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喷式数码印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077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直喷式数码印花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印花机,特别是一种直喷式数码印花机。



背景技术:

数码印花机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现代的数码印花机一般能够完成花纹的选择和设置,然后批量印刷的功能,然而实际使用中,会发生墨盒漏墨导致废品产生、使用过程中由于墨水中含有墨块导致出墨不均匀的现象,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对印刷介质的干燥不到位,导致生产效率不能有效提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对印花机的供墨系统进行了优化革新,改进了墨盒的结构,对墨水凝固、供墨不畅和漏墨等现象进行了有效处理,并且对印花机加装了干燥处理区,能够在印花工作完成后对印刷介质进行有效干燥,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湿墨残留以及渗透的现象,提升了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情况,提供一种减少墨水渗透、提高生产质量的直喷式数码印花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喷式数码印花机,包括机体、工作区和干燥区,所述工作区和干燥区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桁架布置在所述工作区中,所述桁架安装有移动喷墨装置,导轨布置在所述机体上方,穿过所述工作区与干燥区,所述导轨上方配有可沿导轨移动的托板。

上述的直喷式数码印花机中,所述的导轨与可移动的托板每2件为一组,设置有第1组、第2组、第3组,布置于所述机体上,穿过工作区与干燥区,位于所述桁架的下方。

上述的直喷式数码印花机中,所述移动喷墨装置的供墨盒由墨盒外壳、研磨层、过滤层、墨盒端盖、进墨口、浮球、红外感应装置、反冲器、墨盒、导墨阀和通墨阀组成,所述墨盒置于所述墨盒外壳内,该墨盒外壳顶端由所述墨盒端盖密封,所述过滤层、研磨层、进墨口和浮球按顺序从上往下安装于所述墨盒的顶端,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和反冲器安装于所述墨盒底端,所述导墨阀和通墨阀安装于墨盒的末端,且延伸出墨盒外壳外部。

上述的直喷式数码印花机中,所述的机体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脑,该控制电脑用于控制所述的干燥区、工作区、移动喷墨装置和托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了移动喷墨装置的供墨盒结构,使得供墨更加顺畅和稳定,同时通过红外感应装置实时监控墨盒内的墨水残量,保证使用人员能够清楚掌握印花机的状况,并且能够第一时间通过干燥区的干燥系统,对印花完成的打印介质进行全面干燥处理,减少墨水渗透等情况的发生,提高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供墨盒的结构组成。

其中:机体1、干燥区2、工作区3、桁架4、移动喷墨装置5、导轨6、托板7、墨盒外壳8、研磨层9、过滤层10、墨盒端盖11、进墨口12、浮球13、红外感应装置14、反冲器15、墨盒16、导墨阀17、通墨阀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直喷式数码印花机,包括机体1、工作区3和干燥区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区3和干燥区2设置于所述机体1上,桁架4布置在所述工作区3中,所述桁架4安装有移动喷墨装置5,导轨6布置在所述机体1上方,穿过所述工作区3与干燥区2,所述导轨6上方配有可沿导轨移动的托板7,所述导轨6与可移动的托板7每2件为一组,设置有第1组、第2组、第3组,布置于所述机体1上,穿过所述工作区3与干燥区2,位于所述桁架4的下方。

所述移动喷墨装置5的供墨盒由墨盒外壳8、研磨层9、过滤层10、墨盒端盖11、进墨口12、浮球13、红外感应装置14、反冲器15、墨盒16、导墨阀17和通墨阀18组成,所述墨盒16置于所述墨盒外壳8内,该墨盒外壳8顶端由所述墨盒端盖11密封,所述过滤层10、研磨层9、进墨口12和浮球13按顺序从上往下安装于所述墨盒16的顶端,所述红外感应装置14和反冲器15安装于所述墨盒底端,所述导墨阀17和通墨阀18安装于墨盒16的末端,且延伸出墨盒外壳8外部。

所述的机体1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脑,该控制电脑用于控制所述的干燥区2、工作区3、移动喷墨装置6和托板7。

如图1所示,在机体1的前端非工作区2和干燥区3的地方有空白区,此区用于打印介质的放置和收取,将打印介质通过夹具定位在托板7上,通过往机体1处的控制电脑输入印花数据和打印介质数据后,托板7会通过导轨6送入工作区,然后移动喷墨装置5通过桁架4作X轴移动,托板7作Y轴移动,完成对打印介质的着墨过程。

而后完成着墨的打印介质不会马上送出工作区,而是进一步前进送往干燥区2,通过干燥区2内置的上下方的烘干装置,按照预定程序对介质进行比较迅速的干燥处理,防止渗墨等现象的发生,在完成处理后,托板会从干燥区2离开,穿过工作区3到达空白区,此时可将打印介质收取并完成一次印花工作。

根据图2所示,墨水通过打开墨盒端盖11注入墨盒16中,此时会先通过过滤层10,小块的块状墨水可以通过该层到达研磨层9,被研磨碎,墨水会穿过进墨口到达墨盒16内,当墨水即将注满的时候,会将浮球13托起并顶住进墨口12,阻止过量墨水注入。

下方的红外感应装置14通过耐腐蚀的墨盒内壁保护,一旦墨水水位到达装置所处的警戒位置时,会将报警信号反馈至控制电脑,而下方的反冲器则是在墨水流动不畅时,通过冲击墨盒促进墨水流动,导墨阀17主动引导墨水流出,而通墨阀18则是控制墨水流量。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下做出的修改、优化,都应该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