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_4

文档序号:8931445阅读:来源:国知局
重叠状态的同时使后一薄片1-B抵靠输送辊隙部来进行后一薄片1-B的对齐。也就是说,判断是通过在保持重叠状态的同时执行歪斜校正操作来进行后一薄片的对齐还是通过解除重叠状态并进行歪斜校正操作来进行后一薄片的对齐。
[0066]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后一薄片的歪斜校正操作的流程图。将详细说明在图6的步骤S14中已说明的、判断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处理。
[0067]将说明如下操作,其中该操作用于判断是通过在保持前一薄片1-A和后一薄片1-B之间的重叠状态的同时使后一薄片1-B的前端抵靠输送辊隙部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还是通过解除前一薄片1-A和后一薄片1-B之间的重叠状态然后使后一薄片1-B的前端抵靠输送辊隙部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
[0068]在步骤SlOl中,操作开始。在步骤S102中,判断后一薄片1_B的前端是否到达判断位置(图8的ST5中的位置P3)。如果后一薄片1-B的前端没有到达判断位置(步骤S102中为“否”),则不确定通过将后一薄片1-B输送了预定量是否使得该后一薄片1-B的前端抵靠输送辊隙部,因而确定针对仅后一薄片1-B的歪斜校正操作,由此终止判断操作(步骤S104)。也就是说,在前一薄片1-A的后端通过输送辊隙部之后,仅使后一薄片1-B抵靠输送辊隙部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进行仅后一薄片1-B的对齐。
[0069]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后一薄片1-B到达判断位置P3(步骤S102中为“是”),则判断前一薄片1-A的后端是否通过了输送辊隙部(步骤S105)。如果判断为前一薄片1-A的后端通过了输送辊隙部(步骤S105中为“是”),则后一薄片与前一薄片不重叠,因而确定针对仅后一薄片的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106)。也就是说,仅使后一薄片1-B抵靠输送辊隙部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进行仅后一薄片1-B的对齐。
[0070]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前一薄片1-A的后端没有通过输送辊隙部(步骤S105中为“否”),则判断前一薄片1-A的后端与后一薄片1-B的前端的重叠量是否小于阈值(步骤S107)。随着前一薄片1-A的打印操作而更新前一薄片1-A的后端的位置。后一薄片1-B的前端的位置处于上述判断位置处。也就是说,重叠量随着前一薄片1-A的打印操作而减少。如果判断为重叠量小于阈值(步骤S107中为“是”),则重叠状态解除,并且确定针对仅后一薄片的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108)。也就是说,在前一薄片1-A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之后,后一薄片1-B不是连同前一薄片1-A—起进行输送的。更具体地,输送马达205驱动输送辊5以输送前一薄片1-A。然而,没有驱动进给辊3。因此,重叠状态解除。此外,仅使后一薄片1-B抵靠输送辊隙部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进行仅后一薄片1-B的对齐。
[0071]如果判断为重叠量等于或大于阈值(步骤S107中为“否”),则判断在进行后一薄片1-B的对齐时后一薄片1-B是否到达加压棘轮12(步骤S109)。如果判断为后一薄片1-B没有到达加压棘轮12(步骤S109中为“否”),则重叠状态解除并且确定针对仅后一薄片的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110)。也就是说,在前一薄片1-A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之后,后一薄片1-B不是连同前一薄片1-A —起进行输送的。更具体地,输送马达205驱动输送辊5以输送前一薄片1-A。然而,没有驱动进给辊3。结果,重叠状态解除。此外,仅使后一薄片1-B抵靠输送辊隙部以进行歪斜校正操作,然后进行仅后一薄片1-B的对齐。
[0072]如果判断为后一薄片1-B到达加压棘轮12(步骤S109中为“是”),则判断在前一薄片的最后一行和该最后一行的紧前行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步骤S111)。如果判断为不存在间隙(步骤Slll中为“否”),则重叠状态解除并且确定针对仅后一薄片的歪斜校正操作(步骤S112)。如果判断为存在间隙(步骤Slll中为“是”),则在保持重叠状态的同时进行后一薄片1-B的歪斜校正操作,并且进行后一薄片1-B的对齐。也就是说,在前一薄片1-A的图像形成操作结束之后,使后一薄片1-B在与前一薄片1-A重叠的状态下抵靠输送辊隙部。更具体地,通过共同驱动输送马达205和进给马达206使输送辊5和进给辊3转动。在歪斜校正操作之后,在后一薄片1-B与前一薄片1-A重叠的状态下进行后一薄片1-B的对齐。
[0073]如上所述,进行了用于判断是保持还是解除前一薄片1-A和后一薄片1-B之间的重叠状态的操作。
[0074]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计算在后一薄片对齐之后该后一薄片的前端位置的结构的流程图。
[0075]在步骤S201中,处理开始。在步骤S202中,载入薄片大小的可打印区域。由于指定了最上端的可打印位置、即上端边缘,因此将可打印区域的上端边缘设置为前端位置(步骤S203)。注意,该前端位置是由相对于输送辊隙部的距离来定义的。
[0076]载入最初的打印数据(步骤S204)。通过该处理,指定最初的打印数据相对于薄片前端的位置,并由此判断薄片前端和最初的打印数据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先前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5)。如果薄片前端和最初的打印数据之间的距离大于先前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5中为“是”),则利用薄片前端和最初的打印数据之间的距离来更新前端位置(步骤S206)。如果薄片前端和最初的打印数据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先前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5中为“否”),则处理进入步骤S207。
[0077]接着,生成最初的滑架移动指示(步骤S207)。判断最初的滑架移动所用薄片输送量是否大于先前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8)。如果最初的滑架移动所用薄片输送量大于先前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8中为“是”),则利用最初的滑架移动所用的薄片输送量来更新前端位置(步骤S209)。如果最初的滑架移动所用薄片输送量等于或小于先前设置的前端位置(步骤S208中为“否”),则不更新前端位置。这样,确认了后一薄片1-B的前端位置(步骤S210),并且处理结束(步骤S211)。
[0078]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判断是否在保持后一薄片1-B的前端与前一薄片1-A的后端重叠的重叠状态的同时将后一薄片输送至与打印头7相对的位置,可以在即使没有确认前一薄片1-A的后端边缘量和后一薄片的前端边缘量的情况下,也开始进给后一薄片。
[0079]在利用打印头7进行前一薄片1-A的打印操作的情况下,在薄片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后一薄片1-B的前端之前与输送马达205同步地驱动进给马达206,并且在薄片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后一薄片的前端之后连续驱动进给马达206,由此使得可以进行用以使后一薄片与前一薄片重叠的追赶操作。
[0080]第二实施例
[0081]接着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设备。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滑架10搭载有打印头7的串行式打印设备。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线型打印头20,其中在该线型打印头20中,如图1lA?IlC所示,在覆盖薄片的最大宽度的范围内形成喷墨喷嘴阵列。
[0082]与串行式打印设备相同,线型打印头20从上方对输送辊5所输送的薄片进行打印处理,由此形成图像。然而,由于没有进行滑架移动操作,因此不需要输送辊5的停止时间。
[0083]在线型打印头20中,多个打印头沿薄片输送方向平行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线型打印头20包括与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和K(黑色)这四个颜色相对应的打印头。注意,颜色数量和打印头数量均不限于四个。各颜色的墨从储墨器(未示出)经由墨管被供给至线型打印头20的各颜色喷嘴。
[0084]在拾取辊2拾取前一薄片1-A、输送辊5输送该前一薄片1-A并由此进行前一薄片1-A的对齐之前,进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在进行了前一薄片1-A的对齐之后,利用输送棍5连续输送前一薄片1-A0
[0085]注意,在前一薄片1-A的对齐结束的情况下,在图6的步骤S7中将进给马达206切换为低速驱动。通过该处理,拾取辊2和进给辊3以7.6英寸/秒的速度转动。
[0086]如果在图6的步骤S9中判断为存在下一页的打印数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