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及相关联印台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2744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构造成镫形件59形式且将凸出部60或凹入部安置在镫形件59上,所述凸出部或凹入部经构造以用于搭扣配合或紧固到紧固元件55。可将镫形件59形成为把手。在所展示实施例中,镫形件59在整个侧面(特定来说,长侧57)上方延伸,借此镫形件在外边界区中附接到印台载架56。此情况下重要的是在镫形件59与印台载架56之间提供空间61,以使得镫形件59上的压力可使其沿印台载架56的方向变形,以使得印台4可从紧固元件55或保持装置21释放。优选地,可在与镫形件59相对的侧上以凸出部60及/或凹入部形式提供其它定位及/或固持构件。
[0156]印台4的特定构造及在下部部分7的前侧34a中的特定布置意指更换程序不同于现有技术程序。可以说执行一种用于更换印章I中的印台4的方法,其中在静止位置2中,印刷板托架8的压力或安装在内面(特定来说,安装表面33)上的印板3坐落于安置在保持装置21中的印台4上,其中在操作印章I时,将印板3从嵌入物51提拉且从静止位置2枢转到操作位置5以产生压印印记,其中在静止位置2中,将印台4从其在保持装置21中的位置释放,且接着沿与印刷板托架8的内面相反的方向将其从保持装置21拆卸,S卩,可从外侧(特定来说,在下部部分7的前侧34a处)自由接近下部部分7中的印台4,且首先将印台4从保持装置21释放且接着从外侧平行于印刷板托架8拆卸。
[0157]如可在图中看到,由于印台4取代或填充侧面(特定来说,下部部分7的前侧34a)的大部分,因此此简单拆卸程序是可能的。
[0158]然而,为能够产生压印图像,首先,需要安装印板3,因为在制造时,印章I仅由以下部分形成:上部部分6、下部部分7、印刷板托架8及弹簧9。因此,将印台4设计为可替换部分且独立于印章I制作。也没必要存在检视窗10。通常,用户选择印章且接着优选地使用预订图形软件决定压印图像。举例来说,接着将此压印图像转印到激光打印机以由工件制作印板3。接下来,必须将印板3安装在印刷板托架8上。在现有技术中,此通常是在印章I处于操作位置5中的情形下来实行。
[0159]在根据本发明所描述的印章I中,可在印章I的静止位置2中安装印板3,其中通过保持装置21将印板3导引到下部部分7的内部24中且接着将其定位且紧固到安装表面33。因此,可以陈述提供一种用于将压力板或印板3安装在印章I中的方法,其中在静止位置2中,将印板3安置在保持装置21中,其中在操作印章I时,印板3从静止位置2枢转到操作位置5以产生压印印记,其中在静止位置2中经由下部部分7中的保持装置21安装压力板3,且保持装置21经构造以便容纳印板3。
[0160]事实上,可以陈述,在如图1到20中所描述的印章I的此构造的情形下,印台4安置在下部部分7的前侧34a上,借此平行于前侧34a拆卸印台4或将其插入到印章I中。因此,有利地,用户可获得对印台4的容易接近且还可看到印台4的大部分,使得改善插入或更换印台4时的操纵。印章I的尺寸优选地使得用于印台4的保持装置21几乎占据全部前侧34a,S卩,高度35大约等于印台4的窄侧。以此方式,实质上减小此印章I的体积,然而提供用于印板3的空间得到最大化,即大约为印台4的表面积。上部部分6以对应方式构造,即,以使得内部37容纳下部部分7 ;特定来说,内部37具有使得下部部分7可完整地定位在上部部分6的内部37中的高度35。
[0161]图25展示不同类型的回墨印章I的其它实施例。此回墨印章I具有180°转动器,即,转动机构经构造以使得印刷板托架8围绕其轴完整地转动一次。然而,由于个别元件具有相同说明,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将使用在上文所描述的图中所采用的参考编号。
[0162]印章I由伸缩式上部部分6及下部部分7以及印刷板托架8组成,印刷板托架8可在下部部分7中枢转以容纳印板3,其中保持装置21安置在印刷板托架8上且如所展示,处于静止位置2中的印刷板托架8定位在相对于接触区域22成180°的区中,借此,印刷板托架8可借助导引构件从所述静止位置2位移到操作位置23 (未展示)中以产生压印印记,且上部部分6是U形的,以便充当操作镫形件65,其中如已从现有技术所已知,经由U形操作镫形件65的两侧使上部部分6远离下部部分7。然而,为能够使用先前图中所界定的新颖印台更换系统,已重新设计下部部分7。此处再次,用于印台4的保持装置21安置在下部部分7中,借此保持装置21经构造以使得在印章的静止位置2中,经由下部部分7的上侧66自由地接近印刷板托架8,即,保持装置21安置在操作镫形件65下面下部部分7上,且用户可经由下部部分7的上侧66与操作镫形件65之间的空间67接近保持装置21。在印章I处于静止位置2时在保持装置21正下方且平行于固持装置21的还有印刷板托架8。此确保在静止位置2中,当插入印台4时,印刷板托架8 (特定来说,安装在其中的印板)坐落于印台4的嵌入物51上。然而,当从保持装置21拆卸印台4时,可再一次经由保持装置21获得对印刷板托架8的接近。此意指可在静止位置2中安装印板3,如先前实施例中所描述。
[0163]应注意,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操作镫形件65不必提供有把手元件,而可简单地由U形镫形件形成。仅需要确保在操作镫形件65与下部部分7之间对保持装置21的接近是可能的,即,存在对保持装置21的自由接近。
[0164]因此,可以陈述,两个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用于印板3的保持装置21及当插入印板3时,对于印泥本身来说,一方面安置在下部部分7的前侧34a上(90°印章)且另一方面安置在下部部分7的上侧66(180°印章)上。
[0165]还可以上文所描述的方式给印台4提供检视窗10,如图26中以图解形式所展示,SP,印台载架56在相对侧上具有凹室11以容纳嵌入物51。印台可再次提供有搭扣配合凹陷16,以使得可将具有搭扣配合元件12到14的检视窗10推动到印台4上,特定来说,到背侧上。以此方式,可再次将已做出的压印印记插入其中,以使得其通过透明检视窗10为可见的。明显地,检视窗10在印台4上的布置还可以是根据先前实施例及仍将描述的实施例。此外,检视窗10还可放置在印台3上或围绕印台3。仅需要确保印台4可插入到保持装置21中即可。
[0166]在图27中展示其它实施例。然而,在此实例中,未展示印章I且仅展示印刷板托架8。此印刷板托架8基本上对应于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构造,以使得其可插入上文所描述的印章I中。
[0167]在此情况下,基本上将印章I形成为备墨印章1,其中印刷板托架8的印泥托架31的下部部分经设计以容纳备墨印板68,S卩,印泥托架31的下部部分具有备墨印板68插入其中的搭扣配合框架69。此意指现在不需要印台4,而压印图像是从印刷板托架8(特定来说,从其中的备墨印板68)直接产生。如从现有技术备墨印章已知,墨水存储在印刷板托架8中的存储介质70中且墨水可通过备墨印板68从那淌出,如箭头71所图解指示。明显地,可将备墨印板自身构造为存储介质。
[0168]由于不再需要印台4,因此可将盖板(未展示)插入保持装置21中,据此,封锁到印刷板托架的开口及对其的接近。因此,可以陈述,保持装置21经构造以容纳在操作印章I时仍在保持装置21中的印台3及/或盖板。在关于回墨印章I的一个实施例中,也可在递送印章I时且用户用印台4替换此盖板时,插入所述盖板。通常,由于仅需要更换印刷板托架8,因此用户将还可决定应使用回墨印章I还是备墨印章I。
[0169]图28到41展示供在上文所描述的印章I中使用的印台4的各种实施例。此处应提及,集成到印章I中的保持装置21经构造以便适合所展示的印台4,以使得可将所述印泥插入保持装置21中。
[0170]就此来说,图28展示以下实施例:镫形件59作为构件74安置在长侧57上,而在相对侧上,针对印章I的保持装置21上的类似销75 (未展示),安置其它构件74 (特定来说,两个销75及一个销座76 (展示为虚线))。销75具有特定形式且举例来说,可为渐缩形状。举例来说,销75可经由搭扣配合连接可附接或以可拆卸方式紧固到印泥托架31的下部部分,即,举例来说,具有或不具有搭扣配合的导引件安置在基底单元的厚度上,以使得可从一侧推动,特定来说从其中自由地展示印泥51的侧。以此方式,印台4,特定来说基本实施例,可经制作用于具有不同保持装置21的各种印章1,其中仅必须施加适当构造74,即,举例来说,可附接延伸部75的不同长度及/或厚度。
[0171]另外,在此实施例中,以握持元件77形式提供其它构件74。所述握持元件安置在较短侧面78上,且相对于印泥托架31的下部部分横向突出。因此,用户可通过这些握持元件77用两个手指坚固地固持印台4,且将其插入到保持装置21中。为此,在下部部分7的侧面区中,提供适当凹入部,如将在另一实施例中所展示,所述凹入部经安置,以使得握持元件77与下部部分7的外轮廓齐平,或突出略微超过印章I但不阻碍其移动路线。
[0172]有利地,镫形件59的区中的握持元件77是偏离中心的,因为以此方式,用户首先以销75在前面将印台4斜向地引入到保持装置21中,且接着将印台4完全推进。为使得用户具有较好的握持,可提供握持元件77脊或沟。也可拆卸所述脊或沟。在此一般意义上,应提及,实施例中所图解说明的所有构件74可以是可拆卸的。
[0173]在例如图29到31中所图解说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印台4经构造以使得在此情况下提供锁定机构79的特定构造以将印台4固定在保持装置21中。为此,可移动构件74安置在保持装置21上,S卩,印台4仅提供有可略微变形的构件74且为将其固定在保持装置21中,所谓的可变形镫形件59提供有可移动固定唇缘80。接着,用户可沿接触区域22的方向向下推动固定唇缘80,借此释放经固定印台4且因此可拆卸印台4,S卩,通过向下推动固定唇缘80,释放安置在印台4上的棘齿连接片81,以使得用户可通过握持元件77抓紧印台4且将其推出保持装置21。当插入印台4时,该机构可经设计以使得固定唇缘80的延伸部由印台4致动,以使得固定唇缘向上弯折且锁定印台4或棘齿连接片80,这是因为固定唇缘80进行搭扣配合连接。
[0174]此外,图中展示在静止位置2中,上部部分6的前侧18的下边界82与保持装置21的上边界或上边缘83齐平或仅略微突出超过所述上边界或上边缘。发生此现象是因为适当地构造上部部分6且缩短前侧18,以使得印台4自由地坐落于前侧34a中且因此可容易地拆卸。一般来说,前侧18的下边界82也可突出略微超过保持装置21或印台18,但在此情况下必须注意仍可使印台4容易地枢转出来。
[0175]在图30中也可明显地看到,如果经过适当安置,握持元件30可突出超过下部部分7的侧缘,S卩,如果适当地安置接触区域22的区(即,下部区)中的握持元件77,那么握持元件77的整个宽度85可长于下部部分7的宽度86,这是因为在操作印章I时,前侧18的缩短设计意指在操作位置5中,其再次结束于握持元件77上方。然而,如果将抓握元件77位移到更靠近印台4的中心区中,那么总宽度84等于下部部分7的宽度85,以使得可将上部部分6推动到握持元件77上方。
[0176]还应注意,在图29及30中所图解说明的实施例中,展示印章I处于静止位置2中,且印刷板托架8尚未与上部部分6耦合,而仅是插入下部部分7中。
[0177]图32及33展示变化形式,其中负载及同时推动移动将印台4解锁,但在此情况下,仅展示下部部分7及印台4。也可在无负载的情形下实行解锁。
[0178]就此来说,在保持装置21中,特定来说,在上边缘83的区中,提供称为弹性元件86的用于分离及回弹的构件74,其沿接触区域22的方向推动所插入印台4。作为实例,弹性元件86可由简单可变形凸缘、卡扣等形成,然而,这些物件在变形之后将总是返回到原始形状。以此方式,可提供仅一个或多个弹性元件86。这些弹性元件86也可直接形成在印台4上且在插入时,所述弹性元件沿接触区域22的方向推动印泥。
[0179]在相对侧上,优选地,提供其它构件74,特定来说搭扣配合延伸部87,其与印泥托架31的下部部分呈90°定向,即,沿下部部分7的方向。所述构件74搭扣配合到下部部分7或保持装置21上的对应开口 88中;开口 88大致大于搭扣配合延伸部87,以使得可将搭扣配合延伸部87推动到开口 88中。也可代替开口 88仅提供搭扣延伸部87可搭扣配合到其中的适当搭扣配合底切部。
[0180]为释放印台4,用户首先沿下部部分7的方向推动印台4,且同时抵靠弹性元件86向上推动印台4,以使得开口 88中的搭扣配合延伸部87从其搭扣配合连接释放且可拆卸印台4。优选地,为图解说明推动方向,在印泥托架31的下部部分上提供箭头符号89。
[0181]图34展示其中在握持元件77上安置构件74以用于搭扣配合到下部部分7中的实施例的放大视图。举例来说,将构件74构造为扣搭配合延伸部87。
[0182]通常,当设计印台4及保持装置21时,可以与先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相反的方式进行设计,即,印台4的构件74在保持装置21中且保持装置21的构件74安置在印台4上。当施加印台4时,搭扣配合延伸部87啮合在下部部分7上的开口 88中且因此固定印台。为释放印台,现在必须一起略微按压两个握持元件77,从而释放搭扣配合连接且可拆卸印台,即,握持元件77上的略微压力使其略微变形且因此将搭扣配合延伸部87从开口88推出。
[0183]图35到37展示用于将印台4紧固在下部部分7上(特定来说,保持装置21中)的推动机构。为此,保持装置21提供有可弹性变形的构件74。构件是由边界区的特定构造形成,且因此对应于弹性凸出部90,当插入印台4时,弹性凸出部90沿特定方向(特定来说,沿接触区域22的方向)驱策印台。为附接印台4,其还具有沿着长侧57分布的多个(特定来说,4个)凸出部58,S卩,在每一长侧57上安置两个凸出部58。对应凹入部54安置在保持装置21中。当插入及拆卸印台4时,可抵靠弹性凸出部90推动印台4 (如符号所指示)且接着将其枢转出来或推进去。在此构造的情形下,再次,可移动元件或构件74安置在下部部分7上,特定来说,在保持装置21中,而印台4不具有任何可变形元件。
[0184]图38到40展示印台4及保持装置21的连接系统的变化形式。在所述图中,沿接触区域22的方向推动印台4以释放印台4。给此效应提供适合符号。为附接,逆着此移动推动印台4。
[0185]再次经由提供于印台74上及保持装置21上的适当安置的构件74实现附接。为此,在下部部分7上提供搭扣配合钩91,特定来说,在保持装置21上的握持元件77附近的边界区中。此外,提供止挡元件92,可抵靠所述止挡元件来推动印台4。在搭扣配合钩91与止挡元件92之间存在空间,通过所述空间安置匹配搭扣配合钩91的锁定元件93。
[0186]当将印台4安置在保持装置21中时,则首先,将凸出部58插入到凹入部54中,且接着将锁定元件93插入到搭扣配合钩91与止挡元件92之间的空间中,且接着向上推动,SP,逆着接触区域22,搭扣配合钩91变形且接着搭扣配合到锁定元件93中。为释放印台,沿箭头89的方向用力推动印台4,以使得搭扣配合钩91再次变形且释放锁定元件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