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51802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能对记录介质施加较大张力而实现良好的图像形成同时抑制从旋转轴上拆卸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的偏移。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控制部,其通过向旋转轴及驱动辊施加的转矩对位于旋转轴与驱动辊间的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并通过向驱动辊及保持部施加的转矩对位于支承部件支承记录介质的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控制部选择性执行对第一区域内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同时对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图像形成用张力并使头执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模式、对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小于图像形成用张力的介质拆卸用张力同时在使记录介质停止的状态下解除第一区域内记录介质上张力的介质拆卸模式。
【专利说明】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接受图像形成的记录介质卷绕成卷筒状并将其以拆装自如 的方式保持在旋转轴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记录介质的张力进行控制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的记录装置中,在使卷绕连续纸的两个输送辊旋转而对连续纸进 行输送的同时,通过印字部而向被配置在两个输送辊之间的输送滚筒所支承的连续纸上记 录图像。另外,在如连续纸这种记录介质上实施图像形成的装置中,能够通过所谓的卷筒对 卷筒的方式而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在该卷筒对卷筒的方式中,在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 两端分别设之有旋转轴,记录介质的两端分别被卷绕成卷筒状而被支承在旋转轴上。而且, 从被支承在一个旋转轴上的卷筒向被支承在另一个旋转轴上的卷筒输送记录介质。另外, 为了容易实施记录介质的更换,一般记录介质以拆状自如的方式而被支承在旋转轴上。
[0003] 但是,在对被支承在如输送滚筒这种支承部件上的记录介质实施良好的图像形成 时,优选为,对被支承在支承部件上的记录介质施加较大的张力,从而使支承部件对记录介 质的支承稳定。因此,在隔着支承部件的两个辊之间,记录介质以较大的张力而被牵拉。但 是,该较大的张力并非仅由隔着支承部件的辊的转矩所生成,对记录介质的两端进行支承 的旋转轴的转矩也辅助生成该张力。因此,在图像形成时,在隔着支承部件的各个辊上无需 那么大的转矩。
[0004] 另一方面,在从旋转轴上拆卸记录介质时,由于由成为拆卸对象的旋转轴所产生 的对记录介质的张力施加被解除,因此该旋转轴将不再辅助生成对被支承在支承部件上的 记录介质的张力。其结果为,失去了拆卸对象的旋转轴的辅助的、位于该旋转轴一侧的辊无 法抵抗原本已施加于支承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的张力,从而记录介质将会发生偏移,进而 存在例如无法顺畅地实施记录介质的拆卸操作等的可能性。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0864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技术,S卩,在对记 录介质施加较大的张力而实现良好的图像形成的同时,能够抑制从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记 录介质进行支承的旋转轴上拆卸记录介质时的记录介质的偏移。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轴,其 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记录介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进行保持;支承部件,其对从被卷绕成卷 筒状的部分中放出的记录介质进行支承;头,其以与支承部件对置的方式在被支承于支承 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实施图像形成;驱动辊,其在旋转轴与支承部件之间卷绕记录介质; 保持部,其相对于支承部件而在驱动辊的相反侧卷绕并保持记录介质;控制部,其以如下方 式进行控制,即,通过向旋转轴及驱动辊施加的转矩而对位于旋转轴与驱动辊之间的第一 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并且通过向驱动辊及保持部施加的转矩而对位于支承部件支 承记录介质的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控制部选择性地执行图像形成模式和介质 拆卸模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模式为,在对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的同时对第二 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图像形成用张力,并使头执行图像形成,所述介质拆卸模式为,在对 第二区域的记录介质施加小于图像形成用张力的介质拆卸用张力的同时,在使记录介质停 止的状态下解除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上的张力。
[0008] 本发明所涉及的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 中的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将被卷绕成卷筒状的记录介质以 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在旋转轴上,并且通过与支承部件对置的头,而相对于从被卷绕成卷 筒状的部分中放出并被支承在支承部件上的记录介质实施图像形成,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所述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工序:通过对旋转轴及驱动辊施加的转矩,而对位 于驱动辊和旋转轴之间的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并且通过对保持部和驱动辊施 加的转矩,而对位于支承部件支承记录介质的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图像形成用张力 的工序,其中,所述驱动辊为,在旋转轴和支承部件之间卷绕记录介质的构件,所述保持部 为,相对于支承部件而在驱动辊的相反侧卷绕并保持记录介质的构件;在对第二区域内的 记录介质施加小于图像形成用张力的介质拆卸用张力的同时,在使记录介质停止的状态下 解除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上的张力的工序。
[0009]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中,被卷 绕成卷筒状的记录介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支承在旋转轴上。并且,从被卷绕成卷筒状的 部分中放出的记录介质被支承在支承部件上。并且,,设置有在旋转轴与支承部件之间卷 绕记录介质的驱动辊、和相对于支承部件而在驱动辊的相反侧卷绕并保持记录介质的保持 部。因此,对位于驱动辊与旋转轴之间的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的张力,通过向驱动辊 及旋转轴施加的转矩而生成,并且对位于支承部件支承记录介质的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 施加的张力,通过向驱动辊及保持部施加的转矩而生成。
[0010] 并且,在对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的同时对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 图像形成用张力的状态下,使头在被支承于支承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实施图像形成。此时, 图像形成用张力并非仅由驱动辊的转矩生成,旋转轴的转矩也辅助生成图像形成用转矩。 艮P,通过驱动辊与旋转轴的转矩协同工作以抵抗保持部的转矩,从而使图像形成用张力被 施加于记录介质上。其结果为,无需对驱动辊施加那么大的转矩,便能够对被支承在支承部 件上的记录介质施加较大的图像形成用张力,从而能够实施良好的图像形成。
[0011] 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在对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小于图像形成用张力的 介质拆卸用张力的同时,在使记录介质停止的状态下解除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上的张力 (介质拆卸模式)。在该介质拆卸模式中,在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上施加有较小的介质拆 卸用张力的状态下,执行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的张力的解除。因此,在解除第一区域内 的记录介质上的张力时,驱动辊应当抵抗的张力为,与图像形成用张力相比而较小的介质 拆卸用张力。因此,即使在伴随着第一区域内的张力解除而使驱动辊失去来自旋转轴的辅 助的情况下,驱动辊也能够抵抗被施加于支承部件上的记录介质上的张力(介质拆卸用张 力),从而抑制记录介质的偏移。
[0012] 在这种本发明中,在实施图像形成时,对记录介质施加较大的图像形成用张力,从 而能够执行良好的图像形成。另一方面,在将记录介质从旋转轴上拆下时,通过执行介质拆 卸模式,从而能够在抑随着记录介质的张力解除而产生的记录介质的偏移的同时,执行记 录介质的拆卸。其结果为,能够在对被支承部件支承的记录介质施加图像形成用张力从而 实现良好的图像形成的同时,抑制从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记录介质进行支承的旋转轴上拆 下记录介质时的记录介质的偏移。
[0013] 另外,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图像形成装置,即,还具备:外装部件,其对旋转轴进 行收纳;开闭门,其对相对于旋转轴而开口并被设置在外装部件上的开口部进行开闭;锁 止机构,其对开闭门进行锁止,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锁止机构进行控制,即,在执行介质拆 卸模式的过程中,在解除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上的张力之前锁止开闭门,并在解除了第 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上的张力之后解除开闭门的锁止。在这种结构中,禁止了操作者接触 张力解除前的记录介质的情况。因此,例如能够防止操作者欲从旋转轴上强行拆卸张力解 除前的记录介质而损坏记录介质或旋转轴的情况。
[0014] 另外,还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锁止机构进行控制, 艮P,在执行图像形成模式的过程中锁止开闭门。在这种结构中,禁止了操作者接触到接受图 像形成的记录介质的情况。因此,例如能够防止操作者误接触到图像形成中的记录介质而 扰乱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的情况。
[0015] 另外,还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图像形成装置,即,还具备:输入部,所述输入部接收 来自操作者的输入,当输入部接收到指示了执行介质拆卸模式的输入时,控制部执行介质 拆卸模式。在这种结构中,能够在与操作者执行记录介质的拆卸相对应的适当的时刻执行 记录介质拆卸模式,以实施记录介质的张力解除。因此,提高了操作者的操作性。
[0016] 并且,还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控制部在执了行记录介质拆卸模式后以如 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当输入部接收到表示针对于旋转轴的记录介质的更换已结束的输入 时,对第一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由此,例如,在操作者结束了将旧的记录介质从旋 转轴上拆下并将新的记录介质安装到旋转轴上的更换操作时,能够迅速地对第一区域内的 记录介质施加张力,从而能够为之后执行的图像形成作准备。
[0017] 另外,还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控制部在执行了介质拆卸模式后以如下方 式进行控制,即,当输入部接收到表示针对于旋转轴的记录介质的更换已结束的输入时,对 第二区域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图像形成用张力。由此,例如,在操作者结束了将旧的记录介质 从旋转轴上拆下并将新的记录介质安装到旋转轴上的更换操作时,能够迅速地对第二区域 内的记录介质施加图像形成用张力,从而能够为之后执行的图像形成作准备。
[0018] 另外,还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控制部在图像形成模式下以如下方式进行 控制,即,在从旋转轴中放卷出记录介质的同时,从驱动辊朝向保持部而对记录介质进行输 送。在这种结构中,在从放卷出记录介质的旋转轴上拆下记录介质时,能够抑制随着记录介 质的张力解除而产生的记录介质的偏移。
[0019] 另外,还可以将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控制部在图像形成模式下以如下方式进行 控制,即,在向旋转轴卷绕记录介质的同时,从保持部朝向驱动辊而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在这种结构中,在从收卷记录介质的旋转轴上拆下记录介质时,能够抑制随着记录介质的 张力解除而产生的记录介质的偏移。
[0020] 另外,作为图像形成模式下的驱动辊的控制,可以考虑各种方式。因此,控制部可 以在图像形成模式下对驱动辊的转矩进行控制。或者,控制部可以在图像形成模式下对驱 动辊的转速进行控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打印机所具备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22]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机所具备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0023] 图3为表示对图1所示的打印机进行控制的电结构的框图。
[0024] 图4为表示能够由图1所示的打印机执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打印机所具备的内部结构的一个示例的 主视图。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1中,两端以卷筒状被卷绕在放卷轴20及收卷轴40上的一 张薄片S (卷筒纸)被张设在放卷轴20与收卷轴40之间,薄片S沿着以这种方式张设的输 送路径Pc,从放卷轴20朝向收卷轴40而被输送。换言之,输送路径Pc中的薄片S的两端 分别被卷绕成卷筒状从而形成放卷卷筒R20及收卷卷筒R40,薄片S以卷筒对卷筒的方式从 被轴支承在放卷轴20上的放卷卷筒R20朝向被轴支承在收卷轴40上的收卷卷筒R40而被 输送。
[0026] 并且,在打印机1中,对沿着该输送路径Pc而被输送的薄片S记录图像。薄片S 的种类被大致划分为纸类和薄膜类。如果列举具体例,则在纸类中具有优质纸、铸造纸、铜 版纸、涂布纸等,在薄膜类中具有合成纸、PET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PP (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概略而言,打印机1具备:放卷部2 (放卷 区域),其从放卷轴20放卷出薄片S ;处理部3 (处理区域),其在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薄片 S上记录图像;收卷部4 (收卷区域),其将通过处理部3而记录了图像的薄片S收卷至收卷 轴40。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薄片S的两面中记录有图像的一面称为表面,而将其相反 侧的一面称为背面。
[0027] 放卷部2具有卷住薄片S的端部的放卷轴20、和用于卷绕从放卷轴20放卷出的薄 片S的从动辊21。放卷轴20以使薄片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而卷住并支承薄片S的端 部。并且,放卷轴20通过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被卷绕在放卷轴20上的 薄片S经由从动棍21而向处理部3被放卷。另外,薄片S经由相对于放卷轴20拆装自如 的芯管22而被卷绕在放卷轴20上。因此,在放卷轴20的薄片S用尽时,能够将卷绕有卷 筒状的薄片S (放卷卷筒R20)的新的芯管22安装到放卷轴20上,从而更换放卷轴20上的 薄片S。
[0028] 处理部3为如下的构件,S卩,在通过压印滚筒30而对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薄片S 进行支承的同时,通过沿着压印滚筒30的外周面而配置的各个功能部51、52、61、62、63来 适宜地实施处理,从而在薄片S上记录图像。在该处理部3中,在压印滚筒30的两侧设置 有前驱动辊31和后驱动辊32,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被输送的薄片S被支承在压印 滚筒30上,并接受图像记录。
[0029] 前驱动辊31在外周面上具有通过喷镀而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并对从放卷部2放 卷出的薄片S从背面侧进行卷绕。并且,前驱动辊31通过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从而向输送路径Pc的下流侧输送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薄片S。另外,相对于前驱动辊31而 设置有夹持辊31η。该夹持辊31η以向前驱动辊31侧被施力的状态而与薄片S的表面抵 接,从而在夹持辊31η与前驱动辊31之间对薄片S进行夹持。由此,确保了前驱动辊31与 薄片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可靠地实施由前驱动辊31进行的薄片S的输送。
[0030] 压印滚筒30是通过图示省略的支承机构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而被支承的、例如具 有400[mm]直径的圆筒形状的滚筒,并对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被输送的薄片S从 背面侧进行卷绕。该压印滚筒30为,在受到与薄片S之间的摩擦力而在薄片S的输送方向 Ds上进行从动旋转的同时,从背面侧对薄片S进行支承的构件。另外,在处理部3中,设置 有使薄片S在向压印滚筒30进行卷绕的卷绕部的两侧折返的从动辊33、34。其中,从动辊 33在前驱动辊31与压印滚筒30之间卷绕薄片S的表面,从而使薄片S折返。另一方面,从 动辊34在压印滚筒30与后驱动辊32之间卷绕薄片S的表面,从而使薄片S折返。如此, 通过相对于压印滚筒30而在输送方向Ds上的上、下流侧分别使薄片S折返,从而能够将薄 片S向压印滚筒30进行卷绕的卷绕部的确保得较长。
[0031] 后驱动辊32在外周面上具有通过喷镀而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并对从压印滚筒 30经由从动辊34而被输送的薄片S从背面侧进行卷绕。并且,后驱动辊32通过向图1中 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向收卷部4输送薄片S。另外,相对于后驱动辊32而设置有 夹持辊32η。该夹持辊32η以在向后驱动辊32侧被施力的状态而与薄片S的表面抵接,从 而在夹持辊32η与后驱动辊32之间对薄片S进行夹持。由此,确保了后驱动辊32与薄片 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可靠地实施由后驱动辊32进行的薄片S的输送。
[0032] 如此,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被输送的薄片S被支承在压印滚筒30的外周 面上。并且,在处理部3中,为了对被支承在压印滚筒30上的薄片S的表面记录彩色图像, 而设置有多个与互不相同颜色相对应的记录头51。具体而言,与黄色、蓝绿色、品红色以及 黑色相对应的四个记录头51以该颜色的顺序而在输送方向Ds上排列。各个记录头51相 对于被卷绕在压印滚筒30上的薄片S的表面以隔开若干间隙的方式而对置,并以喷墨方式 从喷嘴喷出相对应的颜色的油墨(有色油墨)。并且,通过各个记录头51对朝向输送方向Ds 而被输送的薄片S喷出油墨,从而在薄片S的表面上形成了彩色图像。
[0033] 另外,作为油墨,可以使用通过照射紫外线(光)而发生固化的UV (ultraviolet : 紫外线)油墨(光固化型油墨)。因此,在处理部3中,为了使油墨固化并定影在薄片S上,而 设置有UV照射器61、62 (光照射部)。另外,该油墨固化被分为预固化与完全固化两个阶段 而执行。在多个记录头51的各个记录头之间,配置有预固化用的UV照射器61。即,UV照 射器61为,通过照射较弱的紫外线,从而以油墨的形状不会被破坏的程度而使油墨发生固 化(预固化)的构件,且并非使油墨完全固化的构件。另一方面,相对于多个记录头51而在 输送方向Ds上的下流侧,设置有完全固化用的UV照射器62。即,UV照射器62为,通过照 射与UV照射器61相比较强的紫外线,从而使油墨完全地固化(完全固化)的构件。
[0034] 如此,被配置在多个记录头51的各个记录头之间的UV照射器61使从输送方向Ds 上的上流侧的记录头51被喷出到薄片S上有色油墨进行预固化。因此,由一个记录头51 喷出到薄片S上的油墨,在到达在输送方向Ds上的下流侧与该一个记录头51邻接的记录 头51之前被预固化。由此,抑制了不同颜色的有色油墨混合在一起的混色的发生。在以这 种方式抑制了混色的状态下,多个记录头51喷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有色油墨,从而在薄片 S上形成彩色图像。并且,在与多个记录头51相比靠输送方向Ds上的下流侧的位置处,设 置有完全固化用的UV照射器62。因此,由多个记录头51而形成的彩色图像由UV照射器 62而被完全固化并定影在薄片S上。
[0035] 并且,相对于UV照射器62在输送方向Ds上的下流侧,设置有记录头52。该记录 头52相对于被卷绕在压印滚筒30上的薄片S的表面以隔开若干间隙的方式而对置,并从 喷嘴以喷墨方式向薄片S的表面喷出透明的UV油墨。即,还对通过与四种颜色的量相对应 的记录头51而形成的彩色图像喷出透明油墨。该透明油墨被喷出到彩色图像的整个表面 上,从而对彩色图像赋予光泽感或哑光感等的质感。另外,相对于记录头52而在输送方向 Ds上的下流侧设置有UV照射器63。该UV照射器63为,通过照射较强的紫外线,从而使记 录头52所喷出的透明油墨完全地固化(完全固化)的构件。由此,能够使透明油墨被定影于 薄片S的表面上。
[0036] 如此,在处理部3中,对被卷绕在压印滚筒30的外周部上的薄片S,适当地执行油 墨的喷出及固化,从而形成用透明油墨实施了涂布的彩色图像。并且,形成了该彩色图像的 薄片S通过后驱动辊32而向收卷部4被输送。
[0037] 收卷部4除了具有卷绕薄片S的端部的收卷轴40之外,还具有在收卷轴40和后 驱动辊32之间从背面侧卷绕薄片S的从动辊41。收卷轴40以使薄片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 状态,收卷并支承薄片S的端部。即,当收卷轴40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从后 驱动辊32被输送来的薄片S将经由从动辊41而被收卷到收卷轴40上。另外,薄片S通过 相对于收卷轴40拆装自如的芯管42而被收卷到收卷轴40上。因此,能够在被收卷到收卷 轴40上的薄片S (收卷卷筒R40)达到满卷时,将薄片S与芯管42 -起取出。
[0038]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机所具备的外观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在该图中,用虚线而仅用图示了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中的放卷轴20、收卷轴40、放卷卷筒 R20以及收卷卷筒R40。如该图所示。打印机1具备对图1所示的各个部分进行收纳的壳 体部件7 (外装部件)。壳体部件5由放卷罩72、处理罩73、收卷罩74构成,其中,所述放卷 罩72被设置在图2的左侧且主要覆盖放卷部2,所述处理罩73被设置在图2的中央且主要 覆盖处理部3,所述收卷罩74被设置在图2的右侧且主要覆盖收卷部4。
[0039] 放卷罩72对放卷轴20及放卷卷筒R20进行收纳。在放卷罩72的前侧,相对于放 卷轴20及放卷卷筒R20而开设有开口部721。并且,在放卷罩72的前侧,设置有对开口部 721进行开闭的放卷门723。因此,通过打开放卷门723,从而操作者能够接触放卷部2,并 执行对于放卷轴20而更换放卷卷筒R20等的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关闭放卷门723,从而能 够禁止操作者接触放卷部2。
[0040] 收卷罩74对收卷轴40及收卷卷筒R40进行收纳。在收卷罩74的前侧,相对于收 卷轴40及收卷卷筒R40而开设有开口部741。并且,在收卷罩74的前侧,设置有对开口部 741进行开闭的收卷门743。因此,通过打开收卷门743,从而操作者能够接触收卷部4,并 执行对于收卷轴40而更换收卷卷筒R40等的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关闭收卷门743,从而能 够禁止操作者接触收卷部4。
[0041] 以上为打印机1的装置结构的概要。接下来,对控制打印机1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对图1所示的打印机进行控制的电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在打印 机1中,设置有对打印机1的各个部分进行控制的打印机控制部200。具体而言,打印机控 制部200为,由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及存储器构成的计算机。
[0042] 在打印机1中,作为操作者与打印机控制部200之间的接口,而设置有由由液晶显 示器等构成的监视器210、由键盘或鼠标等构成的操作部220。在监视器210中,除了显示有 印刷对象的图像之外还显示有菜单画面。因此,操作者通过在确认监视器210的同时对操 作部220进行操作,从而能够从菜单画面中打开印刷设置画面,并设定印刷介质的种类、印 刷介质的尺寸、印刷品质等各种印刷条件。并且,操作者能够经由监视器210或操作部220 而对打印机控制部200实施如下操作,S卩,指示图像形成的执行的输入、通知实施放卷卷筒 R20或收卷卷筒R40等的更换操作的信息等。另外,与操作者之间的接口的具体结构能够进 行各种改变,例如也可以使用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以作为监视器210,并由该监视器210的 触摸面板来构成操作部220。并且,根据来自操作者的输入,打印机控制部200以如下所示 的方式对打印机1的各个部分进行控制。
[0043] 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薄片S的输送,而对成形成彩色图像的各个记录头51的油 墨喷出时刻进行控制。具体而言,该油墨喷出时刻的控制根据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检测 值)而执行,所述滚筒编码器E30被安装在压印滚筒30的旋转轴上,并对压印滚筒30的旋 转位置进行检测。即,由于压印滚筒30随着薄片S的输送而进行从动旋转,因此只要参照 对压印滚筒30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的滚筒编码器E330的输出,便能够掌握薄片S的输送 位置。因此,打印机控制部200通过根据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而生成pts (printtiming signal :印刷时刻信号)信号,并基于该pts信号而对各个记录头51的油墨喷出时刻进行 控制,从而使各个记录头51所喷出的油墨喷落于被输送的薄片S的目标位置上,由此形成 彩色图像。
[0044] 另外,记录头52喷出透明油墨的时刻也同样基于滚筒编码器E30的输出而被打印 机控制部200控制。由此,能够向通过多个记录头51而形成的彩色图像准确地喷出透明油 墨。并且,UV照射器61、62、63的点亮及熄灭的时刻以及照射光量也通过打印机控制部200 而被控制。
[0045] 打印机控制部200还对图2所示的放卷门723及收卷门743的锁止状态进行控制。 艮P,在放卷罩72上,设置有执行放卷门723的锁闭及解锁的放卷门锁止机构725。因此,将 关闭的放卷门723打开的动作在放卷门锁止机构725锁闭放卷门723的期间内被禁止,而 仅在放卷门锁止机构725将放卷门723解锁了的期间内能够实施。而且,放卷门723的锁 闭及解锁是通过打印机控制部200对放卷门锁止机构725进行控制而执行的。同样,在收 卷罩74上,设置有执行收卷门743的锁闭及解锁的收卷门锁止机构745。因此,打开关闭收 卷门743的动作在收卷门锁止机构745锁闭了收卷门743的期间内被禁止,而仅在收卷门 锁止机构745将收卷门743解锁了的期间内能够实施。而且,收卷门743的锁闭及解锁是 通过打印机控制部200对收卷门锁止机构745进行控制而执行的。
[0046] 并且,打印机控制部200承担对使用图1而详细叙述的薄片S的输送进行控制的 功能。即,构成薄片输送系统的部件中的放卷轴20、前驱动辊31、后驱动辊32及收卷轴40 上分别连接有电机。并且,打印机控制部200在使这些电机进行旋转的同时,对各个电机的 速度或转矩进行控制,从而对薄片S的输送进行控制。该薄片S的输送控制的详细情况如 下。
[0047] 打印机控制部200使对放卷轴20进行驱动的放卷电机M20进行旋转,从而从放卷 轴20向前驱动辊31供给薄片S。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对放卷电机M20的转矩进行控 制,以对从放卷轴20到前驱动辊31之间的薄片S的张力(输出张力Ta)进行调节。即,在 被配置于放卷轴20与前驱动辊31之间的从动辊21上,安装有对放卷张力ta进行检测的 张力传感器S21。该张力传感器S21例如可以由对从薄片S受到的力进行检测的测力单元 构成。并且,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张力传感器S21的检测结果,而对放卷电机M20的转矩 进行反馈控制,从而对薄片S的输出张力Ta进行调节。
[0048] 另外,打印机控制部200使对前驱动辊31进行驱动的前驱动电机M31、和对后驱动 辊32进行驱动的后驱动电机M32进行旋转。由此,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薄片S从处理部3 解锁了。此时,对前驱动电机M31执行速度控制,而对后驱动电机M32执行转矩控制。艮P, 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前驱动电机M31的编码器输出,而将前驱动电机M31的转速调节为 固定。由此,薄片S通过前驱动辊31而以固定速度被输送。
[0049] 另一方面,打印机控制部200对后驱动电机M32的转矩进行控制,从而对从前驱动 辊31到后驱动辊32之间的薄片S的张力(处理张力Tb)进行调节。即,在被配置于压印 滚筒30与后驱动辊32之间的从动辊34上,安装有对处理张力Tb进行检测的张力传感器 S34。该张力传感器S34例如可以由对从薄片S受到的力进行检测的测力单元构成。并且, 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张力传感器S34的检测结果,而对后驱动电机M32的转矩进行反馈 控制,从而对薄片S的处理张力Tb进行调节。
[0050] 另外,打印机控制部200使对收卷轴40进行驱动的收卷电机M40进行旋转,从而 将后驱动辊32所输送的薄片S收卷至收卷轴40上。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对收卷电机 M40的转矩进行控制,从而对从后驱动辊32到收卷轴40之间的薄片S的张力(收卷张力Tc) 进行调节。即,在被配置于后驱动辊32与收卷轴40之间的从动辊41上,安装有对收卷张 力Tc进行检测的张力传感器S41。该张力传感器S41例如可以由对从薄片S受到的力进行 检测的测力单元构成。并且,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张力传感器S41的检测结果,而对收卷 电机M40的转矩进行反馈控制,从而对薄片S的收卷张力Tc进行调节。
[0051] 图4为,表示能够由图1所示的打印机执行的动作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具体而 言,例示了打印机控制部200从待机状态起执行图像形成模式或卷筒更换模式的情况。艮口, 打印机控制部200在待机状态下,确认有无表示执行图像形成模式的指示的输入、或表示 执行卷筒更换的指示的输入(步骤S10US102)。并且,在存在任意一种输入时,打印机控制 部200执行该模式。另外,在待机状态下,放卷门723及收卷门743均被关闭并锁闭。
[0052] 在步骤S101中,确认是否存在由操作者通过监视器210或操作部220而实施的指 示执行图像形成模式的输入。并且,在存在指示了执行图像形成模式的输入时(在步骤S101 中为"是"时),依次执行步骤S103?S105。具体而言,在步骤S103中,开始实施薄片S的 输送。该薄片输送是在放卷部2、处理部3及收卷部4的各个部分处对薄片S施加预定的张 力Ta、Tb、Tc的同时而被执行的。特别是,在处理部3中被施加于薄片S上的处理张力Tb 被设定为,较大的图像形成用张力Th。由此,能够使薄片S紧密地贴合于压印滚筒30上,从 而在通过压印滚筒30而稳定地对于薄片S进行支承的状态下,执行对薄片S的图像形成。
[0053] 当在步骤S103中被开始实施的薄片S的输送速度稳定为预定的图像形成用的输 送速度时,执行步骤S104的图像形成模式,记录头51、52及UV照射器61?63通过以上述 要领进行动作从而实施图像形成。并且,当步骤S104的图像形成模式完成时,在步骤S105 中停止薄片S的输送。此时,被施加于停止后的薄片S上的各个张力Ta、Tb、Tc,与在执行 图像形成模式的过程中被施加于薄片S上的各个张力Ta、Tb、Tc相等。因此,在待机状态 下,被施加于薄片S上的处理张力Tb成为图像形成用张力Th。当步骤S103?S105结束 时,打印机控制部200返回到待机状态(步骤S101、S102)。另外,在执行步骤S103?S105 的过程中,放卷门723及收卷门743均被关闭并锁闭。
[0054] 当在步骤S101中判断为,不存在指示执行图像形成模式的输入时(判断为"否" 时),进入至步骤S102,并确认是否存在由操作者经由监视器210或操作部220而实施的指 示执行卷筒更换模式的输入。在不存在指示执行卷筒更换模式的输入时(在步骤S102中为 "否"时),打印机控制部200返回到步骤S101,成为待机状态。
[0055] 另一方面,当存在指示执行卷筒更换模式时(在步骤S102中为"是"时),打印机控 制部200执行步骤S106?S109中的卷筒更换模式。即,操作者通过实施该输入,从而能够 向打印机控制部200通知实施放卷卷筒R20或收卷卷筒R40的更换的信息。并且,通过接 受到该通知的打印机控制部200执行卷筒更换模式,从而进行用于更换放卷卷筒R20或收 卷卷筒R40的准备。
[0056] 另外,操作者能够指示如下信息,S卩,指定放卷卷筒R20及收卷卷筒R40中成为 更换对象的卷筒并且实施卷筒更换。对此,对于接受该指示而执行的一系列动作(步骤 S106?S115)而言,即使卷筒R20、R40之间动作对象不同,所述动作也基本上相同。因此, 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对操作者通知了更换放卷卷筒R20的情况进行详细叙述之后,对操作 者通知更换收卷卷筒R40的情况仅叙述要点。
[0057] 在步骤S106中,处理张力Tb从图像形成用张力Th被变更为介质拆卸用张力T1。 该介质拆卸用张力T1被设定为,小于图像形成用张力Th而大于0的值(Th > T1 > 0)。通 过将这种介质拆卸用张力T1施加于处理部3的薄片S,从而能够在使薄片S紧贴在压印滚 筒30上的同时,将薄片S的处理张力Tb抑制得较低。在步骤S107中,停止放卷电机M20 的输出。由此,放卷电机M20对放卷轴20施加的转矩消失(变为0),从而输出张力Ta被解 除(Ta = 0)。另外,即使在解除了输出张力Ta后,在处理部3的薄片S上也继续施加有被 设定为介质拆卸用张力T1的处理张力Tb。并且,继在步骤S108中切断放卷电机M20的励 磁之后,在步骤S109中解除放卷门723的锁闭(S卩,开锁)。如此,当卷筒更换模式完成时, 操作者能够打开放卷门723,从而接触放卷部2。
[0058] 即,在步骤S110中,操作者接触放卷部2的放卷轴20,将薄片S从放卷轴20上拆 下,并将新的放卷卷筒R20安装于放卷轴20上。另外,操作者将从放卷轴20上拆下的薄片 S的端部连接至新安装到放卷轴20上的放卷卷筒R20的端部,之后,关闭放卷门723。如 此,被支承在放卷轴20上的放卷卷筒R20的更换完成。在后续的步骤S111中,操作者通过 监视器210或操作部220而向打印机控制部200实施表示完成了放卷卷筒R20的更换的输 入。
[0059] 当打印机控制部200从操作者处接收到表示卷筒更换完成的输入时,在步骤S112 中将放卷门723锁止(S卩,锁闭),之后,在步骤S113中对放卷电机M20进行励磁。在后续的 步骤S114中,开始实施放卷电机M20的输出,从而在放卷部2的薄片S上施加处理张力Ta。 此时的输出张力Ta的大小与图像形成模式下的输出张力Ta相同。并且,打印机控制部200 将处理张力Tb从介质拆卸用张力T1变更为图像形成用Th (步骤S115),并返回到待机状 态。
[0060] 以上为操作者通知更换放卷卷筒R20时的步骤S106?S115的内容。如上所述, 操作者通知更换收卷卷筒R40时的步骤S106?S115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即,在步骤S106 中处理张力Tb被减少为介质拆卸用张力T1后,在步骤S107中停止收卷电机M40的输出, 从而卷绕张力Tc被解除。并且,收卷电机M40的励磁(步骤S108)被切断,且收卷门743被 开锁(步骤S109)。如此,执行了卷筒更换模式。
[0061] 当卷筒更换模式完成,能够接触收卷部3时,在步骤S110中操作者将收卷卷筒R40 从收卷轴40上拆下,并将从处理部3中拉出的薄片S的端部以卷筒状的方式安装在收卷 轴40上,之后关闭收卷门743。接下来,当操作者实施表示完成了卷筒更换的输入时(步骤 S111),收卷门743被锁闭(步骤S112 ),且卷绕电机M40被励磁(步骤S113)。并且,开始实施 卷绕电机M40的输出,并将与图像形成时相同的卷绕张力Tc施加到收卷部4的薄片S上(步 骤S114)。最后,打印机控制部200将处理张力Tb增加到图像形成用张力Th(步骤S115), 并返回到待机状态。
[0062]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在放卷部2的薄片S上施加有 张力Ta的同时,在处理部3的薄片S上施加有图像形成用张力Th的状态下,使记录头51、 52在被支承于打印机滚筒30上的薄片S上实施图像形成。此时,图像形成用张力Th并非 仅由前驱动辊31的转矩生成,放卷轴20的转矩也辅助生成图像形成用张力Th。即,前驱动 辊31与放卷轴20的转矩协作以抵抗后驱动辊32及收卷轴40的转矩,从而将图像形成用 张力Th施加到薄片S上。其结果为,无需对前驱动辊31施加那么大的转矩,便能够对被支 承在压印滚筒30上的薄片S施加较大的图像形成用张力Th,从而能够实施良好的图像形 成。
[006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能够在对处理部3的薄片S施加小于图像形成 用张力Th的介质拆卸用张力T1的同时,在使薄片S停止的状态下解除放卷部2的薄片S 的张力(卷筒更换模式)。在该卷筒更换模式中,在处理部3的薄片S上施加有比较小的介 质拆卸用张力T1的状态下,执行放卷部2中的薄片S上的张力的解除。因此,在解除放卷 部2中的薄片S上的张力时,前驱动辊31应当抵抗的张力为,与图像形成用张力Th相比而 较小的介质拆卸用张力T1。因此,即使在随着放卷部2中的张力解除而使前驱动辊31失去 来自放卷轴20的辅助的情况下,前驱动辊3也能够抵抗施加于压印滚筒30上的薄片S的 张力(介质拆卸用张力T1),从而抑制薄片S的偏移。
[006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在收卷部4的薄片S上施加有收卷张力Tc的 同时,处理部3的薄片S上施加有图像形成用张力Th的状态下,使记录头51、52在被支承 于压印滚筒30上的薄片S上实施图像形成。此时,图像形成用张力Th并非仅由后驱动辊 32的转矩生成,收卷轴4的转矩也辅助生成图像形成用张力Th。即,通过后驱动辊32与收 卷轴40的转矩协作以抵抗前驱动辊31及放卷轴20的转矩,从而将图像形成用张力Th施 加于薄片S上。其结果为,无需对后驱动辊32施加那么大的转矩,便能够对被支承在压印 滚筒30上的薄片S施加较大的图像形成用张力Th,从而能够实施良好的图像形成。
[006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能够在对处理部3的薄片S施加小于图像形成 用张力Th的介质拆卸用张力T1的同时,在使薄片S停止的状态下解除收卷部4的薄片S 上的张力(卷筒更换模式)。在该卷筒更换模式中,在处理部3的薄片S上施加有比较小的 介质拆卸用张力T1的状态下,执行收卷部4中的薄片S上的张力的解除。因此,在解除收 卷部4中的薄片S上的张力时,后驱动辊32应当抵抗的张力为,与图像形成用张力Th相比 而较小的介质拆卸用张力T1。因此,即使在随着收卷部4中的张力解除而使后驱动辊32失 去来自收卷轴40的辅助的情况下,后驱动辊32也能够抵抗被施加于压印滚筒30上的薄片 上的张力(介质拆卸用张力T1),从而抑制薄片S的偏移。
[006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在实施图像形成时,对被支承在压 印滚筒30上的薄片S施加较大的图像形成用张力Th,从而能够执行良好的图像形成。另一 方面,在将薄片S从旋转轴20、40上拆下时,通过执行卷筒更换模式,从而能够在抑制伴随 薄片S的张力解除而产生的薄片S的偏移的同时,执行薄片S的拆卸。其结果为,能够在对 被压印滚筒30支承的薄片S施加图像形成用张力Th从而实现良好的图像形成的同时,抑 制从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薄片S进行支承的旋转轴20、40上拆卸薄片S时的偏移。
[006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卷筒更换模式的过程中,在解除成为卷筒更换的对 象的放卷部2或收卷部4的薄片S上的张力Ta、Tc之前,门723、743被闭锁。并且,在解除 张力Ta、Tc之后,解除门723、743的锁闭。在这种结构中,能够禁止操作者接触张力被解除 前的薄片S。因此,例如能够防止操作者欲强行从转轴20、40上拆卸张力解除前的薄片S而 损坏薄片S或旋转轴20、40的情况。
[006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图像形成模式的过程中,门723、743被锁闭。在这 种结构中,禁止操作者接触接受图像形成的薄片S。因此,例如能够防止操作者误接触图像 形成中的薄片S而扰乱薄片S的图像形成的情况。
[006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设置有接受来自操作者的输入的监视器210或 操作部220。并且,当监视器210或操作部220接受到操作者指示执行介质拆卸模式的输入 时,执行介质拆卸模式。在这种结构中,能够在与操作者执行薄片S的拆卸相对应的适当的 时刻执行介质拆卸模式,以实施薄片S的张力解除。因此,提高了操作者的操作性。
[007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介质拆卸模式后,当监视器210或操作部220接收 到表示结束对于旋转轴20、40的薄片S的更换的输入时,对薄片S施加有张力Ta、Tc。由 此,例如,在操作者结束将旧的薄片S从旋转轴20、40上拆下并将新的薄片S安装到旋转轴 20、40上的更换操作时,能够迅速地对薄片S施加张力Ta、Tc,从而能够为之后执行的图像 形成做准备。
[007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了介质拆卸模式后,当监视器210或操作部220接 收到表示对于旋转轴20、40的薄片S的更换已结束的输入时,对处理部3的薄片S施加图 像形成用张力Th。由此,例如,在操作者结束了将旧的薄片S从旋转轴20、40上拆下并将新 的薄片S安装到旋转轴20、40上等的更换操作时,能够迅速地对处理部3的薄片S施加图 像形成用张力Th,从而能够为之后执行的图像形成作准备。
[0072]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 示例,薄片S相当于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压印滚筒30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 部件"的一个示例,记录头51、52相当于本发明的"头"的一个示例,处理部3相当于本发明 的"第二区域",打印机控制部200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部"的一个示例,壳体部件5相当 于本发明的"外装部件"的一个示例,放卷门723或收卷门743相当于本发明的"开闭门"的 一个示例,开口部721或开口部741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口部"的一个示例,放卷门锁止机 构725或收卷门锁止机构745相当于本发明的"锁止机构"的一个示例,监视器210与操作 部220协作作为本发明的"输入部"而发挥功能。
[0073] 另外,步骤S104中的图像形成模式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模式"的一个示例, 步骤S106?S109中的卷筒更换模式相当于本发明的"介质拆卸模式"的一个示例,图像形 成用张力Th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用张力"的一个示例,介质拆卸用张力T1相当于本 发明的"介质拆卸用张力"的一个示例。并且,在更换放卷卷筒R20时,放卷轴20相当于本 发明的"旋转轴",前驱动辊31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辊"的一个示例,后驱动辊32与收卷 轴40协作作为本发明的"保持部"而发挥功能,放卷部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区域"。在 更换收卷卷筒R40时,收卷轴40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轴"的一个示例,后驱动辊32相当 于本发明的"驱动辊"的一个示例,前驱动辊31及放卷轴20协作作为本发明的"保持部"而 发挥功能,收卷部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区域"。
[0074]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上述实 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如下的打印机1中 的情况,所述打印机1在图像形成模式下,通过在对前驱动辊31的转速进行控制的同时对 后驱动辊32的转矩进行控制,从而实施薄片S的输送。但是,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如下 的打印机1中,所述打印机1在图像形成模式下,通过在对前驱动辊31的转矩进行控制的 同时对后驱动辊32的转速进行控制,从而实施薄片S的输送。
[007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待机状态下的处理张力Tb被设定为图像形成用张力Th。但 是,待机状态下的处理张力Tb的具体设定值并不限定于此。因此,也可以将待机状态下的 处理张力Tb设定为介质拆卸用张力T1,也可以将其设定为小于图像形成用张力Th而大于 介质拆卸用张力T1的值,也可以将其设定为小于介质拆卸用张力T1的值。
[007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待机状态下的张力Ta、Tc设定为与图像形成模式下 的张力Ta、Tc相同。但是,也可以使待机状态下的张力Ta、Tc大于或小于图像形成模式下 的张力Ta、Tc。
[0077]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被构成为,操作者从卷筒R20、R40中指定成为更换 对象的卷筒,并向打印机控制部200指示执行卷筒更换模式。但是,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 打印机1,即,在不指定成为更换对象的卷筒的情况下,对打印机控制部200指示执行卷筒 更换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对放卷部2及收卷部4双方执行步骤 S106?S109中的卷筒更换模式,从而无论操作者欲更换卷筒R20、R40中的哪一个,都能够 在抑制薄片S的偏移的同时执行张力解除。
[0078] 另外,执行放卷门723、收卷门743的开闭、锁闭、开锁等的时刻并不限定于上述的 示例,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另外,对于不具有放卷门723或收卷门743的锁止机构的简 单的打印机1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0079] 另外,在卷筒更换模式下切断放卷电机M20或收卷电机M40的激励的结构也并不 是必须的结构。因此,也可以在保持对放卷电机M20或收卷电机M40进行励磁的情况下,结 束卷筒更换模式。
[0080] 符号说明
[0081] 1打印机;S薄片;2放卷部;20放卷轴;R20放卷卷筒;3处理部;30压印滚筒;31 前驱动辊;32后驱动辊;4收卷部;40收卷轴;51记录头;52记录头;7壳体部件;721开口 部;723放卷门;741开口部;743收卷门。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轴,其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记录介质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进行保持; 支承部件,其对从被卷绕成卷筒状的部分中放出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支承; 头,其以与所述支承部件对置的方式在被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实 施图像形成; 驱动辊,其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卷绕所述记录介质; 保持部,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而在所述驱动辊的相反侧卷绕并保持所述记录介质; 控制部,其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通过向所述旋转轴及所述驱动辊施加的转矩而对 位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驱动辊之间的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并且通过向所 述驱动辊及所述保持部施加的转矩而对位于所述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二区域 内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所述控制部选择性地执行图像形成模式和介质拆卸模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模式为, 在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的同时对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 施加图像形成用张力,并使所述头执行所述图像形成,所述介质拆卸模式为,在对所述第二 区域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小于所述图像形成用张力的介质拆卸用张力的同时,在使所述记 录介质停止的状态下解除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张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还具备: 外装部件,其对所述旋转轴进行收纳; 开闭门,其对相对于所述旋转轴而开口并被设在所述外装部件上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锁止机构,其对所述开闭门进行锁止,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所述锁止机构进行控制,即,在执行所述介质拆卸模式的过 程中,在解除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张力之前锁止所述开闭门,并在解除了 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张力之后解除所述开闭门的锁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对所述锁止机构进行控制,即,在执行所述图像形成模式的过 程中锁止所述开闭门。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还具备输入部,所述输入部接收来自操作者的输入, 当所述输入部接收到指示了执行所述介质拆卸模式的输入时,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介 质拆卸模式。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了所述介质拆卸模式后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当所述输入部接 收到表示针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更换已结束的输入时,对所述第一区域内的 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了所述介质拆卸模式后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当所述输入部接 收到表示针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更换已结束的输入时,对所述第二区域内的 所述记录介质施加所述图像形成用张力。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图像形成模式中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在从所述旋转轴中放卷 出所述记录介质的同时,从所述驱动辊朝向所述保持部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8. 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图像形成模式中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在向所述旋转轴卷绕所 述记录介质的同时,从所述保持部朝向所述驱动辊而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图像形成模式下,对所述驱动辊的转矩进行控制。
10. 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图像形成模式下,对所述驱动辊的转速进行控制。
11. 一种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为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将 被卷绕成卷筒状的记录介质以拆卸自如的方式保持在旋转轴上,并且通过与支承部件对置 的头,而相对于从被卷绕成卷筒状的部分中放出并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所述记录介 质实施图像形成, 所述记录介质的张力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通过对旋转轴及驱动辊施加的转矩,而对位于所述驱动辊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第一区 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张力,并且通过对保持部和所述驱动辊施加的转矩,而对位于所 述支承部件支承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二区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图像形成用张力的工序, 其中,所述驱动辊为,在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卷绕所述记录介质的构件,所述保 持部为,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而在所述驱动辊的相反侧卷绕并保持所述记录介质的构件; 在对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小于所述图像形成用张力的介质拆卸用张 力的同时,在使所述记录介质停止的状态下解除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张力 的工序。
【文档编号】B41J15/04GK104057727SQ201410105872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1日
【发明者】大场将史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