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02757阅读:来源:国知局
径为IOOnm以下、折射率在1. 4以上1. 6以下的范围内、莫氏硬度为4以上的无机微粒, 以及固体成分重量比为〇. 5%以上的聚醚改性硅油。
[0034] 另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中,所述热转印 性保护层由2层以上的多层形成。
[0035] 另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中,所述无机微 粒为无水二氧化硅。
[0036] 另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中,所述聚醚改 性硅油的固体成分为100%时25°C下的运动粘度为200mm 2/s以上。
[0037] 另外,优选的是,本发明另外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中,所述热转印 性保护层转印之后成为最外层的剥离层在涂布、干燥后的膜厚在0. 5 μ m以上1. 5 μ m以下 的范围内。
[0038] 发明效果
[0039]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使用了侧链上具有磺酸基的聚 酯与具有缩水甘油基和羧基中至少一者的丙烯酸的共聚物作为底涂层的主成分。由此,可 获得这样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即使提高在升华转印式高速打印机所装备的热敏打印头上 所施加的能量从而进行高速印刷时,由于能够防止高速印刷时底涂层和染料层之间的粘结 力下降,因此也可以抑制异常转印的发生,同时可提高高速印刷过程中的转印灵敏度。
[0040] 附图简要说明
[0041]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结构示 意图。
[0042]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第一实施方式]
[004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6] (整体构成)
[0047] 图1为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热敏转印记录介质的结构示意图,并且是从热敏转印 记录介质的侧面看到的截面图。
[0048] 如图1所不,热敏转印记录介质1具有基材10、耐热润滑层20、底涂层30、以及染 料层40。
[0049] (基材10的构成)
[0050] 基材10是需要在热转印过程中的热压下不软化变形的耐热性和强度的部件。
[0051] 另外,作为基材10的材料,可单独使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 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赛璐酚、醋酸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亚胺、聚乙烯醇、芳香族聚酰胺、 芳纶、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的膜,以及电容器纸、石蜡纸等纸类,或者它们组合后的复合体。
[0052]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基材10的材料,特别考虑到物理性能方面、加工性、成本方面 等,在上述材料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0053] 另外,考虑到操作性、加工性,基材10的厚度可以在2μπι以上50μπι以下的范围 内。然而,考虑到转印适用性和加工性等操作性,厚度优选为2μηι以上9μηι以下左右。
[0054] (耐热润滑层20的构成)
[0055] 耐热润滑层20在基材10的一面(在图1中,为下侧的面)上形成。
[0056] 另外,可使用常规已知的材料形成耐热润滑层20,例如,配合作为粘结剂的树脂 (粘结剂树脂)、付与防粘性或润滑性的功能性添加剂、填充剂、固化剂、溶剂等以调制耐热 润滑层形成用涂布液,并且涂布、干燥从而可以形成耐热润滑层。
[0057] 另外,耐热润滑层20的干燥后的涂布量为0. lg/m2以上2. Og/m 2以下左右是适当 的。
[0058] 此处,耐热润滑层20的干燥后的涂布量表示涂布耐热润滑层形成用涂布液、并干 燥后所残留的固体成分含量。另外,底涂层30的干燥后的涂布量以及染料层40的干燥后 的涂布量同样也表示涂布了涂布液、并干燥后所残留的固体成分含量。
[0059] 另外,在形成耐热润滑层20的材料之中,作为粘结剂树脂,可使用聚乙烯醇缩丁 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酰乙醛树脂、聚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醚树脂、聚丁 二烯树脂、丙烯酸多元醇、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 硝化纤维素树脂、醋酸纤维素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碳酸 醋树脂等。
[0060] 另外,在形成耐热润滑层20的材料之中,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可以使用:动物类 蜡、植物类蜡等天然蜡;合成烃类蜡、脂肪族醇和酸类蜡、脂肪酸酯和甘油类蜡、合成酮类 蜡、胺以及酰胺类蜡、氯代烃类蜡、α烯烃类蜡等合成蜡;硬脂酸丁酯、油酸乙酯等高级脂 肪酸酯;硬脂酸钠、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钾、硬脂酸镁等高级脂肪酸金属盐;长链烷 基磷酸酯、聚氧化烯烷基芳基醚磷酸酯或者聚氧化烯烷基醚磷酸酯等磷酸酯等表面活性 剂,等。
[0061] 另外,在形成耐热润滑层20的材料之中,作为填充剂,可使用滑石、二氧化硅、氧 化镁、氧化锌、碳酸钙、碳酸镁、高岭土、粘土、有机硅颗粒、聚乙烯树脂颗粒、聚丙烯树脂颗 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颗粒、聚氨酯树脂颗粒等。
[0062] 另外,在形成耐热润滑层20的材料之中,作为固化剂,可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三 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类及其衍生物。
[0063] 需要说明的是,粘结剂树脂、功能性添加剂、填充剂、固化剂并不限于上述构成。 [0064](底涂层30的构成)
[0065] 底涂层30在基材10的另一面(图1中,为上侧的面)上形成。即,底涂层30在 基材10的与形成有耐热润滑层20的面相反的面上形成,底涂层30和耐热润滑层20将基 材10夹于中间而对向设置。
[0066] 另外,对于底涂层30,需要其与基材10、染料层40之间的密合性、以及用以提高转 印灵敏度的染料阻隔性、此外还需要用于将通常由溶剂类形成的染料层40层叠在底涂层 30上的耐溶剂性。
[0067] 在本发明中,将底涂层30的主成分设为侧链上具有磺酸基的聚酯与具有缩水甘 油基和羧基中至少一者的丙烯酸的共聚物。
[0068] 此处,底涂层30的主成分表示: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前提下,还可以向侧链上 具有磺酸基的聚酯与具有缩水甘油基和羧基中至少一者的丙烯酸的共聚物中进一步添加 其他成分。即,意思是从底涂层30形成时的整体来看,所含的上述共聚物超过50质量%, 优选设为80质量%以上。
[0069] 为了获得与基材10以及染料层40之间的密合性以及耐溶剂性,具有磺酸基的聚 酯成分是必须的。
[0070] 另外,为了获得染料阻隔性和耐溶剂性,具有缩水甘油基和羧基中至少一者的丙 烯酸成分是必须的。
[0071] 在将各成分简单混合的情况下,丙烯酸成分和聚酯成分的相溶性不好,因此,不仅 是作为材料的稳定性欠佳,而且,还不能同时获得聚酯成分所具有的基材10和染料层40之 间的密合性、丙烯酸成分所具有的耐溶剂性、以及染料阻隔性,从而造成比单独使用各成分 时的性能更为低下的结果。
[0072] 据认为,这是由于,通过相溶性差的聚合物彼此混合,形成了非相溶性的海岛结 构,并且具有密合性的聚酯成分和具有染料阻隔性的丙烯酸成分局部地存在(在观察底涂 层30整体时,存在着密合性差的地方和阻隔性差的地方)。
[0073] 另一方面,据认为,通过使丙烯酸成分和聚酯成分共聚,改善了差的相溶性从而不 会发生相分离,丙烯酸成分和聚酯成分存在于底涂层30整体,因此有效地表现出各成分所 具有的功能(密合性、耐溶剂性、染料阻隔性)。
[0074] 另外,作为侧链上具有磺酸基的聚酯的共聚成分的羧酸成分,将酯形成性碱金属 磺酸盐化合物作为必须成分,并可使用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间苯 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甲酯、2, 5-二甲基对苯二甲酸、2, 6-萘二甲酸、联苯二甲酸、邻苯二 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以及十二烷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 以及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族二羧酸等。
[0075] 另外,作为酯形成性碱金属磺酸盐化合物以外的二羧酸成分,优选芳香族二羧酸, 并且由于芳香族二羧酸的芳香核与疏水性的塑料的亲合性大,因此存在着密合性提高、耐 水解性优异的优点。特别地,优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
[0076] 另外,作为酯形成性碱金属磺酸盐化合物,可以使用磺酸基对苯二甲酸、5-磺酸基 间苯二甲酸、4-磺酸基间苯二甲酸、4-磺酸基-2, 7-萘二羧酸等的碱金属盐(磺酸的碱金 属盐),以及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此外,更优选使用5-磺酸基间苯二甲酸的钠盐、及其 酯形成性衍生物。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具有磺酸基,可提高耐溶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