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匹印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989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匹印刷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匹印刷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匹印刷机构。



背景技术:

在布匹印刷过程中,传统的印刷辊加墨装置结构复杂、合理性不足,影响加墨效率,而且印刷辊与布匹实际需印花位置经常会出现各个方向的偏差,调整繁琐,导致印花不精确,严重影响布匹印刷质量。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效加墨且对印刷部件进行灵活高效调节,进行无偏差高质量印刷,实用性强的布匹印刷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布匹印刷机构,包括印刷装置,和对印刷装置进行矫正的印刷矫正装置;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处于上方对匹布直接进行印刷的印刷辊,处于下方抵顶于传送带下方的抵顶辊,和承载印刷辊的印刷支架;所述印刷辊配设有加墨装置;所述加墨装置包括直接与所述印刷辊接触进行上墨的上墨辊,处于上墨辊下方用于盛装油墨的墨槽,和向上墨辊喷墨的喷墨装置;

所述印刷矫正装置包括斜向矫正装置、横向矫正装置和纵向矫正装置;所述斜向矫正装置设于所述印刷支架的一端;所述斜向矫正装置包括斜向矫正曲轴,和设于机架上对斜向矫正曲轴进行转动驱动的斜向矫正电机;所述斜向矫正曲轴上下设置,具有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和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所述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与所述斜向矫正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配设有水平设置的枢接套;所述印刷支架形成有受所述枢接套拨动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所述枢接套拨动所述斜向矫正被拨动部使所述印刷支架带动所述印刷辊相对印刷辊的轴线方向发生倾斜;所述横向矫正装置包括与所述印刷辊卡扣在一起的卡扣部件,和对卡扣部件沿印刷辊轴向驱动的横向矫正驱动装置;所述纵向矫正装置为控制传送带传动速度的控制器。

所述加墨装置的两端分别通过加墨轨道与所述印刷支架连接,所述加墨轨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印刷辊,所述加墨装置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加墨装置沿所述加墨轨道移动的加墨驱动装置;

所述印刷支架具有承载印刷辊的连接板,所述斜向矫正装置处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斜向矫正曲轴的动力输入端朝下,动力输出端朝上;

所述印刷辊设有卡口;所述卡扣部件包括与所述卡口相配合的卡舌,与所述印刷辊相平行并驱动卡舌摆动的卡舌转轴,垂直设于卡舌转轴上驱动卡舌转轴转动的摆动杆,和驱动摆动杆摆动的摆动杆驱动装置。

所述加墨轨道包括设于所述印刷支架上的加墨滑轨和设于所述墨槽端部与加墨滑轨相配合的加墨滑块;所述上墨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与所述加墨轨道相平行的上墨轨道连接,所述上墨辊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上墨辊沿所述上墨轨道移动的上墨驱动装置;所述上墨轨道包括设于所述墨槽上的上墨滑轨和设于所述上墨辊端部与上墨滑轨相配合的上墨滑块;

所述斜向矫正被拨动部为形成于所述连接板下端并容置所述枢接套的槽口;

所述横向矫正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卡扣部件连接在一起的驱动连接块,与驱动连接块枢接且与所述卡舌转轴相平行的横向矫正螺杆,和驱动横向矫正螺杆转动的横向矫正电机。

所述喷墨装置包括沿所述上墨辊设置的喷墨管,所述喷墨管形成有多个沿喷墨管长度方向排列并朝向所述上墨辊的喷墨孔;

所述横向矫正螺杆配设有设于机架上的内螺纹部件。

所述加墨装置设有固定所述喷墨管的管固定部;

所述枢接套为轴承;

所述驱动连接块设有两个与所述卡舌转轴垂直的卡舌连接板,所述卡舌转轴贯穿两所述卡舌连接板并与两卡舌连接板枢接在一起,所述卡舌设于两所述卡舌连接板之间。

所述管固定部包括两个对应所述上墨辊两端设置的弯曲托手,所述弯曲托手承托于所述喷墨管的下方并弯曲弧度与喷墨管的弧度相匹配;

所述斜向矫正电机的输出轴朝上设置,下端固定连接于机架上;

所述内螺纹部件为设于机架上的螺母。

所述管固定部配设有抵顶锁紧所述喷墨管的抵顶锁紧螺杆,所述管固定部形成有与所述抵顶锁紧螺杆相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摆动杆驱动装置为一端与所述摆动杆端部枢接,另一端与机架枢接的气缸。

所述上墨辊的周面形成有多个沿上墨辊轴线方向平行排列的环形墨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布匹印刷机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墨装置对印刷辊进行加墨,具体是上墨辊由喷墨装置喷墨或在墨槽沾墨进行取墨,多余的墨落入墨槽中,上墨辊对印刷辊进行上墨,印刷时,抵顶辊将布匹向上抵顶于印刷辊上与印刷辊同步运转对布匹进行印刷;当印刷辊印花出现斜向偏差时,斜向矫正电机带动斜向矫正曲轴转动,利用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上的枢接套对印刷支架上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进行拨动,使印刷支架带动印刷辊相对印刷辊的轴线方向发生倾斜,以此弥补印刷辊出现的斜向偏差,而且枢接套可在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上转动,只会对斜向矫正被拨动部产生拨动动作,而不会产生其他任何动作,确保拨动精度;当印刷辊印花出现横向偏差时,利用横向矫正驱动装置驱动卡扣部件来带动印刷辊沿轴向移动,进而弥补印刷辊出现的横向偏差;当印刷辊印花出现沿布匹运动方向的纵向偏差时,可利用控制器控制传送带对布匹的传动速度,进而弥补印刷辊出现的纵向偏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布匹印刷机构,其可高效加墨且对印刷部件进行灵活高效调节,进行无偏差高质量印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印刷装置 101-印刷辊 1011-卡口 102-抵顶辊 103-印刷支架 1031-斜向矫正被拨动部 1032-连接板 20-加墨装置 201-上墨辊 202-墨槽 203-喷墨装置 2031-喷墨管 204-管固定部 2041-弯曲托手 2042-抵顶锁紧螺杆

1-斜向矫正装置 11-斜向矫正曲轴 12-斜向矫正电机 13-枢接套

2-横向矫正装置 21-卡扣部件 211-卡舌 212-卡舌转轴 213-摆动杆 214-摆动杆驱动装置 22-横向矫正驱动装置 221-驱动连接块 2211-卡舌连接板 222-横向矫正螺杆 223-横向矫正电机

3-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布匹印刷机构,如图1-5所示,包括印刷装置10,和对印刷装置10进行矫正的印刷矫正装置。

印刷装置10包括处于上方对匹布直接进行印刷的印刷辊101,处于下方抵顶于传送带(传送布匹的传送带)下方的抵顶辊102,和承载印刷辊101的印刷支架103;印刷辊101配设有加墨装置20;加墨装置20包括直接与印刷辊101接触进行上墨的上墨辊201,处于上墨辊201下方用于盛装油墨的墨槽202,和向上墨辊201喷墨的喷墨装置203;印刷矫正装置包括斜向矫正装置1、横向矫正装置2和纵向矫正装置(图中未示出);斜向矫正装置1设于印刷支架103的一端;斜向矫正装置1包括斜向矫正曲轴11,和设于机架3上对斜向矫正曲轴11进行转动驱动的斜向矫正电机12;斜向矫正曲轴11上下设置,具有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和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与斜向矫正电机1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配设有水平设置的枢接套13;印刷支架103形成有受枢接套13拨动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1031,枢接套13拨动斜向矫正被拨动部1031使印刷支架103带动印刷辊101相对印刷辊101的轴线方向发生倾斜;横向矫正装置2包括与印刷辊101卡扣在一起的卡扣部件21,和对卡扣部件21沿印刷辊101轴向驱动的横向矫正驱动装置22;纵向矫正装置为控制传送带传动速度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墨装置20对印刷辊101进行加墨,具体是上墨辊201由喷墨装置203喷墨或在墨槽202沾墨进行取墨,多余的墨落入墨槽202中,上墨辊201对印刷辊101进行上墨,印刷时,抵顶辊102将布匹向上抵顶于印刷辊101上与印刷辊101同步运转对布匹进行印刷;当印刷辊101印花出现斜向偏差时,斜向矫正电机12带动斜向矫正曲轴11转动,利用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上的枢接套13对印刷支架103上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1031进行拨动,使印刷支架103带动印刷辊101相对印刷辊101的轴线方向发生倾斜,以此弥补印刷辊101出现的斜向偏差,而且枢接套13可在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上转动,只会对斜向矫正被拨动部1031产生拨动动作,而不会产生其他任何动作,确保拨动精度;当印刷辊101印花出现横向偏差时,利用横向矫正驱动装置22驱动卡扣部件21来带动印刷辊101沿轴向移动,进而弥补印刷辊101出现的横向偏差;当印刷辊101印花出现沿布匹运动方向的纵向偏差时,可利用控制器控制传送带对布匹的传动速度,进而弥补印刷辊101出现的纵向偏差。

优选地,加墨装置20的两端分别通过加墨轨道与印刷支架103连接,加墨轨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印刷辊101,加墨装置20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加墨装置20沿加墨轨道移动的加墨驱动装置,加墨驱动装置具体可为气缸;印刷支架103具有承载印刷辊101的连接板1031,斜向矫正装置1处于连接板1031的下方;斜向矫正曲轴11的动力输入端朝下,动力输出端朝上;印刷辊101设有卡口1011;卡扣部件21包括与卡口1011相配合的卡舌211,与印刷辊101相平行并驱动卡舌211摆动的卡舌转轴212,垂直设于卡舌转轴212上驱动卡舌转轴212转动的摆动杆213,和驱动摆动杆213摆动的摆动杆驱动装置214。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墨驱动装置沿加墨轨道对加墨装置20进行驱动,使加墨装置20根据加墨需要靠近或远离印刷辊101;利用摆动杆驱动装置214驱动摆动杆213带动卡舌转轴212向相应方向转动,使卡舌211与印刷辊101上的卡口1011卡扣在一起,当印刷辊101印花出现横向偏差时,利用横向矫正驱动装置22驱动卡扣部件21来带动印刷辊101沿轴向移动,进而弥补横向偏差;当需要将印刷辊101拉出进行维护等操作时,可利用摆动杆驱动装置214驱动摆动杆213带动卡舌转轴212向另一方向转动,使卡舌211与印刷辊101上的卡口1011脱扣即可。

优选地,加墨轨道包括设于印刷支架103上的加墨滑轨和设于墨槽202端部与加墨滑轨相配合的加墨滑块;上墨辊201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加墨轨道相平行的上墨轨道连接,上墨辊201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上墨辊201沿上墨轨道移动的上墨驱动装置;上墨轨道包括设于墨槽202上的上墨滑轨和设于上墨辊201端部与上墨滑轨相配合的上墨滑块;斜向矫正被拨动部1031为形成于连接板1032下端并容置枢接套13的槽口;横向矫正驱动装置22包括与卡扣部件21连接在一起的驱动连接块221,与驱动连接块221枢接且与卡舌转轴212相平行的横向矫正螺杆222,和驱动横向矫正螺杆222转动的横向矫正电机223。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墨驱动装置沿上墨轨道对上墨辊201进行驱动,使上墨辊201根据加墨需要靠近或远离印刷辊101;槽口形式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1031对枢接套13进行匹配容置,斜向矫正曲轴11的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带动枢接套13对斜向矫正被拨动部41进行精确拨动,使印刷支架103带动印刷辊101产生精确水平倾斜,以此调整印刷辊101的斜向偏差;横向矫正电机223驱动横向矫正螺杆222向相应的方向转动,横向矫正螺杆222依靠机架5上相应的内螺纹部件的配合驱动而产生沿横向矫正螺杆222轴向的动作,带动驱动连接块221移动,进而带动卡扣部件21产生沿印刷辊3轴向的移动。

优选地,喷墨装置203包括沿上墨辊201设置的喷墨管2031,喷墨管2031形成有多个沿喷墨管2031长度方向排列并朝向上墨辊201的喷墨孔(图中未示出);横向矫正螺杆222配设有设于机架3上的内螺纹部件。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喷墨装置203利用喷墨管2031输送浆墨,并利用喷墨孔将浆墨喷洒在上墨辊201上。

优选地,加墨装置20设有固定喷墨管的管固定部204;枢接套13为轴承;驱动连接块221设有两个与卡舌转轴212垂直的卡舌连接板2211,卡舌转轴212贯穿两卡舌连接板2211并与两卡舌连接板2211枢接在一起,卡舌211设于两卡舌连接板2211之间。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墨装置20通过管固定部204对喷墨管进行固定;驱动连接块221通过两卡舌连接板2211与卡舌211和卡舌转轴212实现连接并进行驱动。

为了实现各部件的具体结构,优选地,管固定部204包括两个对应上墨辊201两端设置的弯曲托手2041,弯曲托手2041承托于喷墨管的下方并弯曲弧度与喷墨管的弧度相匹配;斜向矫正电机12的输出轴朝上设置,下端固定连接于机架3上;内螺纹部件为设于机架3上的螺母。

优选地,管固定部204配设有抵顶锁紧喷墨管的抵顶锁紧螺杆2042,管固定部204形成有与抵顶锁紧螺杆2042相配合的螺纹孔;摆动杆驱动装置214为一端与摆动杆213端部枢接,另一端与机架枢接的气缸。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管固定部204利用抵顶锁紧螺杆2042与螺纹孔相配合对喷墨管进行抵顶锁紧。

优选地,上墨辊201的周面形成有多个沿上墨辊201轴线方向平行排列的环形墨槽(图中未示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环形墨槽可容纳浆墨,可对上墨辊201进行持续均匀的上墨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