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网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41653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印刷网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印刷网版。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煤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存量日益减少,这促使人们对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的不断探索。其中,作为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太阳能在新能源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太阳能电池就是太阳能应用的一个核心代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除了对电池基片材料的选择、基片制作工艺的改善外,选择合适的印刷网板也能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随着电子行业及各相关行业的崛起,精密印刷及小尺寸封装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精密印刷及小尺寸封装的环节中一般会涉及到掩模板的应用,传统的掩模板包括金属型掩模板、复合型掩模板。目前金属型掩模板的材质一般为镍基合金;而复合型掩模板构成相对较为复杂,其包括丝网以及涂覆于丝网表面的感光物质。中国专利CN101241956报道了一种大面积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体DSSC制成条状,采用耐腐蚀互连条将条状的单体DSSC串联成大面积太阳能电池,耐腐蚀互连条两侧分别设一保护隔层,或采用网布印刷法制备的低电阻栅网电极,并在低电阻栅网电极表面覆盖保护膜,然后采用覆盖有保护膜的低电阻栅网电极将多个条状的单体DSSC并联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大面积太阳能电池一侧玻璃与TCO的接触面设一灌注槽,并在大面积太阳能电池一端的灌注槽,从灌注槽泵入电解质和染料后,折断灌注槽,然后进行密封。中国专利CN102336051A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网布印刷装置,包括印刷刮刀、辅助刮刀、回料刀、印刷网版,其特征是在印刷网版上紧靠印刷刮刀边缘两侧安装两个挡板结构,其中挡板结构主要由挡板面、挡板框架和安装架组成;挡板面的底部与网布面可分体式接触或者通过柔性材料黏结;回料刀和印刷刮刀及辅助刮刀的边缘与挡板面无缝接触;印刷机头带动刮刀和回料刀与挡板面接触滑动,使浆料在两侧挡板面、刮刀和回料刀围成的范围内运动,实现浆料不向两侧流动。中国专利CN202058761U公开了一种网布印刷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银网版,包括:硅片、主栅线、倒角、副栅线、所述的硅片上设有主栅线和副栅线,所述的主栅线和副栅线垂直设置,在所述的硅片上设有倒角,可以将正面电极栅线在硅片表面进行有效的扩展,增加覆盖面积,将光电流进行有效的收集,从而改善了电池片的效率。中国专利CN101969082A公开了一种两次网布印刷与刻槽结合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用于制造一种两次印刷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包含有刻槽工艺和两次印刷工艺,刻槽工艺为:在硅片表面的电极栅线区域刻槽,使电极栅线区域形成蚀槽;两次印刷工艺为:a、第一次印刷电极:将印刷的电极浆料填入蚀槽并进行烘干,在蚀槽中形成第一层电极;b、第二次印刷电极:在第一层电极外表面印刷电极,使硅片表面电极栅线区域形成第二层电极。构成传统复合型掩模板的丝网为编织型金属丝网或聚酯网等,此类丝网由于编织型经纬节点的特性会导致最终成型掩模板的下浆效果,如:下浆不均;在实际掩模板的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先对丝网进行压挤,从而尽量减少编织型丝网的这种效应。但既如此操作并无法完全避免经纬节点带来的不良效果。本发明主要是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丝网,较好的解决以上所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精密印刷技术中,由于所用丝网具有编织型节点,导致成型掩模板印刷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印刷网版,该网版的丝网不具有编织型节点,表面光滑,具有印刷均匀性高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印刷网板,包括平面丝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丝网的丝网区域分为掩模区及图形区,所述掩模区由多边形或圆形阵列构成,所述图形区由太阳能电池片印刷网板细栅线对应的线条构成,所述线条由桥连阵列构成,所述桥连阵列在所述图形区形成特定图案,所述桥连阵列网格为不同形状的组合图案;在所述掩模区与所述图形区交界处,所述图形区的桥连单元与所述掩模区的阵列单元结构按1:(1~5)的配比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构成所述丝网结构的形状为正六多边形、四边形、圆形、三角形;所述图形区的桥连单元与掩模区的阵列单元结构的连接配比为1:2。所述四边形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或其他平行四边形,桥连区域为四边形的网格线中断形成;所述掩模区多边形阵列之间通过所述桥连阵列相连,所述桥连阵列为桥线,连接多边形的角点;所述桥连阵列的桥线线径r1与构成所述掩模区的丝网线的线径r2尺寸范围为10um≤r1≤r2≤80um;构成所述掩模区的多边形或圆形阵列的目数为100~800目;所述桥线的线径r1与构成所述所述掩模区的丝网线的线径r2尺寸范围为15um≤r1≤r2≤40um;构成所述掩模区的多边形或圆形阵列的目数为200~400目;构成所述平面丝网图形区域的网格线线径均匀;所述平面丝网线为连贯无编织型节点丝网;平面丝网上图形区域的丝网线线径不大于非图形区域的丝网线线径。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构成所述平面丝网图形区域的网格线线径均匀;在非网格区的外围设有受力缓冲带及与缓冲带相连的边孔带;所述平面丝网线为连贯无编织型。所述平面丝网目数为200~450目,线径尺寸为15~30um,厚度为15~30um;平面丝网上图形区域剩余的丝网线线径不大于非图形区域的丝网线线径;所述平面丝网上图形区域桥连阵列的丝网线线径均匀或两头大粗中间细。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平面丝网的结构为一体成型,表面光滑,无编织型的经纬节点。所述平面丝网是通过电铸工艺制得,其材质为纯镍材料或镍基合金材料。本发明还包括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用上述平面丝网制得的掩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板图形区域的开口尺寸不大于所述平面丝网上对应图形的丝网线缺失区域的尺寸。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平面丝网所述缺失网格线构成的图形为一组相互平行的线条,其与掩模板的细栅线相对应。本发明提供的平面丝网,其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平面丝网是通过电铸工艺制得,其具有表面平整、无编制型经纬节点的特性,通过其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电极印刷网板在印刷时下浆均匀;2、所述平面丝网在相应的太阳能电池电极印刷网板的细栅线对应的区域无细栅线所在方向上的网格线,减少了平面丝网对印刷浆料的阻碍作用。非编织型的金属丝网,丝网表面光滑,其制成的掩模板在清洗擦拭过程中不会由于表面的凹凸不平造成掩模板的损伤。丝网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开孔率、丝网线径尺寸及丝网线形状,在保证丝网有较好的下浆效果的同时亦可保证丝网的寿命。基于以上的优点,所述平面丝网进一步制得的太阳能电池电极印刷网板可以印刷“高宽比”较优的硅太阳能电池电极栅线结构,其有利于太阳能电池片对电流的收集及传输,从而相应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片的转化效率。构成所述平面丝网掩模区及图形区的网格线疏密程度可调,即在掩模区与图形区交界处,图形区的桥连单元与掩模区的阵列单元结构按一定配比连接。也就是说,在掩模区与图形区交界处并非所有掩模区的网格线端点均有桥连结构与之相连。如此设计其具有以下优势:对于同一种效果要求的平面丝网,确保图形区内桥连的疏密程度一定即可达到效果;若此时调整掩模区的阵列单元(如矩形、圆形、六边形等)合适至尺寸,则可在保证丝网具有相同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机械抗拉伸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平面丝网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局部放大区I不同丝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局部放大区I不同丝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局部放大区I不同丝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局部放大区I不同丝网结构示意图。图6为平面丝网表面涂覆或压贴感光聚合物后的成型网版图7为图6中II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中,A为网格区;D为非网格区,10为图形区,I为需局部放大区域。图2中,20为桥连区域;21为网格区域;210为网格线中断处,B2为一种网格阵列,C2为一种桥连阵列。图3中,30为桥连区域;31为网格区域,B3为一种网格阵列,C3为一种桥连阵列。图4中,40为桥连区域;41为网格区域,B4为一种网格阵列,C4为一种桥连阵列。图5中,50为桥连区域;51为网格区域,B5为一种网格阵列,C5为一种桥连阵列。图6中,II为需局部放大区域。图7中,70为桥连区域;71为网格区域,R1为平面丝网桥连阵列区域的最大宽度尺寸,R2为掩模板对应细栅线区域的宽度尺寸。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印刷网板,包括平面丝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丝网的丝网区域分为掩模区A及图形区10,如图1所示;所述掩模区A由多边形或圆形阵列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掩模区A可由矩形阵列B2、B3(如图2、图3所示)或正多边形阵列B4(如图4所示)或圆形阵列B5(如图5所示)构成。所述图形区由桥连阵列构成,所述桥连阵列在所述图形区10形成特定图案;在所述掩模区A与所述图形区10交界处,所述图形区10的桥连单元与所述掩模区的阵列单元结构按1:(1~5)的配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桥连阵列可由矩形阵列C2(如图2所示)或平行四边形C3(如图3所示)或矩形与多边形组合阵列C4(如图4所示)或矩形与圆弧构成的组合阵列C5(如图5所示)构成。本实施例中,一种平面丝网可以由上述不同阵列构成掩模区A和不同桥连阵列构成的图形区10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区的桥连单元与所述掩模区的阵列单元结构按1:2的配比连接。对应于最终制得的印刷网板,将所述平面丝网的丝网区域分为掩模区A及图形区10,图形区10即如图1所示的条状结构,掩模区A即为其周边区域。即如图1中的A区域及B2-B5所组成的区域(如图2-图5所示)。【实施例2】一种印刷网板,所用的平面丝网基本架构和实施例1相同,所用的平面丝网如图1所示,其包括网格区A和非网格区D,所述网格区A与非网格区D相连,所述非网格区D设置在所述网格区A的周边,所述网格区A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网格线组构成,如图2、图3所示,所述平面丝网的网格区A中间区域设置有图形区10,所述图形区10是由平面丝网桥连阵列B2、B3(如图2、图3所示)构成;所述平面丝网无编织型节点,其结构为一体成型,表面光滑,即构成所述平面丝网线为连贯无编织型。其由相互交错的丝网线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平面丝网的目数为330目,网布线径为20um,丝网布的厚度为25um。在所述网格区A与所述非网格区D之间存在缓冲带,所述缓冲带的线径尺寸由按一定变化规律变化,本实施例所述规律如图2、图3所示,由平面丝网中间至边缘的线径尺寸逐步增大,即r1<r2<r3,如:r1=20um,r2=30um,r3=40um。线径为40um的外边与网布的边孔区域相连。如此设计可使得网布在绷紧受力时能更好的承受外界提供的拉力。【实施例3】一种印刷网板,所用的平面丝网基本架构和实施例2相同,其变换的部分如下:网布的目数为400目,网布线径为25um,丝网布的厚度为20um。在此基础上,所述平面丝网还有以下结构改动:在缺失网格线的图形区域剩余的丝网线线径有如下规律:网格区A线径r1>图形区10构成桥连阵列的桥连两端线径r4>图形区10构成桥连阵列的桥连中间线径r5;所述图形区A构成所述桥连阵列的所述桥连线径也可以是以下规律:图形区10所述桥连线径尺寸均匀,且有网格区A线径r1≥图形区10构成所述桥连阵列的桥连线径r6。平面丝网桥连阵列区域的最大宽度尺寸R1≥掩模板对应细栅线区域的宽度尺寸R2。如此设计,可以降低掩模板的掩模物质的涂覆难度系数,且由于开口处丝网线只有一个方向上,相对较少的桥连减少了对印刷浆料的影响,可以保证掩模板的下料效果好。【实施例4】一种印刷网板,所用的平面丝网基本架构和实施例3相同,其变换的部分如下:网布的目数为250目,丝网布的厚度为16um。在此基础上,所述平面丝网还有以下结构改动:所述网格区A由圆形阵列B5构成,所述图形区10由圆形和矩形组合形成的图形阵列C5构成,如图5所示。【实施例5】一种印刷网板,所用的平面丝网基本架构和实施例3相同,其变换的部分如下:网布的目数为600目,网布线径为18um,丝网布的厚度为10um。在此基础上,所述平面丝网还有以下结构改动:所述网格区A由正六边形阵列B4构成,所述图形区10由正六边形和矩形组合形成的图形阵列C4构成,如图4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