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塑料注模的金属化打印头基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87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塑料注模的金属化打印头基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及打印头领域,且更具体言之,涉及一种用于打印头喷射器模 (ejector die)的安装基底。
背景技术
用于液体喷射设备诸如喷墨打印头的安装基底传统上由插入模制方法制作,该方法既形成用于液体喷射设备的模附着部分(包括其间具有平的狭槽或者流体馈送通道), 又形成包括对准和紧固特征件(诸如螺栓孔)的罩壳部分。此安装基底在第2008/01490M 号美国公开的申请(并入本文)中加以描述。一个或多个喷墨喷射器模、用以向喷墨喷射器模提供电互连的电引线图案(诸如柔性电路)以及用以在流体馈送通道的紧密间隔与油墨槽的宽间隔之间提供流体连接的歧管,附着至此安装基底。另外,在已提供喷喷墨喷射器模与电引线图案之间的电连接(例如通过引线接合法)后,在互连区域上沉积封装以实现机械和环境保护。虽然在美国公开的申请第2008/01490 号中描述的安装基底工作良好,但是在一些应用中,优选具有更少的离散部分。更少的部分能实现包括更少组装步骤的制造方法。 另外,在离散的组装部分之间具有更少界面的构造可具有更少的潜在失效点,进而在工作过程中改善可靠性。需要这样一种安装基底以及以简单集成方式设置的对准特征件,该安装基底结合了电引线、围绕到喷墨喷射器模的互连的保护件以及到模的可选的通道。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液体喷射器包括电绝缘支撑件,该电绝缘支撑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电迹线始于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且终于支撑件的第二表面。喷射器模位于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且与电迹线的位于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的一部分电连接。聚合物材料模制于喷射器模的一部分及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电迹线的一部分不含聚合物材料。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液体喷射器包括具有表面的电绝缘支撑件。电迹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支撑件的表面上。喷射器模位于支撑件的表面上且与电迹线的第一端电连接。聚合物材料模制于喷射器模的一部分及支撑件表面的包括电迹线的第一端的至少一部分上。电迹线的第二端不含聚合物材料。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喷墨打印机包括托架和安装在托架上的打印头。打印头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电绝缘支撑件。电迹线位于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喷射器模位于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且与电迹线的位于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的一部分电连接。聚合物材料模制于喷射器模一部分及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电迹线的一部分不含聚合物材料。


在下文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参照以下附图,其中图1是喷墨打印机系统的示意性图示;图2是打印头底盘一部分的透视图;图3是从图2的视图旋转的打印头底盘一部分的透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插入模制的安装基底;图5是现有技术的歧管;图6是托架打印机(carriage printer) 一部分的透视图;图7是托架打印机中示例性纸路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A和8B是单侧金属化基底的示意性俯视图;图9是接合至金属化基底的打印头喷射器模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注模后图9中的金属化基底的俯视图;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2A和12B分别是双侧金属化基底的示意性俯视图和仰视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注模后的双侧金属化基底的横截面图;图14是已添加材料层以密封注模聚合物材料中的流体通路后的图13中的注模基底;以及图15A和15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注模基底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特别针对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部分的元件或者更直接与该装置协作的元件来描述本发明。应了解,未特别示出或描述的元件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形式。参照图1,示出了喷墨打印机系统10的示意性图示,就其针对本发明的有效性而言,其完全描述于第7,350,902号美国专利中,该专利的揭示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喷墨打印机系统10包括图像数据源12,该图像数据源12提供由控制器14解释为用于喷射液滴的命令的数据信号。控制器14包括用于提供打印的图像的图像处理单元15,并向输入至喷墨打印头100的电能脉冲的电脉冲源16输出信号,喷墨打印头100包括至少一个喷墨打印头模110。在图1示出的实例中,存在两个喷嘴阵列。第一喷嘴阵列120中的喷嘴121的开口面积比第二喷嘴阵列130中的喷嘴131的开口面积大。在此实例中,两个喷嘴阵列中的每一者都具有两交替行的喷嘴,每行的喷嘴密度为每英寸600个。接着每个阵列中的有效的喷嘴密度为每英寸1200个(即,图1中d = 1/1200英寸)。若记录介质20上的像素沿纸前进方向按顺序编号,那么来自阵列中的一行的喷嘴将打印奇数编号的像素,而来自该阵列中另一行的喷嘴将打印偶数编号的像素。与每个喷嘴阵列流体连通的是对应的油墨输送路径。油墨输送路径122与第一喷嘴阵列120流体连通,且油墨输送路径132与第二喷嘴阵列130流体连通。油墨输送路径 122和132的部分在图1中示出为穿过打印头模基底111的开口。在喷墨打印头100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喷墨打印头模110,但是为更清楚起见,在图1中只示出了一个喷墨打印头模110。如下文参照图2描述的那样,打印头模配置在安装基底构件上。在图1中,第一流体源18经由油墨输送路径122向第一喷嘴阵列120供应油墨,且第二流体源19经由油墨输送路径132向第二喷嘴阵列130供应油墨。虽然示出了不同的流体源18和19,但是在一些应用中,优选设有单个流体源,分别经由油墨输送路径122和132向第一喷嘴阵列120和第二喷嘴阵列130供应油墨。同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打印头模110上可包括少于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喷嘴阵列。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墨打印头模110上的所有喷嘴可以是相同尺寸,而非在喷墨打印头模110上具有多种尺寸的喷嘴。液滴形成机构(在图1中未示出)与喷嘴相关。液滴形成机构可以是很多类型, 其中一些包括用以蒸发一部分油墨进而导致小滴喷射的加热元件、用以限制流体腔的容积并进而导致喷射的压电式换能器、或被制成运动(例如通过加热双层元件)进而导致喷射的致动器。在任何情况下,来自电脉冲源16的电脉冲根据期望的沉积图案发送至多个液滴喷射器。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从第一喷嘴阵列120喷射的小滴181比从第二喷嘴阵列130 喷射的小滴182大,这是因为喷嘴开口面积更大。通常,与喷嘴阵列120和130相关的液滴形成机构的尺寸也不同,从而优化不同尺寸的液滴的液滴喷射过程。在工作过程中,油墨的小滴沉积在记录介质20上。图2示出了打印头底盘250—部分的透视图,其提供了喷墨打印头100的实例。打印头底盘250包括三个打印头模251 (与图1中的打印头模110类似),每个打印头模251 包括两个喷嘴阵列253,这样打印头底盘250 —共含有六个喷嘴阵列253。当参照喷墨打印头时,可互换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打印头模和喷射器模。此实例中的六个喷嘴阵列253每个都可连接至单独的油墨源(图2中未示出),诸如青色、品红色、黄色、文本黑、相片黑和无色保护打印流体。六个喷嘴阵列253中的每一个都沿喷嘴阵列方向2M设置,且每个喷嘴阵列沿喷嘴阵列方向2M的长度通常约为1英寸或更少。记录介质通常的长度,针对照相印刷G英寸乘6英寸)为6英寸,针对纸张(8.5英寸乘11英寸)为11英寸。因而,为了打印完整图像,按顺序打印众多刈幅,同时移动打印头底盘250跨过记录介质20。在打印刈幅后,记录介质20沿着大体上与喷嘴阵列方向2M平行的介质行进方向行进。图3示出了打印头底盘250的透视图,这个视图相对于图2的视图进行了旋转,这样可看到油墨进入口 255。油墨进入口 255连接至可断开连接的油墨槽,如下所述。图2的实例包括在第2008/01490M号美国公开申请中描述的现有技术的插入模制的安装基底对0。插入模制安装基底240在图4中更详细地示出,且包括模安装部分Ml 和延伸件对5。模安装部分241可以是插入到注射成型工具(未示出)中的陶瓷件,以使得延伸件245围绕陶瓷插入件模制。模安装部分241包括油墨通路,该油墨通路示出为在模安装表面243曝露的狭槽M2。存在与图2的六个喷嘴阵列对应的六个狭槽M2。延伸件M5 视情况包括对准特征件246和M7。对准特征件246和247用以将打印头底盘250与打印托架200对准(如图6所示)。对准特征件M6限定打印头模251相对于打印托架200的角位置以及前至后,而对准特征件247限定打印头模251相对于打印托架200的侧面位置。 在打印头组装过程中,打印头模251附着至模安装部分M1,以使得打印头模251的油墨输送路径(例如图1中所示的狭槽122和13 可流体地连接至且分别密封至狭槽M2。图2的实例也包括现有技术的歧管210,歧管210附着至(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打印头底盘250。图5示出了歧管210相对于模安装部分Ml的狭槽M2的示意性图示。歧管210将油墨从打印头底盘250的油墨进入口 255传送至模安装部分Ml的对应的狭槽 2420由于油墨进入口 255比狭槽242更宽地间隔开,因此每个歧管通路都包括狭槽连接端 211、口连接端212和散开路径213。在图2中还示出了柔性电路257,打印头模251例如通过导线接合或TAB接合电互连至柔性电路257。所述互连由密封剂256覆盖以保护它们。柔性电路257绕打印头底盘 250的侧部弯曲,并连接至连接器板258。当打印头底盘250安装至托架200内(如图6所示)时,连接器板258电连接至托架200上的连接器(未示出),以使得电信号可传输至打印头模251。图6示出了桌面托架打印机的一部分。在图6的视图中隐藏了打印机的一些部分, 以能更清楚地看到其他部分。打印头底盘300具有打印区域303,托架200在打印机底盘 300的右侧306与左侧307之间沿X轴在托架扫描方向305上往复运动横过打印区域303, 而液滴从包括在安装于托架200的打印头底盘250上的打印头模251 (图6中未示出)喷射。托架电机380使带384移动以使托架200沿托架导向轨382运动。编码器传感器(未图示)安装在托架200上且指示相对于编码器栅栏383的托架位置。打印头底盘250安装在托架200中,且多腔室油墨供给件262和单腔室油墨供给件264安装在印刷头底盘250中。打印头底盘250的安装方位相对于图2中的视图进行了旋转,以使得打印头模251位于打印头底盘250的底侧,在图6所示的视图中,油墨小滴向下喷射至打印区域303中的记录介质上。在此实例中,多腔室油墨供给件262含有五个油墨源青色、品红色、黄色、相片黑和无色保护流体;而单腔室油墨供给件264含有用于文本黑的油墨源。纸或其他记录介质(本文有时统称为纸或介质)沿纸装载进入方向302向打印机底盘308的前部装载。使用多种辊来推进介质穿过打印机,如图7中所示的侧视图示意性展示的那样。 在此实例中,拾取辊320使一叠370纸或其他记录介质的顶部件或张371沿箭头方向、纸张装载进入方向302运动。转动辊322用作以使纸绕C型路径运动(与弯曲的后壁表面协作),这样纸会继续从打印机底盘的后部309(也在图6中示出)沿介质行进方向304行进。 接着纸由馈送辊312和空载辊323沿Y轴行进跨过打印区域303,且从那里到排放辊3 和星形轮325,这样,打印纸沿介质行进方向304离开。馈送辊312包括沿其轴线的馈送辊轴, 且馈送辊齿轮311 (在图6中示出)安装在馈送辊轴上。馈送辊312可包括安装在馈送辊轴上的单独的辊,或可包括馈送辊轴上的薄高摩擦涂层。旋转式编码器(未示出)可同轴安装在馈送辊轴上,以监控馈送辊的角旋转。对纸行进辊供电的电机在图6中未示出,但是在打印机底盘306右侧处的孔310 是电机齿轮(未示出)突出穿过之处,以啮合馈送辊齿轮311以及用于排放辊的齿轮(未示出)。就正常的纸拾取和馈送而言,需要所有辊都沿前进旋转方向313转动。在图6的实例中,维护台330朝向打印机底盘307的左侧。在此实例中,朝着打印机底盘309的后部设置电子设备板390,该电子设备板390 包括用于经由电缆(未图示)连通至打印头托架200且从那里连通至打印头底盘250的电缆连接器392。通常也在电子设备板上安装用于托架电机380并用于纸行进的电机的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打印处理的其他控制电子设备和/或处理器(也示意性示出为图1中的控制器14和图像处理单元15)以及用于将电缆连接至主机的可选连接器。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在打印头模251已附着至金属化基底后,用塑料注模的该金属化基底替换如图2所示的插入模制安装基底M0、歧管210、柔性电路257的至少一部分和密封剂256。图8A和8B示出了可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单侧金属化基底270的示意性图示。 金属化基底279具有电绝缘支撑件沈8,诸如FR4、BT或陶瓷,在该支撑件上于第一表面278 上图案化电迹线。就诸如FR4和BT的印刷电路基底而言,电迹线可包括例如镍、铜和金的层。就陶瓷基底而言,电迹线可以是丝网印刷或者烧制的,这在现有技术中是熟知的。电迹线包括用以线接合至打印头模251的接合垫275、连接垫277和将接合垫275连接至对应的连接垫277的引线276。金属化基底270包括位于电绝缘支撑件沈8的第一表面278上以安装打印头模251的模安装区域271。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模安装区域271的第一表面278的部分可曝露 (未金属化),或包括模安装区域271的第一区域278的部分可金属化。相应地,当在本文中指包括模安装区域271的支撑件沈8的第一表面278的一部分时,可特别预期到第一表面278的此部分可金属化或曝露。通常,第一表面278的模安装区域271金属化以提供更好的喷射器模接合性,提供地平面或改善散热。穿过电绝缘支撑件268形成流体通路(从与第一表面278相对的第二表面延伸至第一表面278),以连接至打印头模251的油墨输送路径(例如122和132)。在图8A的实施例中,这些流体通路是油墨槽272,而在图8B的实施例中,它们则是油墨孔273。穿过电绝缘支撑件268形成的诸如油墨槽272或油墨孔273的流体通路可视情况金属化。就由印刷电路材料形成的电绝缘支撑件268而言,金属化流体通路可使当形成通路时所形成的微粒或纤维固定,以使得这种金属化通路可更少受到微粒脱落影响,所述微粒脱落可堵塞打印头模中的小油墨通路。举例而言,此金属化可通过电镀穿过电绝缘支撑件沈8的孔而提供。图9示出了已模接合至模安装区域271中的金属化基底270(与图8A或8B的单侧金属化基底对应,但是旋转了 90度)的三个打印头模251的示意性图示。另外,线接合 252示出为提供金属化基底270上的接合垫275与打印头模251之间的电互连。图10示出了与图9相同的视图,但是是在注模步骤已完成之后。在注模中,金属化基底270加上接合打印头模251插入模制工具中,且塑料树脂或聚合物允许流至一些区域, 而不是其他区域。具体言之,在图10的实例中,注模的聚合物材料观0已流动以覆盖线接合252以及线接合252所附着的打印头模251的端部。聚合物材料280也覆盖接合垫275 以及引线276的大部分,但是聚合物材料280不允许流至连接垫277上。在随后的步骤中, 连接垫277将电连接至连接器板258 (在图2中示出)。聚合物材料280也在相邻的打印头模251之间流动。图11示出了沿图10的A-A截得的横截面视图。在图11中,可看到注模的聚合物材料观0已允许流动以覆盖电绝缘支撑件沈8的第一表面278的一部分以及第二表面279 的一部分。注模工具已在垂直于电绝缘支撑件268设置的聚合物材料观0中形成流体通路观1,这样流体通路与电绝缘支撑件沈8中的流体通路274流体连通。图11的实例中的流体通路274形状为第二表面279上的孔,但是伸长为电绝缘支撑件268的第一表面278 上的狭槽形状。流体通路274也与打印头模251的油墨输送路径122流体连通。模接合粘合剂259将打印头模251附着至金属化基底270,但是也流体密封流体通路274与油墨输送路径122之间的连接。视情况,注模工具也形成与电绝缘支撑件268平行的凹槽观2,其中凹槽282可用作下文论述的侧向流体通路。如图10和11中所见,注模的聚合物材料280的控制流动提供了用于打印头的低轮廓面,这能够保护线接合以及打印头模251的易碎的喷嘴面,但是也允许在打印过程中进行维护操作,诸如擦拭。低轮廓面允许使将喷嘴面定位成靠近打印介质以进行精确的液滴安置,而不会遭遇能够损坏打印或喷嘴面的与打印介质碰撞的危险。在图8A和8B的金属化基底270中,电迹线仅位于电绝缘支撑件沈8的第一表面 278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双侧金属化基底270,如图12A和12B所示。图12A是双侧金属化基底270的俯视图,且图12B是相同的双侧金属化基底的仰视图。金属化基底270 具有电绝缘支撑件沈8,诸如FR4、BT或陶瓷,在所述电绝缘支撑件上电迹线已图案化在第一表面278上,也在第二表面279上。就诸如FR4和BT的印刷电路基底而言,电迹线可包括例如镍、铜和金的层。就陶瓷基底而言,电迹线可以是丝网印刷或者烧制的,这在现有技术中是熟知的。金属化基底270包括用以安装打印头模251的电绝缘支撑件沈8的第一表面278上的模安装区域271。流体通路(如上文参照图8A和8B所述视情况金属化)穿过电绝缘支撑件268形成(从第二表面279延伸至第一表面278),以连接至打印头模251 的油墨输送路径(例如122和132)。在图12A和12B示出的实例中,这些流体通路是油墨槽272。电迹线包括用于线接合至第一表面278上的打印头模251的接合垫275、第二表面 279上的连接垫277、用以将接合垫275连接至对应的连接垫277的引线276、以及用以使第一表面278上的引线276的部分与第二表面279上的引线276的部分连接的金属化通孔沈9。在图12A和12B的实例中,双侧金属化使得连接垫277位于电绝缘支撑件268与接合垫275(打印头模251也是,在图12A和12B中未示出)相对的侧上。在此实例中,具有比图8A和8B中的实例更少的连接垫277,这是因为一些引线已被电结合在一起。举例而言, 多个打印头模251可具有多个共同引线诸如接地或逻辑电压。图12A和12B的双侧金属化基底270的注模以与上文参照图11描述的类似方式执行。图13示出了注模的双侧金属化基底270的实例。图13和图11之间的差异在于,图 13中连接垫277位于第二表面279上。位于第二表面279上的电迹线的一部分(即连接垫 277)不含聚合物材料。图11和13中的凹槽观2需要被密封,从而使它是适用于沿聚合物材料280传输油墨的隔离的流体通路。在图14中,材料层283示出为附着至聚合物材料观0以覆盖并密封凹槽观2。举例而言,材料层283可粘性地结合至聚合物材料观0。材料层观3中的孔观4 设置成与凹槽282流体连通,以充当由凹槽282和材料层283形成的流体通路的进入口。图15A和15B分别示出了液体喷射器的注模的金属化基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和仰视图。连接垫277在图15A中示出为位于电绝缘支撑件沈8的第一表面278上,但是在其他实例中,连接垫可位于第二表面279上,如图12B所示。图15B说明了本发明的有效性在于将流体连接从打印头模251附近的紧密间隔散开至连接到油墨进入口 255(如图3 所示)所需的更宽间隔。在图15B中,聚合物材料观0中的流体通路与穿过电绝缘支撑件沈8的对应的流体通路274流体连通。凹槽282平行于电绝缘支撑件268延伸,且流体连接至材料层观3中的孔洲4。由靠近孔观4的两个分离的凹槽282形成的流体通路之间的距离D2比穿过电绝缘支撑件沈8的对应的流体通路274之间的距离Dl大。另外,图15A和15B示出了形成于注模的聚合物材料280中的定位特征件观6。定位特征件观6(也称为对准特征件)可用于将注模的金属化基底组件对准至托架。视情况, 可在电绝缘支撑件268中形成另外的定位特征件。在电绝缘支撑件268中可相对于定位特征件定位打印头模251,且可在电绝缘支撑件沈8中相对于定位特征件模制注模的特征件 (包括定位特征件观6)。虽然图中已示出多个实施例作为单个注模的金属化基底,但是也可以将一组金属化基底组合在一起,而使得可对部件组同时执行打印头模组件、线结合和注模步骤。接着也可作为一组对组装部件进行电测试。总而言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这样的安装基底,其可包括以简单的集成方式设置的电引线、对与喷墨喷射器模的互连的保护和视情况到模的流体通道,以及对准特征件。另外,已针对打印头提供低轮廓面,这样能够保护线接合以及打印头251的易碎的喷嘴面,也允许在打印过程中进行维护操作,诸如擦拭。附图标号列表10 喷墨打印机系统12 图像数据源14 控制器15 图像处理单元16 电脉冲源18 第一流体源19 第二流体源20 记录介质100 喷墨打印头110 喷墨打印头模111 基底120 第一喷嘴阵列121 喷嘴122 油墨输送路径(针对第一喷嘴阵列)130 第二喷嘴阵列131 喷嘴132 油墨输送路径(针对第二喷嘴阵列)181 小滴(从第一喷嘴阵列喷射)182 小滴(从第二喷嘴阵列喷射)200 托架210 歧管211 狭槽连接端212 口连接端213 散开路径240 插入模制安装基底
241模安装部分242狭槽243模安装表面245延伸件246对准特征件247对准特征件250打印头底盘251打印头模(或喷射器模)252线接合253喷嘴阵列254喷嘴阵列方向255油墨进入口256密封剂257柔性电路258连接器板259模接合粘合剂262多腔室油墨供给件264单腔室油墨供给件268电绝缘支撑件269金属化通孔270金属化基底271模安装区域272油墨槽273油墨孔274流体通路275接合垫276引线277连接垫278第一表面279第二表面280聚合物材料281流体通路282凹槽283材料层284孑 L286定位特征件300打印机底盘302纸装载进入方向303打印区域
304介质行进方向305托架扫描方向306打印机底盘右侧307打印机底盘左侧308打印及底盘前部309打印机底盘后部310孔(针对纸行进电机驱动齿轮)311馈送辊齿轮312馈送辊313(馈送辊的)前进旋转方向320拾取辊322转动辊323空载辊324排放辊325星形轮330维护台370介质堆371介质的顶张380托架电机382托架导向轨383编码器栅栏384带390打印机电子设备板392电缆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喷射器,包括电绝缘支撑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电迹线,始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且终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喷射器模,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且电连接至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的电迹线的一部分;和聚合物材料,模制于所述喷射器模的一部分和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所述电迹线的一部分不含所述聚合物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包括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的流体通路,所述流体通路与所述喷射器模流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的所述流体通路被金属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的所述流体通路流体连通的流体通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聚合物材料中的所述流体通路垂直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聚合物材料中的所述流体通路包括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平行的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聚合物材料中的所述流体通路包括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平行的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聚合物材料中的所述流体通路的平行部分包括所述聚合物材料中的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材料层,所述材料层附着于所述聚合物材料,以使得所述凹槽被流体地密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包括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的第一流体通路以及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的第二流体通路,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的所述第一流体通路流体连通的第一流体通路以及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的所述第二流体通路流体连通的第二流体通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的所述第二流体通路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的所述第一流体通路隔开距离D1,所述聚合物材料的所述第二流体通路与所述聚合物材料的所述第一流体通路隔开距离D2,其中D2大于Dl。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聚合物材料中的流体通路包括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平行的一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定位特征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模是第一喷射器模,始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且终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的所述电迹线是第一电迹线,所述液体喷射器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迹线,始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且终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和第二喷射器模,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且电连接到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第二电迹线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喷射器模与所述第一喷射器模隔开,所述聚合物材料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喷射器模与所述第二喷射器模之间的空间内。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模位于其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一部分被金属化。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模位于其上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一部分未被金属化。
17.一种液体喷射器,包括电绝缘支撑件,具有表面;电迹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表面上;喷射器模,位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表面上且电连接至所述电迹线的所述第一端;和聚合物材料,模制于所述喷射器模的一部分以及包括所述电迹线的第一端的所述支撑件的所述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电迹线的第二端不含所述聚合物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包括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所述表面的流体通路,所述流体通路与所述喷射器模流体连通。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的所述流体通路流体连通的流体通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聚合物材料中的所述流体通路包括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平行的一部分。
21.—种喷墨打印机,包括托架;和安装在所述托架上的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包括电绝缘支撑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电迹线,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喷射器模,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且电连接至位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电迹线的所述一部分;和聚合物材料,模制于所述喷射器模的一部分及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所述电迹线的一部分不含所述聚合物材料。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包括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表面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的流体通路,所述流体通路与所述喷射器模流体连通。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与所述电绝缘支撑件的所述流体通路流体连通的流体通路。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材料包括用于将所述打印头定位至所述托架的定位特征件。
全文摘要
液体喷射器包括电绝缘支撑件,该电绝缘支撑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电迹线始于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且终于支撑件的第二表面。喷射器模位于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且电连接至位于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的电迹线的一部分。聚合物材料模制于喷射器模的一部分及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电迹线的一部分不含聚合物材料。
文档编号B41J2/14GK102470672SQ201080035307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1日
发明者D·J·彼得鲁奇克, E·A·默茨, M·J·奇米内利 申请人:伊斯曼柯达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