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过烫印来印刷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98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通过烫印来印刷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烫印来印刷板材的装置。将本发明应用于制造奢侈品行业的包装领域中(但不是唯一的)特别有利。
背景技术
通过烫印来印刷文字和/或图案的做法是公知的,即使用压力将一个或多个烫印箔的彩色或金属薄膜(通常称为金属箔)施加于板状的支撑件上。在印刷行业中,通常使用直立式模切压印机来进行这种转移操作,将印刷支撑件逐件引入所述模切压印机,同时连续地提供烫印箔。在标准的模切压印机中,一般在水平地运行的固定压盘与安装成作垂直往复运动形式的移动的压盘之间进行烫印。因为这种模切压印机一般是自动化操作的,因此设有传送机构将每件板材逐一带到所述压盘之间。实际上,传送机构通常是一连串牙排(gripperbar),每个牙排轮流抓住板材的前边缘,然后把所述板材拉到已经分隔足够远的模切压印机的两个压盘之间。概略地说,烫印箔本身由聚酯类的衬垫带构成,彩色层由一层蜡固定在所述衬垫带上。所述彩色层的外面本身涂有热熔胶粘剂涂层。如在板材的情况下,通常是通过驱动系统自动地向压印机送入烫印箔,所述驱动系统能够将每一箔材展开并且沿明确的送料路径送入箔材,所述送料路径主要通过模切压印机。通常这样的箔材送料系统结合了一连串转向杆(diverting bar)以及许多推进轴(advance shaft),所述转向杆沿整个送料路径被安装以引导箔材前进,而所述推进轴定位在所述送料路径的下游以便分别驱动所述每一箔材移动。在每个机器周期中,板材被带到两个压盘之间,同时烫印箔继续前进并且然后同样地固定在同一点。然后将模切压印机闭合。这种闭合分别对在被定位成在每个压盘上彼此面向的多个印版(form)与多个基体之间的板材和箔材进行加压。由于所述印版或所述基体被加热,因此使所述蜡熔化,并且所述热熔胶粘剂仅仅固定在它们的接触区域,从而以给定的图案将色料从所述箔材转移到所述板材上。可是实际上,不幸地发现当烫印后将模切压印机再打开时,不同的聚酯衬垫带具有保持粘贴在板材上的自然倾向。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公知的做法是通过将加压空气射向烫印箔和板材粘贴的地方来把它们分离。要做到这一点,使用一般被直接固定到模切压印机的出口的鼓风机,并且将送风喷嘴定位成尽可能接近所述板材的移动平面,即直接在牙排转移区域中。然而,这样的配置的缺点在于必须使用在顶部安装有抓具的牙排,即使用被配置成大致在牙排的顶面抓住每件板材的抓具。现在,已知这种抓具无法保证通过模切压印机来最佳地传送板材。事实上,顶抓具的特殊形状使每件板材均距所述移动下压盘一段距离移动(即没有被支撑),使得板材保持大致水平。当板材慢下来时,所述板材将因此具有变形的自然倾向,从而导致起皱,这对印刷质量特别不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题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印刷板材的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包括模切压印机,所述模切压印机通过烫印将至少一个烫印箔的彩色或金属薄膜沉积在每件板材上;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使用连续的牙排将每件板材个别地移动通过所述模切压印机;以及送风构件,所述送风构件用于将每一烫印箔从离开所述模切压印机的每件板材分离。本发明的印刷装置能够通过提供通过模切压印机来最佳地传送板材以及在烫印后完美地分离箔材来避免现有技术的问题。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于,所述送风构件被安装成能够在工作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送风构件能够从转移区域操作,其中所述牙排在所述转移区域中运行到所述模切压印机的出口 ;而在所述收回位置中,所述送风构件远离所述转移区域。应当注意的是,在本文中的术语“工作位置”构成最佳的操作位置,所述工作位置不一定是送风构件能够操作的唯一位置。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所述送风构件也可以在其它位置中操作,尤其包括在正被讨论的工作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的位置。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收回位置表示送风构件的任何定位,所述定位允许所述牙排在模切压印机的出口自由移动。虽然理论上,符合这样的准则的位置可能有很多,但是实际上,有利的是以在烫印机内的可用空间以及所选的用于移动送风构件的原动力为基础来设立收回位置。无论如何,如此限定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与使用在底部设有抓具的牙排兼容,SP使用被配置成大致在牙排的下表面抓住每件板材的抓具。现在,已知这种抓具非常适合将板材传送通过模切压印机。底部抓具的特殊形状甚至允许每件板材在尽可能靠近所述移动下压盘的情况下进行平移移动。有利地,所述移动下压盘然后可以作为支撑件,用于支撑板材,使板材在它的整个运动期间大致水平。因此,尽管板材在模切压印机的压盘之间到达停顿之前会显著减速,但是有可能避免任何起皱的风险,并且得到板材的准确定位。最终能够显著改善印刷质量,而且还能够增加印刷装置的吞吐量。本发明还涉及通过以下描述而变得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独立考虑或根据它们所有可能的技术组合来考虑。


本发明是以非限制性的实施例来描述的,旨在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实施本发明。还可参照附图的描述,其中:图1是一种并入根据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的烫金机的示意图;图2是如何将送风构件并入所述印刷装置的详细示意图;图3与图2类似,但送风构件被定位在称为开放(clear)位置的位置中;图4是将转向件并入所述印刷装置的详细示意图;图5至图10是形成本发明的主题的印刷装置在模切压印机的出口处的操作动态的主要阶段的示意图5示出了第一操作阶段,在所述第一操作阶段期间进行烫印;图6揭示了第二操作阶段,所述第二操作阶段对应于将模切压印机打开;图7示出了第三操作阶段,所述第三操作阶段的特定特征为模切压印机是完全打开的;图8示出了第四操作阶段,所述第四操作阶段的显著特征在于牙排的离开;图9示出了第五操作阶段,所述第五操作阶段对应于新的牙排到达模切压印机之内;以及图10揭示了第六操作阶段,在所述第六操作阶段期间新的牙排依次离开模切压印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清楚起见,相同的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地,仅仅示意性地表示那些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必要组件,没有按比例画出这些必要组件。图1描绘了一种用于奢侈品行业的个人化卡纸包装的烫印机I。一般称为烫金机,通常这种烫印机I由许多彼此并列但相互依存的工作站100、200、300、400、500组成,形成能够处理一连串板状支撑件10、20的一体的组件。因此,所述烫印机包括送料器100,送料台200,印刷装置300,箔材送料和回收站400以及输送站500。还设有传送装置600,以使每件板材10、20个别地从送料台200的出口向前移动到输送站500,包括通过印刷装置300。印刷机I的各部分100、200、300、400、500、600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所以无论是对它们的结构方面或者对它们的操作方面均不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该特定的实施例仅仅作示例的方式而被选择示出,在该实施例中将简单地规定送料器100由连续的托盘送料,在每个所述托盘上堆放了多件卡纸板10、20。通过抽吸式抓取件将这些板材10、20相继地从板材堆的顶部拿起并把它们传送到紧邻的送料台200上。通过抽吸式抓取件将板材10、20在送料台200上放置成一层,即前后放置的板材10,20有部分重叠。然后通过带式输送机构使整个层沿平台210朝向印刷装置300移动。在所述层的尽头,系统性地使用前定位件和侧定位件(lay)将领前的板材10、20精确地定位。因此,位于送料台200之后的工作站为印刷装置30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装置300能够通过热烫将单一烫印箔410的金属薄膜施加在每件板材10、20上。要做到这一点,使用了模切压印机310,其中在固定的加热后的上压盘311与被安装成作垂直往复运动的下压盘312之间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烫印操作。印刷装置300的下游是箔材送料和回收站400。如它的名称所暗示,这个站具有双重作用,因为它具有将烫印箔410供应给所述机器的作用、以及一旦所述烫印箔被耗尽后将该烫印箔移除的作用。在该特定的实施例中,用将箔材410绕在被安装成可以转动的送料卷轴420上这种常规方式存储箔材410。同样地,当箔材410通过模切压印机310后,将箔材410绕在被安装成可以转动的收线卷轴430上。在箔材410的存储点与它的收回点之间,通过驱动系统440来驱动箔材410前进,所述驱动系统440能够使箔材410沿明显穿过模切压印机310的确定的送料路径前进一段给定的距离。这种箔材驱动系统440主要由一连串转向杆441以及推进轴442和压辊443的组合来构成,沿所述送料路径安装所述一连串转向杆441以引导箔材410的运动,而将所述推进轴442和压辊443的组合定位在所述送料路径的下游位置以驱动所述箔材410前进。在印刷机I中加工板材10、20的过程在输送站500中结束,所述输送站500的主要功能是将已经完成加工的板材10、20再形成堆叠。要做到这一点,将传送装置600配置成当每件板材10、20与该新的堆叠成一直线时自动释放该板材10、20。板材10、20然后成直角地落在所述堆叠的顶部上。传送装置600通过非常传统的方式使用一连串牙排610,所述一连串牙排被安装成通过沿烫印机I的两侧横向设置的两组链条620作横向平移移动。每组链条620均以循环的方式运行,使得牙排610沿着连续通过印刷装置300、送料和废料排放站400和输送站500的轨迹移动。图1还示出了印刷装置300具有送风构件320,所述送风构件320能够通过在烫印箔410和每件板材粘贴在一起的地方产生加压空气流,使烫印箔410从刚刚完成烫印操作的每件板材10、20分离。根据本发明的主题,送风构件320被安装成能够在工作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移动。该组件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配置,以使得在所述工作位置中,送风构件320能够从转移区域操作,在所述转移区域中,牙排610直接运行到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而在所述收回位置中,所述送风构件320被定位在远离所述转移区域的位置。重要的是,需要注意在该阶段的描述中,理论上送风构件320的移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运动。在该实施例中,送风构件320以中空横梁(hollow cross member) 321的形式示出,沿所述中空横梁321分布了许多横向安装的送风喷嘴322。所述横梁321被配置成与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边缘平行,使得送风喷嘴322沿着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方向定向。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当前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收回位置之间,送风构件320被安装成在与转移面大致正交的平面轨迹中作平移移动,在所述转移面中,板材10、20在模切压印机310内运行。这个时候,应当理解的是理论上正被讨论的平面轨迹可以是任何轨迹,即可以是纯直线或圆形轨迹,通常是曲线轨迹,或者可以由任何这些运动的任何组合产生。然而,优选的是送风构件320沿通常相对于转移面大致倾斜的方向平移移动,在所述转移面中,板材10、20在模切压印机310内运行。该组件还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配置,以使得当送风构件320接近板材10、20的转移面时,正被讨论的所述倾斜的方向朝向模切压印机310会聚。该特征意味着送风构件320有更多时间作平移移动,从而提供使在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区域中存在的不同移动部分的运动时间最优化的选择。在一个特别有利的方式中,印刷装置300设有第一导向件330,所述第一导向件330能够引导送风构件320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收回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实施例中,送风构件320通过两个结构相同的横向机构331直接由第一导向件330支撑,所述横向机构331被对称地定位在印刷装置300的两侧上并且分别与中空横梁321的每个端部连接。如在图2中可以看到,每个横向机构331均包括控制杆332,控制杆332的下端部固定到送风构件320。该控制杆332通过两条旋转杠杆333、334与支撑件335连接,所述支撑件335被固定到模切压印机310的固定的上压盘311并且由固定件336和操纵杆337组成。该组件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配置,以使得控制杆332、两条旋转杠杆333、334以及支撑件335限定了可变形的四边形。图2清楚地示出了上杠杆333比下杠杆334短,这意味着所述可变形的四边形在这里可近似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变形将有利于产生延伸(swe印)效果,SP使得送风构件320以大致倾斜且曲线的平移运动的方式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特征,印刷装置300还设有第一驱动装置34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0能够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收回位置之间移动送风构件32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340通过直接驱动第一导向件330使送风构件320移动。因此,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0和第一导向件330适合在送风构件320的每个端部进行引导,这是(根据图2)横向驱动机构341与每个横向导向机构331相关联的原因。因此,在每个横向驱动机构341中,第一驱动装置340包括凸轮342,所述凸轮342固定到能够被电动机(未示出)旋转驱动的传动轴343,所述电动机的操作与模切压印机310的操作周期同步。凸轮342与辊子或从动件344合作进行驱动,所述辊子或从动件344被安装成在短杠杆333上转动。设有弹性返回装置345以确保从动件344与凸轮342之间接触。在该特定的例子中,所述弹性返回装置345为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被定位在位于控制杆332上的上部锚点与定位在操纵杆337上的下部锚点之间的位置。该组件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配置,以使得弹性返回装置345不断地向下拉动控制杆332,使得从动件344压靠在凸轮342上。因此,当传动轴343转动时,凸轮342的转动使短杠杆333在一个方向或在另一个方向绕轴旋转,从而使控制杆332向上或向下移动,结果使送风构件320上升或下降。可以在图3中看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特征,还能够将送风构件320移动到开放位置中,在所述开放位置中,送风构件320保持远离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一段距离。重要的是,需要强调在理论上,可以在没有隐含偏好(implied preference)的情况下从所述工作位置和/或从所述收回位置接近所述开放位置。在一个特别有利的方式中,印刷装置300设有第二导向件350,所述第二导向件350能够引导送风构件320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中,即引导送风构件320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或所述收回位置与所述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可以在图3中清楚看到,在每个支撑件335处,操纵杆337的上端部通过旋转连接(pivoting connection)与固定件336连接,而操纵杆337的下端部不是刚性地固定到模切压印机310的上压盘311。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支撑件335是铰接的,即操纵杆337能够相对于固定件336绕轴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操纵杆337的下端部能够通过偏心件338压靠在上压盘311上。应当注意的是,偏心件338的存在使得能够相对于固定件336调节操纵杆337的角位置,因此,使得能够相对于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调节送风构件320的位置。总之,可以在前面看到,每个控制杆332均被安装成在短杠杆333的端部绕轴旋转,控制杆332还通过长杠杆334和弹性返回装置345与支撑件335连接,两者均采用旋转连接。这意味着,一旦操纵杆337被设置成相对于固定件336绕轴旋转(图2和图3),控制杆332便能够相对于短杠杆333的端部绕轴旋转。按照这种逻辑,在本发明的含意内,每个控制杆332、每个短杠杆333、每个长杠杆334、每个铰接的支撑件335以及每个弹性返回装置345必须被看作是第二导向件350的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特征,印刷装置300还设有第二驱动装置36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0能够将送风构件320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中。与第一驱动装置340的情况一样,第二驱动装置360被配置成通过直接驱动第二导向件350来使送风构件320移动。在该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360由气动致动器361组成,所述气动致动器361的端部通过旋转连接分别与模切压印机310的上压盘311以及刚性地连接两根操纵杆337的横梁362连接。当然,还可以以相同的方式使用任何其它已知的驱动装置。在这里,举例来说,可改为使用许多气动致动器的组合、一个或多个液压致动器、或线性电动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印刷装置300还包括当烫印箔410离开模切压印机310时能够引导所述烫印箔410的转向件370,所述转向件370被安装成能够在接近位置与远程位置之间移动。该组件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配置,以使得在所述接近位置中,转向件370能够至少部分地在转移区域中操作,在所述转移区域中牙排610在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运行。这样配置的目的是将烫印箔410保持在平面上,使得烫印箔410可以在模切压印机310的压盘311、312之间自由运行。然而,该组件还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设计,以使得在所述远程位置中,转向件370远离牙排610的转移区域但仍然能够发挥它的作用。这样配置的另一个目的是使每个烫印箔410基本上与模切压印机310的压盘311、312接触,在该例子中是与固定的上压盘311接触。重要的是,需要强调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当烫印箔基本上与压盘接触时,这意味着在没有隐含偏好的情况下,烫印箔接近所述压盘或者实际上与压盘接触,或者甚至压靠在所述压盘上。无论如何,在这些条件下意味着推进烫印箔似乎并不明智,因为损坏的风险很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当前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远程位置之间,转向件370被安装成在与转移面大致正交的平面轨迹中作平移移动,板材10、20通过所述转移面在模切压印机310内运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在理论上,正被讨论的平面轨迹可以是任何轨迹。优选的是,转向件370沿大体上相对于转移面大致倾斜的方向平移移动,在所述转移面中,板材10、20在模切压印机310内运行。该组件还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配置,以使得当转向件370接近板材10、20的转移面时,正被讨论的所述倾斜的方向朝向模切压印机310会聚。在一个特别有利的方式中,为印刷装置300设有第三导向件380,所述第三导向件380能够引导转向件370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远程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实施例中,转向件370是以横梁371的形式实现的,所述横梁371被配置成与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边缘平行。该转向件370直接由第三导向件380支撑,在这种情况下,该转向件370是通过两个结构相同的横向机构381直接由第三导向件380支撑的,所述横向机构381被对称地安装在印刷装置300的两侧上并且分别与横梁371的每个端部连接。如在图4中可以清楚看到,每个横向导向机构381均包括控制杆382,转向件370固定到该控制杆382的下端部。该控制杆382通过两条旋转杠杆383、384与支撑件385连接,所述支撑件385被固定到模切压印机310的固定的上压盘311。该组件还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配置,以使得控制杆382、两条旋转杠杆383、384以及支撑件385形成了可变形的四边形。此外,因为上杠杆383还比下杠杆384短,因此可以将正被讨论的可变形的四边形近似为梯形,所述梯形的变形将自然地产生延伸效果,即使得转向件370以大致倾斜且曲线的平移运动的方式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特征,印刷装置300还设有第三驱动装置390,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90能够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远程位置之间移动转向件370。在这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390通过直接驱动第三导向件380使转向件370移动。因此,第三驱动装置390和第三导向件380非常适合在转向件370的每个端部对称地进行引导,这是(根据图4)横向驱动机构391与每个横向导向机构381相关联的原因。因此,在每个横向驱动机构391中,第三驱动装置390包括凸轮392,所述凸轮392固定到能够被电动机(未示出)旋转驱动的传动轴393,所述电动机的操作与模切压印机310的操作周期同步。凸轮392与辊子或从动件394合作进行驱动,所述辊子或从动件394被安装成在控制杆382的上端部转动。还设有弹性返回装置395以确保从动件394与凸轮392之间接触。在该例子中,所述弹性返回装置395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被定位在位于支撑件385上的上部锚点与放置在控制杆382的底部的下部锚点之间的位置。该组件以这样的一种方式配置,以使得弹性返回装置395不断地向下拉动控制杆382,使得从动件394压靠在凸轮392上。因此,当传动轴393转动时,凸轮392的转动使控制杆382向上或向下移动,最后使转向件370上升或下降。可证明暂停转向件370的往复运动会有短暂的好处,特别是当印刷装置300是用于将全息图施加在板材10、20上时。如果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显重要的是将转向件370固定在使得该转向件370不会侵入所述牙排的转移区域的位置,即在相对接近所述远程位置的位置。无论如何,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可以有利地通过仅仅停用第三驱动装置390或者通过将第三导向件380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90脱离来达到这样的暂时固定。图5至图10示出了形成本发明的主题的印刷装置300在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区域中的操作动态的主要阶段。图5示出了在烫印操作期间,模切压印机310由在逻辑上整体地定位在模切压印机310的上止点(tdc)处的移动下压盘312闭合。牙排610在模切压印机310的上止点是不动的,同时送风构件320已停用并且位于模切压印机310的上止点处。转向件370仅仅位于模切压印机310的上止点处。根据图6,通过先将移动下压盘312降低,接着将牙排610降低来把模切压印机310打开。然后启动送风构件320并且以与牙排610同步的方式开始下降。转向件370同样开始它自己的向下运动,但以相对于送风构件320偏移的方式运动,以便不干扰送风构件320的操作。在图7中可以看到,当模切压印机310完全打开时,移动下压盘312在模切压印机310的下止点(bdc)处。转向件370也在模切压印机310的下止点处,这意味着烫印箔410然后从固定的上压盘311完全分离并且因此可以开始前进。送风构件320同样地到达模切压印机310的下止点,这意味着喷嘴322在这一刻被定位在牙排610的主体与板材10之间。然后可以停用送风构件320,而牙排610可以继续向下运动。根据图8,当牙排610最终到达模切压印机310的下止点时,然后可以以水平平移移动的形式驱动牙排610,以便从模切压印机310提取板材10。由于转向件370仍然在模切压印机310的下止点处,因此烫印箔410继续前进。送风构件320在模切压印机310的
下止点保持停用。图9示出了新的牙排610到达仍然是完全打开的模切压印机310之内,而送风构件320和转向件370仍然位于它们各自的下止点位置。在图10中可以看到,只要新的牙排610已经离开模切压印机310,牙排610开始伴随着移动下压盘312的向上运动而进行返回向上运动。与此同时,送风构件320和转向件370开始它们自己的向上运动,而烫印箔410则停止前进。这些不同的运动会继续进行直到模切压印机310完全闭合,如在图5中所示。当然,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任何用于加工板材10、20的机器1,所述机器I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印刷装置300。在这里,特别是指一种烫金机,所述烫金机类似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烫金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印刷板材(10、20)的印刷装置(300),所述印刷装置(300)包括模切压印机(310),所述模切压印机(310)通过烫印将至少一个烫印箔(410)的彩色或金属薄膜沉积在每件板材(10、20)上;传送机构(600),所述传送机构(600)使用连续的牙排(610)将每件板材(10、20)个别地移动通过所述模切压印机(310);以及送风构件(320),所述送风构件(320)用于将每一烫印箔(410)从离开所述模切压印机(310)的每件板材(10、20)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构件(320)被安装成能够在工作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送风构件(320)能够从转移区域操作,其中所述牙排(610)在所述转移区域中运行到所述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 ;而在所述收回位置中,所述送风构件(320)保持远离所述转移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收回位置之间,所述送风构件(320)被安装成在与转移面大致正交的平面轨迹中作平移移动,在所述转移面中,所述板材(10、20)在所述模切压印机(310)内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收回位置之间,所述送风构件(320)被安装成沿通常相对于转移面大致倾斜的方向平移移动,在所述转移面中,所述板材(10、20)在所述模切压印机(310)内运行,当所述送风构件(320)接近所述转移面时,所述倾斜的方向朝向所述模切压印机(310)会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300)包括第一导向件(330),所述第一导向件(330)能够引导所述送风构件(320)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收回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300 )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40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0 )能够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所述收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送风构件(32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还能够将所述送风构件(320)移动到开放位置 中,在所述开放位置中,所述送风构件(320)保持与所述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相距一段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300)包括第二导向件(350),所述第二导向件(350)能够引导所述送风构件(320)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300)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60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0 )能够将所述送风构件(320 )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300)还包括当每一烫印箔(410)离开所述模切压印机(310)时能够引导所述每一烫印箔(410)的转向件(370),所述转向件(370)被安装成能够在接近位置与远程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接近位置中,所述转向件(370)能够至少部分地在转移区域中操作,在所述转移区域中所述牙排(610)在所述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处运行;而在所述远程位置中,所述转向件(370)保持远离所述转移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远程位置之间,所述转向件(370)被安装成在与所述转移面大致正交的平面轨迹中作平移移动,所述板材(10、20 )通过所述转移面在所述模切压印机(310 )内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远程位置之间,所述转向件(370)被安装成沿通常相对于转移面大致倾斜的方向作平移移动,在所述转移面中,所述板材(10、20)在所述模切压印机(310)内运行,当所述转向件(370)接近所述转移面时,所述倾斜的方向朝向所述模切压印机(310)会聚。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300)包括第三导向件(380),所述第三导向件(380)能够引导所述转向件(370)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远程位置之间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300)包括第三驱动装置(390),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90)能够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远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转向件(370)。
14.一种用于加工板材(10、20)的机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包括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 的印刷装置(300)。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印刷板材(10)的印刷装置(300),所述印刷装置(300)包括模切压印机(310),所述模切压印机(310)通过烫印将至少一条烫印箔(410)的彩色或金属薄膜施加在每件板材(10)上;传送机构(600),所述传送机构(600)使用连续的牙排(610)将每件板材(10)个别地移动通过所述模切压印机(310);以及送风构件(320),所述送风构件(320)用于将每条烫印箔(410)从离开模切压印机(310)的每件板材(10)分离。所述送风构件(320)被安装成能够在工作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送风构件(320)能够从转移区域操作,在所述转移区域中,牙排(610)在模切压印机(310)的出口运行;而在所述收回位置中,送风构件(320)位于远离所述转移区域的位置。
文档编号B41F19/06GK103097137SQ20118004371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C·德加兰德 申请人:鲍勃斯脱梅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