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起电实验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190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滴水起电实验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物理电学的实验装置,尤其是一种开尔文滴水起电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滴水起电,是开尔文在100多年前的实验中发现的,为了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实验效果,用此滴水起电的实验仪器有许多种类,各不一样,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但都是教学者自制的,由于没有一套标准的实验设备,其实验演示的效果一般都不是很理想,往往由于结构上的不牢固或绝缘上的不可靠而造成实验效果不直观或实验数据不准确。

发明内容
1、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实验效果好的滴水起电实验演示装置。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盛水的容器和金属环,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的中间设有两根支架,在底座1上的支架旁设有两只水桶,在水桶上方的支架上分别设有金属环,在金属环的正上方设有滴水管,滴水管与固定在支架顶端的水箱相连通,其中左侧的金属水桶与右侧的金属环由导线相连,右侧的金属水桶与左侧的金属环由另一根导线相接,水桶为塑料桶,在桶的内壁贴一层金属膜。
该实验起电原理,按原来开尔文滴水感应起电的原理在周围无线电波,宇宙射线的作用下,空间有许多离子,两个储水器,都带有电荷,但所带电量是不等的,哪一个容器带负电荷多,这是偶然的。
假设右侧水桶带负电多左侧金属环也带负电多。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左侧金属环环把水中的正离子召唤过来,右滴水管口出现正电荷。水就把正电荷带到右侧水桶里。这样,左侧金属环与右侧水桶相连的,所以带了比开始更多的正电荷同样静电感应,左滴水管口出现负电荷,水滴下落到左侧水桶里,左侧水桶里负电又增加了。这样,左侧水桶、右侧水桶两桶里的电荷积聚越多,左侧金属环、左侧金属环两环上电荷越来越多。于是滴水所携带电荷不断增加,电荷分离速度不断加快。一会儿两金属桶即左侧水桶、右侧水桶之间建立起1.5万伏的高压由于高压下的电晕放电电压限止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电压不能无限止的提高,只能达到1.5万到2万伏。用氖泡验静电笔接触左侧水桶、右侧水桶,左侧金属环、左侧金属环都能看到放电现象,而且手还感到有触电感。这样的电压对我们这个实验已达到目的。用验电器观察,可以看到指针偏离。
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滴水起电实验演示装置,其结构简单、可靠,实验时的直观效果好,实验数据准确、稳定,由于结构简单,因此成本低,易于在中小学的物理实验中推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底座1、水桶2、21、金属环3、31、滴水管4、41、水箱5、支架6、61、导线7、71。
五、具体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滴水起电实验演示装置包括盛水的容器和金属环,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上的中间设有两根支架6、61,在底座1上的支架旁设有两只水桶2、21,在水桶2、21上方的支架6、61上分别设有金属环3、31,在金属环3、31的正上方设有滴水管4、41,滴水管4、41与固定在支架6、61顶端的水箱5相连通,其中左侧的金属水桶21与右侧的金属环3由导线71相连,右侧的金属水桶2与左侧的金属环31由另一根导线7相接,水桶2、21为塑料桶,在桶的内壁贴一层金属膜。其中金属环3、31分别与支架6、61保护良好的绝缘,水桶2、21与底座和支架也保持良好的绝缘,滴水管4、41的滴水速度可以通过设在滴水管上端的水阀进行控制。根据以上所述,便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滴水起电实验演示装置,包括盛水的容器和金属环,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上的中间设有两根支架(6、61),在底座(1)上的支架旁设有两只水桶(2、21),在水桶(2、21)上方的支架(6、61)上分别设有金属环(3、31),在金属环(3、31)的正上方设有滴水管(4、41),滴水管(4、41)与固定在支架(6、61)顶端的水箱(5)相连通,其中左侧的金属水桶(21)与右侧的金属环(3)由导线(7)相连,右侧的金属水桶(2)与左侧的金属环(31)由另一根导线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水起电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水桶(2、21)为塑料桶,在桶的内壁贴一层金属膜。
专利摘要滴水起电实验演示装置是一种物理电学的实验装置,在底座1上的中间设有两根支架6、61,在底座1上的支架旁设有两只水桶2、21,在水桶2、21上方的支架6、61上分别设有金属环3、31,在金属环3、31的正上方设有滴水管4、41,滴水管4、41与固定在支架6、61顶端的水箱5相连通,其中左侧的金属水桶21与右侧的金属环3由导线相连,右侧的金属水桶2与左侧的金属环31由另一根导线相接。水桶2、21为塑料桶,在桶的内壁贴一层金属膜。本实用新型的滴水起电实验演示装置,其结构简单、可靠,实验时的直观效果好,实验数据准确、稳定,由于结构简单,因此成本低,易于在中小学的物理实验中推广。
文档编号G09B23/18GK2671049SQ0327764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5日
发明者宋海涛, 宋如顺, 史能 申请人:南京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