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文档序号:250856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使用串行型喷墨打印设备进行多遍打印时减少由于以 打印扫 描为单位的打印位置偏移所引起的图像质量劣化的喷墨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配备有用于打印点的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的打印方法的一个例子,已 知通过使打印元件排出墨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点的喷墨打印方法。喷墨打印设备使用排列有 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在该打印头中,存在以下情况排出量和排出方向在打印元件之间 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图像中出现浓度不均勻和条纹。作为用于缓解这种浓度不均勻和条纹的技术,已知多遍打印方法。在多遍打印系 统中,将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图像数据分割成通过伴随由打印头进行的多 次打印的几次平移(在下文被称为打印扫描)分别打印的多个图像数据。然后,通过多次打 印扫描,顺次打印出上述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其中,在多次打印扫描之间进行输送操作。 这样,即使各个打印元件的排出特性包括不规则,也不会出现沿扫描方向连续存在由一个 打印元件打印出的点,并且可以使各个打印元件的影响分散在宽的范围中。结果,可以获得 均勻且平滑的图像。当如上所述进行多遍打印时,将需要针对各打印扫描分割图像数据。对于这种分 割,通常使用预先排列有允许打印点的可打印区域(1)和不允许打印点的不可打印区域 (0)的掩码图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二值图像数据 和上述掩码图案之间进行逻辑与(AND)运算,将该二值图像数据分割成在各打印扫描中应 当打印出的多个二值图像数据。通常,在掩码图案(在下文还仅称为掩码)中,确定可打印区域(1)的布置,以使 得可以在多次打印扫描(或多个打印头)之间建立互补关系。即,打印被配置成通过任一 打印扫描在由二值图像数据定义为打印(1)的像素上打印一个点。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即 使在分割之后也可以保留分割之前的图像信息。然而,近年来,由于进行上述多遍打印,由以打印扫描为单位或以打印头(喷嘴 行)为单位的打印位置(对准)偏移所产生的浓度变化和浓度不均勻已被看作为新的问 题。这里,以打印扫描为单位或以喷嘴行为单位的打印位置偏移表示如由第一次打印扫描 (喷嘴行)打印出的点群与由第二次打印扫描(另一喷嘴行)打印出的点群之间的偏移等 的点群(平面)之间的偏移。由于打印介质和排出口平面之间的距离(头-纸间距离)的 变化、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变化等引起这些平面之间的偏移。然后,如果出现平面之间的偏 移,则点相对于打印介质的覆盖率将变化,这将引起图像的浓度波动和浓度不均勻。在下 文,如上所述,将由相同部件(即,用于排出同种墨的喷嘴行)的相同打印扫描打印出的点 群和像素群称为平面。通常,由位于输送上游侧的输送辊对和位于下游侧的打印介质排出辊对这两个辊 对来输送打印介质,然而,已知如上所述的浓度不均勻和浓度波动受这些辊的离心和打印介质的夹持状态的变化影响。以下给出一些具体例子。(1)在由于辊的离心以及辊和打印介质之间的滑移、因而即使辊的转动量恒定打 印介质的输送量也不恒定的情况下,周期性地出现上述平面之间的偏移。(2)在对打印介质的头部和尾部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夹持变为由一侧的辊对所进 行的夹持。因此,每次的输送不稳定,或者容易出现头-纸间距离的变化,这使得出现平面 之间的偏移。(3)在仅由输送辊对夹持打印介质的状态切换至由输送辊对和打印介质排出辊对 这两个辊对夹持打印介质的状态时,突然出现输送力和头-纸间距离的变化。因此,打印介 质被输送了大于预定输送量的量或不足预定输送量的量的位置突然出现,并且平面之间的 偏移出现。(4)在由输送辊对和打印介质排出辊对这两个辊对夹持打印介质的状态切换至仅 由打印介质排出辊对夹持打印介质的状态时,突然出现输送力和头-纸间距离的变化。因 此,打印介质被输送了大于预定输送量的量或不足预定输送量的量的位置突然出现,并且 平面之间的偏移出现。针对该问题,例如,日本特开2002-144637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打印介质的头部和 尾部等的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偏移特别容易出现的位置处,减小多遍打印时的打印比,该 打印比即为所使用的掩码的可打印像素的比。由于可以通过减小所使用的掩码的可打印像 素的比来减少以上位置处要打印的点的实际数量、即偏移点的数量,因此这些点的打印位 置偏移难以在图像上显现。然而,在如日本特开2002-144637 —样使用与一部分打印扫描相对应的可打印像 素的比被减小的掩码的情况下,有可能破坏多遍打印的原始效果、即通过使各打印元件的 影响分散来获得平滑图像的效果。如已经说明的,这是因为,由于通常在多次打印扫描之间 可打印像素的布置处于互补关系,因此如果一部分打印扫描的打印比减小,则另一部分打 印扫描的可打印像素的比将增大,并且与该扫描相对应的打印元件的影响容易显现在图像 中。此外,由于通过多次打印扫描向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给予墨的时刻以及墨量在各个单 位区域中不同,因此也将产生与之伴随的浓度不均勻。此外,增大一部分打印头的打印比是 使打印头的寿命缩短的原因。此外,在日本特开2002-144637中,由于仅对于打印介质的头部和尾部特别使用 上述特殊掩码,因此设备不能够应对在打印介质的中部处突然出现的输送偏移等。即,在多次打印扫描之间突然出现打印位置偏移时,难以在打印介质的整个区域 上打印均勻且平滑的图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输出不允许 各打印扫描的可打印比出现偏差的图像、并且即使突然出现输送偏移也在打印介质的整个 区域中输出均勻且平滑的图像的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使打印头对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进 行2M次打印扫描来进行打印,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分割单元,用于 通过使用掩码将所述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图像数据分割成用于所述2M次打印扫描的2M个图像数据,其中,所述掩码针对所述2M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分别设置所述单位 区域中包括的可打印区域,以使得能够至少通过两次打印扫描在同一区域处打印相同类型 的颜色的多个点,所述2M次打印扫描包括遍1到遍2M ;以及打印单元,用于根据分割得到 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2M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在所述可打印区域中打印点,其中, 所述掩码被配置成i)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 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 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N是不同于M且小于2M的整数;ii)由在遍(M-L+1)之 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小于由在 遍(M-L+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 的比,并且由在遍(M+L+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 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M+L+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 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L是小于M的正整数;iii)对于S和T的至少一个 组合,由在遍(S+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 域的比、与由在遍(S+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 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不同于由在遍(T+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之后进行的遍这 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T+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1)之后进 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其中,S和T不同,并且均是小于2M 的正整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使打印头对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进 行2M+1次打印扫描来进行打印,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分割单元,用 于通过使用掩码将所述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图像数据分割成用于所述2M+1次打印扫 描的2M+1个图像数据,其中,所述掩码针对所述2M+1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分别设置 所述单位区域中包括的可打印区域,以使得能够至少通过两次打印扫描在同一区域处打印 相同类型的颜色的多个点,所述2M+1次打印扫描包括遍1到遍2M+1 ;以及打印单元,用于 根据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2M+1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在所述可打印区域 中打印点,其中,所述掩码被配置成i)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行的 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以及由在遍(M+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1) 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 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N是不同于M或M+1、且小 于2M的整数;ii)对于S和T的组合,由在遍(S+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之后进行的 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S+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1)之 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不同于由在遍(T+1)之前进行 的遍和由在遍T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T+2)之前 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其 中,S和T不同,并且均是小于2M的正整数。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一种打印方法,用于通过使打印头对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进 行2M次打印扫描来进行打印,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所述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割 步骤,用于通过使用掩码将所述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图像数据分割成用于所述2M次 打印扫描的2M个图像数据,其中,所述掩码针对所述2M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分别设置所述单位区域中包括的可打印区域,以使得能够至少通过两次打印扫描在同一区域处打 印相同类型的颜色的多个点,所述2M次打印扫描包括遍1到遍2M ;以及打印步骤,用于根 据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2M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在所述可打印区域中打 印点,其中,所述掩码被配置成i)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行的遍这 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 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N是不同于M且小于2M的整数;ii)由在遍 (M-L+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 小于由在遍(M-L+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 打印区域的比,并且由在遍(M+L+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 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M+L+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1)之后进行 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L是小于M的正整数;iii)对于S和T的至 少一个组合,由在遍(S+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 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S+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 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不同于由在遍(T+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之后进行 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T+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1) 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其中,S和T不同,并且均是 小于2M的正整数。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一种打印方法,通过使打印头对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进行 2M+1次打印扫描来进行打印,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所述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割 步骤,用于通过使用掩码将所述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图像数据分割成用于所述2M+1 次打印扫描的2M+1个图像数据,其中,所述掩码针对所述2M+1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 描分别设置所述单位区域中包括的可打印区域,以使得能够至少通过两次打印扫描在同一 区域处打印相同类型的颜色的多个点,所述2M+1次打印扫描包括遍1到遍2M+1 ;以及打印 步骤,用于根据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2M+1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在所述可 打印区域中打印点,其中,所述掩码被配置成i)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 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以及由在遍(M+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 遍(M+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 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N是不同于M或 M+1、且小于2M的整数;ii)对于S和T的组合,由在遍(S+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之 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S+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 (S+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不同于由在遍(T+1) 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 (T+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 间的差,其中,S和T不同,并且均是小于2M的正整数。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图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设备的主要机构部的功能结构的图;图2是用于解释打印头201的排出口(喷嘴)的排列结构的8
图3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图4是用于解释主机装置执行的数据处理的框图;图5是用于解释控制部中对从主机装置接收到的多值量化数据的转换和存储状 态的框图;图6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控制部进行的点阵分配处理的流程图;图7A和7B是用于解释具有9级的多值量化数据以及与各级相对应的点阵图案的 示意图;图8是用于解释所选择的一个点阵图案以及在展开缓冲器中展开该点阵图案的 方法的示意图;图9是用于彼此相关联地解释两个展开缓冲器和多遍打印的打印扫描的图;图10A 10F是用于解释浓度波动根据打印重叠点的两次打印扫描的组合而不同 的各个示例的示意图;图11是用于解释传统的一般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图12是用于通过与图11的传统多遍打印方法进行比较来解释应用本发明的实施 例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图13是用于解释如偶数遍中分配至第3块至第6块的掩码等的从两种掩码B和 掩码C合成的新掩码的图;图14是用于解释在使用图11所述的传统的一般掩码的情况下、当在某一次输送 操作中出现输送偏移时的浓度波动的出现状态的图;图15是用于对于受输送偏移影响的7个区域、通过与图10A 10C进行比较来解 释各点的重叠和分离状态的图;图16是用于解释在使用第一实施例的掩码的情况下、当在某一次输送操作中出 现输送偏移时的浓度变化的状态的图;图17是示出遍1 (第1遍)是奇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的情况的图;图18是示出遍1是偶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的情况的图;图19是示出与图17和18的情况相同、在遍4(第4遍)和遍5 (第5遍)之间实 现100%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的示例的图;图20是用于解释在将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为比所需大的值的情况下的图像不 良影响的图;图21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打印头的排出口(喷嘴)的排列 结构的图;图22是用于解释在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控制部中从主机装置接收到的 多值数据的转换和存储状态的框图;图23是用于彼此相关联地解释展开缓冲器中的两个区域C1和C2、用于打印在各 个区域中展开的二值数据的喷嘴行以及多遍打印的打印扫描的图;图24是用于解释应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图25A是用于解释在使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掩码的情况下、当在某一次输送操 作中出现输送偏移时的浓度波动的出现状态的图;图25B是用于解释在使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掩码的情况下、当在某一次输送操作中出现输送偏移时的浓度波动的出现状态的图;图26是用于对于第二实施例中受输送偏移影响的3个区域(单位区域2 4)、解 释各点的重叠或分离状态的图;图27A是用于解释应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图27B是用于解释应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图27C是用于解释应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图28A是用于对于第三实施例中受输送偏移影响的15个区域(单位区域2 16)、 解释各点的重叠或分离状态的图;图28B是用于对于第三实施例中受输送偏移影响的15个区域(单位区域2 16)、 解释各点的重叠或分离状态的图;图28C是用于对于第三实施例中受输送偏移影响的15个区域(单位区域2 16)、 解释各点的重叠或分离状态的图;图29是用于解释应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以及图30是用于对于第四实施例中受输送偏移影响的4个区域(单位区域2 5)、解 释各点的重叠或分离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中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设备的主要机构部的功能结构的图。头盒 1包括打印头201、墨容器部和用于传送和接收驱动打印头的信号等的连接器(未示出)。 此外,头盒1可交换地安装在滑架2上,并且滑架2配置有用于通过连接器向头盒1发送驱 动信号等的连接器保持件(电连接部)。由沿主扫描方向延伸并且安装在设备主架中的引导轴3以往返可移动的方式来 引导并支撑滑架2。另外,由主扫描马达4通过马达滑轮5、从动滑轮6和同步带7等的驱 动机构驱动滑架2,并且控制滑架2的位置和平移。此外,在滑架2中设置原始位置传感器 30。这使得在滑架2上的原始位置传感器30通过遮蔽件36的位置时,可以知晓该滑架到 达原始位置。通过由进给马达35经由齿轮使拾取辊31转动,从自动薄片进给器32 (在下文还 称为ASF)逐一分离并供给如纸张或塑料薄板等的打印介质8。然后,通过输送辊9的转动, 将记录介质8输送(副扫描)通过面向头盒1中所设置的打印头201的排出口面的位置 (打印部)。通过LF马达34的转动,经由齿轮进行输送辊9的转动。此时,在打印介质8 通过纸张端部传感器33时进行针对是否进给打印介质的判断以及打印介质进给时的开始 位置的确定。此外,为了确定打印介质的后端存在于何处、并最终根据实际的后端计算当前 的打印位置,也使用纸张端部传感器33。顺便提及,由台板(未示出)在打印介质8的背面支撑打印介质8,以使得在打印 部处可以形成平坦的打印面。这样,保持滑架2上所安装的头盒1,以使得打印头201的排 出口面可以平行于打印介质8。图2是用于解释打印头201的排出口(喷嘴)的排列结构的图。在该图中,附图标记801表示黑色墨(K)的喷嘴行,附图标记802表示青色墨(C)的喷嘴行,附图标记803 表示品红色墨(M)的喷嘴行,并且附图标记804表示黄色墨(Y)的喷嘴行。这四色喷嘴行 各自分别包括偶数喷嘴行和奇数喷嘴行,在黑色墨的情况下,偶数喷嘴行和奇数喷嘴行分 别与附图标记801a和801b相对应。以下将以黑色墨的喷嘴行801作为例子来详细解释排 出口的排列结构。在偶数喷嘴行801a和奇数喷嘴行801b两者中,沿副扫描方向以600dpi的间距排 列了 128个排出口。此外,偶数喷嘴行801a和奇数喷嘴行801b以在Y方向(副扫描方向) 上相互偏移1200dpi的方式布置。即,通过打印头沿X方向(主扫描方向)扫描时排出墨, 可以沿副扫描方向以1200dpi的分辨率打印出宽度约为5. 42mm的图像。其它颜色的喷嘴行各自具有与黑色的喷嘴行80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并且如该图 所示,这四色喷嘴行沿主扫描方向排列。打印头201的各喷嘴配备有例如用于使用热能排出墨的电热转换元件。电热转换 元件在供电时生成热,并且在接触该电源转换元件的墨中产生膜沸腾。于是,喷嘴具有利用 通过该膜沸腾产生的气泡的生长能量从排出口排出墨的机构。尽管这里示出配备有电热转 换元件以获得排出能量的结构,但本发明或本实施例均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可以使用以下
结构向各打印元件提供压电元件,打印元件利用被供电的压电元件的压力从排出口排出
m
蛮o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700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在该图中,通过接口 400 从外部连接的主机装置600向打印控制部(或简称为“控制部”)500输入打印开始信号和 量化数据。随着打印开始信号的输入,由MPU 401执行ROM 402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该 控制程序包括例如后面将说明的点阵分配处理等。门阵列404对打印头201进行图像数据供给控制,并且还在接口 400、MPU 401和 DRAM 403之间进行数据传送控制。DRAM403是用于存储各种数据(打印开始信号、供给至 打印头410的图像数据等)的动态型存储器,并且还可以存储打印点数、打印头交换次数 等。DRAM 403还承担后面将说明的接收缓冲器1001、展开缓冲器1004、1005和点阵存储单 元1002 (参考图5)的角色。马达驱动器407、408驱动用于输送配备有打印头201的头盒1的主扫描马达4和 LF马达34。此外,头驱动器409驱动打印头201。图4是用于解释主机装置600进行的数据处理的框图。主机装置600进行颜色转 换处理601和量化处理602。在颜色转换处理601中,将从应用程序等接收到的RGB各自为8位的图像数据转 换成与打印设备中使用的墨、即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相对应的多值数据。这里, 针对各颜色将该图像数据转换成256灰度的8位数据。此外,像素的分辨率将为600dpi (点
/英寸)。在后续的量化处理602中,将接收到的多值数据量化为等级减少的N值(N < 256)。具体地,将C、M和Y的256值数据分别量化为分辨率为600dpi的4位9值数据。 为了进行该量化处理,可以使用一般的多值误差扩散方法或者可以使用抖动矩阵方法。在 本说明书中,以这种方式量化后的N值图像数据在下文被称为“量化数据”或“多值量化数 据”。通过接口 400将分辨率为600dpi的多值量化数据发送至打印设备的控制部500。
图5是用于解释控制部500中从主机装置600接收到的多值量化数据的转换和存 储状态的框图。接收缓冲器1001是用于存储接收到的多值量化数据的缓冲器。点阵分配 模块1003针对1个像素调用接收缓冲器1001中所存储的分辨率为600dpi的多值量化数 据,并且从点阵存储单元1002选择与关注数据相对应的点阵图案。所选择的点阵图案是分 辨率为1200dpi的二值数据,并被存储在两个展开缓冲器1004和1005中。在本实施例中, 点阵分配模块1003以及展开缓冲器1004和1005用作用于进行二值化处理的二值化处理 部。顺便提及,点阵分配模块1003是预先存储在ROM 402中并且在MPU 401中执行的软件 模块。此外,接收缓冲器1001、点阵存储单元1002以及展开缓冲器1004和1005被存储在 图3所示的DRAM 403的预定地址区域中。图6是用于解释本实施例的控制部500执行的点阵分配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中,控制部500将从主机装置600接收到的分辨率为600dpi的 4位多值量化数据存储在接收缓冲器1001中。在后续步骤S2中,控制部500从接收缓冲 器1001中所存储的数据读出一个像素的量化数据,并将该量化数据传送至点阵分配模块 1003。在步骤S3中,控制部500从点阵存储单元1002选择与传送至点阵分配模块1003 的多值量化数据相对应的点阵图案。图7是用于解释具有9级的多值量化数据以及与各级相对应的点阵图案的示意 图。左列示出多值量化数据的一个像素(600dpi)所具有的级0 级8的灰度级,并且图7A 和图7B示出各自与各级相对应的两种点阵图案。一个点阵图案具有(4区域)X(2区域) 的域,并且各个方形与可以打印一个点的区域相对应。由实心圆圈指示的区域表示打印点 (1)的区域,并且空白区域表示不打印点(0)的区域。根据该图,可以理解,随着多值量化数 据的级增加,(4区域)X(2区域)中打印点的区域的数量增大。在控制部500中,将由以 这种方式以区域为单位定义打印(1)或不打印(0)的二值数据构成的点阵图案以与多值量 化数据的各级相对应的方式,存储在点阵存储单元1002中。对于一个多值量化数据,控制 部500沿主扫描方向交替选择列A所示的点阵图案和列B所示的点阵图案。说明再次返回至图6的流程图。当在步骤S3中选择了点阵图案时,在步骤S4中, 控制部分配这两个点阵图案并且在展开缓冲器1004和1005中展开这两个点阵图案。图8是用于解释所选择的一个点阵图案以及在展开缓冲器中展开该点阵图案的 方法的示意图。将(4区域)X (2区域)的点图案分成主扫描方向上的奇数区域和偶数区 域,在展开缓冲器1004和展开缓冲器1005中将该奇数区域和偶数区域分别展开为奇数列 数据C1和偶数列数据C2。即,将与点阵图案的奇数列区域相对应的二值数据(1或0)存储 在展开缓冲器1004中,并且将与点阵图案的偶数列区域相对应的二值数据(1或0)存储在 展开缓冲器1005中。再次参考图6,在步骤S5中,控制部500判断对于接收缓冲器1001中所存储的所 有像素,是否完成了点阵图案的展开处理。如果判断为剩余应当展开的像素,则流程将返回 至步骤S2,并且控制部500将对下一个像素进行点阵图案的分配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判断 为对于接收缓冲器1001中所存储的所有像素完成了点阵图案的展开处理,则控制器500将 结束该处理。图9是用于彼此相关联地解释两个展开缓冲器1004和1005以及多遍打印的打印扫描的图。在本实施例中,顺次进行展开缓冲器1004中所存储的奇数列数据C1与处于互 补关系的4个掩码的逻辑积运算,并将奇数列数据C1分配至与(奇数遍的)四次打印扫描 相对应的多个图像数据。另一方面,还进行展开缓冲器1005中所存储的偶数列数据C2和 处于互补关系的4个掩码之间的逻辑积运算,并将偶数列数据C2分配至与(偶数遍的)四 次打印扫描相对应的多个图像数据。另外,在互不相同的打印扫描(遍1 遍8(第8遍)) 中以彼此重叠的方式打印奇数列数据C1和偶数列数据C2。具体地,打印奇数列数据C1和 偶数列数据C2,以使得第一列的数据和第二列的数据可以相互重叠,并且第三列的数据和 第四列的数据可以相互重叠。利用以上结构,在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中,通过打印头的8次打印扫描(遍1 遍 8)逐步打印出由点阵图案所确定的所有点,并且可以在各区域中打印两个点。在下文,单个 区域中以彼此重叠的方式打印出的点被称为重叠点。本发明人判断为可以通过适当分配打印构成这种重叠点的两个点的扫描,来抑制 当出现打印位置偏移时的浓度波动。图10A 10F是用于解释浓度波动根据打印重叠点的两次打印扫描的组合而变化 的示例的示意图。这里,示出通过四遍的多遍打印在50%的区域中打印重叠点的示例。图 10A 10C示出在纵向和横向上每隔一个区域打印重叠点的示例。点上示出的数字表示通 过哪次打印扫描(遍)对该区域打印所重叠的点。即,在图10A左上处的区域中,示出通过 第一次打印扫描(遍1)和第二次打印扫描(遍2)来打印该点,并且在图10B的相同区域 中,示出通过遍1和遍4来打印该点。根据该图,得出尽管图10A 10C中的点的布置彼此相同,但打印点的遍彼此不 同。具体地,在图10A中,进行以下任意打印通过遍1和遍2重叠所有的点;或者通过遍 3(第3遍)和遍4重叠所有的点。在图10B中,进行以下任意打印通过遍1和遍4重叠 所有的点;或者通过遍2和遍3重叠所有的点。与此对比,在图10C中,以下点共同存在通 过遍1和遍2重叠的点、通过遍1和遍4重叠的点、通过遍2和遍3重叠的点以及通过遍3 和遍4重叠的点。图10D 10F示出在对于图10A 10C中的各个、在遍2和遍3之间进行的输送 从正常位置偏移了一个区域的量的情况下的点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遍1打印出点 的点群与通过遍2打印出点的点群之间、以及在通过遍3打印出点的点群与通过遍4打印 出点的点群之间,未出现偏移。因此,与图10A相同,在仅存在通过遍1和遍2重叠的点和通过遍3和遍4重叠 的点的状态下,即使出现输送偏移,点的重叠关系也未发生变化。然而,重叠点的互补关系 (空间关系)改变在纵向和横向上每隔一个区域布置的点彼此邻接,或者部分彼此重叠。 因此,与图10A中打印介质的覆盖率相比较,该打印介质的覆盖率减小,并且空白区域明显 (参考图10D)。尽管这里解释了所有的点都是重叠点的情况,但如果点是单独点,则也是这 种现象。即,如果突然出现输送偏移、并且点之间的布置关系从分散度高和均勻度良好的布 置状态变差,则空白区域容易显现并且该区域的浓度区域趋于下降。另一方面,与图10B相同,在仅存在通过遍1和遍4重叠的点和通过遍2和遍3重 叠的点的状态下,如果在遍2和遍3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则所有的重叠点均分离(参考图 10E)。因此,与在在纵向和横向上每隔一个区域打印点的图10B的情况相比较,空白区域的
13数量减少。即,在与图10B相同的点布置的情况下,如果突然出现输送偏移,则由于重叠点 分离将引起浓度上升。因而,在所有的重叠点均分离的状态下,由重叠点分离所引起的浓度 上升超过由点之间的互补关系变化所引起的浓度下降。与此对比,与图10C相同,在以各遍的组合打印重叠点的状态下,即使在遍2和遍 3之间出现输送偏移,也共同存在保持重叠的点和分离后的点(参考图10F)。结果,既未出 现程度如图10D —样大的浓度下降,也未出现程度如图10E —样大的浓度上升,并且在图 10D 10F中,认为图10F的状态维持最接近原始图像的浓度。根据以上,利用打印包括重叠点的图像的结构,通过适当分配用于打印重叠的两 个点的扫描(遍)的组合,有效地抑制浓度波动。将通过与传统的一般多遍打印方法进行 比较来说明用于将打印重叠点的扫描(遍)分配至各组合的多遍打印方法。图11是用于解释传统的一般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这里,以8遍的多遍打印为 例,示出将掩码分配至青色的喷嘴行802的状态、以及当通过8次打印扫描打印单位区域的 图像时喷嘴行802与单位区域的空间关系。青色的喷嘴行802可被看作为作为偶数喷嘴行和奇数喷嘴行的和的256个喷嘴, 该256个喷嘴沿副扫描方向以1200dpi的间隔布置。在8遍的多遍打印时,配置成将这些喷 嘴行分割成各自具有32个喷嘴的8个块,并将各喷嘴块分配至掩码A D其中之一。各个 掩码A D被定义成,多个区域中的各区域的可打印(1)或不可打印(0)可以处于互斥且 互补关系,并且每个掩码的可打印比(可打印区域相对于所有区域的比)被设置为约25%。 在该例子中,如下将掩码分配至块将掩码A分配至第1块和第2块;将掩码B分配至第3 块和第4块;将掩码C分配至第5块和第6块;并且将掩码D分配至第7块和第8块。在每次各打印扫描完成时,沿副扫描方向将打印介质输送一个块(32个喷嘴)。因 此,在宽度为32个喷嘴的单位区域中,如下进行打印在遍1中利用掩码A打印奇数列数 据;在遍2中利用掩码A打印偶数列数据;在遍3中利用掩码B打印奇数列数据;并且在遍 4中利用掩码B打印偶数列数据。此外,如下进行打印在遍5中利用掩码C打印奇数列数 据;在遍6中利用掩码C打印偶数列数据;在遍7中利用掩码D打印奇数列数据;并且在遍 8中利用掩码D打印偶数列数据。在本说明书中,打印介质中与各个块的宽度(32个喷嘴 宽)相对应的、并且利用相同的喷嘴行通过相同的打印扫描将要进行打印的区域被指定为 单位区域。在该例子中,由于在两个连续块中使用相同的掩码,因此通过两个连续的打印扫 描来打印构成重叠点的两个点。此外,由于掩码A D具有互斥且互补的关系,因此使用掩 码A D通过四次奇数遍打印所有的奇数列数据。此外,使用掩码A D通过四次偶数遍 打印所有的偶数列数据。顺便提及,由于交替进行奇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和偶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因此 存在在遍1中打印奇数列数据的一些单位区域,并且存在在遍1中打印偶数列数据的一些 单位区域。图14是用于解释在使用图11所述的传统的一般掩码的情况下、当在某一次输送 操作中出现输送偏移时的浓度波动的出现状态的图。这里,假定在紧挨箭头所指的打印扫 描之前进行的输送操作中出现输送偏移的情况。单位区域1 9示出横跨上述输送偏移进 行打印扫描(遍)的单位区域、以及与该单位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
这里,单位区域1是没有横跨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进行打印扫描的区域(正 常区域)。单位区域2是在遍7和遍8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8的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 遍7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8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3是在遍6和遍7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7和遍8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 遍6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2/8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4是在遍5和遍6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6 遍8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 遍5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3/8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5是在遍4和遍5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5 遍8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 遍4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4/8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6是在遍3和遍4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4 遍8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 遍3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5/8遍、即3/8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7是在遍2和遍3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3 遍8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和遍2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6/8遍、即2/8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8是在遍1和遍2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2 遍8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7/8遍、S卩1/8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9是没有横跨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进行打印扫描的区域(正常区 域)。S卩,如果存在一个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则在8遍的多遍打印的情况下,该输 送操作对7个单位区域产生影响,并且在2M遍的多遍打印的情况下,该输送操作对(2M-1) 个单位区域产生影响。图15是用于对于受上述输送偏移影响的7个区域(单位区域2 8)、通过与图 10A 10C进行比较来解释各点的重叠和分离状态的图。首先,对于单位区域2,与图10E 相同,利用掩码D打印出的25%的重叠点因在遍7和遍8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在 单位区域8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3中,重叠点未因在遍6和遍7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同时,由 于利用掩码D打印出的重叠点相对于利用掩码A、B和C打印出的重叠点偏移,因此这些掩 码的互补关系变差,如图10D所示出现空白区域,因而认为浓度下降。在单位区域7中也是 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4中,利用掩码C打印出的25%的重叠点因在遍5和遍6之间出现的 输送偏移而如图10E所示分离。另一方面,由于利用掩码A和掩码B打印出的点与利用掩 码D打印出的点的互补关系变差,因此也认为浓度下降。在单位区域6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5中,重叠点未因在遍4和遍5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另一方 面,利用掩码C和掩码D打印出的50%的重叠点相对于利用掩码A和掩码B打印出的50% 的重叠点偏移。此时互补关系的变差将大于25%的重叠点偏移的单位区域3和单位区域7 的互补关系的变差。因此,单位区域5是受输送偏移影响的所有单位区域2 8中认为浓 度下降最大的单位区域。尽管这里解释了 8遍的多遍打印作为例子,但通常当进行2M遍的多遍打印时,在 第M次打印扫描和第(M+1)次打印扫描之间出现输送偏移的单位区域是认为浓度下降最大的单位区域。在本说明书中,遍M(第M次打印扫描)和遍M+1(第M+1次打印扫描)之间 的间隔将被称为“中央遍间隔”。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进行以下配置在认为浓度下降最大的单位区域(单位 区域5)中,尽可能以横跨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的方式打印同一区域中的奇数列数据 的点和偶数列数据的点。换言之,如果对于所有区域配置成以横跨在遍M和遍M+1之间进 行的输送操作的方式打印尽可能多的重叠点,则期望无论何时出现输送偏移,浓度下降均 被缓解。于是,该目的需要以下将在遍1 遍M所使用的掩码的任一个掩码和在遍M+1及 后续遍所使用的掩码中的任一个掩码中允许打印的区域相对于单位区域中所包括的所有 区域的比(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得高。在使用图11所示的传统掩码的情况下,在8遍(2M)的多遍打印时,如在图15的 单位区域5中可以看出,与遍4和遍5 (遍M和遍M+1)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 比为0%。由于该原因,当在遍4和遍5之间出现输送偏移时,在该单位区域中出现大的浓 度下降。图12是用于通过与图11的多遍打印方法进行比较来解释为了满足上述条件所形 成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掩码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掩码,准备 了可打印比几乎均为25%、并且处于互补关系的4个掩码A D。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奇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和打印偶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中, 分配至各个块的掩码彼此不同。对于打印奇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在该图中为奇数遍),将掩码A分配至第1块和 第2 ±夬,并且将掩码B分配至第3块和第4块。此外,将掩码C分配至第5块和第6 ±夬,并 且将掩码D分配至第7块和第8块。在该图中,掩码A_25是同时表示掩码的类型和可打印 比的表现方法,其示出与图11所示的掩码A相同的掩码。此外,掩码B_15和掩码B_10分 别示出图11所示的掩码B的一部分。例如,认为向第二块分配作为可打印比为15%的掩码 B_15和可打印比为10%的掩码B_10的和的可打印比为25%的掩码B_25,并且掩码[25 与图11所示的掩码B相同。对于掩码C和掩码D也是这种情况。与此对比,对于打印偶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在该图中为偶数遍),将掩码D_25分 配至第1块和第2块,并且将掩码B_10和掩码C_15分配至第3块和第4块。此外,将掩码 B_15和掩码C_10分配至第5块和第6块,并且将掩码A_25分配至第7块和第8块。图13是用于解释如偶数遍中分配至第3块至第6块的掩码一样的从掩码B和掩码 C两种掩码合成的新掩码的图。在该图中,小图131是示出掩码B_25的一个区域(16X16 区域)的图。在该图中,绘成黑色的区域表示可打印区域。在掩码B_25中,可打印区域与 所有区域的25%相对应。另一方面,小图132示出与同上述小图131的区域相同的区域相 对应的掩码C_25。同样,在小图132中,可打印区域与所有区域的25%相对应。与此对比,小图133示出利用掩码B_25的10%的可打印区域替换掩码(_25的 25%的可打印区域中的10%的可打印区域的状态。由于掩码[25和掩码C_25是彼此互斥 的掩码,因此即使互相替换可打印区域,这些可打印区域也不重叠。将该新的掩码133分配 至偶数遍中的第3块和第4块。此外,小图134示出利用掩码C_25的10%的可打印区域替换掩码[25的25%的 可打印区域中的10%的可打印区域的状态。将该新的掩码134分配至偶数遍中的第5块和
16第6块。由于通过互相替换掩码B_25和掩码C_25的一部分来生成小图133所示的掩码和 小图134所示的掩码,因此这二者之间互斥关系也成立。于是,通过对二者求和所获得的可 打印比为50%的掩码与通过对小图131所示的掩码B_25和小图132所示的掩码C_25求和
所获得的结果一致。图16是用于解释在使用图12所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掩码的情况下、当在某一次 输送操作中出现输送偏移时的浓度变化的状态的图。该图示出在紧挨箭头所指的遍(打印 扫描)之前进行的输送操作中出现输送偏移的情况。单位区域1 9示出横跨上述输送偏 移进行打印扫描(遍)的区域、以及与该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图17和18是用于对于受输送偏移影响的7个区域(单位区域2 8)中的各区 域、通过与图10 10C进行比较来解释各点的重叠或分离状态的图。图17示出遍1是奇 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的情况;图18示出遍1是偶数列数据的打印扫描的情况。在图17中,在单位区域2中,在遍7和遍8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使利用掩码A打 印出的重叠点分离。即,由于与遍7和遍8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5%,因 此全体重叠点的25%分离。在单位区域8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3中,在遍6和遍7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使利用掩码A打印出的重叠 点以及利用掩码D打印出的重叠点分别分离。即,由于与遍6和遍7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 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5% +25%= 50%,因此全体重叠点的50%分离。在单位区域7中也是 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4中,在遍5和遍6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使以下重叠点分离利用掩 码A打印出的重叠点、利用掩码D打印出的重叠点、利用掩码B_15打印出的重叠点以及利 用掩码C_10打印出的重叠点。即,由于与遍5和遍6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 为25% +25% +15% +10%= 75%,因此全体重叠点的75%分离。在单位区域6中也是这 种情况。此外,在单位区域5中,在遍4和遍5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使以下重叠点分离利 用掩码A打印出的重叠点、利用掩码D打印出的重叠点、利用掩码B_15打印出的重叠点以 及利用掩码C_15打印出的重叠点。即,由于与遍4和遍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 叠比为25% +25% +15% +15%= 80%,因此全体重叠点的80%分离。因而,利用本实施例的掩码,与遍4和遍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 80%,与图15所述的传统方法的0%相比较,这是足够高的值。因此,即使在遍4和遍5之 间出现输送偏移时认为浓度下降最大的单位区域中,也可以缓解该浓度下降。此外,本实施 例被配置成,当将与遍4和遍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得高时,与其它的 连续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可以相对与遍4和遍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 印区域重叠比逐步减小。通过预先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对于所有的单位区域将由输送偏移 所引起的浓度下降抑制为适当的量。顺便提及,还可以通过调整形成图13所述的掩码的方法来改变与遍4和遍5之间 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例如,在图13中,尽管使用互相替换掩码B_25和掩码 C_25的10%的可打印区域的结构,但可以通过例如将上述10%改变为5%来将与遍4和遍 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为90%。此外,如果使用以下掩码分配,则还可 以将与遍4和遍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为100%。
与图17和图18类似,图19是示出将与遍4和遍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 重叠比设置为100%的示例的图。在该图中,在单位区域2中,利用掩码A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遍7和遍8之间出现 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即,由于与遍7和遍8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5%,因 此全体重叠点的25%分离。在单位区域8中也是这中情况。在单位区域3中,利用掩码A打印出的重叠点和利用掩码D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 遍6和遍7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别分离。即,由于与遍6和遍7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 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5% +25%= 50%,因此全体重叠点的50%分离。在单位区域4中,在遍5和遍6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使利用掩码A打印出的重叠 点、禾U用掩码D打印出的重叠点、以及利用掩码B打印出的重叠点分别分离。即,由于与遍5 和遍6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5% +25% +25%= 75%,因此全体重叠点 的75%分离。在单位区域6中也是这种情况。此外,在单位区域5中,在遍4和遍5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使利用掩码A打印出 的重叠点、利用掩码D打印出的重叠点、利用掩码B打印出的重叠点、以及利用掩码C打印 出的重叠点分别分离。即,由于与遍4和遍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5% +25% +25% +25%= 100%,因此全体重叠点的100%分离。因而,通过采用图19所示的掩码分配,可以在遍4和遍5之间实现100%的可打印 区域重叠比。然而,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应当仅是抑制由输送偏移所引起的浓度下降的程度, 并且如果可打印区域重叠比是比所需高的值,则如图20所示,浓度可能高于正常区域中的 浓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期望通过调整创建新掩码的方法和掩码分配来适当地调整与两 个连续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进行2M遍的多遍打印时,使用如下掩码该掩码使得 与遍M和遍M+1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被设置得高于与其它的两个连续遍之 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通过这种设置,即使在突然出现的输送偏移等使点的 互补关系变差、并且认为浓度下降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列数据的点和第二列数据的点分 离也促进了浓度上升,并且可以缓解浓度下降。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可打印区域重叠比, 来实现以与所认为的浓度下降程度相适合的程度分离点。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与遍M和遍M+1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 表示,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 的比。此外,“与其它的两个连续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表示,由在遍N+1 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将N定 义为不同于M的整数。例如,在图19的情况下,M是4。于是,应当允许通过遍8利用掩码 A来打印通过遍1利用掩码A允许打印的区域,并且应当允许通过遍7利用掩码D来打印通 过遍2利用掩码D允许打印的区域。同样,应当允许通过遍6利用掩码B来打印通过遍3 利用掩码B允许打印的区域,并且应当允许通过遍5利用掩码C来打印通过遍4利用掩码 C允许打印的区域。即,在图19的情况下,由于允许通过遍1至遍4中任一个和遍5至遍8 中任一个这两者对所有区域进行打印,因此由在遍5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4之后进行的 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为100%。此外,针对图19考虑例如N = 3的情况,则应当允许由在遍3之后进行的遍8利用掩码A来打印由在遍4之前进行的遍1利用掩码A允许打印的区域,并且应当允许由在 遍3之后进行的遍7利用掩码D来打印由在遍3之前进行的遍2利用掩码D允许打印的区 域。此外,应当允许由在遍3之后进行的遍6利用掩码B来打印由遍3利用掩码B允许打印 的区域。然而,由遍4和遍7利用掩码C允许打印的区域是仅由在遍3之后进行的遍允许 打印的区域。因此,该区域不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 均允许打印的区域相对应。因此,如果N = 3,则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 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为75%。即使N是其它整数,由在遍N+1之 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也小于100%。这样,本实施例的掩码具有以下特征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 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 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这样,当点的互补关系由于突然出现的输 送偏移等而变差时,可以通过使重叠点分离来缓和浓度下降。此外,本实施例的另一特征是,当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从中央遍间隔逐步减小时,随 着位置接近中央遍间隔,相邻的两个单位区域之间可打印区域重叠比的差变小。对于图17 和18,与在遍4之前进行的遍和在遍3之后进行的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 以及与在遍6之前进行的遍和在遍5之后进行的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均 为75%,与在遍5之前进行的遍和在遍4之后进行的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 比为80%,并且二者的差为5%。另一方面,与在遍2之前进行的遍和在遍1之后进行的遍 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5%,与在遍3之前进行的遍和在遍2之后进行的 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50%,并且二者的差为25%。这样,在本实施例 中,当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从中央遍间隔逐步减小时,随着位置接近中央遍间隔,相邻的两个 单位区域之间可打印区域重叠比的差变小。利用该结构,在例如图17中的单位区域4 6 等的认为浓度下降大的单位区域中,可以缓和该大幅浓度下降。可以将可打印区域重叠比 配置成随着位置接近中央遍间隔,相邻的两个单位区域之间可打印区域重叠比的差逐步变 小。然而,一部分差可以为0%。如图17等,与在遍2之前进行的遍和在遍1之后进行的遍 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和与在遍3之前进行的遍和在遍2之后进行的遍之间 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之间的差(25% )、以及与在遍3之前进行的遍和在遍2之 后进行的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和与在遍4之前进行的遍和在遍3之后进 行的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之间的差(25%),均为0%。无需使相邻的两 个单位区域之间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的差均彼此不同。顺便提及,以上尽管已经解释了对于青色的喷嘴行802的掩码作为例子,但对于 各颜色可以共同使用上述掩码。此外,还可以为各颜色准备不同的掩码。例如,在浓度下降 的不良影响如何显现根据墨颜色而不同的情况下,针对各墨颜色区别与遍M和遍M+1之间 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则是恰当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相同的打印设备。此外, 对于控制结构,可以应用图2所示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头201中各颜色的喷嘴行的 排列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排列结构不同。图21是用于解释本实施例的打印头201的排出口(喷嘴)的排列结构的图。在该图中,喷嘴行211和218是黑色墨(K)的喷嘴行,喷嘴行212和217是青色墨(C)的喷嘴 行,喷嘴行213和216是品红色墨(M)的喷嘴行,并且喷嘴行214和215是黄色墨(Y)的喷 嘴行。在本实施例中,为各色分配两个喷嘴行,并且这8个喷嘴行被布置成在主扫描方向上 成对称颜色关系。如果利用该结构,则在沿正方向进行打印时和沿反方向进行打印时,可以 使向打印介质给予墨的顺序与K — C —M—Y —Y—M—C — K—致。结果,即使进行 双向打印扫描,也可以避免由墨的给予顺序的差异所引起的颜色不均勻。此外,尽管单个喷 嘴行的墨排出次数和驱动频率存在上限,但如果如本实施例一样,为各颜色准备两个喷嘴 行,则这两个行可以彼此补偿排出。由于该原因,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比较,可以以较高 的速度或者利用较少的遍数来输出图像。图22是用于解释在本实施例的控制部500中从主机装置600接收到的多值数据 的转换和存储状态的框图。利用与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具有与第 一实施例的对应构件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构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构件仅有展开缓冲器 100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点阵分配模块1003,与600dpi的各像素相对应地选择 点阵存储单元1002中所存储的点阵图案。然后,如图8所示,将点阵图案分割成奇数列数 据和偶数列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在展开缓冲器1006的不同区域中分别展开这些奇数列数 据和偶数列数据。例如,在C1中展开青色的奇数列数据,并且在C2中展开偶数列数据。对 于其它的墨颜色也是这种情况。图23是用于彼此相关联地解释展开缓冲器1006的两个区域C1和C2、用于打印在 各区域中展开的二值数据的喷嘴行、以及多遍打印的打印扫描的图。在本实施例中,在四次 打印扫描时利用喷嘴行212来打印展开缓冲器1006的C1中所存储的奇数列数据。此外, 在四次打印扫描时利用喷嘴行217来打印展开缓冲器1006的C2中所存储的偶数列数据。 其它颜色的打印扫描具有相同的关系。通过采用这种打印方法,可以将展开缓冲器1006的 C1中所存储的奇数列数据和C2中所存储的偶数列数据彼此重叠地打印在打印介质上,以 形成重叠点。图24是用于解释应用本实施例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这里,为了简便,将以 青色的喷嘴行212和217的掩码作为例子进行解释。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各自的可打 印比约为25%、并且处于互斥且互补关系的4个掩码A D。在本实施例中,在用于打印奇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2和用于打印偶数列数据的喷 嘴行217中,分配至各个块的掩码图案彼此不同。在用于打印奇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2中,将掩码A_25分配至第1块和第2块,并 且将两个掩码B_12. 5分配至第3块和第4块。此外,将两个掩码C_12. 5分配至第5块和 第6块,并且将掩码D_25分配至第7块和第8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各个掩码的符号同 时表示掩码的类型和可打印比。例如,将通过组合各自的可打印比为12. 5%、并且处于互斥 关系的两个掩码B_12. 5所生成的可打印比为25%的掩码B_25分配至第3块。对于掩码C 和D也是这种情况。与此对比,在用于打印偶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7中,将掩码D_25分配至第1块和 第2块,并且将掩码B_12. 5和掩码C_12. 5分配至第3块和第4块。此外,将与第3块的掩 码成互斥关系的掩码B_12. 5和掩码C_12. 5分配至第5块和第6块。此外,将掩码A_25分配至第7块和第8块。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这种掩码来进行双向四遍的多遍打印。然后,在每次各打 印扫描完成时,将打印介质沿副扫描方向输送两个块(64个喷嘴)。因此,在宽度为64个喷 嘴的单位区域中,通过遍1,利用掩码々_25来打印奇数列数据,并且利用掩码D_25来打印 偶数列数据。通过遍2,利用两个掩码B_12.5(掩码B_25)来打印奇数列数据,并且利用掩 码B_12. 5和掩码C_12. 5来打印偶数列数据。此外,通过遍3,利用两个掩码C_12. 5(掩码 C_25)来打印奇数列数据,并且利用掩码B_12. 5和掩码C_12. 5来打印偶数列数据。此外, 通过遍4,利用掩码D_25来打印奇数列数据,并且利用掩码A_25来打印偶数列数据。由于 掩码A D具有互斥且互补关系,因此在四次打印扫描时,使用掩码A D利用喷嘴行212 打印了所有的奇数列数据。此外,在四次打印扫描时,使用掩码A D利用喷嘴行217打印 了所有的偶数列数据。如上所述,在同一位置处相互重叠地打印由奇数列数据所打印的点 和由偶数列数据所打印的点。图25是用于解释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掩码的情况下、当在某一次输送操作中出现 输送偏移时的浓度波动的出现状态的图。这里,假定在紧挨箭头所指的遍(打印扫描)之 前进行的输送操作中出现输送偏移的情况。单位区域1 5表示横跨输送偏移进行打印扫 描(遍)的区域、以及与该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单位区域1是没有横跨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进行打印扫描的区域(正常区 域)。单位区域2是在遍3和遍4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4的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 至遍3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4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3是在遍2和遍3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3和遍4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和遍2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2/4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4是在遍1和遍2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2至遍4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3/4遍、S卩1/4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5是没有横跨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进行打印扫描的区域(正常区 域)。图26是用于对于受输送偏移影响的3个区域(单位区域2 4)、解释各个点的重 叠或分离状态的图。在该图中,在单位区域2中,在遍3和遍4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使利用 掩码A打印出的重叠点和利用掩码D打印出的重叠点分离。即,由于与遍3和遍4之间的 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5 % +25 % = 50 %,因此全体重叠点的50 %分离。在单位 区域4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3中,在遍2和遍3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使利用掩码A打印出的重叠 点、利用掩码D打印出的重叠点、利用掩码B_12. 5打印出的重叠点、以及利用掩码C_12. 5 打印出的重叠点分离。即,由于与遍2和遍3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5% +25% +12. 5% +12. 5%= 75%,因此全体重叠点的75%分离。在如本实施例一样的四遍打印时,如单位区域3 —样,当在遍2和遍3之间出现输 送偏移时,认为浓度下降最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与遍2和遍3之间的横跨有关的 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被指定为75%的掩码,可以将由输送偏移所引起的浓度下降抑制为适当量。
顺便提及,尽管采用青色的喷嘴行作为例子来解释上述掩码图案结构,但与其它 的墨颜色相对应的喷嘴行可以采用与青色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或者可以使用与青色的掩码 图案不同的掩码图案。然而,尽管以上将实施例解释为具有利用排出相同颜色墨的两个喷嘴行来打印一 对重叠点的结构的实施例,但本实施例还可应用于利用颜色相同但浓度或色度不同的两种 墨来打印重叠点的结构。在利用浓度或色度不同的两种墨打印重叠点的情况下,虽然程度 不同,但同样出现由点的互补关系变差所引起的浓度下降、以及由于这些点分离所引起的 浓度上升。因此,通过根据浓度波动的程度调整与两个连续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 域重叠比,可以获取与本实施例的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打印设备的结构和控制、所使用的打印头的喷嘴结构、点阵图案 的处理和存储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如下打印方法以 具有较大的遍数的16遍的多遍打印为前提,以认为浓度下降最大的单位区域为中心,在其 它单位区域中,以适当量分离重叠点。图27是用于解释应用本实施例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同样这里,为了简便, 将以分别利用喷嘴行212和217的青色的掩码作为例子来进行解释。作为本实施例的掩码, 准备各自的可打印比约为6. 25%、并且处于互斥且互补关系的16个掩码A P。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用于打印奇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2和用于 打印偶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7中,分配给各个块的掩码图案彼此不同。对于用于打印奇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2,将掩码A至掩码P按掩码A到掩码P的顺 序分配至第1块至第16块。此外,对于用于打印偶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7,与喷嘴行212相 同,掩码A用于第1块,并且掩码P用于第16块。然而,将掩码B至掩码0按与喷嘴行212 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分配至第2块至第15块。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这种掩码进行双向16遍的多遍打印。然后,在每次各打 印完成时,将打印介质沿副扫描方向输送一个块(16个喷嘴)。利用这种结构,如果突然出 现输送偏移,则认为在(16-1) = 15个单位区域中出现浓度下降。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以下将解释在本实施例中认为浓度下降的单位区域、以及与 该单位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1 17中的打印位置偏移的状态。单位区域1是没有横跨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进行打印扫描的区域(正常区 域)。单位区域2是在遍15 (第15遍)和遍16 (第16遍)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 16的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至遍15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3是在遍14(第14遍)和遍15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15和遍16 的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至遍14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2/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4是在遍13 (第13遍)和遍14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14至遍16 的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至遍13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3/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5是在遍12 (第12遍)和遍13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13至遍16 的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至遍12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4/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6是在遍11 (第11遍)和遍12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12至遍16的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至遍11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5/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7是在遍10(第10遍)和遍11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11至遍16 的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至遍10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6/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8是在遍9(第9遍)和遍10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10至遍16的 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至遍9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7/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9是在遍8和遍9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9至遍16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至遍8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8/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10是在遍7和遍8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8至遍16的打印位置相 对于遍1至遍7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9/16遍、即7/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11是在遍6和遍7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7至遍16的打印位置相 对于遍1至遍6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0/16遍、即6/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12是在遍5和遍6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6至遍16的打印位置相 对于遍1至遍5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1/16遍、即5/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13是在遍4和遍5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5至遍16的打印位置相 对于遍1至遍4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2/16遍、即4/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14是在遍3和遍4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4至遍16的打印位置相 对于遍1至遍3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3/16遍、即3/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15是在遍2和遍3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3至遍16的打印位置相 对于遍1和遍2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4/16遍、即2/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16是在遍1和遍2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2至遍16的打印位置相 对于遍1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5/16遍、S卩1/16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17是没有横跨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进行打印扫描的区域(正常区 域)。根据以上,在如本实施例一样的16遍的多遍打印时,认为在遍8和遍9之间出现 输送偏移的单位区域9的浓度下降最大,并且认为位于单位区域9两侧的单位区域8和单 位区域10的浓度下降仅次于单位区域9的浓度下降。随着位置远离位于中心的单位区域 9,用作用于理解浓度下降的程度的打印位置偏移变小。为了应对该情况,当将与遍8和遍 9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得高时,与其它的连续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 打印区域重叠比也被配置为相对与遍8和遍9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逐渐减 小。图28是用于对于受上述输送偏移影响的15个区域(单位区域2 16)、解释各点 的重叠或分离状态的图。在该图中,在单位区域2中,利用掩码P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遍15和遍16之间出 现的输送偏移而相对于其它点移动。然而,由于与遍15和遍16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 区域重叠比为0%,因此在这些点中并未发生重叠点的分离。在单位区域16中也是这种情 况。在单位区域3中,利用掩码B打印出的重叠点和利用掩码0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 遍14和遍15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即,由于与遍14和遍1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 打印区域重叠比为6. 25% +6. 25%= 12 5%,因此全体重叠点的12. 5%分离。在单位区域15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4中,利用掩码B、掩码C、掩码N和掩码0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遍13 和遍14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S卩,由于与遍13和遍14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 域重叠比为6.25% X4 = 25%,因此全体重叠点的25%分离。在单位区域14中也是这种 情况。在单位区域5中,利用掩码B、掩码C、掩码D、掩码M、掩码N和掩码0打印出的重 叠点因在遍12和遍13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即,由于与遍12和遍13之间的横跨 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6. 25% X6 = 37. 5%,因此全体重叠点的37. 5%分离。在单位 区域13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6中,利用掩码B、掩码C、掩码D、掩码E、掩码L、掩码M、掩码N和掩码 0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遍11和遍12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S卩,由于与遍11和遍12 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6. 25% X8 = 50%,因此全体重叠点的50%分离。 在单位区域12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7中,利用掩码B、掩码C、掩码D、掩码E、掩码F、掩码K、掩码L、掩码 M、掩码N和掩码0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遍10和遍11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即,由 于与遍10和遍11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6. 25% X 10 = 62. 5%,因此全 体重叠点的62. 5%分离。在单位区域11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8中,利用掩码B、掩码C、掩码D、掩码E、掩码F、掩码G、掩码J、掩码K、 掩码L、掩码M、掩码N和掩码0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遍9和遍10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 离。即,由于与遍9和遍10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6. 25% X12 = 75%, 因此全体重叠点的75%分离。在单位区域10中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9中,利用掩码B、掩码C、掩码D、掩码E、掩码F、掩码G、掩码H、掩码 I、掩码J、掩码K、掩码L、掩码M、掩码N和掩码0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遍8和遍9之间出现 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即,由于与遍8(第8遍)和遍9(第9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 区域重叠比为6. 25% X 14 = 87. 5%,因此全体重叠点的87. 5%分离。因而,利用本实施例的掩码,与遍8和遍9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 充分高的值87.5%。因此,即使在认为浓度下降最大的单位区域9中,也可以缓解该浓度下 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将与遍8和遍9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得高 时,还将与其它的两个连续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为相对上述与遍8 和遍9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逐步减小。通过预先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针对 所有的单位区域将由输送偏移所引起的浓度下降抑制为适当量。以下,以通常进行2M遍(通过2M次扫描)的多遍打印的情况作为例子,关注第 (M士L)次打印扫描(第(M士L)遍),具体示出实现如该状态一样的状态的条件,其中,L是 小于M的整数。第一条件是,与遍M(第M遍)和遍M+1(第(M+1)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 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大于与其它的两次连续打印扫描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 第二条件是,与遍M-L(第(M-L)遍)和遍M-L+1 (第(M-L+1)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 印区域重叠比小于与遍M-L+1 (第(M-L+1)遍)和遍M-L+2(第(M-L+2)遍)之间的横跨 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且大于与遍M-L-1 (第(M-L-1)遍)和遍M-L(第(M-L)遍)之 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第三条件是,与遍M+L(第(M+L)遍)和遍M+L+1(第(M+L+1)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大于与遍M+L+1和遍M+L+2(第(M+L+2) 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且小于与遍M+L-1 (第(M+L-1)遍)和遍M+L之 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如果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在2M遍的多遍打印时,可 以针对所有的单位区域将由输送偏移所引起的浓度下降抑制为适当量。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尽管与遍1和遍2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 以及与遍15和遍16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均为0%,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通常,在以较多的遍数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在单位区域2和单位区域16等的端部的遍之间 出现输送偏移的区域中,点偏移的比小至6. 25%,并且浓度下降难以显现。因此,在本实施 例中,将与这种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指定为0%。然而,根据打印介质的 类型或点的大小,存在浓度下降在这种区域中也显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调整可打 印区域重叠比,以使得即使在端部的单位区域中,也可以进行适当量的重叠点分离,并且针 对所有的单位区域,可以使浓度下降缓和至均衡状态。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打印设备的结构和控制、所使用的打印头的喷嘴结构、点阵图案的 处理和存储结构与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相同。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头201的排出口 的排列结构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排列结构,其中,针对偶数喷嘴行和奇数喷嘴行两者,沿副 扫描方向以600dpi的间隔排列了 160个排出口。即,可以认为,沿副扫描方向以1200dpi 的间隔排列了各颜色的作为偶数喷嘴行和奇数喷嘴行的和的320个喷嘴。在本实施例中, 利用配备有这种喷嘴行的打印头来进行作为奇数遍的5遍的多遍打印。与上述第三实施例 相同,使用调整了与两个连续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的掩码。图29是用于解释应用本实施例的多遍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同样这里,为了简便, 将解释青色的喷嘴行212和217的掩码作为例子。作为本实施例的掩码,准备了各自的可 打印比约为20%、并且处于互斥且互补关系的5个掩码A E。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相同,在用于打印奇数列数据的喷嘴行 212和用于打印偶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7中,分配给各个块的掩码图案彼此不同。对于用于打印奇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2,将掩码A至掩码E按掩码A到掩码E的顺 序分配至第1块至第5块。此外,对于用于打印偶数列数据的喷嘴行217,同样按与喷嘴行 212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分配掩码A至掩码E。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这种掩码进行双向5遍的多遍打印。然后,在每次各打印 扫描完成时,将打印介质沿副扫描方向输送一个块(64个喷嘴)。利用这种结构,当突然出 现输送偏移时,认为在(5-1) =4个单位区域中出现浓度下降。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以下将解释在本实施例中认为浓度下降的单位区域、以及与 该单位区域邻接的单位区域1 6中的打印位置偏移的状态。单位区域1是没有横跨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进行打印扫描的区域(正常区 域)。单位区域2是在遍4和遍5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5的打印位置相对于遍1 至遍4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1/5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3是在遍3和遍4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4和遍5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至遍3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2/5遍的打印位置偏移)。
单位区域4是在遍2和遍3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3至遍5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和遍2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3/5遍、即2/5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5是在遍1和遍2之间出现输送偏移、并且遍2至遍5的打印位置相对 于遍1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区域(4/5遍、S卩1/5遍的打印位置偏移)。单位区域6是没有横跨出现输送偏移的输送操作进行打印扫描的区域(正常区 域)。根据以上,在如本实施例一样的5遍的多遍打印时,认为在打印位置偏移为2/5遍 的单位区域3和单位区域4中的浓度下降最大。认为在打印位置偏移为1/5遍的单位区域 2和单位区域5中的浓度下降仅次于单位区域3和单位区域4中的浓度下降。图30是用于对于受上述输送偏移影响的4个区域(单位区域2 5)、解释各点的 重叠或分离状态的图。在该图中,在单位区域2中,利用掩码A打印出的重叠点和利用掩码E打印出的重 叠点因在遍4和遍5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即,由于与遍4和遍5之间的横跨有关 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为20% +20%= 40%,因此全体重叠点的40%分离。在单位区域5中 也是这种情况。在单位区域3中,利用掩码A、掩码B、掩码D和掩码E打印出的重叠点因在遍3和 遍4之间出现的输送偏移而分离。即,由于与遍3和遍4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 叠比为20% X4 = 80%,因此全体重叠点的80%分离。在单位区域4中也是这种情况。因此,利用本实施例的掩码,与遍2和遍3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以 及与遍3和遍4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均为充分高的值80%,从而实现了相 同的比。因此,即使在认为浓度下降最大的单位区域3和单位区域4中,可以均等地缓和浓 度下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将与这些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得高 时,将与遍1和遍2以及遍4和遍5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为相对与上 述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逐步减小。通过预先采用这种结构,即使在进行 奇数遍的多遍打印时,也可以将所有的单位区域中的浓度下降缓和至适当量。根据本实施例,当进行2M+1遍的多遍打印时,使用以下掩码在该掩码中,将与遍 M和遍M+1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以及与遍M+1和遍M+2之间的横跨有关的 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得高于与其它的两个连续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 通过该设置,即使在点的互补关系由于突然出现的输送偏移等而变差、并且认为浓度下降 的情况下,也通过使第一列数据的点和第二列数据的点分离来促进浓度上升,由此可以缓 和上述浓度下降。此外,通过调整上述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还可以实现适合于所认为的浓度 下降的程度的点分离。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 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结构 和功能。
权利要求
一种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使打印头对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进行2M次打印扫描来进行打印,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分割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掩码将所述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图像数据分割成用于所述2M次打印扫描的2M个图像数据,其中,所述掩码针对所述2M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分别设置所述单位区域中包括的可打印区域,以使得能够至少通过两次打印扫描在同一区域处打印相同类型的颜色的多个点,所述2M次打印扫描包括遍1到遍2M;以及打印单元,用于根据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2M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在所述可打印区域中打印点,其中,所述掩码被配置成i)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N是不同于M且小于2M的整数;ii)由在遍(M-L+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小于由在遍(M-L+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并且由在遍(M+L+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M+L+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L是小于M的正整数;iii)对于S和T的至少一个组合,由在遍(S+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S+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不同于由在遍(T+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T+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其中,S和T不同,并且均是小于2M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 的比小于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 的比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配备有用于打印相同类型的颜色的两个点的两个喷嘴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掩码被配置成对于S和T的所有组合,由在遍(S+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 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S+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1)之后进行的 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不同于由在遍(T+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 在遍T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T+2)之前进行的遍 和由在遍(T+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掩码包括处于互补关系的用于在遍(M+1)之前进行的一遍的掩码和用于在遍M之 后进行的另一遍的掩码,并且包括部分处于互补关系的用于在遍(M+1)之前进行的一遍的 掩码和用于在遍M之后进行的另一遍的掩码。
7.—种打印设备,用于通过使打印头对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进行2M+1次打印扫描来 进行打印,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所述打印设备包括分割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掩码将所述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图像数据分割成用于所 述2M+1次打印扫描的2M+1个图像数据,其中,所述掩码针对所述2M+1次打印扫描中的各 打印扫描分别设置所述单位区域中包括的可打印区域,以使得能够至少通过两次打印扫描 在同一区域处打印相同类型的颜色的多个点,所述2M+1次打印扫描包括遍1到遍2M+1 ;以 及打印单元,用于根据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2M+1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 在所述可打印区域中打印点,其中,所述掩码被配置成i)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 域的比、以及由在遍(M+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 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 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N是不同于M或M+1、且小于2M的整数;ii)对于S和T的组合,由在遍(S+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 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S+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1)之后进行的遍 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不同于由在遍(T+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 遍T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T+2)之前进行的遍和 由在遍(T+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其中,S和T不 同,并且均是小于2M的正整数。
8.—种打印方法,用于通过使打印头对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进行2M次打印扫描来进 行打印,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所述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割步骤,用于通过使用掩码将所述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图像数据分割成用于所 述2M次打印扫描的2M个图像数据,其中,所述掩码针对所述2M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 描分别设置所述单位区域中包括的可打印区域,以使得能够至少通过两次打印扫描在同一 区域处打印相同类型的颜色的多个点,所述2M次打印扫描包括遍1到遍2M ;以及打印步骤,用于根据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2M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在 所述可打印区域中打印点,其中,所述掩码被配置成i)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 域的比大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 印区域的比,其中,N是不同于M且小于2M的整数;ii)由在遍(M-L+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 可打印区域的比小于由在遍(M-L+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 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并且由在遍(M+L+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之后进 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M+L+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L+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L是小于M的正整数; iii)对于S和T的至少一个组合,由在遍(S+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之后进行的 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S+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1)之 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不同于由在遍(T+1)之前进行 的遍和由在遍T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T+2)之前 进行的遍和由在遍(T+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其 中,S和T不同,并且均是小于2M的正整数。
9. 一种打印方法,通过使打印头对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进行2M+1次打印扫描来进行 打印,其中,M是大于1的整数,所述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割步骤,用于通过使用掩码将所述单位区域中应当打印出的图像数据分割成用于所 述2M+1次打印扫描的2M+1个图像数据,其中,所述掩码针对所述2M+1次打印扫描中的各 打印扫描分别设置所述单位区域中包括的可打印区域,以使得能够至少通过两次打印扫描 在同一区域处打印相同类型的颜色的多个点,所述2M+1次打印扫描包括遍1到遍2M+1 ;以 及打印步骤,用于根据分割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2M+1次打印扫描中的各打印扫描 在所述可打印区域中打印点, 其中,所述掩码被配置成i)由在遍(M+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 域的比、以及由在遍(M+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M+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 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大于由在遍(N+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N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 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其中,N是不同于M或M+1、且小于2M的整数;ii)对于S和T的组合,由在遍(S+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 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S+2)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遍(S+1)之后进行的遍 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不同于由在遍(T+1)之前进行的遍和由在 遍T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与由在遍(T+2)之前进行的遍和 由在遍(T+1)之后进行的遍这两者均允许打印的可打印区域的比之间的差,其中,S和T不 同,并且均是小于2M的正整数。
全文摘要
提供能够不允许各打印扫描的可打印比出现偏差、并且即使突然出现输送偏移也在打印介质的整个区域中输出均匀且平滑的图像的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为了实现该效果,当进行2M遍的多遍打印时,使用使与遍M和遍M+1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设置得高于与其它的两个连续遍之间的横跨有关的可打印区域重叠比的掩码。通过该结构,即使点的互补关系由于突然出现的输送偏移等而变差、并由此认为浓度下降,也可以通过使重叠点分离促进浓度上升,并且可以缓和上述浓度下降。
文档编号B41J2/07GK101850657SQ2010101419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今野裕司, 川床德宏, 村山仁昭, 狩野丰, 锦织均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