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2015发布日期:2020-11-27 10:0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墨盒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重复利用墨盒的外壳,将原废弃墨盒的内部修改为一可拆卸的墨盒内胆,从而能够通过更换墨盒内胆重复利用墨盒外壳。为了能够控制墨水信息,往往会在墨盒外壳及墨盒内胆上设置有芯片,通过电连接实现控制效果。而为了保证墨盒内胆与墨盒外壳安装的稳定性,墨盒内胆与墨盒外壳之间会通过卡合的方式进行固定。

但是,由于加工工艺的误差或者墨盒外壳内壁上的筋条未处理干净,可能会造成墨盒内胆与墨盒外壳之间的卡合变得过于紧密,使得用户在拆卸墨盒内胆时,会比较费劲,不方便使用。甚至,可能会出现墨盒内胆卡死在墨盒外壳内,进而发生无法更换的情况,致使产品无法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墨囊卡死在打印头壳体中、且方便更换墨囊的墨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盒,该墨盒于包括:

打印头壳体,开设有安装腔、卡合槽和顶出孔;

墨囊,包括墨囊本体和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墨盒本体连接;

顶出构件;

在所述墨囊装入所述打印头壳体时,所述墨囊本体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卡合凸起伸入所述卡合槽内与所述卡合槽卡合锁定;在拆卸所述墨囊时,所述顶出构件在所述顶出孔中将所述墨囊顶出所述安装腔,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卡合槽脱离。

优选地,所述顶出构件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的底部,在所述墨囊装入所述打印头壳体时,所述顶出构件伸出所述顶出孔。

优选地,所述顶出构件设置为墨囊柱。

优选地,所述顶出构件包括凸起部和卡合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墨囊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墨囊本体底部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出构件设置于所述打印头壳体的顶出孔。

优选地,所述顶出构件包括顶出端和操作端,所述顶出端穿设于所述顶出孔,所述操作端设置于所述顶出孔外侧并与所述顶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操作端覆盖于所述顶出孔。

优选地,所述顶出构件包括顶出部、连接部和操作部,所述顶出部设置于所述顶出孔的内侧,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顶出孔的外侧,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顶出孔内,并且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出部、所述操作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出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墨囊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墨盒还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所述第一芯片设置于所述打印头壳体的侧壁,用于与图像形成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三芯片设置于所述墨囊的侧壁;所述第二芯片设置于所述打印头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三芯片分别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芯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打印头壳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延伸至所述打印头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三芯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墨盒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设置于所述打印头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端部延伸至所述弹性垫远离所述打印头壳体内壁的一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墨盒包括打印头壳体、墨囊和顶出构件,打印头壳体开设有安装腔、卡合槽和顶出孔,墨囊包括墨囊本体和卡合凸起,卡合凸起与墨囊本体连接;在墨囊装入打印头壳体内时,墨囊本体位于安装腔内,卡合凸起伸入卡合槽内与卡合槽卡合锁定;在拆卸墨囊时,顶出构件在所述顶出孔中将所述墨囊顶出所述安装腔,卡合凸起与卡合槽脱离。本申请通过顶出构件将墨囊顶出安装腔,有效防止了墨囊卡死在打印头壳体内的情况的产生,同时方便用户更换墨囊,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墨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打印头壳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打印头壳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4为图1中打印头壳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墨囊的立体组装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打印头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墨盒的立体组装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带有墨囊保护罩的墨囊的立体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墨囊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顶出构件的部面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顶出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识:

1、打印头壳体;11、安装腔;12、卡合槽;13、顶出孔;14、第一侧面;15、第二侧面;16、第三侧面;17、第四侧面;18、第一底面;19、第二底面;20、凹槽;2、墨囊;21、墨囊本体;211、出墨口;22、盖体;221、导气孔;222、注墨孔;223、导气槽;23、卡合凸起;24、卡条;25、把持部;3、顶出构件;31、凸起部;32、卡合部;33、顶出端;34、操作端;35、顶出部;351、限位槽;36、连接部;37、操作部;4、打印头;5、第一芯片;6、第二芯片;61、第一端部;62、第二端部;7、第三芯片;8、弹性垫;9、支撑件;10、打印头保护罩;101、保护罩本体;102、硅胶垫;103、把手;104、卡接件;200、墨囊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墨盒,该墨盒包括打印头壳体1、墨囊2、顶出构件3和打印头4。打印头4设置于打印头壳体1的底部,用于进行打印操作;墨囊2可拆卸安装于打印头壳体1内,用于为打印头4提供墨液,当墨囊2内的墨液消耗殆尽时,即可从打印头壳体1中取出进行更换。

具体地,打印头壳体1开设有安装腔11、卡合槽12和顶出孔13,墨囊2包括墨囊本体21、盖体22、卡合凸起23和卡条24。墨囊本体21开设有容纳腔,用于容纳墨液,盖体22通过焊接等方式盖合于墨囊本体21,使容纳腔被密封,避免墨水泄漏。卡条24设置于盖体22的顶部,用于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卡合,使得墨盒能够在图像形成设备本体内安装及固定。卡合凸起23与墨囊本体21连接,并且卡合凸起23与卡合槽12对应设置。顶出构件3设置于墨囊本体21底部与顶出孔13对应设置于。

在墨囊2装入打印头壳体1内时,墨囊本体21位于安装腔11内,卡合凸起23伸入卡合槽12内与卡合槽12卡合锁定,顶出构件3伸出顶出孔13,优选地,顶出构件3凸出墨囊本体21底部1mm;在拆卸墨囊2时,向上推动顶出构件3,使墨囊本体21被顶出安装腔11,卡合凸起23脱离卡合槽12,有效防止了墨囊2卡死在打印头壳体1内的情况的产生,同时方便用户更换墨囊2。

其中,卡条24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卡条24设置有3个,其中两个卡条24设置于盖体22顶部的同一端,沿盖体22的轴线对称设置;另一个卡条24设置于盖体22顶部的另一端,其中心线与盖体22的轴线共线。图像形成设备上设置有与各卡条24分别对应设置的卡槽,在该墨盒安装入图像形成设备本体时,各卡条24分别伸入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上对应的卡槽中卡合。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条24也可以设置有1个或2个或3个以上,并且其具体设置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打印头壳体1具有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第三侧面16、第四侧面17、第一底面18和第二底面19,第一侧面14和第二侧面15相对设置,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17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第三侧面16、第四侧面17、第一底面18和第二底面19组成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的打印头壳体1。打印头4设置于第二底面19,顶出孔13开设于第一底面18,卡合槽12开设于第三侧面16和第四侧面17。卡合凸起23设置于墨囊本体21相对的两侧,与卡合槽12对应设置。进一步地,墨囊2还包括把持部25,把持部25设置于墨囊本体21相对的两侧,打印头壳体1相对的两侧还分别开设有凹槽20,凹槽20的位置与把持部25的位置对应设置。在墨囊2安装入打印头壳体1时,卡合凸起23卡入卡合槽12内卡合,实现墨囊2与打印头壳体1的卡合锁定,顶出构件3伸出顶出孔13;在墨囊2内的墨液被消耗完,需要取出墨囊2时,只需推动顶出构件3,使墨囊本体21被顶出安装腔11,卡合凸起23与卡合槽12解除锁定,再通过把持部25提取出墨囊2即可,方便墨囊2的拆卸及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顶出构件3为墨囊柱,并且该墨囊柱与墨囊本体21为一体成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墨囊柱也可以通过粘接或其他方式固定于墨囊本体21的底部。

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6所示,墨盒还包括第一芯片5、第二芯片6和第三芯片7。第一芯片5设置于打印头壳体1的第二侧面15靠近第二底面19的位置,第一芯片5上设置有多个电触点。在墨盒使用时,第一芯片5上的多个电触点与图像形成设备本体上相应的触点相连接,以使第一芯片5与图像形成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第三芯片7设置于墨囊2的侧壁上,用于存储墨囊2内的墨水量信息,进而根据打印的情况计算出墨水用量,获得墨囊2中剩余的墨水量,并将该剩余墨水量信息储存在第三芯片7内,待图像形成设备读取到墨囊2上的第三芯片7显示的墨量为0的信息后,提示墨尽,提醒用户更换墨囊。第二芯片6设置于打印头壳体1的第二侧面15,并且第二芯片6包括第一端部61和第二端部62,第一端部61和第二端部62电连接,并且第一端部61与第一芯片5电连接,第二端部62延伸至安装腔11的内壁,与第三芯片7电连接。具体地,第一芯片5的外侧上设置有导电触点,第一端部61朝向第一芯片5的一侧设置有接触部,第一端部61可以贴设于第一芯片5的外侧,使第一端部61的接触部与第一芯片5的导电触点一一对应,从而进行电连接。其中,第一端部61至少与第一芯片5上部分导电触点对应形成电接触。第二端部62绕过打印头壳体口处的边缘延伸至打印头壳体1的内壁上,与第三芯片7紧密接触,实现电连接。其中,打印头壳体口设置于第一端部61在打印头壳体1的外壁的边缘,第二端部62与打印头壳体1的内壁平行。

为了使第二端部62与第三芯片7的电性连接更稳定,该墨盒还包括弹性垫8,请参阅图3所示,弹性垫8设置于安装腔11的内壁,第二端部62延伸至弹性垫8远离安装腔11内壁的一端,进而通过弹性垫8的弹性力作用,使第二端部62与第三芯片7能够更贴合,使第二芯片6和第三芯片7电连接更稳定,使第二芯片6和第三芯片7能够及时地向图像形成设备反馈墨量信息,从而重复利用打印头壳体1。具体地,第二端部62与打印头壳体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弹性垫8容纳在该间隙内。其中,弹性垫8可以是弹片、塑料件、弹簧或橡胶件等。

而为了避免锋利的打印头壳体1的边缘损坏第二端部62,打印头壳体1绕设有第二端部62的打印头壳体口边缘为圆弧形或带倒角的棱柱形,进而在方便第二端部62绕设的同时,避免锋利的打印头壳体1的边缘损坏第二端部62,导致电连接失败。优选地,第二端部62位于打印壳体边缘处的部分呈半圆形,且弧度与打印头壳体口的边缘的弧度相同,方便第二端部62绕设在打印壳体口的边缘,从而与第三芯片7电连接。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7所示,墨盒还包括打印头保护罩10,打印头保护罩10包围并扣合于打印头壳体1和墨囊2,用于保护打印头4不被损坏。具体地,打印头保护罩10包括保护罩本体101、硅胶垫102、把手103和卡接件104。硅胶垫102设置于保护罩本体101,用于保护打印头4。把手103与保护罩本体101相连并位于保护罩本体101的上部,卡接件104设置于把手103。在不需要使用墨盒时,将安装有墨囊2的打印头壳体1安装到打印头保护罩10,墨囊2上单独位于一端的的卡条24与打印头保护罩10上的卡接件104相互抵接,实现固定,使打印头保护罩10包围并扣合于打印头壳体1和墨囊2。当需要使用墨盒时,向外掰动把手103,使卡条24与卡接件104脱离接触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盖体22上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气孔221,导气孔221用于与容纳腔连通,进而平衡容纳腔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压,以使墨水可以顺利的流出。同时,通过导出容纳腔内的空气,避免容纳腔的墨水因空气蒸发变干。可选地,导气孔221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只要能连通即可。优选地,盖体22上还设置有注墨孔222,通过注墨孔222向容纳腔内部注入墨水,操作简单方便。注墨孔222和导气孔221的数量与墨盒的类型有关。为了避免外界空气从导气孔221进入,造成容纳腔内部的墨水蒸发变干,同时也为了阻止墨水由导气孔221流出,墨囊2还包括表面覆膜,盖体22上设置有导气槽223,导气槽223的一端与导气孔221连通,表面覆膜覆盖在导气槽223和导气孔221上,导气槽22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具体的,表面覆膜可以是铝板,也可以为塑料薄膜。优选地,表面覆膜为透明的pvc材料,可以从导气孔221观察容纳腔内墨水的情况。当容纳腔内部具有空气时,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墨水的密度,空气处于墨囊壳体2内部的上方,流入导气孔221进而进入导气槽223的一端,并沿导气槽223流通,流至导气槽223的另一端,最终从开口流出,汇入外界空气。其中,由于表面覆膜覆盖在导气孔221上,无法利用导气孔221平衡容纳腔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压,导致容纳腔与外部存在压差,难以注墨,因此,导气槽223的另一端设置开口,开口与外界空气连通,用于容纳腔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压,使得注墨成功。其中,导气槽223可以为直线管段,用于导出容纳腔内部的空气。优选地,导气槽223在盖体22上弯曲延伸,导气槽223形成曲折的弯道,可以阻止墨水沿导气孔221和导气槽223流出。

请参阅图8所示,为了保护墨囊2并防止墨囊2内的墨液从出墨口中发生泄漏,该墨盒还包括墨囊保护罩200,在不需要使用墨囊2,将墨囊2放置于墨囊保护罩200中。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公开了另一种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顶出构件3包括凸起部31和卡合部32,凸起部31与墨囊本体21的底部相连,卡合部32与凸起部31远离墨囊本体21的一端相连。在墨囊2装入打印头壳体1时,凸起部31伸入顶出孔13内,卡合部32伸出顶出孔13并与墨囊本体21的底部抵接,实现墨囊2与打印头壳体1的卡合;在需要取出墨囊2时,只需要使卡合部32与墨囊本体21的底部脱离并向上推动卡合部32即可。这种卡合方式,可以取消掉墨囊2侧壁上的卡合凸起23,简化了墨囊2的结构以及工艺。

另外,由于更换墨囊2时,时常会将墨囊2放置于桌上,这样会使得桌面上的灰尘容易从墨囊2的出墨口211进入墨囊内部,导致墨囊2内的墨液污染。为了防止墨囊2内的墨液受到污染,墨囊2还包括支撑件9,支撑件9设置于墨囊本体21底部的一侧,并且支撑件9凸出墨囊本体21底部的长度较出墨口211凸出墨囊2底部的长度长。通过支撑件9的设置,能够避免墨囊2的出墨口211直接与外部接触,防止灰尘进入出墨口211。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公开了另一种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顶出构件3包括顶出端33和操作端34,顶出端33和操作端34相连,顶出端33穿设于顶出孔13,并且能够在顶出孔13内上下移动。操作端34设置于顶出孔13的外侧并与顶出端33相连。优选地,操作端34为圆盘形,顶出孔13为圆孔形,顶出端33为圆柱形,并且圆盘形的操作端34的直径大于顶出孔13的内径,使操作端34覆盖于顶出孔13的外侧。其中,顶出端33可以采用刚性材料也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操作端34一般采用弹性材制成。当需要取出墨囊2时,只需按压操作端34,即可将墨囊从打印头壳体1中顶出。本实施通过该结构的顶出构件,能够将打印头壳体1的顶出孔13被封住,防止了底部墨液流出的隐患。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公开了另一种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顶出构件3包括顶出部35、连接部36和操作部37,顶出部35设置于顶出孔13的内侧,操作部37设置顶出孔13的外侧,连接部36穿设于顶出孔13内,并且能够在顶出孔13内上下移动,连接部36的一端与顶出部35连接,连接部36的另一端与操作部37连接。其中,顶出部35、连接部36和操作部37一般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需要取出墨囊2时,用户用手指或者工具推动操作部37,即可向上推动墨囊2,使墨囊2能够从打印头壳体1中顶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顶出部35设置有限位槽351,墨囊2包括限位柱,限位柱设置于墨囊本体21的底部,并且限位柱与限位槽351对应设置。当需要取出墨囊2时,用户用手指或者工具推动操作部37,即可向上推动限位柱,使墨囊能够从打印头壳体1中顶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