨打印机100在将电源接通时,执行预先存储在控制器130的 ROM中的程序。由此,控制器130成为等待来自计算机133的命令的待机状态。 用户在网格辊102和夹送辊105之间夹入记录介质WK,将记录介质WK设置在压板 101上。接着,用户操作输入装置134,通过计算机133指示喷墨打印机100进行印刷。在 此之前,用户预先将所要印刷的图像的数据保存在计算机133中。上述数据可以是用户利 用计算机133来制作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另外的途径制作之后保存在计算机133中的数 据。 如上所述,喷墨打印机100能够进行立体印刷。参照图4对立体印刷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02中,记录介质WK上形成二维的平面图像。该平面图像是利用原 色墨水及白色墨水形成的图像。控制器130在向前方输送记录介质WK的同时使记录头单 元120沿左右方向移动。记录介质WK的输送是通过控制进给马达103来进行的。记录头 单元120的移动是通过控制扫描马达109来进行的。在记录头单元120沿左右方向移动的 期间,记录头122a及/或记录头122c喷出墨水,喷出的墨水附着在记录介质WK上。此外, 在记录头单元120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期间,第一照射装置11及/或第二照射装置12照射 紫外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照射装置11及第二照射装置12的双方照射紫外线。由此, 记录介质WK上的墨水固化。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固化”是指与墨水喷出时刻相比变 硬。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墨水变硬成通过手指按压也不会凹陷的程度。所谓“向前方输送记 录介质WK”可以是指,每当记录头单元120沿左右方向进行一次往返,将记录介质WK向前 方输送规定的输送量。此外,也可以是指,每当记录头单元120从左右方向的一方向另一方 移动,将记录介质WK向前方输送 规定的输送量。并且还可以是指,在记录头单元120沿左 右方向移动的期间,将记录介质WK向前方连续地或断续地输送。换言之,记录介质WK的输 送可以在记录头单元120停止时进行,也可以在记录头单元120 —边移动一边喷出墨水过 程中进行。接着,在步骤SlOl中,控制器130执行记录介质WK的拉回。记录介质WK的拉回 时将记录介质WK向后方输送至副扫描方向的初始位置为止的处理。一般而言,上述初始位 置与步骤S102中的图像形成的初始位置一致。但是,也可以是上述初始位置与图像形成的 初始位置不同。控制器130通过使进给马达103连续地反向旋转,将记录介质WK向后方输 送所述输送量以上。之后,控制器130在步骤S106、S108及SllO中,进行利用了透明墨水的立体印刷。 立体印刷通过后述的第一及第二印刷来进行。首先,控制器130的第一控制部130a在步骤 S106中进行第一印刷。在第一印刷中,使喷出的透明墨水在经过规定的时间T之前固化。 在此,将规定的时间T设为5秒,但是不限于5秒,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第一控制部130a 在将记录介质WK向前方输送的同时使记录头单元120沿左右方向移动。在记录头单元120 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期间,记录头122b喷出透明墨水,第一照射装置11及第二照射装置12 照射紫外线。详细地讲,在记录头单元120沿左方向移动的期间和沿右方向移动的期间这 两个期间,记录头122b喷出透明墨水。附着在记录介质WK上的透明墨水立刻固化,形成墨 水的固化层。在第一印刷中,透明墨水的喷出及固化多次进行,在记录介质WK上重叠多个 固化层。在此,所谓“多次”是指,当进行记录头122b在记录头单元120沿方向移动的期间 和沿右方向移动的期间这两个期间喷出墨水这样的所谓的双方向印刷的情况下,记录头单 元120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多次。另外,当进行记录头122b只在记录头单元120沿左方向 移动的期间或沿右方向移动的期间的其中一个期间喷出墨水这样的所谓单向印刷的情况 下,所谓“多次”是指记录头单元120多次重复从主扫描方向的一方向另一方移动。记录头 122b在所形成的固化层上进一步喷出透明墨水。第一照射装置11及第二照射装置12使附 着在固化层上的墨水固化。图5(A) 图6(C)是示意地表示通过第一印刷形成的固化层的图。标号G表示在 步骤S102中形成的图像,标号D表示固化后的透明墨水。在第一印刷中,相对于喷出来的 透明墨水,特别是从第一照射装置11立刻照射紫外线。例如,在第一印刷中,在记录头单元120沿右方向移动的工序中,相对于从用于喷出透明墨水的记录头122b喷出的墨水,大约2 秒后照射紫外线,因此,透明墨水在向周围摊开之前固化。即,在从记录头122b喷出透明墨 水起经过规定的时间T(在此为5秒)之前使透明墨水固化。因而,透明墨水以粒状的状态 被固化。换言之,透明墨水在相互混合而一体化之前固化。透明墨水在保持彼此的独立性 的同时被固化。因此,固化层的表面形成为凹凸程度大的表面,成为光泽感小的所谓无光泽 风格的表面。如图5所示,在层叠了 3个固化层的情况下,在第一固化层L1之上形成第二 固化层L2,在第二固化层L2之上形成第三的固化层L3。另外,固化层的层数没有任何限定。 固化层的层数能够由用户适当地设定。以下,将第一 第三固化层L1 L3的整体总称为固 化层L。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 第三的固化层L1 L3是在使记录介质WK停止的状态下 形成的。即,第一控制部130a在停止记录介质WK的输送的情况下,一边使记录头单元120 沿左右方向移动,一边进行1. 5次透明墨水的喷出及紫外线的照射即重复1个半的往返。 另外,重复进行透明墨水的喷出及紫外线的照射的次数不限于1.5次,能够对应所需要的 固化层L的厚度进行变更。并且,在形成了第三的固化层L3之后,将记录介质WK向前方输 送规定的输送量J,重复上述动作。由此,在图像G的整体上形成第一 第三的固化层L1 L30但是,不限制记录介质WK的输送方法,只要能够形成第一 第三的固化层L1 L3 即可。例如可以是,将记录介质WK的输送量设为所述输送量J的1/3,每当将记录介质WK 输送该输送量J/3时,进行透明墨水的喷出及固化。例如,如图6(A)所示,在喷出透明墨水 Dl且使该透明墨水Dl固化之后,将记录介质WK输送J/3,喷出透明墨水D2并使该透明墨 水D2固化(参照图6 (B)),在将记录介质WK进一步输送J/3之后,喷出透明墨水D3并使该 透明墨水D3固化(参照图6(C))。另外,在图6㈧ (C)所示的例子中,在记录头122b上 设有沿前后方向排列的3个喷嘴125。描画有斜线的透明墨水Dl D3分别是在图6 (A) (C)所示的定时喷出的透明墨水。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形成第一 第三的固化层L1 L30在该情况下,第一印刷中的输送量是第二印刷中的输送量的1/3,比第二印刷中的输送 量少。在此,所谓“输送量”是指断续地输送记录介质WK时的每1次的输送量。另外,透明 墨水的喷出及固化不需要一定在使记录介质WK停止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记录介质WK 向前方移动的期间进行。若第一印刷结束,在步骤S108中,控制器130的控制部130c进行记录介质WK的 拉回。步骤S108的处理与步骤S104相同。因而,省略步骤S108的说明。通过步骤S108, 记录介质WK返回至初始位置。接着,在步骤SllO中,控制器130的第二控制部130b执行第二印刷。在第二印刷 中,使喷出的透明墨水在从记录头122b喷出透明墨水起经过规定的时间T(在此为5秒)之 后固化。即,在第二印刷中,在经过比第一印刷中透明墨水固化为止所需时间长的时间的时 亥IJ,使从记录头122b喷出的透明墨水固化。第二控制部130b在将记录介质WK向前方输送 的同时,使记录头单元120沿左右方向移动。在记录头单元120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期间,记 录头122b在固化层L上喷出透明墨水,第二照射装置12照射紫外线。详细地讲,在记录头 单元120沿左方向移动的期间和沿右方向移动的期间这两个期间,记录头122b喷出透明墨 水。在第二印刷中,第一照射装置11关闭,不照射紫外线。在将记录介质WK向前方输送规定的输送量J之后,附着在固化层L上的透明墨水通过第二照射装置12固化。在第二印刷 中,与第一印刷相比,透明墨水的固化延迟。例如,对在记录头单元120沿左方向移动的工 序中从记录头122b喷出的透明墨水,在记录头单元120沿右方向移动的工序中大约15之 后照射紫外线进行固化。因此,透明墨水向周围摊开之后被固化。换言之,透明墨水在彼此 混合而大致一体化之后固化。因而,如图5(D)所示,固化层LL的表面SL成为凹凸程度小 的表面。表面SL成为光泽感大的所谓光泽风格的表面。并且,每当记录头单元120向左方 向或右方向运动一次、即记录头单元120往复0. 5次,将记录介质WK向前方输送规定的输 送量J,重复第二印刷。另外,在第二印刷中,记录头单元120在输送量J之间往返的次数不 限于0. 5次。能够以比在第一印刷中记录头单元120往返的次数少的次数,对应于所需要 的固化层LL的厚度进行变更。由第二印刷形成的固化层LL的表面SL是光泽风格,但是其内部的固化层L3的表 面是无光泽风格。因此,经由透明墨水观看到的图像G的美观程度受到担忧。但是,本申请 的发明人发现,即便固化层L3的表面是无光泽风格,只要覆盖该固化层L3的固化层LL的 表面SL是光泽风格的,图像G就能够具有光泽感地被观看到。即,发现使透明墨水的整体 具有光泽感,能够得到光泽风格的图像G。本实施方式是基于本申请的发明人的上述见解而 做出的。若步骤SllO结束,则控制器130结束立体印刷。通过这样的立体印刷,例如如图 7所示,在记录介质WK的图像G上形成了具有光泽感的凸状的被覆层C。

(喷墨打印机100的效果) 根据喷墨打印机100,在第一印刷时多次进行透明墨水的喷出及固化,形成多个固 化层Ll L3。不是每形成各固化层Ll L3时都将记录介质WK拉回,因此,能够缩短立体 图像的形成所需的时间。此外,不易产生固化层Ll L3的错位。并且,在形成下一固化层 为止的期间,周围存在的尘埃附着在已经形成的固化层上的可能性也变小。因此,画质变差 的可能性变低。根据喷墨打印机100,能够迅速地形成具有光泽感的画质良好的立体图像。在第一印刷中,附着在记录介质WK或固化层的透明墨水在向周围摊开之前固化, 在第一印刷中,透明墨水维持相对呈粒状的状态就被固化。因此,能够通过比较少的墨水量 充分地加厚固化层L的厚度。此外,能够迅速地形成规定厚度的固化层L。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印刷形成的固化层L比通过第二印刷形成的固化层LL 厚。通过第一印刷形成的固化层L的厚度能够通过调整第一印刷时进行的透明墨水的喷出 及15固化的次数,来适当地进行调整。因此,根据喷墨打印机100,能够容易地调整立体图 像的厚度。另外,当然也能够使通过第一印刷形成的固化层L的厚度为通过第二印刷形成 的固化层LL的厚度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印刷相比,第一印刷中的记录介质WK的每单位规定输送 量(例如1英寸)的墨水的喷出及固化的次数更多。由此,在第一印刷时,能够高效地形成 立体图像。如图5(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印刷形成的固化层LL覆盖通过第一印 刷形成的固化层L。即,与第一印刷相比第二印刷相对于记录介质WK的印刷范围更大。由 此,能够得到具有光泽感的优质的图像。此外,通过设定成与第一印刷相比第二印刷相对于 记录介质WK的印刷范围变大,仅在记录介质WK的一部分上形成较大地向上方凸起的固化层L,能够通过光泽风格的表面SL覆盖记录介质WK整体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印刷相比第二印刷中的从喷出透明墨水到照射紫外线为 止的时间更长。由此,能够使通过第二印刷形成的固化层LL的表面比通过第一印刷形成的 固化层L的表面更加平滑。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固化层LL及固化层L的表面 状态的控制。但是,对于使固化层LL的表面比固化层L的表面更平滑的方法、即使在第二印 刷中喷出的墨水固化为止所花费的时间比在第一印刷中喷出的墨水固化为止所花费的时 间长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即使从喷出透明墨水到照射紫外线为止的时间相同, 只要通过调整紫外线的照射时间,就能够控制到固化为止所花费的时间。此外,也可以使第 一印刷16中的紫外线的强度比第二印刷中的紫外线的强度更强。例如,通过使第一照射装 置11的发光元件的数量比第二照射装置12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多,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方 法。或者,通过调整两照射装置11、12的发光元件的点灯数量等,也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方 法。另外,所谓“与第一印刷相比第二印刷中的从喷出透明墨水到照射紫外线为止的 时间更长”是指,在记录头122b沿左方向移动时和沿右方向移动时均喷出墨水的情况下,至 少在沿左方向移动时和沿右方向移动时中的一种情况下使与第一印刷的上述时间相比第 二印刷的上述时间更长即可。在第一及第二印刷时,如果设定成一边使记录介质WK静止且使记录头单元120移 动一边进行墨水的喷出及固化,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立体图像的画质。另外,在该情况下,使 记录头单元120 —边移动一边喷出墨水时使记录介质WK静止即可,也可以是记录头单元 120停止墨水的喷出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上改变移动朝向时,对记录介质WK进行输送。如上所述,在第一印刷中,在喷出并固化的墨水上喷出墨水。此外,在第二印刷中 也是,在固化后的墨水上喷出墨水。在此,关于“在墨水上喷出墨水”,没有必要使先喷出的 墨水的位置与后喷出的墨水的位置之间完全一致,也可以伴随着记录介质WK的输送,使先 喷出的墨水的位置的一部分与后喷出的墨水的位置的一部分错开(参照图5(c))。上述的步骤S102及步骤S104是用于在记录介质WK上形成图像G的步骤。但是, 这些步骤并不是必须的。可以在记录介质WK上预先形成有图像G。喷墨打印机100也能够 在预先形成有图像G的记录介质WK上印刷透明墨水的用途中使用。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层叠透明墨水形成了立体图像。但是,也能够通过层叠例 如原色的墨水形成立体图像。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印刷也能够利用除了透明墨水以外的墨水 进行。此外,在第一印刷中喷出的墨水和第二印刷中喷出的墨水可以是同种墨水,但是 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墨水。例如,可以在第一印刷中使用原色或白色的墨水,在第二印刷中 使用透明墨水。在该情况下,在由原色或白色的墨水形成的无光泽风格的固化层上形成光 泽风格的透明墨水的固化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照射装置12配置在记录头组122的前方。这样设计是为 了在第二印刷中充分地确保从喷出墨水到照射紫外线为止的时间。但是,只要能够确保到 喷出的墨水相互混合而一体化为止的时间,第二照射装置12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此外, 也可以是,在第二印刷中,不使用第二照射装置12,使用第一照射装置11。S卩,可以是,从记 录头122b喷出透明墨水之后,经过比第一印刷时更长的时间之后,从第一照射装置11照射紫外线。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不使用第二照射装置12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立体印刷。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在短时间内形成透明的光泽风格的立体图像,以无光泽 风格形成立体图像的内部,并且将其表面部形成为光泽风格。但是,当然也可以将整个立体 图像以光泽风格形成。例如,在使记录介质WK静止的状态下使记录头单元120沿左右方向 移动,从记录头122b喷出透明墨水。然后,在喷出的透明墨水相互混合而大致一体化之后, 使记录头单元120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从第一照射装置11照射18紫外线。此后,反复进行 这样的动作。如上述那样将光泽风格的固化层重叠,也能够形成具有光泽感的立体图像。另 夕卜,在该情况下,不需要第二印刷。喷墨打印机100能够形成无光泽风格的立体图像。在该情况下,仅进行第一印刷, 不需要步骤S108的拉回及步骤SllO的第二印刷。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谓封装(〒4 > ^ )加工,以大致透镜状形成透明 的光泽风格的立体图像。另外,“封装加工”是指通过在记录介质WK上层叠平面图像,得到 从记录介质WK的表面鼓起的立体图像的加工方法。但是,立体图像的形状只要是从记录介 质WK上鼓起的形状即可,没有必要一定限定为所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从记 录介质WK凸起的状态的文字或符号等的图像,也可以形成点字或浮雕加工等的突起组。在 该情况下,不需要一定用透明墨水形成立体图像,也可以利用原色墨水或白色的墨水形成 立体图像。由此,能够形成各种表现方式的立体图像。此外,也不需要将第一印刷中的向上 方凸起的固化层L 一定形成为大致透镜状,也可以形成为立方体形状或圆筒形状等。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接受紫外线而固化的墨水。但是,也可以使用在附着在 记录介质WK之后被施加某种物理作为二固化的其他墨水。例如,可以使用通过加热或吸热 (即冷却)而固化的墨水。在该情况下,可以代替第一照射装置11及第二照射装置12,使 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或吸收热的冷却装置即可。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记录头单元120构成为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移 动。但是,只要能够在主扫描线上对记录介质WK喷出墨水即可,记录头单元120的结构等 不受所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例如,作为记录头,能够使用喷嘴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所谓串 排型的记录头。<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00能够通过用户的选择能够进行至少以下3重 印刷模式下的印刷。第一印刷模式是进行印刷面的凹凸程度较大的印刷模式。通过选择第 一印刷模式,能够得到无光泽风格的图像。第二印刷模式是进行印刷面的凹凸程度较小的 印刷的模式。通过选择第二印刷模式,能够得到光泽风格的图像。第三的印刷模式是进行 上述的立体印刷的模式。通过选择第三印刷模式,能够得到光泽风格的立体图像。以下,对 以形成有图像G的记录介质WK为对象、通过上述第一 第三印刷模式在图像G上印刷透明 墨水的情况进行说明。与实施方式1相同,控制器130具有进行无光泽风格的印刷的第一控制部130a、和 进行光泽风格的印刷的第二控制部130b。控制器130在被输入有图像数据时,自动生成覆 盖记录介质WK上的图像G所需要的透明墨水的区域的数据。具体而言,第一控制部130a 生成如图8(A)所示那样覆盖图像G的无光泽风格的透明墨水的区域Rl的数据。第二控制 部生成如图8(B)所示那样覆盖图像G的光泽风格的透明墨水的区域R2的数据。另外,区域Rl及区域R2的大小可以相同也 可以不同。若选择了第一印刷模式,则第一控制部130a对区域Rl进行上述的第一印刷。由 此,在图像G上形成光泽感小的透明墨水的层。另一方面,若选择了第二印刷模式,则第二 控制部130b对区域R2进行上述的第二印刷。由此,在图像G上形成光泽感大的透明墨水 的层。若选择了第三印刷模式,则进行与上述的步骤S106、S108及SllO相同的动作。艮口, 首先,第一控制部130a对区域Rl进行第一印刷。此时,墨水的喷出及固化进行用户所指定 的次数。接着,控制部130c向后方将记录介质WK拉回。接着,第二控制部130b对区域R2 进行第二印刷。由此,在图像G上形成光泽感大且从表面凸起的透明墨水的层。在执行第三印刷模式时,同用在第一印刷模式中使用的区域Rl的数据、和在第二 印刷模式中使用的区域R2的数据。因此,能够减少所需的数据数量。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 及的喷墨打印机100,不仅能够进行第一 第三的印刷模式下的印刷,而且能够减少所需的 数据量。所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喷墨打印机100的控制器130执行上 述的控制。但是,也可以是外部的计算机133执行控制器130的一部分功能。在该情况下, 所述计算机程序使控制器130及计算机133执行上述的控制。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通过因 特网等通信回路进行收发。此外,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保存在CD-R、硬盘、USB存储器等的 存储介质中。本发明也包含这样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附图标记说明11,12照射装置(墨水固化装置)100喷墨打印机(喷墨式记录装置)103进给马达(输送装置)104 导轨109扫描马达(移动機構)122b 记录头130控制器(控制装置)130a第一控制部130b第二控制部130c其他控制部WK记录介质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水;墨水固化装置,使附着 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固化;输送装置,能够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 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控制装置,对所述记录头、所述墨水固化装置及所述输送装置 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第一控制部,执行第一印刷,在该第一印刷中,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 的同时从所述记录头喷出墨水,使所喷出的墨水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前固化,并且,以在喷 出并固化的墨水上进一步喷出墨水的方式多次进行所述墨水的喷出及固化;其他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印刷结束之后,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第二控制部,执行第二印刷,在该第二印刷中,在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之 后,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的同时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固化后的所述墨水 上喷出墨水,使附着在所述固化后的墨水上的所述墨水在经过所述规定的时间之后固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记录头,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印刷形成的墨水层比通过 所述第二印刷形成的墨水层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使得所述第一印刷中的所述记录介 质的输送量比所述第二印刷中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量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装置和所述记录头,使得与所述第一印刷相比所 述第二印刷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范围更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墨水是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墨水, 所述墨水固化装置是照射紫外线的照射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照射装置,使得与所述第一印刷相比所述第二印刷中 的从喷出墨水到对该墨水照射紫外线的时间更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记录头,使得与所述第二印刷相比所述第一印刷中的 所述记录介质的每单位规定输送量的墨水的喷出及固化的次数更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墨水是透明墨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喷出有色墨水的其他记录头;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有色墨水在所述第一印刷之前从所述其他记录头对所述记录介 质喷出,从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第一控制部使所述透明墨水在所述图像上喷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导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以及 移动机构,使所述记录头沿着所述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及第二控制部在进行所述第一及第二印刷时一边使所述记录介质静止且使 所述记录头移动,一边从所述记录头喷出墨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导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扫描方向延伸;以及 移动机构,使所述记录头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所述墨水固化装置具有第一固化在装置,配置在所述记录头的在所述扫描方向的一侧,与所述记录头一起移 动;以及第二固化装置,相对于所述记录头偏靠所述第一方向一侧地配置,与所述记录头一起 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进行所述第一印刷,使得固化后的墨水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为凸状。
13.—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水;墨水固化装置,使附着 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固化;输送装置,能够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 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控制装置,对所述记录头、所述墨水固化装置及所述输送装置 进行控制;该喷墨式记录装置能够进行第一、第二及第三印刷模式下的印刷;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第一控制部,执行第一印刷,在该第一印刷中,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 的同时从所述记录头喷出墨水,使所喷出的墨水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前固化,并且,以在喷 出并固化的墨水上进一步喷出墨水的方式多次进行所述墨水的喷出及固化;以及第二控制部,执行第二印刷,在该第二印刷中,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 的同时从所述记录头喷出墨水,使墨水在经过所述规定的时间之后固化; 在选择所述第一印刷模式时,所述第一控制部进行所述第一印刷; 在选择所述第二印刷模式时,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所述第二印刷; 在选择所述第三印刷模式时,在所述第一控制部进行了所述第一印刷之后,将所述记 录介质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所述第二印刷。
14.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喷墨式记录装置的计算机作为第一控制机构、其他控制机 构和第二控制机构发挥作用,所述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水;墨水固化装置,使附着在所 述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固化;输送装置,能够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 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所述计算机,对所述记录头、所述墨水固化装置及所述输送装置进 行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机构进行第一印刷,在该第一印刷中,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 向输送的同时从所述记录头喷出墨水,使所喷出的墨水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前固化,并且,以在喷出并固化的墨水上进一步喷出墨水的方式多次进行所述墨水的喷出及固化; 所述其他控制机构在所述第一印刷结束之后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所述第二控制机构进行第二印刷,在该第二印刷中,在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记录 介质之后,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的同时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固化后的所 述墨水上喷出墨水,使附着在所述固化后的墨水上的所述墨水在经过所述规定的时间之后 固化。
15.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水;墨水固化装置,使附着 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固化;输送装置,能够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 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控制装置,对所述记录头、所述墨水固化装置及所述输送装置 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第一控制部,执行第一印刷,在该第一印刷中,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 的同时,以在所喷出的墨水上进一步喷出墨水的方式多次进行所述墨水的喷出及固化; 其他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印刷结束之后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以及 第二控制部,执行第二印刷,在该第二印刷中,在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之 后,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的同时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固化后的所述墨水 上喷出墨水,使附着在所述固化后的墨水上的所述墨水固化成其表面的凹凸比所述固化后 的所述墨水的表面的凹凸少。
16.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向记录介质喷出墨水;墨水固化装置,使附着 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墨水固化;输送装置,能够在第一方向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 向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控制装置,对所述记录头、所述墨水固化装置及所述输送装置 进行控制;该喷墨式记录装置能够进行第一、第二及第三印刷模式下的印刷;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第一控制部,执行第一印刷,在该第一印刷中,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 的同时,以在所喷出的墨水上进一步喷出墨水的方式多次进行所述墨水的喷出及固化;以 及第二控制部,执行第二印刷,在该第二印刷中,在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 的同时从所述记录头喷出墨水,使所喷出的墨水固化成其表面的凹凸比所述第一印刷时固 化后的墨水表面的凹凸少;在选择所述第一印刷模式时,所述第一控制部进行所述第一印刷; 在选择所述第二印刷模式时,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所述第二印刷; 在选择所述第三印刷模式时,在所述第一控制部进行了所述第一印刷之后,将所述记 录介质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所述第二印刷。
全文摘要
提供能够迅速地形成画质良好的立体图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喷墨式打印机执行第一印刷和第二印刷。在第一印刷中,在将记录介质向前方输送的同时以在所喷出的墨水上进一步喷出墨水的方式多次进行墨水的喷出及固化。在第一印刷结束之后,将记录介质向后方拉回。在第二印刷中,在将记录介质向前方输送的同时在记录介质上固化后的墨水上喷出墨水。与第一印刷相比第二印刷中的从喷出墨水到固化为止的时间更长。
文档编号B41J2/01GK102131643SQ200980132639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1日
发明者吉泽史祥, 大冢忠和, 池端克夫, 高桥康司 申请人:罗兰Dg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