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注墨瓶盖及注墨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729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漏注墨瓶盖及注墨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向打印设备的喷墨墨盒填充墨水的防漏注墨瓶盖及具有该防漏注墨瓶盖的注墨瓶。
背景技术
常见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内置式墨盒由于其容墨量有限,对于输出量较大的用户来说,经常需要更换墨盒,造成打印成本过高。而通过对打干后的墨盒填充墨水,可以使墨盒的打印寿命大大提高,不用经常报废墨盒,既实现了环保,又大大地降低了打印成本。目前常见的注墨方式有以下几种I、采用注射器在墨瓶里抽入相应的墨水之后加到墨盒里。虽然简单易行,但容易产生汽泡,影响注墨质量,并且注墨完成后需要清洗注射器,费时费力。2、采用漏斗的方式,将漏斗的小口插入墨盒的注墨口之后,向漏斗的敞口倒入相应的墨水而实现注墨。此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加快注墨速度,但容易撒漏,并且注墨完成后需要清洗漏斗,费时费力。3、采用注墨瓶,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导管将注墨瓶内容装的墨水导入墨盒而实现注墨。但注墨瓶打开后墨水容易挥发和泄漏,不易储存并导致污染环境,给注墨瓶的使用和储存带来了诸多不便。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相关制造领域多年的丰富经验及过强的专业知识,结合应用实际,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漏墨、避免污染环境、无需清洗的防漏注墨瓶盖及具有该防漏注墨瓶盖的注墨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漏墨、避免污染环境、无需清洗的防漏注墨瓶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防漏注墨瓶盖的注墨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漏注墨瓶盖,包括中空的盖体,在所述盖体的上端设有出墨嘴,在所述出墨嘴上端套接有出墨软管,在所述出墨软管的前端连接有硬管,在所述出墨嘴的旁侧竖直凸设有圆柱状的进气管道,在所述进气管道内插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软管,所述硬管能由所述进气管道的上端插入所述进气软管内,所述进气管道的上部设有沿周向布设的多个齿牙构成的束紧部,在所述进气管道的外壁上能拆装的套设有束紧件,所述束紧件驱动所述进气管道的束紧部沿径向收拢并通过挤压所述进气软管束紧插入所述进气管道内的硬管。如上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中,所述束紧件为紧固管,所述紧固管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紧固管能转动的套装于所述进气管道的外壁上,所述束紧部通过所述紧固管的转动沿径向收拢并通过所述进气软管束紧插入所述进气管道内的硬管。[0011 ] 如上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中,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盖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进气管道的外壁与所述盖体的边壁之间形成有容装所述紧固管的插槽。如上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中,所述束紧件为卡箍,所述束紧部通过拉紧所述卡箍沿径向收拢束紧。如上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中,所述盖体呈由下至上渐缩的漏斗状。如上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中,所述出墨软管和所述进气软管均为橡胶软管。如上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中,所述进气软管的管壁上设有凸圈,所述进气软管的上端口处具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进气管道上端口相接合,且所述凸圈顶抵于所述进气管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注墨瓶,包括容墨瓶和连接于所述容墨瓶上端口处的注 墨瓶盖,所述注墨瓶盖为如上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如上所述的注墨瓶,其中,所述进气软管的伸入容墨瓶的部分朝向所述注墨瓶盖
一侧弯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管道上设置束紧部,通过束紧件与束紧部相配合,实现对硬管束紧功能,从而起到防止墨水外溢的作用,避免污染环境,有利于注墨瓶的保存和运输,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无需清洗。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图I为本实用新型防漏注墨瓶盖注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漏注墨瓶盖封闭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管与进气管道相分离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注墨瓶在注墨时的结构不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注墨瓶在封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软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盖体;2_出墨嘴;3_出墨软管;4-硬管;5_进气管道;6_进气软管;7_束紧部;8-齿牙;9_紧固管;10_插槽;11_凸圈;12_容墨瓶;13_注墨瓶盖;14_外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请参考图I至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防漏注墨瓶盖注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防漏注墨瓶盖封闭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紧固管与进气管道相分离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注墨瓶盖,包括中空的盖体1,用于封盖注墨瓶的端口 ;在盖体I的上端设有出墨嘴2,用于将注墨瓶内的墨水导出;在出墨嘴2上端套接有出墨软管3,在出墨软管3的前端连接有硬管4,硬管4的出口端与墨盒的加墨接口相接,这样注墨瓶内墨水就可通过出墨嘴2、出墨软管3及硬管4将注入墨盒内,实现注墨的功能。在出墨嘴2的旁侧竖直凸设有圆柱状的进气管道5,进气管道5与出墨嘴2并排且间隔设置,进气管道5的下端口与盖体I的内腔相连通,在进气管道5内插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软管6,使得外界空气能够通过进气管道5和进气软管6进入至注墨瓶内,从而保证在注墨过程中,注墨瓶内的墨水能够连续顺畅地被导出。由于硬管4连接出墨软管3,使得硬管4能够自由摆动,硬管4能由进气管道5的上端插入进气软管6内。为了使硬管4能够定位于进气软管6内,如图6所示,进气管道5的上部设有沿周向布设的多个齿牙8构成的束紧部7,在进气管道5的外壁上能拆装的套设有束紧件,束紧件驱动进气管道5的束紧部7沿径向 收拢并通过挤压进气软管6束紧插入进气管道5内的硬管4,使得硬管4定位于进气管道5内,这样注墨瓶的容墨瓶与注墨瓶盖形成内部连通的封闭空间,起到防止墨水外溢的作用。当需要注墨时,只需拆下束紧件,束紧部7和进气软管6复位,硬管4便可从进气管道5内拔出,进行注墨作业,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优点。如图I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束紧件为紧固管9,该紧固管9的内壁上设有螺纹,紧固管9能转动的套装于进气管道5的外壁上,当硬管4插入进气管道5内后,转动紧固管9,使得紧固管9内壁上的螺纹压缩束紧部7,束紧部7在束紧力的作用下沿径向收拢,并通过进气软管6束紧插入进气管道5内的硬管4,使得硬管4定位于进气管道5内,起到防止墨水外溢的作用,避免污染环境、且无需进行清洗。当需要注墨时,只需旋动紧固管9,将紧固管9与进气管道5相脱离,使得束紧部7和进气软管6恢复原位,硬管4便可从进气管道5内拔出,再进行注墨作业,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优点。进一步的,进气管道5与盖体I 一体注塑成型,如图3所示,在进气管道5的外壁与盖体I的边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装紧固管9的插槽10,便于紧固管9与盖体I及进气管道5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出墨软管3和进气软管6均采用橡胶软管,具有一定的可变形量。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出墨软管3和进气软管6也可以采用例如软质硅胶等其它软性管材,只要满足工况要求即可。请参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软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进气软管6的管壁上设有凸圈11,进气软管6的上端口处具有外翻边14,使得进气软管6上端口的外翻边14与进气管道5的上端口相接合时,该凸圈11位置恰好顶抵于进气管道5的底部,起到固定进气软管6的作用。请参考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盖体I呈由下至上渐缩的漏斗状,出墨嘴2设置于漏斗状盖体I上端直径最小处,以便于出墨。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束紧件还可以采用卡箍(图中未示出),卡箍套装在进气管道5外侧,通过拉紧卡箍驱动进气管道5的束紧部7沿径向收拢并挤压进气软管6束紧插入进气管道5内的硬管4,达到防止墨水外溢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其他公知的束紧部件,只要能够与进气管道5的束紧部7相配合,达到束紧插入进气管道5内的硬管4的目的即可。如图4、5所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注墨瓶,包括容墨瓶12和连接于容墨瓶12上端口处的注墨瓶盖13,注墨瓶盖13米用如上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请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注墨瓶在注墨时的结 构不意图。如图4所不,在注墨时,先将硬管4的出口端与墨盒的加墨接口相接,容墨瓶12中的墨水通过出墨嘴2、出墨软管3及硬管4注入墨盒,从而实现注墨功能。如图5所示,当注墨完成后,将硬管4由进气管道5的上端口插入进气管道5内的进气软管6中,旋转套接于进气管道5外侧的紧固管9,使得紧固管9的内螺纹压紧进气管道5的束紧部7,进而通过束紧束紧部7和进气软管6,实现对硬管4束紧功能,达到将硬管4的出口部固定于进气管道5内的目的,从而起到防止墨水外溢的作用。为了避免墨水由进气管道5倒灌而出,进气软管6的伸入容墨瓶12的部分朝向注墨瓶盖13 —侧弯曲(即朝上弯曲)。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管道上设置束紧部,通过束紧件与束紧部相配合,实现对硬管束紧功能,从而起到防止墨水外溢的作用,避免污染环境,有利于注墨瓶的保存和运输,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无需清洗。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防漏注墨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盖体,在所述盖体的上端设有出墨嘴,在所述出墨嘴上端套接有出墨软管,在所述出墨软管的前端连接有硬管,在所述出墨嘴的旁侧竖直凸设有圆柱状的进气管道,在所述进气管道内插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软管,所述硬管能由所述进气管道的上端插入所述进气软管内,所述进气管道的上部设有沿周向布设的多个齿牙构成的束紧部,在所述进气管道的外壁上能拆装的套设有束紧件,所述束紧件驱动所述进气管道的束紧部沿径向收拢并通过挤压所述进气软管束紧插入所述进气管道内的硬管。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件为紧固管,所述紧固管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紧固管能转动的套装于所述进气管道的外壁上,所述束紧部通过所述紧固管的转动沿径向收拢束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盖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进气管道的外壁与所述盖体的边壁之间形成有容装所述紧固管的插槽。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件为卡箍,所述束紧部通 过拉紧所述卡箍沿径向收拢束紧。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呈由下至上渐缩的漏斗状。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软管和所述进气软管均为橡胶软管。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软管的管壁上设有凸圈,所述进气软管的上端口处具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进气管道上端口相接合,且所述凸圈顶抵于所述进气管道的底部。
8.一种注墨瓶,包括容墨瓶和连接于所述容墨瓶上端口处的注墨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瓶盖为如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漏注墨瓶盖。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软管的伸入容墨瓶的部分朝向所述注墨瓶盖一侧弯曲。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注墨瓶盖,包括中空的盖体,在盖体的上端设有出墨嘴,在所述出墨嘴上端套接有出墨软管,在出墨软管的前端连接有硬管,在出墨嘴的旁侧竖直凸设有圆柱状的进气管道,在进气管道内插设有向下延伸的进气软管,硬管能由进气管道的上端插入进气软管内,进气管道的上部设有沿周向布设的多个齿牙构成的束紧部,在进气管道的外壁上能拆装的套设有束紧件,束紧件驱动进气管道的束紧部沿径向收拢并通过挤压进气软管束紧插入进气管道内的硬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束紧件与进气管道上的束紧部相配合,实现对硬管束紧功能,从而起到防止墨水外溢的作用,避免污染环境,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无需清洗。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2669188SQ20122030950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于洪波 申请人:于洪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