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转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9194发布日期:2019-08-23 22:33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转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转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转印机。



背景技术:

热转印机种类繁多,很多热转印机为平板热转印,即通过两个加热板相互挤压实现热转印,但是对于一些长条状产品来说,平板式热转印机就无法实现高效连续的热转印,因此就有了滚筒式热转印机,目前现有的滚筒式热转印机滚筒结构有直接通过电阻加热、电磁加热或者导热油加热,电阻加热往往结构复杂,电热丝安装较为麻烦且不易维护,电磁加热同样存在结构复杂等问题,导热油加热需要配备对应的油泵循环系统及加热系统,设备成本高,结构复杂且容易存在漏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均匀,适用于长条状产品热转印的热转印机。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转印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主动辊及位于主动辊上方与其平行的从动辊,所述主动辊及从动辊均包括一铝制的筒状辊体及包覆于辊体外圆柱壁上的硅胶套,所述辊体两端均设有端盖,所述端盖背向辊体的一面均设有轴头,所述端盖与轴头上设有贯穿开设并与辊体中心轴线同轴的发热管安装孔;还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两端分别固定于发热管安装孔内;所述辊体内填充有导热油,所述辊体轴线水平放置时,导热油液面没过发热管。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辊体内填充导热油,再通过横贯辊体的发热管发热对填充于辊体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使其迅速将热量传导至辊体上,铝制辊体能增加热传递效果,保证整个辊体的温度一致性,辊体在转动时,导热油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使发热管浸于导热油内,并随着辊体转动不停流动实现热交换和热传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管包括不锈钢材质的管体,所述管体两端内壁均设有一陶瓷绝缘筒,所述陶瓷绝缘筒内设有接线柱,两个陶瓷绝缘筒上的接线柱之间设有电热丝。

上述结构中,不锈钢材质的管体能避免发生腐蚀,陶瓷绝缘筒用于阻隔接线柱与管体之间的电连接避免发生短路,相比现有的单头进出线的发热管,能方便通过设置电刷直接与接线柱接触实现电能传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柱与电热丝相对的一端端部设有接线螺孔。

上述结构中,接线螺孔可根据需要安装导电轮,提高使用寿命,避免接线柱与电刷接触发生电蚀导致接线柱报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内腔填充有石英砂。

上述结构中,石英砂作为绝缘的导热介质,可增加电热丝发热后热量传递至管体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管安装孔内壁设有内沟槽,所述内沟槽上设有发热管外壁密封接触的密封圈。

上述结构中,密封圈能避免导热油从发热管安装孔与发热管外壁之间的间隙泄漏到外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外圆柱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辊体两端内圆柱壁上设有与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所述端盖朝向轴头的一面设有若干环绕轴头均布设置的旋合固定孔。

上述结构中,旋合固定孔在端盖安装时作为扳手的着力点,使端盖固定时的预紧力更为标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上设有与辊体端面相抵的法兰盘,所述外螺纹与法兰盘交界处设有辊体密封圈。

上述结构中,法兰盘在端盖旋合时起定位作用,辊体密封圈用于密封辊体与端盖之间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朝向轴头的一面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上设有排气螺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辊体内腔除导热油之外的空腔为负压状态。

上述结构中,在初次灌油时,排气孔可用于向辊体内腔注油,在注油完成后使辊体内腔保留一定的导热油膨胀空间,通过加热导热油使导热油温度升高至高于正常的热转印工作温度,排出辊体内的多余空气后旋上排气螺栓后冷却使辊体内部保持负压状态,从而避免正常工作时内部压力升高导致导热油泄漏等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辊体内填充导热油,再通过横贯辊体的发热管发热对填充于辊体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使其迅速将热量传导至辊体上,铝制辊体能增加热传递效果,保证整个辊体的温度一致性,辊体在转动时,导热油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使发热管浸于导热油内,并随着辊体转动不停流动实现热交换和热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辊或从动辊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辊或从动辊全剖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机架;11-主动辊;12-从动辊;20-辊体;201-内螺纹;21-硅胶套;22-端盖;221-外螺纹;222-旋合固定孔;223-法兰盘;224-辊体密封圈;225-排气孔;226-排气螺栓;23-轴头;24-发热管安装孔;241-内沟槽;242-密封圈;30-发热管;31-管体;32-陶瓷绝缘筒;33-接线柱;331-接线螺孔;34-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7,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热转印机,包括机架10、设置于机架10上的主动辊11及位于主动辊11上方与其平行的从动辊12,所述主动辊11通过电机(图中未示出)带动,所述主动辊11及从动辊12均包括一铝制的筒状辊体20及包覆于辊体20外圆柱壁上的硅胶套21,所述辊体20两端均设有端盖22,所述端盖22背向辊体20的一面均设有轴头23,所述端盖22与轴头23上设有贯穿开设并与辊体20中心轴线同轴的发热管安装孔24;还包括发热管30,所述发热管30两端分别固定于发热管安装孔24内;所述辊体20内填充有导热油(图中未示出),所述辊体20轴线水平放置时,导热油液面没过发热管30。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辊体20内填充导热油,再通过横贯辊体20的发热管30发热对填充于辊体20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使其迅速将热量传导至辊体20上,铝制辊体20能增加热传递效果,保证整个辊体20的温度一致性,辊体20在转动时,导热油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使发热管30浸于导热油内,并随着辊体20转动不停流动实现热交换和热传递,辊体20转动时需控制辊体20转动速度,避免导热油因离心力作用下在辊体20内壁聚集造成导热油无法与发热管30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30包括不锈钢材质的管体31,所述管体31两端内壁均设有一陶瓷绝缘筒32,所述陶瓷绝缘筒32内设有接线柱33,两个陶瓷绝缘筒32上的接线柱33之间设有电热丝34。

上述结构中,不锈钢材质的管体31能避免发生腐蚀,陶瓷绝缘筒32用于阻隔接线柱33与管体31之间的电连接避免发生短路,相比现有的单头进出线的发热管,能方便通过设置电刷(图中未示出)直接与接线柱33接触实现电能传递。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柱33与电热丝34相对的一端端部设有接线螺孔331。

上述结构中,接线螺孔331可根据需要安装导电轮(图中未示出),通过导电轮与电刷接触,提高使用寿命,避免接线柱33与电刷接触发生电蚀导致接线柱33报废。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31内腔填充有石英砂(图中未示出)。

上述结构中,石英砂作为绝缘的导热介质,可增加电热丝34发热后热量传递至管体31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安装孔24内壁设有内沟槽241,所述内沟槽241上设有发热管30外壁密封接触的密封圈242。

上述结构中,密封圈242能避免导热油从发热管安装孔24与发热管30外壁之间的间隙泄漏到外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22外圆柱壁上设有外螺纹221,所述辊体20两端内圆柱壁上设有与外螺纹221旋合的内螺纹201,所述端盖22朝向轴头23的一面设有若干环绕轴头23均布设置的旋合固定孔222。

上述结构中,旋合固定孔222在端盖22安装时作为扳手的着力点,使端盖22固定时的预紧力更为标准。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22外圆柱壁上还设有与辊体20端面相抵的法兰盘223,所述外螺纹221与法兰盘223交界处设有辊体密封圈224。

上述结构中,法兰盘223在端盖22旋合时起定位作用,辊体密封圈224用于密封辊体20与端盖22之间的缝隙。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22朝向轴头23的一面设有排气孔225,所述排气孔225上设有排气螺栓226。

本实施例中,所述辊体20内腔除导热油之外的空腔为负压状态。

上述结构中,在初次灌油时,排气孔225可用于向辊体20内腔注油,在注油完成后使辊体20内腔保留一定的导热油膨胀空间,通过加热导热油使导热油温度升高至高于正常的热转印工作温度,排出辊体20内的多余空气后旋上排气螺栓226后冷却使辊体20内部保持负压状态,从而避免正常工作时内部压力升高导致导热油泄漏等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辊体20内填充导热油,再通过横贯辊体20的发热管30发热对填充于辊体20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使其迅速将热量传导至辊体20上,铝制辊体20能增加热传递效果,保证整个辊体20的温度一致性,辊体20在转动时,导热油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使发热管30浸于导热油内,并随着辊体20转动不停流动实现热交换和热传递,辊体20转动时需控制辊体20转动速度,避免导热油因离心力作用下在辊体20内壁聚集造成导热油无法与发热管30接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