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6406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目的是提供的烘箱加热装置在保证印刷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还具有热效率高、结构简单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包括热交换箱、风管;热交换箱内固定有一组导热油管,导热油管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接通导热油锅炉的输油管道以及回油管道,热交换箱的两侧分别连接风机和风管;上述一组导热油管在热交换箱内从左到右排成若干列,每列导热油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有一块导流板,两块导流板之间形成该列导热油管的热交换风道,相邻的热交换风道之间开设的通风口连通,并且上端开设通风口的导流板和下端开设通风口的导流板相互间隔排列,将所有热交换风道依序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S形风道。
【专利说明】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凹版印刷机的烘箱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凹版印刷机一般由3-8个色组组成,每一个色组根据使用情况均配有一至二组烘箱,目的是使高速印刷后的卷材表面的油墨快速干燥。现有凹版印刷机的烘箱热源以电加热器为主;其工作原理是烘箱将外界吸入的空气经过电热管加热到150-250°C左右,再通过风机将高温气体吹到卷材印刷面,使油墨干燥,并由抽风机将废气排到机外。由于电加热器的总热效率(发电效率X电加热器发热效率)较低,因此能量耗用较大。例如4色凹版印刷机加热系统的功率约为1300KW。在提倡节能环保的当今社会,该种加热系统显然应当加以改进。
[0003]针对上述问题, 申请人:曾提出一种专利号为ZL200920114508.9的“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空气的热交换箱、将空气鼓入该热交换箱的风机以及将热空气导入烘箱的风管;所述的热交换箱采用的加热介质是导热油;导热油由导热油锅炉通过输油管道输送至该烘箱加热装置中的热交换箱,输油管道上装有循环泵和比例阀。该技术方案将电加热器改成导热油加热,较之电加热的方式热效率有了 一定的提高,但是在该方案中,风机送入的空气从热交换箱的空气入口进入后,直接就从热交换箱的出风管进入烘箱对印刷产品加热,整个空气的流动路径大致为直线,空气在热交换箱内停留的时间较短,与导热油的热量交换有限,因此导热油有较多的热量被浪费,热交换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的改进,该烘箱加热装置在保证印刷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还具有热效率高、结构简单的特点,从而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空气的热交换箱、将空气鼓入该热交换箱的风机以及将热空气导入烘箱的风管;所述热交换箱内固定有一组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安装散热片的导热油管,导热油管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接通导热油锅炉的输油管道以及回油管道,热交换箱的两侧分别连接风机和风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一组导热油管在热交换箱内从左到右排成若干列,每列导热油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有一块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导流板,两块导流板之间形成该列导热油管的热交换风道,相邻的热交换风道之间通过导流板上端或下端开设的通风口连通,并且上端开设通风口的导流板和下端开设通风口的导流板相互间隔排列,从而将所有热交换风道依序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S形风道。
[0007]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和后端均与热交换箱的内壁连接成一体,底端和顶端中有一端与热交换箱的内壁连接成一体,另一端与热交换箱的内壁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形成所述通风□。
[0008]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后端、顶端和底端均与热交换箱的内壁连接成一体,且在导流板的顶端或底端开设有所述通风口,该通风口呈矩形或圆形。
[0009]所述每块导流板上的通风口总面积等于风机出风口的横截面积,也等于所述风管的横截面积。
[00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现有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风道呈连续的S形,风机鼓入热交换箱的空气需要经过多个热交换风道进行加热之后,才能从风管送入烘箱,对卷材印刷面进行加热烘干。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导流板在热交换箱内分隔出若干个热交换风道,再利用通风口的上下错位布置,将多个热交换风道连接成一个连续的S形风道,使得空气在风道中曲折流动(如图4所示,图中箭头为空气流动方向),延长了空气在热交换箱内停留的时间,有效地提升热交换箱的热交换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改进部分实现也比较简单,制作的成本比较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现有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0]如图2?图3所示,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空气的热交换箱3、将空气鼓入该热交换箱的风机7以及将热空气导入烘箱I的风管2。所述的热交换箱采用的加热介质是导热油;导热油由导热油锅炉通过输油管道输送至热交换箱,而后又经过回油管道返回至导热油锅炉重新加热;输油管道上装有循环泵和比例阀,图中导热油锅炉、输油管道、回油管道、循环泵和比例阀均予省略。
[0021]热交换箱的箱体由薄金属板制成,箱体内装有一组沿竖直方向布置且相互基本平行设置的导热油管5,这些导热油管的上下两端分别焊结固定在箱体顶部以及底部的隔离板5-3上,使得导热油管的管壁内外相互隔离;并且导热油管下端的进口端5-5接通导热油锅炉的输油管道8,上端的出口端5-2接通导热油出口管6,导热油出口管6再接通回油管道将导热油送回导热油锅炉重新加热。热交换箱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进风口 3-2和出风口 3-1,进风口直接与风机出风口相通,而出风口则通过风管2将热风导入烘箱I直接对印刷产品加热。[0022]为提高热交换效率,所有导热油管的外圆周面上还安装有散热片5-1。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一组导热油管在热交换箱内从左到右排成若干列(每一列从前到后排列有多根导热油管),每列导热油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有一块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导流板9 (相邻两列导热油管之间共用一块导流板),两块导流板之间形成该列导热油管的热交换风道11,相邻的热交换风道之间通过导流板上端或下端开设的通风口 10连通,且上端开设通风口的导流板和下设端开通风口的导流板相互间隔排列,即在每一个热交换风道的两块导流板中,其中一块导流板的通风口位于导流板的上端,另一块导流板的通风口位于导流板的下端,从而将所有热交换风道依序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S形风道(如图4所示)。
[0024]所述导流板有以下三种结构:
[0025]实施例1,如图5所示,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和后端均与热交换箱的内壁连接成一体,底端和顶端中有一端与热交换箱的内壁连接成一体,另一端与热交换箱的内壁保持一定距离(如3-5cm)从而形成所述通风口(图5中虚线框区域所示),该通风口的面积等于风机出风口的横截面积,也等于所述风管的横截面积,从而避免热交换箱出现压力过大或压力过小的问题,使整个气流比较平缓。
[0026]实施例2,如图6所示,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后端、顶端和底端均与热交换箱的内壁连接成一体,且在导流板的顶端或底端开设有所述通风口,该通风口呈矩形,该通风口的面积等于风机出风口的横截面积,也等于所述风管的横截面积,从而避免热交换箱出现压力过大或压力过小的问题,使整个气流比较平缓。
[0027]实施例3,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通风口为圆形。
[0028]所述导流板可以采用薄金属板制作,空气在热交换风道中流动时,除了与该热交换风道内的导热油管进行热交换之外,还可以与相邻的热交换风道之间进行热交换,提升热交换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空气的热交换箱(3)、将空气鼓入该热交换箱的风机(7)以及将热空气导入烘箱(I)的风管(2);所述热交换箱内固定有一组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安装散热片(5-1)的导热油管(5),导热油管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接通导热油锅炉的输油管道(8)以及回油管道,热交换箱的两侧分别连接风机和风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一组导热油管在热交换箱内从左到右排成若干列,每列导热油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有一块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导流板(9),两块导流板之间形成该列导热油管的热交换风道(11 ),相邻的热交换风道之间通过导流板上端或下端开设的通风口( 10)连通,并且上端开设通风口的导流板和下端开设通风口的导流板相互间隔排列,从而将所有热交换风道依序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S形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和后端均与热交换箱的内壁连接成一体,底端和顶端中有一端与热交换箱的内壁连接成一体,另一端与热交换箱的内壁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形成所述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后端、顶端和底端均与热交换箱的内壁连接成一体,且在导流板的顶端或底端开设有所述通风口,该通风口呈矩形或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块导流板上的通风口总面积等于风机出风口的横截面积,也等于所述风管的横截面积。
【文档编号】B41F23/04GK203543340SQ20132054612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钱光荣 申请人:杭州添丽装饰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