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装置、凹版印刷方法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92505发布日期:2019-03-02 01:0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凹版印刷装置、凹版印刷方法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改善了凹版印刷中的油墨的转移特性的凹版印刷装置、凹版印刷方法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是对凹版制版辊(凹版滚筒),形成相应于制版信息的微小的凹部(凹版单元)以制作版面,且向该凹版单元充填油墨并将其转印于被印刷物的印刷方式。在一般的凹版制版辊中,在铝、铁等金属制或碳纤维强化树脂(cfrp)等强化树脂制的中空辊的表面设置版面形成用的镀铜层(版材),在该镀铜层通过蚀刻形成相应于制版信息的多个微小的凹部(凹版单元),接着在表面形成用于增大凹版制版辊的耐刷力的镀铬等表面硬化被覆层,由此完成制版(版面的制作)。

在凹版印刷中,油墨的转移特性成为问题。在凹版印刷中,在非画线部(印刷用版面的印刷油墨未附着的部分)微少地附着有油墨而被印刷弄脏的版模糊是在以下时刻所出现的现象:刮板的持续使用时间变多而刮板变得不锋利时、因疏忽而在凹版辊的镀铬的非画线部上到处附有砂纸印痕时、或者在轮转机的印刷速度过快时等。

就版模糊的原因而言,是由于通过了刮削器的微少的油墨还未干就向印刷用版面的非画线部转移所致。在印刷用版面的非画线部上造成版模糊的原因的油墨量较大的情况中有以下的原因:刮板变得不锋利且对油墨的断墨变差,或印刷用版面过于成为镜面状态使自我润滑性变差而进行刮板与辊面的直接接触,刮板会微小地引起振动并使油墨通过。

另外,在凹版印刷中,以有效地防止由发生于图样端部的版干所引起的部分的局部的转移不良、即飞白为目的,也有提出以下方案:在凹版的版面的非画线部全面地形成微小单元的凹版等(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3201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控制并改善凹版印刷中的油墨的转移特性的凹版印刷装置、凹版印刷方法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装置,其中,所述凹版印刷装置包含:凹版滚筒;刮板,其刮除所述凹版滚筒的版面的多余的油墨;压印滚筒,其将被印刷基材压抵于所述版面以使残留于所述凹版滚筒的单元内的油墨转移;以及转移特性控制机构,其使气体向所述版面上的所述刮板的油墨刮除点与所述版面上的所述压印滚筒的压抵点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供给,来控制油墨转移特性,所述气体从由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干燥空气及非活性气体所组成的群组中选择。

优选,所述转移特性控制机构在所述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的上方具有以覆盖所述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的方式所设置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下表面配置为与凹版滚筒的周面相对置,所述框体的下表面成为具有沿着凹版滚筒的周面的曲率的圆弧形状,在所述下表面设置有气体吹出口。

优选,所述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的规定的湿度为rh10%至rh80%。另外,作为所述干燥空气,优选可以使用湿度不到rh10%的空气。

优选,所述转移特性控制机构具备调节所述气体的供给量的气体供给量调节机构。

优选,所述气体供给量调节机构具备温度计、湿度计、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进行反馈控制,来调节所述气体的供给量,该温度计测定作为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凹版滚筒的周面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的气氛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气氛的温度,该湿度计测定所述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气氛的湿度,该温度传感器测定凹版滚筒的版面温度。优选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凹版滚筒的周面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尽量接近封闭系统。另外,优选将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气氛的温度、湿度调节为规定的温度、湿度。

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方法使用所述凹版印刷装置,在用刮板来刮除所述凹版滚筒的版面的多余的油墨之后,向所述版面上的所述刮板的油墨刮除点与所述版面上的所述压印滚筒的压抵点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供给从由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干燥空气及非活性气体所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气体,由所述压印滚筒将所述被印刷基材压抵于所述版面以使残留于所述凹版滚筒的单元内的油墨向所述被印刷基材转移。

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在用刮板来刮除所述凹版滚筒的版面的多余的油墨之后,向所述版面上的所述刮板的油墨刮除点与所述版面上的所述压印滚筒的压抵点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供给从由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干燥空气及非活性气体所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气体,由所述压印滚筒将所述被印刷基材压抵于所述版面以使残留于所述凹版滚筒的单元内的油墨向所述被印刷基材转移来制造印刷物。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具有能够提供控制并改善凹版印刷中的油墨的转移特性的凹版印刷装置、凹版印刷方法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这样的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凹版印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凹版印刷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从下侧观察图2的凹版印刷装置的转移特性控制机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表示转移特性控制机构的一实施方式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例示性地表示,只要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当然能够进行各种的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同一构件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

在图1至图2中,附图标记10表示本发明的凹版印刷装置。凹版印刷装置10由以下部分构成:凹版滚筒12;刮板18,其刮除所述凹版滚筒12的版面14的多余的油墨16;压印滚筒24,其将被印刷基材20压抵于所述版面14,使残留于所述凹版滚筒12的单元22内的油墨16转移;以及转移特性控制机构28,其使气体26向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刮板18的油墨刮除点p与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压印滚筒24的压抵点q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的至少一部分供给来控制油墨转移特性,所述气体26从由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干燥空气及非活性气体所组成的群组中选择。

油墨16贮存于油墨池38。作为被印刷基材20,优选使用网状的被印刷基材。在图示例中也表示网状的被印刷基材的例子。

转移特性控制机构28在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的上方具有以覆盖所述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的方式所设置的框体40,所述框体40的下表面46配置为与凹版滚筒12的周面42相对置,所述框体40的下表面46成为具有沿着凹版滚筒12的周面42的曲率的圆弧形状,在所述下表面46设置有气体吹出口32。

在转移特性控制机构28设置有气体26的取入口30,从取入口30所取入的气体26从吹出口32向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的至少一部分吹送。另外,在转移特性控制机构28也设置有排气口34,将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的周边气氛的排出的气体36进行排气。

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是指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刮板18的油墨刮除点p与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压印滚筒24的压抵点q之间的版面14的区域。即,向凹版滚筒12的宽度方向的周面的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刮板18的油墨刮除点p与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压印滚筒24的压抵点q之间的版面14上供给气体26。

将从由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干燥空气及非活性气体所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气体26向上述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供给,因此能够控制油墨的转移特性。所述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的规定的湿度优选为rh10%至rh80%。作为所述干燥空气,优选是可以使用湿度不到rh10%的空气。作为非活性气体,可列举例如氮气、氩气等。

在凹版印刷中,由刮板18施加有印刷压力的期间的单元22内的油墨16,若干燥过度就会失去高亮度特性,若干燥延迟就会弄脏非画线部。从而,印刷气氛的温度、湿度、油墨中的溶剂构成就会左右油墨的转移特性。

于是,为了控制并改善凹版印刷中的油墨的转移特性,能够通过将从由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干燥空气及非活性气体所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气体26,供给至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来控制油墨的转移特性。由此,能够实现印刷时的所谓版模糊的抑制、高亮度部分的油墨转移特性的提高。

转移特性控制机构28,优选具备调节所述气体26的供给量的气体供给量调节机构48。这是为了调节所述气体26的供给量变得容易。图4是以框图来表示转移特性控制机构28的一实施方式。转移特性控制机构28形成为具有连接于气体供给量调节机构48的气体26的吹出口32,且从吹出口32吹出经调节过的气体26的构成。

另外,所述气体供给量调节机构48,进一步优选的是构成为具备温度计、湿度计、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进行反馈控制,来调节所述气体的供给量,该温度计测定框体40的下表面46与凹版滚筒12的周面42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的气氛44的温度,该湿度计测定所述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气氛44的湿度,该温度传感器测定凹版滚筒的版面温度。这是因印刷气氛的温度、湿度、油墨中的溶剂构成会左右凹版印刷的油墨的转移特性所致。为了测定框体40的下表面46与所述凹版滚筒12的周面42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的气氛44的湿度、温度,优选所述框体40的下表面46与所述凹版滚筒12的周面42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尽量接近封闭系统。

测定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气氛44的温度的温度计、测定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气氛44的湿度的湿度计、测定凹版滚筒的版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适用市售的公知物。另外,关于反馈控制,也能够适用例如基于pid的参数的控制等市售的公知控制电路。测定印刷气氛的温度、湿度、凹版滚筒的版面温度,基于该结果来进行反馈控制,且调节气体的供给量。另外,油墨中的溶剂,容易挥发且受到气氛的温度、湿气左右,因此也要考虑油墨中的溶剂构成等要素来进行气体的供给量的调节。另外,作为所述气体供给量调节机构48,也可以使用如市售的冷暖气装置的空调单元。作为市售的空调单元,也可以使用已用例如氟利昂等制冷剂的空调系统、或采用珀耳帖元件进行冷却的空调系统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凹版印刷装置10中,有关作为转移特性控制机构28以外的结构的凹版滚筒12、压印滚筒24等结构,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结构。

本发明的凹版印刷方法以如下方式进行印刷:使用这样地构成的凹版印刷装置10,在用刮板18刮除所述凹版滚筒12的版面14的多余的油墨16之后,向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刮板18的油墨刮除点p与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压印滚筒24的压抵点q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版面14上供给从由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干燥空气及非活性气体所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气体26,由所述压印滚筒24将所述被印刷基材20压抵于所述版面14以使残留于所述凹版滚筒12的单元22内的油墨16向所述被印刷基材20转移。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使用这样地构成的凹版印刷装置10,在用刮板18刮除所述凹版滚筒12的版面14的多余的油墨16之后,向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刮板18的油墨刮除点p与所述版面14上的所述压印滚筒24的压抵点q之间的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a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版面14上供给从由具有规定的湿度的空气、干燥空气及非活性气体所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气体26,由所述压印滚筒24将所述被印刷基材20压抵于所述版面14以使残留于所述凹版滚筒12的单元22内的油墨16向所述被印刷基材20转移来制造印刷物。

附图标记说明:

10:凹版印刷装置

12:凹版滚筒

14:版面

16:油墨

18:刮板

20:被印刷基材

22:单元

24:压印滚筒

26:气体

28:转移特性控制机构

30:气体的取入口

32:气体的吹出口

34:排气口

36:排出的气体

38:油墨池

40:框体

42:周面

44: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气氛

46:框体的下表面

48:气体供给量调节机构

a:油墨转移特性控制区域

p:刮板的油墨刮除点

q:版面上的压印滚筒的压抵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