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用的油墨容器及油墨供给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09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用的油墨容器及油墨供给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印刷机中成为油墨供给源的油墨容器及将该油墨容器组装后的油墨供给源装置。
如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在将许多张印刷物自动连续地进行印刷的印刷机中,由安装在印刷机内的油墨容器逐渐供给随着印刷的进行而所消耗的油墨。作为这种油墨供给容器的一种,众所周知,其结构具有圆筒状的筒部;由一端嵌入所述筒部内并沿着所述筒部中心轴线在所述筒部内自由活塞式地可滑动的端板构件;留有中央开口而封住所述筒部另一端的环状的端壁部;与所述中央开口相连的圆筒状的喷嘴部,所述端板构件位于所述筒部的一端,且随着由在筒部内充满油墨的初期状态经所述喷嘴部而吸出油墨,所述端板构件从所述一端向着所述另一端逐渐在筒部内沿轴向移动。当以(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84年第37162号公报)这种结构的油墨容器为油墨供给源而使印刷机动作时,无论油墨容器内的油墨剩余量多少,从油墨容器吸出油墨的阻力始终保持一定,从而能以连续、稳定的浓度获得许多张的印刷物。
在如上所述结构的油墨容器中,其筒部不只是构成容纳油墨的容器壁,且必须作为沿其内壁滑动地导向自由活塞式端板构件的油缸构件而进行工作,构成油墨容器的主要部分的筒部应做成在作为内部导向自由活塞式的油缸而进行工作时呈现足够刚性的厚壁,因此,油墨容器的制造需要大量的合成树脂等材料,又,使用完的油墨容器,虽说端板构件在筒部内偏移到接近喷嘴部的里边位置的状态,然而由于其外形实际上被保持成与当初相同的状态,故随着印刷机的工作,使用完的油墨容器的堆积体的量逐渐增大,从而给其废弃处理带来困难。
将流体存储用容器做成折叠结构是早已众所周知的,尤其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1985年第94275号(日本实用新型公开1987年第3438号)中所揭示的容器,具有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的折叠结构的筒部和与所述开口相连的喷嘴部。又,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4年第199349号公报所揭示的,用这种折叠结构形成成为印刷机油墨供给源的油墨容器,再在其封闭的一端,为减少容器内油墨剩余量而形成向容器内侧突出的折叠状的内筒部。
又在日本专利申请1997年第39712号中所揭示的容器,系在由软质的片材构成且由可压成扁平的袋体构成的容器部的一端连接喷嘴部、并用由较硬的片材构成且可压成扁平的筒体来遮住袋体长度的一半或接近全长的、在内部充填油墨时膨胀成圆筒状的油墨容器。
但是,当将用这种折叠或软质片材制造的容器制成薄壁时,在充填油墨而使容器膨胀成筒状后的状态下,刚用手指抓容器时,容器的筒状部就沿手指所带来的按压力的方向逃离而容易使其横截面扁平化,从而使手指抓的作用无效化。在容器无折叠结构、而是简单的筒形时,那就更加如此了。若仅是提起容器,则用指尖就可抓住安装在喷嘴部上的盖子,但当将充填油墨后的容器安装在印刷机上时,必须从容器上取下盖子,此时,为不使油墨泄漏地取下紧密系紧的盖子,仍必须可靠地保持容器的筒部,当不能可靠保持时,则取下盖子很困难。而且,若一面按压柔软的筒部一面取下盖子,则在取下盖子时,油墨就无意地从容器喷出来。
为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硬质型的油墨容器在其制造时需花费大量的材料且其硬质型的外形所带来的使用后废弃处理的困难性问题、节省资源和废弃处理问题,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的油墨容器,其可对付当将油墨容器做成薄壁后带来的使用手操作油墨容器的容易性显著恶化的缺点,并可解决所述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油墨供给源的装置,该装置即使并不逊色于如上所述、在将用手带来的操作容易性的油墨容器安装在印刷机上及从印刷机上取出过程中的操作容易性方面,也应与现有的硬质结构的油墨容器等同,故组合成上述的油墨容器可方便印刷机用。
本发明通过油墨容器来达到所述第1目的,而所述油墨容器具有通过充填油墨而实际上扩胀成筒状且通过排出油墨而实际上使外形缩小的可挠性的容器部、与所述容器部一端连接并确定来自所述容器部内的油墨的流出口的喷嘴部及在所述喷嘴部上设置的法兰盘状把手。
另外,本发明通过印刷机的油墨供给源装置来达到所述第2目的,而所述印刷机的油墨供给源装置由下列组合构成具有通过充填油墨而实际上扩胀成筒状且通过排出油墨而实际上使外形缩小的可挠性的容器部、与所述容器部一端连接并确定来自所述容器部内的油墨的流出口的喷嘴部及在所述喷嘴部上设置的法兰盘状把手的油墨容器;放置所述油墨容器的至少所述容器部的加强用盒子。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即在喷嘴部上设置法兰盘状把手,当取下盖子时,与用一只手抓住盖子而作用在外层的力相对,用另一只手将反力作用于喷嘴部侧来方便地进行。由于把手是法兰盘状,故无论油墨容器的旋转状态如何,都可始终获得相同形状的把手。当然,这种法兰盘状的把手不仅在取下盖子时,而且在搬运油墨容器时也作为可用手一把抓地把持的方便的把手而发挥作用。
此外,在将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油墨容器安装到印刷机上时,由于组合成放置所述油墨容器的至少所述容器部的加强用盒子的状态,故只用1个这样的加强用盒子就可将逐渐使用的油墨容器整个作为安装在印刷机上的装置,并且可将油墨用尽后所产生的废弃物弄成由极少量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且在容器部缩小为极小体积的油墨容器,同时,加强用盒子的操作方便的油墨供给源装置可常在印刷机上进行安装、取下。
如上所述,若仅将油墨容器作为单体的物品看,在喷嘴部上设置的法兰盘状把手具有非常容易取下盖子和用手搬运油墨容器的功能,具有这样的法兰盘状把手的油墨容器,如上所述,与加强用盒子组合而构成印刷机的油墨供给源装置时,所述法兰盘状把手作为表示装入盒子的油墨容器的最可靠的规定位置的装置而发挥功能。即,当具有所述法兰盘状把手的油墨容器装入所述盒子时,由于法兰盘状把手在接近盒子一端部的位置呈现较刚性的圆板体,故油墨容器是否按规定使其喷嘴部位于印刷机内的规定位置而装入印刷机的油墨吸出装置上,只要使合适的接触检测装置的触手与所述法兰盘状把手接触即可,由此,可容易且可靠地检测出油墨容器的喷嘴部是否正确定位在油墨吸出装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当法兰盘状把手显露在加强用盒子外时,可使合适的接触检测装置的触手就那样地与它接触,而当法兰盘状把手放入加强用盒子时,与位于法兰盘状把手的部位相配合,在盒子的局部设置切口,则装入印刷机内的接触检测装置的触手可通过切口与法兰盘状把手接触,若做成这样,则通过所述切口与所述触手配合,就可将盒子正确地装入印刷机内,同时可确认油墨容器是否正确地装在印刷机上。
或再在法兰盘状把手上设置1个突起,在盒子上设置当将油墨容器正确装入盒子时使该突起向盒子外突出的切口,由装入印刷机内的接触检测装置的触手来检测向盒子外突出的所述突起即可。根据这种结构,可将油墨容器正确地装入盒子内,同时可确认盒子是否正确地装入印刷机内。
当所述盒子做成具有2个半筒状的盒子半体和沿着它们相邻接的纵向一边缘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盒子半体的铰链的结构时,通过使所述2个盒子半体绕着所述铰链转动,使盒子在为该盒子中装入或取出油墨容器而较大地打开内部的开状态和油墨容器装入后包围存放油墨容器的闭状态之间容易地变化。而这样,当盒子由铰链可互相相对转动地连接2个盒子半体来构成时,可在盒子的轴向一端部,将通过油墨容器的喷嘴部的盒子端壁做成有2个弧状边可开闭的结构,通过使所述弧边嵌入在油墨容器的法兰盘状把手和与它相对的筒部的端面之间,可进行盒子与油墨容器之间的轴向的定位。或也可与所述弧状边相对应,在油墨容器的喷嘴部形成闭合2个盒子半体时放入所述弧状边的环状槽。若形成这种环状槽,则当法兰盘状把手放入盒子内时,可对油墨容器的喷嘴部相对盒子在轴向进行止动。
或也可将油墨容器的筒部做成大致圆筒状,且加强用盒子的结构包括具有在用包含其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分成两半的、超过一半的部分放入油墨容器的半圆弧以上的圆弧状截面的落水管状部;与该落水管状部一端相连、放入油墨容器的封闭端部的盘状或环状的端壁部。
由于通过这种盒子的落水管状部形成具有在包括其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超过一半以上的部分而放入圆筒状油墨容器的半圆弧以上的圆弧状截面的落水管状部,且当油墨容器通过两者的暂时的弹性变形而装入落水管状部内时,落水管状部的两侧缘部成为抱住油墨容器的状态,故两者的结合状态就这样自动地被保持。
另外,即使法兰盘状把手与喷嘴部一体形成,或法兰盘状把手与包括喷嘴部的油墨容器的主体部另体成形,也可在喷嘴部通过热熔接、粘接剂的粘接、螺纹止动圈或花键型卡合装置等功能性止动装置的止动来安装。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油墨容器的第1实施例的带有盖子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带有盖子的油墨容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及图2所示的油墨容器的立体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盒子的第1实施例表示成盒子半体被打开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3所示的油墨容器装入处于图4所示状态的盒子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油墨容器被完全装入图4所示盒子内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装入油墨容器后的盒子被装在印刷机的油墨吸出装置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油墨容器的第2实施例的带有盖子的侧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油墨容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将本发明的盒子的第2实施例表示成盒子半体被打开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将图9所示的油墨容器装入处于图10所示状态的盒子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9所示的油墨容器被完全装入图10所示盒子内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装入油墨容器后的盒子被装在印刷机的油墨吸出装置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油墨容器的第3实施例的带有盖子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带有盖子的油墨容器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4及图15所示的油墨容器的立体图。
图17是将本发明的盒子的第3实施例表示成盒子半体被打开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将图16所示的油墨容器装入处于图17所示状态的盒子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6所示的油墨容器被完全装入图17所示盒子内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在图19所示的状态下装入油墨容器后的盒子被装在印刷机的油墨吸出装置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装有油墨容器的盒子的第4实施例侧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装有油墨容器的盒子的第5实施例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法兰盘状把手的安装结构的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喷嘴部局部剖面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法兰盘状把手的安装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油墨容器的喷嘴部局部剖面的侧视图。
图25是沿图24中XXV-XXV线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油墨容器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图26所示的油墨容器被扁平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将本发明油墨容器的第5实施例表示成扁平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油墨容器的第6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0是将图29的油墨容器表示成扁平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将图26所示的油墨容器装入与图10所示的盒子相同盒子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图解式表示图26所示的油墨容器内的油墨被吸出时油墨容器变形状态的油墨容器的侧视图。
实施例的说明附图1是表示带有折叠结构的容器部地构成本发明油墨容器的一实施例及在其上安装的盖子的侧视图,图2是从图1上方朝轴向向下所看到图1所示的带有盖子的油墨容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1及图2所示的油墨容器的立体图。图中,用10A表示整个的油墨容器,具有由折叠结构的筒部12、将该筒部一端(在图1的下端)封闭的端壁部14及从筒部12的另一端(在图1的上端)直径缩小到中央开口16为止的环状的端壁部18所构成的容器部;与中央开口16相连的圆筒状的喷嘴部20。此外,在图示的状态中,在喷嘴部20的开口端安装有将其封闭的盖子22。在该实施例中,盖子22通过在喷嘴部20的顶端部设置的外螺纹24与在盖子内侧设置的内螺纹26的螺纹结合而在喷嘴部20上安装成将其顶端开口封闭的状态。盖子22是用来保持在油墨容器内充填油墨后的保存状态,在油墨容器使用前,从喷嘴部20上取下。关于取下盖子的最佳时机如后所述。
在喷嘴部20上设有法兰盘状把手28。如图示的实施例,最好将法兰盘状把手28做成与筒部12大致相同的直径大小,而其厚度最好做成法兰盘状把手构成大致实际上为刚性的环状体的大小。法兰盘状把手28设置在接近于喷嘴部20的根部、即与环状的端壁部18的结合部,如后所述在两者之间就夹住加强用盒子的端壁部。
此外,在如上所述中,叙述了油墨容器10A具有由筒部12、封闭的端壁部14、环状的端壁部18所构成的容器部,或喷嘴部20与端壁部18连接、再在喷嘴部20上设有法兰盘状把手28,但这些表示是区分油墨容器的各个部分而作说明用的,筒部12、端壁部14及18、喷嘴部20及法兰盘状把手28可用一种材料尤其是软质合成树脂来连续地即一体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构成油墨容器主要部分的折叠结构的筒部12,最好做成可起到保存油墨用容器功能的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厚度,以尽量节省使用材料,并制成能将在油墨使用后所剩余的废弃物的质量及体积控制在最小限度。端壁部14及18可做成与筒部12大致相同的壁厚。只是对于环状端壁部18希望稍有刚性,如图示实施例中,最好这部分做成球面结构,且与壁厚相比制成具有更高的刚性。此外,欲使环状端壁部18带有刚性,也可改变将其做成如图示的球面形状,可在此基础上设置合适的凸缘。另外,如前述的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4年第199349号公报所揭示的,筒部12的折叠也可做成自己保持收缩状态的折叠,又如同一公报所揭示的,也可再在端壁部14设置使用后用于降低剩余油墨量的折叠内筒。
此外,如上所述,尤其是法兰盘状把手28也可不与喷嘴部20一体成形,而与含有喷嘴部20的油墨容器的主体部另体构成,并在喷嘴部20上通过热熔接、粘接剂的粘接、或如后述实施例所述的螺纹止动圈或花键卡合装置来安装。
如上所述,折叠结构的筒部12最好起到保存油墨用容器功能地做成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厚度。这种折叠结构也由软质合成树脂的薄壁构成,当在其内部充填油墨、喷嘴部20的开口端用盖子22封闭时,由于油墨是非压缩性流体,故自然保持一定的体积,因此,即使这种折叠结构部做成又薄又软的结构,在搬运时用上端喷嘴部20支承油墨容器的状态下、在悬吊时折叠结构的筒部12形状实际上也不会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喷嘴部20上设有法兰盘状把手28,故当从贮藏箱取出该油墨容器、将其安装到印刷机上时,可通过用手指一把抓住法兰盘状把手28来容易地进行。
图4是表示当将图1~图3所示的油墨容器安装到印刷机上时、为使其更容易且更正确地进行安装而与油墨容器组合的加强用盒子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向该盒子内安装油墨容器一过程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油墨容器安装结束后状态的盒子的立体图。从油墨容器10A上取下盖子22,最好在将油墨容器的筒部12装入下面叙述结构的盒子内即图5所示的状态后进行。在取下盖子时,只要用一只手压住法兰盘状把手28即可。
在这些图中,用32表示整体的盒子,在其使用状态中,是作为整体而构成圆筒状形状的,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其包括应容易进行油墨容器安装及取出、以包含圆筒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而一分二的半圆筒状的2个盒子半体34及36;沿着它们相邻接的纵向一边缘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盒子半体的铰链38。在图示实施例中,铰链38分3个铰链构成。盒子半体34及36做成当分别互相闭合成圆筒状时在内部正好包围存放油墨容器10A折叠结构的筒部12的形状。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盒子半体34及36具有在半圆筒部的一侧端部设有通过油墨容器喷嘴部20的半圆弧状切口40、42的端壁半体部44及46。当油墨容器10A装入图5所示的盒子半体34内时,半圆弧状切口40的弧边部在筒部的端壁部18与法兰盘状把手28之间与喷嘴部20的周边嵌合。而且,如图6所示,一旦再相对盒子半体34闭合盒子半体36,则盒子半体36半圆弧状切口42的弧边部与切口40的弧边部匹配,且使装入盒子的油墨容器喷嘴部20与盒子同轴心地配合,同时特定保持其轴向位置。在盒子半体34及36上分别形成有弹性止动片部48及50,当盒子半体34及36闭合成圆筒状时,它们就与另一方的盒子半体的止动槽52及54弹性地卡合而保持盒子半体闭合成圆筒状的状态。此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盒子半体34及36的另一端分别形成有半圆环状的端壁部56及58。
如图7所示,印刷机的油墨吸出装置62具有将由旋转轴64旋转驱动的螺旋状的油墨吸出泵机构装入内部的油缸装置66;在其一端设置的油墨吸出头68;油墨送出口70,油墨容器的喷嘴部20与油墨吸出头68结合,随着所述泵吸出机构被旋转轴64旋转驱动,则从油墨容器10A吸出的油墨从油墨给送喷嘴70经与其连接的导管72而送向印刷机内的印刷滚筒。
在图7中,为使图示显示明显的目的,故显示了油墨容器的喷嘴部20是稍稍离开油墨吸出头68的状态,但实际上,在相对油墨吸出装置62的油墨容器10A及将其存放的盒子32完全安装好的状态下,喷嘴部20的顶端处于紧密嵌入油墨吸出头68的环状槽74内,此时,油墨容器的法兰盘状把手28的边缘通过接触检测装置76的触手78来检测是否在其正常位置。
图8~图13是表示参照图1~图7而对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局部进行修正后的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同样的图。在图8~图13中,与图1~图7所示部分的相同部分用与图1~图7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且构成与图1~图7所示实施例中同样的功能。
在该第2实施例中,在喷嘴部20上自法兰盘状把手28靠近顶端侧的位置设有环状槽30,在使法兰盘状把手28位于盒子32′内侧、使半圆弧状切口40和42与环状槽30卡合的状态下,将油墨容器10B装入盒子32′内。
在与盒子半体36′端壁部46相邻接的半圆筒状壁部的局部形成有切口60。该切口是这样一个切口如图13所示,当在内部装入油墨容器10B的盒子32′被安装在印刷机上时,为检测油墨容器喷嘴部20正确地设定在印刷机的油墨吸出装置62,且为从盒子32′外接触油墨容器的法兰盘状把手28,而使其向盒子外显露用的。按图得知,仅在将油墨容器10B正确装入盒子32′内、并相对印刷机的油墨吸出装置62且向旋转方向及轴向将正确装入油墨容器的盒子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时,通过盒子的切口60,法兰盘状把手28正确地使接触检测装置76的触手78偏移,从而检测出在油墨容器吸出装置上油墨容器设定的正确性。
图14~图20是表示参照图8~图13而对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局部进行修正后的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同样的图。在图14~图20中,与图8~图13所示部分的相同部分用与图8~图13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且构成与图8~图13所示实施例中同样的功能。
在该第3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在油墨容器10C的法兰盘状把手28上设有从其局部向轴向延伸的突起80,与此对应、在盒子32″中的盒子半体34″端壁44形成有当正确将油墨容器装入该盒子半体内时可放置突起80的切口8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切口82设成与半圆弧状切口40局部重叠的形状,且半圆弧状切口40形成其局部被去除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油墨容器10C经图18所示的状态而被正确地存放在如图19所示的盒子32″内时,油墨容器10C的环状槽30与盒子端壁部的圆弧边嵌合,也能确定其轴向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突起80与切口82的卡合而确定与盒子32″相对的油墨容器10C的相对旋转位置。
这样,如图20所示,在将突起80突出于盒子端面的状态下,将油墨容器装入盒子内的两者的组合体,与第1或第2实施例相同地被安装在印刷机的油墨吸出装置62上。在这种情况下,当相对油墨吸出装置62而正确确定在盒子32″及其内部装入的油墨容器10C的旋转方向位置及轴向位置时,也能用与第1或第2实施例相同的传感器76的触手78始终检测出突起80的顶端。
此外,在图13及图20所示的任一结构中,也可在印刷机上设有对盒子进行导向的合适的导向装置,以使将油墨容器装入内部的盒子在印刷机内、相对油墨吸出装置62在旋转方向及轴向上安装在规定的正确的位置上,另外,为使正在向印刷机上安装的盒子朝向正确的旋转位置,也可将在其上带有导向作用的、与印刷机一侧设置的导向装置合适卡合的凸缘等卡合部设置在盒子一侧。所述导向装置虽未特别用图示出,但用属于公知技术的各种形态是可实现的。
加强用盒子,在上述3个实施例中是构成分成两半的圆筒状盒子,但也可构成如图21及图22所示的落水管状的盒子。在所述实施例中,盒子33及33′分别包括具有在用包含其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分成两半的、超过一半的部分放入油墨容器10A及10B的半圆弧以上的圆弧状截面的落水管状部84;挡住该落水管状部一端的圆弧状的端壁部86;挡住该落水管状部另一端且整个全周地放置油墨容器10A或10B的封闭端部的端壁部88。该端壁部88也可形成盘状或在中央具有圆形开口的环状。在圆弧状端壁部86上设置于上述3个实施例中半圆弧状切口40的开口端将平行部接长的U字形的边口90(但在图21中不能看到),如图示,当装入油墨容器10A或10B后,就在法兰盘状把手28与油墨容器的端壁部18之间与喷嘴部20或与在喷嘴部20上设置的环状槽30卡合。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具有在用包含其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分成两半的、超过一半的部分放入油墨容器10A及10B的半圆弧以上的圆弧状截面而构成落水管状部84,且其两侧缘部92(在图21及图22上只能看到其一侧)互相构成向内的圆弧部而成为抱住油墨容器10A或10B的状态,所以,先将油墨容器10A或10B的封闭的后端部从内侧压入到盒子的端壁部88,然后,一旦到喷嘴部或环状槽30与U字形边口90的圆弧状部充分嵌合的图示状态为止装入盒子内,则可稳定地保持油墨容器与盒子的结合状态。
以图23示出的要点,油墨容器的法兰盘状把手28也可与包含喷嘴部20的油墨容器的主体部分体成形,用螺纹止动圈94将其安装在喷嘴部20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与喷嘴部20的环状端壁部18相连的根部,形成有圆筒状肩部96、平的圆环状肩部98及外螺纹部100。法兰盘状把手28设有与肩部96嵌合的孔102,以该孔周围的圆环状面部104坐落在圆环状肩部98上,并用具有安装在外螺纹100上的内螺纹106的螺纹止动圈94系紧成图示的状态。
分体形成的法兰盘状把手在油墨容器喷嘴部上的安装,也可以图24及图25示出的要点用花键卡合装置来进行。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与图2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与喷嘴部20的端壁部18相连的根部设有圆筒状肩部96及平的圆环状肩部98,另外,改图23所示实施例中的外螺纹100为一体设有8个花键108。法兰盘状把手28设置与肩部96嵌合的孔102、然后再设置向半径方向外方切入且正好沿轴向通过花键108的8个花键槽110。
欲将该法兰盘状把手28安装到喷嘴部20上,则使法兰盘状把手28的孔102同心地对准肩部96,使花键槽110周向对准花键108,使法兰盘状把手相对喷嘴部向轴向移动,以便使所述的花键通过花键槽,并使法兰盘状把手的圆环状面部104与肩部98抵接,然后保持该抵接状态地使法兰盘状把手28相对喷嘴部20旋转,使各个花键槽110位于2个相邻的花键108的中间即可,由此,使法兰盘状把手28在轴向以被夹持的状态安装在肩部98与8个花键108之间。
此外,虽图中未显示,但也可在各花键108的与法兰盘状把手28相对的端面112带有一定的锥度,通过使法兰盘状把手28相对喷嘴部20旋转,并使得法兰盘状把手28的圆环状面部114与花键的端面112的锥面上相碰,从而可将法兰盘状把手28沿轴向更紧地被压在肩部98与花键108之间。
图26是表示根据所述日本发明专利申请1997年第39712号揭示的容器部而构成本发明油墨容器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但图26所示的油墨容器10D是处于其内部充填油墨后的状态,该油墨容器可构成为一旦内部的油墨被排出就被压成图27所示的扁平形状。在本第4实施例的油墨容器10D中,与上述第1、第2、第3实施例中油墨容器10A、10B、10C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用与这些先前实施例中标上的符号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本第4实施例的油墨容器10D,其喷嘴部20和法兰盘状把手28的部分与第2实施例油墨容器10B的结构相同地制作,即,在喷嘴部20上设有在法兰盘状把手28的外侧与其相邻接的环状槽30。对于喷嘴部20,与由用较硬质的片材制成且可压成扁平的筒体116和一部分(图示例子中大约一半)装入筒体116内、用软质的片材制成且可压成扁平的袋体118所构成的容器部在该袋体118的一端部连接,袋体118的内部通过喷嘴部20而与外部连通。袋体118如图27所示、制成沿密封缘120周缘部结合2枚片材的结构,且其两端部构成进行折叠的折叠部122及124,一旦在袋体118内部充填油墨,则所述折叠部122及124胀开以构成圆筒状袋体的端壁部,由此,作为整体而构成如图26所示的大致圆筒状的容器。
袋体118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沿周向而与筒体116的内周面粘接。
在图26及图27所示的第4实施例中,将筒体116的一枚片材进行对折,并将互相重叠的其两端部116a与构成袋体118的片材一起进行密封结合同时构成密封缘120,但在日本发明专利申请1997年第39712号所揭示的,如图28所示,筒体116与构成袋体118的片材一起,在两端的重叠部116a及116b将2枚片材进行密封结合也构成密封缘120。图28表示根据这种容器部而构成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当用油墨充填其内部时,很明显,本第5实施例的油墨容器10E实质上也成为与图26所示形状的相同形状。
在上述日本发明专利申请1997年第39712号中又揭示了如图29所示、将筒体116做长到接近袋体118全长的容器结构,图29是表示根据所述那样的容器结构而构成本发明油墨容器的第6实施例的与图26同样的立体图,图30是表示将本第6实施例的油墨容器10F压成扁平状态的与图27及图28同样的图。在本第6实施例中,与图26~图28所示的第4及第5实施例中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用与图26~图27相同的符号来表示。本第6实施例仅在将筒体116的轴向长度做长到接近袋体118全长的这一点上,不同于图26及图27所示的第4实施例。在本第6实施例中,袋体118在其轴向方向的大致中央沿筒体116的内周面而与其粘接。
图31是表示将图26所示的第4实施例油墨容器10D装入与图10所示盒子相同的盒子内状态的与图11同样的图。在图31中,与图11及图26所示部分相对应的部分也用与这些图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也以图31所示的要点,在将油墨容器10D装入盒子32′后,一旦将盒子半体36′闭合在盒子半体34′上,外观上就成为带有盒子的油墨容器,即与第2实施例相关的与图12所示的带有盒子的油墨容器完全相同。
图32是将图26所示的第4实施例油墨容器10D表示成与第2实施例油墨容器10B的图8相类似的侧视图。但在图32中,筒体116用纵剖面表示,另外,为清晰表示视图,对构成筒体116的片材的厚度与油墨容器的纵横尺寸相比作了放大表示。此外,在袋体118的两端部,由折叠部122及124形成的部分也简化表示成简单的圆筒的端面形状。在图32中,与图8及图26所示部分相对应的部分,也用与这些图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此外,图32中,当从在油墨容器10D内部充填油墨后状态经喷嘴部20油墨逐渐被吸出来时,图解表示了使其袋体118变形的状态。如前所述,袋体118在位于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环状部126沿筒体116的内周面而被粘接。因此,随着袋体118内的油墨经喷嘴部20被逐渐吸出,处于袋体118的与喷嘴部20的相反一侧的一半部分逐渐向筒体116内吸靠过来,最后成为表里翻转地收入图中用假想线118a表示的筒体116内的状态,并成为充入袋体118内的油墨经喷嘴部20而排出其绝大部分的状态。
在图29及图30所示的第6实施例中,也与图32所示的相同,袋体118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沿筒体116的内周面与其粘接,随着袋体内的油墨经喷嘴部20被吸出,与图32所示的状态相同,袋体118成为表里翻转而收入处于筒体116内的袋体118的油墨出口侧一半的内侧的状态。
如图26~图32所示,在根据由筒体116与袋体118所构成的容器部来制成本发明的油墨容器的情况下,关于喷嘴部20与法兰盘状把手28的结构或关于将这些喷嘴部与法兰盘状把手组装到盒子的端壁部44及46上的结构,很明显,在图1~图7所示的实施例、图14~图20所示的实施例、图21、图22、图23~图25所示的各实施例上进行适当的改变即可。
从包含以上实施例说明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得知,以大致筒状的容器形态安装在印刷机内而成为印刷机的油墨供给源的容器结构体,以往大致以刚性的筒体形状提供作为整体,而根据本发明,在与油墨消耗量成正比的油墨容器用的制造材料的消耗及油墨用尽后,废弃处理的剩余容器的质量与体积增加与现有技术的刚性容器相比变得极少。即,根据本发明,无论油墨消耗量如何,作为整体而带有刚性容器形态的盒子始终是1个,与油墨消耗量成正比的油墨容器,由于构成其主体部的容器部形成极薄的壁厚,故其使用材料的量与现有技术的刚性容器相比被降低到10分之1或其以下。另外,当充入内部的油墨消耗尽后,使容器部缩小,其外形体积也缩小到10分之1或其以下,并在油墨用尽后,需进行废弃处理的剩余容器的体积增加与现有技术的容器相比而降低到10分之1或其以下。
如上所述,关于涉及作为印刷机用油墨供给源的容器制造中材料的经济性及废弃物处理的环境问题的显著改善,通过油墨排出后在以缩小成小体积的薄壁结构的容器部为主体的油墨容器喷嘴部上设置法兰盘状把手,基本上不会牺牲油墨容器的操作容易性来达到,另外,通过以这种薄壁结构的容器部为主体的油墨容器与存放其的加强用盒子的组合,可基本上不会牺牲油墨容器的操作性地达到对印刷机上的油墨供给源的安装及取下。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充填油墨而实际上扩胀成筒状且通过排出油墨而实际上使外形缩小的可挠性的容器部;与所述容器部一端连接并确定来自所述容器部内的油墨的流出口的喷嘴部;在所述喷嘴部上设置的法兰盘状把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状把手与所述喷嘴部一体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状把手可在所述喷嘴部上取下、安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法兰盘状把手上设有从其向轴向外延长的检测法兰盘状把手位置用的突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状把手与实际上膨胀成筒状后的所述容器部具有相同的直径。
6.一种印刷机的油墨供给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油墨容器及放置所述油墨容器的至少所述容器部的加强用盒子组合而成,所述油墨容器具有通过充填油墨而实际上扩胀成筒状且通过排出油墨而实际上使外形缩小的可挠性的容器部、与所述容器部一端连接并确定来自所述容器部内的油墨的流出口的喷嘴部及在所述喷嘴部上设置的法兰盘状把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供给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子具有沿2个半筒状的盒子半体互相相邻接的纵向侧缘而用铰链连接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墨供给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子半体上分别具有在各种所述法兰盘状把手与所述容器部的所述一端之间夹持所述喷嘴部的端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墨供给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部形成有环状槽,所述盒子半体分别具有与所述环状槽卡合而夹持喷嘴部的端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供给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油墨容器装入所述盒子内后所述法兰盘状把手位于所述盒子内,而所述盒子设有可从所述盒子外接触检测所述法兰盘状把手的切口。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容器供给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法兰盘状把手上设有当将所述油墨容器装入所述盒子内后向所述盒子外突出的突起,并在所述盒子上设有使所述突起向所述盒子外突出的切口。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供给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容器的容器部在充填油墨后大致是圆筒状,所述盒子包括具有在用包含其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分成两半的、超过一半的部分放入所述油墨容器的半圆弧以上的圆弧状截面的落水管状部;与所述落水管状部一端相连、放入所述油墨容器的封闭端壁部的环状的端部。
全文摘要
以通过排出油墨而缩小印刷机用油墨容器的薄壁结构的容器部为主体部,其一端具有喷嘴部,在喷嘴部上设有法兰盘状把手,当用手搬运油墨容器或取下盖子时用手指就能抓住法兰盘状把手,在喷嘴部与法兰盘状把手部分被加强用盒子的端壁卡止的状态下将所述油墨容器装入所述盒子内,可以连盒子一起安装在印刷机上,不会牺牲用手进行此操作的容易性,可大大降低制造油墨容器的材料用量与用完后油墨容器的体积,从而有助于节省资源与解决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文档编号B41J2/175GK1194908SQ9711828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9日
发明者大日向吉治 申请人: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