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527发布日期:2019-01-05 00:1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



背景技术:

上光机在工作时,需要进行油墨输送,来完成印刷作业,为了便于油墨的循环利用,油墨会经导油槽重新回流至油桶内,针对不同的印刷需求,需要输送的油墨也不相同,每次更换油墨时,需先将导油槽拆卸下来进行清洗,避免在回流时导油槽上残留的油墨和更新后的油墨混淆,影响印刷效果,现有的导油槽和上光机之间多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拆卸时,需要通过螺丝刀进行辅助作业以完成拆卸工作,过程较为麻烦,且因空间有限,造成拆卸不便,尤其是在对靠近上光机内侧的螺栓进行拆卸时,需要盯住螺丝刀和螺栓的接触部分进行作业,避免螺丝刀和螺栓分离,在作业过程中工人的头部易碰撞到上光机的印刷辊上,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便于清洗的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包括上光机本体和导油槽本体,所述导油槽本体内置于上光机本体的前端内腔中,导油槽本体的两侧分别布设有插件,所述插件呈“凸”字型,上光机本体的两侧壁上分别内嵌有橡胶插柱,所述橡胶插柱包括插入段和变径插口段,所述插入段呈中空的圆台形,插入段小径口端的直径小于插件小径段的直径,变径插口段的外部呈圆管形,变径插口段内腔的顶面和底面为内凹弧面,变径插口段内腔中端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插件小径段的直径,插件的小径段穿过导油槽本体连接于橡胶插柱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槽本体的其中一侧壁上阵列布设导油板,导油板呈“S”形,两个相邻的导油板之间形成导油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槽本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孔,插件穿过连接孔横置于导油槽本体的两侧,插件的大径段位于导油槽本体内,插件大径段的外壁上布设有便于手指指尖定位的内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插件小径段的外壁上分别上下阵列布设有一组外倒刺,所述变径插口段内腔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阵列布设有一组内倒刺,外倒刺和内倒刺相接触,靠近插件小径段端部的外倒刺位于靠近变径插口段端口的内倒刺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外倒刺和内倒刺的刺尖均为圆弧形,外倒刺和内倒刺的材质均为橡胶,外倒刺和内倒刺的长度均不超过1cm。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段和变径插口段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段小径口端的直径为11cm,插件小径段的直径为12cm,变径插口段的径口端的直径为12.8cm,变径插口段内腔中端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1cm。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槽本体的内底面开设出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插件和橡胶插柱来实现导油槽和上光机的固定作业,通过插拔即可实现固定,结构简单,连接快捷方便,且安装和拆卸时均不需要其他工具来进行辅助作业,省事省力;插入段小径口端的直径小于插件小径段的直径,变径插口段内腔的顶面和底面为内凹弧面,均方便箍住插件,挤压插件,减小插件和橡胶插柱之间的间隙,使插件和橡胶插柱的连接更加牢固,提高使用的稳固性,同时,增加外倒刺和内倒刺,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同时插拔连接可提高连接的快速性,在连接时不需要时刻关注连接部分,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的导油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的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的橡胶插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的橡胶插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上光机本体,2为导油槽本体,3为导油板,4为橡胶插柱,401为插入段,402为变径插口段,403为内倒刺,5为插件, 6为出油孔,7为外倒刺,8为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上光机用导油槽装置,包括上光机本体1和导油槽本体2,所述导油槽本体2内置于上光机本体1的前端内腔中,导油槽本体2的两侧分别布设有插件5,所述插件5呈“凸”字型,上光机本体1的两侧壁上分别内嵌有橡胶插柱4,所述橡胶插柱4包括插入段401和变径插口段402,所述插入段401呈中空的圆台形,插入段401小径口端的直径小于插件5小径段的直径,变径插口段402的外部呈圆管形,变径插口段402内腔的顶面和底面为内凹弧面,变径插口段402内腔中端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插件5小径段的直径,插件5的小径段穿过导油槽本体2连接于橡胶插柱4内。

所述导油槽本体2的其中一侧壁上阵列布设导油板3,导油板3呈“S”形,两个相邻的导油板3之间形成导油通道,部分油墨顺着导油通道流至导油槽本体2的底部。

所述导油槽本体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孔,插件5穿过连接孔横置于导油槽本体2的两侧,插件5的大径段位于导油槽本体2内,插件5大径段的外壁上布设有便于手指指尖定位的内凹槽8。

所述插件5小径段的外壁上分别上下阵列布设有一组外倒刺7,所述变径插口段402内腔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阵列布设有一组内倒刺403,外倒刺7和内倒刺403相接触,靠近插件5小径段端部的外倒刺7位于靠近变径插口段402端口的内倒刺403的前端。

所述外倒刺7和内倒刺403的刺尖均为圆弧形,外倒刺7和内倒刺403的材质均为橡胶,外倒刺7和内倒刺403的长度均不超过1cm,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外倒刺7和内倒刺403的长度为3mm。

所述插入段401和变径插口段402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插入段401小径口端的直径为11cm,插件5小径段的直径为12cm,变径插口段402的径口端的直径为12.8cm,变径插口段402内腔中端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1cm。

所述导油槽本体2的内底面开设出油孔6,作业时,油墨自出油孔6流出至油桶内。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插件5和橡胶插柱4为四个,导油槽本体2的每侧分别布设两个插件5,上光机本体1的每侧分别内嵌有两个橡胶插柱4,使用前,将导油槽本体2放置于上光机本体1的前端内腔中,插件5的小径段穿过连接孔向橡胶插柱4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插件5上的外倒刺7处于插件5的上下位置,插件5的小径段自插入段401的小径口端挤入至变径插口段402内,直至插件5大径段的端部和导油槽本体2的内侧面相接触,转动插件5,使插件5的外倒刺7由上下状态变为左右状态,外倒刺7和内倒刺403相接触,靠近插件5小径段端部的外倒刺7位于靠近变径插口段402端口的内倒刺403的前端,内倒刺403抵住外倒刺7,使插件5不能向外运动,变径插口段402内腔的内凹弧面挤压插件5的小径段,加强固定;待导油槽本体2需要清洗时,手指指尖放在插件5大径段的内凹槽8内,转动插件5,使插件5的外倒刺7由左右状态变为上下状态,向外拉动插件5,插件5逐渐自橡胶插柱4内拔出。

值得说明的是,插件5上、下位置的外倒刺7均为3mm,插件5小径段的直径为12cm,插入段401小径口端的直径为11cm,故插入段401小径口端的直径比插件5小径段的直径小1.6cm,因橡胶插柱4和外倒刺7均为橡胶,其自身带有弹性,通过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形变,实现插件5的小径段自插入段401的小径口端挤入至变径插口段402内进行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