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2786发布日期:2020-09-18 17: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由有色体、连结料、填料、附加料等物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能进行印刷,并在被印刷体上干燥;是有颜色、具有一定流动度的浆状胶粘体。因此,颜色、身骨和干燥性能是油墨的三个最重要的性能。它们的种类很多,物理性质亦不一样,有的很稠、很粘;而有的却相当稀。有的以植物油作连结料;有的用树脂和溶剂或水等作连结料。这些都是根据印刷的对象即承印物、印刷方法、印刷版材的类型和干燥方法等来决定。

专利号cn201821177028.2公布了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重复利用装置,包括:收集器、导墨管、进气管、调墨平台。该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将青、品、黄、黑、专色废色墨收集在对应的集墨装置中,在调制专色墨时,根据不同的用墨量将废色墨由导墨管挤出在调墨盆内,用于调制不同专色色墨,能达到很好的利用废弃油墨,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绿色环保印刷目的。

目前,上述专利所公布的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重复利用装置在技术上存在一定不足:1、现有技术无法对于印刷产生的废弃油墨完全收集的问题;2、现有技术在对印刷网版油墨收集后依旧不便于清洗残余油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蒸发加热的方法除墨效率更高,对于油墨的收集更加彻底,且在收集到水墨的同时,也将印刷网版冲洗干净,无需人工后续清洗,省时省力,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蒸墨箱,所述蒸墨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传热铁板,所述传热铁板下端衔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部安装有电热阻丝,所述蒸墨箱右侧壁衔接有水泵以及热水管,所述热水管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阀门,且热水杆顶端衔接有喷嘴,所述蒸墨箱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顶端衔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顶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斗。

可选的,所述传热铁板上端衔接有隔板。

可选的,所述隔板左上端衔接有蒸发板,所述蒸发板上表面开设有蒸发孔。

可选的,所述收集箱内侧壁镶嵌连接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顶端开设有冷凝管口。

可选的,所述水泵信号输入端与开关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工作人员将电热阻丝接通电源,导热管开始升温,热量经过传热铁板进行传导继而对上端热水进行加热,隔板将蒸墨箱上层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其中左腔室用来产生蒸汽,右腔室进行加热水,左腔室中所蒸发的热水汽通过蒸发板上的蒸发孔散发出去,对蒸发板上层印刷网版进行蒸发,这种蒸发加热的方法除墨效率更高,且对于油墨的收集更加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于印刷产生的废弃油墨完全收集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在蒸发持续十到二十分钟后,由工作人员开启水泵,水泵开启后可以提供水体压力,此时转动打开阀门,使右腔室内部的加热水可以通过热水管注入到喷嘴中,最终热水由喷嘴喷出,对印刷网版进行热冲洗,冲洗后将网版置于45℃烘箱中烘干备用,收集到熏蒸水和冲洗热水通过收集斗以及收集管收集进入收集箱中,在收集箱对水墨混合液进行收集后,通过冷凝管口向冷凝管注入冷凝液,继而对水墨混合液进行冷却,最终进行水墨分离,在收集到水墨的同时,也将印刷网版冲洗干净,无需人工后续清洗,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对印刷网版油墨收集后依旧不便于清洗残余油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的蒸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的冷凝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蒸墨箱;2、导热管;3、电热阻丝;4、传热铁板;5、隔板;6、蒸发板;7、热水管;8、阀门;9、水泵;10、喷嘴;11、收集箱;12、收集管;13、收集斗;14、蒸发孔;15、冷凝管口;16、冷凝管;17、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蒸墨箱1,所述蒸墨箱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传热铁板4,所述传热铁板4下端衔接有导热管2,所述导热管2内部安装有电热阻丝3,所述蒸墨箱1右侧壁衔接有水泵9以及热水管7,所述热水管7外侧壁可拆卸连接有阀门8,且热水杆7顶端衔接有喷嘴10,所述蒸墨箱1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收集箱11,所述收集箱11顶端衔接有收集管12,所述收集管12顶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斗13。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工作人员将电热阻丝3接通电源,导热管2开始升温,热量经过传热铁板4进行传导继而对上端热水进行加热,隔板5将蒸墨箱1上层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其中左腔室用来产生蒸汽,右腔室进行加热水,左腔室中所蒸发的热水汽通过蒸发板6上的蒸发孔14散发出去,对蒸发板6上层印刷网版进行蒸发,这种蒸发加热的方法除墨效率更高,且对于油墨的收集更加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于印刷产生的废弃油墨完全收集的问题;在蒸发持续十到二十分钟后,由工作人员开启水泵9,水泵9开启后可以提供水体压力,此时转动打开阀门8,使右腔室内部的加热水可以通过热水管7注入到喷嘴10中,最终热水由喷嘴10喷出,对印刷网版进行热冲洗,冲洗后将网版置于45℃烘箱中烘干备用,收集到熏蒸水和冲洗热水通过收集斗13以及收集管12收集进入收集箱11中,在收集箱11对水墨混合液进行收集后,通过冷凝管口15向冷凝管16注入冷凝液,继而对水墨混合液进行冷却,最终进行水墨分离,在收集到水墨的同时,也将印刷网版冲洗干净,无需人工后续清洗,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对印刷网版油墨收集后依旧不便于清洗残余油墨的问题。

其中,所述传热铁板4上端衔接有隔板5。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板5将蒸墨箱1上层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其中左腔室用来产生蒸汽,右腔室进行加热水。

其中,所述隔板5左上端衔接有蒸发板6,所述蒸发板6上表面开设有蒸发孔14。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左腔室中所蒸发的热水汽通过蒸发板6上的蒸发孔14散发出去,对蒸发板6上层印刷网版进行蒸发。

其中,所述收集箱11内侧壁镶嵌连接有冷凝管16,所述冷凝管16顶端开设有冷凝管口15。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收集箱11对水墨混合液进行收集后,通过冷凝管口15向冷凝管16注入冷凝液,继而对水墨混合液进行相应冷却。

其中,所述水泵9信号输入端与开关17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水泵9开启后可以提供水体压力,此时转动打开阀门8,使右腔室内部的加热水可以通过热水管7注入到喷嘴10中,最终热水由喷嘴10喷出,对印刷网版进行冲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绿色印刷用废弃油墨循环利用装置,工作时,工作人员将电热阻丝3接通电源,导热管2开始升温,热量经过传热铁板4进行传导继而对上端热水进行加热,隔板5将蒸墨箱1上层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其中左腔室用来产生蒸汽,右腔室进行加热水,左腔室中所蒸发的热水汽通过蒸发板6上的蒸发孔14散发出去,对蒸发板6上层印刷网版进行蒸发,这种蒸发加热的方法除墨效率更高,且对于油墨的收集更加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对于印刷产生的废弃油墨完全收集的问题;在蒸发持续十到二十分钟后,由工作人员开启水泵9,水泵9开启后可以提供水体压力,此时转动打开阀门8,使右腔室内部的加热水可以通过热水管7注入到喷嘴10中,最终热水由喷嘴10喷出,对印刷网版进行热冲洗,冲洗后将网版置于45℃烘箱中烘干备用,收集到熏蒸水和冲洗热水通过收集斗13以及收集管12收集进入收集箱11中,在收集箱11对水墨混合液进行收集后,通过冷凝管口15向冷凝管16注入冷凝液,继而对水墨混合液进行冷却,最终进行水墨分离,在收集到水墨的同时,也将印刷网版冲洗干净,无需人工后续清洗,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对印刷网版油墨收集后依旧不便于清洗残余油墨的问题。所述元器件具体的型号为scqb-g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蒸墨箱1;导热管2;电热阻丝3;传热铁板4;隔板5;蒸发板6;热水管7;阀门8;水泵9;喷嘴10;收集箱11;收集管12;收集斗13;蒸发孔14;冷凝管口15;冷凝管16;开关1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