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剥离装置和标签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7849发布日期:2020-02-28 11:31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标签剥离装置和标签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标签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剥离标签的标签剥离装置和标签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和快递的业务的高速增长,以往快递单都是用人手填写的,到现在采用热敏成像原理的标签打印机,在快递单的相应位置进行打印字体,或直接打印不干胶快递面单,继而分离不干胶标签后贴在货物上,从而有效提高快递发货效率。

而现有的标签剥离机构通过反向大角度拉扯底纸,继而使底纸与标签分离,底纸的拉扯可通过驱动辊的驱动,驱动辊可通过单独的驱动装置,或通过驱动齿轮与打印机的电机连接,而这类的标签剥离机构一般与打印机在出厂时需要匹配安装,且不能可选择性地拆装,且由于涉及到同一打印纸的走纸,故打印位置处的走纸速度和底纸的走纸速度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打印的快递面单或标签越来越长,以及为了剥离标签更为顺畅,底纸的光滑程度越来越高,故在剥离和底纸的拉扯时,底纸容易与驱动辊发生打滑,继而容易导致底纸失速,继而影响剥离效果,不利于稳定高强度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剥离标签的标签剥离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标签剥离装置的标签打印机。

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剥离装置,包括壳体、传动辊、传动齿轮、驱动辊和驱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在传动辊的轴向端部并与传动辊传动连接,驱动齿轮设置在驱动辊的轴向端部并与驱动辊传动连接,传动辊和驱动辊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小于1。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利用传动辊结构旋转驱动力,再通过传动比小于1的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使得用于驱动底纸走纸的驱动辊获得更快的走纸速度,从而对底纸保持较高速度的拉扯施力,避免失速的产生,继而在较长打印时,使底纸能够保持较为良好的拉扯力,继而提高剥离标签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标签剥离装置还包括从动辊,从动辊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从动辊平行于驱动辊,从动辊的周壁与驱动辊的周壁邻接。

由上可见,通过从动辊的周壁与驱动辊的周壁邻接,继而从动辊与驱动辊实现对底纸的夹持和驱动走纸,也提高走纸驱动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包括基壳和盖壳,基壳和盖壳围成底纸腔,底纸腔在上部设置有入口,底纸腔在下部设置有出口,盖壳的下部铰接于基壳,盖壳的上部与基壳可分离地连接;传动辊和驱动辊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壳上,从动辊可转动地设置在盖壳上。

由上可见,通过可打开式的盖壳,方便底纸的走纸安装,并使底纸从入口输入,穿过底纸腔,穿过传动辊和驱动辊之间的夹持位,最后从底部的出口穿出,继而优化底纸的走向,提高剥离的走纸顺畅度和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从动辊位于底纸腔内,传动辊和驱动辊位于底纸腔外,基壳贯穿设置有邻接开口,邻接开口与底纸腔连通,从动辊的周壁与驱动辊的周壁在邻接开口处邻接。

由上可见,通过将传动辊和驱动辊设置在底纸腔外,继而使传动辊和驱动辊得转动不干扰底纸的走纸,提高剥离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标签剥离装置还包括检纸模块,检纸模块设置在盖壳的上,检纸模块位于入口的一侧。

由上可见,通过检纸模块可对分离的标签是否取走进行检测,从而方便于后续的打印进程。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设置有剥离凸部,剥离凸部位于传动辊的上方。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设置有引导凸部,驱动辊的周壁上设置有底纸邻接部;剥离凸部、引导凸部和底纸邻接部由上之下依次布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标签剥离装置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出纸方向,基于出纸方向,底纸邻接部、引导凸部和剥离凸部由后至前依次布置。

由上可见,通过外凸设置的剥离凸部,以及剥离凸部、引导凸部和底纸邻接部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位置设置,从而优化底纸的走纸路线,提高剥离效果和剥离稳定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标签打印机,包括如上述方案的标签剥离装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标签打印机包括驱动装置、胶辊和热敏片,驱动装置驱动胶辊转动,胶辊和热敏片相对布置,胶辊与传动辊平行,胶辊的周壁与传动辊的周壁邻接。

由上可见,通过胶辊与传动辊的滚动邻接进行驱动力输出,继而具有更为广泛地适用性,且安装定位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标签打印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标签打印机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标签剥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标签打印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标签打印机包括驱动装置、胶辊11和热敏片14,胶辊11的轴向端部12设置有驱动齿轮13,驱动装置可采用电机,驱动装置与驱动齿轮13连接并驱动胶辊11转动,胶辊11和热敏片14相对布置,胶辊11和热敏片14之间形成走纸通道,走纸通道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出纸方向x,标签纸3从标签打印机的纸仓输入至热敏片14位置处进行打印成像,并被胶辊11转动驱动走纸。

标签打印机还包括标签剥离装置2,标签剥离装置2可选择性地安装在标签打印机的出纸口处,标签剥离装置2包括壳体、从动辊26、传动辊24、传动齿轮241、驱动辊25和驱动齿轮251,壳体包括基壳21和盖壳22,基壳21在内形成槽部211,盖壳22铰接于基壳21,基壳21和盖壳22围成底纸腔203,基壳21在底纸腔203外设置有安装槽212和安装槽213,传动齿轮241设置在传动辊24的轴向端部并与传动辊24传动连接,驱动齿轮251设置在驱动辊25的轴向端部并与驱动辊25传动连接,传动辊24和驱动辊25位于底纸腔203外,传动辊24和驱动辊25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传动辊24设置在安装槽212中并通过轴套连接,驱动辊25设置在安装槽213中并通过轴套连接,传动齿轮241与驱动齿轮251位于同一侧上且相互啮合,而传动齿轮241与驱动齿轮251均不与驱动齿轮13连接。

基壳21在中部贯穿设置有邻接开口214,邻接开口214位于靠近驱动辊25处,基壳21在邻接开口214的上方设置有引导凸部218,引导凸部218朝内凸起,引导凸部218位于靠近传动辊24处。基壳21在引导凸部218的上部设置有剥离安装位217,剥离安装位由安装平面、定位柱和螺孔构成,其用于安装剥离片28。在剥离安装位217的两侧还设置有安装孔219。基壳21在槽部211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滑孔215和卡槽216,滑孔215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呈腰圆孔布置,卡槽216在上部设置有卡口。基壳21在下部两侧设置有卡接片220,卡接片220用于与打印机配合连接。

盖壳22在下部贯穿设置有铰轴23,铰轴23穿过滑孔215,继而实现盖壳22在下部与基壳21铰接,盖壳22在上部两侧设置有卡柱221,卡柱221可从卡口进入或脱离卡槽216。盖壳22在中部两侧设置有铰接孔223,从动辊26可转动地设置在铰接孔223中,从动辊26位于底纸腔203内,从动辊26的周壁与驱动辊25的周壁在邻接开口214处邻接。

盖壳22的上部的端面还设置有穿孔222,穿孔222位于轴向方向的中部,盖壳22内设置有检纸模块27,检纸模块27采用双红外检测模组,检纸模块27设置在穿孔222处,且位于入口201的一侧,检纸模块27的检测光线穿过穿孔222进行检测。

在盖壳22盖合基壳21后,底纸腔203在上部设置有入口201,底纸腔203在下部设置有出口202,邻接开口214、入口201和出口202分别与底纸腔203连通。

胶辊11、传动辊24、驱动辊25和从动辊26相互平行布置,胶辊11的周壁与传动辊24的周壁邻接,胶辊11的转动驱动力通过周壁的摩擦力带动传动辊24的转动,且传动齿轮241与驱动齿轮251之间的传动比小于1,即传动齿轮241的直径大于驱动齿轮251的直径,以及传动辊24的周壁和驱动辊25的周壁分离,继而利用增速的传动比,使得驱动辊25的转速大于胶辊11的转速。

剥离片28可采用金属制成,剥离片28在出纸方向x的前端设置有剥离凸部281,剥离凸部281位于传动辊24的上方,且位于入口201的上方和出纸方向x的前侧。驱动辊25的周壁上设置有底纸邻接部,底纸邻接部与从动辊26对底纸32形成夹持,继而转动实现对底纸32的拉扯走纸。基于竖直方向,剥离凸部281、入口201、引导凸部218、底纸邻接部和出口202由上之下依次布置,而基于出纸方向x,底纸邻接部、引导凸部218、入口201、剥离凸部281由后至前依次布置。

标签纸3包括标签31和底纸32,标签31贴在底纸32上,标签纸3输入至热敏片14位置处打印成像,标签31和底纸32在较大弯折角度的剥离凸部281处分离,标签31朝前侧伸出,而底纸32朝下依次经过入口201、引导凸部218、驱动辊25与从动辊26之间和出口202,并在驱动辊25与从动辊26的夹持驱动走纸,且是较快速度的驱动力,继而使底纸32保持较高的拉扯力和紧绷度,从而保持标签的剥离稳定性。

由上可见,通过利用传动辊结构旋转驱动力,再通过传动比小于1的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使得用于驱动底纸走纸的驱动辊获得更快的走纸速度,从而对底纸保持较高速度的拉扯施力,避免失速的产生,继而在较长打印时,使底纸能够保持较为良好的拉扯力,继而提高剥离标签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