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黑白光热成像单元显影助剂的酰肼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952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黑白光热成像单元显影助剂的酰肼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三苯甲基肼及甲酰基-苯基肼作为显影助剂与受阻酚显影剂共用,可生成很高对比度的黑白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
先有技术半导体光源的应用正日趋便利和广泛,其中,可发出可见光特别是电磁谱红及红外区光的激光二极管尤其如此,这导致对用于医学诊断及影像技术的光热成象材料的需求。该类材料可利用激光摄像仪、发光二极管或激光成像仪充分曝光,并形成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鲜明影像。此外,利用半导体光源可设计自动化水平高的设备,提高成像过程的效率,这在医学诊断及影像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光热成象单元的目的在于避免使用经湿处理的化学物品并向用户提供简便、环境有利的热系统。
含卤化银的光热成象材料(即热致光热成像单元)经热处理,但无需液体显影,这在本领域已知多年。这类材料也称“干银”组合物或乳胶,通常包括载体,并在其上涂敷a)辐照时产生银离子的光敏性材料;b)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c)银离子还原剂(即显影剂),如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中的银离子;以及d)胶粘剂。
光敏性材料一般为光成象用卤化银,其催化性必须与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相近。催化近似性要求这两种材料间存在密切的物理缔合,如此当银原子(也称银斑、丛或核)在辐照下产生时,或光成象用卤化银受到光曝照,这些核可使可还原银源催化还原。如所周知,银原子(Ag°)为银离子的还原剂,并且,光敏性卤化银可以多种形式与催化性相近的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相混配。卤化银可以“就地”方式制备,例如,向可还原银源中加入一种含有卤素的物质以达到部分置换(参见美国专利第3454075号);或是卤化银与可还原银源材料共沉淀(参见美国专利第3839049号)。卤化银也可以“非就地”方式制备,并加入有机银盐中。向光热成象材料中加入卤化银颗粒在“研究公开(Research Disclorsure),J une 1978,ItemNo.17029”中有述。另据本领域报导,当卤化银“非就地”制备时,有可能十分精确控制颗粒的组成和大小,如此则可使光热成象单元具有更为特殊的性能,而且比“就地”技术更易于实现,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是一种含有银离子的材料。一般,优选的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为一种具有10~30个碳原子长链脂族羧酸的银盐。通常采用山萮酸或具相类分子量的酸的混合物的银盐。也有人建议采用其它有机酸或有机材料的盐,如咪唑酸银。美国专利第4260677号介绍采用无机或有机银盐的配合物作为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
在光热成象及热成象乳胶中,光成象用卤化银受光曝照而产生银原子(Ag°)聚集体。这些聚集体的像素分布在本领域中称潜象。这种潜象一般不能通过常规手段视见。故此,为生成可见图象,光敏乳胶必须经进一步处理,也即,将含银原子聚集体(即潜象)的卤化银颗粒中与其催化性相近的银离子还原。
在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中,有机银盐的还原剂(一般称显影剂)可以是任何材料,优选可将银离子还原为金属银的任一种有机材料。在加热并且有潜象条件下,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如山萮酸银)被银离子还原剂还原,这样便产生元素银的黑白底片。
尽管可以采用常规的光成象显影剂,如镓酸甲酯,氢醌,取代氢醌,儿茶酚,焦棓酚,抗坏血酸及抗坏血酸的衍生物,但它们产生反应性很高的光热成象混合物,并且,在光热成象单元制备及涂敷时出现翳影。因而,一直优选采用受阻酚还原剂。
黑白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中的显象一般完全由元素银(Ag°)产生,若不降低最大象密度则难于减少乳胶中银的用量。但是,人们一般期望降低银的用量,以降低乳胶中所用原材料的成本,和/或提高性能。例如,可配合使用调色剂改善光热成象单元中银图象的色调。另一种增加光成象及光热成象乳胶最大象密度但不增加乳胶层银量的方法是,在乳胶中配入生成染料或可释出染料的物质。一旦成象后,生成染料或可释出染料的物质就被氧化,并且在曝光区同时产生一种染料和还原银图象,如此则产生经染料加强后的黑白银图象。
热成象结构(即热显影材料)经热处理但不用液体显象,仅靠热产生图象,这已为影象技术所熟知。这类单元一般包括包括载体或基体(如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并在其上涂敷a)热敏性可还原银源;b)一种用于该热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即显影剂),以及c)胶粘剂。
在一个典型的热成象结构中,成象层主要为长链脂肪酸的银盐。一般,优选的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为一种具有10~30个碳原子的长链脂族羧酸的银盐。通常采用山萮酸或具相类分子量的酸的混合物的银盐。在加热下,山萮酸银经银离子还原剂,如镓酸甲酯,氢醌,取代氢醌,儿茶酚,焦棓酚,抗坏血酸及抗坏血酸的衍生物还原,这样便产生含元素银的黑白底片。
多数情况下,热成象结构与热成象记录仪器的热头相接触,如热打印机,热传真机等。通常在成象层上涂敷防粘附层以防止所用仪器热头被热成象结构粘附。所得热成象结构随后经加热,一般介于60~225℃下,继而生成图象。
光热成象及热成象与光成象技术有明显的不同,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也与需经湿处理的常规卤化银光成像单元有显著不同,这是影象技术中的共识。
在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中,可见图象是由热产生,系显影剂与单元相互反应的结果。热对于显影是必需的,常规温度在100℃以上。相比之下,为产生可见图象,常规经湿处理的光成象单元需在水槽中处理(即显影和定影槽),并且显影通常在较为适中的温度下进行(30~50℃)。
在光热成象单元中仅使用少量卤化银,并且为以热产生图象,所用银的形式也不同(山萮酸银)。因此,卤化银是作为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显影的催化剂。相反,常规湿处理黑白光成像单元仅使用一种形式的银(卤化银),后者一经显影自身便转化为银图象。此外,单位面积光热成象单元所用卤化银的量是常规湿处理卤化银中所用量的1/100。
光热成象系统使用非光敏性银盐,如山萮酸银,它与显影剂配合使潜象显影。反之,光成象系统在成象时并不直接使用非光敏性银盐。故此,光热成象单元中的图象主要经还原非光敏性银源产生,而光成像黑白单元中的图象主要由卤化银产生。
在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中,系统的所有“化学”均组合于单元本身内。例如,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中包含了显影剂(即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而常规光成像单元中并非如此。较之光成象乳胶,光热成象单元内组入显影剂易在涂敷光热成象乳胶时产生斑点。即使在即时光成象中,显影前显影剂化学也与卤化银在物理上分离。在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制备及生产中,已投入极大精力以消除在涂敷、储存及后续老化处理时产生的斑点。
同样,在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中,未经曝光的卤化银显影后仍保持原状,为避免进一步显影,单元须经稳定化处理。反之,卤化银在显影后从光成象单元除去,以防进一步显影(即定影)。
在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中,胶粘剂多种多样,有许多胶粘剂可供制备这类单元。反之,光成象单元则几乎仅限于使用亲水性胶体胶粘剂,如明胶。
由于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需经热处理,其生产及使用的目的不同,问题也截然有别。另外,添加剂(即稳定剂,防翳剂,增速剂,感光剂及超感光剂)的作用也与成象过程直接相关,也即,是用于光热成象或热成象单元中,还是光成象单元中。
有关光热成象与光成象单元间区别的介绍见成像方法及材料(Imaging Processes and Materials)(Neblette′s Eighth Edition),J.Sturge等编,Van Nostrand ReinholdNew York,1989,第9章;另见非常规成像方法(Unconventional Imaging Processes),E.Brinkman等编,The Focal Press,London & New York,1978,第74~75页。
酰肼一直用在常规湿法处理黑白及彩色光成像系统,用途为成核剂,传染显影剂,对比剂,增速剂及彩色显影剂。
已有人研究了酰肼作为光成像艺术片的传染性显影剂的用途,见美国专利第4798790及4925832号;Kitchin,J.P.et al.J.Photogr.Sci.1987,35,162~164;以及Kitchin,J.P.et al.J.Imag.Technol.1989,15(6),282~284.
已知含氢醌类显影剂(即聚羟基苯)的酰肼可在湿卤化银光成象材料中产生对比度很高的光成象单元。这些材料在激光成象影象技术应用中优点独具。
美国专利第47725131,4891295,4902599,4952474,4970132,5037719,5070132,5196288及5246811号均述及苯肼和/或其衍生物的用途,其中配入了常规的湿卤化银类显影剂、卤化银、以及一种可聚合化合物,并且有时将分散在光敏层的微球内裹入一种染料或显色化合物。光敏材料一俟成像并热显象,则酰肼就在形成潜象的区域引发聚合,随后加压使染料图象由未聚合的微球转移至接收片。银皂体也选择性地包括在其中,聚合及染料生成材料一同组合在微球中为优选。
美国专利第4735884号采用以明胶为主要组分的三苯甲基肼作为卤化银的还原剂,同时也作为在有潜象区域丙烯酸盐聚合的引发剂。酰肼以及其它常规的卤化银显影剂、光敏卤化银及无色染料或预制染料一同组合在微囊中。曝光后,加热以促进交联反应,加压使未曝光微囊破碎,而且,正彩色图象转移至接收层。
美国专利第4772531号使亚磺氨基苯酚显影剂残基和三苯甲基缔合在一个分子内以减少聚合系统对显影剂用量的进一步需求。
在黑白微囊化应用方面,美国专利第3667958号采用肼及芳基酰肼与氢醌类显影剂一同作为光热成象混配物的还原剂以生成黑白图象。所选酰肼为1-甲酰-2-苯肼。
美国专利第3782949号特别选用羟基取代脂族羧酸芳基酰肼与二氨基苯酚及3-吡唑酮显影助剂一同产生光热成象图象。
能够用目前已有湿卤化银材料在干法光热成象单元或热成象单元中取得高对比度是人们最期望的。目前,为此所做的努力尚不成功,若能做到这一点将会是干法光热成象或热成象技术中的一大进步。光热成象系统的新的显影剂系统也是所期望的,这将可改善感光性能,如很高质量图象所要求的高对比度。
发明综述按照本发明,业已发现,基本上由至少一种受阻酚显影剂,至少一种三苯甲基肼显影助剂,和/或至少一种甲酰-苯肼显影助剂,或者至少一种三苯甲基肼显影助剂和至少一种甲酰-苯肼显影助剂的混合物组成的还原剂系统(一种显影剂系统),提供的黑白光热成象或热成象单元具有很高的对比度和图象密度(Dmax)。
本发明提供可热致显象的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其成象速度高、稳定、高图象密度下分辨率高、鲜明、对比度高且可长期稳定存放。本发明单元吸收率低介于350~450nm,因而适于成象技术应用,如接触打印,晒版及复制。
热致显象的光热成象单元包括a)光敏性卤化银;b)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c)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系统;d)胶粘剂;以及e)载体;其中还原剂系统含至少一种受阻酚显影剂以及至少一种下式的显影助剂R1-(C=O)-NH-NH-R2其中R1表示氢,R2表示芳基或取代芳基;或者R1表示氢,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其中优选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更优选为有最多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烷氧基,或酰氨基,其中优选有最多10个碳原子者,更优选为有最多5个碳原子者;或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芳基烷芳基其中优选有最多10个碳原子者,更优选为有最多5个碳原子者;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硫代芳氧基,或苯胺基,其中优选有最多10个碳原子者,更优选为有最多6个碳原子者;有最多6个环原子的脂族或芳族杂环基;有最多6个环碳原子的碳环基;或者是有最多14个环原子的稠环或桥键基团;且R2表示三苯甲基。
若R2表示三苯甲基,则此处所言化合物为三苯甲基肼。“三苯甲基”一词通常指三苯甲基基团(Ph3C-),此处用以泛指包括三芳基甲基(C-Ar3),三苯甲基及取代三苯甲基,以及内中两个苯基相接的三苯甲基类基团(如后述化合物H-27)。
若R1表示氢,R2表示芳基或取代芳基,则此处所言化合物为“甲酰-苯肼”或“甲酰-芳基肼”。
此处,“芳基”优选指苯基或萘基。
本发明光热成象单元热显影时,优选温度范围为80~250℃(176~482°F),持续时间约1秒到2分钟,几乎处于无水条件下,黑白图象在曝光后或与此同时得到。
在本发明的光热成象单元中,含光成象银盐层在此处指乳胶层。
按照本发明,还原剂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既可加入乳胶层中也可加入与乳胶相邻的一层或多层中,例如,保护性表面涂层,涂底层,内层,透明层,抗晕层,隔离层,附加层,等等。作为优选,还原剂系统在光热成象乳胶层或表面涂层内。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形成可见图象的方法,即先使前述所发明的光热成象单元在电磁辐射下曝光,随后加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a)使前述本发明光热成象单元曝光,该单元的卤化银颗粒对电磁辐射感光,如此则产生潜象;(b)加热经曝光的单元使潜象显影为可见图象;(c)将具有可见图象的单元定位在一个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能源与一个紫外或短波长辐射光敏成象介质之间;而且(d)随后经过单元上可见图象将成象介质曝光给紫外或短波长可见辐射,借此使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吸收在单元上有可见图象的区域,并使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透过单元上无可见图象区域。
光热成象单元也可在步骤(a)中以可见光,红外光,或激光曝光。
本发明热成象单元包括a)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b)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系统;c)胶粘剂;以及d)载体。其中的还原剂系统含至少一种受阻酚显影剂以及至少一种下式的显影助剂R1-(C=O)-NH-NH-R2其中R1表示氢,R2表示芳基或取代芳基;或者R1表示氢,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其中优选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更优选为有最多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烷氧基,或酰氨基,其中优选有最多10个碳原子者,更优选为有最多5个碳原子者;或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芳基,烷芳基,其中优选有最多10个碳原子者,更优选为有最多5个碳原子者;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硫代芳氧基,或苯胺基,其中优选有最多10个碳原子者,更优选为有最多6个碳原子者;有最多6个环原子的脂族或芳族杂环基;有最多6个环碳原子的碳环基;或者是有最多14个环原子的稠环或桥键基团;且R2表示三苯甲基。
在本发明的热成象单元中,含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层在此处指热成象层或热成象乳胶层。按照本发明,还原剂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既可加入热成象乳胶层中也可加入与乳胶相邻的一层或多层中,例如,保护性表面涂层,涂底层,内层,透明层,抗晕层,隔离层,附加层,等等。作为优选,还原剂系统在热成象层或表面涂层内。
本发明热成象单元热显影时,优选温度范围为80~250℃(176~482°F),持续时间约1秒到2分钟,几乎处于无水条件下,并由此得到黑白银图象。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通过加热前述本发明热成象单元形成可见图象的方法。
本发明进而提供一种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a)使前述本发明热成象单元在足够温度下加热并在其上生成可见图象;(b)将具有可见图象的热成象单元定位在一个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源与一个紫外或短波长辐射光敏成象介质之间;而且(c)随后经过单元上可见图象将成象介质曝光给紫外或短波长可见辐射,借此使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吸收在单元上有可见图象的区域,并使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透过单元上无可见图象区域。
较之配入已知显影剂或显影剂混配物的光热成象或热成象单元,用于本发明的还原剂系统(一种显影剂混配物)可大大改善图象的对比度。
向含至少一种受阻酚显影剂的黑白光热成象乳胶中加入至少一种三苯甲基肼和/或至少一种甲酰-苯肼可提供高Dmax、快速及高对比度的图象。相应的D-1ogE感光曲线形状与常规的经湿处理的硬点黑白卤化银成象单元的传染性显影曲线相似。
加入至少一种三苯甲基肼和/或至少一种甲酰-苯肼化合物作为显影助剂(也称助还原剂或辅助显影剂)后,可制得具有高图象质量的硬点干卤化银复模,它可在成象中用于制版,以及影象技术中的接触晒版和复制模。这类模目前是以常规湿卤化银制得的。
此处,几乎无水条件下加热表示温度范围为80~250℃。“几乎无水条件”意指反应系统在接近水与空气平衡气氛中,且诱发及促进反应的水并不属有意从外界加入单元中。此条件见述于T.H.James,The Theory ofthe Photographic Process,Fourth Edition,Macmillan 1977,page 374。
此处,“光热成象单元”指结构中包括至少一层光热成象乳胶层,以及任何载体,表面涂层,图象接收层,抗晕层,附加层,等等。
此处,“热成象单元”指结构中包括至少一层热成象乳胶层,以及任何载体,表面涂层,抗晕层,隔离层,等等。
此处,“乳胶层”指一层光热成象或热成象单元,该单元包括非光敏性银源材料及光敏性银盐(若使用)。
本发明中,紫外光谱区定义在低于400nm的区域,优选在100~400nm,更优选该区在190~400nm本发明中,短波可见光谱区定义在约400~450nm间。
本发明中,红外光谱区定义在750~1400nm的区域,其可见光区定义在400~750nm,红光区定义在640~750nm,优选红光区在650~700nm。
R1和/或R2可含其它的取代基。如所周知,取代并非出于无奈,而是可取的,本发明所用化合物常常采用取代。为简化某类取代基的讨论和引用,“基”和“残基”用以区别被取代和未被取代的化合物类属。因而,“基”和“芳基”用于指称取代基,该基包括其字面含义以外的其它的取代基。而“残基”一词也用于指称一种取代基但仅包括未取代基。例如“烷基”不仅包括纯粹的烃烷基链,如甲基、乙基、丙基、叔-丁基,环己基、异辛基、十八烷基等,也包括本领域已知的带有取代基的烷基链,如羟基,烷氧基、苯基、卤原子(F,Cl,Br及I)氰基、硝基、氨基、羰基等。烷基包括诸如醚基团(CH3-CH2-CH2-O-CH2-),卤烷基,硝烷基,羧烷基,羟烷基,磺烷基等。另一方面,烷残基仅只限于纯粹的烃烷基链,如甲基、乙基、丙基、叔-丁基,环己基、异辛基、十八烷基等。与具有反应活性组分反应的取代基,如极强亲电性和氧化性的取代基,当然为本领域技术熟练的人所排除在外,因其并非惰性或是有害。
本发明其它方面、优势及优点明确体现在如下详述、实施例及权利要求中。发明详述在光热成象单元中,期望曝光及随后显影后的产品具有高的对比度。这个要求是基于认识到,对比度直接与图象的清晰度有关,因此具有高对比度的产品图象清晰,感觉鲜明。
一般,定义对比度的方法有两种,且均以D-logE曲线为据。第一种方法是确定D-logE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γ。另一种是确定D-logE曲线下部的锐度。下部的锐度通常表征密度随曝光率的变化。例如,大的锐度反映密度随曝光率迅速增大,而适中的锐度对应密度随曝光率的增大和缓。如γ值大且下部的锐度明显,则图象的对比度相对较高。如γ值小或下部较平缓,则图象的对比度相对较低。
光热成象及热成象系统尚未广泛取代温卤化银类成象系统的原因是其速度慢,Dmax低,对比度差,以及在高Dmax下清晰度不足。美国专利申请第08/072153号(1993-11-23递交)及专利申请第08/239984号(1994-05-09递交)介绍了一种光热成象单元的大部分特点和品质,该单元中包括诸如防晕化系统,平均尺寸小于0.10μm的卤化银颗粒,且其对红外异常敏感,因而所得红外光热成象元件可满足医学或影象技术中激光记录的要求。
本发明光热成象单元可用于制备黑白图象。举例而言,本发明光热成象材料可用于常规的黑白光热照相,黑白电子拷贝记录,影象技术以及数字式制版中。本发明材料可提供高的成象速度,强吸收黑白图象以及一种快捷的干法。
在还原剂系统中,受阻酚显影剂占图象层重量的1%~5%。如使用三苯甲基肼显影助剂,其用量占图象层重量的0.1%~5%。如使用甲酰-苯肼显影助剂,其用量占图象层重量的0.005%~0.15%。
在多层结构中,若还原剂系统的一种显影剂加入乳胶层外的某一层,则用量以稍高为宜,也即受阻酚显影剂占图象层重量的2%~20%;三苯甲基肼显影助剂用量占图象层重量的0.2%~20%(如使用);甲酰-苯肼显影助剂用量占图象层重量的0.01%~0.2 0%(如使用)。
加入本发明光热成象及热成象系统的还原剂系统的上述各还原剂用量可依所用特定化合物、乳胶层类型以及还原剂系统的组分是在乳胶层还是在表面涂敷层等情况而变化。然而,若是在乳胶层,则各组分用量为每摩尔卤化银受阻酚0.01~50摩尔,优选0.05~25摩尔;三苯甲基肼0.0005~25摩尔,优选0.0005~10摩尔;甲酰-苯肼0.0001~0.1摩尔,优选0.0005~0.05摩尔。
本发明光热成象单元也含其它添加剂,如长效稳定剂,调色剂,显影加速剂,鲜亮染料,后处理稳定剂或稳定剂前体,以及其它图象修饰剂。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系统当用于黑白光热成象及热成象系统时,有机银盐的还原剂系统(也即显影剂系统)的基本上由至少一种受阻酚显影剂以及至少一种下式的显影助剂组成R1-(C=O)-NH-NH-R2受阻酚显影剂为在给定苯环上仅有一个羟基并且至少有一个另外的取代基位于羟基的邻位的化合物。它们与常规的在同一苯环上含两个羟基(如在氢醌中)的光成象显影剂不同。受阻酚显影剂可含不止一个羟基只要它们位于不同的苯环上。举例而言,受阻酚显影剂包括二萘酚(即二羟基联萘),双酚(即二羟基联苯),双(羟基萘)甲烷,双(羟基苯)甲烷,受阻酚及萘酚。
举例而言,二萘酚包括1,1′-二-2-萘酚;1,1′-二-4-甲基-2-萘酚;以及6,6′-二溴-二-2-萘酚。其它化合物参见美国专利第5262295号,第6栏,第12~13行,此处也一并作为引例。
举例而言,双酚包括2,2′-二羟基-3,3′-二-叔丁-5,5-二甲基联苯;2,2′-二羟基-3,3′,5,5′-四-叔丁基联苯;2,2′-二羟基-3,3′-二-叔丁基-5,5′-二氯联苯;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4-甲基-6-正己基苯酚;4,4′-二羟基-3,3′,5,5′-四-叔丁基联苯;以及4,4′-二羟基-3,3′,5,5′-四甲基联苯。其它化合物参见美国专利第5262295号,第4栏,第12~47行,此处也一并作为引例。
举例而言,双(羟基萘)甲烷包括2,2′-亚甲基-双(2-甲基-1-萘酚)甲烷。其它化合物参见美国专利第5262295号,第6栏,第14~16行,此处也一并作为引例。
举例而言,双(羟基苯)甲烷包括双(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甲烷(CAO-5);1,1-双(2-羟基-3,5-二甲基苯)-3,3,5-三甲基己烷(PermanaxTM));1,1′-双(3,5-四-叔丁基-4-羟基)甲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己烷;4,4-亚乙基-双(2-叔丁基-6-甲基苯酚);以及2,2-双(3,5-二甲基-4-羟基苯)丙烷。其它化合物参见美国专利第5262295号,第5栏第63行~第6栏第8行,此处也一并作为引例。
举例而言,受阻酚包括2,6-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2,6-二氯苯酚;2,6-二甲基苯酚;2-叔丁基-6-甲基苯酚。
举例而言,受阻萘酚包括1-萘酚;4-甲基-1-萘酚;4-甲氧基-1-萘酚;4-氯-1-萘酚;以及2-甲基-1-萘酚。其它化合物参见美国专利第5262295号,第6栏第17~20行,此处也一并作为引例。
显影助剂可为一种三苯甲基肼,三苯甲基肼混合物,一种甲酰-苯肼,甲酰-苯肼混合物,或是至少一种三苯甲基肼及至少一种甲酰-苯肼组成的混合物。
三苯甲基肼可在室温下通过搅拌乙腈中的酰肼及微摩尔过量的三乙胺溶液与适当取代的三苯甲基酰氯胺(氯三苯甲烷)反应制得。三苯甲基酰氯胺在约5分钟内逐渐加入。混合物在约1小时内加热至40℃。混合物倾倒至水中,所得沉淀物滤去。在多数情形下,适宜由乙醇重结晶出固体。
甲酰-苯肼制法为0℃下向乙酸中的甲酰溶液加入适当取代的苯胺,室温下搅拌若干小时后,混合物倾倒至水中,所得沉淀物滤去。在多数情形下,适宜由乙醇重结晶出固体。
举例而言,用于本发明的三苯甲基肼和甲酰-苯肼显影剂如后所列。这些化合物的制备容后述。所列出者仅为例示,并非包容无遗。
光敏卤化银如前所述,当用于光热成象单元时,本发明包括光敏卤化银。光敏卤化银的种类任选,如溴化银、碘化银、氯化银、氯溴碘化银、溴碘化银、氯溴化银等等。光敏卤化银可以任何方式加入乳胶层并置于有机银催化剂相近处,后者为可还原银源。
卤化银可为任何光敏性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立方体、八面体,斜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其它多面体,等等,且其上可有晶体的取向生长。
卤化银颗粒中的卤比例可完全均一;也可是卤含量具有梯度,例如,溴化银和碘化银比例连续变化;或者为芯壳型结构,例如,内芯为某一卤比例,外包另一卤比例的壳层。芯壳型卤化银颗粒适用光热成象单元,该材料的制备方法见美国专利申请第08/199114号(1994-01-22递交)中所述。含铱掺杂芯的芯壳卤化银颗粒为优选。这类铱掺杂芯壳卤化银颗粒见述于美国专利申请第08/239984号(1994-05-09递交)。
卤化银可非就地制备(即预制),并在制备涂敷溶液前先于胶粘剂中与有机银盐相混。卤化银可以美国专利第3839049号中的任一方法预制。例如,可将卤化银与有机银盐在均浆器中长时间混合。这类材料通常称“预制乳胶”。卤化银与有机银盐的制备方法以及相混的方式见述于ResearchDisclosure,June 1978,item 17029;美国专利第3700458号及第4076539号;日本专利申请第13224/74,42529/76及17216/75号。
本发明在实施时宜采用在红外感光光热成象材料中小于0.10μm的预制卤化银颗粒。卤化银颗粒数均尺寸一般介于0.01~0.08μm,优选为0.03~0.07μm,更优选为0.04~0.06μm。同时,如前引美国专利申请第08/072153号(1993-11-23递交)及专利申请第08/239984号(1994-05-09递交)介绍,优选采用铱掺杂卤化银颗粒及含铱掺杂芯壳的卤化银颗粒。
如预制卤化银乳胶用于本发明的材料中,它可不冲洗或经冲洗以除去可溶盐。若为后者,可溶盐可经骤冷析出及滤析,或者是乳胶经凝结提纯,步骤如美国专利第2618556,2614928,2565418,3241969以及2489341号所述。
同样,也可采用就地制备法,也即将含卤化合物加到有机银盐中,以使有机银盐中的银部分转化为卤化银。
本发明中,每摩尔非光敏可还原银源中光敏卤化银的用量为一般约0.005~0.5摩尔,优选0.01~0.15摩尔,更优选为0.03~0.12摩尔。
用于本发明的卤化银可用与常规湿处理卤化银或现有热致显影光成象材料一样的致敏方法进行化学及光学致敏。
例如,可以化学致敏剂使其具化学活性,如含硫,硒,碲等的化合物,或是含金,铂,钯,钌,铑,铱等的化合物,含卤化锡的还原剂,或上列的混合物。有关细节见述于T.H.James,光成像方法的理论(The Theoryof the Photographic Process),Fourth Edition,Chapter 5,pp149~169。合适的化学致敏步骤也见述于Shepard,美国专利第1623499号;Waller,美国专利第2399083号;McVeigh,美国专利第3297447号;以及Dunn,美国专利第3297446号。
向光敏卤化银加入致敏染料可借光谱感光性使其对可见光及红外光具有高度感光性。因而,光敏卤化银可用现有的各种可使卤化银致敏的染料光敏化。举例而言,可供采用的致敏染料包括花青染料,部花青染料,络合花青染料,络合部花青染料,全极性花青染料,半花青染料,苯乙烯基染料,以及半噁染料。其中,花青染料,部花青染料,络合花青染料尤其适宜。
每摩尔卤化银中致敏染料的适宜加入量一般约为10-10~10-1摩尔,优选为10-8~10-3摩尔。超感光剂为使光热成象单元的成象速度达到最高水平并进一步提高感光度,一般采用超感光剂。任一可提高感光度的超感光剂均可采用。例如,美国专利申请第07/846919号介绍了优选的红外超感光剂,它们包括杂芳巯基化合物或形如下式的杂芳二硫化合物Ar-S-MAr-S-S-Ar其中M表一个氢原子或一个碱金属原子。
上述超感光剂中,Ar为含一个或多个氮,硫,氧,硒或碲的芳环或稠芳环。作为优选,杂芳环为苯并咪唑,萘并咪唑,苯硫咪唑,萘硫咪唑,苯硫噁唑,萘硫噁唑,苯硒噁唑,苯碲噁唑,咪唑,噁唑,吡唑,三唑,硫二咪唑,四唑,三嗪,嘧啶,哒嗪,吡嗪,吡啶,嘌呤,喹啉,或喹唑啉。然而,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其它杂芳环自然也包括在内。
杂芳环可带有取代基,其中优选者选自下列一组卤素(即Br和Cl),羟基,氨基,羧基,烷基(即具有一个以上碳原子者,优选含1~4碳原子者)以及烷氧基(即具有一个以上碳原子者,优选含1~4碳原子者)。
优选超感光剂为2-巯基苯并咪唑,2-巯基-5-甲基苯并咪唑,2-巯基苯噻唑,以及2-巯基苯并噁唑。
在乳胶层中,每摩尔银对应超感光剂的一般用量为至少0.001摩尔,通常为0.001~1.0摩尔,优选为0.01~0.3摩尔。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材料当用于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时,本发明包括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用于本发明的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可为含可还原银离子源的任何材料。作为优选,以对光相对稳定,且可在加热至80℃或更高并有曝光光催化剂(如卤化银)及一种还原剂参与时生成银图象的银盐为宜。
有机酸的银盐为优选,尤其是长链脂肪羧酸的银盐。这类长链一般含10~30个碳原子,优选值15~28个碳原子。适选的有机银盐包括含一个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银盐,其中,包括诸如脂族羧酸的银盐以及芳族羧酸的银盐。优选脂族羧酸的银盐又包括诸如山萮酸银,硬脂酸银,油酸银,月桂酸银,癸酸银,肉豆蔻酸银,棕榈酸银,马来酸银,富马酸银,酒石酸银,糠酸银,亚油酸银,丁酸银,樟脑酸银,或是上列各物的混合物,等等。可被一个卤素原子或羟基取代的银盐也效果良好。优选的芳族羧酸的银盐以及其它含羟基化合物的银盐包括诸如苯甲酸银,被取代苯甲酸银,如3,5-二羟基苯甲酸银,邻甲基苯甲酸银,间甲基苯甲酸银,对甲基苯甲酸银,2,4-二氯-苯甲酸银,乙酰氨苯甲酸银,对苯基苯甲酸银,等等;棓酸银;单宁酸银;邻苯二甲酸银;对苯二甲酸银;水杨酸银;苯乙酸银;1,2,4,5-苯四酸银;3-羧甲基-4-甲基-4-噻唑啉-2-硫酮的银盐等(参见美国专利第3785830号中的介绍);以及含硫醚基的脂族羧酸的银盐(参见美国专利第3330663号中的介绍)。
含巯基和硫酮基化合物以及其衍生物的银盐也可采用,其中,这类化合物优选包括诸如3-巯基-4-苯基-1,2,4-三唑的银盐;2-巯基苯并咪唑的银盐;2-巯基-5-氨基噻二唑的银盐;2-(2-乙基乙二醇酰胺基)苯并噻唑的银盐;硫代乙二醇酸的银盐,如S-烷基硫代乙二醇酸的银盐(其中的烷基具有12~22碳原子);二硫代羧酸的银盐,如二硫代乙酸的银盐;硫代酰胺的银盐;5-羧基-1-甲基-2-苯基-4-硫代吡啶的银盐;巯基三嗪的银盐;2-巯基苯并噁唑的银盐;美国专利第4123274号中所介绍的银盐,例如1,2,4-巯基噻唑衍生物的银盐,如3-氨基-5-苄硫基-1,2,4-噻唑的银盐;硫酮化合物的银盐,如3-(2-羧乙基)-4-甲基-4-噻唑啉基-2-硫酮的银盐(参见美国专利第3201678号中的介绍)。乙炔的银盐也可采用。乙炔银见述于美国专利第4761361及4775613号。
而且,含一个亚氨基化合物的银盐也可采用,其中,这类化合物优选包括诸如苯并三唑及其取代衍生物的银盐如甲基苯并三唑银以及5-氯苯并三唑银等;1,2,4-三唑银或1-H-四唑银(参见美国专利第4220709号中的介绍);以及咪唑及其衍生物的银盐。
同时还发现,采用银的半皂体也是方便的,其中优选包括诸如山萮酸银与山萮酸的等摩尔混合物,含约14.5%银,由工业山萮酸的钠盐水溶液经沉淀制得。
由透明膜支撑的透明片材料需经透明涂敷。为此,可使用含不足约15%游离山萮酸及约22%银的山萮酸银皂体。
制备山萮酸银皂体分散物的方法为本领域习知且见述于研究公开(Research Disclosure),April1983,item22812;研究公开(ResearchDisclosure),October 1983,item 23419;以及美国专利第3985565号。
作为显影的起点,卤化银及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材料间具有催化相近性,即反应缔合。“催化相近性”或“反应缔合”意指它们或在同一层中,或在相邻两层中,或由中间层分开的两层且中层间的厚度小于1微米(μm)。作为优选,卤化银及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材料应在同一层中。
按照本发明,含预制卤化银的光热成象乳胶可以前述化学致敏剂或光谱致敏剂致敏。
可还原银源材料一般占乳胶层重量的5%~70%,优选值10%~50%。胶粘剂用于本发明的光敏性卤化银,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还原剂系统及其它任何添加物均加到至少一种胶粘剂中。用于本发明的这些胶粘剂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作为优选,胶粘剂选自聚合物材料如天然和合成树脂,它们具有足够的极性,将溶液或悬浮物的其它组分粘合在一起。
一种典型的亲水性胶粘剂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亲水性胶体,亲水性胶粘剂包括诸如天然物质如蛋白质,例如,明胶、明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等等;聚糖如淀粉、涂胶、支链淀粉、糊精等等;以及合成聚合物如水溶性聚乙烯化合物,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酰胺聚合物等等。亲水性胶粘剂的另一个例子是以胶乳形式分散的乙烯基化合物,用以加强光成象单元的稳定性。
典型的憎水性胶粘剂包括诸如、聚乙烯缩醛、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乙酸纤维素酯、聚烯烃、聚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酐酯共聚物、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等。共聚物如三元聚合物,也包括在聚合物定义之内。聚乙烯缩醛,如聚乙烯丁醛、聚乙烯甲醛,以及乙烯基共聚物如聚乙酸乙烯酯及聚氯乙烯为优选。
虽则胶粘剂可为亲水性也可为憎水性,但优选在含银层是憎水性的。作为一种选择,这些聚合物可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并用。
胶粘剂用量优选占乳胶层重量的30%~90%,更优选为45%~85%。只要还原剂系统的比例及活性对显影时间和温度有特殊要求,则胶粘剂就应耐受这些条件。一般,胶粘剂在250°F(121℃)下、60秒内不分解也不失其结构完整,更优选的是在350°F(177℃)下、60秒内不分解也不失其结构完整。
聚合物胶粘剂的用量应足以负载分散其中的组分,也即作为一种胶粘剂的有效作用范围,熟悉本领域的人不难确定该有效范围。光热成象及热成象的配方光热成象及热成象乳胶层的配方可将胶粘剂,光敏性卤化银(如果使用),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系统以及选择性添加剂溶解并分散至惰性有机溶剂,如甲苯,2-丁酮或四氢呋喃。
使用“调色剂”或其衍生物可改善图象,因而必要,但对所述单元并非必需。调色剂可占乳胶层重量的0.01%~10%,优选值约0.1%~10%。调色剂在光热技术中为已知材料,如美国专利第3080254,3847612以及4123282号所述。
举例而言,调色剂包括苯邻二甲酰亚胺,N-羟基苯邻二甲酰亚胺,环酰亚胺如琥珀酰亚胺,吡唑啉-5-酮,喹唑酮,1-苯脲唑,3-苯基-2-吡唑啉-5-酮,以及2,4-噻唑烷二酮;萘酰亚胺如N-羟基-1,8-萘酰亚胺;钴络合物如六氨合高钴三氟乙盐;硫醇如3-巯基-1,2,4-三唑,2,4-二巯基嘧啶,3~巯基-4,5-二苯基-1,2,4-三唑以及2,5-二巯基-1,3,4~噻二唑;N-(氨甲基)芳基二甲酰亚胺如(N,N-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邻二甲酰亚胺,(N,N-二甲氨甲基)萘基-2,3-二羧酰亚胺;封端的吡唑混合物,异硫脲鎓衍生物和某些光漂白剂,如N,N′-亚己基-双(1-氨基甲酰基-3,5-二甲吡唑),1,8-(3,6-二氮杂辛烷)双(异硫脲鎓)三氟乙酯和2-(三溴甲基磺酰基苯并噻唑)的混合物;部花青染料如3-乙基-5-[(3-乙基-2-苯并噻唑啉亚基)-1-甲基-亚乙基]-2-硫-2,4-邻吡咯烷酮;2,3-二氮杂萘酮,2,3-二氮杂萘酮衍生物,或其金属盐或衍生物,如4-(1-萘基)-2,3-二氮杂萘酮,6-氯-2,3-二氮杂萘酮,5,7-二甲氧基-二氮杂萘酮以及2,3-二氢-1,4-二氮杂萘酮;2,3-二氮杂萘与一种或多种邻苯二甲酸衍生物,如邻苯二甲酸,4-甲基邻苯二甲酸,4-硝基邻苯二甲酸,和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的混合物,喹唑啉二酮,苯并噁嗪或萘并噁嗪衍生物;起调色修饰剂以及卤化银就地生成卤离子源作用的铑络合物,如六氯铑(III)酸铵,溴化铑,硝酸铑,以及六氯铑(III)酸钾;无机过氧化物及过硫化物,如过氧二硫酸铵及过氧化氢;苯并噁嗪-2,4-二酮如1,3-苯并噁嗪-2,4-二酮,8-甲基-1,3-苯并噁嗪-2,4-二酮,6-硝基-1,3-苯并噁嗪-2,4-二酮;嘧啶及偏三嗪,如2,4-二羟基嘧啶,2-羟基-4-氨基嘧啶及氮尿嘧啶;以及四氮杂并环戊二烯衍生物,如3,6-二巯基-1,4-二苯基-1H,4H-2,3a,5,6a-四氮杂并环戊二烯,1,4,-二-(邻氯苯基)-3,6-二巯基-1H,4H-2,3a,5,6a-四氮杂并环戊二烯。
用于本发明的光热成象元件可进一步进行附加生翳保护和防贮存期间失敏稳定化处处理。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不是必须的,最好将汞(II)盐作为防翳剂加到乳胶层中。为此目的优选的汞(II)盐是乙酸汞和溴化汞。
其它可供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的防翳剂和增塑剂包括噻唑鎓盐(参见美国专利第2131038及2694716号中的介绍);氮杂茚(参见美国专利第2886437号中的介绍);三氮杂中氮茚(参见美国专利第2444605号中的介绍);汞盐(参见美国专利第2728663号中的介绍);尿唑(参见美国专利第3287135号中的介绍);硫代儿茶酚(参见美国专利第32356529号中的介绍);肟(参见英国专利第623448号中的介绍);硫脲鎓盐(参见美国专利第3220839号中的介绍);以及钯、铂及金的盐(参见美国专利第2566263及2597915号中的介绍)。
本发明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可含如下增塑剂和润滑剂多元醇及二元醇类(参见美国专利第2960404号中的介绍);脂肪酸及酯(参见美国专利第25887653121060号中的介绍);硅氧烷树脂(参见美国专利第955061号中的介绍)。
此处所述含乳胶层的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可含消光剂,如淀粉,二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硅,以及美国专利第2992101及2701245号中介绍的聚合树脂。
用于本发明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的乳胶含抗静电或传导层,其中包括氯酸盐、硝酸盐等可溶盐,而且含经挥发处理的金属层,离子聚合物(参见美国专利第2861056及3206312号中的介绍),或不溶性无机盐(参见美国专利第3428451号中的介绍)。光热成象及热成象结构组成本发明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可于载体上构成一层或多层。单层结构应含卤化银(若使用),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系统,胶粘剂,以及可供选择使用的材料如调色剂、增亮剂、涂敷助剂及其它助剂。
双层结构应在同一乳胶层(通常为载体的相邻层)中含卤化银(若使用)及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并在另一层或该两层中同时含某些其它组分,但双层结构仅含一层乳胶涂层,该层含所有的组分,以及保护性表面涂层本发明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也可包括优选含聚合物材料的隔离层。用于隔离层的聚合物材料选自天然或合成聚合物,如明胶、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类、磺化聚苯乙烯,等等。聚合物可选择性混入如二氧化硅的隔离助剂。
用于本发明的光热成象及热成象乳胶可以各种涂敷方法涂敷,包括线绕棒涂敷,滴涂敷,气刀涂敷,屏涂敷,挤出涂敷,并且使用美国专利第2681249号中介绍的加料斗。如必要,可同时涂敷两层或多层,方法如美国专利第2761791号及英国专利第837095号中所述。湿态下乳胶层厚约10~150微米(μm),并在约20~100℃下于对流空气中干燥。作为优选,层厚度的选取应使最大图象密度大于0.2,更优选该值介于0.5~4.5,以MacBethColor Densitometer Model TD 504测定并使用滤色镜滤除染料色。
本发明光热成象单元也可包括增亮染料及抗晕染料。这些染料可作为增亮染料以已知的技术配入光热成象乳胶层。这些染料也可作为抗晕支撑层、抗晕底层或表面涂层以已知的技术配入抗晕层。用于本发明的增亮染料及抗晕染料见述于美国专利第5135842,5226452以及5314795号。
显影条件与所用结构有关,但一般与曝光后的材料在适宜的加热条件下的加热有关。当用于光热成象单元,曝光后热敏单元的潜象可经加热该材料显影,条件是80~125℃下,优选值100~200℃;足够长的时间,一般1秒~2分钟。加热可以典型的加热器具进行,如热盘、熨斗、热鼓、使用碳或钛白的热发生器,等等。
如必要,摄取图象后的单元可经某一温度、一定时间的第一阶段加热,目的是增强并改善潜象的稳定性但不致产生可见图象;其后,再经某一温度、一定时间的第二阶段加热,目的是产生可见图象。这种方法及其优点见述于美国专利第5279928号。
若用于热成象单元,可用热描形针或打印头于如上所述的温度下加热,或边加热边与热吸收材料相接触,即可使图象显影。
本发明热成象单元也可包括在激光辐射下曝光后可促进显影的染料。作为优选,该染料为红外吸收染料,并且激光为二极管激光器发出的红外光。一俟在辐射下曝光,染料吸收的辐射就转化为热并使热成象单元显影。载体本发明的光热成象及热成象乳胶涂敷在多种载体上。取决于图象要求,载体或基体可选各种材料。载体可为透明,或至少半透明。一般,载体包括聚酯膜,替代聚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酸乙二醇酯),乙酸纤维素膜,纤维素酯膜,聚乙烯缩醛膜,聚烯烃膜(聚乙烯,聚丙烯或其混合物),聚碳酸酯膜及有关或树脂材料,以及玻璃、纸等。一般采用柔性载体,尤其是聚合物膜材料,后者可经部分乙酰化或涂敷,尤其是用聚合物细化剂或定型剂。优选聚合物载体材料包括热稳定性良好的聚合物如聚酯,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萘酸乙二醇酯。
如美国专利第4374921号所述,背附防热层的载体也可用于热成象系统。作为光掩模的用途如前述,光热成象单元在350~450nm非成象区范围内的吸收率低,因而有利于将本发明的光热成象单元用于下列场合,即短波长可见辐射感光成象介质连续曝光中。例如,使光热成象单元受相干辐射摄入图象后再显影得可见图象。显影后的光热成象单元在有可见图象的区域吸收紫外或短波长可见辐射,而在无可见图象的区域则透过紫外或短波长可见辐射。显影后的单元随后可用作模板并定位在一个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源与一个紫外或短波长辐射光敏成象介质之间,如光聚合物,重氮基材料或感光树脂间。该法尤适用成象介质为印刷板以及光热成象单元用作光刻膜的场合。
下面例述本发明的目的与优点,但各实施例中所引具体材料及其用量,以及其它条件和细节,均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除非特别指明,用于以下各实施例的所有材料均取自规范的商业渠道,如Aldrich Chemical Co.(Milwaukee,WI)。除非特别指明,所有百分比均以重量为基。其它术语及材料的含义开列如下。
AcryloidTMA-21丙烯酸类共聚物,得自Rohm &Hass,Philadelphia,PA。
ButvarTMB-72,B-76及B-79聚乙烯丁醛树脂,得自MonsantoCompany,St.Louis,MO。
BL2Z聚乙烯丁醛树脂,得自Sekisui Chemical Co.。
CAB171-15S纤维素丁酸乙酯树脂,得自Eastman Kodak Co.。
CAO-5双(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甲烷,-种抗氧化剂,得自Rohm & Hass,Philadelphia,PA。它是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受阻酚显影剂),具有如下结构
CBBA2-(4-氯苯甲酰)苯甲酸。
DesmodurTMN3300酯族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得自MobayChemical,Pittsburgh,PA。
2-MBI2-巯基苯并咪唑。
2-MBO2-巯基苯并噁唑。
2-MBT2-巯基苯并噻唑。
MEK甲基乙基酮(2-丁酮)。
MeOH甲醇。
MMB I5-甲基-2-巯基苯并咪唑。
PAZ1-(2H)-二氮杂萘酮。
4-MPA4-甲基邻苯二甲酸。
PermanaxTMWSO1-双(2-羟基-3,5-二甲基苯)-3,3,5-三甲基己烷[CASRN=7292-14-0],得自St-Jean PhotoChemicals,Inc.,Quebec。它是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受阻酚显影剂),也称Nonos。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酸酯。
PHP过溴氢溴吡啶鎓。
PHZ2,3-二氮杂萘。
TCPA四氯邻苯二甲酸Dye-1结构如下,制法如美国专利申请第08/202941号(1994-01-28递交)。
Dye-2结构如下。
Dye-3结构如下,参见美国专利申请第3719495号。
防翳剂A2-(三溴甲基磺酰)喹啉,其制备参见美国专利申请第08/247651号(1994-05-23递交)。其结构如下。
氟化三聚物A具有如下无规聚合物结构,其中m=7,n=2,p=1。其制法见美国专利申请第08/104888号(1994-05-21递交)。
使用双刀涂敷分散物。所用载体为4密耳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成与溶液体积相匹的长度,提起悬刀后再定位在涂敷器的床上。然后把刀降下并锁定位置,刀的高度可用螺形调节器调整间隙并以电子仪器测量。1号刀提升到相应载体加1号层预定总湿厚度的间隙位上,2号刀提升到相应载体加1号层及2号层预定总湿厚度的间隙位上。
溶液1和溶液2从所述两刀的前面同时倾倒到载体上。即刻从刀中抽出载体,放在盘炉内生成双涂敷层。将载体卷成带状使涂敷后的光热成象材料干燥约2.5分钟,转炉“BlueM”内保持在80℃。
以下各实施例例示本发明的合成步骤。光热成象及热成象单元也一并示出。酰肼合成三苯甲基肼合成步骤步骤A取126mmol适选的酰肼及220mmol Et3N,在室温下、600mL乙腈中配成溶液,再向其中加126mmol氯三苯甲烷。于约2小时内加热该混合物至40℃。混合物变得粘稠,搅拌困难。将混合物倾至水中并过滤。由乙醇中经重结晶得固体。
步骤B取27.6g(99mmol)氯三苯甲烷及130mL DMF的混合物,经剧烈搅拌后加13.1g(99mmol)肼基甲酸叔丁酯及15.8g(200mmol)三乙胺的20mL DMF滴配溶液。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若干小时。混合物经过滤,滤液剧烈搅拌后加300mL冰水。沉淀的固体滤出后,再由甲醇中经重结晶得固体。
步骤C取30mmol适选的酰肼及30mmol氯三苯甲烷在100mL吡啶中混配并搅拌。室温下搅拌若干小时后将混合物倾至水中。固体滤出后用水彻底冲洗。再由乙醇中经重结晶得固体,即为所期三苯甲基肼。
据前述步骤A,以10.0g辛酸酰肼,8.8g三乙胺,17.6g三苯甲基氯及316mL乙腈制得“化合物H-1。遵循常规回收步骤得17.0g(67%)所期产物。
据前述步骤C,制得“化合物H-2、“化合物H-3、“化合物H-5及化合物H-25。
据步骤A制得“化合物H-4。取10.0g苯基乙酰肼,7.1g三乙胺,20.5g三苯甲基氯及150mL乙腈,于约2小时内加热该混合物至50℃,遵循常规回收步骤得11.5g(产率41%)所期产物。
据步骤A制得“化合物H-6。取5.0g3-羟基丁酸酰肼,4.35g三乙胺,11.8g三苯甲基氯及250mL乙腈。加热该混合物约2小时后冷却并倾入冰水。再由1∶1的己烷∶乙酸乙酯中经重结晶得固体,即为所期化合物,熔点148~150℃。
据步骤A制得“化合物H-7。取5.0g4-硝基苯氧基乙酸酰肼,4.0g三乙胺,6.6g三苯甲基氯及100mL乙腈。遵循常规回收步骤并经重结晶得3.0g(产率30%)所期产物。
据步骤A制得“化合物H-8。取3.55g 2-硫代苯甲酸,3.16g三乙胺,6.96g三苯甲基氯及150mL乙腈。遵循常规回收步骤得5.5g(产率57%)所期产物,熔点185~190℃。
据步骤A制得“化合物H-9。取10.0g烟酸酰肼,7.9g三乙胺,20.3g三苯甲基氯及400mL乙腈。于约2小时内加热该混合物至50℃,遵循常规回收步骤得10.7g(产率37%)所期产物,无色,方晶,熔点192~194℃。
据步骤B制得“化合物H-10。取5.0g肼基甲酸叔丁酯,再取3.86g三乙胺溶于45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向其中加10.5g三苯甲基氯溶于4.5mL DMF的混合物。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一昼夜后过滤,滤液经剧烈搅拌后再缓慢加水,得粘稠黄色物。倾去水,再由甲醇中经重结晶得7.8g(产率55%)所期产物,灰白固体,熔点119~122℃。
据步骤A制得“化合物H-11。取5.7g苯基乙酰肼,3.6g三乙胺,10.6g三苯甲基氯及50mL乙腈。混合物即刻变得粘稠并有白色沉淀。50℃下加热混合物1小时。再由1∶1的MeOH∶EtOH中经重结晶得7.0g(产率47%)所期产物。
“化合物H-12的制备方法类同“化合物H-10。
据步骤A,以适选酰肼及三苯甲基氯制得“化合物H-13、“化合物H-20、“化合物H-21、“化合物H-22、“化合物H-23、“化合物H-24、“化合物H-26、“化合物H-27及“化合物H-28。甲酰基苯肼合成化合物H-14(1-甲酰基-2-苯肼)的制法如化学协会杂志(J.Chem.Soc.)1950,3389中所述。将50.0g(462mmol)苯肼在0℃冰浴条件下缓慢加入70g(2.444mol)乙酸中,再滴加甲酰胺(10.5g,466mmol)使不致温热。将混合物在若干小时内逐渐加热至室温。固体先以极稀乙酸洗涤再用水洗。粗产物经干燥再由200mL乙醇中经重结晶得所期化合物30g(60%),白色片状晶体,熔点142~144℃。
化合物H-16得自Aldrich Chemical Co.。“化合物H-15的制备方法类同“化合物H-17。
化合物H-17(1-甲酰基-2-(4-甲氧基苯基)肼)的制法为将5.0g(28.8mmol)盐酸4-甲氧基苯肼加入18.0g(2.444mol)乙酸冷溶液中,再加2.61g(58.0mmol)甲酰胺。将混合物搅拌3小时后倾至水中,再以Et2O萃取,分出乙醚萃取物在Na2SO4上干燥。溶液再经过滤和提浓得所期化合物1.65g(产率38%)。比较化合物合成化合物C-1的制法为取8.6g苯肼,6.3g三乙胺,11.1g三苯甲基氯及100mL THF。遵循常规反应及回收步骤,由1∶1的乙醇∶甲苯中经重结晶得3.7g(产率57%)所期产物,黄色固体,熔点102~104℃。
化合物C-3{1-(2-羟甲基苯甲酰基)-2-苯肼}的制法为取33.0g(246mmol)2-苯并[c]呋喃酮与27mL(249mmol)苯肼加热并回流若干小时。混合物(含固体)冷却并过滤。再由2-丙醇中经重结晶得所期固体产物,熔点184~185℃。
化合物C-4(1-苯甲酰基-2-苯肼)的制法为取20.0g(88.5mmol)苯甲酸酐及9.47g(88.4mmol)苯肼和100mL甲苯,加热并回流若干小时。混合物冷却后倾入冰水。分离出淡桔黄物,干燥,再由热乙醇中经重结晶得由上清液滤出的白色长棒状物,熔点169~171℃。
化合物C-5{1-(1-吡啶鎓乙酰基)-2-苯肼氯}的制法为取9.4g(100mmol)氯乙酸及10.8g(100mmol)苯肼溶于50mL THF。再向其中加20.0g(100mmol)DCC。混合物于室温下搅拌。混合物过滤后以THF冲洗,有机溶液经提浓,残留固体溶于50mL吡啶。搅拌一昼夜后得深桃红混合物,再经过滤并以乙醇冲洗。真空干燥所得奶油色固体,测定粗产物。
“化合物C-6以邻苯二甲酸酐和苯肼制备,方法类同“化合物H-3。
“化合物C-7由苯硫氨基脲与三苯甲基氯反应制得,方法类同其它三苯甲基氯化合物。
由上述方法所制并用于比较实施例的酰肼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所示。
以下所述为用于实施例1~8中预制碘溴银乳胶,银皂体分散物,均浆剂及卤化均浆溶液的制备方法。
配方A含预制卤化银颗粒(0.05μm,AgX=98%/2%,Br/I,4wt%总重)的山萮酸银皂体分散物经均浆为在含1.83%聚乙烯丁醛树脂(Sekisui BL2Z)的2-丁酮及甲苯(90/10)中的含19.1%的固体。向298.0g该银皂体分散物加1.39mL过溴氢溴酰吡啶鎓溶液(0.849g过溴氢溴酰吡啶鎓溶于2.38g甲醇制得)。混合2小时后加1.39mL溴化钙溶液(0.641g溶于2.28g甲醇制得),并在30分钟后加44.9g BL2Z聚乙烯丁醛。混合1小时后将溶液温度由70°F降至55°F并保持一昼夜。次日再提升温度至70°F并加入10.06g PermanaxTM。15分钟后加1.69g防翳剂A,一并加入2.12gDesmodurTMN3300溶液(2.465g DesmodurTMN3300溶于2.1g 2-丁酮制得)。
向235g上述银预混物中加下列红外感光染料混合物材料 用量CBBA 1.43gDye-2 0.0075g2-MBI 0.08g2-MBT 0.04g甲醇 14.4g4小时后,溶于1.5g四氢呋喃的1.0×10-3mol酰肼加至15g红外感光银预混物中。表面涂层溶液制法如下1.29g AcryloidTMA-2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33.57g乙酸丁酸纤维素酯(CAB 171-15S,得自Eastman Kodak)相混直至溶于404.7g甲基乙酮及53.4g甲醇中。向该混合物加1.29g 4-甲基邻苯二甲酸,0.86g四氯苯甲二酸,2.64g 2,3-二氮杂萘以及2.32g氟化三聚物A的15.0%乙酸乙酯溶液。
含银混合物及表面涂层液的酰肼分别经双刀涂敷在4密耳的聚酯基片上,间隙分别设定为4.7密耳和6.2密耳,并于175°F下干燥3~5分钟。聚酯载体上与乳胶及表面涂层相背的另一面涂有抗晕层。样品经810nm激光二极管感光计曝光6秒。涂层在240~250°F下由转鼓处理7~24秒。
配方B含预制芯壳卤化银颗粒(0.05μm,AgX=98%/2%,Br/I,2wt%总重,1/4I/Br芯,3/4Br壳,芯中8%I)的山萮酸银皂体的分散物经均浆为在含1.83%ButvarTMB-79聚乙烯丁醛树脂(Sekisui BL2Z)甲基乙基酮及甲苯(99/1)中含19.1%固体。向298.0g该银皂体分散物加1.39mL过溴氢溴酰吡啶鎓溶液(0.849g PHP溶于2.38g MeOH得)。混合2小时后加1.39mL溴化钙溶液(0.641g溶于2.28g MeOH制得),并在30分钟后加44.9g ButvarTMB-79。混合1小时后将溶液温度由70°F降至55°F并保持一昼夜。次日再提升温度至70°F并加入10.06g PermanaxTM。15分钟后加1.69g防翳剂A,一并加入2.12g DesmodurTMN3300溶液(2.465gDesmodurTMN3300溶于2.1g 2-丁酮制得)。
向235g上述银预混物中加下列红外感光染料混合物材料 用量CBBA 1.43gDye-1 0.0292gDye-2 0.0075g2-MBI 0.08g2-MBT 0.04g甲醇 14.4g4小时后,溶于甲醇的1.0×10-3~2.0×10-3mol酰肼加至15g红外感光银预混物中,同时还加入溶于1.5g四氢呋喃的二氮杂萘酮(PAZ)0.06g。表面涂层溶液制法如下1.29g AcryloidTMA-2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33.57g乙酸丁酸纤维素酯(CAB 171-15S)相混直至溶于404.7g甲基乙酮及53.4g甲醇中。向该混合物加1.29g 4-甲基邻苯甲二酸,0.86g四氯邻苯甲二酸,2.64g 2,3-二氮杂萘以及2.32g氟化三聚物A的15.0%乙酸乙酯溶液。含8.0%固体的表面涂层溶液加2-丁酮稀释至6.0%。
含银混合物及表面涂层液的酰肼分别在4密耳的含防晕衬底聚酯基片上涂敷,湿厚为5.2密耳和7.7密耳,并于175°F下干燥5分钟。聚酯载体上与乳胶及表面涂层相背的另一面涂有抗晕层。样品经810nm激光二极管感光计曝光6秒。涂层在250°F下由转鼓处理7~24秒。
以下介绍用于实施例9~16中预制铱掺杂芯壳碘溴银颗粒乳胶,银皂体分散物,均化剂以及均化乳胶的制备方法。
配方C含预制铱掺杂(1×10-5mol)芯壳卤化银颗粒(0.042μm,AgX=98%/2%,Br/I,2wt%总重,1/4I/Br芯,3/4Br壳,芯中8%I)的山萮酸银皂体的分散物经均浆为在含2.2%ButvarTMB-79树脂(SekisuiBL2Z)2-丁酮/甲苯(99/1)中含19.1%固体。银混合物制备方式同配方B中所述。
向76.0g上述银预混物中加下列红外感光染料混合物材料 用量CBBA 0.425gDye-30.0021g2-MBI0.0238g2-MBT0.0119g甲苯 3.21g甲醇 1.07g酰肼加入及涂敷如配方B所述,但干燥在185°F下,5分钟。表面涂层溶液制法如配方A所述。经双刀涂敷银层及表面涂层在聚酯载体上制得光热成象单元。聚酯载体上与涂有光热成象乳胶及表面涂层(也称衬底)一面相背的另一面涂有抗晕层。涂层曝光及处理同前述。
配方D含预制铱掺杂(1×10-5mol)芯壳卤化银颗粒(0.042μm,AgX=98%/2%,Br/I,2wt%总重,1/4I/Br芯,3/4Br壳,芯中8%I)的山萮酸争皂体的分散物经均浆为在含2.2%ButvarTMB-79树脂(SekisuiBL2Z)2-丁酮/甲苯(99/1)中,含23.0%固体。向131.4g该银皂体分散物加0.74mL过溴氢溴酰吡啶鎓溶液(0.42g过溴氢溴酰吡啶鎓溶于2.35g MeOH得)。混合60分钟后加0.74mL溴化钙溶液(0.632g溴化钙溶于2.3g MeOH制得)。在30分钟后加下感光染料溶液材料 用量CBBA 1.20gDye-3 0.0029g2-MBI 0.0672g2-MBT 0.0336g甲苯 4.53g甲醇 1.5g混合1小时后将温度由70°F降至55°F,并在30分钟后加23.85g ButvarTMB-79。剧烈搅拌60分钟后,每15分钟加一次下列组分材料 用量防翳剂A0.90gPermanaxTM7.39gN-3300 0.608g溶在MEK0.608gPHZ0.986gTCPA 0.444g乙酸丁酸纤维素酯(CAB)表面涂层溶液制法如配方B所述,不同之处在于向197.2g该溶液内加0.516g 4-甲基苯二甲酸以及氟化三聚物A的15.0%乙酸乙酯溶液0.928g。经带嘴双刀涂敷银层4.2密耳及表面涂层5.7密耳。涂敷物在185°F下干燥5分钟。聚酯载体上与涂有光热成象乳胶及表面涂层一面相背的另一面涂有抗晕层。涂层曝光及处理同配方B所述。
配方E含预制铱掺杂(1×10-5mol)芯壳卤化银颗粒(0.042μm,AgX=98%/2%,Br/I,2wt%总重,1/4I/Br芯,3/4Br壳,芯中8%I)的山萮酸银皂体的分散物经均浆为在含2.2%ButvarTMB-792-丁酮/甲苯(99/1)中,含23.0%固体。向262.8g该银皂体分散物加1.48mL过溴氢溴酰吡啶鎓溶液(0.42g PHP溶于2.35g甲醇制得)。混合1小时后加红外感光Dye-1的溶液。
材料 用量CBBA 3.58gDye-1 0.0735g2-MBI 0.0672g2-MBO 0.0252g甲醇 12.088g混合1小时后将温度由70°F降至55°F,并在30分钟后加47.69g ButvarTMB-79。剧烈搅拌60分钟后,每15分钟加一次下列组分材料 用量防翳剂A1.794gPermanaxTM14.79gN-3300 1.215g(溶解在)MEK1.215gPHZ1.479g(溶解在)MeOH 1.75gTCPA 0.666g(溶解在)MEK2.625g如配方B所述乙酸丁酸纤维素酯(CAB)表面涂层溶液197.2g,该溶液内加0.516g 4-MPA,氟化三聚物A的15.0%乙酸乙酯溶液0.928g和42.5g2-丁酮。用双刀将光热成象乳胶及表面涂层涂敷在4密耳厚、含抗晕层的载体上。刀隙分别设为银层4.7密耳及表面涂层6.7密耳。涂敷物在185°F下干燥5分钟得光热成象单元。光热成象单元曝光及处理同前述。
感光计量感光计量测量在常规组装的计算机扫描光密度仪上进行,并配有与光热成象单元光敏度相应的滤光镜,可确信与商用光密度仪相当。
速度2为log1/E+4,对应Dmin上密度值1.00处,其中E为曝光量,单位为尔格/m2。
速度2为log1/E+4,对应Dmax上密度值3.00处,其中E为曝光量,单位为尔格/m2。
对比度A为Dmin上连接0.07和0.17两点直线斜率的绝对值。
对比度D为Dmax上连接1.00和3.00两点直线斜率的绝对值。实施例115g按配方A制得的红外感光银混合物中加1.0×10-3mol酰肼H-1或H-2。以加或不加0.06g 2,3-二氮杂萘酮制得对比样两个。
在有无2,3-二氮杂萘酮(PAZ)调色剂及各种处理条件下,向PermanaxTM显影剂加三苯甲基肼对感光的影响的结果如下。
以下各例表明,加入含三苯甲基的肼改善了光热成象单元的对比度,速度及Dmax,而且在红外感光系统产生的响应与光成象卤化银技术中的效果类似。加入PAZ调色剂进一步改善了显影效果。实验 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Dmax1-1 PermanaxTM15s/250°F 0.262.891-2 PermanaxTM19s/250°F 0.263.381-3 PermanaxTM24s/250°F 0.293.311-4 PermanaxTM+PAZ 15s/280°F 0.243.331-5 PermanaxTM+PAZ 19s/280°F 0.253.371-6 PermanaxTM+PAZ 24s/280°F 0.283.381-7 PermanaxTM+H-1 15s/280°F 0.264.611-8 PermanaxTM+H-1 19s/280°F 0.264.831-9 PermanaxTM+H-1 24s/280°F 0.284.991-10 PermanaxTM+PAZ+H-1 15s/280°F 0.254.551-11 PermanaxTM+PAZ+H-1 19s/280°F 0.274.751-12 PermanaxTM+PAZ+H-1 24s/280°F 0.284.731-13 PermanaxTM+H-2 15s/250°F0.26 3.681-14 PermanaxTMH-2 19s 0.28 4.001-15 PermanaxTM+H-2 24s/250°F0.30 4.161-16 PermanaxTM+PAZH-2 15s/250°F0.27 3.881-17 PermanaxTM+PAZH-2 19s/250°F0.28 4.141-18 PermanaxTM+PAZH-2 24s/250°F0.31 4.30实验 速度-2速度-5 对比度-A 对比度-D1-1 0.86--- 0.77 ---1-2 0.96 0.12 0.70 2.391-3 1.04 0.15 0.75 2.211-4 1.00 0.17 0.86 2.401-5 1.09 0.18 0.81 2.221-6 1.16 0.20 0.93 2.091-7 0.91 0.59 0.80 6.291-8 1.02 0.77 0.73 7.921-9 1.09 0.98 0.74 18.141-10 1.14 1.04 0.72 20.271-11 1.29 1.21 0.78 22.801-12 1.35 1.26 0.78 21.741-13 1.19 1.04 0.71 13.691-14 1.26 1.13 0.96 15.651-15 1.40 1.32 0.95 26.211-16 1.09 0.97 0.72 17.771-17 1.26 1.17 0.77 22.211-18 1.36 1.29 0.73 28.97实施例2同样,15g按配方A制得的银预混物中加1.0×10-3mol三苯甲基肼H-1,H-2,H-3及H-4或0.5×10-3mol三苯甲基肼H-5,以及0.06g PAZ,外加如下所列的不同的红外感光染料混合物。材料 用量配方A 235.0gCBBA 1.43gDye-1 0.0292gMMBI 0.12g甲醇 6.11g含银层及表面涂层的酰肼分别经配方A所述的涂敷,曝光及处理。这些涂敷物在各种处理条件下的感光性能如下所示。
以下各例表明,向含受阻酚显影剂光热成象单元加入各种三苯甲基肼后改善了光热成象单元的对比度,速度及Dmax。实验 显影剂处理条件 Dmin Dmax2-1 PermanaxTM+PAZ13s/240°F0.33 3.442-2 PermanaxTM+PAZ7s/250°F 0.30 2.972-3 PermanaxTM+PAZ11s/250°F0.34 4.802-4 PermanaxTM+PAZ15s/250°F0.33 4.752-5 PermanaxTM+PAZ+H-17s/250°F 0.29 3.892-6 PermanaxTM+PAZ+H-111s/250°F0.38 4.912-7 PermanaxTM+PAZ+H-37s/250°F 0.27 3.612-8 PermanaxTM+PAZ+H-311s/250°F0.30 4.592-9 PermanaxTM+PAZ+H-315s/250°F0.33 4.502-10 PermanaxTM+PAZ+H-47s/250°F 0.35 4.832-11 PermanaxTM+PAZ+H-49s/250°F 0.46 5.112-12 PermanaxTM+PAZ+H-27s/250°F 0.31 3.672-13 PermanaxTM+PAZ+H-211s/250°F0.34 4.742-14 PermanaxTM+PAZ+H-215s/250°F0.37 4.622-15 PermanaxTM+PAZ+H-511s/250°F0.30 4.752-16 PermanaxTM+PAZ+H-5 13s/250°F0.3 55.18实验 速度-2 速度-5 对比度-A 对比度-D2-1 1.400.45 0.53 2.112-2 1.43---- 0.60 ----2-3 1.811.27 0.61 3.682-4 1.991.54 0.61 4.512-5 1.610.74 0.41 2.292-6 2.071.88 0.41 10.332-7 1.610.62 0.69 2.032-8 1.971.73 0.61 8.802-9 2.272.15 0.67 17.122-10 1.821.43 0.52 5.222-11 2.242.04 0.51 10.132-12 1.510.55 0.57 2.242-13 1.921.65 0.56 7.452-14 2.131.99 0.59 14.622-15 1.831.53 0.64 6.682-16 2.141.92 0.74 9.13实施例3如配方A所述,向15g红外感光银预混物溶液加0.25×10-3mol,0.50×10-3mol或1.0×10-3mol H-1以及0.06g PAZ,并使用如下的感光染料混合物。
材料 用量银预混物 235.0gCBBA1.43gDye-10.0292gDye-20.0075g2-MBI0.08g2-MBT0.04g甲醇 14.1g银层及表面涂层分别经前述的涂敷、曝光及处理。感光性能如下所示。结果表明,对比度与向PermanaxTM显影剂溶液加入的三苯甲基肼浓度有关。对比度与卤化银技术中黑白光成象的显影效果类似。实验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 Dmax3-1 PermanaxTM+PAZ 15s/250°F0.30 4.683-1 PermanaxTM+1.0×10-3mol 15s/250°F0.30 5.19H-1+PAZ3-3 PermanaxTM+0.5×10-3mol 15s/250°F0.32 4.78H-1+PAZ3-4 PermanaxTM+0.25×10-3mol 15s/250°F0.28 4.55H-1+PAZ实验 速度-2速度-5对比度-A 对比度-D3-11.59 1.19 0.82 5.023-21.87 1.79 1.02 24.573-31.72 1.62 0.79 20.533-41.60 1.27 0.87 6.00实施例4如实施例3,除省去PermanaxTM显影剂并以ButvarTMB-79聚乙烯丁醛替代Sekisui BL2Z聚乙烯丁醛外,使用同样的感光染料混合物,表面涂层溶液也与实施例3相同,但是所含固体量用2-丁酮由8.0%稀释至6.0%。在含1.5g四氢呋喃及0.06g PAZ的溶液中,向14.6g染料感光银混合物加0.50×10-3~1.50×10-3mol PermanaxTM或CAO-05显影剂。分别加入和不加入1.0×10-3mol三苯甲基肼H-1制得涂敷物。银及表面涂层溶液分别以湿厚度5.2mm和7.7mm涂敷。
这些光热成象单元的感光效果如下所列,结果表明,受阻酚显影剂中加入三苯甲基肼改进了光热成象单元的对比度,速度及Dmax实验 显影剂处理条件 DminDmax4-1 PermanaxTM15s/250°F 0.254.120.75×10-3mol4-2 PermanaxTM19s/250°F 0.264.080.75×10-3mol4~3 PermanaxTM23s/250°F 0.284.000.75×10-3mol4-4 PermanaxTM15s/250°F 0.264.870.75×10-3mol+H-14~5 PermanaxTM19s/250°F 0.295.180.75×10-3mol+H-14-6 PermanaxTM23s/250°F 0.325.030.75×10-3mol+H-14-7 PermanaxTM15s/250°F 0.294.671.00×10-3mol4-8 PermanaxTM19s/250°F 0.324.551.00×10-3mol4-9 PermanaxTM23s/250°F 0.374.311.00×10-3mol4-10 PermanaxTM15s/250°F 0.285.061.00×10-3mol+H-14-11 PermanaxTM19s/250°F 0.305.00
1.00×10-3mol+H-14-12 PermanaxTM23s/250°F0.385.211.00×10-3mol+H-14-13 PermanaxTM15s/250°F0.324.551.5×10-3mol4-14 PermanaxTM19s/250°F0.404.421.5×10-3mol4-15 PermanaxTM15s/250°F0.385.181.5×10-3mol+H-14-16 PermanaxTM19s/250°F0.485.181.5×10-3mol+H-14-17 CAO-5 0.5×10-3mol 15s/250°F0.334.624-18 CAO-5 0.5×10-3mol 19s/250°F0.364.604-19 CAO-5 0.5×10-3mol 23s/250°F0.434.504-20 CAO-5 15s/280°F0.364.870.5×10-3mol+H-14-21 CAO-5 19s/280°F0.414.910.5×10-3mol+H-14-22 CAO-5 23s/280°F 0.495.110.5×10-3mol+H-1实验 速度-2速度-5 对比度-A 对比度-D4-1 1.75 1.100.873.094-2 1.80 1.170.863.214-3 1.85 1.240.923.294-4 1.88 1.750.7614.254-5 2.08 1.981.0620.984-6 2.27 2.191.2124.534-7 1.78 1.310.884.314-7 1.82 1.35 0.824.314-9 1.89 1.36 0.923.724-102.10 2.00 0.8620.494-112.22 2.14 1.0225.224-122.40 2.30 1.1121.084-131.80 1.37 0.764.714-141.97 1.29 0.812.944-152.18 2.11 0.8526.074-162.37 2.27 1.0620.064-171.91 1.28 0.853.154-181.95 1.38 0.723.504-191.97 1.42 0.873.644-202.02 1.86 0.7712.774-212.18 2.06 0.6817.924-222.26 2.17 0.9621.01实例515g按配方B制得的染料感光银混合物中加6.25×10-5~1.0×10-3mol三苯甲基肼H-1,H-4,H-6,H-7,H-8或H-9,以及PAZ。
这些涂敷物的感光效果如下所列,结果表明,含受阻酚显影剂芯壳乳胶中加入各种三苯甲基肼改进了光热成象单元的Dmax,速度及对比度。这些材料所达到的超高对比度与常规光成象硬点图象模的效果类似。实验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Dmax5-1 PermanaxTM15s/250°F0.214.265-2 PermanaxTM+1.25×10-4mol 15s/250°F0.244.81H-65-3 PermanaxTM+1.25×10-4mol 19s/250°F0.294.74H-65-4 PermanaxTM+1.88×10-4mol 15s/250°F0.274.78
H-65-5 PermanaxTM+0.50×10-3mol15s/250°F 0.305.20H-45-6 PermanaxTM+1.0×10-3mol 15s/250°F 0.224.66H-15-7 PermanaxTM+1.0×10-3mol 19s/250°F 0.235.04H-15-8 PermanaxTM+3.75×10-4mol15s/250°F 0.245.10H-75-9 PermanaxTM3.75×10-3mol 19s/250°F 0.265.14+H-75-10 PermanaxTM2.50×10-4mol 15s/250°F 0.224.79+H-75-11 PermanaxTM2.50×10-4mol 19s/250°F 0.234.85+H-75-12 PermanaxTM1.25×10-4mol 15s/250°F 0.264.48+H-85-13 PermanaxTM1.25×10-4mol 19s/250°F 0.294.42+H-85-14 PermanaxTM1.88×10-4mol 15s/250°F 0.294.97+H-85-15 PermanaxTM1.88×10-3mol 19s/250°F 0.395.00+H-85-16 PermanaxTM6.25×10-5mol 15s/250°F 0.494.68+H-9实验 速度-2 速度-5对比度-A 对比度-D5-1 1.70 1.24 0.85 4.425-2 1.77 1.61 0.89 12.895-3 1.97 1.89 0.87 24.065-4 1.89 1.78 0.90 17.165-5 1.99 1.91 0.85 26.175-6 1.86 1.77 0.77 21.125-7 1.92 1.84 0.75 24.525-8 1.76 1.66 0.84 21.325-9 1.88 1.82 0.94 33.735-10 1.72 1.61 0.83 19.025-11 1.83 1.76 0.93 27.625-12 1.71 1.50 0.76 9.635-13 1.87 1.72 0.88 13.515-14 1.97 1.88 0.83 22.205-15 2.11 2.00 0.70 17.195-16 1.80 1.55 0.83 8.02实施例6按配方B制得的红外感光银混合物中加0.25×10-3~1.0×10-3mol化合物H-10或H-11,以及PAZ。银层及表面涂层分别经前述的涂敷、曝光及处理。
光热成象单元的感光性能如下所示。结果表明,向含受阻酚显影剂光活性银中加入三苯甲基肼改进了对比度。化H-10对对比度的改进与硬点湿银技术中的效果类似。化合物H-11的低溶解度防止了在较高浓度下的蒸发。实验 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Dmax6-1 PermanaxTM+PAZ 15s/250°F0.254.646-2 PermanaxTM+PAZ+0.25× 15s/250°F0.253.8910-3mol H-116-3 PermanaxTM+PAZ 0.5× 15s/250°F0.253.8210-3mol H-116-4 PermanaxTM+0.5×10-3mol 15s/250°F0.224.20H-106-5 PermanaxTM+1.0×10-3mol 15s/250°F0.264.65H-10实验 速度-2速度-5 对比度-A对比度-D6-11.53 1.090.90 4.656-21.56 1.040.78 3.846-31.61 1.260.87 5.796-41.63 1.460.99 12.166-51.73 1.640.84 22.31比较例按配方B制得的红外感光混合物中加化合物C-1。光热成象单元的感光性能结果表明,仅Dmin有增加,但对比度无改善。值得注意,除去羰残基(较之化H-4)后对比度效应消失。实施例715g按配方E制得的银混合物中加1.5g四氢呋喃,以及1.28×10-3molH-27,或5.71×10-4mol H-28,或1.28×10-3mol H-12,或8.5×10-4mol H-13。样品成象及显影同前述。感光性能如下所示。结果表明,加入任一三苯甲基肼显影助剂增大了光热成象单元的对比度。实验 显影剂处理条件 DminDmax7-1 PermanaxTM15s/250°F0.204.737-2 PermanaxTM19s/250°F0.224.637-3 PermanaxTM+1.28×10-3mol 15s/250°F0.204.58H-277-4 PermanaxTM+1.28×10-3mol 19s/250°F0.224.35H-277-5 PermanaxTM+5.71×10-4mol 15s/250°F0.214.64H-287-6 PermanaxTM+5.71×10-4mol 19s/250°F0.234.49H-287-7 PermanaxTM+1.28×10-3mol 15s/250°F0.254.09H-127-8PermanaxTM+1.28×10-3mol 19s/250°F 0.344.09H-127-9PermanaxTM+8.5×10-4mol 15s/250°F 0.204.99H-137-10 PermanaxTM+8.5×10-4mol 19s/250°F 0.225.12H-13实验 速度-2 速度-5对比度-A 对比度-D7-11.51 1.12 0.77 5.107-21.60 1.23 0.86 5.427-31.53 1.21 0.78 6.347-41.67 1.51 0.67 12.757-51.58 1.38 0.82 10.097-61.68 1.50 0.91 11.657-71.61 1.32 0.86 6.857-81.74 1.52 0.79 9.377-91.62 1.46 0.82 12.597-10 1.72 1.62 0.68 19.40实施例8同前述,15g按配方B制得的红外感光银混合物中加1.0×10-5mol,1.5×10-5mol,或2.0×10-5mol H-14,H-15,或H-16。
在各种处理条件下,向PermanaxTM显影剂加甲酰苯肼对感光的影响结果如下。
以下各例表明,加入甲酰苯肼改善了光热成象单元的对比度,速度及Dmax,而且在红外感光系统产生的感光效果与超高对比度混合湿卤化银技术中类似。实验 显影剂处理条件 DminDmax8-1 PermanaxTM15s/250°F 0.274.878-2 PermanaxTM19s/250°F 0.304.778-3 PermanaxTM+1.0×10-5mol H-1415s/250°F 0.295.018-4 PermanaxTM+1.0×10-5mol H-1419s/250°F 0.335.398-5 PermanaxTM+1.5×10-5mol H-1415s/250°F 0.305.368-6 PermanaxTM+1.5×10-5mol H-1419s/250°F 0.385.488-7 PermanaxTM+2.0×10-5mol H-149s/250°F 0.305.298-8 PermanaxTM+1.0×10-5mol H-1515s/250°F 0.305.388-9 PermanaxTM+1.0×10-5mol H-1519s/250°F 0.365.448-10 PermanaxTM+1.5×10-5mol H-159s/250°F 0.355.448-11 PermanaxTM+1.0×10-5mol H-1615s/250°F 0.314.628-12 PermanaxTM+1.0×10-5mol H-1619s/250°F 0.405.048-13 PermanaxTM+1.5×10-5mol H-169s/250°F 0.335.41实验 速度-2 速度-5 对比度-A对比度-D8-1 1.64 1.20 0.84 4.588-2 1.66 1.29 0.86 5.428-3 1.81 1.60 0.81 10.358-4 1.98 1.86 1.15 16.358-5 1.95 1.85 1.17 21.118-6 2.15 2.07 1.46 23.308-7 1.96 1.86 1.42 20.468-8 2.00 1.89 1.06 18.698-9 2.11 2.00 1.34 18.408-10 1.98 1.75 0.71 9.248-11 1.77 1.51 0.89 7.748-12 1.92 1.67 0.93 8.118-13 1.75 1.61 1.12 13.92比较例同前述实施例8,5.0×10-5mol,或6.25×10-5mol甲基苯肼C-2加入红外感光光热成象涂敷溶液。
向PermanaxTM显影剂加甲基苯肼对感光的影响结果如下,可见,甲酰-苯肼中氢取代H-14所带的甲基后(如化合物C-2)完全丧失了对比度的增强效应,但甲酰-苯肼H-14则不然。实验 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DmaxC-8-1PermanaxTM15s/250°F 0.274.87C-8-2PermanaxTM19s/250°F 0.304.77C-8-3PermanaxTM+5.0×10-5mol C-215s/250°F 0.314.89C-8-4PermanaxTM+5.0×10-5mol C-219s/250°F 0.434.88C-8-5PermanaxTM+6.25×10-5mol C-2 15s/250°F 0.394.84C-8-6PermanaxTM+6.25×10-5mol C-2 19s/250°F 0.494.23实验速度-2 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C-8-1 1.64 1.20 0.844.58C-8-2 1.66 1.29 0.685.42C-8-3 1.75 1.31 0.914.50C-8-4 1.87 1.37 0.713.99C-8-5 1.80 1.34 0.784.35C-8-6 1.88 0.95 0.972.15比较例同前述配方B,1.0×10-5mol,1.5×10-5mol,或2.0×10-5mol化合物C-3,或者是1.25×10-5mol,2.5×10-5mol,或5.0×10-5mol C-4加入红外感光涂敷溶液。
这些材料的感光性能如下所示。结果表明,在2.0×10-5mol化合物C-3,5.0×10-5mol C-4浓度下,15s/250°F处理条件,对应Dmax产生晕点。可见,甲酰-苯肼中氢取代H-14所带的芳基后(如化合物C-3,C-9)完全丧失了对比度的增强效应。实验 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 DmaxC-8-7 PermanaxTM15s/250°F 0.27 4.65C-8-8 PermanaxTM19s/250°F 0.29 4.78C-8-9 PermanaxTM+1.0×10-5mol C-315s/250°F 0.33 4.69C-8-10PermanaxTM+1.0×10-5mol C-319s/250°F 0.35 4.39C-8-11PermanaxTM+1.5×10-5mol C-315s/250°F 0.53 4.57C-8-12PermanaxTM+1.25×10-5mol C-4 15s/250°F 0.29 4.44C-8-13PermanaxTM+1.25×10-5mol C-4 19s/250°F 0.34 4.33C-8-14PermanaxTM+2.5×10-5mol C-415s/250°F 0.39 4.91C-8-15PermanaxTM+2.5×10-5mol C-419s/250°F 0.46 4.78实验 速度-2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C-8-7 1.60 1.18 0.95 4.80C-8-8 1.67 1.24 0.90 4.67C-8-9 1.68 1.19 0.76 4.09C-8-101.79 1.27 0.82 3.84C-8-111.71 1.18 0.59 3.80C-8-121.75 1.30 0.77 4.50C-8-131.84 1.29 0.83 3.58C-8-141.75 1.31 0.74 4.57C-8-151.86 1.36 0.67 3.95比较例6.2×10-5mol,4.67×10-5mol,或3.11×10-5mol化合物C-5加入同前述配方B的红外感光涂敷溶液。
感光性能如下所示。可见,与羰基相邻氢原子被吡啶翁亚甲基取代后完全丧失了对比度的增强效应。实验 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DmaxC-8-16 PermanaxTM15s/250°F 0.274.60C-8-17 PermanaxTM19s/250°F 0.294.50C-8-18 PermanaxTM+3.11×10-5mol C-5 15s/250°F 0.323.94C-8-19 PermanaxTM+3.11×10-5mol C-5 19s/250°F 0.373.65C-8-20 PermanaxTM+4.67×10-5mol C-5 9s/250°F晕化晕化C-8-21 PermanaxTM+6.20×10-5mol C-5 9s/250°F晕化晕化实验速度-2速度-5 对比度-A对比度-DC-8-16 1.55 1.14 0.954.91C-8-17 1.62 1.17 0.904.44C-8-18 1.47 0.91 0.643.65C-8-19 1.55 0.65 0.642.23C-8-20 晕化C-8-21 晕化实施例9下例表明,PermanaxTM及甲酰-苯肼H-14显影剂系统均可提供高对比度的光热成象单元。
光热成象单元由PermanaxTM单独组成,以及由PermanaxTM与1.15×10-5mol H-14及加入的15.0红感光配方C组成。
感光性能如下所示。可见,红感光光热成象乳胶加入甲酰-苯肼H-14后获得很高的对比度。实验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Dmax9-1 PermanaxTM15s/250°F 0.124.189-2PermanaxTM+1.5×10-5mol H-14 9s/250°F 0.13 5.06实验 速度-2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9-11.25 0.89 0.62 5.559-21.52 1.381.21 14.66实施例1015g按配方D制得的红感光银混合物中加2.56×10-5mol H-14,或1.28×10-5mol H-10,或8.49×10-5mol H-16,以及1.5g 2-丁酮。这些涂敷物的感光结果如下。如前表明,同时含受阻酚显影剂和酰肼助剂的单元产生高对比度。实验 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 Dmax10-1 PermanaxTM9s/250°F0.09 3.2510-2 PermanaxTM15s/250°F 0.11 3.6810-3 PermanaxTM19s/250°F 0.13 3.8810-4 PermanaxTM+2.56×10-5mol H-149s/250°F0.13 5.2010-5 PermanaxTM+2.56×10-5mol H-1410s/250°F 0.15 5.2310-6 PermanaxTM+1.28×10-3mol H-1015s/250°F 0.11 4.4610-7 PermanaxTM+1.28×10-3mol H-1019s/250°F 0.13 4.4710-8 PermanaxTM+8.49×10-4mol H-4 15s/250°F 0.24 5.1310-9 PermanaxTM+8.49×10-4mol H-4 19s/250°F 晕化实验速度-2 速度-5 对比度-A对比度-D10-10.85 0.44 0.66 4.8210-21.08 0.64 0.84 4.4710-31.16 0.70 0.73 4.3410-41.37 1.23 1.12 16.5110-51.47 1.36 1.10 17.4910-61.17 1.08 0.73 23.1410-71.281.22 0.6631.5110-81.451.34 0.5118.8710-9晕化实施例11同前述配方B,含铱掺杂(1×10-5mol)芯壳乳胶的银混合物在2-丁酮中经均浆为含19.1%固体的分散物。银层及表面涂层分别经前述的涂敷和干燥。15g银混合物中加1.0×10-5mol H-17。
感光结果如下。可见,同时含受阻酚显影剂和酰肼助剂的光热成象单元产生高对比度。实验显影剂处理条件DminDmax11-1PermanaxTM7s/250°F0.23 2.3011-2PermanaxTM15s/250°F 0.25 5.1111-3PermanaxTM+1.0×10-5mol H-179s/250°F0.24 5.1311-4PermanaxTM+1.0×10-5mol H-1711s/250°F 0.29 5.35实验速度-2速度-5 对比度-A对比度-D11-10.85 ----0.63----11-21.36 0.990.795.4211-31.49 1.160.776.1411-41.70 1.500.8210.23实施例12同前例11所制15g银混合物中加0.06g 2,3-二氮杂萘酮,1.5甲醇以及7.5×10-6mol H-18或2.5×10-5mol H-19。
感光结果如下。可见,同时含受阻酚显影剂(如PermanaxTM}和本发明酰肼助剂后获很高对比度。实验显影剂 处理条件Dmin Dmax12-1PermanaxTM9s/250°F 0.17 4.3812-2PermanaxTM19s/250°F0.204.6012-3PermanaxTM+7.5×10-6mol H-189s/250°F 0.205.2812-4PermanaxTM+2.5×10-5mol H-1915s/250°F0.215.3412-5PermanaxTM+2.5×10-5mol H-1919s/250°F0.245.38实验速度-2 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12-11.38 0.76 0.81 3.2512-21.62 1.25 0.88 5.3712-31.87 1.75 1.05 16.3612-41.87 1.77 1.18 19.3412-51.92 1.81 1.38 17.95比较例同前例11所制15g银混合物中加1.0×10-5mol,1.5×10-5mol或2.0×10-5mol C-6。
同前述,样品经成象和显影。这些涂敷物的感光结果如下。可见,不属本发明范围的酰肼作为助剂与受阻酚显影剂(如PermanaxTM)共用几乎无对比度增加效果。实验 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 DmaxC-12-1 PermanaxTM15s/250°F 0.25 4.92C-12-2 PermanaxTM+1.0×10-5mol C-6 15s/250°F 0.26 4.85C-12-3 PermanaxTM+1.5×10-5mol C-6 15s/250°F 0.28 4.80C-12-4 PermanaxTM+2.0×10-5mol C-6 9s/250°F晕化实验 速度-2 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C-12-1 1.38 0.96 0.74 4.89C-12-2 1.29 0.81 0.72 4.12C-12-3 1.43 0.97 0.744.37C-12-4 晕化实施例1315g按配方E制得的银混合物中加1.5g 2-丁酮,6.42×10-4mol H-10或4.28×10-4mol H-10;或6.4×10-4mol H-14或2.1×10-6mol H-14;或4.28×10-4mol H-10及2.18×10-6mol H-14;或4.28×10-4mol H-10及6.4×10-6mol H-14;或4.28×10-4mol H-10或6.4×10-6mol H-10及2.1×10-6mol H-14;或6.42×10-4mol H-10及6.4×10-6mol H-14。
这些涂敷物的感光结果表明,三苯甲基肼和甲酰-苯肼助剂共用可在较其一单独使用更低的初始浓度下产生高对比度。实验显影剂处理条件 Dmin Dmax13-1 PermanaxTM+4.28×10-4mol H-1015s/250°F 0.19 4.3713-2 PermanaxTM+6.42×10-4mol H-1015s/250°F 0.20 4.4613-3 PermanaxTM+2.1×10-6mol H-14 15s/250°F 0.19 4.1913-4 PermanaxTM+6.4×10-6mol H-14 15s/250°F 0.21 4.7813-5 PermanaxTM+4.28×10-4mol H-1015s/250°F 0.19 4.82+2.1×10-6mol H-1413-6 PermanaxTM+6.42×10-4mol H-1015s/250°F 0.21 5.35+6.4×10-6mol H-1413-7 PermanaxTM+4.28×10-4mol H-1015s/250°F 0.19 5.26+6.4×10-6mol H-1413-8 PermanaxTM+6.42×10-4mol H-1015s/250°F 0.21 5.26+2.1×10-6mol H-14实验速度-2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13-11.56 1.23 0.795.9013-21.58 1.42 0.8411.9413-31.561.18 0.76 5.2813-41.611.39 0.70 9.0813-51.591.43 0.86 12.5513-61.721.61 0.82 19.1313-71.691.57 0.75 17.0913-81.671.55 0.74 18.19实施例1415g按配方E制得的银混合物中加1.5g四氢呋喃,以及8.52×10-4molH-20,4.26×10-4mol H-21,或1.28×10-3mol H-22。
这些涂敷物的感光性能如下所示,相应感光结果表明,本发明范畴内酰肼组合在光热成象单元中可获高对比度。实验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 Dmax14-1 PermanaxTM11s/250°F 0.18 3.6814-2 PermanaxTM15s/250°F 0.20 4.0914-3 PermanaxTM+8.52×10-4mol H-20 15s/250°F 0.22 5.3814-3 PermanaxTM+4.26×10-4mol H-21 11s/250°F 0.19 5.3614-3 PermanaxTM+1.28×10-3mol H-22 11s/250°F 0.20 5.35实验 速度-2 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14-11.45 0.89 0.773.5814-21.56 1.15 0.914.9014-31.87 1.77 1.4321.0914-41.68 1.58 1.135.2814-51.64 1.51 0.9715.45实施例1515g按配方E制得的银混合物中加1.5g 氢呋喃,以及1.28×10-3molH-23或2.14×10-4mol H-24。
感光结果表明,光热成象单元中加入三苯甲基肼显影助剂可获高对比度。另外,较之化合物C-10,化H-24因其羰基的作用故对比度高且无晕点。实验 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 Dmax15-1 PermanaxTM15s/250°F 0.23 4.6815-2 PermanaxTM19s/250°F 0.26 4.2815-3 PermanaxTM+1.28×10-4mol H-23 15s/250°F 0.23 5.0515-4 PermanaxTM+1.28×10-4mol H-23 19s/250°F 0.28 5.2615-5 PermanaxTM+2.14×10-3mol H-24 15s/250°F 0.22 5.2715-6 PermanaxTM+2.14×10-3mol H-24 19s/250°F 0.26 5.33实验速度-2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15-11.48 1.07 0.82 4.8215-21.58 1.08 0.95 4.1515-31.59 1.43 0.69 12.4815-41.68 1.56 0.87 15.9415-51.62 1.46 0.77 12.9015-61.78 1.66 0.79 16.30比较例同实施例15,15g银混合物中加2.56×10-5mol,4.27×10-5mol或8.54×10-5mol C-7,以及1.5g四氢呋喃。
样品如前述经成象并显影。这些涂敷物的感光结果如下,可见,本发明以外的酰肼助剂与受阻酚显影剂(如PermanaxTM)联用无对比度增大效果。实验 显影剂处理条件 Dmin DmaxC-15-1 PermanaxTM15s/250°F0.18 4.05C-15-2 PermanaxTM+2.56×10-5mol C-715s/250°F 0.24 3.83C-15-3 PermanaxTM+4.27×10-5mol C-715s/250°F 0.28 3.68C-15-3 PermanaxTM+8.54×10-5mol C-79s/250°F晕化实验速度-2速度-5对比度-A对比-DC-15-1 1.50 1.06 0.91 4.51C-15-2 1.57 0.84 0.59 2.78C-15-3 1.36 0.74 0.74 3.26C-15-4 晕化实施例1615g按配方E制得的银混合物中加1.5g四氢呋喃,以及4.27×10-4molH-25或2.15×10-4mol H-26。
这些涂敷物的感光结果如下,可见,本发明范畴内酰肼组合在光热成象单元中可获高对比度。实验 显影剂处理条件 Dmin DmaxC-16-1 PermanaxTM15s/250°F 0.22 4.48C-16-2 PermanaxTM+4.27×10-4mol H-25 15s/250°F 0.24 5.14C-16-3 PermanaxTM+2.15×10-4mol H-26 19s/250°F 0.22 5.06实验速度-2 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16-11.60 1.21 0.765.1916-21.78 1.69 0.9621.3716-31.71 1.58 0.7915.84实施例17本例比较受阻酚显影剂与多羟基苯显影剂在光热成象单元中的用途。
同实施例2,按配方A制取银混合物但不加PermanaxTM。14.6g该银混合物中加1.5g四氢呋喃,1.1×10-3mol或2.2×10-3mol PermanaxTM组成的溶液,再加5.50×10-4mol或1.09×10-4mol氢醌,以及1.5g四氢呋喃,或加5.50×10-4mol CAO-5以及1.5g四氢呋喃,或加5.50×10-4mol焦儿茶酚及1.5g四氢呋喃,或加5.50×10-4mol 1,4-二-叔丁基氢醌以及1.5g四氢呋喃。银层及表面涂层涂敷同前述。
感光结果如下,可见,多羟基苯显影剂(非受阻酚显影剂,如羟基喹酮)反应活性过高,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得到稳定、有用的图象,而受阻酚显影剂可生成稳定的黑白图象。实验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 Dmax17-1PermanaxTM1.1×10-3mol 15s/250°F 0.34 4.8417-2PermanaxTM2.2×10-3mol 15s/250°F 0.39 4.9517-3CAO-5 5.5×10-4mol15s/250°F 0.32 4.5717-4 焦儿茶酚5.5×10-4mol 15s/250°F 晕化17-5 焦儿茶酚5.5×10-4mol 15s/250°F 晕化17-6 1,4-二-叔丁基氢醌 15s/250°F 晕化5.5×10-3mol17-7 1,4-二-叔丁基氢醌 15s/250°F 晕化5.5×10-3mol17-8 氢醌5.5×10-4mol 15s/250°F 晕化17-9 氢醌1.09×10-4mol 15s/250°F 0.620.77实验速度-2速度-5对比度-A对比度-D17-11.77 1.16 0.63 3.3017-22.12 1.57 0.62 3.6417-31.95 1.23 0.64 2.8017-4 晕化17-5 晕化17-6 晕化17-7 晕化17-8 晕化17-9 微弱图象实施例18按配方B,制取,但含预制铱掺杂(1×10-5mol)芯壳卤化银颗粒(0.042μm,AgX=98%/2%,Br/I,2wt%总重,1/4I/Br芯,3/4Br壳,芯中8%I)的山萮酸银皂体的分散物经均浆为在2-丁酮/甲苯(99/1)及2.2%ButvarTMB-79树脂中含23.0%固体。向15.0g该银皂体分散物加1.0×10-3molH-10或2.0×10-5mol H-14,以及0.006g PAZ和1.5g四氢呋喃。感光性能如下所示,结果表明,受阻酚显影剂与三苯甲基肼或甲酰-苯肼显影助剂共同组合在光热成象单元中可获高对比度。实验 显影剂 处理条件 Dmin Dmax18-1 PermanaxTM15s/250°F 0.26 4.7518-2 PermanaxTM19s/250°F 0.28 4.7018-3 PermanaxTM+1.0×10-3mol H-10 15s/250°F 0.28 5.0018-4 PermanaxTM+1.0×10-3mol H-10 19s/250°F 0.30 5.3218-5 PermanaxTM+2.0×10-5mol H-14 9s/250°F0.27 5.22实验速度-2 速度-5 对比度-A对比-D18-11.39 1.04 0.715.6418-21.49 1.10 0.775.1618-31.46 1.38 0.7125.2018-41.62 1.56 0.7832.0018-51.48 1.38 1.1018.59以上膜样随后经780nm激光二极管成象仪曝光。400~1000尔格/cm2下,膜上成含点1%~99%的150线/英寸浓淡图样及4点Times-Roman typeFont字样。同样处理条件下,含酰肼的单元上的细点及宽点均较只含PermanaxTM者更为清晰,且前者的4点字也较后者鲜明。此外,含酰肼的单元的Dmax大于5。
在不背离按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实质内容与范围前提下,上述公开内容可进行合理的修改与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热致显影的光热成象单元包括a)光敏性卤化银;b)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c)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系统;d)胶粘剂;以及e)载体;其中还原剂系统基本上由至少一种受阻酚以及至少一种下式的显影助剂组成R1-(C=O)-NH-NH-R2其中R1表示氢,R2表示芳基或取代芳基;或者R1表示氢,是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烷氧基,或酰氨基;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硫代芳氧基,或苯胺基;有最多6个环碳原子的酯族或芳族杂环基;有最多6个环碳原子的碳环基;或者是含14个环原子的稠环或桥键基团;且R2表示一个三苯甲基。
2.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卤化银为溴化银,氯化银,或碘化银,或是上列的混合物。
3.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为具1~30碳原子的羧酸银盐。
4.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R1表示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是链烯基;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烷氧基或酰氨基;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硫代芳氧基,或酰氨基;且R2表示一个三苯甲基。
5.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R1表示有最多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是链烯基;有最多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烷氧基或酰氨基;有最多6个碳原子的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有最多6个碳原子的芳氧基,硫代芳氧基,或酰氨基;且R2表示一个三苯甲基。
6.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R1表示氢,R2表示苯基。
7.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R1表示氢或α-硫醚基,R2表示C-Ph3。
8.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的显影助剂为至少一种三苯甲基肼与至少一种甲酰-苯肼的混合物。
9.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胶粘剂为憎水性的。
10.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非光敏性银源为山萮酸银。
11.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受阻酚选自二萘酚(即二羟基联萘),二苯酚,双(羟基萘)甲烷,双(羟基苯基)甲烷,受阻酚类及萘酚类。
12.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受阻酚为双(羟基苯基)甲烷。
13.一种形成可见图象的方法,包括使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曝光产生潜象,随后加热经曝光的单元。
14.一种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a)使权利要求1的光热成象单元曝光,随后加热该单元使其上形成可见图象;(b)将该具有显象的单元定位在一个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源与一个紫外或短波长辐射光敏成象介质之间;而且(c)随后经过单元上可见图象将成象介质曝光给紫外或短波长可见辐射,借此使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吸收在单元上有可见图象的区域,并使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透过单元上无可见图象区域。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成象介质为可光阻显影、对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敏感的成象介质。
16.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单元在步骤(a)的曝光系经红或红外辐射激光或是红或红外辐射激光二极管完成。
17.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紫外或短波长辐射光敏成象介质为印刷模板,接触晒板,或复制模。
18.一种热致显影的热成象单元,包括a)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b)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的还原剂系统;c)胶粘剂;以及d)载体;其中还原剂系统基本上由至少一种受阻酚以及至少一种下式的显影助剂组成R1-(C=O)-NH-NH-R2其中R1表示氢,R2表示芳基或取代芳基;或者R1表示氢,是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烷氧基,或酰氨基;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有最多2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硫代芳氧基,或苯胺基;有最多6个环碳原子的酯族或芳族杂环基;有最多6个环碳原子的碳环基;或者是含14个环原子的稠环或桥键基团;且R2表示一个三苯甲基。
19.权利要求18的热成象单元,其中的显影助剂为至少一种三苯甲基肼与至少一种甲酰-苯肼的混合物。
20.权利要求18的热成象单元,其中胶粘剂为憎水性的。
21.权利要求18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R1表示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是链烯基;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烷氧基或酰氨基;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有最多10个碳原子的芳氧基,硫代芳基,或酰氨基;且R2表示一个三苯甲基。
22.权利要求18的光热成象单元,其中R1表示有最多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是链烯基;有最多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硫代烷氧基或酰氨基;有最多6个碳原子的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有基;最多6个碳原子的芳氧基,硫代芳氧基,或酰氨基;且R2表示一个三苯甲基。
23.权利要求18的热成象单元,其中R1表示氢,R2表示苯基。
24.权利要求18的热成象单元,其中R1表示氢或α-硫醚基,R2表示C-Ph3。
25.权利要求18的热成象单元,其中非光敏性可还原银源为具1~30碳原子的羧酸银盐。
26.权利要求1的热成象单元,其中非光敏性银源为山萮酸银。
27.一种成象的方法,包括加热权利要求18的热成象单元。
28.权利要求18的热成象单元,其中受阻酚选自二萘酚,二苯酚,双(羟基萘基)甲烷,双(羟基苯基)甲烷,受阻酚类及萘酚类。
29.权利要求18的热成象单元,其中受阻酚为双(羟基苯基)甲烷。
30.一种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a)加热权利要求18的热成象单元使其上形成可见图象;(b)将该具有显象的单元定位在一个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源与一个紫外或短波长辐射光敏成象介质之间;而且(c)随后经过单元上可见图象将成象介质曝光给紫外或短波长可见辐射,借此使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吸收在单元上有可见图象的区域,并使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透过单元上无可见图象区域。
31.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成象介质为可光阻显影、对紫外或短波长可见光辐射敏感的成象介质。
32.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所述单元加热系经红或红外辐射激光或是红或红外辐射激光二极管完成。
33.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紫外或短波长辐射光敏成象介质为印刷模板,接触晒板,或复制模。
全文摘要
三苯甲基肼及甲酰基-苯肼可作为显影助剂与受阻酚显影剂共用,生成光热成像及热成像单元。这类显影助剂形如下式R
文档编号B41M5/323GK1171846SQ95197267
公开日1998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6日
发明者S·M·希姆普森, L·S·哈伦格 申请人:伊美申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