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及相关联印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744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是沿拆卸印板的所述方向施加,以使得牢固固定的必要的,因为否则的话,印台可被印刷板托架从保持装置推出。将构件构造为镫形件具有以下优点:在边界区带中,达到对印台的支撑且镫形件的中心可容易变形。
[0045]在其中镫形件形成为把手的有利变化形式中,容易从印章中的保持装置释放印台。
[0046]再次有利地,镫形件安置在整个长侧上,因为此意指由于镫形件同时充当保持装置的间隔件因此定位可为精确的。以此方式,印台可在保持装置中转动。
[0047]然而,在其它有利实施例中,在与镫形件相对的侧上,以凸出部及/或凹入部形式提供其它构件以用于定位及/或固持,因为此确保印台可仅插入在保持装置中的特定位置中。
[0048]本发明的目的还借助一种更换印章中的印台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静止位置中,将印台从其在保持装置中的位置释放且接着沿与印刷板托架的内面相对的方向将其从保持装置取出。
[0049]因此,有利地,当更换印泥时,不再需要将印刷板托架与印台分离且不存在其中将印台固持在距印刷板托架某一距离处的锁定位置。此外,当拆卸印台时,本发明的方法允许可自由地接近印章的印板。另外,由于不需要为印台或印台载架提供腔,因此材料需求小,但印台或印台载架取代印刷板载架坐落于印章外壳上的侧。基本上,在用于更换印台的方法中,不再需要将印台从腔中拉出,而是在将其从保持装置释放之后,平行于印刷板托架从印刷板托架简单地拆卸印台。以此方式,印刷板托架或印板在拆卸期间保持坐落于印台上,此意指印章保持在静止位置中。将用于印台的保持装置安置在侧面上还意指实质上增加用户舒适性,因为用户可自由地接近印台的大部分,而非如现有技术中所已知,仅能够握持印台的小部分(这是因为现有技术印台的大部分位于腔中)。
[0050]本发明的目的还借助一种安装印板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静止位置中经由下部部分中的保持装置安装印板且保持装置经构造以容纳印台及/或盖板,所述印台及/或盖板在操作印章时停留在保持装置中。
[0051]有利地,用户不需再将印章固定在特定位置中,特定来说,在压印位置中,但可通过保持装置在侧面中的开口简单地接近印刷板托架,即,可经由侧面自由地接近。因此,用户可通过保持装置简单地引入印板,且将其紧固到印刷板托架的安装板上。由于此全部在静止位置中实行,因此可省却用于将印章锁定在特定位置中的固定装置,从而实质上减小此印章的成本及体积。
[0052]在其中用于印台的保持装置经构造以使得在印章的静止位置中可经由下部部分的前侧自由地接近印台的变化形式中,有利地,实质上简化更换程序,因为与现有技术印章的情况相比,不必将印台从腔中推出,且不必将印章放置在更换位置中且锁定以提拉印刷板托架以进行更换。在此类型的更换程序中,可简单地使印章处在静止位置中,因为尽管印刷板托架或印板正坐落于印台上的事实,仍可实行更换程序。
[0053]在其它有利实施例中,保持装置经安置以使得可在下部部分的上侧处自由地接近印台,因为此处再次,可在印板坐落于印台上的静止位置中拆卸印台。
[0054]最后,在又其它有利实施例中,当未插入印台时,可经由保持装置自由地接近印刷板托架或安置在印刷板托架上的印板,因为用户可在静止位置中在任何时间通过保持装置接近印刷板托架或印板,从而增加关于安装或拆除或维护工作期间的用户友好性。
[0055]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借助一种印章来实现,其中用于印台的保持装置安置在前侧上且用于在静止位置中沿印刷板托架上的负载的方向固定及拆卸印台的构件安置在保持装置中。
[0056]有利地,由于用户可获得对印台的极其良好抓握,因此允许简单且用户友好地移除印台。另外,实质上简化印台的插入。拆卸和插入都不需要将印章固定在特定位置中。因此,通过省却固定装置而简化构造。
[0057]本发明的目的还借助一种回墨印章来实现,其中弹性构件安置在下部部分中且突出到用于印台的保持装置中或几乎与其齐平,且至少一个其它构件安置在下部部分上的其它侧上以用于定位及固持印台。使用弹性构件74有利地在所插入印台上产生压力或力,据此将其驱策到特定位置中。此意指可极坚固地且稳定地定位或固定印台。另外,可补偿制造器件产生的任何不准确性或搭扣配合所需要的间隙,以便将印台牢固地固持在印章中而其不能够在保持装置中前后滑动。上文进一步论述的优点在此情况下也适用。
[0058]在其它有利实施例中,弹性构件由凸出部形成,且安置在下部部分的顶面上,借此当插入印台时,沿接触区域的方向产生力且同时存在充分空间用于使弹性构件成形。
[0059]在其中其它构件(特定来说,两个其它凹进)安置在下部部分的纵向腹板上的实施例中,则有利地,针对印台形成两个紧固位置。
[0060]在有利实施例中,两个其它凹入部安置在顶面上以用于定位及固持印台,因为此可防止印台掉落。
[0061]在其它实施例中,横向导引件安置在下部部分上,所述横向导引件沿接触区域的方向从顶面延伸且在距接触区域某一距离处结束;以此方式,促进印台的插入。
[0062]在一个实施例中,腹板有利地安置在横向导引件之间以安放印台以使得印台不可掉落在下部部分的内部中。
[0063]在有利实施例中,至少在一个侧上,特定来说,在横向导引件上或在顶面上,安置对应于印台上的斜面的凸出部,因为此是防止将另一印台推进的简单方式且不可啮合配接锁定机构或搭扣配合连接。
[0064]在其它有利实施例中,凸轮安置在下部部分的顶面上以用于印台上的对应凹入部,且突出到保持装置中,借此再次防止完全引入。
[0065]在又其它有利实施例中,用于印台上的对应开口的斜坡安置在一个或两个横向导引件上作为一种防止错误印台被完全引入的简单方式。
[0066]本发明的目的还借助一种印台来实现,其中至少一个构件(74)安置在长侧面
(106)上以用于插入印章(I)中的对应构件(74)中,且在其它侧上,安置其它构件(74)以用于定位及固持。此意指有利地可以简单且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造印台且将其紧实且稳固地固持在印章中。印台的具成本效益制造是有利的,因为印台是消耗型部分,且因此频繁地更换。
[0067]在其它有利实施例中,两个凸出部安置在长侧面上作为经形成以用于插入印章的下部部分的顶面上的凹入部中的构件,且其中在相反侧上,安置另外两个凸出部以用于插入印章的下部部分的纵向腹板上的凹入部中;使用凸出部意指定位可为精确的且可再次将制造成本保持为低。
[0068]在有利实施例中,对所述长侧面相对的凸出部安置在中心腹板或长侧面上以在插入印章中时提供更牢固固持。
[0069]在其它有利实施例中,平行于中心腹板安置其它长侧面,其中在中心腹板与长侧面之间形成空间以将印章的纵向腹板容纳于所述空间中。此实质上改善视觉外观。
[0070]在又其它有利实施例中,抓握元件安置或形成在两个短侧面上以使印台更容易操纵。
[0071]在有利实施例中,用于对应凸出部的斜面安置在印章上至少一个侧上;此意指仅在斜面与凸出部彼此匹配的情形下,到保持装置中的完全插入才是可能的。此防止错误印泥或印台插入在保持装置中且啮合搭扣配合连接。
[0072]在又其它有利实施例中,用于印章上的对应凸轮的凹入部安置在长侧面上,再次以在不匹配时防止完全插入。
[0073]在最后有利实施例中,出于容易、廉价制造的目的,用于印章上的对应斜坡的开口安置在一个或两个短侧面上。此外,再次,仅不匹配的印台的一部分可馈送到保持装置中,且因此,不可啮合锁定机构或搭扣配合连接。
[0074]应注意,实施例的特定优点适用于其它对应或等效实施例。
[0075]将根据简化的且为图解形式的附图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附图说明】
[0076]在图中:
[0077]图1展示在静止位置中的具有插入印台的回墨印章的正视图;
[0078]图2展示穿过根据图1且具有插入印台的静止位置中的回墨印章的截面;
[0079]图3展示在操作或压印位置中的具有插入印台的回墨印章的其它透视图;
[0080]图4展示穿过图3的操作位置中的回墨印章的截面,其中以虚线展示导引狭槽以图解说明其交互;
[0081]图5展示在其静止位置中的不具有印台的回墨印章的透视图;
[0082]图6展示在静止位置中且不具有插入印台的图5的回墨印章的正视图;
[0083]图7展示所述回墨印章的分解透视图;
[0084]图8仅展示回墨印章的具有搭扣配合到其的检视窗的上部部分的透视图;
[0085]图9展示图8的上部部分的内部的视图;
[0086]图10展示图8的上部部分的侧视图,部分成剖面图以展示导引狭槽;
[0087]图11展示图8的上部部分的正视图;
[0088]图12展示回墨印章的下部部分的透视图;
[0089]图13展示图12的下部部分的侧视图;
[0090]图14展示具有保持装置但不具有插入印台的下部部分的透视图;
[0091]图15展示回墨印章的印刷板托架的透视图;
[0092]图16展示印板或印刷板不固定到其的图15的印刷板托架的侧视图;
[0093]图17展示图15的印刷板托架的正视图;
[0094]图18展示用于回墨印章的弹簧的透视图;
[0095]图19展示回墨印章的上部部分的检视窗的透视图;
[0096]图20展示用于图1到19的回墨印章的印台的实施例;
[0097]图21展示图20的印台的长侧的侧视图;
[0098]图22展示图20的印台的俯视图;
[0099]图23展示图20的印台的窄侧的侧视图;
[0100]图24展示图20的印台的另一长侧的其它侧视图;
[0101]图25以透视图展示回墨印章的其它实施例,该实施例展示称为用于印刷板托架的180°转动机构的机构;
[0102]图26展示具有检视窗的印台的实施例;
[0103]图27展示用于备墨印章的印刷板托架的图解视图;
[0104]图28展示作为具有握持元件的实施例的印台的正视图;
[0105]图29展示具有印台及相关联保持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印章的透视图;
[0106]图30展示图29的正视图;
[0107]图31展示图29的截面图;
[0108]图32展示与下部部分连接的印台的其它实施例的正视图;
[0109]图33展示图32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0110]图34以放大详细部分视图展示印台连接的其它实施例;
[0111]图35展示在下部部分中的保持装置上具有可移动构件的实施例;
[0112]图36展示具有下部部分及印台的图35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0113]图37展示图35及36的印台的透视图;
[0114]图38展示印台的其它实施例的透视图;
[0115]图39展示图38特定来说连接机构的放大详细视图;
[0116]图40展示图38的印台的透视图;
[0117]图41展示图38的下部部分的截面图;
[0118]图42展示不具有印台的下部部分的透视图;
[0119]图43展示图42的下部部分中的弹性构件的放大视图;
[0120]图44展示位于图42的下部部分中的纵向腹板上的构件的其它放大视图;
[0121]图45展示用于集成到图42到44的下部部分的保持装置中的印台的俯视图;
[0122]图46展示图45的印台的透视图;
[0123]图47展示根据图42至46的实施例的具有插入印台的下部部分的透视图;
[0124]图48展示根据图42到47的实施例的具有插入印台的印章的透视图;
[0125]图49展示用于可弃式印章实施例的下部部分的透视图;
[0126]图50展示用于图50的可弃式印章的印台的透视图;
[0127]图51展示用于图49及50的可弃式印章的搭扣配合连接的放大视图;
[0128]图52以简化图解前视图展示具有作为额外构件的斜面/倒角或凹穴的实施例;
[0129]图53展示图52的实施例的放大视图;
[0130]图54以透视图展示具有斜面/倒角或凹穴的另一实施例;
[0131]图55展示图54的实施例的放大视图;
[0132]图56以透视图展示在下部部分上具有凸轮且在印台上具有凹入部的实施例;
[0133]图57展示图56的实施例的放大视图;
[0134]图58展示在下部部分的横向导引件上具有斜坡且在印台上具有开口的实施例的简化透视图;
[0135]图59展示图58的实施例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36]首先,应指出在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相同部分提供有相同参考编号或相同组件说明,其中如果作出适当改变,整个说明的揭示内容可适用于具有相同参考编号或相同组件说明的相同部分。另外,说明中的位置描述词(例如,顶部、底部、侧面等)是参考那时正描述且图解说明的图;当位置改变时,如果作出适当改变,位置描述词将适用于新位置。此外,来自所图解说明及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个别特征或特征组合表示个别发明性解决方案。
[0137]应将本发明说明中关于值范围的所有细节理解为包括任何及所有部分范围,举例来说,应将范围I到10理解为包括从下限I开始且包含上限10的所有部分范围。
[0138]图1到20展示处于组装状态及作为个别部分的印章I的实施例;印章I是称为回墨印章I的印章,即,在静止位置2中,如可在图1及2中所看到,举例来说,印板3从印台4吸收墨水且将印章I致动到操作位置或致动位置5中(如图3及4中所展示)从印板3(也称作印刷板或文本板)产生压印印记(未展示)。因此,可以说在回墨印章I中印台4是必需的。
[0139]印章I由数个个别组件组成,所述个别组件通过将一者推到另一者内部而不需要例如螺钉或螺帽等连接构件来简单地连接。因此,由于仅需要将个别部分一者推到另一者内部,因此尽可能快速且简单地组装印章I。此外,印章I经设计以使得仅需要少数不同部分;为产生压印图像,印章I仅由6个不同组件形成,因此可极廉价地制造所述印章。为进一步减小此印章I的成本,优选地,大多数组件由注射模制塑料部分形成。在此情况下,印章I由上部部分6、下部部分7、印刷板托架8、弹簧9、印板3及额外印台4组成,印台4通常可更换且用作替换部分。
[0140]为改善用户友好性,可将可插入及卡入式检视窗10放置在上部部分6中,以使得可将纸、箔片等上的压印印记切割到适当大小,且接着将其放置在上部部分6与检视窗10之间。由于检视窗10由透明塑料制作,因此用户可在检视窗10后面看到具有压印印记的纸。另外,上部部分6提供有对应于检视窗10的凹室11,其中检视窗10的长侧具有两个搭扣配合元件12、13且另一平行长侧的中心具有带有经模制抓握元件15的另一搭扣配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