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打印机循环供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6952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墨打印机循环供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循环供墨装置,属于按需喷墨的数码打印领域,特别适合于包装印刷行业的二维码、条形码喷墨打印机及扫描式玻璃、陶瓷喷墨打印机等需要循环加热供墨的场合。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码打印技术蓬勃兴起,不管是基于单PASS技术的数码打印还是常见的多PASS扫描型数码打印都在向工业生产领域快速扩展,彻底改变了一些传统的生产工艺。

随着按需喷墨数码打印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为了适应不同的打印介质就出现了不同的墨水,比如,适合陶瓷打印的溶剂型无机色料陶瓷墨水、无机盐类的渗透墨水,适合玻璃打印的快干型玻璃墨水,适合塑料薄膜类的紫外固化墨水等。

然而,这其中的很多墨水由于固含量高或者粘度大等原因都需要进行加热以保证其粘度、表面张力等物理参数和喷墨打印头的适合值相匹配。比如,大多数喷墨打印头对墨水粘度的要求范围在9到13厘泊,而对于紫外固化墨水、陶瓷墨水等有机溶剂或单体类墨水要达到这一范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热。

尽管几乎所有的喷墨打印头都带有内部加热器,但是由于热的传导和墨水的比热、接触时间、接触面积、加热功率等很多因素有关,在寒冷的冬季,室内温度比较低的场合均会造成墨水实际粘度的波动,近而影响打印的稳定性。

另外,对于紫外固化类墨水,由于墨水中多含有预聚物等大分子有机物质,其在相同温度下,动态粘度和静态粘度会有较大的差异,当墨水用静压供墨的时候也会造成对打印持久性的影响。

目前,对于陶瓷打印机等单PASS型多喷头的彩色数码喷墨机,全部采用循环供墨的方式,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与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10196776.3循环供墨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所述的技术方案类似,但其控制复杂,负压的产生基于墨水抽出和进入的比例,容易受到墨路系统工作稳定性的干扰,另外主墨桶参与的大循环不适合多PASS扫描式及喷头数量较少的喷墨打印机。

至于扫描式喷墨打印机及包装印刷等行业未见有循环供墨装置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为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喷墨打印机循环供墨装置。其方案如下:

一种喷墨打印机循环供墨装置,它由供墨泵1、A墨盒2、A墨盒液位控制装置3、回墨泵4、B墨盒5、B墨盒液位传感器6、B墨盒封闭阀7、喷墨打印头8、负压控制装置9、加热及温控装置10组成;其中供墨泵1通过墨管和A墨盒2连接并把墨水送入A墨盒2,A墨盒液位控制装置3安装在A墨盒2内并根据液位的低高给供墨泵1供电和断电以管控A墨盒2内墨水液位在需要位置,回墨泵4进、出口分别和A墨盒2和B墨盒5通过墨管连接并把A墨盒2内墨水定流量输送到B墨盒5内,B墨盒液位传感器6安装在B墨盒5内用于在开机阶段感应B墨盒5内墨水液位并根据设定液位关闭B墨盒封闭阀7 ,B墨盒封闭阀7安装在B墨盒5上用于在开机上墨阶段排出B墨盒5内气体,在打印过程B墨盒封闭阀7关闭,喷墨打印头8墨水进口和B墨盒5通过墨管相连,喷墨打印头8墨水出口和A墨盒2通过墨管相连,加热及温控装置10安装在A墨盒2和B墨盒5上用于控制墨盒内墨水的温度在设定范围内,负压控制装置9和A墨盒2通过气管连接并保证A墨盒2上方负压在设定范围。

上述的喷墨打印机循环供墨装置,墨水在A墨盒2、回墨泵4、B墨盒5、喷墨打印头8、A墨盒2之间形成墨水循环流动。

回墨泵4是隔膜泵、电磁泵、齿轮泵、蠕动泵、压电泵中的一种,具体的选用以墨水循环所需的流量而定,对于单喷头的墨路优选压电泵等小流量泵。

A墨盒液位控制装置3的传感器可以选择浮球开关、电感式液位传感器、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雷达液位传感器、光电式液位传感器等。

B墨盒液位传感器6可选择浮球开关、电感式液位传感器、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雷达液位传感器、光电式液位传感器等。

加热及温控装置10包括发热元件、感温元件和温控系统。

负压控制装置9包括压力传感器、负压发生器和负压控制系统。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的喷墨打印机循环供墨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优点:

1.B墨盒封闭后上部的封闭气体可有效缓冲回墨泵的脉冲流量冲击,提高墨路稳定性。

2.只有进入A墨盒的墨水才会参与墨水的加热循环,有利于减少墨水色料颗粒的沉淀,也可减少加热系统能耗。

3.负压系统独立,并且只有一个压力控制点,结构简单。

4.适用于多PASS扫描式和二维码、条形码等喷头少、墨盒安装空间小的打印机供墨,可有效提高打印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1~图5中: 1是供墨泵;2是A墨盒;3是A墨盒液位控制装置;4 是回墨泵;5是 B墨盒;6是B墨盒液位传感器;7是B墨盒封闭阀;8是喷墨打印头;9是负压控制装置;10是加热及温控装置;11是液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本实施例供墨泵1采用隔膜泵、齿轮泵、电磁泵、蠕动泵等均可,主要用于把墨水从墨桶、墨瓶等储墨容器中输送到A墨盒2,供墨泵1是间歇式工作,受A墨盒液位控制装置3的控制;本例A墨盒液位控制装置3采用浮球开关,也可以采用其它液位传感器,比如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电感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雷达式液位传感器、光电式液位传感器;回墨泵4采用压电泵,体积很小,适合于多PASS扫描式及单喷头等喷头较少的打印机,因为这些墨路回墨流量很小,一般单路流量在15-25ML/MIN,其它泵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对于回墨流量较大者,也可以使用齿轮泵、电磁泵、蠕动泵、隔膜泵等;B墨盒液位传感器6可以使用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电感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雷达式液位传感器、光电式液位传感器、浮球开关等,主要用于在开机上墨阶段控制B墨盒封闭阀7的开关;B墨盒封闭阀7采用电磁阀、旋塞阀、球阀等,其出口与A墨盒2相连,这样可减少回墨泵4的背压,节约上墨时间;负压控制装置9采用真空压力开关控制真空泵的结构,也可使用针阀或者负压发生器等结构;加热及温控装置10采用硅胶加热板,也可以采用柔性薄膜加热板,加热棒等,感温探头尽量伸入墨水里,以保证墨水温度准确。

工作过程如下:

开机后系统自检,如果A墨盒2处于低墨位、B墨盒5也处于低墨位,则供墨泵1开始工作,墨水进入A墨盒2,负压控制装置9工作在上墨模式下,此时负压相对较小;墨水到达一定液位后会通过回墨泵送入B墨盒5,此时B墨盒封闭阀7打开以排出B墨盒5内空气;B墨盒内液位会慢慢上升,同时一部分墨水会进入喷墨头8,由于负压相对较小,墨水会从喷墨打印头8喷嘴流出并排出喷头内清洗液或者空气;当B墨盒5内液面到达要求位置时,B墨盒封闭阀关闭,负压控制装置9调整负压到工作状态,墨水从出口回流到A墨盒2,墨水循环完成;加热及温控装置10完成墨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即可正常打印。

开机时,如果A墨盒2处于高液位、B墨盒5也处于高液位,则可直接把负压控制装置9调整负压到工作状态,待墨水温度至设定温度后进行正常打印操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B墨盒封闭阀7出口与大气相通或者与墨桶相通。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是把B墨盒5和A墨盒2合为一体以节约空间和加热,如果把B墨盒封闭阀7出口与A墨盒2相连也是本例的变形。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一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是B墨盒5采用了外接液位管11配套光电液位开关的结构,可以减少B墨盒泄露点,外液位管11可以比较直观的观察液位。如果把B墨盒封闭阀7出口与A墨盒相连也是本例的变形。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一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是去掉了B墨盒液位传感器6,B墨盒封闭阀可以在用手动球阀、柱塞阀等,可降低成本。如果把B墨盒封闭阀7出口与A墨盒相连也是本例的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