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头保护装置和保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83709发布日期:2018-11-09 18:2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头保护装置和保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打印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头保护装置和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喷墨打印方式实现大幅面广告画的快速输出。为了保证打印质量喷墨打印设备打印头配备的压电喷头需要进行复杂的日常维护和防护。日常维护包括对工作电压的稳定性调整,喷头通透性清理,打印墨水的合规性更换,防护包括静电防护和喷头防护。过于干燥的工作环境会产生大量静电,直接造成喷头电路损坏,而在喷墨承载介质(即打印纸或相似片材)中包括塑基材料如pp(聚丙烯)、背胶介质时也会产生大量静电损坏喷头或引起杂质堆积造成喷头堵塞损坏。喷头表面材料通常由精细的硅基、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形成,喷头表面强度脆弱,频繁物理接触会造成喷头的损坏,例如由于纸张等介质翘边在打印过程中刮伤打印头底部的金属孔片造成打印头喷孔损坏无法正常喷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头保护装置和保护方法,解决现有打印头结构不合理使得喷头易受静电干扰和物理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包括:

导电保护层,用于形成围绕打印头的喷射区域的隔离支撑并导流静电电荷;

绝缘层,用于围绕所述喷射区域形成所述导电保护层与所述打印头间的缓冲层。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和所述打印头的喷墨端面顺序紧密结合,所述导电保护层上开设平滑通孔,所述平滑通孔与所述喷射区域位置对应。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沿喷墨承载介质的传输方向所述导电保护层两端相对弯折,固定夹持所述打印头侧壁,所述导电保护层与所述打印头的接地电路连接。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保护层采用无磁导电材料,所述绝缘层采用丁晴橡胶或硅胶薄膜。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保护层与所述喷墨端面的相邻表面形成连续的凹凸表面。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围绕所述平滑通孔在所述导电保护层与所述喷墨端面的对应部分开设若干个结合通孔,所述绝缘层形成绝缘凸起,所述绝缘凸起伸入相邻的结合通孔中形成紧密结合。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导电保护层与所述喷墨端面的对应部分底部,沿喷墨承载介质的传输方向形成深度连续变化的凹陷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方法,包括:

围绕喷射区域顺序形成绝缘层和导电保护层。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形成导电保护层包括:

在所述导电保护层的顶部形成凹凸表面;和/或

在所述导电保护层形成结合通孔容纳局部所述绝缘层;和/或

在所述导电保护层的底部形成凹陷区域。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形成凹陷区域包括:

所述喷射区域前方的所述凹陷区域宽度逐渐增大,深度逐渐增加。

所述喷射区域后方的所述凹陷区域宽度逐渐缩小,深度逐渐减少。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和保护方法利用导电保护层形成对喷头的间隔支撑避免直接将冲击力直接传导至喷头上避免了直接物理损坏,通过导电保护层与接地电路相结合以避免承载介质形成的静电电荷聚集降低静电造成的干扰和破坏。绝缘层有效地提高了导电保护层的冲击缓冲能力并将静电电荷的聚集位置由喷头位置向次要位置转移避免静电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适应承载介质的多样性材质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喷头保护装置主要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喷头保护装置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喷头保护装置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喷头保护装置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喷头保护装置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喷头保护装置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包括:

导电保护层,用于形成围绕打印头的喷射区域的隔离支撑并导流静电电荷;

绝缘层,用于围绕喷射区域形成导电保护层与打印头间的缓冲层。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利用导电保护层形成对喷头的间隔支撑避免直接将冲击力直接传导至喷头上避免了直接物理损坏,通过导电保护层与接地电路相结合以避免承载介质形成的静电电荷聚集降低静电造成的干扰和破坏。绝缘层有效地提高了导电保护层的冲击缓冲能力并将静电电荷的聚集位置由喷头位置向次要位置转移避免静电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适应承载介质的多样性材质构成。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在打印头10的喷墨端面(附图中为底部端面)固定有若干成矩阵排列的压电喷头11,压电喷头11在喷墨端面上形成喷射区域20。

围绕喷射区域20在喷墨端面上设置绝缘层40。

设置一个导电保护层30,顺序层叠的打印头10的喷墨端面、绝缘层40和导电保护层30紧密结合。

导电保护层30沿喷墨承载介质的传输方向固定在打印头10的喷墨端面上,在导电保护层30上开设平滑通孔31,平滑通孔31与喷射区域20位置对应。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沿喷墨承载介质的传输方向上导电保护层30两端相对弯折固定夹持打印头10侧壁,导电保护层30与打印头10的接地电路连接。

具体的,导电保护层30包括第一立板32、第二立板33和平滑底板34,平滑底板34上开设平滑通孔31,第一立板32和第二立板33的底部分别固定在沿喷墨承载介质的传输方向的平滑底板34的两端,第一立板32和第二立板33平行,立板间距与打印头10的对应侧壁间距相同,平滑底板34与喷墨端面对应,打印头10通过盈配合的方式使侧壁固定在第一立板32和第二立板33之间,第一立板32和第二立板33与平滑底板34的衔接处平滑过渡。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电保护层30采用无磁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材料、高分子基材导电材料等,优选铍铜材料。绝缘层优选丁晴橡胶材料或硅胶薄膜。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将打印头10的喷墨端面、绝缘层40和导电保护层30形成复合夹层,将喷墨端面和导电保护层30层间形成柔韧的缓冲层,同时隔绝承载介质产生的静电电荷并利用导电保护层及时导流。导电保护层30利用打印头的导电部件连接接地线路,在保证防护韧性的基础上简化静电导流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喷头保护装置结构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导电保护层30与喷墨端面的相邻表面形成连续的凹凸表面。

具体的,在导电保护层30的平滑底板34顶部设置平行的凸棱和凹槽,凸棱和凹槽的衔接处以及凸棱和凹槽的侧壁衔接处平滑过渡形成凹凸表面35。凸棱和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喷墨承载介质的传输方向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利用凹凸表面提高导电保护层30的缓冲弹性,将竖直方向和传输方向的冲击力缓冲为朝向喷墨承载介质的传输方向两侧的弹力减弱冲击力对喷头的影响。利用凹凸表面的弹性回复力还可以在打印头10与导电保护层30的固定结构中形成与现有固定力矩相持的弹性力矩,提供复合夹层更稳定的紧密结合。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喷头保护装置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结合图3和图4,在导电保护层30与喷墨端面的对应部分(即平滑底板34上)围绕平滑通孔31开设若干个结合通孔36,靠近绝缘层40的底部形成绝缘凸起41,绝缘凸起41伸入相邻的结合通孔36中形成紧密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通过绝缘凸起41和结合通孔36形成了绝缘层和导电保护层30的紧密结合。同时利用结合通孔36和绝缘凸起41的离散分布,破坏了有利于静电聚集的电容性形态,使得静电分布更有利于静电导出。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结合通孔36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结合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部分结合通孔的轴线朝向两个方向。结合通孔36被绝缘凸起41完全填充或部分填充。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结合通孔36的轴线朝向可以更多。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有利于适应喷墨承载介质在快速传输时对导电保护层30持续的撞击形成不稳定的撞击频率,利用轴线方向的差异避免绝缘层40和导电保护层30形成的复合夹层存在单一谐振频率,减小撞击频率对压电喷头工作状态的干扰。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喷头保护装置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接合图5和图6,在导电保护层30与喷墨端面的对应部分底部,沿喷墨承载介质的传输方向形成深度连续变化的凹陷区域50。

具体的,导电保护层30底部的喷射区域20的前方(即喷墨承载介质靠近的方向,附图中为右侧)设置第一凹陷区域51,在导电保护层30底部的喷射区域20的后方(即喷墨承载介质离去的方向)设置第二凹陷区域52,第一凹陷区域51的后部侧壁与平滑通孔31的侧壁平滑连通,第二凹陷区域52的前部侧壁与平滑通孔31的侧壁平滑连通。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单独设置第一凹陷区域51或第二凹陷区域52。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装置利用凹陷区域改善喷射区域20的气体流动状态,衰减因喷墨承载介质高速传输形成的风能,避免对喷墨精度造成影响。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凹陷区域51包括第一盲孔53,第一盲孔53的宽度由前部向后部(即喷墨承载介质靠近的方向朝向喷墨承载介质离去的方向)逐渐扩大,第一盲孔53的深度由前部向后部逐渐增加,第一盲孔53的后部侧壁与平滑通孔31的侧壁平滑连通。利用宽度和深度的有利变化增加截面面积扩大空气容积避免风能过快形成,减缓风能的增长速度。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凹陷区域52包括第二盲孔54,第二盲孔54的宽度由前部向后部(即喷墨承载介质靠近的方向朝向喷墨承载介质离去的方向)逐渐缩小,第二盲孔54的深度由前部向后部逐渐减少,第二盲孔54的前部侧壁与平滑通孔31的侧壁平滑连通。利用宽度和深度的有利变化控制空气风能的稳定性,抑制侧风出现过多的随机反射避免形成紊流。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电保护层30底部还包括若干导流通槽55,导流通槽55呈扇形分布,导流通槽55的前端(即喷墨承载介质靠近的方向)与第二盲孔54连通,导流通槽55的后端(即喷墨承载介质离去的方向)与导电保护层30底部边缘连通。导流通槽55有效使风能的变化远离喷射区域20的同时减弱风能的反射。

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头保护方法,包括:

围绕喷射区域顺序形成绝缘层和导电保护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导电保护层包括:

在导电保护层顶部形成凹凸表面。顶部为与绝缘层相邻的部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导电保护层包括:

在导电保护层形成结合通孔容纳局部绝缘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导电保护层包括:

在导电保护层底部形成凹陷区域。底部为与喷墨承载介质相邻的部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结合通孔包括:

结合通孔36的轴线朝向至少两种。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凹陷区域包括:

喷射区域前方的凹陷区域宽度逐渐增大,深度逐渐增加。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形成凹陷区域包括:

喷射区域后方的凹陷区域宽度逐渐缩小,深度逐渐减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