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装置及描绘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484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描绘装置及描绘装置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以在2015年6月26日提出申请的第2015-128207号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并对其主张优先权,并且该原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描绘装置及描绘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例如根据日本特开2000-194838号公报,提出了在对手指的指甲描绘美甲图案的描绘装置中保持待描绘的指甲的手指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0-194838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锁定手指用的托架的美甲装置。托架具有放置手指的操作部、和与该操作部的移动联动的一对叶片状的支撑部件,使用者将手指放置在操作部上,在操作部向下方移动时,一对支撑部件的间隔狭小,由此利用一对支撑部件保持被放置在操作部上的手指。

但是,专利文献1的托架是用于使操作部和支撑部件等进行动作而机械地保持手指的部件,因而构造复杂,并且也没有考虑到良好地保持手指。

因此,关于柔软地接触手指的部件研究了如下的构造:在被插入到手指插入部的手指的指肚侧(下侧)配置缓冲部件和弹簧,利用缓冲部件和弹簧的反作用力,将手指的指甲侧(上侧)的指甲以外的部分推压至手指插入部的上壁,由此抑制手指的移动。但是,这种构造存在手指容易在其左右方向移动、而不能在指甲上描绘美丽的美甲图案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描绘装置及描绘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抑制被插入到手指插入部的手指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可靠地保持手指,在指甲上描绘美丽的美甲图案。

本发明能够根据以下的构成要素进行理解。

本发明的描绘装置,具有:插入部,供具有形成描绘对象面的指甲的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插入,并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使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前端部的整体露出,该前端部包括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所述指甲所在的区域;以及保持部,配置在所述插入部内,抑制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移动,所述保持部具有:第1按压部,配置在与插入到所述插入部内的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所述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侧面对置的位置,按压所述一侧的侧面;以及第2按压部,配置在与插入到所述插入部内的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所述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侧面对置的位置,按压所述另一侧的侧面。

本发明的描绘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描绘装置具有:插入部,供具有形成描绘对象面的指甲的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插入,并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使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前端部的整体露出,该前端部包括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所述指甲所在的区域;以及保持部,配置在所述插入部内,抑制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移动,所述保持部具有:第1按压部,配置在与插入到所述插入部内的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所述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侧面对置的位置,按压所述一侧的侧面;以及第2按压部,配置在与所述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侧面对置的位置,按压所述另一侧的侧面,在所述描绘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向所述第1按压部及所述第2按压部供给流体,所述第1按压部及所述第2按压部鼓起,由此按压插入到所述插入部内的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两个侧面,抑制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移动,在被抑制了移动的所述手的手指或者脚的脚趾的指甲上进行描绘,在所述描绘后,从所述第1按压部及所述第2按压部将所述流体排出,所述第1按压部及所述第2按压部萎缩,由此解除所述按压并解除所述抑制。

根据本发明提供描绘装置及描绘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抑制被插入到手指插入部的手指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可靠地保持手指,在指甲上描绘美丽的美甲图案。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说明,并在后面的描述中更加清楚,或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被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各个要件或其组合来理解及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上面的概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相结合,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绘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中沿A-A线切断框体进行观察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第1手指插入部周边的构造的俯视图,是表示手指保持部萎缩的状态的图。

图4是沿图3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流体给排单元的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第1手指插入部周边的构造的俯视图,是表示手指保持部鼓起的状态的图。

图7是沿图6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手指保持部的第1变形例的图,是手指保持部的展开图。

图9是具有图8所示的手指保持部的、第1手指插入部周边的构造的俯视图,是表示手指保持部萎缩的状态的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手指保持部的第2变形例的图,是手指保持部的展开图。

图12是图11的E向的向视图,是说明弯折预定部的弯曲角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的整体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

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描绘装置将手的手指的指甲的表面作为描绘对象面,在其上进行描绘的情况,但本发明的描绘对象面不限于手的手指的指甲的表面,例如也可以将脚的脚趾的指甲的表面作为描绘对象面。

(描绘装置的整体结构)

根据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描绘装置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描绘装置10具有描绘功能,是在人的手指12的指甲11上描绘美甲图案的装置。描绘装置10具有箱状的框体20,在该框体20的上表面(顶板)设有显示部21和操作部22。并且,第1手指插入部23的插入口23a在框体20的正面部20a的下部中央开口,第2手指插入部25的插入口25a在该第1手指插入部23的下侧开口。该第2手指插入部25形成为从框体20的正面部20a朝向手指12的插入方向的里侧,并且作为在一只手的描绘中的手指12以外的手指插入的空间,是相对于框体20的内部空间而隔开(不连通)的空间。

如图2所示,在框体20内的下部设有手指放置台26,在手指放置台26的上表面设有手指保持壳30。手指保持壳30的内部空间是形成第1手指插入部23用的空间,手指保持部60配置在该空间中。

固定板17能够沿装置宽度方向及装置进深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框体20内。在该固定板17的左右一侧(在该例中是左侧)固定有描绘部14,描绘部14具有笔式绘图部13和喷墨部15,在左右另一侧(在该例中是右侧)固定有烘干机50,烘干机50利用热风使被涂覆在指甲11上的油墨干燥。另外,在描绘部14和烘干机50之间设有用于识别指甲11的位置和形状的图像取得部16。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使笔式绘图部13在手指保持壳30的开口部32(后述)的正上方移动时的装置的内部。

笔式绘图部13具有在指甲11上进行描绘的笔13a,能够与固定板17一体地沿装置宽度方向及装置进深方向移动,而且能够通过步进电机等驱动单元13b进行升降。笔式绘图部13在手指保持壳30的开口部32的正上方移动,然后利用为了与指甲11的表面接触而下降的笔13a的笔尖在指甲11的表面上描绘例如基底。

喷墨部15具有喷墨头15a和喷墨墨盒15b,通过喷墨头15a在指甲11进行美甲图案的印刷。喷墨部15能够与固定板17一体地沿装置宽度方向及装置进深方向移动,在手指保持壳30的开口部32的正上方移动,通过喷墨头15a在指甲11的表面上描绘期望的图案。

如图3所示,手指保持壳30被固定在手指放置台26上(参照图2),在其内部设有抑制手指的移动的手指保持部60。

手指保持壳30具有:下壁33,被固定于手指放置台26(参照图2)的上表面;左右的侧壁36L、36R,分别从该下壁33的左右两端部向上方形成于上方;上壁37,在手指插入方向近前侧(以下简称为“近前侧”)连接左右的侧壁36L、36R的上端部;里壁38,连接左右的侧壁36L、36R的手指插入方向里侧(以下简称为“里侧”)的端部;指甲放置台41,沿着里壁38的内表面竖立设置,用于放置指甲11的前端侧的指甲尖部11a。另外,在手指保持壳30的里侧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32,用于使包括所插入的手指12的指甲11所在区域的前端部整体露出于上方。在图3中示出了能够通过开口部32从上方看见插入到手指保持壳30的第1手指插入部23的手指12的指甲11的状态。另外,手指12的前端部也可以包括从手指12的前端到手指12的DIP关节附近。

如图4所示,下壁33在其近前侧的内表面具有向下方凹陷的下侧收纳部33a。在该下侧收纳部33a的中央部设有贯通孔33b。各侧壁36L、36R在其里侧的内表面具有向侧方凹陷的侧面收纳部36a。在该侧面收纳部36a的中央部设有贯通孔36b。

手指保持部60具有被配置在第1手指插入部23内的下侧的手指按压部(以下称为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第3手指按压部))、被配置在第1手指插入部23内的左侧面侧的手指按压部(以下称为左侧手指按压部61L(第1手指按压部或者第2手指按压部))、被配置在第1手指插入部23内的右侧面侧的手指按压部(以下称为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第2手指按压部或者第1手指按压部))(参照图3)。

手指保持部60通过向3个手指按压部(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供给例如空气、惰性气体等流体,按压手指12的下侧及两侧面侧以抑制手指12的移动,另一方面,通过将所供给的流体排出,能够解除按压。

(手指保持部的结构)

下面,说明手指保持部60的各部分的结构及对指保持部60进行流体供给和排气的流体给排单元70的结构。

如图4所示,下侧手指按压部61D是将片材形成为袋状的部分,例如外形形成为四方形状。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在手指插入方向上,其里侧的端部61D1位于比开口部32的近前的缘部32a靠里侧的位置,近前侧的端部61D2位于手指保持壳30的近前侧的敞开部42附近。在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下侧设有管状的流体给排部62。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在不使用时(在鼓起前的萎缩的扁平状态下)被收纳在下侧收纳部33a中,通过以包围流体给排部62的方式配置的粘接部件63(例如双面胶)被粘接在下侧收纳部33a中。该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流体给排部62插入到下侧收纳部33a的贯通孔33b中,流体给排部62与连接流体给排单元70(后述)的软管65连接。

返回到图3。如图3所示,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和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分别是将片材形成为袋状的部分,例如外形形成为四方形状。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和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在手指插入方向上,其里侧的端部61L1、61R1位于里壁38附近,近前侧的端部61L2、61R2俯视观察位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里侧的端部附近。在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和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外侧的侧面设有管状的流体给排部62。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和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在不使用时(在鼓起前的萎缩的扁平状态下)被收纳在左右的侧面收纳部36a中,通过以包围流体给排部62的方式配置的粘接部件63(例如双面胶)被粘接在侧面收纳部36a中。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和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流体给排部62插入到侧面收纳部36a的贯通孔36b中,并与连接流体给排单元70的软管65连接。

另外,如图4所示,侧面收纳部36a配置在侧壁36L、36R的靠上部部分,由此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和右侧手指按压部61R位于使其中央部分比第1手指插入部23内的上下方向宽度W的一半部分靠上侧的位置。即,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和右侧手指按压部61R位于使其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C1比第1手指插入部23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C2靠上侧的位置。

并且,这样构成的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和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至少位于里侧的部分,位于比下侧手指按压部61D靠里侧的位置。在该例中,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和右侧手指按压部61R整体或者大致整体比下侧手指按压部61D靠里侧配置。

另外,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构成材料能够使用例如聚氨酯、尼龙等各种树脂材料,并且也能够使用具有伸缩性的丁腈橡胶、丙烯橡胶、硅酮橡胶、天然橡胶等橡胶类材料。并且,通过用具有伸缩性的布等覆盖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表面,手指12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表面接触时的皮肤触感良好。

如图5所示,流体给排单元70具有:泵71(例如气泵),用于向手指保持部60(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送入流体使鼓起;压力传感器72,测定手指保持部60内的气压;排气阀73(例如电磁阀),在使手指保持部60鼓起时闭合,在使手指保持部60萎缩时断开并排气;和分流部75,连接在手指保持部60和泵71之间,使流路分支而朝向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分流部75,使针对手指保持部60(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流体给排单元70共用化,但也可以准备具有泵71、排气阀73及压力传感器72的3个流体给排单元70,分别设置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用、左侧手指按压部61L用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用的流体给排单元70。

(手指保持部的动作)

下面,根据图6、图7说明手指保持部60的动作。

如图6及图7所示,将手指12插入第1手指插入部23,在指甲尖部11a被放置在指甲放置台41上的状态下,首先对排气阀73(参照图5)通电,使排气阀73闭合。然后,对泵71(参照图5)通电,同时在压力传感器72(参照图5)测定压力,并将流体通过分流部75(参照图5)和软管65送入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对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内部加压使鼓起,一直到达到期望的压力为止。在达到期望的压力时使泵71停止,并且在下降至期望的压力以下时再次驱动泵71使送入流体并达到期望的压力,由此以期望的压力维持使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鼓起到大致一定程度的状态。

下侧手指按压部61D通过以期望的压力鼓起到一定程度来进行按压,将手指12的下侧的根侧部分顶起来,将手指12的上侧的指甲11以外的部分推压至上壁37的内表面,抑制手指1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参照图7)。另一方面,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通过以期望的压力鼓起到大致一定程度进行按压,使与手指12的前端侧的左右两侧面接触而从左右两侧夹持手指12的前端侧,抑制手指12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参照图6)。优选的是,在指甲尖部11a被放置在指甲放置台41上的状态下,在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这三点以将包括手指12的DIP关节的区域夹在中间的方式进行按压,由此能够抑制最容易移动的手指12的DIP关节的移动及手指12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所有移动。

此时,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位于使其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C1比第1手指插入部23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C2靠上侧的位置,因而在手指12的前端侧的左右两侧面,相比手指12的上下方向中央位置,按压手指12的上侧,因而手指12的前端侧以被推向斜下方的方向的方式被按压。由此,防止指甲11被向上推压而在开口部32上方鼓出来。

这样,利用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抑制手指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移动,在手指被牢靠地保持在第1手指插入部23内的状态下,利用笔式绘图部13或者喷墨部15通过开口部32在指甲11上描绘美甲图案。

在对指甲11的美甲图案的描绘结束、使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萎缩时,仅切断排气阀73的通电即可,由此排气阀73断开,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借助各自的复原力而萎缩恢复为原来的扁平形状,被收纳在下侧收纳部33a和左右的侧面收纳部36a中。并且,对手指12的按压被解除。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抑制被插入到第1手指插入部23的手指12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移动,可靠地保持手指12,在指甲11上描绘美丽的美甲图案。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靠第1手指插入部23的里侧配置,下侧手指按压部61D靠第1手指插入部23的近前侧配置。假设在下侧手指按压部一直延伸到手指的前端侧的下方(指甲11的正下方)时,手指12的前端侧有可能被下侧手指按压部顶起到上方,导致笔13a等和指甲11接触。关于这一点,在实施方式中,下侧手指按压部61D靠第1手指插入部23的近前侧配置,因而能够防止手指12的前端侧被顶起到上方,而导致笔13a和喷墨部15、喷墨墨盒15b与指甲11接触。

另一方面,使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位于比下侧手指按压部61D靠里侧的位置,稳定地抑制手指12的前端侧向左右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大致整体位于比下侧手指按压部61D靠里侧的位置,但通过使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位于里侧的部分、至少位于比下侧手指按压部61D靠里侧的位置,能够稳定地抑制手指12的前端侧向左右的移动。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将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配置成使其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C1比第1手指插入部23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C2靠上侧。与此相对,在将左侧手指按压部及右侧手指按压部配置成比手指插入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靠下侧时,在左侧手指按压部及右侧手指按压部鼓起时,将担忧把手指顶起到上方,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将指甲保持在期望的高度位置,而且笔等和指甲有可能接触。关于这一点,在实施方式中,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C1按压比手指1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靠上侧的部分,因而能够进一步防止手指12被按压在侧方或者下方,而导致手指12被顶起来,进而指甲11与笔13a等接触。

另外,手指保持部60利用因流体而鼓起的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保持手指12,因而与使操作部和支撑部件等进行动作而机械地保持手指的以往的托架相比,能够实现适合手指12的形状、良好且可靠地保持手指12的手指保持构造。并且,与以往的托架相比,能够得到实现低廉且简洁的结构、实现小型化、而且容易安装的手指保持构造。

(手指保持部的变形例)

下面,根据图8~图10说明实施方式的手指保持部的第1变形例。

在前述的手指保持部60(参照图3)中示出了如下的结构:在分别形成的3个手指按压部(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分别单独设置流体给排部62,将各流体给排部62通过软管65与流体给排单元70连接,但手指保持部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如下的结构:在下侧手指按压部、左侧手指按压部及右侧手指按压部中任意一个手指按压部设置流体给排部,将没有设置流体给排部的剩余两个手指按压部通过流体流路与设有流体给排部的手指按压部连接。

图8是说明手指保持部的第1变形例的图,示出了整体展开成扁平状的状态的手指保持部。如图8所示,例如在该第1变形例中,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里侧的端部61D1通过连接部81L、81R(流体流路)与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连接,形成一体型的手指保持部80。并且,用于进行流体的供给及排出的流体给排部62仅设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

左侧的连接部81L包括:第1部分81L1,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里侧的端部61D1的靠左侧起沿进深方向而形成;第2部分81L2,从该第1部分81L1起向左侧方直角弯曲并与左侧手指按压部61L连接。另外,右侧的连接部81R包括:第1部分81R1,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里侧的端部61D1的靠右侧起沿进深方向而形成;第2部分81R2,从该第1部分81R1起向右侧方直角弯曲并与右侧手指按压部61R连接。在各个连接部81L、81R设定了弯折预定部82,用于将第2部分81L2、81R2直角弯折,使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分别立起来。

如图9和图10所示,相对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垂直地立起来的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分别收纳在侧面收纳部36a中,下侧手指按压部61D收纳在下侧收纳部33a中。并且,各连接部81L、81R收纳在从下侧收纳部33a的里侧的端部起进一步向里侧延伸的里侧收纳部83中。另外,下侧收纳部33a、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与前述的手指保持部60(参照图3)一样通过粘接部件63(例如双面胶)被固定在手指保持壳30的内侧。

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在第1变形例中,能够不需要图3所示的侧面收纳部36a的贯通孔36b等。

在该第1变形例中,通过流体给排部62被送入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流体经由各连接部81L、81R被送入到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由此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分别鼓起并达到期望的压力。手指12在其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鼓起的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抑制,在可靠地保持手指12的状态下,进行在指甲11上的美甲图案的描绘。因此,即使是手指保持部80,也能够得到与前述的手指保持部60(参照图3)一样的效果。

此外,在该第1变形例中,采用了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经由连接部81L、81R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连接的一体型的手指保持部80,因而仅用一条软管连接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和流体给排单元70即可。因此,不需要在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设置流体给排部,不需要用软管将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与流体给排单元70连接。因此,能够实现组装简单、更加低廉且小型化的手指保持部80。

下面,根据图11、图12说明实施方式的手指保持部的第2变形例。

图11是说明手指保持部的第2变形例的图,示出了整体展开成扁平状的状态的手指保持部。如图11所示,在该第2变形例中,与前述的第1变形例一样,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里侧的端部61D1通过连接部91L、91R(流体流路)与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连接,形成一体型的手指保持部90。并且,用于进行流体的供给及排出的流体给排部62仅设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

左侧的连接部91L包括:第1部分91L1,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里侧的端部61D1的靠左侧起沿进深方向而形成;第2部分91L2,从该第1部分91L1起相对于第1部分91L1的延伸方向向斜侧方弯曲并与左侧手指按压部61L连接。另外,右侧的连接部91R包括:第1部分91R1,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的里侧的端部61D1的靠右侧起沿进深方向而形成;第2部分91R2,从该第1部分91R1起相对于第1部分91R1的延伸方向向斜右侧方弯曲并与右侧手指按压部61R连接。

在各个连接部91L、91R设定了两个以上的弯折预定部92,用于使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分别立起来。在该例中,在各个连接部91L、91R中,在第1部分91L1、91R1的中途部位及第2部分91L2、91R2的中途部位合计两处设有弯折预定部92。

并且,在手指保持部90,在两处弯折预定部92分别使连接部91L、91R分两次进行弯折,直到使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相对于下侧手指按压部61D垂直地立起来(能够配置在第1手指插入部23的里侧的左侧面侧和右侧面侧)为止。因此,在各弯折预定部92的弯折角度θ(参照图12)平缓。因此,在从鼓起的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将流体排出时,流体在以平缓的角度弯曲的连接部91L、91R中通过。

与此相对,例如在前述的手指保持部80(参照图8)中,弯折预定部82在连接部81L、81R的弯折角度是直角,因而根据手指保持壳80的结构和流体的类型等,存在流体不易在连接部81L、81R中通过并排出的情况。

关于这一点,在第2变形例中,流体在以平缓的角度弯曲的连接部91L、91R中通过,因而能够从左侧手指按压部61L及右侧手指按压部61R良好且迅速地将流体排出。另外,在弯折预定部92中,平缓地弯曲的连接部91L、91R的弯曲角度θ(参照图12)优选为135°以上(小于180°)。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下面,记述了在本申请递交当初的所要保护的范围中记载的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